07级电路辅导(2)
电工电子技术(2)习题册参考答案

第二部分
模拟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教材第15章)
1、解:(1)作直流通路
IB U CC U BE U CC 12 0.05 mA 50 A , RB RB 240
I C I B 40 50 2000 A 2 mA U CE U CC I C RC 12 2 3 6 V
CB结正偏。 (3)解:
U BB 3 V
I B 0 IC 0
所以此时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 BE结电压: U BE U BB 3 V ,反偏 CB结电压: U CB U CE U BE 15 (3) 18 V ,正偏 5、电路如图所示, 试分析晶体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4、如图所示电路,在给出的三组条件下,分别求出晶体管两个P-N结的电压 U BE 、 U CB 之值,并说明晶体管工作在何种状态。 (1) U CC 15 V, U BB 5 V, R B 10 k, RC 5 k, U BE 0.7 V, 60 ; (2) U CC 15 V, U BB 5 V, R B 300 k, RC 3 k, U BE 0.7 V, 60 ; (3) U CC 15 V, U BB 3 V, RB 300 k, RC 5 k, 60 。 解:(1) IB + RB UBB IC R
(2)作微变等效电路
ib
RS
ic
b ¦ iÂ
+ ui RB _ rbe
RC RL
+ es _
+ uo _
(3)根据微变等效电路,且有
第4页
共 15页
电工学(第7版)下册-电子技术习题册参考解答—西华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电工电子教学部版权所有
07互感电路分析

互感电路分析一、是非题1.互感耦合线圈的同名端仅与两线圈的绕向及相对位置有关,而与电流的参考方向无关。
2.图示两互感线圈的a、c两端互为同名端,则可推断b、d也互为同名端。
3.当两互感线圈的电流同时流出同名端时,两个电流所产生磁场是互相削弱的。
4.互感电压的正负不仅与线圈的同名端有关,还与电流的参考方向有关。
5.耦合电感初、次级的电压、电流分别为u1、u2和i1、i2。
若次级电流i2为零,则次级电压u2一定为零。
6.对图示电路有。
7.对右上图示电路有。
8.图示电路中互感电压u M为参考方向,当开关S闭合瞬间,u M的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9.图示耦合电感电路中,互感电压u M为参考方向,当开关S断开瞬间,u M的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10.如图所示,当i1按图示方向流动且不断增大时,i2的实际方向如图所示。
11.对右上图示电路有:12.某匝数为N的线圈,自感为L,如果此线圈的匝数增加一倍,则其自感变为4L。
13.两个耦合电感串联,接至某正弦电压源。
这两个电感无论怎样串联都不影响电压源的电流。
1.答案(+)2.答案(+)3.答案(-)4.答案(+)5.答案(-)6.答案(-)7.答案(-)8.答案(-)9.答案(+)10.答案(-)11.答案(-)12.答案(+)13.答案(-)二、单项选择题1.两个自感系数各为L1、L2的耦合电感,其互感系数的最大值为(A)L1L2 (B)(C)L1+L2 (D)2.电路如图所示,开关S动作后时间常数最大的电路是:3.图示电路中,若已知,而不详,则电压为(A)(B)不能确定(C)(D)4.右上图示电路中、,则u1为(A)(B)(C)(D)5.图示电路中的开路电压为(A)(B)(C)(D)6.图示电路中,i S=sin(2fπt+45︒)A,f =50Hz当t =10ms时,u2为(A)正值 (B)负值 (C)零值 (D)不能确定7.电路如右上图所示,已知L1=6H,L2=3H,M=2H,则ab两端的等效电感为(A)13H (B)5H (C)7H (D)11H8.图示两互感线圈串联接于正弦交流电源,则当耦合因数k逐渐增大时,电源输出的平均功率P(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无法确定9.两耦合线圈顺向串联时等效电感为0.7H,反向串联时等效电感为0.3H,则可确定其互感M为(A)0.1H (B)0.2H (C)0.4H (D)无法确定10.图示二端网络的等效阻抗Z ab为:(A)j1Ω (B)j2Ω (C)j3Ω11.右上图示电路,S闭合后电路的时间常数τ为(A)15ms (B)25ms (C)5ms (D)其他值12.图示电路中,开关S动作后时间常数最大的电路是:13.左下图示电路,耦合因数k=1,L1=1H,L2=1H,,则与分别为(A)10V与0V (B)10V与20V(C)-10V与0V (D)-10V与20V14.右上图示电路中,互感M=1H,电源频率ω=1rad/s,a、b两端的等效阻抗Z 为(A)j1Ω (B)0 (C)j2Ω (D)j4Ω15.图示电路中L1=1H,L2=1H,M=0.5H,C=100μF,则电路的谐振频率f0为(A)(B)(C)(D)1.答案(D)2.答案(A)3.答案(B)4.答案(C)5.答案(B)6.答案(B)7.答案(A)8.答案(A)9.答案(A)10.答案(C)11.答案(B)12.答案(C)13.答案(D)14.答案(B)15.答案(D)三、填空题1.对于L1=1H、L2=4H的耦合电感,若能实现全耦合,则互感M为____2.耦合电感的同名端与两个线圈的绕向和相对位置有关,与电流的参考方向_____________。
高速电路中的信号完整性问题

高速电路中的信号完整性问题许致火(07级信号与信息处理 学号 307081002025)1 信号完整性问题的提出一般来讲,传统的低频电路设计对于电子工程师并不是多么复杂的工作。
因为在低于30MHz的系统中并不要考虑传输线效应等问题,信号特性保持完好使得系统照常能正常工作。
但是随着人们对高速实时信号处理的要求,高频信号对系统的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
电子工程师不仅要考虑数字性能还得分析高速电路中各种效应对信号原来面目影响的问题。
输入输出的信号受到传输线效应严重的影响是我们严峻的挑战之一。
在低频电路中频率响应对信号影响很小,除非是传输的媒介的长度非常长。
然而伴随着频率的增加,高频效应就显而易见了。
对于一根很短的导线也会受到诸如振玲、串扰、信号反射以及地弹的影响,这些问题严重地损害了信号的质量,也就是导致了信号完整性性能下降。
2 引起信号完整性的原因2.1 传输线效应众所周知,传输线是用于连接发送端与接收段的连接媒介。
传统的比如电信的有线线缆能在相当长的距离范围内有效地传输信号。
但是高速的数字传输系统中,即使对于PCB电路板上的走线也受到传输线效应的影响。
如图1所示,对于不同高频频率的PCB板上的电压分布是不同的。
图 1 PCB在不同频率上的电压波动因为低频电路可以看成是一个没有特性阻抗、电容与电感寄生效应的理想电路。
高速电路中高低电平的快速切换使得电路上的走线要看成是阻抗、电容与电感的组合电路。
其等效电路模型如图2所示。
导线的阻抗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一旦传输路径上阻抗不匹配就会导致信号的质量下降。
图 2 传输线等效电路模型由图2的模型可得电报方程:2.2 阻抗不匹配情况信号源输出阻抗(Zs)、传输线上的阻抗(Zo)以及负载的阻抗(ZL)不相等时,我们称该电流阻抗不匹配。
也这是说信号源的能量没有被负载全部吸收,还有一部分能量被反射回信号源方向了。
反射后又被信号源那端反射给负载,除了吸收一部分外,剩下的又被反射回去。
GLC(07)02图纸

6. 铺设混凝土岔枕时,带编号一侧铺设在道岔直股外侧,侧股 辙叉后短岔枕带编号一侧铺设在道岔侧股外侧。
7. 本道岔按右开道岔设计,左开道岔按本图对称布置。
8. 岔枕长度和布置图见GLC(07)02-300。
9. 金属件总质量为36792kg,橡胶垫板总体积为680526cm 3
21450 21450
68992 (35988)24608 (32996)
24583 (12579) (11996)
68934
轨缝中心
导曲线理论起点 12 R1100717.5
3
1435
1.03
542 200
5168
132
导曲线实际起点 R1100717.5 1435
26.8
曲线尖轨 直线尖轨
1435 1435
单 位
16
3.6
根
17
3.7
根
18
3.8
根
19
3.9
根
20
4.0
根
21
4.1
根
22
4.2
根
23 4.22 根
24
4.3
根
25
4.4
根
26 4.41 根
27
4.5
根
28
4.6
根
29
4.7
根
30
4.8
根
数量
4 4 3 2 2 3 2 2 4 2 2 4 2 4 3
备注
52
420.6
53
54
轨缝中心
69000
轨缝中心
1955 120
差动放大器

设恒流源电路两管参数为 。
解得:
与典型电路相比,远大于其射极交流等效电阻,而其压降与典型电路一致,也就是说恒流源电路在不改变射极电位的同时实现高共模抑制比。
思考题:
3典型放大电路与恒流源电路的共模输出波形的极性相同,均无失真。但恒流源电路的单端共模增益较小,因而共模抑制比较大。
1调零(Multisim模拟)
5.17
5.26
5.29
基波增益
99.5
67.0
47.1
36.2
29.2
18.6
15.0
BJT进入饱和状态后输出电压幅值受限,基波信号幅值基本保持稳定,基波差动增益显著减小,说明差动放大器具有动态调幅特性。
利用品质因数 的RLC并联谐振电路提取基波。
虽然Q1端输出波形完全失真,但是通过提取基波,输出信号的幅值基本保持不变。
输入幅值mV
70.7
141.4
212.1
282.8
353.6
565.7
707.1
1端输出V
3.59
4.88
5.22
5.41
5.53
5.63
5.63
2端输出V
3.52
4.74
5.00
5.11
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3)双端输入
同时,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单端输出的有效值分别为0.98mV0.85mV。
与典型放大电路相比但、双端共模抑制比的比例分别为42.3、7.48倍,极大地提高了共模抑制比,恒流源差放的单端共模抑制比与典型差放的双端共模抑制比在同一数量级。
3器件的参数
(1)典型电路
由 ,
如果需要分别计算两个管子的参数,则需测量出两管的射极电流,而非基极电流,但实际上,由于调零电阻的影响,测量值不稳定,计算误差较大。
精密整流电路

精密整流电路07级23系 PB07210249实验目的:1了解精密半波和全波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2掌握运算放大器构成精密整流原理。
实验原理:1精密半波整流当输入电压为正时,反馈二极管导通,输出二极管截止,输出为零,;当输入 为负时,输出二极管导通,反馈二极管截止,输出正压。
⎪⎩⎪⎨⎧<->=00010i i f i u u R R u u在不考虑二极管导通压降和反向电流时,输入、输出波形的李萨如图形是折线, 实际二极管的压降使输入为正时,仍有负压输出。
当输入电压较小时,失真将较大。
2精密全波整流电路当输入为正压时,1D 导通,2D 导入右运放的输入电路,左运放输出为0,右运放输出为正。
当输入为负压时,1D 截止,左运放输出比输入低的电压,使输出为正。
总体而言,可视左运放为半波整流电路,给右运放提供合适的差动 输入电压。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李萨如图形对称。
实验分析:1半波整流(1)输入正弦波kHz f 003.1=mV t U i )10032cos(20.33⨯⨯=πmV t U o )10032cos(28.32⨯⨯=π当输入电压继续增大时,输出电压将开始被整流。
输出电压有-57.8mV 的压降,说明负反馈上有向右A μ78.5的直流分量,并且由图知,最大负偏压为 mV 5.107-。
由于零漂的影响,输出始终不可能实现半波整流,有mV 100.0-的压降。
V t U i )10032cos(263.0⨯⨯=πV t U o )10032cos(236.0⨯⨯=π45.0571.0>==io U U N 若对输出信号进行修正:⎩⎨⎧∈-∈⨯=)994.0,498.0(100.0)498.0,0()10032cos(866.0't t t U o π45.0486.0''>==i o U U N 修正后的比值接近理论值,略微偏大这是由于晶体管毫伏表与示波器的示数有 差别所致。
四川大学电路及答案2.pdf

u2 = 60 2 cos(ωt − 53.1°) V,电流 i = 3 2 cosωt A,则负载 1 吸收的有功功率 P1 =
,负载 2
吸收的无功功率 Q2 =
。
本题 3 页,本页为第 2 页 教务处试题编号: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 2Ω I
1 2Ω
2Ω
12V
1Ω
6A
4V
RS
US
N
R = 1Ω
图 2-1
图 2-2
2、图 2-2 所示电路中 N 为含源线性电阻网络,U S 为直流电压源。当U S =0 时, R 消耗的功率为 4 W; 当U S =2 V 时, R 消耗的功率为 9 W,则U S 为任意值时 R 消耗的功率的表达式 P 为________ 。
°b
0
3、(15 分) i(1) = 10 A i(∞) = 5A τ = 1s 2
i(t ) = [5 + 5 e −2t ]A
t ≥0
2分
5分 4分 4分 4分 3分
4、(15 分) 用戴维南定理
(1)
U& oc
= 100 × j1 = 20 V j5
4分
Z0
=
ω2M 2 Z11
=
1 j5
= − j0.2Ω
4分
I& 2
=
Zo
U& oc + 10 +
j1.2
=
20 10 +
j
=
2∠ − 5.7°A
i2 (t ) = 2 2cos(t − 5.7°) A
4分
(2) U& oc = 10V
07-整流电路之不可控整流电路解析

电流平均值
输出电流平均值IR为: 二极管电流iD平均值为:
二极管承受的电压
IR = Ud /R (3-47) (3-48) Id =IR ID = Id / 2=IR/ 2 (3-49)
2U 2
2-12
3.4.1电容滤波的单相不可控整流电路
感容滤波的二极管整流电路
实际应用为此情况,但分析复杂。 ud波形更平直,电流i2的上升段平缓了许多,这 对于电路的工作是有利的。
n 1
(3-55)
式中
a0
1 2
0
2
0
u( t )d( t )
an
bn
1
1
2
u(t ) cos ntd(t )
u( t ) sin n td( t )
2
0
n=1, 2, 3… 2-25
ia O b)
t
ia O
t
c)
图3-34 考虑电感时电容滤波的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及其波形 a)电路原理图 b)轻载时的交流侧电流波形 c)重载时的交流侧电流波形 2-16
3.4.2电容滤波的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
2) 主要数量关系
(1)输出电压平均值
Ud在(2.34U2 ~2.45U2)之间变化
(2)电流平均值
2U 2 sind
(3-43) (3-44)
q d arctg(RC)
由式(3-42)和(3-43)得
RC
(RC ) 2 1
e
arctg (RC) RC
e
d RC
sind
(3-45)
可由式(3-45)求出d,进而由式(3-44)求出q,显然d和q仅由乘积RC决定。 2-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j C
9.试求图示正弦交流电路的平均功 率、无功功率Q和功率因数。
+
I
9
U 750V
-
j12 -j25
11.. 图示电路中,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N1/N2=20, 电压u应为 。
4costA 4
u
N 1: N 2
I2 12.图示含理想变压器电路中
该二端网络的(复)阻抗 Z= 。
+ u
i
N
7.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源供出的有功功率P=
。
100A
3 j4
-j8
8、图示RLC串联电路,已知
R4
,电流有效值I=2A,电压有效值U=10V,
U1
+ U
=10V,求有效值 U 2
I
+
R
。
jL
U1
- + U2 -
15.星形联接对称三相负载,每相电阻为11, 电流为20A,则三相负载的线电压为 A. 20 11 V B. 2 20 11 V
.
C.
3 20 11 V
D
.
2 20 11
V 答( C )
16.对称三相电源线电压为380V,作 用于三角形对称三相负载,每相电阻 为220,则负载相电流为 A,线 电流为 A,三相总功率为 W。
《电路分析基础》辅导
(下册)
信息学部---胡冬全
2008.12.29
二、正弦稳态分析
1.
1MHz的正弦电压, 有效值为 5 V, 则其振幅和周期
A. 14.14V B. 7.07 V, C. 14.14 V, D. 7.07 V,
2 s
1 s
1 s
2 s
答(
)
2.正弦 RL 串联电路,端电压与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则其相位关 系为 A. 电流滞后电压角 90 B. 电流滞后电压某一小于 90 的角度 C. 电流超前电压角 90 D. 电流超前电压某一小于 90 的角度 答( )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的f=50Hz,已知电 路的功率P=40W,U=100V I 1 =4A, I 2 =2A,试求R、L、C之值。
,
+ +
u
-
L C
i1
i2
uS -
R
.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若3电阻中电流有效值
IR
=4A,则该电路的功率P等于多少?
+ I
IR
j4 3 -j3
U
2
1:2
U0
14.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已知星形联接负 载 Z 10 j17.32 ,三相电源
U A 2200 V,则三相负载功率P等于
A.2096W B.3630W C.6287W D.1210W 答( B )
UA
+ A
Z Z Z
UB
+
UC
B
+ C
4.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 已知 uS 20 cos(104 t 45 ) V,
u2 10 2 cos104 t V, 则未知元件及其参数应为多少?
10
uS
u2
5. 已知图示无源二端网络N的端电压
u 80cost 45 V,则电流
i I m cost 15 A,平均功率P=200W,则
A.
,
应为
2 41 :
25 45 A .
10 45A
8
0 100 2 V
°
j24
B.
C. D.பைடு நூலகம்
I2
10135A
j1
1045A
答( c )
13.理想变压器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U o 200 V, 试求 U s
2
。
US
j2
4
. 耦合电感电路如图所示。若按顺时针方向列写次级 回路的KVL方程,此方程应为什么?
M
i2
i1 L1 L2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