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课题语文园地七课时安排2课时课标分析课标摘录1.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课标分解(学什么)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4.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父、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5.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学到什么程度)1.能够交流自己的摘抄成果,发现摘抄的好处,梳理出照抄的基本方法,并愿意主动摘抄积累。

2.正确运用“得”造句,能够举一反三。

3.能用上一句话的结尾词语做下文的开头续说。

4.能观察例字,并写好带有撇和捺的字形,做到舒展有度。

5.正确朗读古诗《采莲曲》,并熟读成诵,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采莲曲》的内容。

(怎么学)1.通过交流展示摘抄成果、阅读交流平台、对比交流结果,梳理摘抄的基本方法。

2.通过阅读教材例句、想象画面、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思维扩展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得”的用法。

3.通过传统故事导入、自读课文例句、想象画面,引导学生续说句子。

4.通过观察例字,认真观察字体布局,并阅读泡泡语中书写提示,自主练写、教师指导,回顾所学生字,练习撇捺舒展。

5.通过观察插图、拓展诗歌背景、多媒体营造氛围,想象采莲姑娘与荷叶融为一体的场景,背诵古诗。

教材分析1.地位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共有4项内容:“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词句段运用”让学生自然区分“的”“地”“得”的不同用法,初步感受“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书写提示”中提示了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日积月累”是让学生积累背诵古诗《采莲曲》。

2.内容与重点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具体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积累喜欢的语句”,进一步养成摘抄积累的习惯,提高书面表达的丰富性。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如何做好摘抄,词句段运用,认真读词语,照样子写句子,积累语言。

2.通过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3.写铅笔字,练习写带有撇捺的字注意写得舒展。

【教学重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摘抄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最新春季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资源资料件出示11)(1)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2)小组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第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河流、大海”,这是水域不断变大的过程。

第二句中“月亮”“小桥”共同的特征都是“弯弯的”,如果接着往下说,“小桥的旁边是弯弯的小船”。

(4)朗读积累。

四、书写提示。

板块三:书写提示(课件出示12)1.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这些字都有撇和捺)2.看提示旁边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提示了撇捺要舒展,才能写得美观)(板书:撇捺要舒展)3.写一写(课件出示13)(1)先照着上面的笔顺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设计意图:了解带有撇捺的字的写法是要把撇捺写舒展,养成写字前先观察的良好写字习惯。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照样子写句子。

例: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1.敌人被打得。

2.鸟儿飞得。

3.他将教室打扫得。

二、把“的、地、得”填入括号里。

激烈()赛跑项目开始了,我们在跑道上飞快()跑着,跑到终点,我们已经累()气喘吁吁。

三、我能接着往后写。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四、默写《采莲曲》。

参考答案一、1.夹着尾巴逃跑了2.比大树高3.干干净净二、的地得三、弯弯的小桥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河,弯弯的小河旁边是那弯弯的小路,弯弯的小路旁边是那弯弯的小树。

四、采莲曲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4.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父、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5.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教学重难点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第1课时)师:我们先来通关第一个板块:交流平台师:我们一起来回顾课文《大自然的声音》,你会选择文中哪些句子进行摘抄呢?说一说理由。

生:我会选择: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这句话写得很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风以人的情感,仿佛如见其人。

师:你选的句子真是优美,理由充分。

师:我们再来一起看看课文《父亲、树林和鸟》课后第三题的要求,先从文中选择句子抄下来,说一说你抄这句话的理由,然后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生:我选的句子是: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这个句子紧扣“像树一般兀立的”这个词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鸟和树林心存真爱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师:你说的真好,句子分析真是到位!师:那通过刚刚的课文回顾选择摘抄,你知道哪些摘抄方法呢?生:我知道的摘抄方法有:写得好的,形象生动的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写出读后感受。

师:看样子你真是有很多收获呢!师:那么其他同学还有哪些好的摘抄方法呢?大家畅所欲言吧,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哦!生:读书时,我会画出写得好的语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生:我喜欢归类摘抄。

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经常翻看,对我的习作很有帮助。

生: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特别喜欢的我还会背下来。

生:我会在合适的地方给摘抄的内容注明出处。

师:大家都说的很好,那我们真刀实枪演练一下,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呢?师:请你阅读《带刺的朋友》,运用总结出的方法进行摘抄,并说一说理由。

部编版语文三上《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三上《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第一课时口语交际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2、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3、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过程①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

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

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

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

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

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

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

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

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

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②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的南北气候特点及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加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掌握部分汉字的书写技巧。

3.培养学生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解读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祖国南北气候特点的差异,并重点介绍了南方的植被和动物。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南北气候特点及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 2. 汉字学习学习部分汉字的写法及认识其所代表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

### 3. 读后感写作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写作等环节,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培养学生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能力。

### 4. 小组合作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学生合作、沟通、分工和协调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安排1. 情境渲染通过展示有关南北方气候特点的图片或视频素材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南北方气候特点的不同,在情境中认识自然的魅力,引发学生对自然的思考和探究。

### 2. 课文解读 - 导入:通过阅读教科书上的课文《语文园地七》,学生们对课文主旨有了初步的认识。

- 阅读:全班齐读全文,使用多种方式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文章语言特点,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 理解:自我理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明白文章讲述的南北方气候特点,了解南方植被和动物的特点以及影响。

- 播放多媒体资料、展示图片、演示视频等方式辅助理解,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主动性。

### 3. 汉字学习 - 练习部分汉字的写法 - 认识汉字所代表的意义,拆分汉字结构 -通过动手实践,操练书写技能,巩固汉字笔画形态 - 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语言,创造性地使用所学汉字。

### 4. 读后感写作在阅读之后,引导学生自我思考、整理思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写作过程中,老师指导表达思路,并在不同环节反复训练语言表达的简单、准确和流畅。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的生词、词语,并能读准、书写正确;2.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和谐、团结等思想;3.通过朗读、演讲等形式,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4.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塑造;2.生词的掌握和书写;3.听说读写并重,提高综合语文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1 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课文《草房子里的欢声笑语》。

1.2 学生介绍老师带领全班齐读《草房子里的欢声笑语》。

让学生介绍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谈谈对这个故事的感受。

2. 了解课文2.1 新词学习老师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汇总,由学生依据词义和音形进行掌握和书写。

2.2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跟读课文,并注意节奏和语调的把握。

2.3 分析故事情节老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以及故事中主要人物和他们的性格特点。

3. 加深理解3.1 观赏图片老师提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观看图片,然后自主讨论并总结图片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

3.2 听读故事老师在黑板上讲述故事的情节,要求学生注意听取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感情变化。

4. 拓展思维4.1 分析人物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他们感情变化的原因和对事情的态度。

4.2 填写作业为了检查学生听课的效果,老师布置填写作业:填写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的表格。

5. 组织表演5.1 分组练习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把故事情节化为不同的场景,并让学生在每个场景里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练习。

5.2 班内表演在练习过程中,老师看到哪个小组表现得不错,就让他们有机会上台表演并进行班内评比。

6. 总结反思6.1 学生结对报告老师让学生结对报告,回答教学内容的问题,分享和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收获。

6.2 活动总结由班委或老师组织学生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和方法,并展望未来教学的重点和方向。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5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趣的现象。

交流时说的同学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表达流利,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2、交流自己的观察日记,在此基础上再写一则。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发现一些音同或音近、形近字,准确区别。

4、读背农谚歌谣。

5、读词语,认识“肩”、“臂”等七个生字。

6、引导学生拓宽学习途径,了解、搜集更多资料。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1、启发谈话: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夜晚的天空,北斗七星最引人注目;清澈的水底,鱼儿总是睁着眼睛睡觉;一碰到含羞草,它就闭拢叶子,多有趣啊!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呢?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2、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

3、自由组合,把自己的有趣发现说给自己的好伙伴听。

对谁的发现感兴趣,跟他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

选择几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交流。

可以互相问答,呼吸补充,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交流1、在上次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分享了大家发现的乐趣。

现在,让我们大家再来交流交流我们的“观察日记”。

2、同桌交流观察日记。

3、评一评同学的或自己的观察日记。

引导学生明白:日记内容重点将观察,以及观察中的新发现。

二、再写一则观察日记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观察中有什么新发现。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3、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是否写通顺了,写出了自己的新发现没有。

4、再把自己的习作给同伴读一读,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改一改。

5、誊写作文。

第三课时:讲评作文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让小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四人小组内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评议。

修改誊写展览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张贴栏内张贴。

部编版语文三上《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三上《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三上《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主要内容包括:1. 认识词语:主要包括课文中的生词,如“宽敞、明亮、干净、舒适”等。

2. 读写词语: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词语读写技巧,提高词语运用能力。

3. 语文实践活动:围绕“我的家庭”主题,开展口语交际、习作等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课内生词,并能正确读写;了解家庭结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词语运用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语的读写与应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掌握课内生词,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生词: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词,教师指导讲解,学生跟读、记词义。

(2)读写词语:教师给出例句,学生模仿练习,提高词语运用能力。

(3)语文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口语交际,讨论自己的家庭,选代表进行展示。

3.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生词和课文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生词:宽敞、明亮、干净、舒适等。

2. 词语应用例句。

3. 口语交际要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词,每个词语写5遍。

(2)用课内生词造句,至少3个。

(3)以“我的家庭”为主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300字。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部分学生对词语的运用仍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你们最得意的笔记 作品张贴在展示栏里, 让大家评选出最有特 色的读书笔记。
在平时的阅读实践
中,坚持不懈、持之以 恒地摘抄。积跬步以至 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
词句段运用
齐读,看看你能发 现这些句子有什么 特点?
它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都有“得”。
词句段运用
弯弯的小桥旁边是那弯弯的小船。
词句段运用
再来读一读,注 意句中加点词语。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 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 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书写提示
观察这些字, 你发现它们有 什么共同点?
都有撇和捺
读一读泡泡里 的话,怎样把 字写美观?
撇捺要舒展
春天来了!你看万紫千红的花开了,把可爱 的草,树木,鸟,兽,虫,鱼都从寒冷的冬天中 叫醒了,使得大地恢复了生机。那些野花像小星 星一样一闪一闪眨着眼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 法,赋予动植物人的思 想情感,生动形象地描 写出生机勃勃的大地。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 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 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人思想 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 法,使文段的节奏感加 强,条理性更好,更利 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自己读一读,
和同桌说说自 己的感受。
摘抄,是指在阅读 中,把语言优美,值得 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 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 上,闲暇时,拿出来翻 阅。
交流平台
摘抄有什 么好方法吗?
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
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 解、感受。 用“·”“?”“!”等符号分 别表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 差错误等。
做批注。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
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用词造句 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 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 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 可以指出原文的纰漏等。
写读书笔记。
可以是摘抄、 列提纲、、 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便 随身携带,随时翻阅、随时背 诵。
始觉:才知道。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 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 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 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 听到歌声才觉察有人前来。
多美的江南风光,
景美人更美!我们 边想象画面边读一 读。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敲雾
妙受
拿出课堂练习本,每个写两遍, 写好后,和同桌互相评一评。
将学到的书写 技巧运用在平时的 书写中,你的字一 定会写得很美观!
日积月累
读一读,说说
有哪些地方不懂, 和同桌讨论一下。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借助停顿,有节
奏地朗读。可以 边读边想象画面。
书写这两个字, 需要注意些什么?


撇和捺收笔时,捺脚略低,撑住整个字。
书写这两个字, 需要注意些什么?
英柔
撇,捺呈左右对称。

“捺”是主笔,要拉长一些。包住羽 字,大小相等。
描一描,写一写书本上的八 个字,小组互评,比比谁的字写 得端正美观。
本单元中你觉得还有哪些生 字含有撇和捺?用学到的书写规 则,一起来练练吧。
试着把句子 补充完整。
直不起腰
天黑 得 伸手不见五指 。
你还积累了哪 些这样的句子?
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太阳光把大地晒得热气腾腾的。 这片草原辽阔得一眼望不到边。 老奶奶笑得直不起腰。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句子, 注意加点词语, 说说你的发现。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 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 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 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前一句的最后一个词出现在 下一句的开头。
“河流”到“大海”,水域 不断变大。
你能接着往 下说吗?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 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月亮”和“小桥”共同的特征是“弯弯 的”。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使用同一种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荷花。 乱入:混入。
结合注释,说 说诗的大意。
看不见: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闻歌:听到歌声。
摘抄
分为哪几 种类型?
一是摘抄型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 片段摘录下来。 二是提纲型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奥的书或文章 用提纲的形式摘录下来。 三是感想型笔记。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 得体会写成文章保存下来。 四是评价型笔记。可以品评用词造句的精妙,写 出自己的理解、感想和体会,可以谈谈对同一个 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 原文的纰漏等。
1.摘抄内容分门别类。如:语文方面的知识、 优美的词句、精彩地描写、生动地对话、好 的开头和结尾、精辟地议论、写作常识以及 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 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警句、 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2.边摘抄边背诵。尽可能多的记下那些应该 记住且能记住的好东西,使语言的积累更厚 实。
二、把“的、地、得”填入括号里。
激烈(的)赛跑项目开始了,我们在跑道上飞快 (地 )跑着。跑到终点,我们已经累(得 )气喘吁吁。
三、我能接着往下写。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 那弯弯的小桥, 弯弯的小桥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河, 弯弯的小河旁边是那弯弯的小路,弯弯的小路旁边是那 弯弯的小树。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 ),
芙蓉向脸( )。

)看不见,

)有人来。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没有收获做摘抄的方法? 有没有积累带“得”的句子?
有没有背诵《采莲曲》?
随堂练习
一、照样子写句子。
例: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1.敌人被打得_落__花__流__水___。 2.鸟儿飞得_比__大__树__还__高_。 3.他将教室打扫得_干__干__净__净___。
四、默写《采莲曲》。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交流读书和积累的方法。培养积累习惯和 能力。 2.学习带“得”字句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 3.会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 4.练习写好带有撇和捺的字。 5.积累古诗,体会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
交流平台
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生动形象 地描写了春雨惹人 喜爱的特点。
不知道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轻轻地,听 不见淅沥的响声,像一种湿漉漉的烟雾,轻柔地 滋润着大地。春雨过后,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 整个世界像刚洗过似的,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 鲜,呼吸一口,甜丝丝的,像喝了蜜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