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部编版】2018年秋七上语文:第18课《狼》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8狼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8狼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8狼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8狼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学习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课文,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3、认识狼忠诚、团结、坚持不懈……的一面。

学习重点: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学习难点:文言词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及作品选自《聊斋志异》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此题下共有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

著有文言小说《聊斋志异》等。

二、请同学们说一说关于狼的成语、俗语。

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吞虎咽狼狈不堪狼狈为奸狼奔豕突如狼似虎引狼入室声名狼藉鬼哭狼嚎前怕狼,后怕虎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同学们预习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2、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看老师读课文时的停顿、重音。

3、举行朗读比赛,老师先请一个学生读,其他同学对照课文,找他读的错误之处,并说明读错的原因,然后这个同学继续读下去,看谁能一读到底,没有读错之处。

一读到底,没有读错之处的同学得到冠军,老师发给奖品。

四、精读课文。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前进)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犬似的)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打洞;从洞进入)“前、犬、洞、隧”字的解释,同学们在课堂上记住,同座位两同学互相检查,然后找6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二)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

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

1、投骨,2、屠户坐在草堆边,3、屠户突然跳起杀面前的狼,4、屠户杀草堆后面的狼。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插图,图上画的什么图上屠户的动作是什么?图上有屠户、一只狼坐在地上、一个很高的草堆,屠户正拿着刀劈狼。

(三)从文中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狼》导学案 (2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导学案 (2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1.搜集作者及其作品2.能准确翻译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4.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5.认识狼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导学过程:一、明确目标(齐读目标,明确方向)二、自主学习(一)搜集有关作者的简介,把它整理在下边。

郭沫若也曾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缀.行( ) 屠大窘.( ) 苫.蔽成丘( )弛.担持刀( ) 眈眈..相向( ) 目似瞑.( ) 隧.入( ) 狼亦黠.矣( )(三)、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和课文下面注释理解)1.止有剩骨()2.缀行甚远()3.屠投以骨() 4、一狼仍从() 5.复投之()6.并驱如故() 7、恐前后受其敌()8.顾野有麦场() 9.弛担持刀()10、狼不敢前() 11.少时,一狼径去()()12、其一犬坐于前() 13.意暇甚()14.以刀劈狼首() 15.又数刀毙之()16.方欲行() 17.一狼洞其中()18.屠自后断其股() 19.乃悟前狼假寐()()20.盖以诱敌()() 2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四)翻译下列句子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其一犬坐于前3、目似瞑,意暇甚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试翻译课文,明确课文内容。

可以用两个字的动宾短语对本文内容概括,从屠户的角度是_ __狼,_ __狼,__ _狼,__ _狼。

2、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狼的哪些特性?表现在哪里?(分组合作学习,在课文中找去相关词语或句子写在下面)4、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想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提示:可从狼和屠户两个方面思考)四、当堂检测(一)、1写两狼在路上发现屠户紧追不放的句子:2.写两狼狡猾诡诈故作姿态的句子:3.写狼阴险、毒辣的句子:4.写作者针对这个故事发表评论的句子:。

《狼》导学案 (15)(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导学案 (15)(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

2、正确理解、翻译课文。

3、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能力目标:1、生动形象的复述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

教学重点:1、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

2、正确理解、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生动形象的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方法: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型:预习课、“先学”环节:(一)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语,并识记其音、形、义。

2、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3、小册子65页1—2和《课时训练》1、6.(二)激趣导入鲁迅先生曾今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一本著作“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也曾经为这本著作的作者故居题联,赞他的著作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你了解这里说的是谁吗?你了解他的著作吗?(三)预习反馈1、解决预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学生简介作者及相关资料。

评价:教师口头评价承担预习交流任务的小组。

从声音洪亮、内容丰富等角度评价。

(四)、自主学习熟读课文。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

对于读不准的字词或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字词做上标记,然后在课堂提出。

2、个别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注意听并做评价)3、教师范读课文或视频范读。

(注意紧张感和生动)4、学生自由读并齐读。

5、大组间竞读。

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中的情景。

疏通文意大组长组织组员翻译课文,解决重要字词,粗通文意。

遇到不懂的字词,要求组内先解决,解决不了的当场向老师提问,老师及时点拨。

问题预设:(多媒体)顾野有麦场(瞻前顾后) 场主积薪其中(杯水车薪)眈眈相向(虎视眈眈) 意暇甚(目不暇接)屠自断其股(悬梁刺股) 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见如故)目似瞑(死不瞑目) 乃悟前狼假寐(梦寐以求止有剩骨一狼洞其中投以骨复投之狼不敢前屠乃奔倚其下方欲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对子互助,归纳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的现象)“后教”环节:(多媒体)(A)、通假字1、止有剩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止增笑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古今异义1、盖以诱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狼径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一词多义一狼得骨止.狼不敢前..........恐前后受其敌1、止2、前3、敌止.露尻尾其一犬坐于前盖以诱敌目似瞑,意暇甚投以骨4、意5、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以刀劈狼首盖以诱敌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其一犬坐于前复投之屠乃奔倚其下6、之久之7、其恐前后受其敌......又数刀毙之场主积薪其中亦毙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段其股(D)、词类活用1、狼不敢...前.2.、.一狼洞其中3、其一犬坐于前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E)、重点文言句式1、复投之2、投以骨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评价:能够质疑的按个人组内编号的双倍赋分,解疑、补充的按个人在组内编号赋分。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18.《狼》导学案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18.《狼》导学案

狼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汇.(重点)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重点)3背诵全文.(难点)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是指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只)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3.解释下列的“一词多义”词:(1)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敌:①恐前后受其攻()②盖以诱敌()(3)止:①一狼得骨止()②止增笑耳()(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5)前:①恐前后受其攻()②狼不敢前()4.解释下列词类活用词.(1)一屠晚归(名词用作动词,屠户)(2)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作动词,挖洞)(3)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5.翻译下列句子.(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6.解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了恶狼因狡诈而自取灭亡的可笑下场,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遇狼)→惧狼→()→()合作探究一、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概括文中狼的形象.例:刻画狼的贪婪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刻画狼的凶狠(两狼之并驱如故眈眈相向)刻画狼的狡诈(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前狼假寐)二、课文第2段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它点明了什么主题?通过一个屠户战胜两只恶狼的故事,揭示了狼的凶残、狡诈又愚蠢的本性,赞扬了人的善良、聪明而勇敢的精神,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行善,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三、学习这篇课文以后,你得到什么教益?言之有理即可拓展迁移:1.你能写几个关于狼的成语么?从中可已看出人们对狼有怎样的认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狼的形象代表了什么?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鬼哭狼嚎狼奔豕突.关于狼的成语,没有一个是褒义词.中国人自古就在接受着敌视狼的教育,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狼有一种厌恶和憎恨的情绪,邪恶的化身2.谈谈狼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关系狼是一种对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的动物,食物链中缺少了它,是不可想象的.3.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你是怎样理解的?要点:人在大量地破坏生态环境,一些重要物种面临灭绝.4.在动物学家的眼里,狼是一种智商很高,富有人情味,在整个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正如美国狼基金会主席阿斯金所说的:“自然界中若没有了狼,就像一个钟表没有发条一样.”请联系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要点: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质,建立和谐的人与动物相处的环境.。

2018年暑期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自学案(含答案)

2018年暑期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自学案(含答案)

《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顾、苫蔽、洞”等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复述故事2.熟读背诵课文3.领悟文章深刻的寓意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①缀行甚远()②一狼仍从()③屠大窘()④顾野有麦场()⑤积薪其中()⑥苫蔽成丘()⑦目似暝()⑧又数刀毙之()⑨一狼洞其中()⑩止露尻尾()⑾乃悟前狼假寐()⑿狼亦黠矣()2、翻译下列句子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③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理解探究:3、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4、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合作释疑:5、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6、作者是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旨意的,但有人认为这个故事表现了屠户敢于斗争的精神,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课内精读: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冥,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如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漏尻尾屠自断其后,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7、解释加粗的文言词语(1)一狼径去()(2)其一犬坐于前()(3)一狼洞其中()(4)盖以诱敌()(5)意将遂如以攻其后也()8、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久之,目似冥,意暇甚 B又数刀毙之C问之,鬼曰:“我是鬼” D恐其变化,唾之9、“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 B 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10、本段表现“狼亦黠矣”的句子有哪些?各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拓展迁移:阅读文段《感恩狼》,完成习题感恩狼黄山那是1964年10月的一天下午两点多,雪积半尺厚,我们乘坐的汽车打滑不能行走我们正推着车,发现有一群褐黄色的东西慢慢靠近,我们赶紧上车,发现是八只饿狼,个个像小黄牛犊似的,肚子吊得老高,后腿显得更细车上纳西族老乡说别急,有办法雪封山了,狼找吃的东西难了一个个饿疯了车上可有吃的?我们几乎同声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给它们吃!老乡像是下达命令我们七手八脚把从丽江买的准备带回昆明的腊肉、火腿,还有十分珍贵的鹿子干巴,一块块,一串串往下丢八只大狼眼都红了,大吼着扑向这些食物,第一批丢下去的东西,一眨眼就吃光了但它们不走,八只狼排成一排坐下盯着后车门老乡继续下达命令:再丢下一些!我们车上放的肉品足有100多斤,豁出去了,保命要紧,扔吧!我带着哭腔说了这句话第二批大约50多斤肉品飞出了后车门八只狼又是吼着扑向食物,但吃的速度明显慢了,眼见每只狼肚子都渐渐大了起来,吊得不那么高了也就一袋烟工夫,八只狼还像刚才一样,整齐地坐着,盯着后车门老乡看着我们每个人,异常坚定地又发了话:还有吗?一点不留地丢下去,等我们回来从丽江再买,千万别心疼我盯着这位我们刚刚相识的纳西族老乡,心里说:我们还回得去吗?按照老乡的要求,我们将车上所有的肉品,包括我们特别舍不得的一点鹿子干巴,还有十几包饼干全都甩下车去,八只大狼又是一阵嚼,吃完了肉又试探性地嗅了嗅那十几包饼干,没动它这时我清楚地看到八只大狼的肚子已滚圆滚圆,目光开始变得温顺,不再横排坐着,其中一只狼围着汽车转了两圈,又朝车前方跑去,其余七只狼没动不一会儿,那只狼又跑回来,带着那七只狼朝松林钻去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司机小王也从驾驶室下来,朝我们深深呼了口气,意思是说:好险哪!我们又开始推车,仍然无济于事,看来我们今天有可能困在这里,如果再遇上另一群狼可就彻底完了正在这时,我们看见那八只大狼又钻出松林,跳到公路上,奇怪的是:每只狼的嘴里都叼着一根大树枝,不知它们想干什么?我们只得又爬上车,警惕地观察着司机小王干脆把头从驾驶室里探出来,我也打开一扇车窗看着群狼到底要干什么?只见八只大狼把口里叼着的树枝分别放到汽车两个后轮下面哈哈!狼给汽车打眼了,我高兴得大叫起来狼见我大叫,只是朝我望了望,我也发现狼的眼光里没有敌意接着八只狼一齐钻到车底,我正不解其意,却见汽车两侧积雪飞扬,一部分雪飘到山下,一部分雪堆向路边工夫不大,八只狼又从车底钻出来,跑向车的前方,头朝前,尾朝车头一字排开,嘴一齐拱到雪里,朝前岔去,然后又头对头一边四只,一齐用强有力的后腿向后扒雪路面渐渐露出来我眼里滚动着泪花,大呼小王:狼帮我们扒雪了,赶快发动车车果然启动了,徐徐向前纳西族老乡也激动得和我们紧紧抱在一起车向前,狼向两侧闪开了,又一齐朝后跑去把树枝衔了回来车子刚好行到积雪厚的地方,又空转打滑了八只狼又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先打眼,后扒雪,就这样每重复一次,汽车就前进一段大约重复了十来次,车向前行进了几里多地,也就到了山顶,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汽车到达山顶后,狼不再叼树枝了,在我们车后仍然是一字排开坐着,不同的是,有一只狼稍稍向前老乡告诉我们,那是头狼,主意大概都是它出的我们激动极了,一起给狼鼓掌可是这八只可爱的狼似乎没有什么反应,只定定地望了望我们,然后头狼在前,其余随后,缓缓地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8 狼》教案-教学文档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8 狼》教案-教学文档

18 狼*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诵读文章,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复述故事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了解狼阴险狡诈的本质,学习屠户运用智慧与狼搏斗的精神。

【重点难点】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了解狼阴险狡诈的本质,学习屠户运用智慧与狼搏斗的精神。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作品简介】《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四百九十一篇。

题材大多来自民间传说和野史逸闻。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

【新课讲授】(一)初读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齐读。

3.掌握重点词。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缀:连接,紧跟。

窘:处境困迫,为难。

顾:看,视。

苫蔽:覆盖;遮盖。

弛:解除,卸下。

瞑:闭上眼睛。

洞:洞穴,文中用作动词,指挖洞。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狼导学案新人教版(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狼导学案新人教版(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8 狼学习目标1.熟读,理解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素养。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4.理解文本主旨。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体会现代汉语与古代语法之间的区别。

难点:把握文章主旨,并理解“狼”这一形象在古人思维中的意义。

知识链接《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学法指导:1.该篇文章是一篇小故事,趣味性强,相信同学们一定喜欢,建议同学们去看多的《聊斋志异》小故事。

2.在阅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关注部分文言词汇,如: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可通过工具书或互联网对这些字的古字形进行分析探讨,便于加强掌握。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字音梳理】1.分别给下列加横线生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1)眈眈相向 A.dān B.chén(2)苫蔽 A.zhàn B.shàn(3)少时 A.shǎo B.sáo(4)弛 A.cǐ B.chí【字词解释】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目似瞑()(2)意暇甚()(3)屠自后断其股()(4)乃悟前狼假寐()(5)缀行甚远()(6)两狼之并驱如故()(7)一狼乃从()(8)屠大窘()【文学常识】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8狼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8狼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8狼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8狼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从文中认识狼和屠户的形象,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2.掌握文言文字词翻译技巧,锻炼总结能力。

3.结合小说主题,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反抗、善于斗争;理解《聊斋志异》的主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批判揭露,对社会中诸如贪官污吏的恶人恶势力的无情鞭挞。

【教学重点】能从文中认识狼和屠户的形象,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1.结合小说主题,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反抗、善于斗争;2.了解《聊斋志异》是对当时黑暗社会批判揭露,对社会中诸如贪官污吏的恶人恶势力的无情鞭挞。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对话式导入上节课我们对《狼》的字词做了梳理,同学们对《狼》这篇文言文也有了初步的感知,现在,我们来快速抢答,看哪些同学对文本的把握比较细致?1.《狼》的作者是?2.《狼》这篇文章选自哪里?3.《狼》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4.《狼》这篇文章是什么属于体裁(文体)?(引导学生从作者、文体、情节等多向地感知课文,点明课文是经典的文言文小说,小说三要素为人物、情节、环境。

文中塑造了狼和屠户两个形象,引导同学深入文本全面分析两个人物形象。

)二、研读语句,探究形象(一)再次朗读文章,初步感受狼和屠户得到形象;(让学生畅所欲言)(二)请同学们认真地找出描写狼的句子或者词语,想象下狼此时的心理,说说从这句话或者词语中你能够感受到狼什么形象明确:(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让学生说出狼的心理,“仍”“又”体现狼的贪婪。

表示动作的没完没了,持续不断。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强调“如故”的意思,根据上下文回答“缀行甚远”的缀的意思,得出文言文字词翻译的第一个技巧:联系字形。

同样的动作想法是否一样?得出狼一开始追屠夫,不知道屠夫有没有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
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

(重点)
3背诵全文。

(难点)
自主学习
1.补充知识卡片。

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

“聊斋”是指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解释下列的“一词多义”词:
(1)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敌:①恐前后受其攻()②盖以诱敌()
(3)止:①一狼得骨止()②止增笑耳()
(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
(5)前:①恐前后受其攻()②狼不敢前()
4.解释下列词类活用词。

(1)一屠晚归(名词用作动词,屠户)
(2)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作动词,挖洞)
(3)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5.翻译下列句子。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解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写的是一个屠夫杀死两只狼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恶和狡诈的本性,嘲讽了恶狼因狡诈而自取灭亡的可笑下场,启发读者对待像狼一样狡诈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绝不能心慈手软。

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叙事,写人狼相斗,情节紧张曲折;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了故事的主题。

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合作探究
一、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概括文中狼的形象。

例:刻画狼的贪婪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刻画狼的凶狠(两狼之并驱如故眈眈相向)
刻画狼的狡诈(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前狼假寐)
二、课文第2段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它点明了什么主题?
通过一个屠户战胜两只恶狼的故事,揭示了狼的凶残、狡诈又愚蠢的本性,赞扬了人的善良、聪明而勇敢的精神,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行善,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三、学习这篇课文以后,你得到什么教益?
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迁移:
1.你能写几个关于狼的成语么?从中可已看出人们对狼有怎样的认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狼的形象代表了什么?
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鬼哭狼嚎狼奔豕突。

关于狼的成语,没有一个是褒义词。

中国人自古就在接受着敌视狼的教育,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狼有一种厌恶和憎恨的情绪,邪恶的化身
2.谈谈狼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关系
狼是一种对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的动物,食物链中缺少了它,是不可想象的。

3.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

你是怎样理解的?
要点:人在大量地破坏生态环境,一些重要物种面临灭绝。

4.在动物学家的眼里,狼是一种智商很高,富有人情味,在整个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动物。

正如美国狼基金会主席阿斯金所说的:“自然界中若没有了狼,就像一个钟表没有发条一样。

”请联系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要点: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质,建立和谐的人与动物相处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