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赏析5篇

李煜诗词赏析5篇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煜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秋莺朝代:五代|作者:李煜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秋莺》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的代表作之一。
此诗纯用“赋体”,不事雕琢,以简驭繁,以明白晓畅的诗句表现了囚徒生活的苦楚,让人产生无限的同情悲悯,教人神思黯然。
因之,本诗是咏物诗中的佳作无疑了。
病起题山舍壁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这首《病起题山舍壁》诗与两首《渔父》词就主题而言,应该是一致的。
即示人回避宫廷斗争的刻意韬晦之作。
两首《渔父》词,是题在《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上的,而这首七律诗,却是题在山舍墙壁上的。
李煜的意图很明白,就是想让人人看到这些诗作,更想让人知道他不关心朝政,或者确切地说这是专给那些猜忌他的人看的。
不然,为何总要题在显眼处呢?这正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他刻意写这些诗词,实际是不打自招,弄巧成拙地暴露了他的问鼎意图,依长兄太子弘冀机警沉诈之质,肯定是会看穿他的内心的。
所幸弘冀于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九月病死。
弘冀之死,其因不明,亦是迷案,谁又知非他人先下手为强呢?李煜的五位兄长皆死的不甚合理。
但李璟元宗死后,李煜这条“鲤鱼”自然而然地就化成了“龙”了。
其实李煜当初并不叫李煜。
字重光,初名从嘉。
在元宗李璟晏驾后,嗣位于金陵时“更今名。
”嗣位后改名李煜,其实质意义,又就是“鲤鱼化龙。
菊花开菊花残长相思赏析南唐李煜

《长相思》赏析
“菊花开,菊花残”写景也写时,菊花开了又残,一秋 尽在相思中走远。而花开无人赏,花落无人扫,只余相思的 人对着菊花瘦。 最后一句“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雁从北方来, 南归故地,而远行的人,却还在重山这外,至至今未还,只 有一帘风月伴着词人寅夜独坐。而独坐的词人,对着无边风 月,也只是无绪欣赏,一任风月在指尖流走。 本词写相思,思念的很有可能就是新婚不久的大周后, 与其前期的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完全不同的词风, 用词简洁而又深远,由此词就可看出后主后来词是有本之作, 不全因失国。
词五: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赏析
此词为相思而写,人去未还,而独对菊花开菊花落,在 花开花落间,任风月闲置,岁月更迭。 上片以山起,一重山,两重山,以一、两起笔,却以重 相接,言少而境多。而两“重”写出了山的时断时续,山环 水复。笔在南北山势之妙,令人叫绝。 下句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点明此为秋节,天 高山远水清,枫叶如画,一派诗意的江南秋图。此句虽写了 相思,却不见愁苦,只见飞动的少年情怀,沉浸于的不可言 状幸福之中。
2017李煜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赏析李煜是南唐后主,也是著名词人,下面是李煜诗词赏析,欢迎参考!【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分析】:此首忆旧词。
起点春景,次入人事。
风回柳绿,又是一年景色,自后主视之,能不增慨!凭阑脉脉之中,寄恨深矣。
"依旧"一句,犹忆当年今日。
景物依稀,而人事则不堪回首。
下片承上,申述当年笙歌饮宴之乐。
"满鬓"句,勒转今情,振起全篇。
自摹白发穷愁之态,尤令人悲痛。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分析】:此首思故国,不假采饰,纯用白描。
但句句重大,一往情深。
起句两问,已将古往今来之人生及己之一生说明。
"故国"句开,"觉来"句合,言梦归故国,及醒来之悲伤。
换头,言近况之孤苦。
高楼独上,秋晴空望,故国杳杳,销魂何限……"往事"句开,"还如"句合。
上下两"梦"字亦幻,上言梦似真,下言真似梦也。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分析】:此首亦写江南盛时景象。
起叙嫔娥之美与嫔娥之众,次叙春殿歌舞之盛。
下片,更叙殿中香气氤氲与人之陶醉。
"归时"两句,转出踏月之意,想见后主风流豪迈之襟抱,与"花间"之局促房拢者,固自有别也。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1]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2]只是朱颜改。
[3]问君能有几多愁,[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1]了:了结,完结。
[2]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古诗文系列: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注释:
①这首词据《历代诗余》注:“单调,五 十一字,止李煜一首,不分前后段,存以 备体”。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中也说 它:“既不分段,亦不类本调,而他调亦 无有似此填者”。而依《词律拾遗》则作 “补调”,其注曰:“此词不分前后迭, 疑有脱误。叶本(叶申芗《天籁轩词谱》) 于‘处’字分段”。依此说。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 不住
五代·李煜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作者简介:
李煜(lǐ yù)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
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 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 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 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 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 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古诗文系列: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作者简介: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 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 《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 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 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古诗文系列: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古诗文系列: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注:
榭(xiè):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多 为游观之所。台榭,台和榭,也泛指楼台 等建筑物。登临处:指登高望远的地方。 ⑥茱(zhū)萸(yú):植物名,香味浓 烈,可入药。中国古代有在重阳节佩戴茱 萸以去邪辟恶的风俗。王维《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中有句:“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香坠:装有香料的坠 子。
李煜诗词及鉴赏(精选5篇)

李煜诗词及鉴赏李煜诗词及鉴赏(精选5篇)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
李煜是南唐后主,创作了多少名篇,为后人带来巨大影响,下面是具体的诗词及鉴赏,欢迎参考!李煜诗词及鉴赏篇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译文及鉴赏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译文及鉴赏《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是由李煜所创作的,这首词从重阳习俗写作者的秋愁。
词的上片和下片浑然一体,确实不好明确分开。
词的开头二句先写“秋光留不住”,首先就为全词定下了悲愁叹惋的基调。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五代:李煜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注释这首词据《历代诗余》注:“单调,五十一字,止李煜一首,不分前后段,存以备体。
”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中也说它:“既不分段,亦不类本调,而他调亦无有似此填者。
”而依《词律拾遗》则作“补调”,其注曰:“此词不分前后迭,疑有脱误。
叶本(叶申芗《天籁轩词谱》)于‘处’字分段。
”依此说。
冉(rǎn)冉:慢慢地、渐渐地,这里形容时光渐渐地流逝。
秋光:秋天的时光。
红叶:枫、槭等树的叶子到秋天都变成了红色,统称红叶。
这里指飘落的枯叶。
重阳:节日名。
古人以九为阳数,因此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九”或“重阳”。
魏晋以后,习俗为这一天登高游宴。
台: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供观察眺望用。
榭(xiè):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多为游观之所。
台榭,台和榭,也泛指楼台等建筑物。
登临处:指登高望远的地方。
茱(zhū)萸(yú):植物名,香味浓烈,可入药。
中国古代有在重阳节佩戴茱萸以去邪辟恶的风俗。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香坠:装有香料的坠子。
坠,一种从上下挂的装饰品。
紫菊气飘庭户:全句意思是,紫菊的香气飘散在庭户中。
笼:笼罩。
雝(yōng)雝:雝,同鈤,鸟的和鸣声。
咽寒声:咽,呜咽。
寒声,战栗、悲凉的声音。
似:《词律拾遗》、《历代诗余》中作“侣”。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赏析这首词从重阳习俗写作者的秋愁。
李煜古诗词《清平乐·别来春半》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的春⾊中,触景⽣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的情景。
下⾯是分享的李煜古诗词《清平乐·别来春半》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清平乐·别来春半》 五代:李煜 别来春半,触⽬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还满。
(柔肠断⼀作:愁肠断) 雁来⾳信⽆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更远还⽣。
【译⽂】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半,映⼊⽬中的景⾊掠起柔肠⼨断。
台阶下飘落的⽩梅花犹如雪⽚纷飞,将它拂去不知不觉⼜洒满⼀⾝。
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
路途遥远,有家难回。
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越远它越是繁⽣。
【注释】 春半:即半春,春天的⼀半。
别来春半:意思是,⾃分别以来,春天已过去⼀半,说明时光过得很快。
柔肠:原指温柔的⼼肠,此指绵软情怀。
砌(qì)下:台阶下。
砌,台阶。
落梅:指⽩梅花,开放较晚。
拂了⼀⾝还满:指把满⾝的落梅拂去了⼜落了满⾝。
雁来⾳信⽆凭:这句话是说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
古代有凭借雁⾜传递书信的故事。
⽆凭:没有凭证,指没有书信。
遥:远。
归梦难成:指有家难回。
恰如:《全唐诗》、《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作“却如”;⽑本《尊前集》中作“怯如”。
更⾏更远还⽣:更⾏更远,指⾏程越远。
更,越。
还⽣,还是⽣得很多。
还,仍然,还是。
【赏析】 这⾸《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的春⾊中,触景⽣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的情景。
上阙劈头⼀个“别”字,领起全⽂,结出肠断之由,发出怀⼈之⾳。
“砌下”⼆句,承“触⽬”⼆字⽽来。
“砌下”即阶下:“落梅如雪”,⼀⽚洁⽩。
⽩梅为梅花品种之⼀,花开较晚,故春已过半,犹有花俏。
“如雪乱”,是说落梅之多。
梅⽩如雪,尽为冷⾊,画⾯的冷寂,⾊调的愁惨,不正是寓⽰着⼈⽣的哀伤、离情的悲凉么?“乱”字尤语意双关。
此时思绪之乱决不亚于落梅之乱。
“拂了⼀⾝还满⾯”,亦以象征⼿法表达⾃⼰扫不尽的离愁。
李煜木兰花全词翻译赏析

李煜木兰花全词翻译赏析李煜木兰花全词翻译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煜木兰花全词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李煜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注释】①此词调《木兰花》,《全唐诗》注曰:“一名《玉楼春》,一名《春晓曲》,一名《惜春容》。
”《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有题作“宫词”。
②晓妆:一作“晚妆”。
《全唐诗》中作“晓妆”。
晓妆初了,晓妆刚结束。
初了,刚刚结束。
明肌雪:形容肌肤明洁细腻,洁白如雪。
③春殿:即御殿。
以其豪华、盛大而称“春殿”。
李白《越中览古》诗有“宫女如花满春殿”之句。
嫔(pín)娥:这里泛指宫中女子。
鱼贯列: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依次排列,这里指嫔娥依次排列成行的样子。
④笙箫吹断水云间:笙箫,《词综》、《历代诗余》、《古今词统》、《全唐诗》等本作“凤箫”。
《花草粹编》作“笙歌”。
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吹断,吹尽。
水云间,吕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于“间”处空格。
《全唐诗》、《花草粹编》、《古今词统》、《词综》等本中均作“水云闲”;《松隐文集》作“水云中”。
水云间即水和云相接之处,谓极远。
⑤重按霓(ní)裳歌遍彻:重按,一再按奏。
按,弹奏。
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简称。
唐代宫廷著名法曲,传为唐开元年间河西节度使杨敬忠所献。
初名《婆罗门曲》,后经唐玄宗润色并配制歌词,后改用此名。
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歌遍彻,唱完大遍中的最后一曲,说明其歌曲长、久,音调高亢急促。
遍,大遍,又称大曲,即整套的舞曲。
大曲有排遍、正遍、遍、延遍诸曲,其长者可有数遍之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诗词赏析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五代: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注释
这首词据《历代诗余》注:“单调,五十一字,止李煜一首,不
分前后段,存以备体。
”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中也说它:“既不
分段,亦不类本调,而他调亦无有似此填者。
”而依《词律拾遗》则
作“补调”,其注曰:“此词不分前后迭,疑有脱误。
叶本(叶申芗《天籁轩词谱》)于‘处’字分段。
”依此说。
冉(rǎn)冉:慢慢地、逐步地,这里形容时光逐步地流逝。
秋光:秋天的时光。
红叶:枫、槭等树的叶子到秋天都变成了红色,统称红叶。
这里
指飘落的枯叶。
重阳:节日名。
古人以九为阳数,所以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九”或“重阳”。
魏晋以后,习俗为这个天登高游宴。
台: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供观察眺望用。
榭(xiè):建筑在高
土台上的敞屋,多为游观之所。
台榭,台和榭,也泛指楼台等建筑物。
登临处:指登高望远的地方。
茱(zhū)萸(yú):植物名,香味浓烈,可入药。
中国古代有
在重阳节佩戴茱萸以去邪辟恶的风俗。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中有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香坠:装有香料的
坠子。
坠,一种从上下挂的装饰品。
紫菊气飘庭户:全句意思是,紫菊的香气飘散在庭户中。
笼:笼罩。
雝(yōng)雝:雝,同鈤,鸟的和鸣声。
咽寒声:咽,呜咽。
寒声,战栗、悲凉的声音。
似:《词律拾遗》、《历代诗余》中作“侣”。
赏析
这首词从重阳习俗写作者的秋愁。
词的上片和下片浑然一体,确
实不好明确分开。
词的开头二句先写“秋光留不住”,首先就为全词
定下了悲愁叹惋的基调。
作者在词里的景物描写很充分,从“红叶”
满阶到“重阳”登高,既有“茱萸香坠”,也有“紫菊气飘”,时看“晚烟笼细雨”,时闻“新雁咽寒声”。
这些景物描写,虽然也有些
许欢乐热闹的,如重阳登高,佩茱萸以驱邪等,但更多的却是“红叶”、“晚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
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一幅晚秋的悲凉气氛便笼
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长相似”的哀叹和感慨。
“愁恨”是悲秋的内容,但是在这首词里,它的表现更为自然婉致。
李煜词多有以情见景的写法,但这首词他用的却是以景见情的方式。
整首词绝大部分都是在写景,都是在营造氛围,仅仅到了最后才
点明主旨。
这种写法铺垫充分、自然流畅,如大浪远来,初见微澜,
至岸方崩石裂云,有石破天惊之感,这种笔法在写景抒情时当为借鉴。
但是在这首词中,李煜仍不免有以情见景之嫌,所以整词情调不明快,悲愁感伤的气氛稍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