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脓毒血症
尿源性脓毒血症

– Pre-treat presumed struvite stones for at least 2 weeks prePNL – Pre-treat all other PNL patients with one week of antibiotic therapy – If purulent urine is encountered on the initial puncture, insert a temporary nephrostomy tube with deferral of the PNL
病史摘要
但患者手术当晚,再次出现高热、寒战,意 思模糊。查体:T38.5℃,BP波动于8468/61-43mmHg. 积极抗休克,泰能抗感染后病情控制(体 温正常,症状消失,尿WBC难以控制正常)。
病史摘要(造瘘后CT)
病史摘要
由于此时患者左肾造瘘,左输尿管放置输尿管 导管。为了能进一步的控制感染,采取了左输 尿管内滴注0.5%PVP液。 但是一滴注PVP液,患者体温就升高。即使更 换滴入途径(从左肾造瘘管滴入)也同样。 此时肾造瘘管引流通畅,尿量与导尿管相似, 尿色转清。 但多次左肾盂尿、导尿管尿尿常规,镜下可见 脓细胞,大量WBC。 肾盂尿培养仍为大肠埃希氏菌(ESBL-)
Ryan F. Paterson, M.D(2008 AUA Course).
Urosepsis几个治疗 原则
皮质类固醇
氢化考的松:脓毒性休克患者对液体复苏和血 管收缩药治疗无反应 氢化考的松 优于 地塞米松 皮质激素的用量不应超过相当于 氢化考的松 300mg/日 脓毒症患者不存在休克时不推荐使用皮质类固 醇,但有使用皮质类固醇历史或肾上腺功能不 全者可以使用维持量或应激量激素
尿脓毒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02
尿脓毒血症的治疗
尿脓毒血症的治疗需要联合治疗,包括维持 血压、呼吸等生命支持、抗感染治疗和去除病因 (解除尿路梗阻)等。
尿脓毒血症的治疗
维持呼吸循环稳定: 发病6h是复苏的重要时间点,争 取在这个时间内改善脓毒血症所 致的循环低灌注状态。
尿脓毒血症的治疗
抗感染治疗:
在没有病原学依据前,经验性抗感染用药应选择广谱抗生素,剂量应 足够,使用时间应在考虑为尿脓毒血症后1h 内,早期使用有效抗生素能改 善生存率 。
尿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
第二阶段,脓毒血症(sepsis)。 脓毒血症由 SIRS 发展而来,由于感染导致炎症反应进一步扩大或加
重而出现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如呼吸频率≥22 次/min、意识改变、 收缩压≤100mmHg。
尿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
第三阶段,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 感染性休克是指在脓毒血症的基础上合并严重的循环、细胞、代谢紊乱,其死 亡率远高于脓毒血症。 其临床特征为动脉血压需血管加压药物维持下才能达到65mmHg,血清乳酸水 平>2mmol/L或18mg/dL,有效血容量减少、组织器官灌注异常。
上尿路内镜手术引起的脓毒血症
就输尿管软镜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控制以避免术后严重感染:
①围手术期尿路感染的治疗是预防的关键,术前抗生素的使用对降低术后尿路感染至 关重要;
②对于结石感染合并明显梗阻的患者,可先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或者肾造瘘管引流,待 感染控制后再二期手术治疗结石,术后再给予足量的敏感抗生素;
03
上尿路梗阻引起的尿 脓毒血症
上尿路梗阻引起的尿脓毒血症
上尿路梗阻的常见原因有输尿管结石和输尿管管外压迫(如妊娠、盆腔肿 瘤),约 1/10 的尿源性感染性休克与泌尿道梗阻有关,有梗阻的尿源性感染 性休克的死亡率为27.3%,无梗阻的为 11.2%。
输尿管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

输尿管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输尿管结石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严重并发症之一便是尿源性脓毒血症。
尿源性脓毒血症是由于输尿管结石梗阻导致尿液回流和细菌感染,引起全身性的感染和中毒反应。
本文将重点介绍输尿管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以供临床医生和患者参考。
一、结石大小和位置输尿管结石的大小和位置是导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较大的结石更容易导致输尿管梗阻,使尿液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增加细菌感染和尿液滞留的可能性。
结石的位置也会影响尿液的排出,如果结石位于输尿管的狭窄部位或者靠近输尿管与肾盂连接的部位,就更容易引起梗阻和感染。
二、患者年龄和性别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也是影响输尿管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中年和老年患者更容易患上输尿管结石,这与身体代谢和免疫系统功能逐渐减弱有关。
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容易患上输尿管结石,这可能与男性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
三、合并疾病和药物患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患者更容易出现输尿管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
这些合并疾病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和抵抗力,增加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的可能性。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也会增加患者患上输尿管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风险。
四、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导致输尿管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过多摄入高含钙、高含盐、高含磷的食物会增加尿液中结石形成的可能性,患者长期饮食不均衡或者过度饮酒也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结石的形成和梗阻的发生。
长期久坐不动和缺乏运动也会影响尿液的排出,增加结石形成和梗阻的风险。
五、个人遗传和家族史个人遗传因素和家族史也是影响输尿管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如果患者的家族中有输尿管结石梗阻或者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病史,那么他们自身患上这些疾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遗传因素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尿液成分和结石形成的倾向,增加输尿管梗阻和感染的可能性。
尿脓毒血症(专业知识)

2
早期复苏
方法:应用天然/人工胶体或晶体液,是否应用白蛋 白存在争议。补液应持续到患者血流动力学(包括动脉压、 心率、尿量)得到改善。液体复苏的初始治疗目标是中心 静脉压至少达到8mmHg(机械通气患者需达到 12mmHg),之后需进一步液体治疗。对疑有血容量不足 的患者进行液体治疗时,开始30分钟内至少要用 1000ml晶体或300~500ml胶体液。
指导方针: 1.早期维持稳定的血压和氧饱和度。 2.早期足量的最佳剂量的抗生素经验治疗。 3.最佳的支持治疗必须随早期复苏同时展开。 4.多科室协作:ICU、抗感染科、泌尿外科。
Ⅰ 重症监护科对尿脓毒血症的治疗原则:
1.原发灶治疗:早期抗菌素治疗及辅助支持治疗是基本措 施。 2.治疗启动时间对患者生存率极为重要,早期诊断、早期 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尿脓毒症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率,早期诊 断最重要的是临床恶化的早期表现,这种早期变化对早期 诊断、特异性治疗是最有力的,是死亡率的主要决定因素。 3.容量复苏和适量缩血管升压药应用是支持治疗的重点, 而充分的容量负荷是支持治疗中最重要的环节,以保证血 氧运输和组织氧和作用。 4.低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严重脓菌症休克患者是有益的。
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脓毒血症、严重的脓毒血症、 感染性休克、难治性感染性休克。
严重的脓毒血症 指脓毒血症合并脏器功能障碍、组织低灌注或低血压。组织低灌注 和灌注异常包括但不限于乳酸性酸中毒、少尿或急性意识状态改变。
脓毒性休克 指脓毒血症诱导的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 40mmHg),适当补液不能回升,同时伴有灌注异常,可出现但不 限于乳酸性酸中毒、少尿或有急性意识状态改变。使用血管活性药
4
辅助支持治疗
1.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十分重要,要定期监测,进 行适当调整。
尿脓毒血症 (2)

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
尿和脓尿。
尿路感染的分类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
• 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 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
• 尿脓毒血症即由于尿路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当尿路感染出现临床感 染症状并且伴有全身炎症反应征象(发热或体温降低,白细胞升高或 降低,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即可诊断为尿脓毒血症。
诱发尿路感染的因素
⒊医源性因素 尿路的器械操作(留置导尿管、尿道扩张、膀胱镜 检查等),均可造成尿路黏膜的损伤而招致感染的发生 ⒋女性 尿道短、宽、直,在经期、性活动、妊娠、绝经等特殊情况 下抵抗力降低,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尿道口畸形、尿道口附近的病 灶均可引起尿路感染。
感染途径
⒈上行感染 致病菌经尿道逆行进入膀胱而向输尿管乃至肾脏侵入。常 发生于蜜月期、妊娠期、婴幼儿及因尿路梗阻而引起尿液反流者。 ⒉血行感染 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其他因素影响下,致病菌可从体内其 他感染病灶(如皮肤疖、痈、扁桃体炎、中耳炎、龋齿等)经血行传 播到泌尿生殖器官。最常见者为肾皮质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 球菌。
• 当尿路感染出现临床感染症状并且伴有全身炎症反应征象(SIRS) 即可诊断为尿脓毒血症。
感染性休克和脓毒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
• 疾病 标准
• 感染 人体正常无菌部位出现细菌,通常伴有宿主的炎症反应(但不是必须的)
• 菌血症
通过培养证实血液内有细菌存在,可能是暂时性的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对各种不同临床损伤的反应,可能是由感染,也
可能是非感染引起(如烧伤、胰腺炎)。全身反应须具备以下2个或2个以上条件:
流行病学
• 脓毒血症男性多于女性。 • 大部分严重脓毒血症是由肺(50%)和腹部感染(24%)引起,尿路
尿脓毒血症诊断标准

尿脓毒血症诊断标准尿脓毒血症(Pyogenic Septicemia)是指细菌感染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细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导致多个器官受损。
尿脓毒血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需要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关于尿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
尿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由美国感染病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IDSA)于2016年制定,以下为尿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低体温、乏力等。
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急性腹痛、恶心、呕吐等。
2.血液培养: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必须至少采集两个不同部位的血液样本进行培养。
如果血液培养结果显示有致病菌的生长,则可以诊断为尿脓毒血症。
3. SIRS标志物:SIRS(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包括体温升高或降低、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或血氧饱和度降低。
在尿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中,患者必须满足SIRS的标志物至少两项。
4.单个菌株培养:患者的两个或多个血液培养结果需要有相同的细菌株生长,以排除假阳性结果。
5.感染部位:患者必须有可疑或明确的感染部位,如泌尿系统感染(如尿道感染、膀胱感染、肾盂肾炎等),呼吸系统感染(如肺部感染)、软组织感染等。
6. 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以作为尿脓毒血症的辅助诊断标准。
CRP是一种在感染和炎症中产生的蛋白质,其水平上升与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相关。
尿脓毒血症的诊断需要综合以上多个指标进行判断,单独一个指标并不能做出确诊。
此外,尿脓毒血症的诊断要排除其他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的疾病,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肾盂肾炎等。
尿脓毒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还需要积极纠正体液失衡、改善器官功能,必要时进行器官支持治疗。
输尿管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

输尿管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摘要】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可能面临输尿管结石梗阻引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
输尿管结石梗阻的危险因素包括肾结石史、尿路感染等。
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则主要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肾功能受损等。
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机制主要与细菌感染、毒素释放等有关。
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
治疗策略包括抗生素治疗、解除梗阻等。
预防输尿管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需认清危险因素,加强相关治疗及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输尿管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梗阻,尿源性脓毒血症,危险因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策略,结语1. 引言1.1 背景介绍输尿管结石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由于尿路结石阻塞尿液通路而引起的症状。
输尿管结石梗阻不仅会导致剧痛和尿路感染,还可能引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尿源性脓毒血症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或结石梗阻导致细菌在血液中扩散引起全身性感染的严重疾病,可威胁患者的生命。
输尿管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包括结石的大小、形态、部位,局部病变的程度,患者的免疫状态和个体差异等。
识别并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对于及时干预和处理输尿管结石梗阻患者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对输尿管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指导价值。
2. 正文2.1 输尿管结石梗阻的危险因素输尿管结石梗阻的危险因素包括多种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习惯、遗传因素和患病史等。
1. 生活习惯: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饮水不足等生活习惯是导致输尿管结石梗阻的重要原因。
高盐、高蛋白饮食会使尿液中的钙、尿酸等物质浓度增高,易形成结石。
长期坐卧不动、缺乏运动也会导致尿液滞留,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2.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人群患输尿管结石梗阻的风险明显增加,遗传因素在结石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尿脓毒血症课件

学习交流PPT
7
机体的防御机制
正常机体的尿道口有正常菌群,包括乳酸杆 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小棒杆菌等它们对致病 菌起到抑制平衡的作用,使机体对感染具有防御 的能力。
学习交流PPT
8
机体的防御机制
• 正常情况下膀胱内的细菌被尿液稀释、且很快随尿液排出体外 • 尿中含有大量尿素和有机酸使尿液呈高渗状态(大量饮水后可以
尿脓毒血症
汪勇 副主任医师
学习交流PPT
1
泌尿系统基本概念
• 泌尿系统:男女共有 • 包括上尿路、下尿路 • 上尿路:肾、输尿管 • 下尿路:膀胱、尿道。
上、下尿路的分界点:膀 胱输尿管开口
学习交流PPT
2
定义
•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
学习交流PPT
10
发病机制
此外,尿路黏膜本身能分泌黏液(含粘蛋白、 葡氨聚糖、糖蛋白、粘蛋白等),具有抵御细菌粘 附的能力。如果致病菌与粘液结合、损害了保护层; 或黏膜层受损,就容易引起尿路感染。
学习交流PPT
11
发病机制
细菌进入膀胱引起膀胱炎后,可影响膀胱输尿管 连接处的功能,导致膀胱输尿管返流,促使感染 尿液逆流而上。细菌释放的内毒素可作用于输尿 管平滑肌,使其蠕动减退,致输尿管尿液淤滞, 管腔内压力升高,形成生理性梗阻。
• 尿脓毒血症的易患人群包括:老年患者、糖尿病、免疫抑 制患者(例如器官移植受体)、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和接 受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艾滋病患者。
• 尿脓毒血症的常见原因是尿路梗阻性疾病,如输尿管结石 、尿路解剖异常、狭窄、肿瘤或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另外尿路手术或者泌尿系统的实质脏器感染也可以发生尿 脓毒血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尿系手术因何容易造成尿源性脓毒血症
机体抗病能力的下降 泌尿外科患者常合并有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慢性 疾病,如果患者年龄较大,由于机体本身防御力降低,容 易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
细菌耐药性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被滥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特别 是多重耐药的细菌越来越多。泌尿系疾病不少为慢性疾病, 患者可能接受过多次甚至长期的抗感染治疗,使得泌尿系 致病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以及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这些 都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尿源性脓毒血症是由泌尿生殖道感染所引起的脓毒血症。
常见的可能导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疾患包括泌尿系统的 梗阻性疾病,如输尿管结石,先天畸形、狭窄或者肿瘤, 前列腺增生;一些泌尿系统有创介入操作或治疗,如经 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镜、尿道扩张或者经直肠前列腺 穿刺等。
泌尿系手术因何容易造成尿源性脓毒血症
泌尿系手术因何容易造成尿源性脓毒血症
医源性因素: 泌尿外科手术中侵入性操作,比如膀胱镜、输尿管镜、尿
道扩张甚至是导尿等,不可避免地把外界细菌带人体内同 时对作为天然屏障的尿道黏膜造成损伤,也为细菌侵润繁 殖创造了条件。 泌尿外科腔道内镜手术,术中使用加压泵。肾盂存在肾盂 淋巴管、肾盂静脉、肾盂肾窦、肾盂肾小管等返流机制, 膀胱尿道黏膜实质也是一层半透膜,特别是在医源性创伤 的情况下,黏膜和静脉发生损伤,各种冲洗液极易快速人 血。在较长时间局部高压状态下碎石,致病菌或内毒素能 够大量释放并且直接快速侵入循环系统。临床上经皮肾镜 或输尿管镜术后的尿源性脓毒血症有发生,进展极快,致 死率或致残率高。
脓毒血症被定义为存在可能或者被证实的感染并伴有 全身性的感染表现;如脓毒血症加上其导致的器官功 能障碍或者低血压、高乳酸、少尿等组织低灌注不足 表现,则定义为重症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作为一种机体面对感染全身的、恶性的宿主 反应,进展极快,一旦发展成重症脓毒血症,甚至感 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往往难以纠正,病死率 极高,医疗花费巨大。
泌尿系统解剖
正常的尿液冲刷以 及黏膜等天然屏障 作用保护下,细菌 不易停留及繁殖。
泌尿系统梗阻(肿瘤、
结石、畸形狭窄、前列
腺增生)
尿液排流不畅,尿路
及生殖道上皮防御细
菌的能力下降,杀菌
抑菌作用的尿素氮转
变为尿氨
感染防御功能下降,致病 菌就容易侵入并且定植, 引发感染。
据统计在尿源性感染性休克中,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