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现状及对策
简述农村防雷安全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简述农村防雷安全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随着全国各地日益多发的恶劣天气和火灾事故,近年来,雷击事故在我国农村地区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雷击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农村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使改善农村的安全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然而,农村防雷安全工作也存在着一些困难。
首先,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防雷技术的应用不够完善,设施严重滞后,设施安装和维护工作尚未加强。
其次,农民缺乏自身防雷安全知识,缺乏防雷安全意识。
此外,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防雷设备的投资和安装价格都比城市地区高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市民的防雷安全意识的提高。
为了解决农村防雷安全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防雷技术的应用,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更新农村电气设备,增加安全保障设施,将作为当前农村防雷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
其次,在采取技术措施的同时,应注重农民防雷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从而增强游客的防雷安全意识。
此外,农村人民也应规范使用电气设备,避免发生火灾和雷击事故。
最后,政府应加大防雷安全的投资,加强防雷技术的应用,推动农村社会卫生的发展,充分保障农民的安全。
同时,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制定有关防雷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防雷监督体系,给予更多的保险及支持,以有效维护农村市民的人身安全。
总之,防雷安全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企业
和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合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和政策,努力改善农村的安全环境,保障农民的人身安全。
浅析农村防雷安全现状与防御对策

浅析农村防雷安全现状与防御对策引言:雷电被联合国定性为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由于我国防雷起步较晚,各方面雷电防御综合技能、装备等一体化设施还不完善,尤其在我国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民防雷意识淡薄,缺乏对防雷知识了解,开展防雷工作难度较大、施工不合格等因素,导致雷击事故发生率农村远高于城市。
因此,改善农村防雷隐患、加强雷电灾害防护管理措施等对搞好农村防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农村地区防雷现状1.1我国发生雷电灾害现状据全国雷击伤亡统计数据表明,近10年,全国平均每年伤亡人数为850人左右,死亡人数450人左右,农村的雷击总伤亡率高达92.3%。
北京市的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易出现雷暴天气,近几年雷暴频率明显有所增加。
2011年6月7日晚到第二天凌晨,累计雷电次数1055次,造成二死一伤,部分地区出现供电线路受外力断裂,导致断电。
2013年8月11日出现雷暴气象,日累计次数共计11028次,引发人员伤亡、牛场内草料堆被累计起火。
以城区和郊区雷暴次数分析,城区雷暴连续出现日数平均為4123d,郊区平均为4158d,郊区最长连续日数可达12d,城区达8d。
据有关统计,近47年来,城区与郊区雷暴连续出现日数均有所增加,其中郊区增加程度更为明显。
1.2防雷工作陷与被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农村雷电监管部门是气象相关的行政部门,气象法赋予气象工作人员行政管理职能,但因其没有专业专职的执法队伍,加上经费限制等因素,使气象部门很难安排人手对农村雷电进行防御和排查,偶尔一次的执法管理并不能改善农村落后的防雷面貌。
农村人口覆盖面积较大且散落,工作执行难以日常化、执法人员也不能固定化,防雷在农村几乎成为空白区域,更增加了农村防雷被动现状。
执法管理人员因此不愿到农村开展工作,造成农村防雷真实情况不能及时上报,问题久久不得解决,不通知、不执行的情况使农村防雷工作管理及不到位,难以满足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事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使防雷工作陷于被动地位。
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现状及建议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受西藏独特的区域位置及气候环境影响,年平均雷暴日数>60d ,拉萨市年平均雷暴日数更是高达90d ,每年雷暴活动高发期为5—10月。
经常出现的雷电灾害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特别是地域空旷农牧区,防雷基础设施薄弱,雷电灾害发生几率极大,且常常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1]。
如2011年6月29日那曲地区安多县强玛镇发生雷击事故,造成该镇2个牧民遭雷击死亡。
为了减少此类惨痛事故的发生,气象防雷中心要高度重视农牧区的防雷减灾工作。
1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现状“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逾2600万元建立了西藏雷电灾害监测与防御系统,填补了西藏雷电监测业务的空白。
2014年5月,西藏自治区气象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冬虫夏草采挖季节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2015年4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西藏自治区防雷减灾条例》,坚持深入广大农牧区开展防雷减灾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目前西藏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1.1部分农牧民缺乏防雷意识西藏农牧区地广人稀,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较低,普遍对雷电灾害认识不够,部分农牧区群众存在封建迷信观念,认为自己没有做坏事,则不会被雷电袭击,因而没有必要进行防雷。
有的群众具备侥幸心理,没有意识到雷电灾害严重性。
另外,雷电灾害高发时段恰好为农牧业活动时期,农牧民需要在野外进行劳作、放牧,野外没有专门用于避雷的场所,农牧民雷雨天气出现时通常会选择野外临时搭建大棚或大树下躲避雷雨,这些不科学的行为方式极易引雷上身,造成雷击事故[2]。
1.2农牧区缺乏防雷装置在农牧区,大多数住宅为自行建设的房屋,大部分农牧民在房屋建造时根本没有装设防雷装置的意识,既未提前对住宅或帐篷进行防雷设计,也未严格依据防雷规范要求施工。
同时,部分农牧民在住宅房上装设了太阳能热水器、不锈钢水箱以及卫星天线等金属物,且均未采取相应的接地处理措施,给农牧区住宅带来严重的雷击隐患。
农村防雷现状及科学防雷措施探讨

农村防雷现状及科学防雷措施探讨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地区对于防雷安全的重视度日益增强。
农村地区存在的许多建筑物都是高出地面的,如房屋、倉储间、村庄塔楼、通信塔、供水塔等。
此外,农村地区的种植作物和经济作物也容易被雷击。
因此,农村地区的防雷工作极为重要。
农村地区的防雷现状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地区对防雷工作的重视度较低。
由于许多农村地区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农民的防雷意识较低。
他们往往忽视了防雷的重要性,对于防雷安全的相关规定和措施了解有限。
这也导致了农村地区雷击事故的增加。
其次,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防雷设备。
农村地区的多数建筑物没有安装接闪器,无法有效地将雷击的电流引导到地下。
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缺乏稳定的电力供应,导致许多防雷设备无法正常工作,降低了防雷效果。
最后,农村地区的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相对不完善。
由于农村地区的雷电监测和预警设施有限,无法及时监测到雷暴的形成和发展情况,也无法及时向农民发布预警信息。
这给农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防雷现状首先,提高农民的防雷意识。
可以通过组织防雷安全知识的培训班,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防雷工作的重视。
此外,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农村地区防雷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防雷意识。
其次,加强农村地区的防雷设备建设。
要求农村地区的建筑物全部安装接闪器,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另外,还应增加地下引雷系统的建设,将雷击电流有效地引入地下。
最后,完善农村地区的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
建立雷电监测站点,实时监测雷暴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并及时向农民发布预警信息。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雷达和卫星,提高雷暴监测和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防雷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提高农民的防雷意识,加强防雷设备建设,并完善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的防雷现状,保障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西藏农牧区雷电灾害防御措施探讨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形和气候独特且复杂多样,境内雷暴灾害频发,年平均雷暴日达70d 左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农牧区防雷基础设施较差,农牧民防雷意识淡薄等,雷电灾害尤为严重。
因此,加强农牧区雷电灾害防御措施探讨就显得至关重要。
1防雷工作现状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更是将农牧区防雷工作当作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深入农牧区开展防雷安全工作,为广大农牧民采取避雷措施提供科学指导,农牧区防雷减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1农牧民缺乏基本防雷意识农牧区通常地广人稀,大部分农牧民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雷电灾害认识不够深入,甚至缺乏基本防雷意识。
如在野外放牧或田间劳作时遇雷雨,躲在大树、亭子、茅草棚下避雨,甚至肩扛铁制农具雨中行走,极易引雷,给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2农牧区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农牧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农牧区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电力、电话、通讯线路、电视天线等架设不规范,缺乏相关的雷电防护措施,线缆经过田间草场,若雷电击中线缆,雷电流势必会借助架空线缆进入房屋造成雷击事故。
1.3农牧区房屋防雷装置不够完善西藏农牧区大部分房屋均为农牧民自身修建或搭建,根本没有考虑避开雷暴多发区域,也没有安装任何防雷装置,还有些牧民帐篷采用金属作为支架,更是增加了雷电袭击风险。
1.4防雷宣传不到位农牧区地广人稀,简单防雷宣传效果甚微,难以让更多群众受益,再加上一些偏远农牧区通讯条件差,农牧民受教育程度有限,影响防雷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
由于农牧区防雷工作劳动强度大,需要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比较多,条件艰苦,大部分人员不愿意深入农牧区域宣传,导致农牧区普遍存在防雷知识及防御措施宣传面不广泛的问题。
2雷电灾害防御措施2.1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力度袁提高农牧区群众防雷意识气象部门要加强雷电灾害知识及防御技巧宣传,安排专门防雷技术人员帮助农牧区群众了解雷电灾害危害,掌握避雷、防雷常识,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短信、宣传板、QQ 、微信等宣传防雷科普知识。
朗县农牧业生产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实践及发展建议

朗县农牧业生产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实践及发展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高寒地区。
由于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变,气象灾害频发,给当地的农牧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气象数据和技术,提高农牧业生产的防灾减灾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朗县地处高原,气候干燥寒冷,农牧业生产季节短,产量较低。
而气象灾害如暴雨、大风、雪灾等频繁发生,给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特别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发,给朗县的农牧业生产造成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必须借助气象科学和技术手段,提高农牧民的气象灾害预警能力,降低灾害损失。
开展朗县农牧业生产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实践,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对于推动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农牧业是朗县的重要产业之一,但受气候影响较大,气象灾害频发,给朗县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的实践可以有效地降低气象灾害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深入研究朗县农牧业生产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的实践及发展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朗县农牧业生产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提高农牧业生产的抗灾能力和发展水平提供参考,有利于促进朗县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牧业经济的繁荣。
2. 正文2.1 朗县农牧业生产现状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是一个典型的农牧业发展县。
目前,朗县农牧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牛羊数量较多,农业种植主要以青稞、油菜、青菜等为主。
由于地处高原地区,气候条件恶劣,气温波动大,降水分布不均匀,加之地形复杂,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农业方面,朗县农民主要进行传统的种植业,缺乏现代化的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导致产量低下,种植方式落后。
牧业方面,牲畜饲养分布不均,牲畜饲养管理水平较低,饲草供给不足。
藏族防灾减灾行动实施方案

藏族防灾减灾行动实施方案一、灾害风险评估。
首先,需要对藏族地区的灾害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对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各类自然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情况,为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及时发现灾害隐患并进行预警,以便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三、加强社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当地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让居民了解灾害的特点和规律,学会正确的自救逃生方法,做好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准备工作。
四、加强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
建立健全的灾害救援和重建机制,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能够迅速组织救援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上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提升本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为地方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更多的保障。
六、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健全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利,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程序和标准。
同时,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责任追究制度,对于疏于防范或者违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处,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七、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支持。
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技术水平。
通过科学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防灾减灾方法和手段,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总之,要想有效地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行动实施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给藏族地区带来的损失,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共同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藏地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构建

西藏地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构建摘要:本文结合西藏地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构建的实际,首先分析了西藏地区防雷减灾工作实践,接着探讨了农村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几点建议,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关键词:防雷减灾体系构建农村建议引言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根据我国气象局对近10年的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因雷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10亿元,平均每年有1000多人因遭受雷击伤亡,其中有超过90%的雷击伤亡事件发生在农村地区。
因西藏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地貌以及气压低、空气干燥等原因,西藏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在75d左右,属于雷电高发区,雷电频次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全年雷电主要在3~11月份较为集中,而高发期则出现在主汛期,超过了全年雷电频次的80%,比同纬度的我国平原地区多出2倍以上,雷电灾害一直是西藏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之一。
由于西藏地区的特殊性,因雷暴而引发的事故常有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近些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出现的频率逐年增加,雷暴出现概率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产生的威胁越发严重。
如何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防雷减灾工作水平,促进西藏农村地区防雷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急需要气象部门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构建。
1西藏地区防雷减灾工作实践1.1逐步规范防雷减灾工作西藏雷电灾害监测与防御系统的建成,标志着我区彻底结束了没有雷电监测业务的历史,防雷减灾工作的逐步规范化。
西藏防雷中心自成立年来,不断投入人力、物力,逐步开展新建建筑物防雷图纸审核、跟踪检测、竣工验收工作,为全区防雷减灾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2008年开始,西藏防雷中心工作人员每年都要对全区的农牧民进行生产生活防雷知识、技能等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雷电常识,防雷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农牧区雷电防护方法及遭到雷击后的自救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农村 住房 建 设 基本 属 于 白建 房 , 屋 建 设 过 房
程 中 , 缺少 政府相 关 部 门监 督 、 雷技 术 指 导 , 致 也 防 导
不合 格 的防雷装 置得 不 到及 时整 改 。
农 村房屋 建设 不 够科学 。特 别是 西藏 由于太 阳紫外 线
强, 加之 宗教 原 因 , 村 窗 户上 面 安 装有 金 属 遮 阳板 , 农 房 顶 四角竖 立金属 经 幡 杆 , 这些 铁 杆 及所 有 窗 户 上 且 面 的金 属遮 阳板 没有 接地 。所 有 电源线 、 电话 线 横 七
59
高原 气 象
涝 等 自然 灾 害 。在 我 们 开展 防雷 知识 宣 传 和 培训 时 ,
还 要 向群 众 发 放 务 工 补 贴 。
《 西藏科技 ̄02年 3 ( 21 期 总第 28期) 2
存在 未经 防雷装 置设 计 审 核 的工 程 项 目照样 开 工 , 未 经 防雷装 置 竣 工 验 收 的工 程 项 目照 样 投 入 使 用 的 现
部 分人 是在 采挖 虫草 是遭 受雷 击 。主要 原 因有 以下几 个方面:
2 1 防 雷 意 识 普 遍 不 强 .
1 西 藏 高原 地 理气 候 特 点
西 藏高原 总 的地势 由西 北 向东南 倾斜 , 形复 杂 , 地 有 高峻逶 迤 的 山脉 , 峭 深切 的沟 峡 以 及 冰川 、 石 、 陡 裸
竖八 、 乱拉乱 接现 象 比较严重 。 目前 , 西藏针 对农 牧 区 的 防雷减灾 工作 主要 还是非 工程 性措 施如雷 电 防护知
2 2 农 村 防雷减 灾工 程性措 施 尚未有效 实施 。 . 新农 村 建 设 防雷装 置不 完善
象 。有些 工程 建设应 安 装 防 雷装 置 的未 安 装 、 雷 装 防
置设 计施 工不规 范 、 使用 的 防雷产 品 不符 合 国家 标 准 等 , 成新 建建 设项 目防 雷存在先 天不 足 的安全 隐患 。 造
农牧 区防雷减 灾工 作一 直是 西藏 防 雷减 灾工作 的薄 弱环 节 。本 文 拟对 西藏 高原农 牧 区防 雷减 灾的现 状
进行 分析 , 并就 解决 农牧 区防 雷减 灾的对策 作一探 讨 。
关 键 词 : 藏 高 原 农 牧 区 防 雷 西 现状 对 策
引 言
受 高原 的特 殊地 理 环 境 和 气候 特 征影 响 , 藏 自 西 治 区 7地 ( 年 平均 雷暴 日数 在 7 市) 5天左 右 , 属雷暴 天 气 多发 地 区 。由于西 藏 的特 殊 性 , 因雷 暴 而 引发 的事 故 常有 发生 , 高原 人 民 的生 命 财 产 安 全 带来 严 重 威 给 胁 。近年来 , 全球气 候 变暖 的影 响 , 藏极 端天气 气 受 西 候 事件 频发 , 强对 流天 气显 著增 多 , 雷暴发 生几 率进 一 步 加大 。如 何提 高农 牧 区防 雷减 灾工 作 水 平 , 进 西 促 藏农 牧 区防雷减 灾工 作 的 开 展 , 护 人 民 生命 财 产 安 保 全 , 障社会 经 济发展 , 我们必 须 深入思 考并 努力 探 保 是
索 的课题 。
和寒 带气候 的垂直 变化 。
2 西 藏 高 原 农 牧 区 防雷 减 灾 工 作 现 状
西藏 雷 电灾害 出现概 率最 多 的是在 农村 。西 藏 的
农 区主要分 布 在江河 流 域 , 多数 房屋 建在平 地 , 大 部分
房 屋 建在 山腰 , 居住 相对 集 中 。牧 区分 布较 广 , 员居 人
戈壁 等 多种地 貌类 型 。由 于地 形 、 貌 和大 气 环 流 的 地 影响 , 西藏 高 原气 候 独特 而且 复 杂 多 样 。气 候 总 体 上 具有 西北 严寒 干燥 , 东南 温 暖湿 润 的特 点 。气 候 类 型
也 因此 自东南 向西北 依 次有 : 带 、 热带 、 热 亚 高原 温 带 、
人 们 自古对 于风 雨雷 电等 气象 现象 便有 着高 深莫 测 的神 秘感 , 气象 科学 尚不 发达 时期 , 在 把这 些 自然现 象 看成 是上 苍 的威 力 、 的权 力 。 即使 到气 象 科 学 迅 神
速、 广泛 、 入发 展 的今 天 , 有 不 少 人 只 能较 多地 认 深 还 识 到这 些气 象现 象 的 自然 属 性 , 没 有 深 刻认 识 到它 而
高原 亚寒带 , 高原寒 带 等 各 种 类 型 。在 藏 东 南 和 喜 马
拉 雅 山南坡 高 山峡谷 地 区 , 由于 地势迭 次 升高 , 温 逐 气 渐 下 降 , 候发 生从 热带 或亚 热带 气候 到温 带 、 温 带 气 寒
的社会 属性 。由此 , 消极 的“ 听天 由命 ” 的思 想 在 一 些 人 心 中根深 蒂 固 , 们 不相 信 人 类 经 济社 会 活 动 会 对 他 气 象现 象造 成影 响 , 也就 不相 信人类 能 够 防范 雷 击 、 洪
住 分散 , 季牧 民多逐 水 草 而 居 。近 年 来 西 藏 发 生 的 夏
雷 电灾 害致 死 致伤事 件 , 乎 都是 在群众 生产 生 活时 , 几
其 中绝 大部 分 发生在 采挖 虫草 时 。如 2 1 年 汛期 , 01 发
生在 西藏拉 萨 、 曲 、 那 日喀则 等 地 市 的 雷 电灾 害 , 成 造 重 大人 员伤 亡 , 中一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是在放 牧 时遭受 雷 击 , 其 一
《 西藏科技 ̄02年 3 总第 2 8 21 期( 2 期)
高 原 气 象
西藏 高原 农 牧 区防 雷减 灾 工作 现 状 及 对 策
尼 玛 卓 玛 红梅 ( 西藏 山 南地 区气 象局 , 西藏 山 南 860) 5 0 0
摘 要 : 西藏是 雷暴 灾害 多发 地 区 。由于地 广人 稀 , 经济社 会发 展 较 落后 , 之群 众文化 程度 普遍 较低 ,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