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食用色素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
罂粟壳其实就是干燥之后的罂粟果壳。 其采制通常在秋季,当罂粟的果实充分生 长但尚未成熟的时候,割取药用的浆汁后, 摘下果实破开,除去种子、枝梗,之后再 将其晒干。和鸦片、海洛因相比,罂粟壳 内的“有毒物质”虽然含量不大、纯度也 不高,但其成分同样包括吗啡、可待因、 那可汀、罂粟碱等30多种生物碱。注射一 针或吸食一口海洛因,就能使人很快产生 兴奋感。
心是黑的,蛋是红的
讽刺与幽默
王金黄(块黄)
• 闪光棕红色结晶块或砂状。红褐色结晶 性粉末或带绿色光泽的黑色块状晶体。遇 浓硫酸呈黄色,稀释后呈橙色。遇硝酸呈 橙色 。
• •
用途: 工业上用于棉、麻、羊毛、腈纶、皮革、 纸浆、烟草、纸张、羽毛、草(或木、竹)制 品和蚕丝的染色,并用于制色淀。
•
硼砂
• 无色半透明晶体或白色结晶粉末。无臭, 味咸。
应用
• 为外用杀菌剂、消毒剂、收敛剂和防腐 剂。
•
用于食品中,可以起到防腐、膨松的效果。 以此来增加食物韧性、脆度及改善食物保 水性及保存度等功能。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硼酸进入到体内,蓄积排泄很慢,影响 消化酶作用,每日食用0.5g硼酸即可引起食 欲减退,妨碍营养物质的吸收,以致体重 下降。成人食用1~3g即可引起中毒,主要 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 症状,有些人会还有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 症状,包括嗜睡、头痛、肌肉痉挛和皮疹 等症状。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 食用物质
王选平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滨海新区食品药品监督所
卫生部公布
•
•
2011年4月19日,汇总已公布的食品中 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计47种。
•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 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 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
饮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调查报告

饮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然而,近年来,关于饮料中添加非食用色素的新闻频频出现,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非食用色素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本调查旨在了解市场上饮料中非食用色素的使用情况,为消费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选取了市场上常见的瓶装饮料,共计50种,涵盖了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运动饮料等各类别。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饮料的生产商、经销商进行调查,了解其是否添加非食用色素,并对其添加原因、添加量及对消费者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三、调查结果1.非食用色素的使用情况经过调查发现,在50种饮料中,有35种添加了非食用色素。
其中,15种为碳酸饮料,占42.9%;10种为果汁饮料,占28.6%;5种为茶饮料,占14.3%;3种为运动饮料,占8.6%;2种为其他类型饮料,占 5.7%。
由此可见,非食用色素在饮料中的使用比较普遍,尤其在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中。
2.非食用色素的添加原因通过调查得知,非食用色素的添加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产品色泽:为了使产品外观更加鲜艳、诱人,生产商会在饮料中添加非食用色素。
(2)提高产品稳定性:部分非食用色素具有稳定饮料中其他成分的作用,有助于延长产品保质期。
(3)降低生产成本:与天然色素相比,非食用色素价格较低,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3.非食用色素的危害非食用色素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消化系统:非食用色素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引发腹泻、呕吐等症状。
(2)影响神经系统:部分非食用色素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导致头痛、失眠等症状。
(3)致癌作用:部分非食用色素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长期摄入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四、建议措施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措施:1.加强对非食用色素的监管力度。
水溶性非食用色素的检测流程

水溶性非食用色素的检测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水溶性非食用色素的检测对于保护公共健康和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天然色素应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内天然色素应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天然色素应用技术推广实验室黄再兴食用天然色素在食品中使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超剂量,超范围,生产中受塑化剂、罗丹明b等有害物质污染,将非食用色素例如苏丹红等作为食用色素添加到食品或天然色素中,混合复配天然色素过程所产生的反应。
安全和功能的关键是剂量,在一定的剂量下有功能的物质,在超过一定的剂量时就有可能产生毒性,任何物质的安全和功能都是在一定的剂量基础上来评价的,超剂量使用会造成浪费,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天然色素的使用范围是一定的,但是某些厂家为了谋取利益,根本就不考虑色素的使用范围,使色素和食品中某些成分发生了反应,因而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一些不属于色素范畴的物质,由于能改变食品的颜色,也常被一些不法商贩用于不道德的天然色素生产加工。
在油溶性色素(如辣椒红色素)的乳化改性上,某些厂商采用安全性较差的表面活性剂,并且大大的超量使用,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在出售染色的乳化剂,所谓的天然色素里色素的含量还不到10%,超过90%的有效成分是乳化剂。
自然界天然色素所能提供的颜色非常很有限,有时根本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所以很多厂家采用混合复配天然色素,但是在混配天然色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反应是否会造成有毒物质的生成至今还没有人进行研究。
“天然”并非等同“安全”。
对于天然色素的安全性不能盲目乐观,为了使天然色素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我们应该加强对天然色素生产的各个环节及使用过程加以严格控制。
另外,建立和完善天然色素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也是迫在眉睫的工作,苏丹红、塑化剂和罗丹明b等事件的发生更加引起人们对天然色素的检测方法和标准的重视。
目前国内的天然色素国家标准存在如下问题;国内所食用天然色素标准仅有少部分,还有相当数量的天然色素没有标准,没有应用范围和使用量;另外,由于存在各种客观的原因,国内天然色素标准技术含量低,大多数标准的理化指标低于国际标准和国外发达国家标准,很多天然色素更无检测方法和指标,有些只是照搬国外的方法,不切国内实际生产和应用环境,造成实际检测困难和准确性难以掌控,由于历史的原因,某些天然色素在法规上有应用范围的天然色素,但由于使用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目前没有人生产,而某些从蔬菜和粮食中提取,安全性高的天然色素,目前发达国家一直在使用,在国内由于没有产品使用标准,致使国内应用企业无法使用,影响天然色素的应用和推广,国内天然色素标准滞后的局面有待改进,方可促使国内天然色素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精品推荐】非食用色素有哪些

非食用色素有哪些
小编希望非食用色素有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我们生活中不光有使用色素还有非食用的色素,非食用色素有哪些?食用色素安全吗?这些问题小编给大家讲一下。
在食品中添加色素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其实,在我国古代,人们就知道利用红曲色素来制作红酒。
自从1856年英国人帕金合成出第一种人工色素———苯胺紫之后,合成色素也登台上场,扮演着改善食品色泽的角色。
现在常用的食品色素包括两类:天然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
天然色素来自天然物,主要由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
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
我国对在食品中添加合成色素也有严格的限制:凡是肉类及其加工品、鱼类及其加工品、醋、酱油、腐乳等调味品、水果及其制品、乳类及乳制品、婴儿食品、饼干、糕点都不能使用人工合成色素。
只有汽水、冷饮食品、糖果、配制酒和果汁露可以少量使用,一般不得超过1/10000。
非食用色素有哪些?小编介绍,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后色素、人工合成素。
根据用途不同则分为食用色素和工业色素。
化学合成色素是从煤焦油中提取的,多以苯、。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非食用色素

Mar. 2020 CHINA FOOD SAFETY119分析与检测目前,个别生产商为降低成本、保障食品外观诱人、色泽稳定,在生产食品时会违法添加非食用色素,此类非食用色素对人体存在潜在危害。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食品中多种非食用色素的方法。
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中非食用色素的测定中应用最广泛。
采用该方法时,样品通过预处理、净化及萃取后,可直接快速检测,操作简便且准确度高,应用价值丰厚。
1 实验方法1.1 仪器与试剂1260TG-16WS 色谱仪,DAD 检测器;固相萃取装置;KQ-500DE 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
去离子水;甲醇、乙酸铵(均为色谱纯);酸性橙Ⅱ、碱性橙2和碱性嫩黄O 标准品。
Symmetry RC 色谱柱,色谱柱温度40 ℃,检测波长500 nm。
流动相A 乙酸铵和四乙基溴化铵溶液,流动相B 为甲醇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
样品为市售豆制品。
1.2 样品预处理烧杯内放置精密称取一定量粉碎均匀的豆制品样品,加入提取液20 mL, 至于超声波下提取20 min 后过滤,滤渣中加入提取液20 mL,反复多次后合并滤液,浓缩至10 mL,将pH 调整为6,完成样品溶液的制备[1]。
固相萃取柱依次采用甲醇、酸化甲醇溶液预淋洗,控制流速在5 mL/min,柱内液体高度控制在0.5 cm 以上,待样品溶液加入之后流速控制在6 mL/min。
以1∶1的比例加入丙酮和正己烷混合溶液5 mL,依次采用丙酮溶液、甲醇溶液各5 mL、3 mL 洗涤萃取柱,随后用5 mL 洗脱液(50 mL,1 mol/L 的NaOH 与500 mL 甲醇配制)洗脱萃取柱,收集淋洗液,加水浓缩定容至2 mL,过滤,待测。
2 结果2.1 色谱柱的选择对比50 mm 和100 mm 的色谱柱对分离非食品色素的影响,得知两款色谱柱皆可分离分析物,但100 mm 色谱柱分析时间较长,因此本试验选用的色谱分析柱为50 mm 的色谱柱。
【精品推荐】非食用色素的危害

非食用色素的危害
小编希望非食用色素的危害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非食用色素就是工业化工生产中使用的色素,非食用色素的危害有哪些?食用色素安全吗?这些问题小编给我们解答。
色素也可以称为色阶,它是表示显示屏幕亮度强弱的指数标准,也就是我们说的色彩指数。
显示屏的色彩丰满度和精细度是由色阶决定的。
业界的标准有256色、4096色、65536色。
白光照在物质上,特定波长的光被吸收,其它波长的光被反射出去,因此我们才能看到该物质特有的颜色。
这样有选择性的将特定波长的光吸收或反射的物质叫做色素。
吸收绿色光的物质,肉眼看就呈红色(红色是绿色的补色);而吸收蓝色光的物质,用肉眼看就呈橙色(橙色是蓝色的补色)。
食用色素可分为食用天然色素与食用合成色素,天然色素一般较为安全,合成色素有些可能具有毒性,但由于合成色素成本低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色调多样,仍被广泛应用。
食用合成色素又称为食用焦油色素,因为食用合成色素是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的。
由于这类色素对人有害,故应严格管理,谨慎使用。
非食用色素的危害有哪些?小编介绍,女性朋友都知道化妆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成为一种增香添美的必需品,但是,化妆品中的一些物质常常给爱美者的健康带来一定的损害,这其中就包括色素。
化妆品是一种日用化学工业品,本身就含有。
肉制品中的非食用色素的添加

色素使食品更诱人
常用的食品色素包括两类:天然色素与人 工合成色素。天然色素来自天然物,主要由植 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 些色素。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 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离 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
自从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工合成色素本身的 危害性后,天然色素有取而代之的趋势。而我 国目前批准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有6个品种, 即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和 亮蓝。
亮藏花精是一种工业染料,
用于食品是不允许的,人吃了这 种用亮藏花精加工的虾米会损害 内脏。用于加工鱼干的敌百虫, 可起到防蝇、防虫、防蛆的效果, 同样会对人体内脏产生很大危害。
返回
事件4
事件4 2005年8月,福建、江西及安徽等地出口的鳗鱼产品,被验出含 有孔雀石绿,国家质检总局首次下令全面回收,数日后香港更发现多种 淡水鱼含有孔雀石绿,中国因此禁止所有淡水鱼出口到香港。同年9月1 日香港更于来自台湾的青斑海鱼样本中验出孔雀石绿。台湾渔业署对事 件表示“讶异”,并表示会作出针对性检验。
身体健康。因此被民间称为 “苏丹红第二”。
返回
事件5
事件5 苏丹红一号事件 05年3月4日
北京市有关部门从亨氏辣椒酱中检出“苏丹红一号”,并确认苏丹红来 自广州田洋。百胜再次要求所有供应商继续排查“苏丹红一号”,并把重点 转向国内原料。
05年3月15日 在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发现了微量苏丹红
然而,在现代,真正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的却是毒害性更大的非食用色素。而我们惊讶 的发现,这些不能用于食用却屡屡被用于肉制 品等各类食品的非食用色素,大多却是用于工 业制造的工业染料。
肉制品中的非食用色素的添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绿让陈茶“ 美术绿让陈茶“变”新茶
根据绿茶制作的国家标准,茶叶不得着色,不得添加任何非茶类物质,当然 也绝对不允许添加色素,然而有一些不法商家为了提高价格,不惜牺牲消费者的 健康,通过对质级较次的茶叶添加色素改善茶叶的卖相。我们知道,色素中的重 金属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还有某些有机成分,则会对人体的血液功能 造成危害。 一种添加了工业色素“铅铬绿”的假碧螺春,其重金属铅含量超标60倍(国 标规定每公斤茶叶里面铅的含量不能超过2毫克)。如果用10克这样的茶叶泡茶 水,人体通过茶水就可以摄入150微克的铅,而根据2000年做的中国总膳食研究, 正常情况下,每个成年男子一天摄入铅的水平应该小于82.5微克,可见这种毒茶 叶的危害是多么严重。除了铅之外,“铅铬绿”中的铬也是危害极大的重金属。 长期饮用这样的茶水,会对人造成肝脏或肾脏的损害,或者胃肠道、造血器官的 损害。
• 碱性橙Ⅱ是一种偶氮类 碱性染料,为致癌物,主 要用于纺织品、皮革制品 及木制品的染色。根据资 料表明:过量摄取、吸入 以及皮肤接触该物质均会 造成急性和慢性的中毒伤害。
金黄粉
• 金黄粉是一种非生物合成着色剂,是重要的 精细化工产品之一。金黄粉又名酸性橙Ⅱ、 酸性金黄Ⅱ、金橙Ⅱ或酸性艳橙GR。由于 酸性橙具有色泽鲜艳,着色稳定,价廉, 经长时间烧煮、高温消毒而不分解褪色等 特点,一些不法商贩为使卤制品卖相好看, 在其中非法添加 。 • 如果在肉加工过程中使用就会污染肉成 品,人吃了以后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
• 2005年3月4日,北京在亨氏公司“美味源”牌金唛桂林辣椒酱中检出苏 丹红一号。 ·2005年3月10日,长沙坛坛香食品公司“坛坛乡”牌风味辣椒萝卜含有 苏丹红四号。 ·2005年3月15日,海宁产“山峰”牌榨菜产品被高度怀疑含有“苏丹 红”。 ·2005年3月17日,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发现 苏丹红一号。
美术绿
又称铅铬绿,主要成分为铅铬绿,是一种工业原料。国家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和食用美术绿。不法商贩将其用于茶叶等食品加工中添色、着色。 美术绿让陈茶“变”新茶按照技术专家的说法,讲究“色、香、味”的茶叶造假 相对较难,然而有些毒茶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品茶师,如 果不用对比的方法而单看毒茶叶本身,要看出问题都相当困难。
王金黄
王金黄,又称块黄,主要成分为:碱性橙Ⅱ,国家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和使用,工业化学名称:碱性橙。不法商贩主要将其用于染普通鱼,冒充 “黄鱼”销售,或者用腐皮等食品中着色。由于王金黄、块黄比其他水溶 性染料更易于在豆腐以及水产品上染色且不易褪色,因此一些不法商贩用 碱性橙对豆腐等黄颜色食品进行染色,以牟取暴利。
孔雀石绿
据介绍,孔雀石绿是一种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体,见光容易分解,易溶 于水,溶液呈蓝绿色。但是它的颜色代谢很快,使用在鱼身上,数小时就会变 成无色,因此肉眼很难辨别。养殖户主要用它来防治鱼类水霉病和延长运输存 储时间。 专家介绍,孔雀石绿具有高毒素、高残留、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副作用, 在人体残留时间长,对人体的危害是积蓄式的。有的人虽然摄入量不多,不会 有明显的中毒症状,但当体内孔雀石绿积蓄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色素
食安09-1
非食用色素
• 许多天然食品具有本身的色泽,这些色泽 能促进人的食欲,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因 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是食品的重要感官 指标。但是,天然食品在加工保存过程中 容易退色或变色,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 人们常常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添加食用色 素,以改善感官性质。但有些不法商贩只 为牟取暴利向食品中添加一些非食用色素。
• 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1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 可能致癌的特性。但目前只是在老鼠实验中发现有致癌性,对人体的 致癌性还没有明确。苏丹红是一种化工染色剂,在食品中添加的数量 微乎其微,就剂量而言,未必足以致癌,市民不必过于恐慌。少量食 用不可能致癌,即使食用半年,每次少量食用,引起癌症也没有明确 的科学依据。市民不用因为吃了一点就担心致癌。。 • 专家认为,“苏丹一号”虽然会增加食用者患癌症的风险,但目 前无法确定一个安全度。 • 建议经常食用者检查肝部 • 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具有致癌性,会导致鼠类患癌,它在 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由于这种被当成食用色 素的染色剂只会缓慢影响食用者的健康,并不会快速致病,因此隐蔽 性很强。 • 长期食用含“苏丹红”的食品,可能会使肝部DNA结构变化,导 致肝部病症。
为改善食品外观,目前碱性嫩黄常被不法生产者添加在腐竹、腐皮、豆,可引起结膜炎、皮炎和上 呼吸道刺激症状,人接触或者吸入碱性嫩黄都会引起中毒。长 期过量食用,将对人体肾脏、肝脏造成损害甚至致癌。 2008年12月12日,卫生部发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 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碱性 嫩黄被列为非食用物质。
• 河北红心鸭蛋查出苏丹红事件, 主要销往北京的一些超市和市场, 每天销量高达5000多公斤。产自 石家庄市平山县、井陉县等地, 冒充白洋淀,农户用含有苏丹红 的饲料添加剂喂养鸭子,苏丹红 四号比1号毒性更大,但少量食 用不会致癌,无论购买鸭蛋还是 柴鸡蛋,都不要挑选蛋黄看上去 红得鲜艳的,此外购买蛋制品看 清货物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国家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名单中7种非食用色素(碱性嫩黄O、碱性橙Ⅱ、酸性橙 Ⅱ、苏丹红、玫瑰红B、美术绿和孔雀石绿)
1碱性嫩黄O
• 黄色均匀粉状物,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呈亮 黄色,溶于乙醇呈黄色,其水溶液温度超过 70℃时会分解为四甲基苯甲酮,其水溶液加入 浓硫酸呈无色,稀释后呈淡黄色。 • 主要用于醋纤、棉织品的染 色, 还用于纸张、皮革、油漆 等的着色
玫瑰红B
• 也称罗丹明B和碱性玫瑰精,俗称花粉红,是 一种碱性荧光染料。具有脂溶性,被用做 辣椒粉和辣椒油等调味品的染色剂。罗丹 明B,经老鼠试验发现,会引致皮下组织生 肉瘤,被怀疑是致癌物质。罗丹明B在溶液 中有强烈的荧光, 用作实验室中细胞荧光染 色剂、有色玻璃、特色烟花爆竹等行业。 曾经用作食品添加剂,但后来实验证明罗 丹明B会致癌,现在已不允许用作食品染色。
苏丹红
• 苏丹红是一种亲脂性偶氮化合物,作为人工合成的红色工 业染料,被广泛用于如溶剂、油、蜡、汽油的增色以及鞋、 地板等增光方面。 • “苏丹红”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并非食品添加剂。它的化 学成份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 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 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苏丹红属于化工染色剂, 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 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 又名“苏丹”。 中国对于食品添加剂有着严格的审批制度,中国从未批准 将“苏丹红”染剂用于食品生产,此次的“苏丹红”事件 类似于“吊白块”、“瘦肉精”,都是食品生产企业违规 在食品中加入非法添加物。
•
碧螺春染色并非特例,有业内人士称,在茶叶市场中存在着 多种用来给茶叶“美容”的添加剂,例如以绿为美的茶叶加 “铅铬绿”、“叶绿素”、“铁粉”、“催芽剂”等,可以使 茶叶的颜色变绿,提高茶叶的色泽度;以白为美的茶叶,例如 针螺,添加滑石粉,可以增加茶叶的白度,还能增重;以苦闻 名的苦丁茶中加入柳树叶、猪苦胆汁和香精,可以增加苦味, 还能增加茶叶的黏度(猪苦胆)……这些被美容的茶叶通常都 质级较次。 美术绿让陈茶“变”新茶按照技术专家的说法,讲究“色、 香、味”的茶叶造假相对较难,然而有些毒茶的“技术含量” 非常高,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品茶师,如果不用对比的方法而单 看毒茶叶本身,要看出问题都相当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