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 李煜诗词鉴赏
李煜最经典的十首词破阵子

李煜最经典的十首词破阵子引言李煜(937年-978年),南唐最后一位皇帝,文学才华出众,尤以其词作闻名。
李煜撰写了大量的词,其中最经典的十首词之一便是《破阵子》。
本文将深入探讨《破阵子》的语言特点、艺术形象以及词牌背景,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破阵子》的语言特点借景抒怀,情感真挚李煜的《破阵子》以借景抒怀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
词中描绘了夜晚战场上的残酷景象,折射出作者内心的痛苦与彷徨。
李煜用含蓄而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他对战争与生活的思考,使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奇峰比喻,意境深远《破阵子》中运用了大量的奇峰比喻,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意境。
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作者将自己的孤独与无助融入其中,给人一种深远的艺术享受。
丰富的修辞手法,表现技巧高超《破阵子》中融入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夸张等,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词中使用夸张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
《破阵子》的艺术形象战场上的孤独《破阵子》通过描绘战场上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
词中提到“两岸青山相对出”,暗示着作者在战场上的孤独无助感。
这种形象给人一种深深的思考,使人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直观的产生认识。
生死的挣扎在《破阵子》中,李煜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战士们在生死面前的挣扎。
词中提到“玉关谁敢过”,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的恐惧和不安。
而“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则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愤怒。
忧国忧民《破阵子》中还展现了李煜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词中提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复兴的期盼和对人民幸福的祝福。
《破阵子》的词牌背景《破阵子》使用了南唐宫廷旧调词牌,这是一种代表南唐政权的独特音乐形式。
这种词牌曲调优美,旋律宛转,能够使人产生共鸣。
而李煜在《破阵子》中的选词、押韵与词牌相得益彰,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破阵子》的影响文学影响《破阵子》作为李煜最经典的十首词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鉴赏及译文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鉴赏及译文导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鉴赏及译文《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五代: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译文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宫殿高大雄伟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鲜花遍地,藤萝缠蔓。
何时经历过刀枪剑戟、战火烽烟呢?自从做了俘虏,心中忧思难解,已是憔悴消瘦,两鬓斑白。
记忆最深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乐队还在演奏着别离的悲歌,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注释破阵子:词牌名。
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
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凤阁:别作“凤阙”。
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
霄汉:天河。
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
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识干戈:经历战争。
识,别作“惯”。
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沈腰潘鬓:沈指沈约。
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
潘:指潘岳。
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辞庙:辞,离开。
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犹奏:别作“独奏”。
垂泪:别作“挥泪”。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鉴赏李煜从他做南唐国君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北方强大的赵宋政权的威慑下过着朝不虑夕的日子,随时都有灭国为虏的危险,这在南唐君臣的心中投下了很深的暗影。
大臣徐锴临终时就说:“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庆幸自己逃过了做亡国俘虏的下场。
然而亡国的一天终于来了,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为宋兵占领,李煜肉袒出降。
作为俘虏,他与子弟四十五人被宋兵押往北方,从此开始了他忍辱含垢的生活。
三年之后,宋太宗毕竟容不下这个亡国之君,将他毒死在汴京,时仅四十二岁。
此词便写于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李煜《破阵子》赏析

破阵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简单两组数字摆列开来,迎面排开的大场面,给人气势宏大,可“家国”二字悲壮之感瞬间袭来。
这一类宏壮开篇,不是没有人写过,可背后蕴藏的真正深意,只有李煜能达到,因为他肩上所被背负的是真正的家国和山河。
作为一个帝王和文人,他拥有帝王所缺少的文人气质,而作为一个词人,他无需矫情的将情感上升到国家、人民、历史的地位上,因为他就是那真实的国家的拥有者。
可是可悲的是居然是在他要失去那大好河山时,他才感受到家国、山河之可贵。
可退一步讲,富不过三代,一代打天下,二代守天下,三代则是享受之时当然这享受一般伴着毁灭。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祖辈和父辈辛苦挣下的家业,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的奢华宫殿,宫苑内那仿佛罩在烟雾里的女萝般珍贵的草木。
如此安逸的温室,奢靡的温柔乡,让人如何不沉醉其中。
奢华的生活,至尊的地位,如花的美眷,在如此的条件下,你叫李煜如何认识人世间的险恶。
排名第六的他本可以在父辈兄长的保护下安逸的当一个闲散王爷,吟吟诗,做做对,美人相伴,平稳的过完一生。
而后再留下几篇传世佳作为后代所吟诵。
可命运捉弄人,前面五个哥哥的先后逝世突然将毫无准备的他推到历史潮流的前方。
被逼无奈接手这个早已风雨飘摇的国家。
“几曾识干戈。
”一句话,犹如稚嫩儿童的呢喃之语,却将面对命运的无力感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如此的温室中,且本来就是被当做一个不会继承王位的王爷培养,道德学识跟上就行,打战这一类的当然是“几曾识”。
呵呵,可命运就是如此,即使无治国之才,可也还是得接手。
他恨啊,面对国破家亡,他恨啊,可更恨的是自己为何不“曾识干戈”。
绝望,无措,悔恨······可总还是敌不过亡国的命运。
宋词鉴赏10:李煜《破阵子》赏析,也曾识干戈,几曾识干戈

宋词鉴赏10:李煜《破阵子》赏析,也曾识干戈,几曾识干戈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背景: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江苏彭城人,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工书、善画、通律,诗词很有造诣,尤以词的所得最高。
其词承继了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且受其父南唐中主李璟及冯延巳的教化熏陶,言辞优美、施情真挚,其亡国之词更是隽永沉叹、蕴意深远。
对后世词坛影响颇深。
李煜作为接手强敌环伺,弱不禁风的南唐末朝之君,并非像后世所想的亡国之君那样,徒沉迷于佛词律赋、酒池舞伶之间。
在与北宋外交上,未等宋庭开口,李煜便聪明的自贬皇家仪制、自削官署称级、岁岁纳贡结欢、思欲保全图强;在官员任用、经济起复、军政制措上均励精图治、颇有章法、亦颇有成就。
宋太祖见文诱不成、恼羞成怒。
以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掀开了讨伐李唐的序幕。
无奈因国力、趋势不予。
被俘赴汴京,南唐灭亡。
旋即被怒封为违命侯(可见李煜有一定的君王之才,也足见赵宋一朝的宽容民主),拜左千牛卫将军。
越二年,被宋太宗恐其复国,被毒死于京师。
本词写于李煜亡国被俘、羁押软禁之际。
赏析:“剑雄品评”认为:“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开片辞面壮阔,文意凄凉。
南唐建国三十八载之悠,拥三十五州之阔。
想来李后主写下这一行字后,不会是壮怀激烈,仰天长啸,必是泪流满面、痛心疾首。
国人皆有家国情怀、故地之思,壮志未酬的亡国之君尤甚,而身陷囹圄、壮志难酬的亡国之君则更为浓烈。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凤阁高高近皓月,龙庭叠叠载天日;金陵(南京)城垣远,秦淮两岸艳;嫔娥鱼贯行,笙箫吹断云,南唐君、李后主,也曾识干戈,几曾识干戈?!下片,“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肉袒出降,缚为臣虏。
沈腰潘鬓点化自《南史·沈约传》、《秋兴赋》,意喻被亡国失家摧残地腰廋鬓斑,痛悔抑郁。
李煜_破阵子_四十年来家国_赏析

青年文学家·文学评论摘要:李煜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性人物,他的词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的词风格紧贴作者的时代背景,有着明显的分界线,本文以其代表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为例,试论述其前后迥异之风格,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关键词:婉约;故国;赏析作者简介:唐秋妩(1983-),女,壮族,广西河池市人,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教师,文学学士。
研究方向:文献学、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031-01李煜,南唐后主(961—975年在位),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赋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即为此时期所作。
李煜的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概括力。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李煜是一位杰出的词作家,但不是治国明君,其在位期间为缓和与宋朝的矛盾,苟喘于江南一隅,向北宋年年上贡,甚至为表忠心而取消“皇帝”尊号而自称“江南国主”,但在国破被俘前,他依然是南唐的统治者,过着豪奢的生活,而公元975年被俘至开封又被宋太祖封为极具讽刺意味的“违命侯”,寄人篱下的生活与其之前的奢侈享乐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他心中产生了极大的落差。
可以说,李煜的词笔,挥洒自如,寥寥数句,写满人间大悲,以昔日之荣盛反衬如今之凄凉,凭着其高超的艺术技巧,把重温旧梦的一腔悲恨,表现得隐而实显,浅而深挚,怀念之情跃然纸上。
【五代】李煜《破阵子》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百度来自喜马拉雅87.【五代】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心情词签】本期词签由冰黛雨独家提供【本期关键词】悲怆天真亡国之恨【诗词原文】《破阵子》五代·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精华赏析】我愿意用两个词来概括李煜这首《破阵子》的基本特点,第一个词是悲壮,第二个词却是天真。
悲壮是李煜词的表象,天真却是他的内核。
这首《破阵子》是李煜亡国之后不久的作品。
词的起句,悲壮情怀就以排山倒海之势扑面而来。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这两句听上去是挺豪迈的,但是再一回味,就会发现豪迈只是打肿脸充胖子的伪装。
在李煜为四十年和三千里地的江山感到无限荣光的时候,我们却更悲哀地看到了这种荣光背后的渺小和卑微:他拥有的这一点江山不过是虎视眈眈的大宋王朝嘴边的一块肥肉而已。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悲壮的背后,我们是不是也能够看到李煜的天真呢?他冲口而出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就好像没有经过任何深思熟虑、反复推敲,但是这两个数字不仅非常合律,还偏偏极其准确地概括了他身为一国之君的一生,又强烈表达了他痛失国家的悲怆之情。
最“无情”的数字,偏偏造就了最震撼人的力量。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后两句看上去排场也很大。
当李煜还是国君的时候,他的皇宫盘龙栖凤,雕梁画栋,高耸云霄,气势巍峨;他的御花园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远远望过去云遮雾绕,仿佛是人间仙境。
如果没有战争,那江南之地物产丰饶,经济富庶,风景秀美,一国之君当然可以享尽人间荣华富贵。
他这么低眉顺眼地看赵匡胤的脸色行事,目的无非只有一个:换一个太平的日子,保住他“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的奢侈生活。
李煜对赵匡胤这种姿态倒也确实换来了十多年的表面太平。
所以他说“几曾识干戈”,干戈本来是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破阵子·李煜》原文与赏析

《破阵子·李煜》原文与赏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挥泪对宫娥。
这首词有人认为是李煜亡国后被俘北上途中所作,也有人认为是北上后追赋之词,更有人认为是白马迎降时作。
第一种说法似更有道理。
上片词人追怀已宣告结束的帝王生涯,下片述被俘后之凄凉景况,抒发其失国之痛,情见乎辞,动人心魄。
李煜的词人生活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即在亡国以前,写了一些描述宫廷豪华生活的及艳情之作,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一斛珠》:“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吐”,《菩萨蛮》:“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等。
这些词显出妩媚之态,极妍丽之致,其风格与花间派词颇多相似之处。
后期,即北去后,身茹亡国之痛后,原来的一国之君变成阶下之囚,生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的词风也开始变了。
他彻底摆脱掉花间派的窠臼,采用清丽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幸和内心的痛苦,也即他所深切感受到的“别是一般滋味”,直言不讳地倾吐出来,感情真挚沉郁。
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人间词话》)李煜所表达的虽然多是他怀恋故国之情,与一般人的思想感情有距离,但因为全由肺腑中出,较为深刻地表达了他的痛苦和悲哀,因而能够强烈地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首词可能是李煜亡国后写的较早的一首。
一开头,作者即以感慨之句出之:“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无限痛惜,无限深情。
南唐自李昪(即徐知诰)于后晋天福二年(937)灭吴自立,到宋开宝八年(975)为宋所灭,共历时三十九年,说“四十年”,是举成数而言。
南唐原据有江、淮、皖、赣、楚、闽等共三十余州,方圆三千里,其版图较之吴越国更为辽阔。
这个由其祖父辛苦缔造,又经祖与父以及自己惨淡经营近四十年之久的国土,一旦归于别姓,他岂能不痛心而感叹唏嘘?词人想到了在金陵的宫廷。
《破阵子》译文及赏析

《破阵子》译文及赏析《破阵子》译文及赏析《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注释:①破阵子:词牌名。
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
吹角:军队中吹号角。
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句:指部队驻扎的范围。
一说指牛,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
《晋书王济传》和《世说新语汰侈》麾(huī)下:帅旗下面,此处泛指兵营。
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
炙(zhì):烤熟的肉。
⑤麾(huī)下:指部下。
麾,军旗。
⑥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
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⑦的(di)[四声或二声]卢: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⑧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⑨了(liǎo)却:完成。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⑩可怜白发生:感叹的悲壮语,头发都白了,还没能实现平生的壮志。
译文1: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烤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搏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
只可惜已成了白发人!译文2: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
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
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
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
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庭。
赏析: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译文:南唐自开国以来已有四十年历史,有方圆三千里的河山。
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
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
最使我慌张地是辞别宗庙的时候,教坊里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样的情形,令我悲伤不已,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901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
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
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他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
其诗词总的来说可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
他无意做皇帝,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这一点在以后的皇帝生涯中也能够体现,换言之,他压根就不是做皇帝的料。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
《破阵子》是李煜被宋俘虏以后,回首往事,痛心疾首之作。
从今忆昔,今昔对比,无限悲哀悔恨。
尴尬出降那刻骨铭心的一幕,至今犹在目前。
长年生活在宫廷、贵为国主的李煜,不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也压根想不到他会成为俘虏。
习惯了别人在他面前称臣叩拜,一旦自己变成了任人宰割的“臣虏”,他怎么也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
人瘦发白,从外貌的变化写出了内心极度的痛苦。
上片极力铺陈故国的大好河山、宫殿楼阁的壮丽辉煌,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
这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
“几曾识干戈”则有承上启下之用
下片写国破家亡."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使悔恨之意更甚.下片中他不便直说生活的困窘、心情的恶劣,只以外貌的变化(腰变瘦,鬓变白)来含蓄表现。
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
最后三句,使作者得思绪由眼前折回过去,旧时南唐的美好情景仍历历在目。
当初拥有时觉得平平常常,现在一旦被人夺去,内心的屈辱伤可想而知。
他忘不了“仓皇”离开金陵时的惨痛情景,那是他从天堂掉进地狱的关口,对宫娥垂泪,是李煜当时真情实事的写照,也符合他懦弱的性格。
如果在词的末尾来一番政治说教或忏悔,那既不符合李煜的性格,艺术上也索然无味
《破阵子》一词中的修辞手法主要以对比为主。
上片极力描写故国的繁华,曾经生活的安逸,美好。
而下片则描绘了他作了臣虏之后的悲惨生活,生活窘迫,人瘦发白且精神上也受到了极大的折磨。
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李煜的内心痛苦和后悔表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