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1) 2016

合集下载

2016秋化学鲁科版必修1练习:第2章第1节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2016秋化学鲁科版必修1练习:第2章第1节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1.2015年12月,东北三省、华东、华中多个省出现了多天严重的雾霾天气,雾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A.溶液B.浊液C.胶体D.以上均不正确解析:雾、云、烟、霾均属于分散剂为气体的胶体。

答案:C2.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食盐水、牛奶、豆浆B.碘酒、泥水、血液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解析:本题结合实际,考查常见分散系的类别。

解答的关键是要熟知一些常见的胶体分散系,如牛奶、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血液、果冻、墨水、胶水等。

答案:B3.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其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医学、化工、军事等领域。

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下列有关形成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墨色沉淀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④⑥解析:粒子直径为1~100 nm是胶粒直径大小范围。

答案:C4.胶体遇到强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胶体(胶粒带正电荷)中,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则沉淀溶解,那么该溶液是()A.2 mol·L-1 NaOH溶液B.2 mol·L-1 HCl溶液C.2 mol·L-1 NaCl溶液D.硅酸胶体(胶粒带负电荷)解析:Fe(OH)3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NaOH溶液、HCl溶液、NaCl溶液和硅酸胶体(胶粒带负电荷)都能中和Fe(OH)3胶体的胶粒所带的电荷,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生成Fe(OH)3沉淀。

但在本题中,能溶解Fe(OH)3沉淀的只有HCl溶液,硅酸酸性很弱,不能溶解Fe(OH)3沉淀,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B5.清晨,阳光射入密林中的现象如图。

请分析其中的化学道理,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物理选修3-1 第二章 第1节 电源和电流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物理选修3-1   第二章 第1节 电源和电流

一、电源┄┄┄┄┄┄┄┄①1.定义:电源是能不断把电子从正极搬运到负极的装置。

2.作用(1)移送电荷,维持电源正、负极间有一定的电势差。

(2)保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

[注意]有电源不一定得到持续的电流,要得到持续的电流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

(2)电路必须是闭合的,即必须用导体将电源连接起来。

①[判一判]1.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把电子由正极不断地搬运到负极,从而保持两极之间有稳定的电势差(√)2.只要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3.电源实质上也是一个用电器(×)二、恒定电流┄┄┄┄┄┄┄┄②1.恒定电场(1)定义: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的电场。

(2)形成:导线内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

(3)特点:导线内的电场线与导线平行,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导线内的电场是沿导线切线方向的恒定电场。

(4)恒定电场与静电场的关系:在恒定电场中,任何位置的电荷分布和电场强度都不随时间变化,因此其基本性质与静电场相同,在静电场中所学的电势、电势差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在恒定电场中同样适用。

2.电流(1)概念: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3)符号及单位:电流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

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1 A =103 mA =106 μA 。

(4)表达式:I =q /t (q 是在时间t 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

(5)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3.恒定电流(1)概念: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2)形成:恒定电场使自由电荷速率增加,自由电荷与导体内不动的粒子的碰撞,使自由电荷速率减小,最终表现为平均速率不变。

[说明] 理解电流概念注意的几个要点(1)公式I =q t中,q 是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而不是通过导体单位横截面积的电荷量。

第2章 第1节(课时2) 重力 弹力:弹力大小的分析与计算-物理高三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2章 第1节(课时2) 重力 弹力:弹力大小的分析与计算-物理高三一轮总复习课件

➢2. 典例剖析
【例2】(多选)如图示,水平轻杆的一端固定在墙上,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
角为37°,小球的重力为12 N,轻绳的拉力为10 N,水平 轻弹簧的拉力为9 N,则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是( )
F1
A.大小为5 N B.大小为10 N
小球受力情况如何?
F2
C.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7°角向右上方
D.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7°角向右下方
B.小车静止时,F=mgcos θ,方向垂直于杆向上
C.小车向右做匀速运动时,一定有 F=mg,方向竖直向上
D.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一定有 F>mg,方向可能沿杆向上
(1)审题关键词:固定曲杆. (2)思路分析: 杆发生微小弹性形变―→杆上的弹力方向具有多种可能性 ―→需借助相关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不能直接判断). 转解析
物体平衡条件知,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 5 N,方向与竖直方向成 37°角斜向右
上方。故选项 A、C 正确。
答案 AC
解析显隐
【例3】如图示,两个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它们 一端固定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Q、P上,当物体平
衡时上面的弹簧处于原长,若把固定的物体换为质量为2m的物体(弹簧
T2 B
G
解析 选绳子与滑轮的接触点为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如图示.
绳中弹力大小相等,即T1=T2=G,C点处于三力平衡状态,将三个力的示意 图平移可以组成闭合三角形,如图虚线所示.
设AC段绳子与竖直墙壁间的夹角为θ,则根据几何知识可知F=2Gsin(θ/2),
当绳的A端沿墙缓慢向下移时,θ增大,F也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BC杆
C.b 球所受弹簧弹力的大小为 mbgtan α

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2章-第1节-第1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2章-第1节-第1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新课标化学必修1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

(重点) 2.学会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重点) 3.感受分类法在科研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分类及常见的分类方法1.分类及其意义2.常见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方法,即对物质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②举例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按阴离子分类按阳离子分类(2)树状分类法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方法,即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②举例1.利用交叉分类法,说出Na2CO3的类别。

【提示】盐,正盐,钠盐,碳酸盐等。

2.树状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物质类别之间有几种关系?用数学集合关系举例说明。

【提示】 有并列和从属关系两种,如物质的分类中:①并列关系:②从属关系:3.有①O 2 ②S ③CO 2 ④Fe ⑤NaCl ⑥NaOH 6种物质(1)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2)气体的有________,固体的有________。

【提示】 (1)①②④,③⑤⑥ (2)①③,②④⑤⑥二、分类方法的应用1.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如:―①―②―③―④―⑤―⑥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类型①2Ca +O 2=====点燃2CaO ,化合反应;②CaO +H 2O===Ca(OH)2,化合反应;③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复分解反应;④C +O 2=====点燃CO 2,化合反应;⑤CO 2+H 2O===H 2CO 3,化合反应;⑥H 2CO 3+Ca(OH)2===CaCO 3↓+2H 2O ,复分解反应。

4.3CO +Fe 2O 3=====△3CO 2+2Fe 是置换反应吗?【提示】 不是5.NaCl +AgNO 3===AgCl ↓+NaNO 3是什么反应类型?【提示】 复分解反应1.判断(1)Na 2SO 4、KNO 3都是含氧酸盐。

2016高中数学最新教材(浙江版)课件必修一第二章 2.1.2 第2课时

2016高中数学最新教材(浙江版)课件必修一第二章 2.1.2 第2课时

课堂达标
类型二 解简单的指数不等式
【例 2】
1x2-2 (1)解不等式2 ≤2.
(2)已知(a2+a+2)x>(a2+a+2)1-x,求 x 的取值范围.

2
1x2-2 2-x2 (1) 2 =2 ,所以原不等式等价于
22-x ≤21. 因为 y=2x 是 R 上的增函数,所以 2-x2≤1, 所以 x2≥1,即 x≤-1 或 x≥1.
1u 1x2-2x 增, 又∵y=3 在(-∞, +∞)上递减, ∴y=3 在(-∞,
1]上递增,在[1,+∞)上递减.∵u=x2-2x=(x-1)2-1≥-1,
1u 1u 1-1 ∴y=3 ,u∈[-1,+∞),∴0<3 ≤3 =3,
∴原函数的值域为(0,3].
课前自学
课堂互动
课堂达标
规律方法 1.形如 y=af(x)(a>0 且 a≠1)的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 (1)定义法, 即“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其中, 在定号 过程中需要用到指数函数的单调性. (2) 利用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 同增异减 ”的规律. 其中影响单调性 的因素有两点决定,一是底数 a>1 还是 0<a<1;二是 f(x)的单 调性,它由两个函数 y=au,u=f(x)复合而成. 2.求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首先求出函数的定义域,然后把函数 分解成 y=f(u),u=φ(x),通过考查 f(u)和 φ(x)的单调性,求出 y =f(φ(x))的单调区间.
(3)(0.8)
4-2 52 =5 =4 .函数
+∞)上是增函数,
5-1 52 5-1 - ∴4 2<4 ,即4 2<(0.8) 2.
课前自学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一节(二) 地球的运动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一节(二) 地球的运动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__B___图。四图影子的朝向均为_______(方向)。

A
B
C
D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2
四季的变化
夏至日光照图
春分、秋分日光照图
冬至日光照图
对于北半球来说, 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 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 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 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极昼
极圈内的极昼和极夜现象
无极昼极夜
春分 3月21日前后
极夜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秋分 9月23日前后
无极昼极夜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5
五带的划分
北极圈66.5°N
北回归线23.5°N 赤道0°
南回归线23.5°S
南极圈66.5°S
地球的五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四季变化明显 有阳光直射现象
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 轴总是倾斜的,且方向 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 附近。
北极星
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的往返移动
夏至 春分
秋分
春分
冬至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1 地球的自转 2 地球的公转
自转
定义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 向 自西向东 周期 地理意义
自转方向
北极
逆时针
自西向东
南极
顺时针

第2章 税收作用机制

第2章  税收作用机制
2016/8/22 11
2016/8/22 2
2.1.1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
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在协调国民经济结构 (或说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税收促进产业结构协调 对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确定较低税率,使这类商品可以 以较低的价格供应市场,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对 非必需品或奢侈品确定较高税率,将生产经营者获得收益 的较大部分作为税收上缴政府财政,防止过高收益对社会 资源流向的不合理诱导。 2.税收促进地区结构协调 在税制的规定中给予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多的优惠照顾, 改善这些地区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者对经济欠发达地区 投资的预期收益,引导更多资源流向该地区。 3.税收促进资本市场结构协调 税收对不同投资方式的制度规定不同会引起资本不同 方向的流动。
2016/8/22
10
2.税收对投资结构的影响
在统一税制下,政府对不同投资项目征收相同 的税收,此时,税收只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水平, 不会引起投资的结构性变化,投资结构由市场供 求来决定。而如果政府对不同的投资项目采用不 同的税收政策,那么,税收不仅会影响投资者的 投资水平,而且会影响其投资方向。引起投资结 构、投资方向变化的税收政策可以体现为征税模 式、税率的调整;也可以体现为征税依据、税收 优惠的变更。
2016/8/22
9
2.2.4税收对投资的作用机制
1.税收对投资总量的影响 政府对投资收益征税,减少了投资者对投资的预期收 益,降低了投资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抑制了其进一步投资 的意愿,从总体上讲,最终就会减少社会投资总额。政府 在运用税收对投资总量的调整中,既可以采取直接减免税 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再投资退税等方法。
2016/8/22 4
2.1.4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
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对市场机制形成 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进行的调节。 税收在缩小个人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就是将税前 收入分布曲线向“绝对平均曲线”推进。其主要 做法,如在个人所得税中采用累进税制的方式, 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不征税或少征税, 从而使高低收入者与低收入者税后所得差距缩小。 再如,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生计费用扣除等的规 定也可以提高其调节收入的有效性。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卤代烃的制备和性质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卤代烃的制备和性质
【答案】 D
2.中国古代有“女娲补天”的传说,现代人因为氟氯代烷造成的臭氧层空 洞也在进行着“补天”,下列关于氟氯代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 CH2ClF只有一种结构。 【答案】 B
3.(2016·郑州高二检测)下列物质分别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能发生消去反 应且生成的有机物只有一种结构的是( )
【答案】 B
8.由环己烷可制备1,4-环己二醇的二醋酸酯,下列有关的八步反应(其中所有 无机产物都已略去):
其中有3步属于取代反应,2步属于消去反应,3步属于加成反应。
其中有3步属于取代反应,2步属于消去反应,3步属于加成反应。 试回答: (1)反应________属于取代反应。 (2)写出上述化合物结构简式:B________,C________。 (3)反应④所用的试剂和条件是________。
为什么说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起着桥梁作用? 【提示】
由此可见,在有机合成中卤代烃往往是改造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中间产 物,实现烃—烃的含氧衍生物转变的桥梁。
[核心·突破] 1.卤代烃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的比较
2.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1)实验原理 R—X+H2O―Na△―O→H R—OH+HX HX+NaOH===NaX+H2O HNO3+NaOH===NaNO3+H2O AgNO3+NaX===AgX↓+NaNO3 根据沉淀(AgX)的颜色(白色、浅黄色、黄色)可确定卤素(氯、溴、碘)。
设计一种以乙烯和氯气为原料制取氯乙烯的方案(其他原料自选),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不必注明反应条件)。
要求:①反应产生的氯化氢必须用于氯乙烯的制备;②不应需要高温,因此缺点之一是高能耗,需要 氯化汞作催化剂,汞是重金属,因此缺点之二是会污染环境。
(2)乙烷和氯气反应可制得ClCH2CH2Cl,ClCH2CH2Cl加热分解得到氯乙烯和 氯化氢,产生的氯化氢可以与乙炔反应又生成氯乙烯,因此方案为CH2===CH2+ Cl2―→ClCH2CH2Cl、ClCH2CH2Cl―→CH2===CHCl+HCl、HC≡CH+ HCl―→CH2===CHC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例】质量为m 的物体,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 所受到的阻力与速度v 成正比,求物体的运动方程。
阻力沿x轴负方向,表示为: 解: F= – kv , k为常数。
0
t dv k v m d t, v 0
0
F
m
v
dv m kv , dt
dv k d t, v m
a
-a
12
四、非惯性系与惯性力*
惯性系 非惯性系
a
牛顿第二定律仅仅适用于惯性系。
-a 惯性系:相对于地球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非惯性系:相对地面惯性系做加速运动的物体。
1. 平动(移)加速系:相对于惯性系作变速直线运动,但是本 身没有转动的物体。 2.转动参考系:相对惯性系转动的物体。
13
第2章 质点力学的运动定律 守恒定律 (Newton’s laws of motion)
§2.1 质点力学的基本定律
§2.2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2.3 功 动能 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2.4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2.5 刚体定轴转动
作业:练习册 英国著名诗人Pope写道: 自然界和自然界的规律隐藏在黑暗中, 上帝说:“让牛顿去吧!” 于是一切成为光明。
在非惯性系中观察和处理物体运动现象时,为了应 用牛顿定律而引入一种虚拟力。——惯性力
1)在平动加速参考系中惯性力: Fi ma 在非惯性系中牛顿第二定律的形式为 F Fi ma
a 物体相对此非惯性系的 加速度
Fi = - ma0
14
惯性力 不是物体间 的相互作用,它 没有反作用力。 本质上是物 体惯性的体现, 但有真实的效果。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考】如果水平拉,结果又如何?
三. 牛顿定律的应用
两类问题:已知运动求力
已知力求运动
解题步骤:
桥梁是加速度 a
确定对象 分析运动 画隔离体受力图 列方程 解方程
8
(1)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的力。 运动方程 x= x (t)
d 2x d 2x a 2 ,由 F m 2 ,求:F dt dt
用质点系动量定理处理问题可避开内力。
24
如果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即 Fi 0
3. 动量守恒定律
),则系统的
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条件 Fi 0
P mi vi = 常矢量
i
直角坐标系下的分量形式
m1v1x m2v2 x mn vnx =常量
t
k t e m
d t,
x
k t mv 0 m (1 e )
k
11
【思考】 一辆小汽车加速驶过站台,在站台附近放置一个金杯。 站在地面站台上的人观察到金杯是静止的。而在加速行 驶的车内的人观察到金杯是加速向左运动的。在这两种 状况下,金杯的受力情况一样,而运动规律是不一样的, 其原因是什么?两种情况是否都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 程?
解:从顶端向下取x米绳,由牛顿第二定律
F
F Tx mx g mx a ( 1 )
mx
F
a
x Tx F m( g a ) l

l x 2
T
x l 2
m x ( 2 ) l
a
#
m( g a) 2
mx g
140 N
x
Tx
F
若绳的质量忽略,则张力等于外力
T F
2
1667年,可怕的瘟疫刚消失,牛 顿便重返校园,翌年获硕士学位。不 知是胆怯还是出于慎重,他对自己在 乡间从苹果落地而得出的万有引力定 律,再未张扬。
1684年12月,在哈雷的鼓动下, 牛顿将《论运动》送到皇家学会,二 年后公布有万有引力的巨著《自然哲 学的数学原理》第一编也送到皇家学 会。这本书可以看作经典物理学的《 圣经》。牛顿在此书中建立了一个完 备自洽的物理学体系。
【练习】一质点质量m,运动方程r = pcosti+Rsintj ,求作 用于质点的合外力。
d 2x 2 a p ω cos ωt 解: x 2 dt d2y a y 2 Rω 2 sin ωt dt
Fx max mpω2 cosωt
Fy ma y mR ω2 sin ωt 2 2 F Fxi Fy j m ( P costi R sintj ) m r
ln v k t, v0 m
v
x
当t = 0 时,v = v0
dx 将 v dt
v v0
k
k t e m.
k t t dx v 0e m d x v 0e m d t 代入上式,得: dt
当 t = 0时 , x = 0; d x v 0
0 0
x
2
t1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合外力 的冲量,等于该物体动量的增量。
I x Fx d t mv 2 x mv1x
t1 t2 t1
2
I y Fy d t mv 2 y mv1 y I z Fz d t mv 2 z mv1z
t1 t2
比较:中学
Ft=mv2 - mv1
15
【思考】
转动参考系中,如何引入惯性力对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推广?
如图所示,用弹簧把一小球固定在一转盘上:
在地面上观察,小球加速 运动; 在转盘上观察,小球静止。
这两种情况下,小球受力 完全一样,但出现了两个 不同的运动规律,产生矛 盾。如何化解这个矛盾?
惯性离心力
2 Fi mR n
v
敌 舰 体
a0
【想一想】你能改进吗?
17
课堂讨论:
1. 新买来2瓶矿泉水,一瓶原封不动,一瓶喝掉了一半。 现在让 2瓶矿泉水从同样高度自由落下,哪瓶先着地? 为什么?
如果水结成冰,并与瓶结为一体,情况又会怎样?
2. 在加速运动的车上悬挂有一小球单摆,如果以加速运 动的车为参照系,如何分析单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我把这部著作叫做《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因为哲学的全 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 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的现象。”
3
1727年3月20日,牛顿病逝,享年85岁。英国政府为他 进行了国葬。他睡进了只有英国历史上最着名的艺术家、 学者、政冶家、元帅才配安息的地方。他死后四年,人们 为他立了雄伟的墓碑,并列了这样一段铭文:
直线运动,F—恒力
22
2. 质点系(组)的动量定理
由若干个质点所组成的系统叫质点系,也称 作一个力学系统。 外力
F1 m1 m2 F2
内力
F3 m3 m4
F4
23
对每一个质点利用动量定理
质点i

t2
t1
( Fi f i )dt mi vi 2 mi vi1
••••• 对所有质点求和
地球
弹力的三种形式: 正压力或支持力: 物体通过一定面积相接触而产生的相互作用。 弹簧的弹力:
弹力
N
支持力
f
拉力是绳或线对物体的 作用力; 张力是绳子内部各段之 间的作用力。
拉力和张力:
张力
T’
拉力
T
6 拉紧的绳中任一截面两侧的两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力称该截面处的张力 .
【思考】 如图,质量均匀分布的粗绳拉重物,粗绳中张力是 怎样分布的? 已知:F =150N,a = 0.2m/s2,l = 4m,m = 2kg.
2
dv 2t d t
v
v0
d v 2t d t ,
0
t
v v0 t
2
x t t 2
dx 1 t 2 d x d t t 2 d t, dt
t3 x x0 t , 3
x0
d x d t t d t,
0 0
t3 xt . 3
m1v1 y m2v2 y mn vny =常量
m1v1z m2v2 z mn vnz =常量
25
【思考】
一根杆放在无摩擦 F1 F2 0 的桌面开始静止, Δmv2 加上一对力后转动; 动量守恒吗? 每一对对应点的动量矢量合还是为零。
18
在加速运动的车上分析单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解: (1)确定研究对象:物体m (2)选参照系——车(非惯性系) (3)在参照系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 (4)隔离物体分析力:
Y’
重力: mg 拉力: T 惯性力: Fi mg
Y
T
0’ 0
X
X’
19
(5)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X’方向:
Y’方向:

t2
t1
F dt
r
rb
a
F dr

积分表示力对时间的 累积量----冲量
21
§2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力对时间过程的积累效应,冲量— 动量。 1.质点的动量定理 d 普遍性,直线, F mv F d t d P 曲线,F (t ) dt 求积分有: t 直角坐标系,分量式: F d t P2 P1 — 动量定理 t
大小 方向
Fi mR 2
沿着圆的半径向外
16
二战中的小故事:
美 Tinosa号潜艇携带16枚鱼雷在太平洋离敌舰4000码 斜向攻击,发射4枚使敌舰停航。 离敌舰 875码垂直攻击,发射11枚均未爆炸! 【为什么?】
分析:
垂直、近距 惯性力大 摩擦力大 撞针滑块 鱼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