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学生创新实验为契机的石塘古村保护实践研究
红色乡村振兴战略下石塘文化旅游小镇发展调研

红色乡村振兴战略下石塘文化旅游小镇发展调研◎俞又嫩陈钰绮张琬云武亦文沈玉燕经济纵一、引言当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发展不平衡时期,仍需要加强结构性调整和政策激励,在此期间,我国会出现不小的民生问题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在未来几年,旅游市场的环境将会更加复杂,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旅游业的发展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机遇。
据统计,国内的文化消费市场存在明显的缺口,近几年虽然文化消费潜在市场规模已经超过四亿市值,但真正有效的消费仅有不到一万亿元左右。
总体而言文化消费市场前景依然广阔,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与此同时,文化旅游业也成为重点发展方向;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特点,“深度旅游”、“红色旅游”已经逐渐取代传统旅游,保健、康体游成为重要内容。
在国家推动红色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文化旅游建设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非遗是旅游业极大吸引源之一,可以提升文化自信。
本文以温岭市石塘文化旅游小镇为例,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非遗项目为旅游特色的小镇发展情况,通过对相关资料和信息的分析,充分挖掘繁荣石塘文化内涵,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要素的深度渗透及文化创意在旅游要素中的运用,增强旅游项目的文化吸引力,更深层次地增强大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以便破除文化自卑心理并找出现存问题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二、石塘小镇发展现状及优劣势(一)发展现状石塘镇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渔村,渔家风情十足,村民辛勤朴实,亦是旅游度假区内民宿开发的重点。
“第一缕阳光”是旅游度假区特有资源,在国内绝无仅有,阳光资源的内涵及外延可谓空间巨大,曙光朝阳象征对美好未来憧憬与祝福,落日夕阳彰显老骥旅游度假区传统文化形态多样、源远流长,有着海洋文化、节日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宗教文化等,其历史悠久的文化积淀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度假区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提升文化自信有利于刺激脱贫振兴动力。
以非遗项目为旅游特色的石塘文化旅游小镇,在利用非遗项目拉动旅游业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对非遗进行了宣传和保护。
江西铅山县石塘古镇历史与现状研究

人文科学
MING RI FENG SHANG
江西铅山县石塘古镇历史与现状研究
文 | 徐慧茗 陈佳莹
摘要:江西铅山石塘古镇为明清时期的手工造纸 基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至今保留 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古镇格局、建筑保护尚好。 但是由于管理不严,村民意识薄弱,老镇区正在 逐渐走向消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严格按 照“保护老镇区、发展新镇区”的思路,做到经 济发展与古镇保护双赢。 关键词:石塘古镇;建筑;发展与保护
附2015年韶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建设项目

省级项目
201510576021
生科院
食(药)用菌家庭农场开发
郑燕丰
何嘉慧潘浩然冯荣可
方白玉罗森贤
创业训练
通过
201510576022
物电学院
变形课桌的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
蔡伟双
黄晓林李增煜吴志楷
刘锋郑文晖
创业训练
通过
201510576023
政务学院
关于韶关学院服装出租市场的思考和研究
黄小宇
罗培基毕志焜郑益群
江飞(企业)
创业实践
通过
201510576005
教育学院
大学生创业首选门户网站建设
李志鹏
钟文贵陆庆港潘启成原志伟
梁永霖
龙世强(企业)
创业实践
通过
201510576006
美设学院
新媒体的应用与推广
宋旭雨
徐泽稷郭文瑞钟建峰甘妙施
杨洪发
朱国良(企业)
创业实践
通过
201510576007
生科院
基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凡口铅锌矿区优势植物根内生细菌重金属抗性的研究
外语学院
粤北山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韶关市乐昌地区为例
黄小兰
郑媚林文佳
刘英周锋
创新训练
通过
201510576041
化工学院
新型核壳过渡型结构耐火砖的制备
邓志华
庄俊生王嘉旺范羽宣李婷婷
赵旭光刘洋
创新训练
通过
201510576042
化工学院
双酚A磁性印迹聚合物的研制及其分子印迹磁性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体中的双酚A
医学院
粤北地区大学生心肺复苏的普及现状、实施意愿及应对策略分析
探访古村小课题立项计划书

扬帆中队探访一个古村研学课题立项计划书一、课题名称探访一个古村研学之旅二、课题负责人及成员林源洋、王婵娟、家委会主任三、研究背景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和传统民俗,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然而,学生们对这些宝贵财富的了解往往较为有限。
通过带领学生探访古村进行研学,可以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四、研究目的1、让学生深入了解古村的历史、文化、建筑等方面,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探索将古村资源有效融入教育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五、研究内容1.古村历史沿革与文化特色的调研。
2.古村建筑风格与艺术价值的分析。
3.设计适合学生的古村研学课程和活动方案。
4.评估研学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效果。
六、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搜集和分析与古村相关的文献资料。
2.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实地探访古村,进行观察、记录和体验。
3.访谈法:与古村居民、专家等进行交流。
4.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在研学前后的认知和感受变化。
七、研究步骤第一阶段(2023年9-10月):完成文献收集与整理,确定研学古村。
第二阶段(2024年3-4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探访研学。
第三阶段(2024年5-6月]):整理分析研学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八、预期成果1、一份详细的古村研学课程和活动方案。
2、学生的研学心得体会等。
3、活动的视频每篇或者公众号。
4、家长朋友圈展示。
九、研学活动的具体时间安排研学活动拟定于2024年4月进行,为期1天。
具体见方案和行程表十、研学活动预算安排交通费用:自驾。
餐饮费用:每人100元左右。
十一、预期效果1.学生对古村历史文化的认知将显著提高,能够清晰阐述古村的发展脉络、独特文化和重要价值。
2.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强化,学会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并深入探究。
3.团队合作精神得以培养,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分工协作、相互支持。
4.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有所提升,能更自信地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015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歙县古城、古镇、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现状调的调研报告

一、题目:关于歙县古城、古镇、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现状调的调研报告二、学院:传媒学院作者:12文化产业管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XX,XXX,)三、摘要:1、目的:了解歙县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现状,为保护古建筑力。
2、原因:徽州古建筑历史悠久,应当正确的开发利用并加以保护。
3、调查时间:2015年7月3日至2015年7月7日4、调查地点:许村,鲍家花园,西递宏村5、调查对象:歙县当地相关乡镇领导干部,许家鲍家相关后人,徽州文化相关学者,当地村民,外国友人。
6、调查内容:徽州古文化古建筑的相关历史,传承方式以及保护现状等。
7、调查中需要解答的问题:(1)歙县古建筑文化发展历程(2)歙县古建筑保护现状8、调研方法:(1)深入徽州地区,进入歙县当地调查采访包括当地村民,领导,学者,传人等。
通过他人口述了解当地建筑保护现状及其历史。
(2)寻访当地古建筑群,亲自深入当地乡村生活,通过切身体验去感受徽州建筑文化,对当地古建筑有直观的体会和感官认识,拥有自己最初步的认识和看法。
(3)参考相关文献,历史资料及古建筑传人提供的文献资料和地方博物馆的相关史料,进行综合考察认识。
(4)对外国友人进行调查访问,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不一样的徽州文化。
(5)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并综合各方意见形成看法和认识。
四、前言:实践目的:1、通过我们的切身实践,了解歙县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现状。
2、加深对徽文化的了解,对徽州文化的认同感。
这既是一次对建筑的了解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之旅。
3、锻炼我们深入调研的能力,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合作。
4、发现现行政策制度的问题,通过我们的实地调研,引发思考及认识,为保护利用古建筑出谋划策。
5、为保护利用古建筑,起到宣传作用。
尽我们自己的一份力。
实践背景:歙县是中国黄山市下属的一个县,秦臵歙县,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
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属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石塘古村明清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石塘 村 位 于 仁 化 县城 西 南 方 1k 9m,地 处 东 经 133 4, 。41 1 北 纬 2  ̄45 ”海 拔 高 度 10 50 6 , 2 m。西 北与 乐 昌市 廊 田镇 交 界 , 西 南 与 曲江 县 姚 村 、 坪 交 界 , 面 与 董 塘 镇 江 头 接 壤 ; 花 北 东北 面 与 董 塘 安 岗、 山相 依 。石 塘 属温 湿 的亚 热 带 季 风气 候 , 有 得天 红 拥 独 厚 的 气 候和 丰沛 的 降雨 优 势 。 石 塘 村 历 史 悠 久 , 记 载 , 在 公 元 18 前 的南 北 朝 时 据 早 6 0年 代 已有 先 民 在 此 卜 。 考 , 咸 丰 年 前石 塘 已是 千 家 村 。 居 据 清 明洪 武 年 间 ( 元 16 公 3 8年 ) 世 祖 可 求 从 福 建 上 杭 胜 运 里 丰 朗 乡移 八 居仁化石塘村 ,从此石塘成为陇西李 氏火德公支派的聚居地 。 自明洪 武 年 问八 世 祖 可 求 公 迁 居 以来 , 塘 李 氏历 经 元 、 、 石 明 清 6 0多 年 的发 展 , 族 繁 衍 生 息 , 丁 逐 渐 兴 旺 , 建 了大 量 的 0 家 人 兴 祠堂 、 民居 , 过 三 十 多 代 人 的 建 设 终 成 今 天 石 塘 古 村 落 的规 经 模。 石 塘 古 村 中 有 三 个 主 要 姓 氏— — 李 、 、 , 中 李 为 最 大 蔡 何 其 姓 氏 。全 国重 点 文物 保 护 单 位— — 双 峰寨 就 在 石 塘 村 中 。现 古
石塘 古 村 明清 建 筑 的保 护 与 利 用
张 世 琴
( 东 省 韶 关 市 仁 化 县博 物 馆 ) 广
摘
要 : 塘古村 的明清 建筑颇 具特 色, 石 集古井、 古巷、 古屋 、 古寨、 古风 、 古韵于一体 的村落 。古建筑的保护 , 利用 及旅游 , 出地 方特 突
青州市井塘古村的保护利用与活化研究

3.4 优化产业结构 青州市井塘古村的保护与活化还可以从优化井塘古村的艺术
品以及乡村饮食产业、制定井塘古村的农文化景观旅游发展规划 入手,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针对农文化的规划及发展提出建设 性意见。使得井塘古村的文化传承得到保留及延续,同时,促进 当地的村民与游客进行交流及互动。 3.4.1 艺术品发展
1 青州市井塘古村现状
青州市井塘古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整个古村子三 面环山。这个村子也被当地人称为鞍子口,山脊分为东西两部 分,当地老百姓用“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来概括村庄的基 本特点 [1]。
受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石材多用于早期的宅和乡村建筑 中,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村落里面的石砌民居依山而建,纵横 交错,屋脊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当地的居民充分利用了石材 资源,用石头修建房屋、台阶等等,就地取材,形成了独特的民 居建筑形式。
4 总结
青州市井塘古村的石砌民居是最能体现当地地域性环境特色 的。本文首先分析了青州市井塘古村现状,然后提出保护与活化 的策略。以期将井塘古村的保护方法利用到鲁中山区乡村景观 设计中来,从而对山东其他地区传统民居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 作用。
参考文献
[1] 辛灵美,叶涛.青州井塘村四季社活动述略 [J].民俗研究,2006(02):224-232. [2] 李晓雯.鲁南石砌民居再利用研究 [D].山东师范大学,2017. [3] 曲洪祎.青州井塘村居住民俗调查报告 [J].民俗研究,2004(01):97-105. [4] 刘金梅,赵嘉鑫,邱广源.齐鲁文化元素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工业设计,2020
井塘古村人工景观建设主要针对井塘古村落的传统民居及农 业景观节点进行调整。农业景观节点是乡村最典型的景观特征, 井塘果园设立了种植山楂、柿子、苹果、梨等当地特色的果树, 从而体现了井塘乡土景观的特色。体闲农业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就 业机会与收入的同时,还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古村的景观特色。在 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游客还可以参加一些农业活动,如采摘、 种植和捕鱼。游客还可以到附属农田采摘、租赁水果,增强体 验感,从而增加村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传统村落空间耦合研究——以南京市石塘村为例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core role of the resources generated by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themselve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spatial stability in protecting core tourism resource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modes and methods of spatial coupling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under the demand for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Key words rural tourism; traditional village; spatial coupling; Shitang villa ge1研究背景近年来,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乡村旅游是新时期居民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乡村旅游消费规模逐年增加,以旅游带动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乡村旅游整合和提升农业、文化、生态等多元价值,也同步改善三生空间环境。
乡村旅游开发涉及政府、村集体及村民、市场等多重主体,乡村空间也呈现“商品化”发展趋势[1]。
乡村空间是各方主体对资源和利益进行博弈和平衡呈现出的实体状态。
传统村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稳定成熟的空间体系,在青山绿水间展现人地共生、和谐农业的生态智慧。
旅游发展带来的外力与传统村落自生的内生长力实现良性耦合,可以促进传统村落的旅游业态健康发展,这是长期的研究课题。
2研究对象选取研究选取的石塘村包含前石塘村、后石塘村,因二个村庄区位相邻、资源共享、旅游发展模式相近,将两者作为整体展开研究,下文统称为“石塘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na etki t e c lu e a t prcie o s tn i o i g .a ng h ut r nd he a tc f h a g nt i c s r ai n, e ae sa c i o t w a on evain n on e to w r e r hng s ri ne w ysofc s r to a d v e rne a p a t e . y o d :rd to l ia e e w l r ci sKe w r sta ii na vs g c
po ii q p e ston e m m nt
Ab ta t sa c lurlheia e c nc ntae lc , e a c e src : ut a rtg o e r td pa eTh n int A
via e i a m p tn a re ft rdi o lc lur ,w hc so l g s n i ora tc ri ro l he ta t na u t e i ih i f g e t aue n e l f hso y sinc ra v l i tm s it r , ce e,at nd t e m pora o r a o h r i t nt
周边环境 、村落传统格局 和历史风貌保存 的整体 性方面表现 突 出, 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 , 是研 究区域 历史和传统社 会 文化 不可 多得 的“ 活化石 ”特 别是对 历史 上湘粤赣 问在经 , 济、 文化 的交流与融合等方面的研 究, 具有重要 的价值 。 同时, 石塘村还是大革命时期( 民国 1 7年 ) 震撼北江地 区的双 峰寨保卫 战发生地 ,双峰寨”现 为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 “
E p r n rjc. x ei t oet me P
杨 浩 然 Y n Har ag oa n江 洁 莹 InJ Y n 修 伟 Xu e i g e ig a i i i w 钟 易嘉 Z o g ia h nYJ 王梦蕊 Wag n Ru i nMeg i
擅要 : 落作为文化遗 产集 中呈现地 , 古村 是传统 文化 的重
商业化往往将古村落强制地定格 于过去来服务于 “ 商业化展 示” 的需 求, 中断了村落 自然 生长历程 , 并影响到 村落历 史文
化 保 护 的 历史 真 实性 。 具体 到本 项 目的研 究 对 象 : 关 仁 化 石 塘 村 为 清 代 历 史 村 韶
落 ,0 0年被 公布为“ 21 中国历史文化 名村” 。村 落规模宏大 , 在
c nsr ai n a e e a a tc s o e v to nd r n w lprcie
hi or bul i s y t idng
保护和更新具有借鉴意义 。
二化 资源概况 、 石塘村 位于韶 关市北部 , 地处 广东粤北 山区北部 的丘 陵地 带, 是粤 、 赣三省交界处 , 离仁化县城约 2 湘、 距 0公 里 , 个有 是 着六百三十五年历史的古村落 。石塘地 势西高东低 , 三面丘陵 环抱 , 传因周围多鱼塘 , 中均有石笋 , 名石塘 。 相 塘 故 石塘古村建筑历史 文化 资源丰 富 , 有 以下特色 :1村落 具 () 规 模宏大 。 在周边环境 、 村落传统格局 和历史风貌保 存的整体
t ha s o ve om e o evai n a r ne a prc c s n c ns r to nd e w l a t e i ShTa g i i n
因而 , 结合 石塘村的具体实 际 , 探讨 适宜于当地 的村 落和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 的可 能途 径与方法 ,是一项具 有重要现 实意义和迫切性 的课题 ,并对 粤北 地区古村落 和历 史建筑的
以大 学 生创 新 实验 为 契 机 的石 塘 古村 保 护 实践 研 究
Th c n e vai n a e e lpr ci e n S i ng v l g ,a S u e t I n v t e e o s r to nd r n wa a tc si h Ta i a e t d n s n o a i l v
粤北地 区经济发展相对 滞后 。 一方面使古村 落得 以较 为完 好地保存 下来 ; 另一 方面 村落保护也 正面 临着 “ 但 空心 化 ” 的 压力, 同时, 资金和技术 的匮乏也使 得村落得不到较 好维 护而
趋 于破 败 。
c t r lrs ur e h c r otr ne a eH o e e ,stm e g sa ulu a eo c sw ih ae n e w bl. w v ra i oe,
要载体 , 在历 史、 学 、 科 艺术等方面具有 重要 价值 , 不可再 生 是 的重要 文化资源。然而 . 随着 时间推移 . 大量 古村 落正伴随 着
空心 化 、 境 恶化 以及 人 为破 坏 而走 向 破 败 。 以 大 学 生创 新 实 环 验 项 目为 契 机 ,我 们 小组 成 员 选择 韶 关 仁 化 石 塘 古 村 作 为研
爱 国主 义 教 育 基 地 。
究对象 , 在探讨 结合地 方文化与 实际、 多方参 与的古村 落和历
史 建 筑保 护 与 更新 途 径 方 面 作 出尝 试 . .
关键调 : 古村落 历史建筑 保护与更新
Th x rm e a e e r h o iui a t ton ul a c o— e e pe i ntlr s ac ft l d cuai t mi r he q r
lt fvla sae g n o be m ie iho t a r e to W e o o ilge r oig t n d w t u ny p otci n.
t e aSu e t n o a v x ei n rjc a a p o u i a td n s n v t eE p r k I i me t o t s l o p r nt P e l 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