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板形的带钢冷连轧机最优化负荷分配
冷连轧负荷分配优化方法

钢 铁 研 究 学 报
J un l I n d el sac o ra o r a S e R erh f o n t e
Vo. , . l1 No 1 9 2
De e e 2 0 c mb r 7 0
冷 连 轧 负荷分 配优化 方法
的方法 。
关键词 : 冷连轧 ; 负荷分配 ; 遗传算法 中图分类号 : G 3 T 3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9320 )203-4 10- 6 (0 71-0 1 0 0
O t zt n eh d L a Ds iui o T n e C l R ln pi ai M to fr d t b t n a dm od l g mi o o o i r o f oi
优劣程度而定 , 表现越好 , 息素释放 的就越多 ; 信
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情况下选取 m个初始解, 每个 =5 分别表示冷连轧过程中 5 个机 pit +l表示本次循环中路径( j的信息素量 解包含 n 个分量, r( t ) , ( ) i , 个节点, 在 的增量;为信息素轨迹的残留系数, p 通常设置p <l 架的出口厚度。将每个解的个分量看成 n 来避免路径上轨迹量的无限累加。 第i 个节点到 i l + 个节点之间有 m条连线, 代表第 i 在蚁群算法 中, 局部搜索策略、 蚂蚁 的内部状 个分量候选组中的m个不同的候选值。其中第 J 条
r( ) ・ it+O it +1 } =p r( t +l j r(, ) ) j t
2 几Leabharlann 今、山尹
,
Q (‘1 泛 略‘+) r‘+)k (‘1 ;, 一 1 , I = A
胜 、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冷连轧机轧制负荷分配优化_陈东宁

参考文献:[1] 丁汉,朱利民,林忠钦.面向芯片封装的高加速度运动系统的精确定位和操作[J].自然科学进展,2003,13(6):568Ο574.[2] 单成祥.传感器的理论与设计基础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3] 刘品宽,孙立宁,荣伟彬.新型智能电化学微加工系统的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2(6):83Ο87.(编辑 何成根)作者简介:晏祖根,男,1973年生。
哈尔滨商业大学轻工学院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为高速高精度机器人、微驱动机器人及控制。
发表论文10余篇。
孙立宁,男,1964年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詹华群,男,1969年生。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通信与电子学院副教授。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冷连轧机轧制负荷分配优化陈东宁 姜万录 王益群燕山大学,秦皇岛,066004摘要:利用粒子群算法设计了一种冷连轧轧制负荷分配的优化方法。
根据某1450五机架冷连轧机生产工况,以压下量分配为自变量,以轧制力成比例分配为目标函数,将压下量分配的约束条件作为惩罚项,建立惩罚函数。
通过粒子群多代运算,求出罚函数值最小点,得到压下负荷最佳分配点。
实验证明,粒子群算法在轧制负荷分配计算中,具有算法实现简便、运算速度快、收敛性好等优点,可以作为一种冷连轧轧制负荷分配的新方法加以推广。
关键词:冷连轧机;负荷分配优化;粒子群算法;罚函数中图分类号:TG335.12 文章编号:1004—132X(2007)11—1303—04Load Distribution Optimization of T andem C old Mill B ased on PSO A lgorithmChen Dongning Jiang Wanlu Wang Y iqunY 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Hebei,066004Abstract:A rolling load distributi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of tandem cold mill was designed using parti2 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According to the work condition of one1450five-stand tandem cold mill, reduction distribution as decision variable,the penalty function was established,in which rolling pressure dis2 tribution ratio was as objective function and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 of reduction distribution was as penalty term.Through multiple generation calculation,the minimum point of penalty function value was obtained, then the optimalc reduction distribution was found.T ests demonstrate that the us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2 tion algorithm to optimize load distribu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ness,fast speed and high degree of convergence,which can be generalized as a new method of rolling load distribution of tandem cold mill.K ey w ords:tandem cold mill;load distribution optimization;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algo2 rithm;penalty function0 引言冷连轧机轧制规程设定是冷连轧生产的首要环节,负荷分配是轧制规程设定的核心,对提高轧制效能具有重要作用。
压下率负荷分配比在冷连轧薄规格轧制中的应用

,
・9 ・
. . , 4 ) 第 四步确定 A ∑ 并 此求 … h
, 4 压 下率分 配 比方式计 算步 骤 有 n个 机架 采川 乐下 率分配 比 方』 \ = 没定 1 ) 第一 步 确 定 , 机 架 的连 轧 机 的 人 E l 厚 度
参 数见 表 1 。
中采 用 。一个 规 范 中允 许采 用两 种绝对 模 式 。
4 ) N o . 5的轧 制力 不能 大于 临界力 , 如 果 出现
汤红 生 压 下率 负荷 分配 比在冷连 轧 薄规格 轧制 中的 应 用
火 于I J 界 力情 况 , 计 算机 应 该 自动将 此 机 架 改 为
i . 2  ̄ L ¥ 1 J 规 范设 计追 求 的 目标 产 能最 大 的释放 , 低 消耗 指 标 , 稳 定 运行 , 厚
合 适 。而光 棍 轧制 时 , 每 个 机 架 出 口厚 度 设 定 精
度要求 高 , 轧机 负荷对 出 口板形 的影 响较 大 , 经 常 发生 由于 负荷 波 动 , 出现花 边 、 边 浪 等质 量 问题 ,
出现 在第 一机 架 或末 机 架 , 或 同时 在 这 两个 机 架
第1 条五机架六辊轧机 , 该轧机传动方式为工作 辊传 动 , 最大 轧制力 1 8 0 0 t , 5机 架 出 口最 高 轧制
速度 1 7 0 0 m / m, 剪 切速度 2 0 0 m / m。轧 机 主要
述 了压 下 率 负荷 分 配比的 计算过 程及 其应 用效 果 。 关 键词 : 冷轧 ; 负荷 分 配 ; 压 下 比
App l i c at i o n o f Re duc t i on Di s t r i b ut i o n Ra t i o i n Ul t r a - t hi n Ga ug e Rol l i ng o f Co l d Tan de m Mi l l
冷轧机压下率分配分析

冷轧工艺措施原则1.头几道次尽量多轧,充分利用材料的塑性,并削减头尾几何废料长度,提高成品率;2.最终道次压延率掌握在40~50%范围内,以提高板形质量和厚度精度;3.中间道次压延率尽可能接近,以提高轧制过程的稳定,并承受最大速度轧制,使板卷温度在90~120℃之间,满足轧制硬合金辊形的需要;4.末二道次压延率掌握在40%左右,以掌握板形为主,为终道次供给平直的带材,从而提高终轧道次的速度,以削减断带和波浪;5.通过理论计算,最大轧制力不超过额定轧制力,以满足轧辊强度的需要,但各道次尽量承受大压下量轧制,削减轧制道次,提高劳动生产率;6.前几道次轧制时,由于板带较厚,承受前张力大于后张力轧制,后几道次轧制时,由于板带较薄,承受后张力大于前张力轧制,带材不易拉断,并防止跑偏。
冷轧板带生产(cold rolling of strip and sheet)将热轧板卷在常温下轧制成板带材的生产工艺过程。
冷轧板带产品的厚度为 0.1~3.0mm、宽度为 600~2023mm 外表光滑、平直,尺寸公差和力学性能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在工业兴旺国家,冷轧板带钢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30%左右。
产品品种有各种有色金属合金板带及一般碳素钢板、合金和低合金钢板、不锈钢板、电工钢板、专用钢板及涂镀层钢板等(表 1)。
冷轧板生产可以追溯到 16 世纪,用于轧制造币用的金板和银板。
19 世纪中叶仅能生产宽度 20~50mm 的冷轧窄带钢。
1920 年在美国第一次冷轧宽带钢成功,很快由单机架不行逆式轧机进展到单机架可逆式轧机。
第一套三机架四辊式冷轧机于 1926 年在美国建成,以后相继消灭 4~6 机架连轧机。
中国冷轧窄带钢(宽度≤600mm)生产始于 20 世纪 40 年月连续冷轧窄带钢的五机架 350 冷连轧机已在上海建成。
冷轧宽带钢(宽度>600mm)生产是从 50 年月末期建成第一台单机架四辊可逆式轧机时开头的。
冷连轧机板形目标曲线的优化方法

冷连轧机板形目标曲线的优化方法在冷连轧机的生产过程中,板形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板形的不合格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生产效率降低。
因此,寻找一种优化方法来达到冷连轧机板形目标曲线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冷连轧机板形目标曲线优化方法——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
在冷连轧机板形控制中,遗传算法可以通过对板形参数进行优化,使得板形目标曲线与实际曲线尽可能接近,从而达到优化的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适应度函数来评估每个个体的优劣程度。
在冷连轧机板形优化中,适应度函数可以根据实际的板形目标曲线和板形参数计算得出,越接近目标曲线的个体适应度越高。
接着,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遗传算法参数。
遗传算法有很多参数需要调整,如种群大小、交叉概率、变异概率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会影响遗传算法的性能和收敛速度。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试验和经验来选取合适的参数。
然后,我们需要设计遗传算法的操作,包括选择、交叉和变异。
选择操作可以根据个体的适应度来确定下一代的存活个体,适应度高的个体被选择的概率较大。
交叉操作可以通过对个体的基因进行随机配对,交换基因片段来产生新的个体。
变异操作可以通过对个体的某些基因进行随机变化,引入新的基因信息。
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遗传算法可以生成下一代的个体,从而逐渐逼近优化目标。
在冷连轧机板形优化中,我们可以将板形参数作为个体的基因,通过遗传算法来不断优化板形。
在遗传算法的迭代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个体,并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来改变个体的基因组合,直到达到最优的板形目标曲线。
总结起来,冷连轧机板形目标曲线的优化方法可以采用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通过适应度函数来评估个体的优劣程度,并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来改变个体的基因组合,从而逐渐逼近最优的板形目标曲线。
通过合理选择遗传算法的参数和操作,可以有效地优化冷连轧机的板形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冷连轧张力控制的优化

— nl
( 直接影响轧机 的 A C张力控制 系统 ,并 间 T 机架或第 1 机架乳化液润滑不足 ; ( 4 )第 机架 或第 1 机架 电机传动出现故障; ( 5 )第 i 机架和 第 l 机架间坝辊或测张辊旋转不 良或测张计 出现 故障; ()带钢原料存在厚度波动等 。 6 接影 响 A C厚度控制 系统 ,进而影响带钢板形 和 G 厚度精度 。同时 , ( 也影 响各机架 电机 的电
we e a ay e r n l z d. Ke o ds Co d T d m lig; Te so yW r : l a e Roln n n i n; Bewe n S r n s; ExtCo ln t e ta d i ii g
1 前 言
张力 是冷 连 轧 生产 过程 中控 制 的重 要 参数 , 能 否实 现 高 精 度 的张 力 恒 定控 制 ,不 仅 关 系到
波动出现堆钢 、断带 、跑偏事 故目 而导致生产 ,从 节奏缓慢 、产 量低 ;在质量方面 ,出现因张力 波动 导致带钢厚度超差 、局部浪形等 。 ( T )波动 主 要分为 : ( 1 )上下游机架 间张力波动 ; ()单一 2
则 导 致 第 i 架 和第 1机 架 间 出 现堆 钢 事 故 。 机
2 张力对冷连轧生产 的影 响与优化
21 原理 分析 .
向延 伸 ,使 之 均匀 化 ,改 善板 形 ; () 张力 可 2 消 除 轧制 过程 中 出现 的带 钢 跑偏 、撕 裂 、断 带 张 力 轧 制 ,即带 钢 在 轧 辊 中变 形 是 在 一 定 等 现象 。 () 张 力轧 制 可降 低轧 制力 ,有利 于 3 轧 制更 薄产 品1 3 1 。
生 产 是 否 稳 定 、顺 利 ,更 影 响 到 带 钢 的 质 量 。
UCMW冷连轧机板形控制系统优化

UCMW冷连轧机板形控制系统优化刘宝军;曹强;张清东【摘要】UCMW冷连轧机是国内大量引进并广泛使用的一种现代化冷连轧机.针对某厂UCMW冷连轧机板形平坦度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系统学习了UCMW冷连轧机板形控制系统.研究发现,原有的弯辊力分配策略只能提供工作辊与中间辊弯辊同向配合,故对于四分之一浪、边中复合浪等复杂浪形无法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实测板形缺陷实时调整弯辊力分配比例的控制策略,可在保证二次板形控制精度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兼顾控制四次板形.理论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板形控制精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期刊名称】《宝钢技术》【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7页(P71-77)【关键词】UCMW冷连轧机;板形平坦度;弯辊力;控制精度【作者】刘宝军;曹强;张清东【作者单位】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900;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334.920世纪80年代后诞生的现代高技术冷带轧机,如四辊CVC轧机、六辊CVC轧机、六辊UCMW/UCM轧机、四辊DSR轧机,都装备了多种具有高次复杂形态板形调控功效曲线的板形控制执行机构[1-4],并且除了压下倾斜和精细分段冷却外,还有两种或三种的执行机构参与板形闭环反馈控制,从而使此类轧机的板形控制数模及系统更为复杂[1,5-8]。
某厂冷连轧机组就是这类轧机的典型代表,它是20世纪末由日本成套引进,应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冷轧技术,所采用的UC轧机机型至今已成为被广泛选用的、与CVC轧机机型并列的主流机型,其所采用的板形控制策略及数模也一直是UCMW和UCM轧机普遍使用且近乎标准的板形控制策略及数模。
但是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特别是面对用户对板形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机组产品品种扩展与难轧品种大幅增加,机组板形控制实绩不能完全满足用户要求,因而对此机组的板形控制系统进行了完善改进研究。
基于板厚板综合目标函数的冷连轧机轧制参数智能优化新方法

1 免疫遗传 算法
1 1 遗传算法的特点 .
遗 传算法 ( GA) 是模拟 生物 在 自然 环境 中 的 遗 传 和 进 化 过 程 而形 成 的一 种 自适 应 全 局 优 化
r iig sh d l o l e ue st et e r t a i f rt etllpo u t n o e g a e a d o tmiai no ol c e uec udb s d a h h o e i b ss o h ra rd ci fn w r d n p i z t f n c o o
b sd o ti a g n h p be tv u cin ae n srp g u ea d s a eo j cief n t o
W AN G .S Ya UN Y i n  ̄ Ka g
( p rme to nomaina dC n rl gn eig,ia iest ia 5  ̄ 2 C la 2 Nain l n ie r g 1De at n fIfr t n o to En ier Jn nUnvri Jn n2 0 2 . hn ; t a E gn ei o n y o n
[ 中圈分 类号】 G3 | [ T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075 f0 2 0 —0 1 4 】0 0 92 0 )3 1- 0 0 Ne i e lg nto i i a i n m e ns f r r li r m e e s o o d s r p t nde m il w nt li e ptm z to a o o lng pa a tr f c l ti a m l
算 法 ( tn adGA, Sa d r 简称 S GA) 及传 统 的优化方 法, 获得 了满意 的综 合效果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兼顾板形的带钢冷连轧机最优化负荷分配
祝东奎张清东陈守群杨建明吴彬
摘要在分析现有带钢冷连轧机组所采用的轧制负荷分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兼顾板形控制要求的最优等负荷分配模型,并编制了仿真程序.仿真结果与工业实验的结果是吻合的.
关键词负荷分配;板形;冷连轧机组
分类号TP 273.1;TG 333.7
Optimum Distribution of Loads on Tandem Cold Mill
Being Helpful to Shape Control
ZHU Dongkui,ZHANG Qingdo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hool,UST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CHEN Shouqun,YANG Jianming, WU Bin
(Cold Rolling Sector of Bao Steel, Shanghai 201900, China)
ABSTRACT A kind of model of the optimum distribution of loads being helpful to shape control has been introduced on the base of the analysis of models used in tandem cold mills at present. And a simulating program has been built. The result of this program has been tested by the industrial experiment.
KEY WORDS distribution of loads; shape control; tandem cold mills
轧钢生产压下规程主要包括压下负荷分配方案及相应的力能参数.合理的压下规程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能更有效地利用设备能力,提高轧机的产量和产品的质量,并能降低轧制能耗.目前,各冷轧机组轧制规程的确定都以满足产品性能和厚度指标前提下各机架主传动电机负荷尽可能均衡为原则,而没有考虑带钢凸度和平坦度控制的要求.事实上负荷分配是带钢凸度和平坦度控制的基础,而且影响甚大.因此,对兼顾板形的压下负荷分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 经典的负荷分配方法
经典的负荷分配方法可分为2类:一类是经验方法,另一类是最优化方法.在最优化方法引入以前,负荷分配基本上是依赖经验,如能耗分配法和表格法等.这些方法都简单易行,但计算模型均不能在线自适应,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不能保证各道次中或各机架都能在允许的负荷下进行轧制,更谈不上节能和考虑带钢板形.并且当生产品种规格或轧制条件改变时,又要重新积累经验,才能重新定出合理的分配.
负荷分配的最优化方法的基本思想为:把工艺所追求的目标表示成数学形式——目标函数,在满足各限制条件下,寻求一组板厚分配使目标函数值最小.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目标函数的建立和优化方法的确定.
根据目标函数和优化方法的不同,最优化负荷分配方法主要有2种:(1) 动态规划计算最小和目标函数的方法,该方法能计算各种用最小和形式表示的目标函数,应用很广,但是计算量较大,占用计算机存贮单元多,不适于在线应用;(2) 采用非线性规划计算最小平方和目标函数的方法,该方法能使大多数轧机功率、轧制力和轧制力矩的分配比较均匀,但也难免有少数轧机的功率、轧制力或轧制力矩达到极限值,这对轧机安全生产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不利,并且此计算方法计算量大,无法在线使用.
目前,无论是经验方法还是最优化方法都没有考虑板形控制对负荷分配的要求.
2 兼顾板形的最优化负荷分配方法原理
根据轧制工艺理论和板形基本理论可知:当轧制条件一定时,轧制力p
i
、轧
制力矩M
i 、轧制功率N
i
及带钢凸度h
i-1
等参数都是第i机架的入口厚度及出口厚
度h
i-1
的单调函数,即:
(1)
所有这些函数关系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该机架入口厚度的单调上升函数和出口厚度的单调下降函数.这个特点反映了轧钢工艺的一个重要本质,并形
成了该优化方法的基础.梁国平[1]将这类函数称为负荷函数,并用f
i (h
i-1
,h
i
)表
示第机架轧机的负荷函数.它具有两条重要的性质:
(1) 等负荷分配规程存在并惟一;
(2) 等负荷分配规程是最佳的.
所谓最佳是指任何一个非等负荷分配一定存在某一机架的负荷函数值大于等负荷分配的负荷函数值,也一定存在某一机架的负荷函数值小于等负荷分配的负荷函数值.这2条重要性质是各种等负荷分配的数学理论基础,只要选定了一类负荷函数,等负荷规程总是惟一存在的,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最佳的.综合工艺上的要求分别对轧制压力、轧制力矩、功率及带钢凸度提出的4个最佳条件,采用相对富余量的概念和加权系数的办法,把4个最佳条件都考虑到负荷函数中去,使得制定的等负荷规程能适应工艺上各方面的要求.为此取如下负荷函数:
(2)
其中,加权系数,,和分别是第机架轧制压力、轧制力矩、功率和带钢凸度相对富余量的分配系数,它们都是一些大于零的常数.其物理意义为:相对来说哪个分配系数取得越大,哪个相对富余量将会越小.选定了分配系数之后,就可以按“等
负荷”的要求计算出等负荷规程,即求h
1,h
2
…,h
n-1
, ,使得:
(3)
带钢板形平坦度根据冷轧的特点由保证板形平坦度良好的凸度相似准则即比例凸度不变的约束来保证其预设定值的合理性,因此可根据带钢板形平坦度的要求来设置C
w
的值.
图1 计算程序框图
Fig.1 Computer flow chart for simulation
3 建模与仿真
根据上述原理,以宝钢2030mm冷连轧机组原有的轧制力能参数计算的数学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轧制力、轧制力矩、功率、带钢平坦度和凸度等各项要求及冷连轧的约束条件按照图1所示程序框图编制了计算机仿真程序.轧制力模型
公式、单位轧制功模型公式、轧制力矩模型公式、前滑模型公式、速度计算模型公式及功率模型公式参见文献[2~4].
凸度模型公式,由于是在实施压下规程时已设定,可以将轧机的板形控制手段如弯辊、抽辊等置于某一定值,为计算方便设为0.至于轧辊的初始辊形、热辊形和磨损辊形也可以给定,设三者之和为,则此时带钢的凸度与轧制力的关系如下:
(4)
其中,k在轧机工艺参数一定时为定值,大小可以用辊系弹性变形的影响函数法来确定.
同时,在建模过程中还得做如下处理.
(1) 第5机架通常取微小压下量并一般采用恒轧制力轧制.因此,决定第5机架不参与等负荷分配,而直接按照板形平坦度和凸度要求根据轧件的塑性变形和辊系的弹性变形反算出轧制力后再反算出压下量.
(2) 由于该优化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有必要寻求一种数值方法来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式(3).经过综合考察,决定采用黄金分割法(0.618法)来求解非线性方程,同时,对值的确定也采用黄金分割法来进行搜索.
(3) 在优化计算时,把轧机所具有的板形控制手段如弯辊、抽辊等置于初始值,以使得轧机在轧制过程中各板形控制手段都有较富余的调控量,从而适应各种未知的干扰带钢板形的因素.
4 实验验证
用该仿真程序对4种规格的IF钢进行计算,考虑到轧制IF钢时对轧制负荷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按现有的轧制规程原则进行压下负荷分配,很容易使轧机机组的某一机架超负荷运转而不能顺利轧制,因此决定将各机架的轧制力、轧制力矩和功率相对富余量的分配系数都取为1,而将带钢凸度的分配系数取为10.并根据仿真结果的计算值进行了工业试验.实际轧制各参数值和优化计算值如图2和表1所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按照兼顾板形的带钢冷连轧机最优化负荷分配优化计算方法,IF钢轧制顺利,并且板形良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仿真模型是可行的.
表1 优化计算与实验结果对照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 between optimum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图2 实际轧制各参数值和优化计算值对比Fig.2 Comparison of parameters between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a)相对压下量;(b)轧制力
5 结论
(1)最优等负荷分配能对压下规程进行更加合理的设定,能够均衡各机架的轧制负荷,从而充分发挥了各机架的设备生产能力.
(2) 在负荷分配中考虑板形因素能够提高轧机机组各预设定值的合理性,充分利用轧制力和压下量对板形的积极影响,为轧机机组的板形控制创造良好的基础.
(3)如果将轧制时的前后张力和轧机的各种板形控制手段也作为最优等负荷分配时的自由变量,同时将轧制力分配作为机组板形预设定控制的可控变量,即实现负荷分配和板形预设定的解耦,将更有利于提高轧制规程设定和板形控制预设定的精度.这将会是今后板带轧制领域的一个主流研究方向.
国家“九五”攻关资助项目(No.95-527-01-02-04)
祝东奎,男,24岁,硕士
作者单位:祝东奎(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张清东(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陈守群(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冷轧部,上海 201900)
杨建明(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冷轧部,上海 201900)
吴彬(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冷轧部,上海 201900)
参考文献
1.梁国平.关于轧机的最佳负荷分配问题.钢铁, 1980,15(1):42
2.华建新.宝钢2030 mm冷连轧机的压下负荷分配.冶金自动化,1991,15(3):43
3.朱泉封.2030 mm冷连轧机数学模型研究.宝钢技术,1993,3: 42
4.华建新.宝钢2030 mm冷连轧机的速度最佳设定.冶金自动化,1991,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