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七单元《永不凋谢的玫瑰》
《永不凋谢的玫瑰》阅读答案

永不凋谢的玫瑰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②校园里的花房里开除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③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
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
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④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
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走过来,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⑤□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
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
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⑧五年前,我偶然想到,如果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一道材料作文题,让学生续写,他们会想象出什么样的故事?⑨结果让我A[大声疾呼大失所望]。
几百名高中学生,文章的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写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B[忧心忡忡心急如焚],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作出了处罚&&那些竭尽全力地从道德高度教训4岁小女孩的全过程,让我从心底里厌恶。
⑩这件事曾强烈地刺激了我,我没想到传统的道德说教如此深入人心,让我们的学生耳熟能详。
在他们的文章中,似乎只有道德规则(虽然他的内心未必会认为这有多么重要),他们可以板着面孔说出一番大道理,他们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与怜悯之心——在他们的心中,似乎所有的花都已经凋谢了。
永不凋谢的玫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作文

永不凋谢的玫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作文永不凋谢的玫瑰,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份美丽礼物。
它们那鲜艳的花瓣,仿佛是爱情的象征,那浓郁的花香,又像是幸福的味道。
这些美丽的玫瑰花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我们要学会珍惜当下。
就像玫瑰花一样,它们的生命只有短短几天,但它们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展示着自己的美丽。
同样,我们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像玫瑰花那样永远绽放,但我们可以把握住每一天,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精彩。
我们要学会感恩。
玫瑰花虽然美丽,但它们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需要阳光、雨露和土壤的滋养。
同样,我们的生命也需要别人的关爱和帮助才能茁壮成长。
我们要学会感恩那些关心我们的人,感谢他们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
我们要学会付出。
玫瑰花之所以美丽动人,是因为它们愿意为了别人而绽放自己。
同样,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充满爱与奉献。
我们要学会为别人着想,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有价值。
我们要学会坚强。
玫瑰花虽然娇嫩,但它们却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同样,我们也要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变得更加精彩。
永不凋谢的玫瑰教会了我们许多道理:珍惜当下、感恩、付出和坚强。
让我们像玫瑰花一样,用自己的方式让生命变得更加美好吧!。
永不凋谢的玫瑰的故事

永不凋谢的玫瑰的故事在一个小镇上,有一所特别的学校。
这学校里有个可爱的小女孩儿叫莉莉。
莉莉呀,就像个小天使一样,她的心地特别善良。
有一天,学校的花园里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鲜花,五颜六色的,漂亮极了。
同学们课间休息的时候都喜欢在花园旁边玩耍,闻闻花香,看看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这时候,莉莉看到了一朵玫瑰,哇,那朵玫瑰红得像火一样,花瓣娇艳欲滴,在阳光的照耀下简直就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红宝石。
莉莉一下子就被这朵玫瑰迷住了,她想,要是能把这朵玫瑰送给自己最爱的奶奶,那该多好啊。
奶奶总是给她做好吃的,还会给她讲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呢。
于是,莉莉就伸手去摘那朵玫瑰。
就在她刚碰到玫瑰的时候,校长走了过来。
校长是个很和蔼的老人,但是看到莉莉摘花,他还是皱起了眉头。
校长说:“莉莉,花园里的花是给大家欣赏的,不能随便摘哦。
”莉莉的小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她有点害怕又有点委屈地说:“校长爷爷,我想把这朵玫瑰送给我奶奶。
她生病了,我想让她开心。
”校长听了莉莉的话,心里很感动。
他想,这孩子多有爱心啊,可是要是开了这个摘花的先例,以后花园里的花可就保不住啦。
校长想了一会儿,然后他轻轻地摘下了那朵玫瑰,递给了莉莉。
莉莉惊讶地看着校长,她没想到校长会把花给她。
校长说:“莉莉,你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这朵玫瑰就送给你奶奶吧。
这可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哦。
”莉莉拿着玫瑰,有点疑惑地看着校长。
校长接着说:“你对奶奶的爱就像这朵玫瑰一样,永远不会凋谢。
你每天给奶奶讲一个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就像给这朵玫瑰浇水施肥一样,这份爱会在你和奶奶的心中永远盛开。
”莉莉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高兴地拿着玫瑰去看奶奶了。
从那以后,莉莉每天都会给奶奶讲学校里的故事,奶奶的病也好像慢慢好了起来。
而那朵永不凋谢的玫瑰,一直盛开在莉莉和奶奶的心中,那是用爱浇灌的花朵,比花园里任何一朵真玫瑰都要美丽动人呢。
小学三年级语文《永不凋谢的玫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永不凋谢的玫瑰》课⽂讲述了苏霍姆林斯基担任⼀所学校的校长时发⽣的⼀件感⼈的故事。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永不凋谢的玫瑰》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永不凋谢的玫瑰》原⽂ 校园的花房⾥开出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其中有⼀朵开得,红艳艳的花朵就像⼀张可爱的婴⼉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这么美的花⼉!全校的同学都⾮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
他们⼀边看,⼀边赞不绝⼝。
这时,来了⼀个⼤约四五岁的⼩⼥孩,她径直⾛向那朵的玫瑰花,摘下来,拿在⼿中,向外⾛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常⽓愤,有的甚⾄想要上前拦住她。
正在旁边散步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孩⼦,你摘这朵花去⼲什么呀?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
我告诉她学校⾥有这样⼀朵⼤玫瑰花,她有点不相信。
我把花摘下来送给奶奶看,看后我再把它送回来。
”⼩⼥孩害羞地说。
听了⼩⼥孩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校长的⼼颤动了。
他牵着⼩⼥孩的⼿,从花房⾥⼜摘下了两朵⼤玫瑰花,对她说:“这⼀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个慢得爱的孩⼦,这⼀朵是奖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
” 纯洁、善良、美好的⼼灵不正是⼀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 【篇⼆】⼩学三年级语⽂《永不凋谢的玫瑰》教案 教学⽬标 1、会读、会写、会⽤本课的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说说课⽂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3、抓住关键词通过朗读,体会⼩⼥孩真挚、淳朴的亲情。
培养学⽣从⼩具有敬爱长辈的思想感情,陶冶⾼尚情操。
教学准备 ⼀束玫瑰花、⽣字卡⽚、《爱的协奏曲》的⾳乐带。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引⼊情境,揭⽰课题 1、出⽰⼀束玫瑰花,展⽰在讲台上。
同学们,看⽼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说说玫瑰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看看样⼦,闻闻⾹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
永不凋谢的玫瑰

《永不凋谢的玫瑰》周嘉小学贺江红《永不凋谢的玫瑰》是西师版三年级(上)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祥和人生,祥和的人生既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包含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充满着美好的情怀与浓浓的爱,充满着真,善,美.它如醇香的美酒,如芬芳的玫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永不凋谢的玫瑰》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苏霍姆林斯基担任一所中学的校长时发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校园的花房里盛开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摘下最大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指责小女孩,而是亲切地询问小女孩摘花的原因.当听到小女孩想将花送给生病的奶奶看,看完了再把花送回来的回答后,小女孩的天真和纯洁感动了大家.苏霍姆林斯基又摘下两朵花奖给了小女孩及其母亲.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透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能让我们体会小女孩的纯真,善良,可爱及洋溢在苏霍姆林斯基身上的人情美,人性美.三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可塑性强,他们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再加上这篇课文文笔优美,感情真挚,能感染,熏陶孩子们的心灵,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根据课标精神和年级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过程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联系上下文,明白小女孩摘花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校长奖励小女孩的原因,体会小女孩和校长的美好,善良的心灵.学会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3—4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及相关词语,端正,美观地书写生字. 三年级孩子毕竟年龄较小,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不深.所以,我把"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名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在感悟和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会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立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体验与感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课前充分的教学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做好如下教学准备:1,生字词卡片,自制幻灯片;2,师生共同搜集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了解苏霍姆林斯基. 这篇课文预计教学时间为2课时,下面我只具体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沟通略)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出示一束玫瑰花)聪明的孩子们,看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呀(玫瑰花)仔细观察,说说玫瑰花怎么样启发学生看样子,闻花香)你们喜欢吗(喜欢)红艳艳的花儿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如果我们的校园里盛开着这么美的玫瑰花,你想怎么做(生说)有一个小女孩却把这么美的花儿摘下来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去认识这个小女孩吧!2,板书课题:永不凋谢的玫瑰(提示学生书空写课题,特别注意"凋"的写法.3,读文题,质疑."凋谢"(草木花叶)脱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知道草木花叶凋谢是自然规律,从而对课题质疑.(为什么玫瑰永远不会凋谢呢)二,自主读文,识记生字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默读,小声读,同桌合作读等通读全文.勾画生字词,读准字音,不理解的字词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请工具书帮忙.2,小组合作互相认识生字,交流识字方法.3,抽读新词.(玫瑰婴儿气愤观赏制止甚至奖励凋谢纯洁)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1,默读课文,结合"玫瑰,气愤,奖励"几个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汇报交流,适时板书.板书:小女孩摘花校长奖励3,结合板书,引导质疑问题预设:1小女孩摘的玫瑰花是什么样子的2小女孩为什么要摘玫瑰花3为什么小女孩摘了花,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反而还奖励她两朵玫瑰花呢把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梳理,排序,出示在课件上.四,感悟文本,探究问题过渡谈话:孩子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该怎么办呢我们通过读书解决吧!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读相应的段落,圈圈画画,同桌的小伙伴还可以讨论讨论.(一),以读代讲,探究问题,口味语言.1,小女孩摘下的玫瑰花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这些玫瑰花怎么样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感受玫瑰花的美丽娇艳.过渡谈话:如果你们看见这么美的一朵玫瑰花,会怎么做呢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赞不绝口"的意思.读描写小女孩动作的句子,用动作表演的形式,理解"径直"的含义.4,模拟情境:这么美的玫瑰被小女孩摘了,如果你就是在旁边观赏的同学,会想什么做什么呢(生自由发言)过渡谈话:是啊,美丽可爱的玫瑰花被摘下了,怎不令人心疼,怎不令人气愤呢可是校长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没有批评小女孩呢5,(课件出示校长和小女孩的对话)学生扮校长,老师演小女孩,让学生问,看能不能问出其中的原因.提示学生问的语气,揣摩校长当时的想法,并注意观察老师的表情,揣摩小女孩当时的心情.6,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的关爱,尊重,感受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善良.过渡谈话:听了小女孩的回答,同学们不语,校长的心颤动了.他就——(学生读校长的动作,语言的句子)7,小组讨论: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小女孩,反而奖励了她,想想这是为什么8,讨论,交流.9,师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理解字面意思,再结合全文和题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感受.10,总结:是啊,小女孩送的玫瑰包含着对奶奶的美好祝愿,一份孝心,校长对小女孩的奖励也一样纯洁,善良.只要我们拥有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就会像玫瑰一样美丽动人,永远不会枯萎,永远不会凋谢!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师声情并茂地讲述:爱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纯真的字眼,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爱永驻你,我,他的心间,让爱洒满人间.(出示图片,静静欣赏,体会.下课.)板书设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活课堂,触及学生的兴奋点,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让学生迸发一种向外生长的内驱力.玫瑰花是贯穿整个课文的主线,教师导问并通过实物激发了学生,让学生进入课堂角色,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愿学,乐学.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引导,启发,老师一笔一画端正板书课题,并让学生书空,做到了教育的无痕. "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不疑则不进",引导学生的这个问题,是本课探究的重点,不但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会做一个有爱心,善良的人.。
《永不凋谢的玫瑰》教材简析

《永不凋谢的玫瑰》教材简析《永不凋谢的玫瑰》是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祥和人生、热爱生命。
课文讲述了苏霍姆林斯基担任一所中学的校长时发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
校园里盛开着美丽的玫瑰花,一位小女孩摘下了最大的玫瑰花。
苏霍姆林斯基没有训斥她,而是亲切地询问小女孩摘花的原因,当得知是为了给重病的奶奶看而且看后她会还回来时,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批评她,而是另外摘了两朵玫瑰花分别送给她和她的妈妈。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一位善良、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凸现在我们面前,同时苏霍姆林斯基身上的人情美、人性美让我们难忘。
这篇课文优美的语言中蕴含着做人的道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读后都会久久难忘,不仅仅是为了小女孩,文中的每个人物都富有人情味,苏霍姆林斯基一位优秀的校长,对待常理中的“错误”耐心而细心,把孩子当作朋友,认真地倾听,想小姑娘所想,不用条款来框事,能够看到事物的美好的一面;文中的同学和妈妈同样有人情味——同学们爱护花草树木,妈妈把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传递。
而我们文中的主人翁呢,更是纯洁、善良、美好心灵的化身。
为了突现小女孩的美好品质,文章一开始就用了浓厚的笔墨来描写玫瑰“花房里开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其中“许多”可以看出花儿开得茂盛,为后面同学们去看花,后来校长给小女孩另外两朵埋下了伏笔。
“其中一朵开的最大,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用一个比喻把玫瑰的美丽描写得很生动很形象。
“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句话从侧面衬托出这朵玫瑰的美丽-----重点词语是“惊讶”,因为惊讶花的美丽,所以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第二自然段中的“赞不绝口”,再一次表明玫瑰花的美丽惊人,小女孩“径直”走向玫瑰花告诉我们:她也是每天都来看这朵玫瑰花的人之一,对玫瑰花的位置等非常熟悉。
她摘花的动作可以看出小女孩的纯真心灵,她的动作是那样果断,没有羞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动作,因为她脑子里只想着让重病的奶奶看到这朵玫瑰花,因为她想着一会她会还回来的,多么善良、纯洁、可爱的小女孩。
小学三年级语文《永不凋谢的玫瑰》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语⽂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门重点教学科⽬,其教学的内容是语⾔⽂化,其运⾏的形式也是语⾔⽂化。
语⽂能⼒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门重要的⼈⽂社会科学,是⼈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具。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永不凋谢的玫瑰》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永不凋谢的玫瑰》教案 教学⽬标 1、会读、会写、会⽤本课的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说说课⽂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3、抓住关键词通过朗读,体会⼩⼥孩真挚、淳朴的亲情。
培养学⽣从⼩具有敬爱长辈的思想感情,陶冶⾼尚情操。
教学准备 ⼀束玫瑰花、⽣字卡⽚、《爱的协奏曲》的⾳乐带。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引⼊情境,揭⽰课题 1、出⽰⼀束玫瑰花,展⽰在讲台上。
同学们,看⽼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说说玫瑰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看看样⼦,闻闻⾹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
⽼师和同学们⼀样喜欢,有⼀位⼩⼥孩,她也很喜欢,⼤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起⾛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
2、板书课题:永不凋谢的玫瑰。
3、齐读课题。
⼆、⾃主读⽂,识写⽣字 1、选择你喜欢的⽅式,通读全⽂,画出⽣字⽣词,读准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请⼯具书帮忙。
2、同桌互相认读⽣字,交流识字⽅法。
3、开⽕车认读⽣字。
(矫正字⾳) 4、抽读新词。
(玫瑰、婴⼉、⽓愤、观赏、甚⾄、制⽌、奖状、颤动、凋谢、纯洁) 5、重点指导“愤”“甚”“制”的书写。
三、整体感知,了解⼤意 1、默读课⽂,想想:课⽂围绕玫瑰花写了⼀件什么事? 2、汇报交流,⽼师相机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法。
(⼩⼥孩摘了⼀朵玫瑰花,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还奖给她两朵玫瑰花)教师相机板书:⼩⼥孩、摘花、校长、奖励。
四、细读课⽂,品味语⾔,感悟⽂本 (⼀)引导质疑,激发探究兴趣。
永不凋谢的玫瑰

永不凋谢的玫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
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
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
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
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
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
”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
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
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
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1.读懂词语: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成语的意思。
赞不绝口:径直:
2.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把玫瑰花送给小女孩的妈妈呢?文章第⑥自然段的横线上可以填上这样一句话:
3.文中“惊讶”一词出现两次,第一次同学们“惊讶”是因为什幺?第二次“惊讶”又是因为什么?
第一次“惊讶”是因为。
第二次“惊讶”是因为。
4.你认为文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不凋谢的玫瑰》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玫瑰花的图片。
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仔细观察,说说玫瑰花长得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同学们都觉得玫瑰花娇艳欲滴,非常美丽,大家也很喜欢玫瑰花。
)是啊,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永不凋谢的玫瑰)。
二、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画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请工具书帮忙。
(读全文)
2 跟着老师读一读这一课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3 要注意“甚”字是翘舌音,“斯”字是平舌音。
4 学习生字,不仅要会读会写,还要会用。
下面。
就请你做一做这个辨字组词的练习吧。
(ppt.出示辨字组词——做好了吗?老师也做了这道题,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出示答案)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学习了生字,现在该把生字送回课文里了。
(ppt.)请你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玫瑰花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女孩摘了一朵玫瑰花,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还奖给她两朵玫瑰花)
3、老师记住了刚才同学们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时的关键词(ppt.):小女孩、摘花、校长、奖励。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悟文本
(一)引导质疑,激发探究兴趣。
1 围绕这些关键词,你最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
(小女孩摘的玫瑰花是什么样子的?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为什么小女孩摘了花,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还奖励她?)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就请同学们通过读书去自己解决。
(ppt.)轻声读课文,对照问题找出相应的段落,边读边勾画出相关语句。
同桌互相讨论,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读全文。
)
(二)探究问题、品味语言。
(一)、读了课文,你一定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请你根据自己的感受,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ppt.——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是啊,……的……)
1、课文哪些地方描写玫瑰花的美丽?请你勾画出来。
来看看你勾得对不对。
(ppt.出示句子。
)
A、读一读这句话,说说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B、同学们都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说得对极了!这一段话中,运用了一个比喻句,将
这朵最大的玫瑰花比作了可爱的婴儿的笑脸,这样写不仅让文章更加那个形象,还突出了玫瑰花的美丽和大家对玫瑰花的喜爱之情。
C、(ppt.)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从你的朗读中表达出对玫瑰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D、还有同学说从这句话也能看出玫瑰花的美丽,我们一起读一读。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
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
”
你知道观赏是什么意思吗?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ppt.回答得真准确,观赏的近义词就是欣赏。
)
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通过结合上下文,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
E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朵玫瑰花?(赞不绝口)
你知道“赞不绝口”的意思吗?赞不绝口就是不停地称赞。
看来这朵玫瑰花,的确十分惹人喜爱呢!
2、刚才,同学们说着是一个善良、纯洁的小姑娘,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请你读读课文,勾画出来,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A、小姑娘是怎么摘玫瑰花的?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ppt.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
B、从“径直”你看出什么?说明小女孩在这之前也曾来看过着美丽的玫瑰花,所以她对花儿的位置非常熟悉。
C、请你把这句话中的动词勾画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同学们说得真好,从“摘下”“拿”“走去”这些动词说明了小姑娘心地纯洁(ppt.),她一心只想着病重的奶奶,毫无杂念,所以才会径直走过去摘下玫瑰花,从容地走去。
3、这么美丽的玫瑰花,一位小女孩竟然把最大的那一朵摘下来了,在一旁看见的同学是什么反应,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有同学想对小姑娘说:……ppt.)
4 是啊,美丽可爱的玫瑰花被摘下了,怎不令人心疼,怎不令人气愤呢?可校长为什么没有批评她,反而还奖励她呢?我们一起去读一读校长和小姑娘的对话。
(读3-5自然段)
5当校长问她为什么要摘花时,她是怎么回答的?(ppt.)
6从小姑娘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这是一个多么善良、天真的小姑娘啊!她竟然想到了要把花送回来。
7ppt.那小姑娘为什么会“害羞”呢?(看来啊,小姑娘也意识到了自己不该摘下这朵玫瑰花,从她害羞的神情中,更能体现出她的纯洁、可爱。
ppt.)
(从小姑年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我们可以判断她是一位纯洁、善良、美好的小姑娘,我们以后写周围的人的时候,为了把这个人写活,就可以从他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描写。
)
8、哪些地方看出校长也是一位有爱心的校长?请你勾出描写校长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ppt.读句子。
)
从校长的语言和神态中,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位心中充满了爱的校长,让我们带着对小女孩和校长的深深敬佩,来读读3至6自然段吧。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多么可爱、纯洁、善良的小姑娘啊,多么和蔼可亲的校长啊!
难怪,文章的最后要说——ppt.出示句子,读一读。
你能把这个句子变成陈述句吗?(ppt.)
玫瑰花再美丽,它也会枯萎、脱落,但是一个人如果有了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那么她就是一朵永远也不凋谢的玫瑰花。
对比读读这两个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通过对比朗读我们会发现,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一些,更能突出心灵美好的重要。
)
四、拓展
1、谁来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后,得到了什么启发?
2、在你的身边,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呢?把你知道的故事,和你的小伙伴们分享分享吧。
五、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小姑娘的善良与美好,校长的和蔼可亲,还学
习了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朵美丽的玫瑰花代表着纯真、美好的情感,只要我们人人心中都充满了爱,我们每天都能闻到玫瑰的芳香,我们就生活在花的海洋。
相信在同学们的心中,也盛开着许许多多永不凋谢的玫瑰。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