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马铃薯育种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马铃薯发展现状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马铃薯发展现状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一. 马铃薯作物的发展现状1. 马铃薯生产规模小,品质不稳定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的面积及其产量较小,只占全球马铃薯产量的2%左右,而且,由于马铃薯产地、生长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有些地区马铃薯的口感、卫生指标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可控的差异。
2. 马铃薯品种丰富,但技术不成熟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我国育出了一些马铃薯品种。
但是,这些马铃薯品种在高产、抗病、抗寒、口感等方面的优劣程度不一,而且许多高产马铃薯品种的安全性和卫生指标等方面的技术尚有待提高和完善。
3. 面临销售难的困境由于我国马铃薯品种繁多、品质不稳定等种种原因,不少种植户在销售时都面临着不少困扰。
一方面是因为销售渠道单一,占据主体地位的是中介商,价格稳定性差,种植户很难在利益分配中占有优势;另一方面是因为供需不平衡,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大,高起低落。
为了解决马铃薯生产的问题和挑战,不少学者和专家提出了马铃薯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注重全面施肥和科学调控栽培环境,不断提高马铃薯种子质量和高质量育种技术,培育出更多的高产抗病品种,提高马铃薯生产的市场化程度,以及改进我国马铃薯产业的产业链等方面。
1. 注重科学施肥,提高马铃薯产量针对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和生长环境,科学合理地制定施肥计划,注重增施有机肥、人工肥等肥,调控生长环境。
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或维护土壤的肥力,经常对土壤进行翻耕、覆盖、轮作等操作,为下一轮种植提供充足的养分。
2. 培育高产抗病品种由于我国病虫害等问题严重,因此,培育高产抗病品种便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
同时,为了提高马铃薯的市场化程度,需要培育质量更优、产量更高的马铃薯品种,以适应各个市场需求。
3. 完善马铃薯产业链以前,由于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比较滞后和疏松,使得种植户和生产厂商进入市场时会遇到诸多行业阻力或不同市场需求。
现在,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连通性、协调性以及众多品牌的品质均需要不断地提高和完善。
马铃薯育种现状及改良对策

马铃薯育种现状及改良对策马铃薯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马铃薯的育种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目的是为了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增加抗病虫害能力,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从而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的要求。
马铃薯的育种工作主要包括选择优良种质、进行杂交、选择和筛选优良后代、分析和评估等过程。
当前马铃薯育种的现状如下:国内外马铃薯育种的品种种类丰富,适应各种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国内育成的品种有早熟、中早熟、中晚熟和晚熟等不同品种,具有高产量、抗病虫害、耐贮藏等特点。
引进国外的马铃薯品种也丰富了我国的薯类资源,为马铃薯育种提供了更多的遗传材料。
马铃薯抗病虫害的育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国育成的西番薯品种“磐达一号”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可以降低磐达薯的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也有一些品种通过遗传改良提高了抗病虫害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马铃薯的耐逆性育种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不稳定的天气情况,马铃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逆境胁迫,如高温、干旱、病害等。
为了适应这些环境变化,马铃薯育种工作者通过筛选和优选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并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出一些耐逆性较好的马铃薯品种,以提高其生存能力和产量。
马铃薯育种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育种过程中效率低下问题。
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长时间的选择和筛选,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
马铃薯的遗传改良技术相对滞后,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品种改良。
马铃薯的品质和口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品质马铃薯的固定育种。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良对策:加强马铃薯育种的科研力量和合作。
加强国内外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享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提高马铃薯育种的效率和质量。
推广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
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快速筛选和改良马铃薯的遗传特性,提高抗病虫害和逆境能力等重要性状,加快马铃薯育种的速度和效果。
马铃薯育种现状及改良对策

马铃薯育种现状及改良对策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食品供应的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而马铃薯不仅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类重要的能源供给和膳食营养来源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不断提高,马铃薯育种也越来越被重视。
当前,国内外主要的马铃薯育种研究方向均是提高单产和品质,主要面临以下问题:1. 抗性缺乏马铃薯受到许多病害和虫害的侵害,如普通马铃薯根结线虫病、普通马铃薯晚疫病、黑斑病等。
然而,目前国内外研究中较少报道在马铃薯杂交育种中使用抗性育种材料,导致新品种的抗性不足,容易受到病害和虫害的威胁。
改良对策:在育种过程中优先选择具有抗性的亲本材料,通过杂交组合优势的效应,获得更强的抗性杂交品种。
同时还可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性基因,并对材料进行抗性筛选。
2. 品质提升难度大马铃薯蒜素含量过高,食品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氢氟酸等剧毒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此外,马铃薯淀粉的品质也直接影响其使用价值。
改良对策:通过育种的方法,控制蒜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表达,降低蒜素含量。
此外,还可利用单倍体植株的生物技术手段,通过选择和培育高品质淀粉资源,实现马铃薯品质的提升。
3. 适应性较弱不同地域的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都会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现有的品种适应性较弱,难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发展。
改良对策: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作为亲本材料,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获得适应性更强的新品种,同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挖掘适应性相关的遗传基因,培育适应性更强的马铃薯品种。
总之,马铃薯育种在应对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和食品供应不断增长的现实需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未来的马铃薯育种将继续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从抗病性、生长适应性、食品品质等方面入手,推动马铃薯育种的全面发展。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引言: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之一,因其营养丰富,适应性强,栽培容易等特点,受到了全球各地农民和消费者的重视。
本文将从马铃薯的品种特点、种植面积、产量等方面分析当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市场需求、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等因素,展望未来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马铃薯的品种特点马铃薯作为一种主食作物,其品种特点对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马铃薯品种不断推出,品种品质稳定,选择面广。
主要品种包括早熟型、中早熟型、中晚熟型以及晚熟型等。
不同品种在生长周期、抗病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具有差异,农民可根据自身种植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
二、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作为主食作物的马铃薯在全球范围内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马铃薯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约1840万公顷增长到2019年的约2040万公顷,增幅约11%。
同时,全球马铃薯总产量也随之增加,从2000年的约3.75亿吨增长到2019年的约4.70亿吨,增幅约25%。
在国内,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呈现上升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约120万公顷增加到2019年的约340万公顷,增幅约183%。
与此同时,马铃薯产量也从2000年的约400万吨增加到2019年的约1000万吨,增幅约150%。
三、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1. 马铃薯产地环境逐步优化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民种植技术的提高,马铃薯的种植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通过合理轮作、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和品质。
2.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在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科技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引进,包括新品种的选育、高效耐病的栽培技术和生产管理等,有效地提高了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马铃薯育种现状及改良对策

马铃薯育种现状及改良对策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主要的食用作物之一。
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一直受到育种技术和改良对策的影响。
随着人口增长和食品需求的增加,如何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马铃薯育种现状及改良对策进行探讨。
一、马铃薯育种现状1. 马铃薯育种基本情况目前,国内外针对马铃薯的育种工作主要集中在提高产量、耐逆性、抗病虫害和提高品质等方面。
国内马铃薯育种工作主要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共同进行,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育种研究,如传统育种、分子育种、组织培养育种、遗传工程育种等,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2. 马铃薯育种存在的问题虽然在马铃薯育种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育种方法效率低下,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培育出新品种。
马铃薯抗逆性、抗病虫害和品质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遗传工程育种等新技术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二、马铃薯育种改良对策1. 加强传统育种方法传统育种方法是马铃薯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优点在于遗传稳定、成本低、技术简单等。
要加强对传统育种方法的研究,利用遗传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提高传统育种方法的效率和速度。
2. 推广组织培养育种技术组织培养育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缩短培育周期和降低成本。
要加大对组织培养育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增加优良品种的培育数量。
3. 发展分子育种技术分子育种技术是一种高效、准确的育种方法,可以在分子水平上选择和改良目标基因。
要加强与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加强对马铃薯抗逆性和品质相关基因的研究,加快优质品种的培育。
4. 加强病虫害防控技术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控技术的开发。
通过研究育种抗病虫害品种、提高抗性,以减少农药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提高病虫害防控的效果。
5. 强化品质改良研究马铃薯品质是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加强对马铃薯品质的研究和改良。
榆阳区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2 . 供种体 系有待 完善 通过 近几年 的发展 , 脱毒种薯发 展成效 已经 有所体现 , 但 体系仍 然存在 问题 。供 种体 系不 健全 , 繁种 、 合 格种之 间种植 分工 没有 明确 , 生产 者没 有明 确 目标 , 选 种混 乱 , 导 致 品种繁 杂、 质 量落 后等现象 ; 除此之 外 , 在病 虫防护 、 生产管 理等方 面 也有 所不足 , 造成 马铃薯质量 有所下 降。 3 . 种植选址 不合理 目前 区 内各 主产乡 镇均建 设了马铃 薯种植 基地 ,资金 充 足, 但 并没有 按照技 术要求 。在产 品种 植 、 土 壤面积 利用方 面 也不 协调 , 种植 布 局不合 理 , 或没 有考 虑土 壤条件 、 周围环 境 便进 行种植 。 4 . 产 品加工跟不 上发展要 求 , 企业 推动力 不足 市场 上所销 售 的马铃 薯加 工产 品大 多是 淀粉含 量 较多 , 即使 销量 好 , 所 带来 的利 润也不 高 1 ; 同时 , 产 品加工粗 糙 , 技 术落 后 , 营销 策略 存在 一定 问题 , 原料 价格 偏低 , 制作 产 品质 量相 对下 降 , 没有注 重原料 质量发展 , 导致产 品不能 适应市 场 发展 。 5 . 营销 体制 、 渠道有待 完善 目前榆 阳区马铃 薯的种植 、 销售模 式 、 信 息技术 交流 较落 后, 销 售渠道 窄 , 物流公 司 、 销 售公司发挥 不 了应 有作用 , 没有 形成整体 的生产 、 监督 、 管理 、 销售的体制 , 影 响农业发展 。
【 中图分类号 】 ¥ 5 3 2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 章编号】 1 0 0 3 —1 6 5 0( 2 0 1 3 ) 1 0 — 0 0 6 4 — 0 1
榆阳 区位 于毛乌素 沙漠 与黄土 高原之 间区域 ,即在陕 西 省北部地 区。此地 昼夜温差 较大 , 平 均气温较 低 , 日照时 问较 多。除此之 外 , 相 比其他地 区 , 此地 土壤稀 松 、 土层 深厚 , 通 过 综 合条件 的评估 , 利于马铃 薯的正常 种植和栽 培。 常 年种植 面 积1 . 6万 k m= , 年 产量 2 . 5 万 , 是 区内仅次于 玉米的 第二 大 粮 食作 物 , 在 当地 农业生 产 中占有重要 位置 【 2 _ 。同时 , 榆 阳马 铃 薯商 品 自身也有很 多优 点 , 比如 马铃薯不仅 外表光 滑 、 体 积 大, 淀 粉含 量高 , 而且 无 公 害 、 质量好, 销 售遍 布 各 省 、 市 地 区。所 以 , 在榆 阳区进行 马铃薯种植 、 大面 积推广将 提高 当地 农 民收入 , 促进榆 阳 区经 济增长 , 为新农村 建设也 提供 了良好 的发展基 础 。不 过在产业发 展过程 中也遇 到了一些 问题 。
马铃薯育种现状及改良对策

马铃薯育种现状及改良对策马铃薯是全球重要的食物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由于人口增长、食品安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马铃薯育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讨论马铃薯育种的现状以及可能的改良对策。
目前,马铃薯育种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 抗病性:马铃薯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尤其是普通马铃薯晚疫病和马铃薯早疫病。
当前的马铃薯育种工作主要集中在培育抗病品种,提高其抗病性。
2. 适应性:马铃薯适应性较差,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对较低。
随着气候的变化,极端气候事件增多,马铃薯的适应性问题愈加凸显。
马铃薯育种需要关注其抗旱、抗寒能力以及耐盐碱性等性状,以提高其适应性。
3. 品质改良:传统的马铃薯品种存在一些品质问题,如口感、口感和营养成分等。
马铃薯育种需要改良其品质特性,提高其食用价值。
针对以上问题,有一些可能的改良对策如下:1.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提高马铃薯的抗病性。
通过导入特定的抗病基因,可以大大提高马铃薯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2. 培育耐旱品种:马铃薯育种需要关注其耐旱能力,通过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培育出耐旱品种。
结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适应性。
3. 品质改良:通过选择和杂交育种,培育出口感好、口感佳和富含营养成分的马铃薯品种。
通过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手段,加快品质改良的进程。
4. 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马铃薯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马铃薯育种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建立马铃薯种质资源库,收集和保存丰富的野生和栽培种质资源,为育种工作提供重要的材料和资源。
5. 国际合作:马铃薯育种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需要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
各国可以开展合作研究,共享育种技术和经验,加快马铃薯育种进程。
马铃薯育种面临着抗病性、适应性和品质改良的挑战。
通过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耐旱品种、品质改良等措施,可以改善马铃薯的育种效果,提高其适应性和使用效果。
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以及国际合作也对于马铃薯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安康市马铃薯育种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安 康 市虽适 合 马 铃薯 生 长 , 在 主 产 马铃 薯 的 山 但 区( 是种 源 区) 马铃薯 生 长季 节 阴雨较 多 , 也 , 晚疫 病 发 生频繁 , 马 铃 薯 生 产 及 产业 发 展 带 来 了严 对 重 影 响 。因此 ,9 5年 以来 安康 市 农 科 所 以选 育 16 高 抗 晚疫 病 、 产 、 产 、 质 的马 铃 薯 品种 为 目 高 稳 优 标 , 开 了马 铃 薯 引 种 、 种 研 究 工作 。2 展 育 O世 纪
安康市 开展 马铃薯育种研究 十分有利 , 一是 加强 了
与全 国马铃薯 育 种研究 单 位在 技术 攻 关领 域 的 交 流合作 , 二是 在育种种质资源 上可 以互补 。 目前安 康 市农科所从 全 国多个 育 种单 位 引进 到不 同类 型 的远缘杂交材 料百余 份 ; 就杂 交实生种 子培育 实生 苗累年近万份 ; 常年保持实生 苗无性 繁殖后代 筛选 材料上千份 ; 用于杂交 的原始保 存材 料数 十份 。近 年 又与多个研究 院所组建成立 了马铃 薯研 发 中心 , 在 马铃薯育种 、 脱毒 组培与繁育 推广等 方面 的研究
2 —5 , O , 0 随海 拔 增 高 , 9 6 比重 还 逐 渐 有 所 加 大 。
安康市农科 所从 2 纪 6 O世 O年代 初 就着 手 马 铃薯育种研究 , 常年有 3 —4名 科技 人 员 在基 地 开 展选育 研究工作 。7 O年 代初 , 针对 安 康市 地理 、 气 候特点 和马铃薯育种 良繁配套研究需 要 , 又建立 了 品 种 , 立 高质 量 的 脱 毒 良种 繁 殖 基 地 , 大 招 商 引 资 力度 . 立 安 康 建 加 建
市 马 铃 薯 集 贸 市场 。 高 商品 薯 质 量 , 大 惠 民政 策 投 入 等 做 大做 强 马铃 薯 产 业 的 对 策 和 建 议 , 提 加 以期 为提 高 陕 南 马铃 薯 育 种 及 产 业 化 发 展 水 平 提 供 参 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马铃薯 ,第 2 O卷,第 6期 ,20 06
中图分类号:¥ 3 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 — 6 52 0 ) 6 0 7 — 2 6 2 3 3 (0 6 0 — 3 8 0
陕西 省马铃薯 育种发展概况及存在 的 问题
育 种 协 作 攻 关 :安 康 市 农 科 所 镇 坪 试 验 站 海 拔
1 0 0m左右 ,气候寒冷 ,东邻湖北南邻重庆 ,西 5 邻 四川 ,交通便利 ,建站 2 年 来已选育两个 国审 0 品种供 大 面积推 广应 用 。现正 在 向选育 早熟 品种努
力 ,每 年 供 选 种 的 实 生 苗 有 2 3万 株 ,其 中早 、 ~ 中 、晚熟类 型都 有 ,但 因经费 缺乏 ,人 力不 足 ,早 熟 型实 生苗 被淘 汰 了 ,有 了协作 单 位就 可将符 合 育
于汉中、商洛、 中 关 及邻省市的湖北 、重庆、四川出
售种薯和商品薯农民人均收入3o o 元左右, 并带动了周 边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陕南低海拔的丘陵平川区冬
季无严 寒 ,温暖湿润 ,近年来 采用地 膜 、双膜 栽培 、
冬季播种, 月中、 4 下旬收获、向 新疆、甘肃、 西安等 大中城市销售春季鲜薯, 不但 价格高还供不应求。 陕北马铃薯 主要集中在榆林市 的米脂 、佳县 、 绥德 、清 涧 、吴堡及 延 安市 的子长 、延 长 、洛川及 宝塔等县 区 ,年栽培面积约 2 余万 h 2 0 m ,约 占当 地 粮 食 播 种 面 积 的 2 %,该 区除 子 长 县 外 ,马 铃 0
牧稿 日期 :20 一 7 1 06o-9 作者简介 :蒲正斌( 9 7 ) 16 一 ,男 ,农艺师 ,从事 马铃薯育 种栽
培研究。
早熟品种安薯 5 号 、安农 5 6 号及中熟品种 15 , 7号 还没有极早熟 、早熟 品种、也没有育出超过安薯5 6 号的高淀粉含量品种。 陕北还没有马铃薯育种研究单位 ,生产用品种 都是从邻省引进 ,试验筛选的品种大面积覆盖率低 还未形成主栽品种 ,缺乏为当地淀粉加工服务的高 淀粉 、抗病、高产 、稳产 品种 。 陕南 良种基地形成高 山向中低 山再 向浅 山、丘 陵、平川供应 ( ) 调 种格局 、主产县都建有 良种繁殖
1.%,20 8 6 0 1年大 面 积推 广 ,加之 大垄 沟增 产 栽 培 技 术 推广 ,产量 有较 大 幅度提 高 。
岭把陕西分为陕南 、关中、陕北三大 自然区域。陕 南包括汉 中 、安康 、商洛三市 ,但 马铃薯面积 以 安康市最大 ,占全市粮食总产中的比重达到2%, 5 该市虽适合马铃薯生长 , 但马铃薯生长季节阴雨较 多 ,晚疫病发生频繁 ,严重阻碍马铃薯生产发展。 16 年 安康 农业科学研 究所 以选育 高抗晚疫病 , 95 高产 、优质 、稳产 的马铃薯品种为 目标 ,从事 马 铃薯引种 、育种工作 。2 世纪 7 年代末至8 年代 0 0 0 初选育出安农5 、15 号 7 号品种 ,9 年代选育 出国 0 审安薯5 号 ,20 6 00年选育 国审安薯 5 号( 8 秦芋3 0 号) ,使该 市马铃 薯种植 面积和产量 由 17 90年 的 25 .7万 h 3 gh 发 展 到 2 0 m 、33 0k ・m 0 0年 的 5 4万
的丰产片, 0 0 k・mZ 6 00 g - h 左右的高产田, 解决了 粮食 安全问题 ,为退耕还林提高单产打下了良 好基础。由
2 存在 的 问题
21 马铃 薯 良种选 育滞 后 . ( ) 康农 业科 学 研究 所选 育 的抗 晚疫 病 、高 1安 产 品种 、虽 越过 巴 山 、秦 岭走入 长 江及关 中 ,但未 能 走入 陕北 ,低海 拔 种植 的菜用 型 品种还 是用 的中
பைடு நூலகம்
维普资讯
陕西省马铃薯育种发展概况及存在 的问题——蒲正斌
基 地 ,仅 镇 坪县 每 年 供种 就 达 50t 右 ,但 良种 0 左 提 纯复 壮 、特别 是 中高 山短壮 芽 隔年夏 播 留种 的保 种措 施 还不 普 遍 ,品种 纯 度 、染 病 株率 有 些 基 地 还未达 到 质量标 准 。
蒲 正 斌
( .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 究所 ,陕西 1 安康 752) 2 0 1
1 发展概况
陕西位 于我 国内陆腹 地黄 河 中下 游 。北 山和秦
薯产量不高不稳 ,高产年与低产年有成倍差距 ,平
均产量仅为 950k・m 。8 年代前后主栽品种是 0 g - 0 h2 从 内蒙 鸟盟 农 科 所 引入 的沙 杂 1 5号 ,以后 引进 的 东北 白 、克新 1 、忻 革 6号为 主栽 品种 ,但 投入 号 生产的还有晋薯 7 、高原 4 号 号、坝薯 1 、津 0号 引 8号 等 1 0多个 品种 ,19 榆 林 市农 科 所从 内 9 5年 蒙古农科院引进的紫花白,比主栽品种东北白增产
陕北马铃薯主要集中在榆林市的米脂佳县绥德清涧吴堡及延安市的子长延长洛川及宝塔等县区年栽培面积约20余万hm约占当地粮食播种面积的20该区除子长县外马铃薯产量不高不稳高产年与低产年有成倍差距平均产量仅为9500kghm280年代前后主栽品种是从内蒙鸟盟农科所引入的沙杂15号以后引进的东北白克新1号忻革6号为主栽品种但投入生产的还有晋薯7号高原10多个品种1995年榆林市农科所从内蒙古农科院引进的紫花白比主栽品种东北白增产1862001年大面积推广加之大垄沟增产栽培技术推广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
h ,9 3 gh - m/ 60k・m2 ,面积增加 2 倍 , 盘 1 增加 2 倍 。 9 近年来面积减少 ,单产增加 ,有3 0- 5 0 ・mZ 7 0 4 0 gh - 5 0 k
陕北 加工业发展 迅速效益显著 ,榆林市家庭 粉坊 已发展到 3 万个 ,马铃薯收入 已占到农 民总收 入的 1 ,延安市从事马铃薯营销人员近万人 ,子 / 5 长县建有年产 1 0 的淀粉厂 和粉皮制造公 司 , 0t 5 /,t 点 350个 ,各 类 加 工设 备 307台 ( ) J l ' 工  ̄ 1 2 套 , 2 o 年靠马铃薯开发农 民人均收入 80 O5 0 元。 关 中马铃薯生产主要供应云南天使食 品厂西安 分厂的油炸原料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