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四《望海潮》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望海潮》教学实录

《望海潮》教学实录

《望海潮》教学实录师:我们来看一看,唐代大诗人杜甫面对春天的花鸟景观会有什么感慨呢?(板书课题:春望)师: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杜甫的简介(多媒体展示)。

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生:(朗读)杜甫(712-770),字子美,因避“安史之乱”,客居成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称“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

师:那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请大家来读一读背景介绍。

生:(朗读)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八月,杜甫被安史之乱的叛军所俘虏,囚禁在长安城里。

时值深秋,诗人目睹草木凋零,百花纷谢,一片萧条冷落,不禁热泪盈眶,愁绪满怀,写下了这首伤时感事的五言律诗。

师:看来,当时的杜甫被押解在长安,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再加上国家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他的心情肯定是郁闷、孤独、痛苦的。

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这首诗,看能否体会到诗人内心的这种情感。

师:请大家结合注释来疏通一下这首诗的词句。

可以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好了,谁来给大家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呢?当然说的时候要有条理一些。

生1:“国破山河在”,国是国都的意思,这里指长安。

破了还要在,意思是还依然存在。

这句诗突出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切。

生2:“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出了长安城的破败荒凉。

虽是春天,可草木丛生,一片荒凉。

与第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

使人感觉到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生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上句中“时”理解为时局,国难时期。

“溅泪”、“惊心”分别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心悸。

下句中“别”应理解为分别、离散。

“感时”、“恨别”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痛苦心情。

生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上句说自开春以来战火又烧了整整三个月。

“烽火”是指战火。

“三月”说明时间之长。

“家书抵万金”是说接到一封家书真比得到一万两黄金还要高兴。

“抵”相当与“值”。

因为战乱不断,道路阻隔,所以家书显得格外宝贵。

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之情。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课堂实录和《雨霖铃》课堂实录
 一,导入:
 北宋词人柳永,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人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那幺,他到底是一个什幺样的人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柳永的《望海潮》和《雨霖铃》,走进他的情感世界.首先我们来学习《望海潮》,走近青年时期的柳永.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罢这首《望海潮》,十分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入侵南宋之志.请同学一齐朗诵《望海潮》,边读边思考这样个问题:词中的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南宋,直指杭州的野心
 (学生齐读《望海潮》)
 师:请同学看一下屏幕上的思考题,(出示幻灯片:思考:词中的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南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哪位同学思考好了就可以发言.
 生:我认为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句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南宋的野心,因为大家都把珠宝陈列在市面上面,而且相互攀比自己家的富庶,就可以看出这里是多幺富庶。

5《望海潮》教学实录

5《望海潮》教学实录

《望海潮》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柳永的词作《望海潮》,下面请同学们先朗读一遍作品。

生:齐诵词作。

师:读完这首词。

大家有没有感觉前面每一句押韵都很舒服,但有个地方却好像很流畅的地方突然有个疙瘩,有没有觉得?是那一句?生1:有的。

“竞豪奢”这里,感觉跟前面不一样。

师:嗯,我们感觉这个地方有点别扭。

为什么这里感觉别扭?从押韵的角度来看,这个地方应该是一个韵脚的位置,是要押韵的。

但刚才我们读了,从现代汉语的发音来看,这里似乎并不押韵。

前面都是押“a”韵,而这里的“奢”是“e”,和前面不太吻合押得上,是不是?显得就不够顺畅。

其实呢!我们可以猜一下,可能这个字古音和现在不一样。

可能念什么呢?生齐答:“sha”(一声)?师:嗯。

还真是这样。

我一开始想找找好的朗诵音频给大家听听,但找了一些觉得也就这样吧。

后来找到一个名家朗诵在读到这里时的处理,就是“竞豪奢(sha一声)”。

这样押韵就很流畅了。

这种现象我们在古诗里面有没有发现其他类似的现象啊?生:“远上寒山石径斜(xia二声)”师:对!我们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xia二声)”,就是这样。

嗯,上面是关于这个读音我这里顺便提一句。

好,下面我们来说这首词。

词牌叫“望海潮”,这里呢先说一下,在柳永之前,这个词牌是不存在的。

换句话说——生:这是柳永自创的。

师:对,“望海潮”这个词牌是柳永自创的。

从词牌的产生源起发展来说,词牌名字与词作内容上,还是有某种关联度的。

请你们粗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哪句话是可以和词牌“望海潮”直接呼应相关联的?生:“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师:很好。

对,这句在写什么?生:写“潮”。

师:哪里的“潮”?钱塘江的潮水,是吧?而钱塘潮是我们杭州众多壮观风景中很有特色的一个景观。

所以我们今天一起来学的是柳永歌咏杭州城市风光的这样一首作品。

好,刚才我们已经通过读对词的内容初步熟悉了。

现在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说,柳永这首词是写来干嘛的?生:我觉得这个应该是柳永他,看得出来他不是本地的人,所以我觉得应该是他到了这个地方,然后为这里的景色所感动,然后写了一篇赞美的(作品)。

望海潮教学实录

望海潮教学实录

《望海潮》课堂实录点击加入语文备课大师交流群《望海潮》课堂实录2011年9月份,我参加了河南省语文优质课大赛,此课获开封赛区第5名,全省第7名。

一、导入语:师: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诗歌是一串精美璀璨的珠链。

瑰丽的《诗经》,绮丽的《离骚》,华丽的唐诗,壮丽的宋词……而在这串精美的珠链上宋词是最为耀眼夺目的一颗。

苏轼的明月、易安的黄花,银河上的鹊桥,二十四桥的冷月……这些脍炙人口的词作,已成为中华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象征;这些千秋传诵的词章,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本节课,我们要一同走进宋朝,感受流光溢彩的诗风词韵,一起欣赏著名词人柳永的都市生活画卷——《望海潮》。

师:北宋都市繁华出现了许多描写都市风情的诗词,以柳永的《望海潮》最为有名,古人曾这样评价:“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那么这首词究竟好在何处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范读初步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并注意字音和断句。

(师配乐朗诵)师:想把这首词读好吗?生:想。

师:齐读一遍试试。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声音宏亮,也很有气势。

要想读好一首词,理解是关键。

只有理解了词句的内容,把握了情感,才可能把这种丰富的情感通过我们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出来。

诵读这首词要注意大屏幕上提到的这几点:(出示幻灯片:①整体感情要饱满,要有适度夸张,语调铿锵有力。

②上阕“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要读出这种气势来。

③下阕节奏平和舒缓,要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大意,自由诵读,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交流或提出共同解决。

(教师巡回,与学生交流重要字词的理解)师:我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请同学来解释大屏幕上的这几个词。

生: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清嘉:清秀;嬉嬉:欢快愉悦的样子;吟赏:吟诵和欣赏。

师:解释的很正确,哪位同学试着给大家读一读?生:读。

师:同学们的掌声中是对你读得最好的肯定,很有激情,声音很洪亮。

望海潮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

望海潮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

•[阅读次数:73]1.导入: 有些诗句大多人不知道它出自何人之手,却能永远铭记,千古传诵!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结合注释一走近作者,结合注释二三了解词人写作背景。

3.思考...•[阅读次数:22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反复诵读诗词,品味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3、学习诗词中铺叙、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阅读次数:3550]课前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2、了解作者柳永。

3、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4、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重点】1、品悟词的意境,体味其中情感。

2、学习解读词...•[阅读次数:4180]一、教学目标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掌握互文,点染等艺术手法三、教学课时 45分钟四、教学过程 1、导入在上课前老师想问问大家,有那些同学去过杭州呀?没...•[阅读次数:1996]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望海潮》。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说说。

一、说教材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阅读次数:4772]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辑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次数:8220]教学目标:1、深入《望海潮》和《雨霖铃》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情感及作者的情感状态。

柳永词两首-《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的课堂教学实录

柳永词两首-《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的课堂教学实录

柳永词两首|《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的课堂教学实录导入:北宋词人柳永,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人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进展宋词的巨匠,那么,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今日就来学习柳永的《望海潮》和《雨霖铃》,走进他的情感世界。

首先我们来学习《望海潮》,走近青年时期的柳永。

传奇金主完颜亮读罢这首《望海潮》,非常艳羡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入侵南宋之志。

请同学一齐朗诵《望海潮》,边读边思索这样个问题:词中的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南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同学齐读《望海潮》)师:请同学瞧一瞧屏幕上的思索题,(出示幻灯片:思索:词中的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南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哪位同学思索好了就可以发言。

生:我认为“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句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南宋的野心,由于大家都把珠宝陈设在市面上面,而且相互攀比自己家的富庶,就可以看出这里是多么富庶,是多么有钱,那完颜亮发觉这里是如此富庶,他自然就起了入侵南宋的野心。

师:也就是物质生活的这种诱惑,家家户户是绫罗盈柜,珠宝玉石遍陈于室,人们都在比阔气,讲豪华。

特别好.生:还有哪位?来,你说说。

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句话描写当时杭州风景美丽,地理形势很优越。

假如侵占之后,可以占据地理优势,应当可以勾起他入侵南宋的野心师:哦!我听出来了,他除了艳羡这里物质生活的富有之外,还对这里风景的美丽引起他精神上的愉悦所憧憬。

师:好,还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生:“千骑拥高牙,沉醉听萧鼓,吟赏烟霞”会引起他入侵的野心,由于高牙是个官,然后在这里过的这么闲适拘束,太舒适了,他假如统治了这里,就是这里最高的统治者了,所以他活的会更好。

师:治理有方,高牙并不是一个官,高牙是官员出行的仪仗队,那么也就是他非常艳羡这里的地方官。

他为什么艳羡这里的地方官,或者说这里的地方官为什么如此闲适拘束?哪位同学可以就他说的这句话深化地理解一下?生:我觉得他之所以艳羡这里的地方官主要有以下几个缘由:第一,钱塘也就是杭州这里历史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的都市。

望海潮课堂实录2 人教课标版

望海潮课堂实录2 人教课标版

《望海潮·东南形胜》课堂实录一、感情诵读,初步感知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宋词,咱们经常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可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表现形式。

你们以前也学过不少词吧,谁来说说词与诗有什么不同?生:学过一些,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破阵子》等,词题目前面有词牌,也不像诗歌律诗绝句那样整齐。

生:词读起来很过瘾,很适合表达感情。

师:词有好几个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就很好地体现了词的音乐性,抒情性的特点,柳永就是平民音乐家,他创作的词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出,皆能歌柳词”,歌词嘛,大多是能配乐演唱的;因为它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淋漓尽致地抒发感情,所以你读起来感到很过瘾,是吗?生:(点点头)师:宋词最典型的有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永的《望海潮》。

课下布置让大家预习了,下面谁能来给大家有感情地朗诵一下。

生:(读得很流利,但没读出感情)师:他读得怎么样,谁来点评一下。

生:他读得太快了,跟赶场子似的。

(大家哄笑)师:(我激他说)那你试着读一下。

生:(读得比较有感情,但是还有点平淡)师:同学们,这首词主要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景象?生:描绘了一种繁华富庶、和平宁静的景象。

师: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啊!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据说这首词流传到了北方金人统治的地方,金主完颜亮读到了这首词,当他读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就时,顿生南侵之意。

大家想想,这句该读出一种什么感情?生:喜爱,赞美,向往……师:谁来读一下?生:(生读,很有感情)师:这就对了,读的时候,脑子里应该想象着远远近近重重叠叠的山峰上满是桂花,湖里荷花,十里飘香,读得时候,“有”后要停顿一下,“三秋”“十里”要读得悠长,突出时间之久,范围之广。

(我范读之后)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重读全文,然后咱们配乐朗诵,看谁读得更好。

望海潮课堂实录

望海潮课堂实录

望海潮课堂实录《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今天,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望海潮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望海潮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望海潮课堂实录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一、导入语:师: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诗歌是一串精美璀璨的珠链。

瑰丽的《诗经》,绮丽的《离骚》,华丽的唐诗,壮丽的宋词……而在这串精美的珠链上宋词是最为耀眼夺目的一颗。

苏轼的明月、易安的黄花,银河上的鹊桥,二十四桥的冷月……这些脍炙人口的词作,已成为中华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象征;这些千秋传诵的词章,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本节课,我们要一同走进宋朝,感受流光溢彩的诗风词韵,一起欣赏著名词人柳永的都市生活画卷——《望海潮》。

师:北宋都市繁华出现了许多描写都市风情的诗词,以柳永的《望海潮》最为有名,古人曾这样评价:“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那么这首词究竟好在何处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范读初步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并注意字音和断句。

(师配乐朗诵)师:想把这首词读好吗?生:想。

师:齐读一遍试试。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声音宏亮,也很有气势。

要想读好一首词,理解是关键。

只有理解了词句的内容,把握了情感,才可能把这种丰富的情感通过我们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出来。

诵读这首词要注意大屏幕上提到的这几点:(出示幻灯片:①整体感情要饱满,要有适度夸张,语调铿锵有力。

②上阕“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要读出这种气势来。

③下阕节奏平和舒缓,要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大意,自由诵读,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交流或提出共同解决。

(教师巡回,与学生交流重要字词的理解)师:我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请同学来解释大屏幕上的这几个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这首词,然后结合原词发挥想像,写一段文字来描绘杭州的胜景,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词后,开始埋头写作)
师:现在请同学来朗读自己的描绘。

生:时间肆意涂抹,在那段冗长的历史下,花香更加漫长。

似乎一直是烟雾萦绕的天外,飘扬的柳,雕花的桥,衬托了户户云云,又像是遮掩无奈珍珠的荧光。

西湖碧波映翠,摇摇曳曳,桂花香满钱塘。

荷花开露芙蓉脸,水边漾起粉红的水晕,笛声和起晚霞的韵律,吟出那段歌,吟出月光,吟出绵长的思绪。

师:下面请同学来评点一下。

生:我觉得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对杭州的眷恋,将杭州的美景具体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对荷花的描写给我的印象最深。

生:老师,我觉得这段文字里面有些地方受《听听那冷雨》的影响,就是那些叠词,“户户云云”、“摇摇曳曳”我觉得用得很生动。

师:很好,刚才这位同学写得好,两位同学评点得也很好。

不过大家要注意,我们最好选其中的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加以描绘。

再找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生:夏日的江南,湖面上蔓延着生命的绿色,肥大的荷叶层层叠叠,只留下些许缝隙,经阳光照射,便在绿肥红瘦间缀上点点金黄。

远处传来清脆的采莲歌,惊起荷中的飞鹭。

不知是莲花的香还是脂粉的香,不知是芙蓉的面还是少女的面。

几个少女撑篙而来,拨开亭亭的荷杆,咕咚一声,是调皮的孩子跳入水中,忽地又钻出水面,挤出一个逗人的鬼脸,惹得姑娘们又是笑声一片。

师: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根据哪些词语加以描绘的。

生:我主要选取了“十里荷花”和“莲娃”,又加上了采莲姑娘的活动,再用孩子的一个调皮的鬼脸作为特写。

师:不错,尤其是对“莲娃”的想像,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下面,大家在头脑中回忆一下刚才这几位同学朗读的文字,想像着杭州的美景,将这首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学生朗读全词)
师:不知大家知道不知道,现在有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标语,比如北京的城市标语是——
生(七嘴八舌):新北京、新奥运;不到长城非好汉;北京欢迎您……
师:看来大家了解得还比较多,下面的时间请大家再将这首词读几遍,从中概括杭州的特点,并用对联或其他形式为杭州写一则城市标语,这一次大家可以合作完成。

(学生朗读,讨论并写城市标语)
师:好,我们现在请大家将自己写的城市标语读给同学们听。

生:钱塘潮起波连五湖四海西湖调唱客来四面八方
师:给大家讲一讲,你选取了杭州的哪些特点。

生:我的上联是根据“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而拟的;下联是根据“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而来的。

主要体现杭州自然景观的雄壮与秀美的特点。

师:说得很好,再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

生:如烟碧水如画人家,如丝锦绣如梦杭州。

师:请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给人一种宁静柔和的感觉。

我想,生活在杭州肯定会很幸福。

生:我觉得这幅对联运用比喻运用得比较好,将杭州如梦似幻的感觉表达出来了。

师:不错,还有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江南水好一杭州,物华天宝尽此处。

师:我觉得,写得很精炼,很有概括力。

“水好”,水到底怎么好?可以引发读者无穷的想像;“物华天宝”这一个词就将杭州城的富庶写出来了。

再请一位同学读读。

生:老师,我没用对联的形式。

师:我们刚才不是说也可以用其他形式了吗?读来听听。

生:自然之胜景,天下之盛世,心中之圣地。

生:活力、自信、绿色、和谐。

生:青山绿水绕天堂。

生:西湖岸上东风破莲叶荷花七里香
(学生哄堂大笑)
师:大家为什么笑啊?
生:他把周杰伦的歌名都用上了。

师:看来听流行歌曲还是很有用的。

(学生笑)
师:刚才大家写的城市标语既紧扣文本,又融入现代的流行歌曲,展现了大家开阔的思路、丰富的想像力和良好的概括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学习语文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将这些好的方面保持下去。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望海潮》,走进杭州,去体验那湖光山色,去游览那充满魅力的人间天堂吧!
(学生朗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