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文成公主进藏
30.文成公主进藏(完美版)

善了西藏人民的生活条件。
总结全文:
1、勇敢
2、坚持不懈
3、善良 4、无私
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你会给每个部 分加一个小标题吗
全文分为三部分:
求亲成功 第一部分(1——4):
第二部分(5——13):公主进藏 第三部分(14) :做出贡献
自学提示:
快读浏览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 唐朝皇帝是怎样考验吐蕃使臣的? 他们是怎样顺利通过的?你体会到 什么?
阅读提示: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是 两则引人深思的语言故事,下面 的这个故事是一个民间传说,它 又回让我们想到什么呢?默读课 文,了解故事的经过,再把这个 故事简要地讲给别人听。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 唐朝,为了边疆的安定和平,不再连年打 仗,朝廷采取“和亲政策”。先后有19位 公主嫁给了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 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在这些公主当中 最有名的当数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
bèi 背后、背诵
è
凶恶、恶习
恶
ě
wù
恶心
可恶、厌恶
Cháo 唐朝、朝向
朝
Zhāo 朝阳、朝气蓬勃
我能读准下面句子中的多音字。
1、文成公主进藏。 2、于是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
3、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了。
4、她从京城带上青稞、豌豆、油菜、小麦、
荞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 5、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 就走过去了。 6、右边的头发散了也不理会。 7、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 8、年轻的松赞干布在拉萨隆重地迎接这位 美丽的公主,和她结成了夫妻。
马一见自己的妈妈来了,立刻就跑过去吃奶。这样
一匹一匹地放母马,每匹小马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
30《文成公主进藏》完美版

(4)神鸟天鹅传递喜讯,继续前行。 遇到乃巴山,背走乃巴山。
从此,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了!也就是 从那时候起,西藏有了五谷,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 其他技艺。
近义词
聪明 —( 聪慧 ) 断定—( 肯定 )
可恶—( 可恨 )碰巧—( 凑巧 )
反义词
答应—( 拒绝 ) 高兴—( 难过 )
总结全文:
1、勇敢
2、坚持不懈
3、善良 4、无私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 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布达拉宫是当 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海拔3700多米。
• 碰巧 刚好 • 隆重 盛大庄重。
谁向文成公主求婚? 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是谁? 吐蕃首领
松赞干布是自己前往大唐求婚的吗?
派大臣
难题一:让一百匹小马各自找到自己的妈妈。 难题二:从五百个姑娘中找出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进藏
遇到哪些困难 怎样克服
(1)一条河拦住了去路,找来一段树干搭了一 座桥——内地桥。 (2)遇到沼泽地,撒了一把羊毛,走了过去。 (3)黑乌鸦说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 屋子,写血书纪念他。
30、文成公主进藏
文成公主雕像
松赞干布雕像
chén jí xiáng
hūn
juàn bō
zhǎo kēபைடு நூலகம்wān
大臣 求婚
绢花 沼泽地
吉祥如意 吐蕃 青稞 豌豆
qiáo wù ɡān
荞麦 可恶 松赞干布
yóu nǎi
达尤龙真 乃巴山
词语解析
• 使臣 由一个国家派驻在另一个国家的外交代
表,或由一个国派遣到另一个国家去办理 事务的代表。
30.文成公主进藏(完美版)

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 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 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 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 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 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 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 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 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 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 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 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 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 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 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 课文主要内容: 故事首先讲述了( 文成公主 )进藏 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 松赞干布 ) 爱慕漂亮又聪明的( 文成公主 ),派使 臣到唐朝( 求婚 ),而智慧的使臣顺 利通过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 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 事——( 搭桥 )、( 铺路 )、 (修石屋 )、(背走乃巴山 )等,最 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 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 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 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 为根,一清二楚。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 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 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 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 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 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 “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 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000驮锄犁, 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30.文成公主进藏(完美版)

民间故事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 述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就像所有优秀的创 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 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 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 的成份,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你发现内容很神奇的句子了吗? 你有什么体会?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 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 了一座桥。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 叫做 “内地桥”。
文成公主像
文成公主庙
松赞干布,西藏家 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 像佛祖和高僧大德一样 为藏族人民世代供奉。ຫໍສະໝຸດ 我会读chén hūn
大臣
zhǎo
求婚
jí xiáng
juàn
wān
绢花
豌豆 密切
沼泽地 吉祥
断定 耕种
西藏
技艺 土番
多音字
zàng 西藏、藏族
Zhòng 耕种、种地
藏
cáng 隐藏、躲藏
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
到了西藏。年轻的松赞干布在拉萨隆重地迎接这位
美丽的公主,和她结成了夫妻。
自学提示: 1、文成公主进藏带了些什么?为什 么带这些东西?
2、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的繁 荣做出了哪些贡献?
文成公主带了哪些东西? 她从京城带上青稞、豌豆、油菜、 小麦、荞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 有许多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成 公主一起进藏了。
文成公主怎样进西藏是在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呢?
(5—13自然段)
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你会给每个部 分加一个小标题吗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求亲成功 第二部分(5——13):公主进藏 第三部分(14) : 做出贡献
30.文成公主进藏(完美版)

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 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 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 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 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 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 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 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 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 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 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 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 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 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 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遇到哪些困难 一条河挡路
怎样克服 搭桥
遇沼泽地
乌鸦说松赞干布死了
铺路
修石屋
乃巴山挡路
背乃巴山
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
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
到了西藏。年轻的松赞干布在拉萨隆重地迎接这位
美丽的公主,和她结成了夫妻。
自学提示: 1、文成公主进藏带了些什么?为什 么带这些东西?
阅读提示: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是 两则引人深思的寓言故事,下面 的这个故事是一个民间传说,它 又回让我们想到什么呢?默读课 文,了解故事的经过,再把这个 故事简要地讲给别人听。
执教者:魏解云
民间传说的特点
30.文成公主进藏(完美版)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 唐朝,为了边疆的安定和平,不再连年打 仗,朝廷采取“和亲政策”。先后有19位 公主嫁给了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 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在这些公主当中 最有名的当数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
民间传说的特点
民间传说:就是劳动人民创作 并口头传播的、多数情节夸张、充 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 望。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是唐朝的公 主,她知书达理,不畏艰 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 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 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 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 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 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 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 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 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 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马一见自己的妈妈来了,立刻就跑过去吃奶。这样
一匹一匹地放母马,每匹小马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
妈妈。
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
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
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绢花。他
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接着又来了五百个姑娘,她们穿着一样的衣服, 头上戴着一样的花。皇帝让使臣认出哪一个是文成 公主。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 在一个姑娘头上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 姑娘的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绢花。 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1、使臣是怎样辨认出文成公主的?用横线划出来。
(1)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增进两族人
民友好关系,给人民带来安宁的幸福生 活。 (2)把汉族先进生产技术带入西藏,改
30.文成公主进藏(完美版)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 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 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 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 为根,一清二楚。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 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 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 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 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 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 “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 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000驮锄犁, 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吐蕃 西藏 大臣 求婚 绢花 青稞 豌豆 荞麦 耕种 沼泽 可恶 技艺 吉祥如意 达尤龙真
文成公主进西藏是在课文 的哪几个自然段呢?
(5—13自然段)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求亲成功 第二部分(5——13):公主进藏 第三部分(14) : 做出贡献
吐蕃的使臣遇到哪两大难题?请用简 短的话概括出来。
民间故事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 述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就像所有优秀的创 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 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 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 的成份,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小组合作学习 你发现内容很神奇 很有趣的句子了吗?说说你有什么 体会?
举世瞩目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 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于2006 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运行 。铁路有效增 近了 汉藏民业
30.文成公主进藏(完美版)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
• 课文主要内容: 故事首先讲述了( 文成公主 )进藏 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 松赞干布 ) 爱慕漂亮又聪明的( 文成公主 ),派使 臣到唐朝( 求婚 ),而智慧的使臣顺 利通过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 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 事——( 搭桥 )、( 铺路 )、 ( 修石屋 )、 背走乃巴山 ( )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 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
到了西藏。年轻的松赞干布在拉萨隆重地迎接这位
美丽的公主,和她结成了夫妻。
文成公主带了哪些东西? 她从京城带上青稞、豌豆、油菜、 小麦、荞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 有许多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成 公主一起进藏了。
文成公主进藏后,吐蕃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 从此,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 切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西藏有了 五谷 五谷,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艺。
铺路
修石屋
乃巴山挡路
背乃巴山
民间故事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 述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就像所有优秀的创 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 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 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 的成份,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你发现内容很神奇的句子了吗? 你有什么体会?
公主心里难过,没有心思梳妆, 右边的头发散了也不去理会。因此, 这个地方北岸的树木稀,南岸的树 木密,两边长得不一样。
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 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 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直到现在, 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
文成公主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她又是 怎样解决的?
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文成公主进藏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一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
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一贡献。
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
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
人。
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
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
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
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
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
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
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
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
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
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
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
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
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
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
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 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
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
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
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
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
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
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
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
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