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率明朗成就情感自传_李煜词通读

合集下载

我读李煜词优秀散文

我读李煜词优秀散文

我读李煜词优秀散文李煜,初名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李璟卒后,继位为国主,世称李后主。

李煜性格真率,多愁善感,趣味高雅,多才多艺,工书画,知音律,能诗文,尤以词负盛名。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评价到李煜时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王国维引用了孟子中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这句话来强调李煜作为词人的“赤子之心”。

实际上就是叶嘉莹评价李煜是所说的“真”,“真”是真纯的意思。

这种争体现了李煜词中自然的风格。

自然这种风格是一种很高的美学境界,历来被人们称道。

《金粟词话》中就强调:“词以自然为宗。

”诗中达到自然境界的莫过于陶渊明,陶渊明的自然是一种“豪华落尽见真纯”的自然,他的自然风格是一种高思想的具有节制性的。

而李煜的自然才是真性情的体现,毫不掩饰的将自己的真情写了出来。

古今词人如此之多,为何王国维独独说李煜的词是不失“赤子之心”呢?首先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李煜的双重身份,他不仅仅是个词人,他还是一个君王。

因为“生于深宫之中“,所以他涉世未深。

因为“长于妇人之手”所以才能葆住真纯。

作为一个词人,他无疑是成功的。

但作为一个君王,他确是失败的。

君王是需要权谋的,而李煜的“赤子之心”注定他不能当好一个君王。

难怪有人感慨他“一代词君无愧是,奈何生在帝王家。

”虽然李煜当君王不称职,但是他当词人却是很称职的。

清代的沈谦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李煜用他的手写他的心,句句都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李煜是“主观之诗人”,所以不需要阅事太多,他只需要将他的感情表达出来,就能写出很好的作品。

就比如下面这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词的`上阕写的是所处环境的寂寞,下阕写的是词人满腹的离情别怨,无法排除,也无法形容。

心中的沉痛,李煜不能找出人世间还有什么滋味能与之相比,所以就只能写“别有一般”,这就是“伤心人别有怀抱”。

诗人李煜诗词成就

诗人李煜诗词成就

诗人李煜诗词成就诗人李煜诗词成就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那么诗人李煜诗词成就有哪些?以下仅供参考!诗词成就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阐述了一代后主的兴衰荣辱,他一心潜没于诗词文学的深海,却不喜关心朝政和国家大事,对于身为一个皇家的他,他从无鹤立群雄当皇帝的心思。

然而,历史总喜欢开这样那样的玩笑:在南唐王朝皇帝的继承人中,当时的中主李璟在烈祖李昪灵位前发过誓言“兄终弟及”,即把皇位传给其弟景遂,但因为李煜的哥哥弘冀即李璟的长子当时立下了战功,就立弘冀为太子了,“兄终弟及”的事就多年未提。

但是李煜的哥哥弘冀与其父李璟的性格是有天壤之别的,弘冀为人果断刚毅,权力欲极强,所以总会让正在当皇帝的李璟不满意,李璟便又想起兄终弟及的事情。

李弘翼担心父亲遵照誓言将皇位传给叔父,便秘密的将自己的叔父景遂杀害了,尽管如此李弘冀还是没能当上皇帝。

为什么呢?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

一门心思想做皇帝的他居然在叔父死了之后没几月也跟着去了。

那么我们的主人公李煜就顺应大局接下了这个南唐的烂摊子做起了皇帝。

李煜当了皇帝之后,便给北方的宋朝写了一封《即位上宋太祖表》。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李煜接下来的的确是一个烂摊子,这个同时也表达了他无意做皇帝。

这一点在以后的皇帝生涯中也能够体现,因为李煜的优柔寡断,使得他犯下了许多政治错误——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杀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不仅当皇帝的路没有能够走好,而且走得相当糟糕,尽管如此,但他在诗词史中的地位是非凡的。

在亡国之后,他在汴京大书特书自己的亡国伤感之情,毫不畏惧。

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思国之感,开创了词亦可抒情的先河。

一首《虞美人》葬送了一代伟大的词人,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这位悲剧词人的千古流传。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

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

读《李煜词》有感

读《李煜词》有感

读《李煜词》有感作者:梁斯玲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1年第02期内容摘要:历代众人把李煜的词推高到众人之上,作为词的最高艺术境界来欣赏。

李煜之所以在词的创作上取得如此高超的艺术成就,原因在于他一往如初、真情不改的“词心”。

李煜的词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在他以后的历代词人。

李煜词也在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深深喜爱,那是因为他能够大胆地、真切地、毫无掩饰地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写出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

而在有一部分文学创作者无病呻吟、荒诞轻浮风气日盛的今天,我们再来探讨李煜词的“词写情事,大胆率真”的艺术特色,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词心大胆真切直抒胸臆意味深长积极意义李煜,作为南唐后主,确实没有什么值到称道的政绩,然而作为词人,后人对其评价却极丰富。

胡应麟在《诗薮·杂编》中说:“乐府……至此君方是当行作家,清便宛转,词家王孟。

”王鹏运在《半塘老人遗著》中也称李煜是“词中之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已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从以上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众人把李煜的词推高到众人之上,作为词的最高艺术境界来欣赏。

李煜之所以在词的创作上取得如此高超的艺术成就,原因在于他一往如初、真情不改的“词心”。

李煜的词都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

李煜最终也因为他的词而受害。

可以说,李煜是为艺术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李煜的词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在他以后的历代词人。

李煜词也在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深深喜爱,那是因为他能够大胆地、真切地、毫无掩饰地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写出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

而在有一部分文学创作者无病呻吟、荒诞轻浮风气日盛的今天,我们再来探讨李煜词的“词写情事,大胆率真”的艺术特色,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一.抒情真切任纵的前期词亡国之前,李煜在宫中过着非常愉悦舒适的生活,呼奴唤婢,锦衣玉食。

作为南唐的君主,他富有四海,奇珍无数,而他的家庭生活,也妩媚温馨,娇憨香浸。

大学语文《浅论李煜后期词真挚深沉的心灵抒发》

大学语文《浅论李煜后期词真挚深沉的心灵抒发》

浅论李煜后期词真挚深沉的心灵抒发摘要:一个“真”字就囊括了这个人的词。

他的词真实、具体、率真,从内心出发,自然流露,抒发真挚的情感。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个富有才华的词人。

他的作品具有清朗、高爽的意境,影响深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等等这些名句可以说家喻户晓,被很多人引用。

他前后期的创作风格不同,后期真挚深沉的情感更加深刻的表现了他的人生感悟。

关键字:自然真挚深沉新词风忧患意识引言:也许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可以说很失败,但他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

他在艺术上的才华非常高,诗文、书法、绘画、音律无一不精,最擅长的便是词。

他的词以亡国为界分为前后期。

前期的词描写的大都以宫廷之中饮酒作乐和男欢女爱为题材,词风柔丽妩媚绮艳;后期大多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和追忆昔日的生活,格调凄凉、哀婉、深沉,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我们将走进李煜后期词的创作世界,体会他的“真”。

一、自然真挚的语言直白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纵观李煜的所有词,语言都是自然的,表达的情感都是真挚的,坦率的,直白的。

1、善用对比,加深内心的愁与悔恨。

在《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词是作者李煜降宋后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不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是以写景来歌颂与礼赞作者心中的祖国。

第一二句概括了自己国家的历史年代和领土范围,和《渡江诗》“江南江北旧家乡,四十年来梦一场”情境相似。

“凤阁龙楼”就是彩绘着龙和凤的楼台殿阁,属帝王之家。

“连霄汉”是形容其高大,好像接着九霄银河一样。

“玉树琼枝作烟萝”形容树茂盛得像缠的烟萝那样多得不可胜数。

“几曾识干戈”意思是我哪里认识和操习干戈,也就是哪里懂得战争呢。

下片以写实的笔法描写出这三千里山河的美丽国家顷刻覆亡,写出国破的惨状与凄情。

李煜的文学成就

李煜的文学成就

李煜文学成就
说起李煜嘞,那真是个了不起嘞文人哟。

虽说他是南唐嘞后主,治国无方,把个江山都搞丢咯,但要是讲起文学上嘞成就,嘿,那还真是杠杠嘞!
他嘞词,写得那叫一个深情,读起来让人心头直颤颤。

像啥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哎呀,那种愁绪,就像那江水一样,流都流不完,把人心都浸透咯。

还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读到这儿,你都能感觉到他嘞无奈跟哀伤,好像自己也在那月明之夜,陪着他一起回忆过去嘞美好时光。

李煜嘞词,不仅写得好,还写得真。

他不像有些文人那样,写嘞都是假大空嘞东西,他嘞词里头,都是他自己嘞真情实感。

高兴也好,伤心也罢,都一股脑儿地写到词里头去咯。

这种真实,让他嘞词特别有感染力,一读就能读到人嘞心坎儿里去。

而且嘞,他嘞词还很有艺术价值。

用词精准,意境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又韵味十足。

后人嘞词坛上,好多大文豪都对他嘞词赞不绝口,还从他嘞词里头吸取营养嘞。

所以说嘞,虽然李煜在政治上是个失败者,但在文学上,他绝对是个成功者。

他嘞词,就像他嘞名字一样,煜煜生辉,永远都闪耀着光芒,照亮着后人嘞文学之路。

李煜词“真”性情透析

李煜词“真”性情透析

李煜词“真”性情透析“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是后人对李煜的评价,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收录了他的《乌夜啼》和《浪淘沙令》这两首词,而要对李煜词进行深刻理解,就要走进他的真性情。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别号颇多,为中主李璟第六子。

李煜的词,极为后世所推崇,前期多数写宫廷的享乐生活,后期的辞章则多数写南唐亡后哀伤的感情,表现出对昔日生活的追恋和悔恨。

五代以前,词方兴起,虽不乏佳作,但正处于萌芽状态,词的特色尚不显著。

五代词讲究声律,注意辞藻,从形式上有了较大发展,但内容却空洞无物,往往流于艳情,《花间集》是其代表。

而南唐二主,特别是后主,其词能以切实的生活为基础,乐则写乐,悲则写悲,率性任情,是人自身所具有的真情流露,情溢其间,多无矫揉造作。

对此,王静安先生有较高的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晚唐五代词人,尤其“花间”一派词人,绝大多数喜欢雕饰文字,绮丽腻滑,后主则喜白描,清新朴素,精练自然,为宋代另辟一条新道路。

故由晚唐温韦词,发展到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词,后主起过推动作用。

后主词率性任情,以自身融入词中,开创了词的新境界。

对此分为三个方面加以透析:(1)真情流露:悲则写悲,乐则写乐;(2)抑郁之“真”情引发“悲剧美”效果;(3)注重自我意识,创造性地把自我注入词中的新境界。

一、真情流露:悲则写悲,乐则写乐李煜词传世至今大约有三十多首。

词的风格前后期显然不同,前期欢快开朗,入宋沦为阶下囚后,郁郁寡欢,怅恨之情溢于其词。

亡国前,后主沉溺于宫廷生活无视国事,而备受人非议,前期词被后人评价不高,但后主词中的“真”情却溢于其间。

《人间词话》中亦有争辩:“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例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论李煜词“情真”的情感特征

论李煜词“情真”的情感特征

论李煜词“情真”的情感特征摘要】纵观李煜一生的创作,可按其所处地域环境不同将其创作分为两个时期,金陵时期,汴京时期。

正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李煜词呈现着明显的不同风格:前期“轻乐”后期“苦重”但前后有始终如一的特点“情真”。

【关键词】李煜词轻乐苦重情真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15-01在灿若星辰的词坛上,李煜留下了惊鸿的一笔,后世提起李煜也总是他的词人身份,后世学人对李煜之词做了极高的评价,最为权威的莫过于王国维先生那两段流传广泛而影响甚巨的评语。

其一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

[1]其二为“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短处,亦即为词人长处”。

[2]李煜的一生如果按所处地域不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金陵时期,汴京时期。

正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李煜词呈现着明显的不同风格:前期“轻乐”后期“苦重”但前后有始终如一的特点“情真”。

一、金陵词“轻乐”金陵时期的李煜是无比幸福的,正如那词“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

李煜,贵为李璟的第六子,降生于七夕的李煜,对李唐家来说,已经是喜庆吉兆,更为神奇的是李煜还天生异相,“广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

这样的面相,据说正是大富大贵的帝王之相,正因为如此,李煜自小就受到了家人的怜爱,在温柔乡里长大的李煜不过就是性情温和良善的富贵闲人,所以这时期,李煜笔下更多的是描写对宫廷浮华生活的享受,充满脂粉气,题材大多不出歌宴酒席,脂粉相思之类。

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这首词真实地再现了李煜前期的奢华绮丽的享乐生活,由此读者也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对这种耽于奢华生活乐而不疲,恐怕李煜也不一定会成为一个亡国之君,阶下之囚。

金陵时期的李煜颇为怡然自得,在他18岁那年找到了知音,词人多情,如此优雅多情的翩翩少年,也唯有烂漫聪慧的候门千金才能令他在相见的那一刻心动。

《李煜词传》读后感

《李煜词传》读后感

《李煜词传》读后感李煜,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候。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经历亡国之君的囚徒生涯后,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已等的影响,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泛含意深刻,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李煜因此被赞为“一代词宗”。

从南唐后主到违命侯,再到一代词宗,生命赋予了李煜独特的轨迹。

天教身愿与心违李煜,天生重瞳,圣人之相,因此遭到了太子李弘冀的猜忌。

天性懦弱的他本就无心争权夺利,便自号钟隐,醉心诗词书画。

他用“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来放纵自己,又用“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高调表明归隐之心。

然而没多久,太子病逝,李煜最终还是被推上了他避之不及的位置。

人们都认为登基为帝是荣耀的一刻,然而李煜的登基却是才子悲剧命运的源头。

倘若他只是个寻常人家的公子,风流如他,才情如他,那他必定有一个快活且圆满的人生。

然而心有愿,但天不遂。

历史与命运,屡屡与人们的愿景开些吊诡的玩笑,让这位词客坐上了皇位,又让君主最终成了俘虏。

谁在秋千笑里语公元961年,李煜登基,立周氏为皇后。

他生性仁孝宽厚,主张仁政,轻刑罚,南唐一时民安。

于是在宫中他与大周后、小周后纵情声色,尽述旖旎柔情。

“寻春须是先春早"有及时行乐的情怀;“踏马蹄清夜月”时有大周后绻绻相随;与“刬 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的小周后画堂幽会;有美人“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的香风情,又有“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的奢华享受。

他用华美温婉的文字,咏出一首宫廷欢乐颂,诉说着未经世事的贵族青年那些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细腻心思。

故国梦觉双垂泪十年弹指间,公元975年,宋军攻克金陵城,李煜“肉袒出降”,和他的随员登上了开往汴京的大船,告别了无数美好回忆的江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9月第6卷第3期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Sep t .2005Vol .6No .3收稿日期:2005-02-16作者简介:孟玉珍(1965-),女,湖南洪江人,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文学硕士。

真率明朗 成就情感自传———李煜词通读孟玉珍(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长沙 410006) 摘 要:李煜一生留下来词作30余首,因风格真率明朗,无拘无束,绝少矫饰,读之便可径窥其心理情感流程,直如读其情感自传:始而耽于享乐,沉迷声色;继而惆怅不安,迷惘感伤;再而深悲巨痛,不可遏止。

一位懦弱风流,庸碌苟且而又才华卓越的皇帝词人跃然于眼前。

关键词:李煜词;真率明朗;情感自传;皇帝词人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即位时改名煜,号钟山隐士、莲峰居士,为李憬第六子。

李煜25岁即位,世称李后主。

他是一个才子皇帝,风流皇帝,亡国皇帝,可怜皇帝。

作为皇帝,他不是励精图治之主,也无能拯危治乱,但他天资聪慧,又因出生在一个富有文学艺术气氛的环境中,所以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工书画,知音律,精鉴赏,好藏书,善诗文,尤擅长于词。

亡国之前,他虽深知南唐已时刻处于北方宋朝的压力之下,同时朝中又内乱不断,但由于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天性懦弱,遂将内忧外患置于脑后。

一方面向北宋纳贡求全,另一方面,自己整天与妃嫔宫娥、朝中大臣冶游宴饮,参禅拜佛,苟且偷安,尽享风流皇帝的快乐。

后妻死子殇,生活上受到打击,加之国运日衰,心生惆怅感伤。

39岁那年,都城金陵为宋攻破,他肉袒出降,成为一个亡国皇帝。

第二年被押往汴京,虽被封违命侯,但实则与囚徒无异,这期间,三年里“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42岁生日时,被宋太宗赵光义赐以牵机药酒毒死,真是一个可怜的皇帝!李煜贵为天子,文艺方面极具天赋,文化修养又极高,深谙为词之道。

词自隋唐兴起于民间,民间词贵在抒真情讲白话,李煜继承并发展了这一优秀传统。

伶工诗客之词未免为应景而作,为娱宾遣兴倚声而作,但李煜以其至高的尊位使其词不为倚声不为应景,就为写出自己的真生活,抒发自己的真感受。

李煜短暂的一生,留存下来的词大约35首左右。

这些词写得真率自然,绝少掩饰,诚如周介存所言:“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通读李煜词作,可以径窥李煜多愁善感而又单纯明朗的内心世界,直如读其情感自传,始而耽于享乐,沉迷声色;继而惆怅不安,迷惘感伤;再而深悲巨痛,不可遏止。

一李煜于宋太祖建隆二年嗣位时,南唐早已臣服于后周,建隆元年后又成为宋的附庸,虽然对外已毫无抵抗力量,但凭借着江南之地物产丰饶,经济繁荣,作为一个苟安一隅的风流小皇帝,仍可过着极其荒淫奢侈的享乐生活。

李煜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文人,一个很有才华的词人,余怀说他是“风流才子,误作人主”,一点不假。

他很喜爱豪华的排场,“骄侈好声色”是其本性,这一时期的词作内容大多是描写歌舞艳情的宫廷生活,体验豪华排场与男欢女爱带来的愉悦感受。

先来看一首《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萧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照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上片极写宫中嫔娥歌舞的盛况:晚妆过后的宫娥那么漂亮,她们排着队来到宫中,一时间,萧声飘摇,舞步飞扬,通宵达旦,热闹非常。

下片前两句写春游宴饮,临风把酒,后两句不俗,写春游回来时不要点亮红灯笼,任由马蹄踏着清丽的月色归去,很富情趣。

李煜置身花丛,沉溺酒色歌舞之态毕现。

再看一首《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萧鼓奏。

大概是夜晚彻夜歌舞,白天日上中天方才起床,起床以后干什么?美丽的宫女跳舞跳到酣畅处金钗都掉下来了,酒喝到有醉意时闻花以醒酒,别的宫殿也远远传来萧鼓的演奏声。

整首词写了宫中昼夜相继的狂欢作乐,到处是一片酣歌曼舞的景象。

相传大周后很有才华,《霓裳羽衣曲》在唐安史之乱后散佚,几近失传,是大周后搜集整理使其完整,得以在宫中再度流行。

李煜与大周后常常在一起欣赏宫女跳《霓裳羽衣曲》舞,又传说宫女中有位叫窅娘的特别擅长跳舞,又因为裹过脚,跳起舞来别有一番味道,李煜命人专门为窅娘制作了一个莲台,让她在莲台上轻盈舞动。

一时间宫中民间大兴女人裹脚之风,一直延续至近代才止住。

汉族女人缠足虽不始于李煜,但李煜却为缠足之风起了推波助澜之作用,为享乐真是费尽了心思!还有那几首描写他与小周后偷情的联章体《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携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这几首词写出了李煜与小周后幽会的情景,从小周后赴约时的急切忘情,到两人日夜缠绵的情爱无限,再到抚琴饮宴,眼波交流,乐意融融,令人迷恋。

按说李煜后宫佳丽无数,本不应在大周后病重期间,与小周后行此不道德之事的,但他生性风流,且对后宫嫔妃可以随心所欲公开幸临每一位,当然3就享受不到男女间的真正的爱情,而他与小周后的偷情,反而让他品尝到了爱情的热烈与甜蜜,于是直言不讳地形诸笔端:“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而“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与牛峤的“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都是情至之极,不复检束的逼真的心理描写。

这些词作,格调不高,不能入品,但景真情真,具有一定艺术表现力,也真实再现了具有词人气质的李煜亡国之前的情感取向,这恰恰是其后期词作中倾泻出来的排江倒海的悔恨追忆之情的滥觞。

二透过以上那些作品中纸醉金迷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煜逃避现实的自我麻醉,但现实就是现实,是逃避不了的。

北宋灭掉南汉后,李煜异常恐惧,上表给宋太祖,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然后又自己把政权降格,他下的书不称诏,改称为教,中央的行政机构也改变了称呼,他想以此来求得安定。

同时,在这个小朝廷的国主身边也发生了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如:诸弟外出镇守;宋太祖乾德元年十月爱子仲宣早殇,十一月大周后因思念亡儿悲伤过度也相继去世;续娶的小周后非常嫉妒,后宫多所遇害。

种种挫折坎坷,使他不再一味沉迷声色,而是变得消沉伤感起来了。

这一时期的词作内容多是抒写内心惆怅迷惘的感伤情绪,同时还流露出对清闲疏放的隐逸生活的向往羡慕之情。

如《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感叹“春归去”,所选意象落尽的樱桃,啼月的子规,似烟的罗幕,寂寥的空巷,迷蒙的衰草,无不给人一种惆怅凄迷之感。

又如《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感伤春暮,霏霏细雨,朦胧澹月,依依桃李,最后直言“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迷惘愁绪,至为强烈。

再如《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院静庭空,寒风阵阵,砧声凄切,月照帘栊,这一切都集中表现了“夜长人不寐”的主题,突出了不寐人的满怀愁绪。

李煜面对小朝廷的不景气和日益衰颓,不做皇帝该做的励精图治之事,兀自多愁善感,对月对春伤怀,甚至还起了欣羡渔父自由闲适生活之思。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渔父》之一)“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如此一来,南唐的灭亡也就是早晚间的事了。

三宋太祖开宝七年(九七四年),宋遣曹彬渡江伐南唐,次年冬,破金陵,后主仓皇出降,做了宋王朝的俘虏。

开宝九年正月,举家被送至汴京,后主白衣纱帽,待罪于明德楼下,接受了违命侯这个耻辱的封号,从此,他便过着人世间最痛苦的囚徒生活,直至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年)去世。

在这几年里,他的处境从位极人伦跌落九丈深渊,抚今忆昔,深悲巨痛与无限悔恨追恋充溢心间,于是李煜以其词作抒悲慰痛,泄恨言悔。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其后期词作是“以血书者”,一点都不为过。

词人中还有谁的处境落差有如此之大呢?李煜固然不是圣君明主,但也不是全无心肝的陈叔宝,不是乐不思蜀的刘阿斗,他是个词家能手,是一个多情善感、心灵丰富的人,虽然之前他对军事不感兴趣,甚至还极力压制有统一天下壮志的将士的劝谏,用醉生梦死、逃避现实来静候亡期的到来,但一旦大好河山毁于他手,忍辱含垢苟活着,他也是绝不会无动于衷的。

一首《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起首写江南的繁华美丽,气象极阔大;换头写被俘后的凄凉憔悴,两相对比,其惨痛哀惋的心境可以想见。

“几曾识干戈”、“垂泪对宫娥”,这几乎是对他一生经历最忠实而形象的概括。

如果只将李煜看作皇帝,我们可以象苏轼那样指责他“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但作为词家,他有责任将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如实记录下来:别庙听歌垂泪,这也是一种深深的家国之痛呵!面对如此重大的变故,他感到“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慨叹“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在他幽禁的场所,“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只能“无言独上西楼”,过那种“凭栏半日独无言”的孤独死寂的囚禁生活。

现实既然让人如此哀伤难耐,李煜内心便常常追恋过去的欢乐,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一时期他写梦的词又多又凄婉。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浣溪沙》)“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忆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子夜歌》)写梦写到忘乎所以的还是那首《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上片倒叙,说只有梦里忘记自己是囚徒,还能贪恋一下片刻的欢娱。

梦醒后听到雨声,知道春光将暮,五更的寒冷、心头的凄凉,格外使人无法忍受。

下片说不要去倚栏眺望,隔着无数的江山,不可能再看到自己的故国,只会令人徒增哀伤之感。

最后发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哀鸣:水流去了,花落尽了,春归去了,暗示人亦将不久于世了,“将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