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 文成公主进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 文成公主进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 文成公主进藏

教学

要求

1.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2.认识本课生字,读读记记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复述故事。 重点

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1

30* 文成公主进藏 选自《藏族民间故事选》

2

唐朝的时候,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地方叫吐蕃(bō),在今天的西藏一带。吐蕃有个年轻的首领,叫松赞干布,他听说唐朝

皇帝有个女儿叫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聪明,就派大臣(chén )到唐朝国都去求婚(hūn )。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身份。

唐朝皇帝接见了吐蕃的使臣,想试一试他的智慧。他派人牵来一百匹小马和一百匹母马,让使臣认出哪一匹小马是哪一匹母马生的。使臣一点儿也不着急。他先把小马和母马分开,分别拴在两个地方过夜。第二天早上,他把一匹母马放到小马群里,小马一见自己的妈妈来了,立刻就跑过去吃奶。这样一匹一匹地放母马,每匹小马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唐朝皇帝用辨认小马和母马是否一家的方法来试探吐蕃使臣的智慧。

接着又来了五百个姑娘,她们穿着一样的衣服,头上戴着一样的花。皇帝让使臣认出哪一个是文成公主。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绢(juàn )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3[①通过绢花和鲜花区别了真假公主,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唐朝皇帝用分辨“真假公主”来试探使臣的智慧。

唐朝皇帝见这些都难不住吐蕃的使臣,心里很高兴。他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于是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了松赞干布派使臣到唐朝国都去求婚,唐朝皇帝经过几番考验使臣,终于答应了婚事。

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了。她从京城带上豌(wān )豆、油菜、小麦、荞(qiáo )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铁匠、 1

知识点详解 ?

2

3

①重点句解析: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使者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超人的智慧。因为从蜜蜂追花的情景,他分析出了只有一个姑娘戴着鲜花,文

成公主也只有一个;从“鲜花”中他看到了尊贵和高雅,戴鲜花的必定是文成公主;另外,“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也暗示了真假公主之意。

木匠、石匠,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了。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文成公主带上五谷、人才及技术向吐蕃出发了。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4[②公主搭了一座桥表现了什么?]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zhǎo)泽地,不好走。”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文成公主带着人马想方设法过河、走沼泽。

文成公主到了达尤龙真这个地方的时候,可恶[wù]的乌鸦飞来说了坏话。它问:“公主,你要到哪儿去呀?”

文成公主说:“我要去找松赞干布。”

“哎呀,松赞干布已经死了,你还去干什么?”

5公主听说松赞干布死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她就在达尤龙真修了一座石屋子住了下来,还咬破了指头,在石壁上写了血书来纪念松赞干布。公主心里难过,没有心思梳妆,右边的头发散了也不理会。因此,这个地方北岸的树木稀,南岸的树木密,两边长得不一样。

过了一些日子,文成公主想:即使松赞干布真的去世了,我也要去看看!碰巧这个时候,神鸟天鹅从远方飞来,说:“公主,公主,不要难过,快到拉萨去吧,松赞干布的身体很健康!公主,公主,快到拉萨去吧,一切都会吉(jí)祥(xiáng)如意!”文成公主听了,十分感激神鸟天鹅,马上就动身前往拉萨。

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6去。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

有公主的脚印。

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③“终于”说明了什么?]年轻的松赞干布在拉萨隆重地迎接这位美丽的公主,和她结成了夫妻。7[④文成公主进藏过程中发生了几件

事?具体是什么?]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了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了西藏。

从此,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西藏有了五谷,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艺。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出了自从文成公主进藏后,西藏和内地的来往更加密切了。

学生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资料,准备文成公主进藏图。

4

②这是一段极富神奇色彩的描述,也正写出了文成公主的信心和决心。

5

6③说明历尽了千辛万苦,很不容易才到了西藏。

7

④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遇见神鸟天鹅,把乃巴山背走。

一激情导入

1.谁能说说自己对文成公主的了解?

2.导入:(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你们知道吗?文成公主知书达理,她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内地与西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的合作关系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读提示自学课文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自读要求。

(1)了解故事的经过,简要讲述。

(2)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3)把疑问记录下来。

2.自学课文。

三汇报交流

1.指名读故事,读出自己的理解。

2.理清思路:

求婚:试使臣智慧,答应求婚。

进藏:出发搭桥过河撒羊毛过沼泽住石屋写血书神鸟报吉祥背乃巴山进藏

贡献:来往密切,促进发展。

3.提出疑问:

(1)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①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暗示了真假公主。

②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的鲜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③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贵美丽。

(2)文成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人们喜爱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故事中的文成公主被神化了,有了超乎寻常的能力,展示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及丰富的想象力。文中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快来找找。(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的变化。)

4.结合课文内容,按故事发展顺序练习讲述课文。(注意思路要清晰,重点讲清进藏途中的几件小事。)

5.指名讲述评价。

6.谈体会。(为汉藏两族团结而不畏艰险,精神可敬;为内地与西藏的经济交流作出的贡献令人佩服,值得学习。)

四拓展延伸

1.请同学讲述其他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2.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1.本课是阅读课,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想学习的可能性,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时间,注意合理分配阅读时间和复述讨论的时间,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体会学习的乐趣。

30*文成公主进藏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吐蕃.(fān bō)沼.泽(zhǎo zhāo)

即.使(jìjí)可恶.(wù è)

耕种.(zhòng zhǒng)既.然(jì jí)

2.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文成公主到了达尤龙真这个地方的时候,可恶的乌鸦飞来说了坏话。

它问:“公主,你要到哪儿去呀?”

文成公主说:“我要去找松赞干布。”

3.简要回答。

(1)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经历了哪些事情?

①用树干搭桥过河。

②撒一把羊毛,走过沼泽地。

③修石屋纪念松赞干布。

④遇神鸟,动身前往拉萨。

⑤乃巴山挡路,把它背到旁边。

(2)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文成公主的贡献是什么?

文成公主不仅使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而且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

4.给“王”字的两边或上面加上三画,使它变成新字。

汪呈住玛

1.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之女,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知书达理,信仰佛教。16岁时,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成为松赞干布的王妃。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西藏,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

2.松赞干布赞普赞普是吐蕃百姓对君长的称呼,意思是雄强的男子。松赞干布诞生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南岸一个吐蕃贵族家中。松赞干布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严格的训练,逐渐成为精通骑射、角力、击剑而武艺出众,又爱好民歌、善于吟诗的文武全才的王子。松赞干布的父亲是一位很有作为的赞普。在他13岁的时候,父亲被仇人毒害而死,13岁的他即赞普位。即位后,他一面缉查凶手,一面训练军队,很快平息了各地的叛乱,统一各部,定都拉萨,建立了吐蕃奴隶制政权。

3.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人们在数十里之外就可以远眺到它的雄姿,它是拉萨的重要标志。布达拉宫是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西藏的艺术宝库,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西藏四宝糌(zān)粑(bā)、酥油、茶叶,还有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四宝”。酥油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来的黄油。酥油茶是砖茶或沱茶熬到色泽红黄时,再加酥油、盐巴打制而成的。如打茶时加进核桃仁、葡萄干、鸡蛋,味道将更可口。高原人的主要食品是糌粑。酥油和糌粑是最方便的食物,出门时,带一袋糌粑、一盒酥油、一块茶、一口锅,遇到有牛粪、有泉水、背风向阳的地方,随处可以烧茶进食,这是最典型的、最常见的高原野餐。西藏人普遍爱吃肉,以牦牛肉、绵羊肉为主。肉有生吃、风干吃和煎、炒、烹、煮几种吃法,西藏各地气候高寒,干肉可以经年不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成公主进藏课堂实录

30.《文成公主进藏》课堂实录 教师:很高兴来四(3)班上课,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 学生:文成公主进藏。 教师:这个故事的作者是(手指板书)—— 学生:蒋军晶 教师:各位,蒋军晶是我(笑),我可不是这个故事的作者。但是,我还是要追问你们,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 学生:(低头看注释)《藏族民间故事选集》(笑) 教师:这是一本书,作者是人。 学生:上海文艺出版社。(笑) 教师:那是出版社。你知道? 学生:是文成公主。(大笑) 教师:胡说,还松赞干布呢。(笑) 学生:是老百姓。 教师:对啊,这是一个民间故事(板书: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没有具体的作者的,所以你们在注释里也找不到的。如果一定要作者,那就是当时的老百姓,民间故事是口口相传的故事,是我讲给你听,你讲给他听。是爷爷讲给爸爸听,爸爸讲给儿子听,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的知道这个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 教师:这个民间故事还有一个特点,这是一个少数民族的民间故

事。是哪个民族的故事呢? 学生:是藏族的故事。 教师:你们怎么知道? 学生:我是从《文成公主进藏》的“藏”字推测的。 教师:真聪明,这个藏就是“西藏”的“藏”,是“藏族”的“藏”。所以在这个故事里面有好多藏族的人名、地名,下面请快速浏览课文,只要看到藏族的人名地名就把他圈出来。 (学生圈画) 教师:藏族的人名有一个,地名有好多。画好的自己在座位上把词语读一读。 (生读词语) 教师:谁来读这个人名? 学生:松赞干布。 教师:跟他一起读,那一个字儿念“干”,读得很准确。 (生跟读)。 教师:地名呢?每人说一个,最好从前往后说。 学生:青藏高原。(这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学生:吐蕃。(“蕃”字念得非常准确) 学生:路纳。 学生:达尤龙真。(四个字的地名读的时候要连贯一点) 学生:乃巴山。 学生:拉萨。(注意“萨”是平舌音)

四年级《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四年级《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四年级《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精选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 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那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 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 师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 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 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三、抽学生简要概括。

师:我发现你们概括得都很简洁。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么讲呢? 1、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四、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那么,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五、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六、关于考验智慧一段,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一些? "两个难题"就概括了,这样就简洁了。 七、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件事仅仅是对西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八、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 九、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十、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 十一、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四年级语文29-30课练习

四年级语文29~30课练习 姓名:班级: 一.我会正确拼写。 bǎi fābǎi zhòng 1. 奥运赛场上,射击运动员( )的枪法,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cháng wèi jìtāng yào 2. 这几天我的( )不好,医生给我开了几( )( )。 二.查字典,填空。 1. 当我们不知道“蕃”的读音时,可用( )查字法查字典,先查( ),再查( )。“蕃”在字典中有三种读音:bō、fān、fán。在“吐蕃”一词中读( )。 2. 用音序查字法查“鱼刺.”的“刺”字时,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字典中“刺”有以下几种解释:①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②刺激;③暗杀;④讽刺;⑤像针一样的东西。在“鱼刺”一词中,应选第( )种解释;在“刺绣”一词中,应选第( )种解释。 三.选字填空。 鹊雀 喜( ) 麻( ) 扁( ) 鸦( )无声螳螂捕蝉,黄( )在后 彩采菜踩 早晨,妈妈出去买( ),姐姐去山上( )茶,我在家拿起( )笔画画,谁都没时间理( )小花猫。 四.选词填空。 注视观察容易轻易 1. 纪昌睁大眼睛,着梭子来回穿梭。 2.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留心周围的事物。 3. “射箭能手”的称号可不是得来的,要靠勤学苦练。 4. 医治没有病的人,才显示自己的高明。

五.读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唐朝皇帝的女儿文成公主,( )漂亮( )聪明。 2. ( )松赞干布真的去世了,我( )要去看看。 3. ( )蔡恒公不听扁鹊的话,( )病死了。 六.按要求写句子。 1.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1)纪昌( )地盯着小虱子。 (2)练到后来,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眼里大得( )。 2. 缩句。 每匹小马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3. 修改病句。 从此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亲切了。 七.读句子,完成填空。 1. “蔡恒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蔡恒公听了非常不高兴。”“蔡恒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派人去请扁鹊。” 这几个句子写出了蔡恒公心里的变化,他对扁鹊的态度由( )→( )→( )→( )。 2.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恒公……”“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五六天之后,蔡恒公浑身疼痛……”“不久,蔡恒公病死了。” 这几个句子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有( )、( )、( )、( ),虽然蔡恒公不听劝诫,但扁鹊还是一次次来提醒他,可见扁鹊是一个( )的人。 八.我爱看书,我爱积累。 这段时间,我看了很多寓言故事。我了解到:寓言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考考你,将下列寓言故事及蕴含的道理连一连。 《纪昌射箭》舍本逐末 《扁鹊治病》持之以恒 《买椟还珠》以偏概全 《一叶障目》防微杜渐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1.故事导入:文成公主在西藏的贡献 2.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达拉宫一起去认识这位善良美丽的公主!(板书课题) 3. 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猜测文成公主进藏场面,为什么要去西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边读边思考文成公主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并做标记。 3.检查生字词:大臣使臣松赞干布求婚 吐蕃路纳乃巴山西藏 绢花青稞豌豆沼泽地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做好记号。 2、小组合作:(1)文成公主进藏路途中遇到了哪些事?遇到的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2)进藏过程中的故事全概括出来了。那么进藏前还讲了那些小故事呢? (唐皇帝出了“区分马匹”和“辨认公主”两个难题来考察吐蕃使者的慧。) 四、交流感受,复述故事 1.我们对《文成公主进藏》有了整体上的了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给了同学们一些印象。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美丽、动人、神奇等) 2.你觉得这些故事哪部分最神奇,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来复述故事,看谁讲得最清除、流畅。 3.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结合学生的自读批注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是漂亮又聪明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到。 (2)是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第四自然的可以体会到) (3)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谁也难不倒她。(第五到第十三自然的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和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为西藏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

小学四年级语文 文成公主进藏课文

文成公主进藏课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课文] 唐朝的时候,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地方叫吐蕃,在今天的西藏一带。吐蕃有个年轻的首领,叫松赞干布,他听说唐朝皇帝有个女儿叫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聪明,就派大臣(chén)到唐朝去求婚(hūn)。 唐朝皇帝接见了吐蕃的使臣,想试一试他的智慧。他派人牵来一百匹小马和一百匹母马,让使臣认出哪一匹小马是哪一匹母马生的。使臣一点儿也不着急。他先把小马和母马分开,分别拴在两个地方过夜。第二天早上,他把一匹母马放到小马群里,小马一见自己的妈妈来了,立刻就跑过去吃奶。这样一匹一匹地放母马,每匹小马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接着又来了五百个姑娘,她们穿着一样的衣服,头上戴着一样的花。皇帝让使臣认出哪一个是文成公主。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绢(juàn)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唐朝皇帝见这些都难不住吐蕃的使臣,心里很高兴。他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于是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 文成公主出去吐蕃了。她从京城带上青稞(kē)、豌(wān)豆、油菜、小麦、荞(qiáo)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了。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泽(zhǎo)地,不好走。”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撤在地上,就走过去了。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撤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文成公主到了达尤龙真这个地方的时候,可恶(wù)的乌鸦飞来说了坏话。它问:“公主,你要到哪儿去呀?” 文成公主说:“我要去找松赞干布。” “哎呀,松赞干布已经死了,你还去干什么?” 公主听说松赞干布死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她就在达尤龙真修了一座石屋子住了下来,还咬破了指头,在石壁上写了血书来纪念松赞干布。公主心里难过,没有心思梳妆,右边的头发散了也不理会。因此,这个地方北岸的树木稀,南岸的树木密,两边长得不一样。 过了一些日子,文成公主想:即使松赞干布真的去世了,我也要去看看!碰巧这个时候,神鸟天鹅从远方飞来,说:“公主,公主,不要难过,快到拉萨去吧,松赞干布的身体很健康!公主,公主,快到拉萨去吧,一切都会吉(jí)祥如意!”文成公主听了,十分感激神鸟天鹅,马上就动身前往拉萨。 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修订版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恶”;读读记记“绢花、青稞、吉祥、沼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3、体会故事的美妙与神奇,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的美妙与神奇,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提出问题 1、欣赏一段西藏的风光。(课件)你觉得西藏怎么样? 2、教师小结:同学们,这是西藏美丽的布达拉宫。这座宫殿是专门为文成公主修建的。听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3、答案就藏在流传在西藏的一个民间传说里。(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根据课题说一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还想知道哪些内容。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情况。 (1)同桌互相考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发现不正确读音及时纠正。 (2)小组长带领组员做游戏认读生字、词语。 (3)重点强调:臣、沼(翘舌音),绢、祥(三拼音)。大声朗读三遍。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并进行评价。 (2)学生分组分段合作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畅、声音洪亮。 三、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哪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具体写了文成公主进藏。)那么第1~4自然段写了什么第14自然段又写了什么略读“求婚”,了解起因。 ①用简单的话说一说,当年松赞干布派使臣前去唐朝求婚的时候,大唐皇帝出的两个考题中的第一个考题是什么,使臣是怎样解决的。 ②第二个考题又是什么使臣是怎样来判断的 ③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课件出示句子: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暗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的穿戴都一样,只有头上的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3、齐读第14自然段,了解文成公主的贡献。 4、(1)请快速阅读第5自然段,思考:文成公主带了哪些东西?(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能工巧匠、农作物的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 (2)阅读文章第6~13自然段: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以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批注。 5、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1)依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一路上,她遇到了许多困难,但都被她克服了: 当她被一条河挡住去路时,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她遇到一片沼泽地时,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她听到松赞干布已经死了的消息时,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她再次动身前往拉萨却被乃巴山挡住去路时,她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这样,文成公主历尽万难到达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了夫妻。

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 (精选范文)

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 藏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其中一个传说故事是这么说的: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第一个难题是将100匹小马放在中间,1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1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的解答了这个难题。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相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5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伴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蜜蜂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5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籽、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四年级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师述: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要求:用讲故事的语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2、交流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引导: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什么人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 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孔子学琴》教案-最新学习文档

教案设计1 【内容简析】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五十岁时向师襄学琴,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文章语言朴实简练,人物形象鲜明,以孔子学琴为主线展开故事,凸显孔子顽强进取、追求卓越的艺术形象。全文既有对孔子学琴的正面描写,又有从师襄的眼睛看孔子学琴的侧面描写,还有师襄神态的不断变化。课文先描述师襄对孔子学琴的表现不解,再写师襄看到孔子弹琴后的诚恳评价与肯定,接着写师襄愉悦地欣赏孔子弹琴,最后写师襄惊异于孔子琴艺的高超,由衷地佩服孔子。通过师襄对孔子学琴过程的看、问、听、赏的动作与语言的描写,读者感受到孔子刻苦练习,技艺不断提高,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过程。 全文线索明晰,层次清楚。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了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即学会曲谱——掌握技巧——弹出思想——曲中识人,情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故事既连贯又紧凑。让读者在阅读故事中感受到孔子孜孜以求的学习态度与进取的精神,从而产生深深的敬意,受到感染与教育。 围绕课文的主要情节,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的是孔子专心弹琴,师襄陶醉于琴声之中的情景。观看插图,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设计理念】 先哲前贤的故事闪烁着先贤的智慧光芒与生命的色彩,是后人成长的营养与学习的楷模。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与先贤进行精神对话,了解他们的经历,解读他们的人生,体会我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在阅读中受到启发与教育,学习其精神、吸取其力量,为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精神的根基。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搜集并选择、整理有关孔子的资料,扫除阅读障碍,逐步养成运用工具书及背景资料进行独立阅读的习惯。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尝试归纳默读的方法,交流默读的经验,提高默读的效率。在默读中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及作用,达到读懂课文的目的。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孔子刻苦学习的态度及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 【重点难点】

30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向春芳审核 教师 使用 教师 编 号 4B-024 课题30*文成公主进藏课型要素组合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文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内容提要T 方法&策略反思&自评 一、导入课题 简介背景 二、自学自查 (前测) 三、了解课文内容。(中测)2’ 3 25 1、交流了解的文成公主 2、简介“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 史事件。 (课件P2)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 (流程性检测单前测第一题) (课件P3) 合作交流: 2、同桌检测:认读词语,交流意 思。 (流程性检测单前测第二题) (课件P4) 3、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采取指名读、齐读、范读等方式,一定要读得正确流利。 1、在文中找到哪几段具体写文成 公主进藏? 2、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简要 概括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 事。 (完成中测第一题。) 3、自由选择一件事练习讲述。

四、深入课文 讲述故事(完成中测) 五、质疑问难 六、课外拓展 (后测)6 4 4、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 了什么?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1、用一句话说说课文最后一段的 意思。 2、这件事仅仅是对西藏有好处 吗? 3、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4、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抽 学生复述。 1、自主学习: 再读课文,思考:文章中有什么不理解的内容或不懂意思的 词句?在书上批注。 (流程性检测单中测第2题) (课件P5) 2、合作交流: 在组内提出自己的问题,交流讨论,共同解决。记录下组内仍 未解决的问题。 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归纳。(课件P6) 3、再读课文,完成中测第二题。 1、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 故事。 2、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30*文成公主进藏 起因 经过:搭桥、铺路、受骗、得助、移山、进藏结果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教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 一、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遥远而又神奇的西藏,那里有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有数不胜数的珍奇异兽,有雄伟壮丽的宫殿建筑,还有热情淳朴的藏族人名。你们猜猜这是谁?学生: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老师:是的,这是在布达拉宫中,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对于文成公主,你有什么问题或者你了解到关于他们的哪些事情。 学生: 老师:①讲的真好。看来大家都预习得很充分。 ②不知道也没关系,那接下来大家可要集中精力,跟紧老师的脚步,一起去看看这位善 良又充满智慧的的文成公主了。 老师:文成公主不畏艰险,远嫁吐蕃,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西藏,因此藏族人民感谢这位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她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它的名字是—— 板书:文成公主进藏 二、检查预习情况: PPT呈现: 字音:吐蕃使臣绢花沼泽地豌豆可恶(点出多音字)

字形:松赞干布吉祥如意青稞求婚 难读的:拉萨路纳乃巴山达尤龙真 老师:在课前我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屏幕上的生字,大家先自由朗读一下。(自由朗读) 老师:都会读了吧?那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来读给我们听听?看看谁能把这些生字读得字正腔圆。(学生起立朗读) 老师:大家说说看,在这些字中,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易错字强调,由学生自己说)老师:看来大家都能很好掌握这些生字了,那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一遍。吐蕃预备起。(齐读) 三、了解进藏过程 老师:我们今天学的是文成公主进藏,那这么长一篇课文究竟哪几个自然段是在写进藏呢? 学生:5—13段 老师:那前面是在写什么?谁能告诉我? 学生:西藏使臣求婚的过程 老师: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文成公主对西藏的贡献。 老师:全文就是按照这样一个顺序写的: 板书:求婚——进藏——贡献 老师:那今天我们主要是要学习进藏这一部分内容,看看在进藏途中,文成公主遇到了哪些困难?聪明的公主又是如何克服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46页,阅读课文第5~13自然段并完成表格。你们也可以用笔在书本上将答案划出来。

文成公主进藏资料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23年?-680年11月1日),生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其父史书未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贞观14年(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一道圣旨,将她封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女,唐贞观十五年(641年)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据传,玉树县的贝纳沟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这里的藏族首领和群众曾为她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文成公主深受感动,决定在吐蕃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及纺织技术。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的父亲,是一位很有作为的赞普。受父亲的影响,少年时代的松赞干布就已显现出非凡的才能。父亲被仇人毒害而死后,13岁的他即赞普位。即位后,他一面缉查凶手,一面训练军队,很快平息各地的叛乱,统一各部,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了吐蕃奴隶制政权。之后,又先后降服周围的苏毗、多弥、羊同等部,势力日益强盛。 完成西藏的统一之后,松赞干布开始致力于政权建设,建立了完备的、以赞普为中心、高度集权的政治和军事机构。同时,还制定法律、税制,任用贤明的大臣,采取许多措施鼓励百姓学习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牧业生产,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现中兴之势。 为改变吐蕃人没有自己的文字、靠刻木结绳记事的落后面貌,他派出以大臣吞米桑布扎为首的16名贵族到印度求学,终于创制出本民族的文字——藏文。为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藏民族文化的保存、传承与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松赞干布迎娶了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去西藏的路上为百姓做了很多益事。 吐蕃资料记载:吐蕃古昔并无文字,乃于此王(松赞干布)之时出现也。……举凡吐蕃之一切纯良风俗,贤明政事,均为此墀松赞王者之时出现也。一切民庶感此王之恩德,乃上尊号曰“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非常欣赏唐朝的富庶与繁荣。唐贞观八年(634),遣使赴唐沟通关系。同时,与南部泥婆罗(今尼泊尔)通好。公元638年秋,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攻击唐朝的松州,太宗遣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营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五万以击之。唐军先遣部队在牛进达指挥下,打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惧,率部退出党项、白兰羌及青海地区,遣使谢罪。因复请婚,太宗许之。松赞干布乃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 文成公主进藏

教学 要求 1.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2.认识本课生字,读读记记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复述故事。 重点 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1 30* 文成公主进藏 选自《藏族民间故事选》 2 唐朝的时候,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地方叫吐蕃(bō),在今天的西藏一带。吐蕃有个年轻的首领,叫松赞干布,他听说唐朝 皇帝有个女儿叫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聪明,就派大臣(chén )到唐朝国都去求婚(hūn )。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身份。 唐朝皇帝接见了吐蕃的使臣,想试一试他的智慧。他派人牵来一百匹小马和一百匹母马,让使臣认出哪一匹小马是哪一匹母马生的。使臣一点儿也不着急。他先把小马和母马分开,分别拴在两个地方过夜。第二天早上,他把一匹母马放到小马群里,小马一见自己的妈妈来了,立刻就跑过去吃奶。这样一匹一匹地放母马,每匹小马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唐朝皇帝用辨认小马和母马是否一家的方法来试探吐蕃使臣的智慧。 接着又来了五百个姑娘,她们穿着一样的衣服,头上戴着一样的花。皇帝让使臣认出哪一个是文成公主。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绢(juàn )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3[①通过绢花和鲜花区别了真假公主,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唐朝皇帝用分辨“真假公主”来试探使臣的智慧。 唐朝皇帝见这些都难不住吐蕃的使臣,心里很高兴。他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于是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了松赞干布派使臣到唐朝国都去求婚,唐朝皇帝经过几番考验使臣,终于答应了婚事。 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了。她从京城带上豌(wān )豆、油菜、小麦、荞(qiáo )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铁匠、 1 知识点详解 ? 2 3 ①重点句解析: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使者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超人的智慧。因为从蜜蜂追花的情景,他分析出了只有一个姑娘戴着鲜花,文 成公主也只有一个;从“鲜花”中他看到了尊贵和高雅,戴鲜花的必定是文成公主;另外,“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也暗示了真假公主之意。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关于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又与历史有所出入,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一系列的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名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学情分析: 学生从民间故事中,了解百姓传诵的文成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如果能自读课文时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能简要的讲述故事,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4、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5、宣传《民族团结条例》,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课件出示:“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3.揭题并板书:文成公主进藏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布达拉宫图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引出文成公主,并自然地走进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要求:欣赏图片,了解并介绍西藏风情。 二、初读故事,把握内容,感受故事的神奇 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 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4.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进藏容易吗? 设计意图:自由读文,扫清生字词障碍,培养自学能力。边读边做必要的批注,锻炼有目的阅读、自读自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30课文成公主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xx30课文成公主 进藏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30课《文成公主进藏》课文 唐朝的时候,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地方叫吐蕃,在今天的西藏一带。吐蕃有个年轻的首领,搅松赞干布,他听说唐朝皇帝有个女儿叫文成公主,即漂亮又聪明,就派大臣到唐朝去求婚。 唐朝皇帝接见了吐蕃的使臣,想试一试他的智慧。他派人牵来一百匹小马和一百匹母马,让使臣认出哪一匹小马是哪一匹母马生的。使臣一点儿也不着急。他先把小马和母马分开,分别拴在两个地方过夜。第二天早上,他把一匹母马放到小马群里,小马一见自己的妈妈来了。立刻就跑过去吃奶。这样一匹一匹地放母马,每匹小马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接着又来了五百个姑娘,她们穿着一样的衣服,头上戴着一样的花。皇帝让使臣认出哪一个是文成公主使臣看过每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 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唐朝皇帝见这些都难不住吐蕃的使臣,心里很高兴。他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于是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了。她从京城带上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了。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来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文成公主到了达尤龙真这个地方的时候,可恶的乌鸦飞来说了坏话。

小学四年级语文 30.文成公主进藏

30.文成公主进藏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要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地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简要地讲述故事,并能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 背景介绍,感知人物 1、出示词语“吐蕃”,指名学生读,齐读。你了解吐蕃吗?(学生回答后出示“西藏”)对,吐蕃就是今天的西藏这一带,西藏在我国的西南部,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出示图片)西藏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也是一个幸福的地方。它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唐朝,为了边疆的安定和平,不再连年打仗,先后有19位公主嫁到了吐蕃、契丹等边塞小国。在这些公主当中,最有名的当数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出示文成公主】这张照片就是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40多年,她跟藏族人民一起,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西藏,西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直到现在,在大昭

寺内,还供奉着她和丈夫松赞干布的塑像。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传说。(出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初识文成公主。 1.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根据回答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2.让我们打开课文,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这个传说,在读课文时要读准生字,词语。 3.认读词语。 唐朝吐蕃西藏大臣求婚绢花 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吉祥如意技艺 a.指名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b齐读词语。 ●三、 走进西藏,感知神奇。 1.文成公主怎样进西藏是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呢?(5—13自然段) 2.你说,文成公主进藏容易吗?(不容易)是的,从长安到吐蕃路途遥远,一路上文成公主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样克服的呢?请读读课文第5—13自然段,分别用“——”和“~~”划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来完成表格。 遇到哪些困难

教案设计:四年级下册语文29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29课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

四年级下册语文29课教案 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教案是备课内容简要而有序的记录,是支持教师上课的范本, 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 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 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四年级下册语文29课教案, 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下册语文29课教案1 《孔子学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痴、抑、纯”3个生字, 会写“倦、谱、溢、浸、抑、纯”6个字, 掌握“厌倦、曲谱、洋溢、沉浸、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语。 2、默读课文, 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 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3、学习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 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体会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难点: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 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课文重点:2、3、4、5段 读说结合点:说说自己有没有像孔子类似的学习经历。 课文背诵点:第2、3、4、5段任选一段 预习设计: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标出段落序号 2.看拼音、写词语: yànjuàn chéngkěn yángyì chénjìn ( )( )( )( ) yìyáng lúhuǒchúnqīng ( )( )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主要内容) 2.从孔子身上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把握课文顺心和文章主要内容) 1.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收获与质疑)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准难读字词的字音。 2、有感情地的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 1、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藏族人民与文成公主间的深情厚意。教学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感受藏族人民与文成公主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资料阅读卡和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朗诵: 高高的珠穆朗玛峰, 刻下你的姓名; 雄伟的青藏高原上, 生活着你的子子孙孙。 你带去了谷物和畜类, 奠定了藏区丰产坚实的基础。 你带去了工艺和医术, 打开了西藏繁荣昌盛的大门。 你带去了大唐的文明, 给藏族百姓带来了和平与幸福。 历史传播你的故事 你知道这首诗说的是谁吗? 出示: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是唐朝的一名公主,她既漂亮又聪明。可是这样一位身份尊贵的公主,甘愿放

弃长安城舒适安逸的生活,千里迢迢来到了偏远落后的吐蕃。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美丽的民间故事。 ——(出示课题)文成公主进藏。一起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现在请快速读读课文,将注音的字词读准。 2、读完了吗?自己读课文的过程中,有遇到困难的地方需要给大家提提醒吗? 3、老师发现有几个容易读错的词: 出示:沼泽、绢花、吐蕃 正音、指名读、齐读 点红吐蕃、知道吐蕃是在哪里吗 出示关于吐蕃的小知识(媒体) 像这样的地名在课文里还有吗?请你把它们找出来。 路纳、达尤龙真、乃巴山、拉萨(指名读) 小结:这些地方,都是文成公主进藏时一路所经过的地方。课文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再读读。看到这地图你想说什么?再读词 出示:青稞豌豆荞麦 读读这些词语。这些都是当时文成公主带去的农作物种子。 4、看来,字词都难不倒大家,下面,我们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很长,有什么好办法能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建议大家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来讲。赶紧浏览一下课文,看看可以分成几部分。(三部分)有不同意见的吗? 第一部分主要在讲谁干什么?(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聪明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朝皇帝的考验,求亲成功。)出示:答应求婚第二部分谁能讲吗?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讲这一部分时,建议大家用上这些地名,能说得更有条理。(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经过了路纳、达尤龙真、乃巴山,历经了千辛万苦,最后到达拉萨,和松赞干布结成了夫妻。)出示:辛苦进藏 第三部分呢?文成公主给藏族人民带去幸福美好的生活。出示:不朽贡献 5、现在,谁能把三个部分连起来把完整地说说。(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聪明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朝皇帝的考验,求亲成功。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经过了路纳、达尤龙真、乃巴山,历经了千辛万苦,最后到达拉萨,和松赞干布结成了夫妻。她给藏族人民带去幸福美好的生活。)(了不起,能一口气讲下来)再请一位同学来讲,其他同学仔细听。 6、小结:以后遇到很长的课文说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先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来讲,这样就能做到既有条理,又简洁明白。 三、深入课文,学习进藏经过

文成公主进藏

文成公主进藏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感受藏族人民与文成公主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 大家熟悉这首歌吗,听到这首歌会让你联想到什么(生说。) 青藏高原上独特的风光吸引着每一个人。(放图片。) (定格布达拉宫)1300多年前,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了两年多,来到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给西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课件出示:“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史书真实、简洁地记录了这段历史。那么在藏族百姓心中,文成公主又是如何进藏的呢我们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 3.揭题并板书:文成公主进藏 二、初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 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语言浅显、通俗,是民间传说。老百姓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预设一、词语积累 吐蕃拉萨路纳乃巴山达尤龙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