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识别钢筋
钢筋入门识图讲解(2020年10月整理).pdf

钢筋⼊门识图讲解(2020年10⽉整理).pdf⼊门钢筋识图⼀、箍筋表⽰⽅法:⑴φ10@100/200(2)表⽰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表⽰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表⽰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表⽰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法:⑴ 3Φ22,3Φ20表⽰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表⽰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表⽰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表⽰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梁上部钢筋表⽰⽅法:(标在梁上⽀座处)⑴ 2Φ20表⽰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2Φ22 为通长,4φ12架⽴筋,⽤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表⽰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表⽰只有⼀排钢筋,两根在⾓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法:⑴ G2φ12表⽰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根φ12。
⑵ G4Φ14表⽰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表⽰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根Φ22。
⑷ N4Φ18表⽰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表⽰只有⼀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座内。
⑵ 6Φ25 2/4表⽰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表⽰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钢筋识图(手把手教你)

04
钢筋的加工与安装
钢筋的加工工艺
钢筋的切割:根据设计图纸, 使用切割机将钢筋切割成所 需的长度和形状。
钢筋的弯曲:使用弯曲机将 钢筋弯曲成所需的形状,如 直角、弧形等。
钢筋的焊接:使用焊接机将 钢筋连接在一起,形成钢筋 骨架。
钢筋的绑扎:使用绑扎丝将 钢筋固定在模板上,确保钢 Nhomakorabea的位置准确。
钢筋的防腐处理:在钢筋表 面涂刷防腐涂料,防止钢筋 腐蚀。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
钢筋绑扎:按照设计图纸,将钢筋绑扎成所 需的形状和尺寸
模板安装:安装钢筋后,安装模板,确保模 板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混凝土浇筑: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确保混 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 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拆模: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可以拆除模 板,进行下一步施工
钢筋的符号和标注
钢筋的符号:表示钢筋的直径、长度、形状等 标注方法:包括平面标注法和立面标注法 标注内容:包括钢筋的型号、直径、长度、间距等 标注原则:清晰、准确、简洁,便于理解和施工
钢筋的连接方式
焊接:通过加热 使钢筋熔化,冷 却后连接在一起
绑扎:通过绑扎 丝将钢筋绑扎在 一起
机械连接:通过 机械手段将钢筋 连接在一起,如 螺纹连接、套筒 连接等
钢筋识图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钢钢钢钢钢 加筋筋筋筋筋 目的图的混识 录基纸加凝图 项本的工土的 标知识与结实 题识别安构践
装识应 图用
01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 标题内容
02
钢筋的基本知识
钢筋的种类和用途
钢筋种类:热轧钢筋、冷轧钢筋、冷拉钢筋、钢丝绳等 热轧钢筋:主要用于建筑结构、桥梁、隧道等工程 冷轧钢筋:主要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冷拉钢筋:主要用于建筑结构、桥梁、隧道等工程 钢丝绳:主要用于吊装、牵引、捆绑等用途
钢筋识图入门详解之欧阳道创编

钢筋识图入门——建工、监理、造价的同学都应该明白平法~~有空好好看啊一、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3Φ22,3Φ20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
⑵2φ12,3Φ18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G2φ12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6Φ25 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 3Φ22(-3)/ 5Φ25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
建筑工程钢筋识图入门-27页文档资料

钢筋识图入门一、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钢筋识别

钢筋扫盲受力筋: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钢筋及抗剪切的起弯筋.吊筋等。
怎么样区分板的受力筋跟分布筋?以板的开间、进深跨度区分:如果是单项板,那么平行于短跨方向的钢筋是受力筋,平行于长跨方向的钢筋是架立筋。
如果是双向板,那么长跨、短跨方向的钢筋全部是受力筋。
以钢筋直径上来区分:钢筋的直径大的为受力筋,直径小的钢筋为分布筋;以布置上来区分:正弯矩筋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负弯矩筋(如悬挑板)相反,在下的钢筋为分布筋,在之上的钢筋为受力筋。
分布筋: 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上部,与受力钢筋垂直。
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属于构造钢筋。
(满足构造要求,对不易计算和没有考虑进去的各种因素,所设置的钢筋为构造钢筋。
)图中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是梁和柱抵抗剪力配置的环形(当然有圆形的和矩形的)钢筋,是口字形的,将上部和下部的钢筋固定起来,同时抵抗剪力。
架立筋:是梁上部的钢筋,只起一个结构作用,没实质意义,但在梁的两端则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负弯距,不能缺少。
(架立钢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
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
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架立筋和贯通筋有什么区别?在钢筋布置上,架立钢筋是布置本跨的1/3.也就是说,本跨梁存在左右支座钢筋.通长钢筋是全长布置,架立筋从字面是就可以知道起架立作用,如一根梁只须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已足够,无须配筋,那在做钢筋骨架的时候,梁的上部就没有纵向筋,箍筋的上角点就无法固定,因此一般用两根14或16的筋分布在上面的两角,这就是架立筋,从计算上没有受什么力,但实际上也受压。
钢筋识别

钢材识别方法一、执行国家现行标准二、钢材验收注意事项1、钢材的材质证明书必须随车同到。
2、查验核对材质书上有无QS印记。
3、辨别材质书是否套印、伪造。
a、查验材质书收货单位印章。
b、材质书与钢筋铬牌的炉批号是否一致。
c、钢体上的标识。
三、钢材的辨别方法1、热轧带肋钢筋的辨识方法a、钢筋的表面(钢筋应无有害的表面缺陷)b、钢材上的铬牌吊挂方式辨识c、钢体上的标识d、打包带上的标识印记e、游标卡尺测量内径f、测量试样重量2、热轧光圆盘条的辨识方法a、打包方式及接口b、钢筋的表面光洁度(有无粗糙、起泡、纵向有棱槽现象)c、每盘线材的断头(正规厂家4~6个,小厂6~8个)d、实际重量与所挂铬牌吨位数是否一致e、游标卡尺测量f 、测量试样重量直径与重量规定表GB1499.2-2007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2008热轧光圆钢筋公称直径(mm) 公称尺寸(mm) 允许误差(mm) 理论重量(kg/m ) 允许误差(%)公称直径(mm) 公称尺寸(mm) 允许误差(mm) 理论重量(kg/m ) 允许误差(%)65.8 ±0.30.222 ±76 6 ±0.30.222 ±78 7.7 ±0.40.395 6.5 6.5 0.260 10 9.6 0.617 8 8 0.395 12 11.5 0.888 10 10 0.617 14 13.4 1.21 ±512 12 0.888 16 15.4 1.58 14 14 ±0.41.21 ±518 17.3 2.00 16 16 1.58 20 19.3 ±0.52.47 18 18 2.00 22 21.3 2.98 ±420 20 2.47 25 24.2 3.85 22 222.9828 27.2 ±0.6 4.83 说明: 应从不同根钢筋上截取不少于5支试样,每支试样长度不小于500mm 。
CAD识别钢筋详解

『CAD提取系统』工程管理操作步骤1.新建建筑物,设置楼层信息:在左侧的【工程管理】窗口内点击按钮,或单击右键选择“添加建筑物”->输入建筑物名称->软件弹出【楼层信息】窗口,设置本栋建筑物的楼层下标高、层高(楼层上标高自动计算)、楼层类型、砼标号等信息,也可使用读入功能快速调用之前写出保存过的楼层信息->设置完成后,点击确认按钮。
2.插入CAD图纸:设置好工程信息后,软件自动在该建筑物结点下增加图纸、柱、墙、梁、板、等结点->点击结点,单击右键选择“插入CAD图纸”或点击按钮,添加该建筑物所需要CAD图纸->软件弹出输入图纸比例对话框,在不确定该电子图纸比例时,暂按1:1确认,建议一次性将该建筑物所用的CAD图纸全部插入到建筑物下的图纸结点内,这样可以将工程图纸与CAD识别文件一并永久保存,达到图纸管理效果。
3.添加柱、墙、梁、板各构件的楼层构件:这里以柱为例进行讲解,点击节点,单击右键选择“添加楼层构件”或点击按钮 ->软件弹出【楼层构件属性】窗口,根据柱定位图及柱配筋划分楼层并以勾选方式选择 ->并点击关联的图纸按钮->在软件弹出的【选择CAD图纸】窗口内,单击左键选定当前楼层柱构件所需要的CAD图纸->点击确认按钮,软件返回【楼层构件属性】窗口,此时关联的图纸名称框内,显示刚才选择过的CAD图纸->点击确认按钮,如果该建筑物所用的多张图纸以一个DWG文件保存,则建议此时继续进行如下操作:点击按钮框选与当前楼层构件有关的图纸区域->点击保存工作区按钮,这样对当前楼层构件结点操作时屏幕上只显示保存过的图纸区域,已使界面清晰便于后续操作,并加快图纸调用速度,按如上步骤将墙、梁、板各构件的楼层构件添加完成。
『CAD提取系统』识别柱钢筋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1)在【工程管理】窗口内,双击柱楼层结点下的图纸名称,则软件“切换编辑状态”至本楼层,软件将该楼层结点加手形图标以做区分,并调用该楼层柱构件所用的图纸区域。
钢筋识别课件

四维算量cad钢筋识别实例Cad识别整体流程根据这个流程我们来针对这个一个工程实例进行具体操作。
一,准备工作(一)进入cad识别系统双击桌面图标进入四维算量。
单击,软件进入cad识别系统(二)新建楼层管理操作方法:1、点击,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单项工程”,点确定,并输入工程名称。
2、点击确定后,在跳出的对话宽内录如楼层信息以及混凝土信息点击增加楼层,并修改楼层名称和楼层标高,最后修改混泥土强度如下图。
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将本楼层信息写出保存,以供下读进。
方法就是直接点击即可。
(三)插入图纸并设定关联图纸操作方法:1、点击图标,右键选择插入图纸,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的图纸,对于图纸很多的工程可以按住ctrl多张选择,最后打开即可。
2、编辑图纸(1)删除:删除cad图元;(2)移动:移动cad图元;(3)复制:复制cad图元;(4)旋转:旋转图形和文字;(5)镜像:可以镜像图形,对于一些对称的图纸,可以通过镜像来补充标注;(6)缩放:缩小选中图形;(7)查找:查找文字或图形;(8)图块分解:选中块构件,点击编辑,块分解即可。
(9)图层设置:设定图层开关,根据需求查看不同的图层。
3、准备工作(1)设定工作区域:不仅可以设定矩形,还可以设定多边形;(2)定的原点:设定0.0原点(3)测定距离,改变图纸比例:先测试距离,本工程工程比例不需要修改,如果需要修改点击修改比例即可。
(4)钢筋符号转变,按照cad图纸上显示%%129表示HPB235钢筋(%%141级钢筋,fy=210N/mm%%152);%%131表示HRB335钢筋(%%142级钢筋,fy=300N/mm%%152);%%132表示HRB400钢筋(%%143级钢筋,fy=360N/mm%%152)所以我们输入结果如下也可以点击拾取文字来输入。
4、点击梁、柱、板等构件,右键选择“添加楼层”或者直接点击在跳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所建模的楼层以及数量,同时设置选择关联图纸点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别柱表对话框:
在“表头对应表”中指定识别出的表头与软件提供的标准表头之 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核对一下“原始的表”中的数据,如果发现错误 的数据,可直接在“原始的表”中修改,再点击“转化”按钮,修改后的 数据就反映到“识别出的表”中了,最后点击“保存”按钮,软件将回到 柱表钢筋对话框。
可以看到,柱表中的数据识别到对话框中了。下面需要为箍筋指 定类型和名称。箍筋类型实际上只是对柱箍筋的一种编号,柱箍筋不 同,就要指定不同的箍筋类型。如指定Z1的箍筋类型为“1”,则如果 遇到其它编号的柱箍筋与Z1相同的话,就可以直接录入箍筋类型“1”, 软件会自动给该编号指定与Z1相同的箍筋名称,如果不同,则应给该 编号定义其它箍筋类型代号。输入箍筋类型后,在对话框下方的表格 中,点击箍筋名称中的下拉按钮,弹出钢筋名称选择菜单,在上方类 型中选择“柱箍筋”,然后在下方钢筋名称中双击“矩形箍 (3*4)”,箍筋名称就显示到表格中了,并自动生成相应的钢筋பைடு நூலகம் 度公式。
钢筋报表式样:
BACK
识别板筋与布置板筋共用一个对话框,进入对话框后,软件默认 选择“选线识别板筋” 功能。识别板筋时,软件会自动根据板筋线条 的弯钩类型来判断是板面筋还是底筋,因此识别板筋时无需设置板筋 类型。按命令栏提示进行操作:
请选择要识别的板筋线<退出>:
首先选择识别板底筋,按命令行提示选择板底筋线,点击鼠标右 键确认;
因此本章的内容,应与本教程第二部分第九章的识 别建模内容结合起来理解,就是介绍利用电子施工图识 别算量的完整流程。下面就在识别建模的基础上,讲解 钢筋的识别。
BACK
7.2 识别柱筋
命令模块:【识别】→〖识别柱筋〗 参考图纸:结施-12(一层柱平面结构图) 在一层柱平面结构图中有本楼层的柱表,柱表中含有 柱截面、截面尺寸参数、标高范围以及钢筋等信息。
预算电算化
主讲人:胡建平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第7章 识别钢筋
钢筋的布置分手工布置和识别布置。当有电子施工 图时,可将电子图文档导入界面后直接进行钢筋识别。钢 筋识别分两种形式,一、标注识别,是对图中的标注图元 进行识别;二、表格识别,是将图中用表格形式标注的内 容,进行转换后识别。标注识别可直接将钢筋匹配到构件 上,表格识别的钢筋还应执行一次布置操作,才能将钢筋 匹配到构件上。目前软件可以识别的钢筋有基础表格、柱 筋(柱表)、梁筋、墙筋(墙表)与板筋等。
梁平法标注图形:
执行“识别梁筋”命令,弹出梁筋对话框,梁筋布置与 识别共用一个对话框。
点击对话框中的“选梁识别” 按钮,如果在本工程 中是首次识别梁筋,软件会先弹出一个操作步骤提示, 帮助您快速掌握操作方法。
点击“确定”按钮返回梁筋对话框。如果当前楼层中 已经布置了板并执行了梁的工程量分析,则可以在识别 梁筋之前,点击“设置”按钮进入“识别设置”页面设置自 动布置腰筋的条件。如果没有布置板,腰筋就要另行处 理,不能设置自动布置腰筋。这里先将“自动布置构造 腰筋”设置为“指定布置”,后面再另行讲解腰筋的布 置。
按命令行提示,选择要识别的梁,以首层的KL7(4) 为例,选择后点击鼠标右键确认,施工图上的梁筋信息 会识别到对话框中
接着点击“下步”按钮,查看钢筋明细,注意修改箍筋的钢筋名 称为“矩形箍(4)”,确认钢筋明细无误后点击“布置”按钮,将 识别出来的梁筋布置到图面上。如果识别过来的数据有错,例如 电子图上吊筋描述前没有加字母“V”,软件容易将其识别成底筋, 类似的错误可以直接在对话框中修改,将错误数据删除,录入正 确的数据即可。
点取分布长度第一点<退出>:
在板筋分布区域边沿点取分布范围的第一点;
点取分布长度第二点<退出>:
在板筋分布区域边沿点取分布范围的终点;
至此一条板底筋就识别出来了,继续识别其它的板底筋。如果两根 板底筋互相垂直,且钢筋长度分别等于对方的分布长度时,可以同时 选择这两根板筋线,点击鼠标右键,软件便同时将它们识别出来了, 不用再指定分布范围。
注意,当板的同一侧有多根板面筋,且这些板面筋的 构造分布筋需要拉通布置时,就不能用“带分布筋”的方 法来识别面筋了。要将对话框中“带分布筋”前的钩去掉, 先识别出板侧的面筋,然后选择“板筋布置”,切换板筋类 型到“构造分布筋”,用手动布置的方法把分布筋布置到 面筋上 。
BACK
清单报表式样:
措施报表式样:
了。其它条件可以继续设置。
录完所有的腰筋描述。本工程的腰筋按规范设置 腰筋表。点击“布置”按钮,当前楼层的梁腰筋就自动布 置到梁上了,布置腰筋的同时软件会自动布置拉筋,拉 筋的描述可以在“识别设置”的钢筋选项中修改。
BACK
7.4 识别板筋
命令模块:【识别】→〖识别板筋〗 参考图纸:结施-05(地下室、一层结构平面图) 导入一层结构平面图,并将施工图与布置的结构图进行对齐。 分解施工图后,将地下室部分删除。 执行“识别板筋”命令,会弹出描述转换对话框,将板筋描述转 换成软件可识别的格式,然后退出转换命令,进入板筋对话框:
依次给每个编号的柱指定 箍筋名称,然后点击“保存”按 钮,将柱表数据保存到工程中, 下次可以直接调用柱表来查看 柱筋信息。柱表中灰色的是不 可改的数据项,可以更改结构 类型或柱材料,然后将修改结 果定义到编号中,点击“定义编 号”按钮即可。加密区长度如果 按照规范计算,则不用输入。
点击〖布置〗按钮,柱表 中的钢筋就布置柱子上了。
BACK
7.1 识别钢筋工作流程
在建立好结构模型后,可以利用电子图识别构件 钢筋。钢筋的识别方法与构件识别类似,也遵循“导入 施工图→对齐施工图→识别施工图→清空施工图”的流 程。在建立结构模型时,如果是用识别建模的方法,在 识别完构件后可以接着识别构件的钢筋,例如识别完柱 后,可接着利用柱结构平面图上的柱筋表识别柱筋,然 后再清空施工图。
将施工图导入到界面后,先识别柱,然后利用柱表
识别柱筋。如果柱表是单独的施工图,则导入柱表后,应 先用“分解施工图”功能,将柱表施工图炸开,否则将无法 进行柱表识别。
原始柱表中的钢筋描述含有问号,应用“描述转换”命 令将柱表中的钢筋描述转换成软件可以识别的样式。在软 件中,一级、二级、三级钢筋分别用字母“A、B、C”表 示,钢筋描述转换后,“10?20”会显示成“10B20”, “?8@100/200”会显示成“A8@100/200”。一个级别的 钢筋描述转换一次即可。转换完后点击鼠标右键结束命令。
将板底筋识别完后,接着识别板面筋,在识别之前,
先按设计要求,将对话框中的分布筋描述改成A6@200。 然后设置挑长计算方法。从施工图上可以看出,面筋的挑 长标注是从支座边引出的,因此要分别在“单挑类型”中选 择“单挑内边”,在“双挑类型”中选择“双挑至边”,表 示面筋的挑长均是算至支座边。下面识别施工图上的板面 筋。与识别板底筋类似,选择要识别的板筋线,再指定分 布范围即可,软件会在识别面筋的同时自动布置上构造分 布筋。识别板面筋不需要设置外挑长度,软件会自动从图 面读取钢筋的长度数据。
执行“表格钢筋”命令,在命令行中选择“柱表”,弹 出柱表钢筋对话框
执行〖表格钢筋〗命令,在命令行中选择“柱表”, 弹出柱表钢筋对话框:
在柱表钢筋对话框中,您既可以按柱表输入柱与钢筋信息, 也可以通过识别柱表获得数据。点击〖识别柱表〗按钮,此时命 令行提示:“请选择表格的相关直线”:
光标框选整个表格,确认没有少选表格直线,也不能多选表格 之外的线条,选择后点击右键确认,进入柱筋表识别对话框:
BACK
7.3 识别梁筋
命令模块:【识别】→〖识别梁筋〗
参考图纸:结施-08(一层楼面梁结构图) 根据03G101平法系列的标注规则,梁构件尺寸和钢
筋都是标注在一起的,对梁构件识别后,即可继续对梁筋 进行识别。
识别梁钢筋首先要转换钢筋描述。执行“描述转换”命 令,依次转换梁筋描述,将描述中的问号转换成钢筋级别, 当图面上所有的梁筋文字都变成粉色时就转换好了。
自动腰筋:
点击“确定”按钮,进入自动腰筋对话框:
在对话框中已经按规范默认布置腰筋的条件,如果之
前已经布置过腰筋,则可以选择“按设置修改所有构造腰 筋”,如果不想修改之前布置的腰筋或者是之前没有布置腰 筋,可以选择“按设置增加构造腰筋”。“腰筋表”用于设 置按不同的梁高、梁宽范围布置不同的腰筋。点击“增加” 按钮,会弹出一个“条件设置”窗口,在此窗口中,可以设 置腰筋对应的梁宽、梁高范围。这里设置大于0,小于650, 则所有的梁就都包含在里面了。点击“增加梁高”按钮,软 件弹出“条件设置”窗口,可以设置对应的梁腹高,这里取 大于等于450,小于等于650,点击确定按钮,在表格中软 件会自动新增一列,在对应的位置输入钢筋描述G4B12,这 样,梁宽0-650,梁腹高在450-650范围内的腰筋就设置好
按照以上步骤,依次识别其它梁筋。梁筋识别还有第 二种方式,即“选梁和文字识别” ,这种识别方式主要用 于局部识别梁筋,或者是当第一种识别方式无法识别梁筋 时,可用这种识别方法进行识别。
自动腰筋:
布置腰筋之前应先布置好板,并执行梁工程量分析。 下面布置梁腰筋。执行【钢筋】菜单下的“自动钢筋”命令, 在命令行选择“腰筋调整”,软件会弹出如下提示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