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导学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蜀道难》导学案

文言文《蜀道难》导学案

文言文《蜀道难》导学案文言文《蜀道难》导学案引言:《蜀道难》,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蜀道难》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蜀道难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诗歌文言基础知识。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一.知识链接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

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

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

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

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

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二.预习部分1.注音鱼凫( ) 珑( )玲巉( )岩飞湍( ) 喧豗( ) 砯( )崖吮( )吸噫( )吁( )嚱( ) 石栈( )抚膺( ) 号( )古木崔嵬( ) 峥( )嵘扪参( ) 万壑( )猿猱( ) 秦塞( )咨嗟( ) 趑( )趄( )2.解释句中重要词语开国何茫然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回日之高标。

回:扪参历井。

扪:以手抚膺。

膺:凋朱颜。

凋: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盈:所守或匪亲。

或:。

匪:长咨嗟。

咨嗟:危乎高哉。

危:横绝峨嵋巅。

横绝:锦城虽云乐。

云:乐:天梯石栈相钩连。

《蜀道难》导学案 3篇

《蜀道难》导学案 3篇

《蜀道难》导学案3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了解李白的雄放飘逸的诗风。

3.熟悉诗歌内容,体会李白诗歌的夸张、想像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诵读。

学习难点:诗歌内容理解。

学习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

结合所学知识,或查阅有关资料,为李白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传。

(要点:姓名字号,朝代身份,主要经历,代表作品及创作风格,地位评价)二、诗题诠释。

《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词的瑟调曲,《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

”这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的辛苦,李白《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三、预习要点。

1.给加点字注音。

鱼凫()秦塞()石栈()猿猱()扪参()黄鹄()巉岩()飞湍()喧豗()砯崖()转石()峥嵘()崔嵬()咨嗟()万壑()趑趄()吮吸()2.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地崩山崔天梯石栈扪参历井千沟万壑B.峥嵘崔嵬冲波递折横绝峨眉壁立千仞C.飞湍瀑流猿猱攀援匪亲弗居一夫挡关D.磨牙吮血抚赝长叹鹤汀凫渚协从不问3.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渺茫遥远的样子)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

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4.对加点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其险也如此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乎:语助词,无义。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D.所守或匪亲或:副词,倘若。

5.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两组是(AD)A.开国何茫然/青泥何盘盘B.尔来四万八千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C.西当太白有鸟道/一夫当关D.猿猱欲度愁攀援/悲鸟号古木,愁空山6.下列诗句朗读时语气节拍停顿正确的一项是(C)A.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D.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7.对下列诗句解说有错的一项(D)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蜀道难》导学案(讲课比赛用)

《蜀道难》导学案(讲课比赛用)

《蜀道难》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全诗内容,体会本诗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感受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知人论世李白(701~762),字太白。

祖籍陇西成纪,其先代于隋末被流徙西域。

李白生于中亚碎叶,幼年随父迁居四川绵州。

李白在青少年时代,受儒家、道家和纵横家思想影响较深,加之性格豪放,所以就使他沿着一条传奇式的道路,走完了坎坷而又光彩的独特的人生道路。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丰富的诗章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上升气魄。

他勇敢地用他的诗篇反抗权贵、鞭挞庸俗,为争取开明的政治而呐喊。

李白顽强的斗争意志和追求自由解放的热情是他那些伟大诗歌中积极浪漫主义的实质。

虽然他在有些作品中流露出个人色彩和及时行乐等消极思想,但他热爱祖国、关心政治、同情劳动人民、憎恶权势的思想是他诗章中的主调。

李白在诗歌创作中,继承了我国的诗歌传统,汲取了古乐府健爽、真挚、明朗的特色,又能融合他自己豪放不羁的性格,从而形成了自己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

他的许多诗作,都是感情奔放,变化无穷的艺术珍品。

他有着泉涌般的创造力。

李白的诗作风格奔放自然,色彩瑰伟绚丽,想像丰富,意境空灵,是屈原以后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写作背景《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742),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诗中以雄健的笔调,着力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的奇险,山川的雄伟壮丽,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诗人在尽情赞叹之余,也寄寓着形胜之地易于割据的隐忧。

它突破了梁陈作者只言蜀中山川险阻的传统内容,丰富了诗的思想意义。

三、预习自测,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噫吁嚱...()鱼凫.()秦塞.()萦绕.()石栈.()猿猱.()抚膺.()巉.岩()飞湍.()咨.嗟()喧豗.()砯.崖()崔嵬..()吮.血()【学习过程】一、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句读。

二、听范读;读准节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蜀道难》教案三篇

《蜀道难》教案三篇

《蜀道难》教案《蜀道难》教案三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蜀道难》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蜀道难》教案篇1一、课文悟读《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

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闽,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二、亮点探究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探究学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蜀道难导学案

蜀道难导学案

《蜀道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3)四、中心思想 (5)五、读文感知 (7)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8)一、学习目标掌握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入理解诗歌所描绘的蜀道艰险与神奇,体会作者李白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其次,通过学习,我们要能够欣赏到诗歌中运用的大量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感受其磅礴的气势和生动的形象。

此外,还要学习诗人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蜀道的艰险与神奇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终,通过学习《蜀道难》,我们要提升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同时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蜀道难》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

2.诗中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两句来说明蜀国的开国历史悠远,难以详述。

3.“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极写蜀道之难。

二、选择题1.下列对《蜀道难》的主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

B.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C.仅仅描绘了蜀道的艰险与神奇。

D.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中“横绝”的意思是()A.横穿而过B.绝妙无比C.阻断隔绝D.横跨飞越三、简答题1.请简述《蜀道难》中诗人是如何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四、名句默写1.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青泥何盘盘,________。

3.________,使人听此凋朱颜!4.所守或匪亲,________。

三、全文翻译《蜀道难》译文: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连接。

《蜀道难》导学案 4篇

《蜀道难》导学案 4篇

《蜀道难》导学案4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教学重、难点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

(难点)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探讨法。

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他就是李白。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知识链接: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

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2、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

《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

”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蜀道难》教案(通用14篇)

《蜀道难》教案(通用14篇)

《蜀道难》教案《蜀道难》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蜀道难》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蜀道难》教案篇1【课标分析】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教材分析】《蜀道难》是李白借用乐府古题,展开奇伟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壮丽雄险的山川,诗中感慨丰富,诗意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

诗中的描绘,既是蜀道之景,又是作者心中的意象。

诗中的感慨有山川险阻之叹,又有人生坎坷、功业难成之慨。

《蜀道难》一课是一篇色彩绚丽、想象奇特的盛唐诗歌。

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诗歌的主旨,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分析诗歌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来鉴赏诗歌。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阅读的古体诗并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却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由于学生对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有困难,所以,老师在讲时要注意循序渐进。

【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重点字音、字义、字形,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会鉴赏诗歌,并掌握一些常用的艺术手法,如夸张、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寓于诗中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走近李白的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体味其对待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诗歌的情感主旨,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感受“盛唐气象”。

2、难点:鉴赏诗歌,体会其艺术特色,探究李白豪迈、飘逸、浪漫的诗风的形成。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多媒体影音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诗歌中的字音、字义以及诗歌脉络都梳理清楚了,明白了诗歌先后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以及战祸之惨烈,大家快速地在脑海中回忆一遍。

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3篇】

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3篇】

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优秀3篇】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篇一【文本解读】《蜀道难》是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

这首诗想象奇特,笔意纵横,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创作特点。

诵读时,一方面要感受杂言古体诗的参差错落之美,另一方面要想象笔下蜀道的雄奇险峻,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素养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成就,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3.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探究诗歌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他是谁?(李白)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天上的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来“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知人论世1.了解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平生有“大济苍生”之志,但不被重用,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2.相关背景从诗的内容来看,此诗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诗中的“君”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泛指所有“西游”之人。

在诗中,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告诫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题目:《蜀道难》【学习目标】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扫清文字障碍,能熟读成诵。

2、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理解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掌握本诗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和用典,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理解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1、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体会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课时】:3课时【使用说明】1、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3、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小组长。

4、所有题目分为三级:初级用“*”标志,中级用“**”作标志,高级用“***”标志3,、A层同学必须选做所有题目,B层同学可选“*”和“**”的题目,C层同学“*”必做,“**”可选做其中的题目。

【学法指导】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1、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2、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3、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㈠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1)托物言志(借物喻人)(2)借景(物)抒情(3)情景交融㈡描写手法1、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2、衬托(映衬、反衬、烘托)3、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4、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㈢修辞手法1、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2、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3、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

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4、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1)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

(2)语意双关5、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6、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7、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8、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9、反语,讽刺。

10、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㈣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五、看意象1、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2、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3、菊花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4、梅花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5、松坚贞、高洁的品质。

6、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7、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8、杜鹃鸟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9、鹧鸪鸟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10、寒蝉悲凉的同义词。

11、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12、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13、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14、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15、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16、乌鸦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7、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18、羌笛凄切之感。

19、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20、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六、答题的格式1、先观点后理由2、先分后总式3、先总后分式4、分点作答式。

【知识链接】作家作品1、走近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

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2、关于蜀道: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

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3、写作背景:唐朝时,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

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

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4、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

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Ⅰ、问题导学1、熟读全诗,试给全诗划分节奏。

如:(1)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参照课文注释,读懂诗意,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Ⅱ、预习自测学习建议: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然后借助工具书自查、纠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噫吁嚱()鱼凫()秦塞()石栈()猿猱()扪参()抚膺()(2)巉()岩喧豗()飞湍()砯()崖崔嵬()吮血()咨嗟()*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1)危()乎高哉(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开国何()茫然(4)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6)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7)连峰去()天不盈()尺(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9)所守或()匪亲**3、解释下列句中加黑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猿猱欲度愁攀援(2)雄飞雌从绕林间(3)使人听此凋朱颜(4)砯崖转石万壑雷(5)侧身西望长咨嗟(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Ⅲ、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I、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学习基础)(学习建议):请同学用5分钟左右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我的疑惑**2、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3、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主旨?II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 合作探究(课堂探究开始)学习内容)*探究点一:梳理情节*1、整体感知: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示:《蜀道难》是 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山川景色。

既写了 ,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又写了 ,并寄予了对国事的 *2.全诗以哪一句话为主线贯穿始终?**3、全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诗人从那些角度表现蜀道之难?***4、末段文字写了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探究点二:精句赏析 **重点研读** 1、“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探究点三:提炼概括*1、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2、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3、“连峰去天……万壑雷”几句描写好在哪里?(从修辞的角度回答)**4、战祸之烈体现在何处?为什么写这一段?探究点四:鉴赏评价***问题1、如何把握本诗的艺术特点?***问题2、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即如何描绘蜀道之难的)找出相关语句,品味所用表现手法,并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Ⅲ、课堂演练:【例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高考全国卷一)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高考湖北卷)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

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Ⅳ、我的知识网络图—归纳总结串联整合*Ⅰ、基础巩固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噫吁.(xū) 鱼凫.(fú) 秦塞.(sài) 猿猱.(náo) B.扪参.(shēn) 巉.(chán)岩 鸟号.(háo) 喧豗.(huī) C.嗟.(jiē)尔 奔.(bân)放 万壑.(hâ) 吮.(shǔn)血 D.咨‧(zī)嗟 砯‧(pīnɡ)崖 石栈.(zhàn) 飞湍.(tu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雄奇险峻 气魄宏伟 诗的意景 地崩山摧 B.抚膺长叹 浪漫气息 攀援高崖 不分雄雌 C.扪参历井 豪放飘逸 千山万壑 万夫莫开 D.热烈奔放 壁立千仞 飞湍瀑流 峥嵘崔嵬3.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畏途..巉岩不可攀 畏途:对路途感到害怕。

C.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鼻不敢出气,唯两胁运动以换气。

D.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4.对加点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险也.如此 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 乎:语助词,无义。

C.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那,指开国之初。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比,介词。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开国何茫然.. B.猿猱欲度愁攀援.. C.剑阁峥嵘而崔嵬.. D.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6.下列诗句中大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青泥河盘盘,百步九折索岩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