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处理

合集下载

泌尿系结石腔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

泌尿系结石腔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

DOI :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18.05.016作者单位: 024000 内蒙古,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通信作者: 夏海波,Email :xhb1937@泌尿系结石腔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任晓磊 夏海波随着泌尿外科腔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泌尿系结石采用腔镜手术治疗,这些手术方式包括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腹腔镜切开取石术等。

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特点是损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

但与此同时,腔镜手术也存在着出血、感染、损伤等并发症。

尿源性脓毒血症是泌尿系结石腔镜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就其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做一综述。

一、泌尿系结石腔镜手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概述脓毒血症是指侵入血液循环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等,激活宿主的细胞和免疫系统,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内源性炎症介质,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的综合征,并进一步作用于机体各个器官、系统,造成组织、细胞破坏,代谢紊乱及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以休克为表现的危重综合征,重度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死亡率可达28.3%~41.1%[1]。

而由泌尿生殖道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即为尿源性脓毒血症,其死亡率高达30%~40%[2-3]。

泌尿系结石腔镜手术术后常常发生泌尿系感染,严重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

据统计,经皮肾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率为0.9%~4.7%[4],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脓毒血症发生率可高达4.5%[5],输尿管硬镜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率为5.76%[6]。

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后,不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增加患者负担,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

尿源性脓毒血症诊断标准[7]:感染诊断标准为血培养阳性和/或降钙素原>2 ng/mL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准:心率>90次/min ;体温>38℃或<36℃;白细胞计数>12×109/L 或<4×109/L ,或不成熟白细胞>0.01;呼吸频率>20次/min 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2 mmHg 或机械通气,符合上述中2个条件或以上即诊断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家庭医生如何进行脓毒血症治疗

家庭医生如何进行脓毒血症治疗

家庭医生如何进行脓毒血症治疗脓毒血症(sepsis)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常伴随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它是由于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在全身范围内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

导致这种疾病的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真菌或病毒,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肺部、泌尿道、消化道和皮肤。

脓毒血症需尽早治疗,否则会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在家庭医生开展的基层医疗中,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脓毒血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医生在脓毒血症治疗中应首先进行病程评估和早期干预。

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的收集对于早期的判断和诊断非常重要。

家庭医生应询问患者病程信息、接触史、既往病史等,借助体格检查,明确患者的体征如发热、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皮肤苍白等。

如果怀疑患者存在脓毒血症,应立即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指标的检测,有助于确诊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确定诊断后,家庭医生应积极进行感染控制和治疗。

首先,明确感染部位并进行局部护理,如进行切口脓液的排除、引流,伤口清创等措施,防止感染的持续扩散。

其次,对于已经存在的感染灶,应根据临床情况和病原学检查的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需考虑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史等。

同时,家庭医生应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

在脓毒血症治疗中,恢复和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稳定非常关键。

家庭医生应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和尿量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静脉输液可用于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循环稳定,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

在严重的循环衰竭和休克患者中,家庭医生应及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血管加压素和多巴胺等,维持血压和组织器官的灌注。

家庭医生还应重视脓毒血症患者的支持治疗和康复护理。

在疾病的过程中,患者常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紊乱,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包括呼吸衰竭、肾功能损害和消化道功能障碍等。

脓毒血症病人护理问题及措施

脓毒血症病人护理问题及措施

脓毒血症病人护理问题及措施脓毒血症(sepsis)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它是由于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异常而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血症常常发生在感染的基础上,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对脓毒血症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脓毒血症患者的护理问题主要包括感染控制、炎症反应控制、多器官功能支持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1. 感染控制感染是脓毒血症的基础,因此及早发现和控制感染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对任何感染症状如发热、呼吸困难、皮肤红肿等要及时报告医生。

同时,抗生素的应用也是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致病菌和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炎症反应控制脓毒血症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全身性炎症反应,这会导致循环系统紊乱、组织损伤等问题。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炎症反应的异常情况。

控制炎症反应的措施包括控制感染、积极纠正低血容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对于严重的炎症反应,可能需要使用抗炎药物如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来维持血压稳定。

3. 多器官功能支持脓毒血症患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损害,最常见的有呼吸衰竭、肾功能损害和心功能不全等。

呼吸衰竭时,可以辅助通气或机械通气以维持氧合和换气功能;肾功能损害时,需要密切监测尿量和肾功能指标,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心功能不全时,可以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

除了上述主要问题外,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血糖控制、营养支持等方面。

对于液体平衡的控制,应根据患者的循环情况和输液速度进行调整;血糖控制方面,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静脉输液或胰岛素注射;营养支持方面,应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

在护理过程中,还需注重患者的心理支持。

脓毒血症是一种严重疾病,患者常常处于身体和心理上的极度痛苦和不安。

结石相关性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诊治研究进展

结石相关性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诊治研究进展

结石相关性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诊治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结石相关性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治进展,希望可以为预防患者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防,提高预后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结石相关性尿源性脓毒血症;诊断;治疗;研究进展尿源性脓毒血症指的是因尿路感染导致的脓毒血症之一,该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感染导致宿主免疫失调,还可能对患者的器官功能产生较大的威胁。

临床上患者可能表现为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发热等,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

传统手术取石基本上不会出现该类疾病。

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治疗方法看法不一,为了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本次研究探讨结石相关性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结石相关性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进展临床上认为患者感染休克因尿路感染所致时患者血压中内毒素高于正常人,通常可达78.3%。

韦庆凡,覃江,韦克暖等[1]人认为内毒素阳性预测值达到48%,但实际测量值高达99%。

若检查内毒素时结果显示阳性,患者接受结石手术治疗之后不会因革兰阴性杆菌导致脓毒血症。

由此可见,以上应在患者手术前后对血浆内的毒素水平进行检查,这对早期诊断脓毒血症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除此之外还可以为治疗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还需要注意,血中内毒素水平增加不会受到真菌与球菌影响。

2结石相关性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治疗进展2.1胰岛素治疗邱阳,陈仙[2]等人提出高血糖患者出现凝血机制异常的问题,还可能增加细胞凋亡发生率,因此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更高,还可能导致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较慢的问题,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

因为胰岛素抗凝、抗感染与抗凋亡方面的活性较强,胰岛素的应用有利于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其地质80~110mg/dl之间,死亡率较高,且有利于降低全身血液感染与机械通气的时间。

2.2活化蛋白C人类充足活化蛋白C可以对凝血因子Va与VIIIa起到促进作用,其还可以对凝血瀑布进行反馈调节,让凝血酶的产生受到阻碍,降低血小板的活性,还有利于降低炎性反应因子水平,预防炎症进一步恶化。

尿源性脓毒血症 ppt课件

尿源性脓毒血症  ppt课件
但此后患者仍时有寒战发热,伴腰痛腰酸发作。1月前 患者在劳累后突发腰痛,同时伴高热,寒战,神志模糊, 两便失禁,在当地医院以“发热待查”收住入院,经抗 感染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此次为查发热原因入院。
患者2004年曾行“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
ppt课件
19
病史摘要
ppt课件
20
病史摘要
ppt课件
ppt课件
7
常见致病菌
ppt课的微生物 的感染 所引起 , 由磷酸镁铵和碳磷灰石组 成的结石。
常见致病菌:
Proteus(变形菌) Pseudomonas(假单胞菌) Klebsiella(克雷白杆菌属)
ppt课件
9
处理
ppt课件
10
ppt课件
病史摘要
ppt课件
33
病史摘要
ppt课件
34
Medicine took
Symptoms lessened
ppt课件
35
2007中ppt课华件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指南
17
病例
ppt课件
18
病史摘要
患者,女,31岁,因“反复腰痛伴发热4年,加重1月” 入院。
患者4年前始,无诱因出现发热,最高40度,伴有畏寒、 腰酸腰痛、恶心、呕吐。检查发现左肾多发结石,予以 开放左肾盂切开取石术(鹿角形结石),术后抗感染及 对症治疗,好转后出院。
21
病史摘要
ppt课件
22
病史摘要
ppt课件
23
病史摘要
ppt课件
24
病史摘要(KUB)
ppt课件
25
病史摘要(IVP)
ppt课件
26
病史摘要
ppt课件

肾输尿管微创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救治体会

肾输尿管微创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救治体会

肾输尿管微创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救治体会
吴铎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目的:总结肾输尿管微创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救治体会。

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014年我院经皮肾手术、输尿管硬镜、软镜手术后出现尿脓毒血症和接诊泌尿系结石并感染尿脓毒血症患者共16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根据欧洲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16例患者被及时诊断为尿源性脓毒血症,其中轻微尿源性脓毒血症11例,严重尿源性脓毒血症5例。

经过合理治疗均治愈,均无明显后遗症。

结论:肾输尿管微创术中以及术后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指标,及时诊断出尿源性脓毒血症并给予合理的治疗。

【总页数】2页(P391-392)
【作者】吴铎
【作者单位】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 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5.3
【相关文献】
1.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39例报告 [J], 孔东波;邹伟;饶志刚;赵克栋;冯正秋
2.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62例肾与输尿管上段结石 [J], 杨正雁;范力;张
卫然;张俊;沈发杨
3.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252例 [J], 甘伟胜;孙杰明;黄映善;陈俭
4.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治体会 [J], 王文;范治璐;王志俊;高华坤
5.输尿管支架管培养对输尿管软镜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 [J], 周文霞;沈俊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脓毒血症护理措施

脓毒血症护理措施

脓毒血症护理措施简介脓毒血症(Sepsis)是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是由细菌、真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引发的感染所导致,严重程度可由轻度感染迅速发展为中度或重度感染。

脓毒血症可以对机体各个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威胁生命。

因此,对于患有脓毒血症的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以控制感染和提供支持性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脓毒血症的护理措施,包括感染控制、液体复苏、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等方面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感染控制1.早期识别感染病灶:及早发现和处理感染病灶是控制感染、减轻感染症状的关键。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意识状态等指标,定期检查伤口、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通路,以及尽早收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等样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于患有脓毒血症的患者,护士在处理伤口更换敷料、插管、取样等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防止细菌交叉感染。

3.隔离措施:对于有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病、肺炎等)或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实施隔离措施,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在执行护理操作时要注意佩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个体防护装备。

4.交叉感染的预防: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干燥,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减少细菌传播的风险。

经常清洁病床、床单、病人用具等设备,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液体复苏1.补充液体:脓毒血症患者常常伴有低血容量和低血压,因此需要大量补充液体以维持血容量和血压。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体液丧失程度和循环动力学表现等因素,合理计算并给予补液。

2.选择合适的补液:在给予补液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补液类型。

常用的补液种类有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浆代用品等。

根据患者的容量状态和理化性质,灵活选择合适的补液种类。

3.监测液体复苏效果:护士在进行液体复苏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尿液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等,以评估补液效果。

如果补液效果不佳,应及时调整补液计划。

药物治疗1.抗生素治疗:对于脓毒血症患者,早期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警机---PCT

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警机---PCT
尿源性脓毒血症 的预警机---PCT
PCT与尿源性脓毒血症
1 尿源性脓毒血症简 介
2 PCT简介 3 PCT在尿源性脓毒血
症 治疗中的应用
1 尿源性脓毒血症简介
1 .1定义及临床表现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病原菌及其耐药性 1.4 治疗 1.5 预防
1.1 尿源性脓毒血症定义+表现
脓毒血症: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 能障碍。
1.2 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病机制
③血栓形成: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上的表面受体上调可导致相互粘附性增加。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可激活凝血系统;
蛋白 C等抗凝物质受到抑制,促进全身凝血在尿源性脓毒血症中。
1.3 病原菌及其耐药性
1.3 病原菌及其耐药性
亚胺培南、氨苄青霉素/β 内酰胺酶 抑制剂、庆大霉素、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0
2.3PCT 特点----引起PCT值上升的因素
全身性细菌感染 严重的组织创伤 严重休克、SIRS 和MODS
升高明显
真菌、寄生虫、立克次体、结核感 染、病毒感染、肿、过敏、自身免 疫性疾病、移植物抗宿主病及局部
感染瘤
轻度升高
2.4 PCT 功能
PCT是炎症标志物之一 可能是一种次级炎症因子,不直接启动脓毒
统性严重感染中PCT早期即可升高,经抗生素治 疗使感染控制后血中PCT会下降 在病毒感染及局部细菌感染而无全身表现的患 者PCT仅轻度升高 PCT已被用作全身严重感染或败血症时的一个重 要的观察指标。 不受机体免疫抑制状态的影响。
2.2PCT的体内过程
局部/系统性细菌感染/组织创伤可诱导PCT产生,病毒感 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则否。
2 PCT简介
2.1 PCT概述 2.2 PCT的体内过程 2.3 PCT 特点 2.4 PCT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