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尿道腔内碎石并发尿脓毒症10例临床分析
上尿路结石腔内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体会

上尿路结石腔内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体会作者:关礼贤崔学江徐勋张湛英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20期[摘要] 目的探讨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行输尿管镜取石术(URL)和经皮肾镜取石术(PNL)术后并发脓毒血症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尿源性脓毒血症病程进展快,症状重,经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均获得痊愈。
结论尿源性脓毒血症是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前控制尿路感染、术中低压灌注,术后早期诊断并及时干预非常重要。
[关键词] 尿源性脓毒血症;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中图分类号] R61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b)-0184-02上尿路结石大多数已采用输尿管镜取石术(ureteroreno-scope lithotomy,URL)或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NL)治疗,腔内泌尿外科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腔内泌尿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并不少见,一旦出现,病情凶险,进展极快,其死亡率高达20%~40%[1],应引起术者足够的重视。
本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因上尿路结石行腔内泌尿系手术后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10例,其中6例为严重的尿源性脓毒血症,通过积极治疗,均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患者,男1例,女9例,年龄42~69岁,平均(54.0±3.4)岁:URL 7例,PNL 3例。
术前血常规、肝功能、胸片均正常,2例患者肾功能处于慢性肾衰、氮质血症期,尿常规白细胞(+)~(+++)9例;其中1例术前尿培养为大肠埃希菌,余均为阴性;伴糖尿病史2例;术前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均曾予以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疗。
1.2 麻醉及手术方式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F8/9.8输尿管镜行输尿管腔内碎石取石术(气压弹道),曾有3例术中发现尿液浑浊,操作顺利并置入F6 DJ 管内引流,手术时间10~20 min。
上尿路微创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诊疗体会

C i Ciii sEet n dt n , uut , hnJ l ca ( l r i E io) A gs l n n co c i
.
:
・
临床 经 验 ・
上尿 路微 创碎 石术 后 并发 尿 脓 毒血 症 诊疗 体会
魏灿 来永 庆 史本 涛 叶炯 贤 李 贤新
3. 8 5~4 0℃ , 指 发 绀 者 ;2 神 志 的 改 变 , 钝 、 漠 、 躁 不 唇 () 迟 淡 烦
菌。根据药敏结果 针对性使用高效抗 生素。
二、 果 结
经过上述 治疗 , 本组 7 例患者生命 体征逐渐 平稳 , 尿量恢复 正常 ,8h内逐渐停用 升压 药 , 4 4d内体温和血 常规完 全正常 , 同
时血和 中段尿培养 阴性后停用抗生素 。术后住 院 6~1 , 均 2d 平
7 5 d。 .
目前腔 内微创碎石术 已成 为治 疗上尿路结 石的主要 碎石 术 ( R ) 输 U L 和经皮 肾镜 碎石
术 ( C L 等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 、 PN ) 恢复快 、 并发症 少等优点 , 但
感 染性结石 占尿路结石总体 1% J它可造成 尿路梗 阻 , 5 , 同 时作为异物能促 进感染 的发 生 , 感染可 以加速 结石 的增 长和 肾 实质的损害 , 两者形成恶性循环 J结 石内可包裹或 表面附有病 , 原菌。微创 碎石术是 一种介 入性治 疗 , 难免造 成不 同程度 的尿 路黏膜 损伤甚至穿孔 , 破坏黏膜上皮 的屏障功 能 ; 中为保持手 术 术视野清晰 , 采用高压水流灌注 冲洗 , 高压 液体 向肾实质 逆流致 使病原微生物人血发 生全身 感染 , 因此 上尿 路微创 碎石 术后 易 发生尿源性 的脓 毒血症 。根 据我 们经验 体会 及结合 文献 , 下 有 述情况 的患者需警惕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 的可能 : 1 既往有体 () 外震波碎石史患者 , 未能成 功排石 , 尤其是 E WL后有 发热病 史 S 患者 ;2 部分或完全鹿 角状结 石 , () 或结 石透光性 强 、 T值相 对 C 低者 , 高度怀疑感染性结石 ;3 结石位 置较 高、 石较 大 , 石 () 结 结
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研究进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第 5 卷第 26 期2018 Vol.5 No.26185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研究进展刘 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泌尿外科,广西 桂林 541002)【摘要】泌尿系结石在泌尿外科较为常见,且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已被泌尿外科广泛应用。
调查显示,目前已有超过90%的上尿路结石经输尿管镜硬/软镜、经皮肾镜等手术可以获得有效的治疗,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这一类手术的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优势明显,已成为泌尿系结石治疗的主要方法。
但是经腔内碎石手术后容易出现尿性脓毒血症并发症,其死亡率可高达25-60%,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
文章针对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发病机制、预防和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上尿路腔内碎石;尿源性脓毒血症;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R6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29.185.03泌尿系结石为常见病和多发病,调查显示,目前已有超过90%的上尿路结石经输尿管镜硬/软镜、经皮肾镜等手术可以获得有效的治疗,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这一类手术的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优势明显,但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可能性明显升高,部分文献报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相关脓毒血症发生率约0.2~1.5%,其死亡率可高达25~60%[1]。
如何能够使腔内碎石术导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等不良事件的可能性降低甚至完全避免,在近年来已经成为尿外科医师研究的一个重点性问题。
本文主要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预防和处理等层面入手对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进展情况实施综述。
1 尿源性脓毒血症1.1 尿源性脓毒血症诊断标准泌尿系统包括肾、膀胱、输尿管及尿道等,上述部位发生的感染又称之为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为细菌侵入人体的尿路上皮之后所造成的一种炎症反应状态,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同时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可确诊为尿源性脓毒血症。
上尿路腔内取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策略

上尿路腔内取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策略关晓峰;黎承杨;邓耀良【摘要】目的总结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导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镜取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积极地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结果经过积极的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所有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均治愈出院.结论尿源性脓毒血症是上尿路腔内取石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预防、诊断及适当的干预可减少其发生率.【期刊名称】《微创医学》【年(卷),期】2016(011)003【总页数】3页(P326-328)【关键词】尿源性脓毒血症;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作者】关晓峰;黎承杨;邓耀良【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南宁市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南宁市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南宁市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3.4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镜取石术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带给我们微创效果的同时,也使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严重的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病死率可达20%~40%。
本文通过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镜取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经验,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患者,男3例,女10例;年龄23~67岁,平均52岁。
双侧肾结石5例,单侧肾结石1例,输尿管结石7例。
铸型或鹿角形结石4例,肾多发结石2例,其中结石最大3 cm×4 cm。
4例合并肾功能不全,2例合并糖尿病;1例患者有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史,碎石成功。
尿常规白细胞(++~++++)11例,术前尿培养提示大肠埃希菌感染3例;11例在术前3~7 d静脉应用抗生素。
PCNL 6例,URL 7例,术前30 min及术中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预防感染。
综合护理对于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价值

综合护理对于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价值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于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50例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
观察组术后进行采用综合护理,从心理、生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方面进行综合护理与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结果在14~28h后逐步停止升压药,观察组25例患者患者心率及血压恢复情况良好,对照组患者心率及血压恢复情况显著弱于观察组(P<0.05)。
结论综合护理疗效优于常规护理,对于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价值较高,患者经综合护理后疗效较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标签:综合护理;上尿路结石;尿脓毒血症尿脓毒血症是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较快,病情进展迅速,由于预防不当和发现不及时,时常出现患者病情恶化导致死亡的现象,死亡率居高不下[1]。
因此尿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及综合护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对我院50例接受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报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患者男26例,女24例。
其中,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4.6)岁,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3.2)岁。
患者术前血压及血常规检查均正常,入院尿白细胞(++~+++)/HP。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术后2h均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表情淡薄,血压降至80/62mmHg之下,血小板进行性减少,血清降钙素原升高显著[2],经病情判断为尿脓毒血症。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对患者的脉搏、体温、呼吸、血压进行定时监控和测量,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及日常生活起居的护理。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如下。
1.2.1一般护理进行生命体征的观察,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及血压状况,静点抗生素3~5d,嘱患者大量饮水记录24h尿量,留取患者尿液、脓液、血液等进行检查,以便医生做出抗生素方面的调整[4]。
上尿路结石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上尿路结石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发布时间:2021-07-01T10:01:21.83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作者:李俊峰宋书芹[导读] 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
李俊峰宋书芹聊城市中医医院 252000 聊城市中医医院 252000【摘要】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
方法:于我院(2018年6月-2021年2月)收治的1534例上尿结石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并发脓毒性休克患者中,抽取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术前术后各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患者术后发热、脓毒性休克时间较长,术前泌尿系感染发生率较高。
术后1d,患者T、NEUT%、CRE明显升高,WBC、NEUT、BUN明显下降;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术后2、3、4d,患者各项指标均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结论:上尿路结石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并发脓毒性休克患者,术后发热、休克持续时间相对较长,T、NEUT%、CRE、WBC、NEUT、BUN指标于术后1d变化幅度较大。
【关键词】输尿管;上尿路结石;脓毒性休克上尿路结石患者极易引起肾绞痛、血尿、恶心呕吐等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
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患者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症状发生几率较低,一旦出现,病情十分凶险,危及生命。
因此,对并发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可为临床及时诊断此病提供依据,改善患者预后。
本文为进一步探讨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随机选择我院20例患者展开以下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符合上尿路结石诊断标准;符合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手术指征且已进行此手术者;同意将其临床资料纳入本研究。
排除标准:术后并发感染、出血、穿孔症状;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具有精神类疾病者。
于我院(2019年6月-2021年2月)收治的1534例上尿结石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并发脓毒性休克患者中,抽取20例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7例,年龄24-55岁,平均(39.50±2.12)岁,肾结石8例、输尿管结石12例。
上尿路结石并发重症尿源性脓毒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署的《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管理指南》2012 版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重症组(7 例)和轻症组(48 例),采用单
因素分析法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上尿路结石并发重症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 重症组女性6 例(85. 71% )、年龄(70. 2 ± 19. 5)岁、血小板计数(95. 4 ± 50. 9)× 109 / L,轻症组分别为22 例
组分别为22 例(45. )、( 83% 55. 3 ± 16. 2)岁、 发现,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以及术后结石细菌培
( ) ,两组比较, 均 。重 194. 5 ± 70. 2 × 109 / L
P < 0. 05
养的阳性率分别是11. 1% 、20. 4% 、35. 3% ,认为由
症组发病时间(10. 4 ± 21. 9)d、糖尿病2 例 于阳性率较低,尿培养对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提
: doi 10. 3969 / j. issn. 1002266X. 2018. 39. 021
: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R691. 3
A
1002266X 2018 39007703
尿源性脓毒血症是泌尿系统感染引发的一种全 例,其中大肠埃希菌2 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 例;尿
身炎症性反应,可进展为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衰竭, 培养阳性3 例,其中大肠埃希菌1 例、奇异变形杆菌
病死率为20% ~50% [1,2]。尿源性脓毒血症多与泌 1 例、白丝酵母菌1 例。2 例患者因病情危重转入
尿道梗阻有关,上尿路结石是其最常见的病因。目 ICU 治疗,10 例急诊接受外科治疗(行肾微造瘘引
(45
.
83%
女性患者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并发尿脓毒血症的护理方案探讨解析

石女性多于男性;③绝经后女性,其保护I生免疫功能
明显下降,更易处于感染状态,导致女性患者术前尿 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 3.1.2控制原发病血糖及血压水平可直接影响
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血糖和血压异常患者,
做到早预防和控制,并制定护理的书面计划。
3.1.3
预防和控制感染
对患者进行相关医学知
December 2015 were collected.The preopera—
tive condition,the change state of illness during and postoperation and the nursing countermeasure of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染治疗。
2
3.2.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严重的尿源性脓毒血
症死亡率可高达20%一40%∞1,伴有高龄或糖尿病
的患者术后发生尿脓毒症患者死亡率可以达到
结果
25%~60%¨二。经皮肾镜碎石术后6h内常常发生 尿源性脓毒血症,应在术后加强监测,以尽早发现并 及时治疗。如果出现末梢性紫绀、尿量减少、血压下 降等症状时需警惕发生感染性休克可能。 患者术后返回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本组22例患者中21例及时诊断尿源逐渐恢复正常。1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
患者术后1 d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功能 障碍,抢救无效死亡。其余21例患者均在1周内体 温,血压、血常规及血、尿培养结果恢复正常,平均住 院约12 d,康复出院。
because of serous infections and muh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Conclusions attention to susceptible factors of urosepsis,and early diagnosis and active treatment cidence o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尿道腔内碎石并发尿脓毒症1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腔内碎石术并发尿脓毒症的预防和救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663例腔内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
结果:手术并发尿脓毒症的发生率为1.5%,其中5例表现为尿脓毒症休克,4例表现为单纯尿脓毒症,1例表现为严重尿脓毒症。
10例均成功救治。
仅表现为尿脓毒症者经积极的液体复苏和亚胺培南强力抗感染下未进展至脓毒症休克,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尿脓毒症休克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而需要行相应的器官功能支持或替代的比率明显小于后者。
结论:目前尚缺乏具体可行的预防措施。
术中术后病情变化时早期识别,及早应用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积极早期液体复苏是救治的关键。
关键词:上尿道结石腔内碎石尿脓毒症尿脓毒症休克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438-02
对于上尿道结石越来越多的选择腔内碎石术,尿脓毒症是其严重并发症。
如何防止术中术后尿脓毒症的发生和发生后如何成功救治对医疗风险的防范及患者的人生安全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我院663例上尿道腔内碎石术并发的10例尿脓毒症进行临床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发生率为1.5%,男性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7.7±11.84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尿脓毒症的诊断标准[1]。
经皮肾镜碎石2例,经输尿管镜碎石8例,采用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
双侧输尿管结石5例,单侧5例。
既往以肾结石住过院的有5例,有糖尿病病史者1例。
结石大小1×1.5cm-3.0×5.0cm。
术前尿常规白细胞(wbc)++5例,+++3例,均行清洁中段尿培养,2例为产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杆菌;1例为非产esbl 大肠杆菌,对药物大多敏感,术前均给予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或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或丁胺卡那霉素治疗5-7天,其中1尿常规wbc+,1例++,余尿常规wbc均转为阴性,2例尿培养均转阴。
手术时间为40分钟-180分钟。
其中术中即出现病情变化3例,手术完毕后立即出现病情变化2例,其余5例在术后1-2h内出现病情变化。
其中6例首发症状表现为畏寒、寒颤、高热、心率增快,2例首发表现为心率增快、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1例仅表现为心率增快、其后3h才出现畏寒、寒颤、高热,1例首发表现为心率快、血压下降、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
其中4例表现为单纯尿脓毒症,1例表现为严重尿脓毒症,5例表现为尿脓毒症休克。
5例非休克患者均在病情变化的第一时间转至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 care unit,icu)。
5例休克患者,其中1例在术中出现,4例在术后2-5小时出现,分别在休克后1小时至1天不等转入icu。
1.2 救治:所有病例转入icu后均给予在抗生素应用之前抽两处静脉血培养、尿培养,给予亚胺培南抗感染,早期给予充分的液体
复苏,其中1例患者转入icu,12小时静脉输液量达8000ml,经充分液体复苏后血压不能回升者如无中心静脉导管给予多巴胺及间
羟胺联合维持血压稳定,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均改为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稳定。
有呼吸衰竭神志清楚患者,高流量储氧面罩给氧,无法改善低氧者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无创通气2小时无改善者改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衰竭神志不清患者,立即给予有创通气。
2 结果
术后血培养阳性两例,均为产esbl大肠杆菌,1例术中取梗阻上段尿液送检有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余病例血、尿培养均为阴性。
10例患者均成功救治。
非尿脓毒症休克的5例患者,经积极处理并未进展至休克,在icu住院1-3天后均转回泌尿外科继续治疗,其中1例使用无创呼吸机;5例并发尿脓毒症休克患者,在icu住院天数明显延长,住院天数为6-12天,其中2例使用无创呼吸机、2例使用有创呼吸机,1例使用过床旁连续血液净化。
3 讨论
3.1 如何预防:有研究显示上尿道腔内碎石术中高灌注压及长灌注时间与上尿道腔内碎石术后尿脓毒症的发生有明确关系[2,3],提示降低术中灌注泵的压力及缩短灌注时间可能有利于术后尿脓
毒症的预防,但具体的灌注压上限及灌注时间上限仍未明确,有赖于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
此外手术并发尿脓毒症,细菌或细菌毒素入血必然存在有血尿屏障的破坏。
人体的血尿屏障是人体内最致密
的屏障[4],目前有关于术中血尿屏障的破坏的基础研究甚少,相关研究的突破可能亦有利于腔内碎石术并发尿脓毒症的预防。
3.2 发生后如何早期识别与救治:腔内碎石术并发的尿脓毒症临床症状多样,进展快,术中,术后均可发生,且术中在麻醉剂影响下有些临床表现可以被掩盖或误认为是麻醉剂的不良反应,而脓毒症的尽早识别与处理与预后有密切关系。
脓毒症概念提出的初衷就是强调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在病情初始阶段没得到有效控制,则很快进展至严重脓毒症,出现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进一步进展则很可能发展至脓毒症休克,随着病情的进展处理更加复杂,死亡风险急剧增加。
从我们回顾的病例来看,仅表现为尿脓毒症的患者在icu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而尿脓毒症休克的患者在icu的治疗时间明显延长,需要行器官功能支持或替代者明显增多。
所以尽早识别手术并发的尿脓毒症对该并发症的救治尤为重要。
从我们回顾的病例来看,病情发生变化时首发改变主要是体温、心率、呼吸,这些指标又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几大指标之一,有较高的敏感性,这几项指标在临床非常直观和容易观察,在碎石术病人中出现变化我们就要警惕发生了尿脓毒症,尤其是那些有高龄、糖尿病、性别为女性、自身免疫力低下等临床易并发尿脓毒症者。
国际上有关脓毒症研究近年来进展迅速,最新国际脓毒症治疗指南指出对并发尿脓毒症者早期1小时内强有力的广谱抗生素治疗和6小时内积极的液体复苏对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生发展又有着重要的意义[5]。
从
近年国内众多大型医院监测的数据来看,尿路感染的细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但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且产esbl的比例高达60-70%,二者对碳青酶烯类均最为敏感,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其耐药率不到1%,肺炎克雷伯菌对其耐药率在
1.8%-3.9%[6,7],我们的培养结果也与此类似;尿路结石患者常反复住院,我们报道的这组10例其中就有5例有尿路结石住院史,且这类患者多次应用抗生素,细菌耐药率及产esbl比例会更高,故并发尿脓毒症者应第一时间应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
有关早期液体复苏可具体借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国际指南
2012[5]。
总之,临床腔内碎石术操作过程中预防尿脓毒症发生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有赖于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开展。
加深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认识,对术中、术后出现体温、心率、呼吸改变者要及早警惕发生了尿脓毒症,尤其对于临床易发生并发症者。
出现尿脓毒症表现者,及早给予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强有力抗生素,积极液体复苏,防治进展至脓毒症休克。
患者出现脓毒症表现时及时转入icu 监护治疗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icu医生在病情监护及液体管理方面可能更加擅长。
参考文献
[1] wagenlehner fm, pilatz a, naber kg, et al. therapeutic challenges of urosepsis. eur j clin invest, 2008,38(suppl. 2):45-49
[2] 蒋雷鸣,伍运筹,石海林等.兔肾盂内灌注压力与术后血液感染的相关性研究.山东医药,2012,52(8):60-62
[3] 荣若增,王砺,陈双峰等.肾盂恒压灌注下灌注时间对兔肾脏损伤的实验研究.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3,18(2):141-144 [4] kreft me, hudoklin s, jezernik k, et al.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blood-urine barrier in urothelium. protoplasma, 2010,246(1-4):3-14
[5] dellinger rp, levy mm, rhodes a,et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2012. crit care med,2013,41(2):580-637
[6] 郑波,吕媛.mohnarin 2009年度报告:男性尿标本来源细菌耐药监测.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5):357-365
[7] 齐慧敏,吕媛.mohnarin 2009年度报告:女性尿标本来源细菌耐药监测.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5):36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