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习题 3(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2019·河南信阳期末改编)宋元时期市民娱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勾栏。
瓦子也称“瓦舍”或“瓦肆”,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
瓦子、勾栏在宋代兴起的主要原因是(C)A.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推动B.宋代对外战争频繁C.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壮大D.宋代娱乐活动丰富2.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搜集了如下三幅图片。
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D)A.南宋经济重心的南移B.宋朝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C.南宋经济的快速发展D.宋朝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3.(2019·河南驻马店期末)瓦子和勾栏的产生,反映了宋代城市繁荣、人民生活日益丰富的状况。
下列有关瓦子和勾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C)4.(2019·山东滨州期中)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描述的节日是我们今天的(C)A.元宵节B.中秋节C.春节D.冬至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该词出自宋代哪位词人(C) A.王安石B.辛弃疾C.苏轼D.李清照6.(2019·山东滨州期中)山东章丘的百脉泉公园里有一座“李清照故居”。
对李清照认识错误的是(D)A.生活于两宋之交B.著名的女词人C.词风婉约D.代表作是《窦娥冤》7.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他的诗中写道:“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由此可以看出他们难以忘怀的是(A)A.祖国山河的统一B.中华文化的弘扬C.旖旎宜人的风光D.个人的离愁别恨8.(2019·福建厦门期末改编)宋元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学艺术也达到空前的繁荣。
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主流形式有(B)①语录②词③曲④小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2019·湖北荆门期末)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
【部编 初中历史精品】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习题 3(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测试卷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宋元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闻名世界的大都市,不包括( )A.开封B.临安C.大都D.镐京2.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已。
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3.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
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D.明清工商业繁荣4.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宋代高度发达的社1会文明,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在宋代开封的普通市民能做到的是( )①跟随高僧鉴真东渡日本②偶尔去吃一碗宋嫂做的名小吃馄饨③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④去瓦子欣赏各种表演节目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赵宋之世”耀目于文坛的文学形式是( )A.赋B.诗C.词D.小说6.继承苏轼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文学史地位的宋代词人是( )A.岳飞B.辛弃疾C.李清照D.文天祥7.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壮大。
下列文学作品中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 )28.除关汉卿外,“元曲四大家”还包括( )①颜真卿②马致远③郑光祖④白朴⑤王实甫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9.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A.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10.费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
由此推断,这一朝代应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11.宋元时期,城市发展起来。
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不下十个。
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广州B.开封C.泉州D.临安12.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
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平话”。
这反映出宋元时期A.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B.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C.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D.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2. 每逢佳节倍思亲。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总是毫无掩饰地表现在他的“佳节”诗文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以上诗句最有可能写于()A.春节B.元宵节C.清明节D.中秋节3.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旅人漂泊异乡的愁绪。
在文学形式上,它属于()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4. 岳麓书院位于A.益阳B.衡阳C.郴州D.长沙5. 宋朝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
这反映了宋朝()A.社会风气开放B.科学技术领先C.都市商业繁荣D.民族交融加强6.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史实结论逻辑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 隋文帝注重学识科举制正式确立B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唐朝进入鼎盛时期C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导致地方藩镇割据D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繁荣A.A B.B C.C D.D7. 现代人们有专门的娱乐场所“KTV”、“娱乐城”等,其实早在宋代就有专门的娱乐场所。
宋代专门的娱乐场所是()A.瓦子B.茶馆C.酒楼D.客栈8. 下列文物共同反映了宋元时期()禹州宋代墓葬的歌舞散乐壁画宋代蹴鞠纹铜镜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A.绘画艺术的精美B.铸造技术的高超C.雕塑技艺的精湛D.社会生活的丰富9.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它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可以反映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今天的春节,在宋代的名称是A.元旦B.中秋C.除夕D.元宵10. 2022年虎年除夕央视春晚,一幅《千里江山图》,一舞《只此青绿》,让观众再次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练习 (含答案)

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我们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宋朝,看见城市里有热闹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里面设有专供演出的圈子,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十分热闹。
这一场所是()A.圈子B.瓦子C.戏院D.梨园2.《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这部史书收录的史实可能有()A.开元盛世B.澶渊之盟C.回族形成D.修建北京城3.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阎立本——《送子天王图》B.关汉卿——《窦娥冤》C.玄奘——《大唐西域记》D.苏轼——元杂剧4.记“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
小鑫同学整理了下列“关键词”:史学两司马、编年体、战国到五代,你认为她学习的历史人物是()A.司马光B.司马懿C.司马迁D.司马炎5.“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这是《窦娥冤》里窦娥被冤斩前的经典台词,《窦娥冤》的作者是A.关汉卿B.郑光祖C.白朴D.马致远6.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一个人苦深冤重。
塑造“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是()A.吴承恩B.关汉卿C.徐光启D.曹雪芹7.图片是历史的遗留,同时也记录着历史,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
从图片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场景,更能通过对这些场景的解读探索它们背后潜藏着的信息。
对如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B.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C.城市繁荣使南宋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D.杂剧在以元大都为中心的地区兴盛起来8.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是A.李清照B.马致远C.关汉卿D.汤显祖9.词风豪迈而飘逸,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北宋著名文学家是()A.李清照B.苏轼C.辛弃疾D.苏辙10.陶俑在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习题含答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
元曲是由什么组成的?()A. 诗、杂剧B. 乐府、散曲C. 词、散曲D. 杂剧、散曲【答案】D2.下列有关宋词的叙述,不确切的一部()A. 是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B. 是一种新体诗歌,汉朝时已经出现C. 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D. 经过五带到两宋,获得极大发展【答案】B3.下列反映宋朝电视剧中出现以下场景,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A. 夜市有小吃B. “瓦肆”上演《红楼梦》C. 百姓中秋赏月D. 朋友一起饮茶喝酒【答案】B4.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起,带来了市民文化生活的繁荣。
以下体育活动中,宋代市民不能参与的是()A. 相扑B. 蹴鞠C. 跆拳道D. 水上运动【答案】C5.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做()A. 城B. 市C. 坊D. 瓦舍【答案】D6.宋元时期,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其根本原因是()A. 政权并立,民族融合B. 统治者纵情享乐的影响C.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D. 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广泛流行【答案】C7.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
”宋朝城市经济生活开放的特点表现在( )A. 娱乐生活丰富B. 使用交子购买物品C. 出现夜市等D. 传统节日丰富【答案】C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绘了我国下列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这个朝代的文学主流是?()A. 唐朝;诗B. 宋朝;词C. 元朝;曲D. 明朝;小说【答案】B9.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 士大夫的提倡B. 达官贵人的提倡C. 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D. 农民的需要【答案】C10.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A. 集市B. 瓦子C. 勾栏D. 邸店【答案】B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附答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宋元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闻名世界的大都市,其中不包括( )A.开封B.临安C.大都D.洛阳2.《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一个地方有说书的、唱曲的、卖饮食的、相面的、算卦的、表演杂耍的。
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A.草市B.早市C.瓦子D.勾栏3.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选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写过60多种剧本,他的剧本大多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
他的代表作是( )A.《窦娥冤》B.《蝶恋花》C.《满江红》D.《念奴娇》4.司马光的史学著作被宋神宗御批“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这部史学著作是 ( )A.《汉书》B.《史记》C.《左传》D.《资治通鉴》5.《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 A.社会分工明确 B.市民生活丰富C.民间艺术精湛D.边境贸易繁荣6.下列对宋代城市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开封、临安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B.瓦子中专供读书的地方叫“勾栏”C.城市的繁荣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D.在北宋的开封出现了文化娱乐场所7.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A.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B.我国经济重心发生南移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8.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其幸福指数在中国古代首屈一指。
下列支持这一说法的有( )①在热闹非凡的夜市吃夜宵②在茶馆亲手烹茶招呼朋友③在勾栏里听艺人唱曲儿④在勾栏里看《窦娥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史书的典范。
下面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的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史书中都能查阅到 ( )10.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两宋时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①用“交子”在脚店换酒喝②在“瓦子”里听说书③在“宛囿”里赏花、喝茶,品茶④去“夜市”吃夜宵⑤在“勾栏”里听当时流行的散曲和看《窦娥冤》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11.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2024年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8 9 10 11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素养达标
12. 学科素养·史料实证 [2022·邯郸市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开封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圈出许多专 供演出的圈子。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 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
10.瓦子盛行主要是因为( A )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B.农民的需要 C.宋代文化的繁荣 D.士大夫的提倡
8 9 10 11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1.如果你生活在北宋,下列哪些现象是你无法看到的?( C ) A.在城市的瓦子内,看杂剧、杂技等表演 B.在江南人们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C.在汴京买卖东西使用的是交子 D.农民拔秧时使用秧马
12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4)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资料③中该剧的作者和名称。 作者:关汉卿。 名称:《窦娥冤》。
(5)概括上述材料探究的主题。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2
12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资料③ 写了一个与婆婆相依为命的年轻女子窦娥,遭受无赖陷害, 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窦娥无处申冤,临死发出誓愿:要血溅 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她的誓愿感天动地,竟然实现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指什 么? 勾栏。
1234567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2. 易错题 [2022·承德宽城县期末]《东京梦华录》记载:“瓦 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 不觉抵暮。”材料反映了宋代( B ) A.社会风气开放 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 D.边境贸易频繁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同步练习分层作业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含答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宋元时期,世界上的著名大都市不包括...( )A.北宋时的开封B.金时的中都C.南宋时的临安D.元朝时的大都2.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地方是( )A.大相国寺B.御街C.瓦子D.勾栏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A.杂剧B.宋词C.散曲D.南戏4.“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
其作者是( )A.苏轼B.辛弃疾C.白居易D.李清照5.下列人物的词风与苏轼最相似的是( )A.李清照B.辛弃疾C.关汉卿D.马致远6.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的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 )A.关汉卿B.马致远C.郑光祖D.白朴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请回答:(1)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什么节日的景象?这一节日在今天的名称是什么?(2)自宋朝至今仍然保留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写出两个即可)(3)假如你是北宋中期四川的一位富商,在这一节日来临之际,要从成都购进500匹上等丝绸,你将选择使用下列哪一种货币进行支付?为什么?你所选择的货币是 ( )A.关子B.铁钱C.“交子”D.“会子”理由:1.《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此生活景象反映了(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多彩,商业繁荣D.元代民族压迫严重,人民生活困苦★2.《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等。
那么他们最有可能走到了当时的( )A.瓦厂B.早市C.瓦子D.集贸市场3.王弘力在书中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测试卷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宋元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闻名世界的大都市,不包括()
A.开封B.临安C.大都D.镐京
2.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已。
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3.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
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D.明清工商业繁荣
4.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在宋代开封的普通市民能做到的是() ①跟随高僧鉴真东渡日本②偶尔去吃一碗宋嫂做的名小吃馄饨③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④去瓦子欣赏各种表演节目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赵宋之世”耀目于文坛的文学形式是()
A.赋B.诗C.词D.小说
6.继承苏轼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文学史地位的宋代词人是()
A.岳飞B.辛弃疾C.李清照D.文天祥
7.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壮大。
下列文学作品中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
8.除关汉卿外,“元曲四大家”还包括()
①颜真卿②马致远③郑光祖④白朴⑤王实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9.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A.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10.费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
由此推断,这一朝代应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11.宋元时期,城市发展起来。
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不下十个。
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A.广州B.开封C.泉州D.临安
12.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市B.瓦子C.勾栏D.邸店
13.“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
其作者是()
A.苏轼B.辛弃疾C.陆游D.李清照
14.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杂剧表述错误的是()
A.融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体B.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C.关汉卿是著名戏剧家D.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
15.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A.苏轼B.李清照C.关汉卿D.辛弃疾
二.综合题
16.如何看待瓦子?
17.宋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18.简述词与曲的特点
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丰富的市民生活】
材料一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数里。
——吴自牧
(1)宋代哪种地方可能出现材料一中的景象?该地哪一处是最吸引人的中心?
(2)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在宋代就已经有了,请将古诗与节日用线连起来
【优美的宋词元曲】
材料二宋词乃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3)“宋代词人众多,高手如林”,请你概括下面三个词人的生活年代及词的特点。
词人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词人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词人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4)右图为《窦娥冤》插图,《窦娥冤》是谁的代表作品?它属于什么文学形式?
20.《清明上河图》为张择端的传世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恢弘巨作之一。
作品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及汴河两岸风光,展示了当时各阶层人物的生活风貌,为后人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手工业、商业、建筑、交通工具和民俗等方面丰富而形象的资料。
看下图回答
问题。
(1)图中的建筑是商肆。
有人将字画挂在墙上出售,旁边有人在出售工艺品之类的商品。
(2宋代流行的娱乐活动有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蹴鞠等
(3)轿子、牛马车、人力车等
参考答案:
1.D
2.D3C4.B5.C6.B7.C8.B9.D10.D11.B12.B1
3.D1
4.D1
5.D
16.(1)从起源上看,瓦子的产生,是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
(2)从内容上看,瓦子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
(3)从趋势上看,宋代市民文化生活的趋势——商业化(以营利为目的,有专门以此为生的艺人)、通俗化(内容接近百姓生活)、大众化(市民参与的普及性)。
17.(1)社会基础:国家相对统一、相对安定。
(2)物质基础: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民族交融、交流进一步加强。
(4)对外交流频繁。
(5)教育事业发达。
(6)对前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8.(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字形式之一。
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
(2)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元曲以通俗化、大众化的特征,开辟出中国文学的新路
19. (1)宋代哪种地方可能出现材料一中的景象?该地哪一处是最吸引人的中心?
瓦子勾栏
(2)
(3)苏轼,北宋词人,他的词豪迈飘逸。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风委婉清秀。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风豪放,气势磅礴
(4)关汉卿元曲
20.(1)图中的建筑是商肆。
有人将字画挂在墙上出售,旁边有人在出售工艺品之类的商品。
(2宋代流行的娱乐活动有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蹴鞠等
(3)轿子、牛马车、人力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