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移植肾肾病
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的肾移植治疗

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的肾移植治疗慢性肾脏病是目前临床领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而其终末期,即肾功能衰竭症状的最终表现,则是必须积极治疗的重要环节。
对于慢性肾脏病终末期来说,肾移植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肾移植是将一位健康的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肾移植的成功率很高,目前来看,肾移植后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但是在术后需要进行抗排斥治疗。
肾移植术的流程(1)手术准备:术前需要做详细的检查,如全面的身体检查、生化检查、X线检查等,确保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术后的风险能够控制。
(2)肾源:用于移植的肾脏一般来自器官捐献者,可以是亲属、熟人或无关者。
在器官捐献人的同意下,医院将进行器官获取工作。
(3)术中操作:肾脏移植手术一般需要进行全麻,介入医生将捐献肾脏移植到患者腹膜腔的下方。
手术完成后必须观察移植情况和肾功能情况,为术后的恢复做好准备。
肾移植的优势和不足慢性肾脏病终末期患者的肾移植手术成功率很高,可以使患者的肾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使患者可以回到正常生活中,摆脱血液透析与肾上腺素的繁琐过程。
另外,肾移植的抗排斥治疗药物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得手术更加成功。
但是在肾移植的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其中最大的难点是术后的抗排异治疗,如果这种药物不按时按量使用,那么患者就会面临移植肾的排异反应,进而导致肾功能减退。
此外,肾移植后的患者一直需要接受抗排异治疗,并进行定期监测,更大程度上维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护理措施(1)术前首先了解患者的口腔、鼻腔、嗓子等部位有无感染,并开展相应防治措施。
术前指导患者进行营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保证患者的身体状况良好,手术能够更顺利地进行。
(2)术中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进行监护、如意提取、预防感染等工作,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流畅性。
(3)术后在术后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密切监测,对于出现反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早期发现问题并判定病情,能够保证术后治疗的有效性。
《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要点

《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要点1 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思路和治疗原则1.1 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及其诊断要点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是指移植肾功能缓慢恶化,表现为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缓慢上升,而移植肾小球滤过率(GFR)缓慢下降。
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很高,其病因多种多样,故需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尽可能明确病因。
1.2 辅助检查1.2.1 实验室检查必做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群体反应性抗体(PRA),血C3、C4,血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体液免疫功能,血、尿BK 病毒DNA,尿常规,尿沉渣,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管功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等。
选做项目:血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血清免疫蛋白电泳、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血清游离轻链、中段尿细菌培养等。
1.2.2 影像学检查移植肾超声可以显示移植肾大小、形态、皮质、髓质、肾盂、输尿管、各级动脉血流、皮质血流,可初步判断肾前性、肾性、肾后性因素。
1.2.1 移植肾活组织检查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活检)在明确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病因上有重要价值。
1.3 治疗原则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尽量要明确病因,根据病因采用针对性治疗(表2)。
同时存在多个病因时,需要综合考虑,抓住主要矛盾,权衡利弊,取得最佳效果,尽可能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
2 移植肾复发肾小球疾病2.1 IgA肾病2.1.1 复发高危因素合并新月体肾炎、亲属肾移植供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匹配良好]、年轻受者、肾移植术后糖皮质激素剂量减低或者无糖皮质激素。
2.1.2 临床表现组织学复发率为50%~60%,临床表现复发率仅为15%~30%。
2.1.3 诊断移植肾活检可明确诊断。
慢性移植肾肾病氧化应激增加

月者 。糖尿 病患 者 由于其 本 身具 有 氧 化 应 激 而排 除。血 肌 酐 ( c) S r和尿素氮 ( U ) B N 由贝克曼 全 自动生化 分析仪测 定 , 肌酐 清
1 8个月 , A C N组 MD A较 K T组显著增 高( 2 。 P 图 )
表示 , 多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单 因素方差分析 比较 。 研 究人群包括 1 6名健 康者 ,8名 C F病 人 ,1 1 R 2
2 结 果
1 1 研究对象 .
名 肾移植后 肾功 能正常 者 ,7名 肾移植 后伴 C N 1 A 。病例 来 自中 国人 民解放军第 44医院 。抽血后立 即分离血浆 , 装后储存 在 7 分
位 p lL 。  ̄ / ) mo
我们研究 了并发 C N及 肾功能正常 肾移植病人 ( P 氧化 A K T)
应激 的标志物丙二醛 和晚期 氧化蛋 白产物 ( O P 。以慢性 肾衰 A P) 竭(R ) C F 病人及健康人作 为对 照。
1 材 料 和 方 法
14 统计 学分析 .
采用 S S 1 . P S 15版统计 软件 , 计量 资料用 ±s
维普资讯
医学创新研究
20 0 7年 5月 第 4卷
第1 5期 M D CN N V TO E E R H E II EI O A I N R S A C N
临 床 研 究
慢 性 移 植 肾 肾病 氧 化 应 激 增 加
孟伟 李红艳 中国人 民解放 军第 4 4医院( 疆 鸟鲁木 齐 8 0 1 ) 7 新 3 0 3
南方 医科 大学附属 花都 医院
【 文章编号】61 72 (07 1 04 — 2 17 — 8120 )5— 09 0
肾病分期标准5期

肾病分期标准5期肾病分期标准是指根据患者肾功能状态的不同,将慢性肾病分为不同的阶段,以便于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治疗。
肾病分期标准通常采用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脏损伤程度来进行分类,其中5期是指慢性肾病的最终期,也是肾功能衰竭的临界阶段。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肾病分期标准5期的相关内容。
在肾病分期标准中,5期是指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15ml/min/1.73m²,这意味着肾脏的滤清功能已经丧失,患者需要进行肾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
此时,患者常常出现严重的尿毒症症状,包括贫血、骨质疏松、高血压、水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肾病分期标准5期的患者需要进行肾替代治疗,透析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透析可以通过人工装置模拟肾脏的滤清功能,帮助患者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液体,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透析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透析治疗外,肾病分期标准5期的患者还可以选择肾移植。
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肾移植,患者可以摆脱长期的透析治疗,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是由于供体的匹配和排异反应等问题,肾移植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够进行。
除了肾替代治疗外,肾病分期标准5期的患者还需要积极控制相关并发症,包括贫血、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
积极的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总之,肾病分期标准5期是慢性肾病的最终阶段,患者需要进行肾替代治疗,包括透析和肾移植。
同时,患者还需要积极控制相关并发症,以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肾病分期标准5期的相关知识,积极面对治疗和生活。
移植肾失功分期诊断和治疗(Ⅲ):移植肾晚期慢性失功

2 非 自身 抗原 依赖 的 因素 . ( )延 长 的冷 缺 血 时间 1
( )供 体年龄 【 2 J J
来 自4 岁 以下 小供 体 的肾脏 或 6 以上 ~6 0岁 老 年供 体 的肾脏 , 移植 后慢 性移 植 。 肾病反 应 出现 早 , 并 且 严 重 。 本 书 作 者 最 近 应 用 Fse i r h 3 4L wi大 鼠移 植 肾慢 性移 植 肾病模 型 , 6 4一e s 在 ~
增 高和 蛋 白尿 增 加相 关 的血 清 肌 酐 水平 缓 慢 增 高。
( )发 病率 一
移 植 肾脏 的慢 性 移 植 肾病 显 著 比幼年 鼠 间移植 的慢 性移植 肾病 严重 ; 幼年 鼠向青年 鼠移 植 的慢
性移植肾病不比青年鼠间移植严重; 鼠向幼 青年 年 鼠移 植 的慢 性 移 植 肾病 较 青 年 鼠间移 植 无减
( )糖 尿病 5
要的原因之一 , … 仅次于糖尿病 、 ‘ 高血压 肾脏病和 慢 性 肾小球 肾 炎 。 移植 后两 年 , 0 4 %的移植 肾有 轻度 慢 性移 植 肾病 组织学 改变 。移植 后 四年 ,
作者单位 :l广州 5 0 3 , 16 0 南方 医科大学第三 附属医 院 肾内科 , 泌尿疾病研 究所 ; 2福州 福建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民医院 肾内 科
6 6
l 年 5月 1
第 6卷
第 2
讲座
移植 肾失功分期诊断和治疗 ( I:移植 肾晚期慢性失功 I) I
邹和群 。魏立新
目前 ,器 官移 植 的短期 预 后 得 到 了显 著 改 善 , 移植 肾的长 期存活率 与环孢 素 时代 以前 无 但 3 %的移植 肾 已有 临床慢 性移 植 肾病 。 0 ( )危 险因素 二 1 原依赖 的 因素 .抗 ( )急性排 斥 反应 1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移植效果评估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移植效果评估肾脏移植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对于进展到晚期的肾脏疾病患者,肾脏移植可以恢复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评估肾脏移植的效果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移植效果评估的相关内容。
一、肾脏移植后生存率评估肾脏移植后的生存率是判断肾移植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表明,对于适当选择的患者来说,肾脏移植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不同的患者群体和不同的患者情况可能会导致生存率的差异。
因此,评估肾脏移植后的生存率需要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
二、肾功能评估肾功能是评估肾脏移植效果的核心指标。
术后的肾功能好坏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因此,对肾脏移植患者进行定期的肾功能评估非常重要。
评估肾功能的常用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等。
三、排异反应评估肾脏移植后,有可能出现排异反应。
排异反应会对肾脏移植效果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移植肾功能衰竭。
因此,对于肾脏移植患者,及时评估是否发生排异反应非常重要。
评估排异反应的常见方法包括检测抗体水平、血肌酐升高等。
四、并发症评估肾脏移植后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如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
这些并发症会影响肾脏移植的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评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于肾脏移植效果的评估至关重要。
常用的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五、患者满意度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肾脏移植后,除了生存率和肾功能等指标,患者的满意度也是评估肾移植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患者满意度的评估可以通过患者的主观感受、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等方法来进行。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移植效果评估,需要综合考虑肾脏移植后生存率、肾功能、排异反应、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通过多方面的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肾脏移植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提高其生存和健康水平。
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移植的长期效果

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移植的长期效果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以肾小球滤过率持续减低的慢性进展性疾病。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肾脏移植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恢复肾功能的选择之一。
然而,对于接受肾脏移植的患者来说,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长期效果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一、肾脏移植的优势肾脏移植相较于其他治疗手段,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
首先,肾脏移植可以恢复患者的肾功能,使其摆脱血液透析的过程,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肾脏移植能够修复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脂代谢紊乱、骨质疏松等。
此外,肾脏移植也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心理状态,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
二、肾脏移植后的长期效果然而,肾脏移植后的长期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同时,药物副作用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个体差异和移植肾质量也对长期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术后经过一段时间,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功能下降。
此外,肾脏移植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进一步发展、慢性免疫反应等因素也会造成移植肾功能的进一步衰竭。
三、患者自身对肾脏移植的影响患者自身的因素也对肾脏移植的长期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保持身体健康与积极的生活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对于保持移植肾的功能十分重要。
其次,及时诊断和治疗,并定期复查移植肾相关指标,可减少移植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同时,遵医嘱服药,并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也是关键。
四、促进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移植长期效果的方法为了促进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移植的长期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肾源的选择与匹配,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其次,不断改进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降低其副作用,并合理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减少感染的发生。
此外,积极开展临床研究,探索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移植的新方法,以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和功能。
慢性移植肾病研究进展

出现 典 型 的动 脉病 变 。
纤 维化 和移 植 。 能衰 竭 。 肾功
目前 C N 的 诊 断主 要包 括 三个 方面 , A
临床 表现 、排 除其他 导 致慢 性 肾功 能损 害 的疾 忠 、移植 肾穿刺 活检 病 理检 查 显示 有 C N 的 A
斥 反应 的概 念 在 二十世 纪 五 、六 十年 代逐 渐 出
现 。1 5 9 5年 , me J 道 了- N 移植 后 五个 半 Hu 【 4 报 - 月 出 现 的 移 植 。 脉 管 腔 闭 锁 。 P r r 肾动 ot p 和 e
Ja n t等 [7 行 了系统 的观 察 ,发现 在 移植 ene 61 -进
数 月或数 年 ,主 要表 现 为移 植 肾功 能 出现 缓慢
的进 行性 减 退 ,常伴 有 高血 压 、蛋 白尿 等 ,最
终移 植 。 能衰竭 。 肾功 ( ) 除其他 导致慢 性 肾 功 能损 害的疾 患 2排 C AN 需要 与 其 他 原 因 引起 的 肾功 能 减 退相 鉴 别 ,如 急性 排斥 反应 、肾小 球 肾炎 复 发 、梗 阻/ 返流 、肾血 管狭 窄 、急性 C A 或 F 0 s K5 6中毒
于 2年 后制 定 了“ a f 9 ” B n 3 分类 诊 断标 准 , 一 进
肾移 植 是 目前 治疗 尿毒 症最 成熟 和最 成 功 的 方法 。随着 新 型 免疫抑 制剂 的应 用 、手 术技 巧 和器 官保 存 技 术 的进 步 ,大多 数移植 中心 尸 肾移植 1年存 活 率 可达 9 % 以上 , 大规 模研 0 但 究 表 明 ,移植 肾 的半寿期 和长 期存 活率 却 提 高 缓 慢…。慢 性移 植 。 肾失功 是影 响 移植 肾长期 存 活 率 的主 要原 因 。引起 慢 性移 植 肾失功 的 原 因 很 多 ,其 中 C AN 占首要地 位L。C N 一般 在 2 J A 肾 移植 6个 月 以后才 发生 ,这 种移 植物 功 能减 退 以往 叫做 慢 性 排斥 反应 ,鉴 于其 发病 原 冈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移植肾肾病
概述:
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是导致移植肾晚期功能丧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是指同种异体肾移植数月、特别是1年或数年后,移植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肾功能衰竭、恢复透析,组织学上移植肾呈现出间质纤维化、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皱缩、系膜基质增多、动脉硬化、小动脉透明变性、动脉血管纤维性内膜增厚、毛细血管基底膜分层、断裂等。
目前慢性移植肾肾病、慢性排斥反应、慢性移植物功能丧失、慢性移植物纤维化可以认为是同一个概念。
随着长期存活的移植病例越来越多,慢性移植肾功能减退的临床重要性日益突出。
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目前对其认识有限,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CAN的诊断:
在移植肾功能减退的基础上,CAN的诊断重视组织结构的改变。
临床研究中,多数病例移植肾的功能与结构损害的程度直接相关。
移植肾功能检测包括血清Cr、24 h尿蛋白(定量或定性)和GFR,其中以GFR的测定最为重要。
但功能性指标的干扰因素多,短期内可能出现较大的波动,其水平最终由移植肾组织结构改变决定。
病理检查对CAN的诊断及其预后评估十分重要,我们发现疗效较好的病例组织学损害均较轻。
CA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部分CAN合并亚临床排斥反应。
临床研究中,有(30-45 %)在明确诊断为CAN的同时合并有急性排斥反应,依据Banff97标准诊断为疑似急性排斥反应以及轻微急性排斥反应。
亚临床排斥反应的存在表明免疫学因素在CAN的发
生与发展中发挥作用,其原因可能与免疫抑制不足有关,这种亚临床排斥反应不导致血清Cr急剧上升,但却致使移植物结构毁损持续进行。
CAN动物模型即由极轻微的亚临床排斥反应诱导而成[5,6]。
抗急性排斥反应治疗后血清Cr下降,是这一观点在疗效上的体现。
虽然亚临床排斥反应的概念已为人所熟知,但在普遍缺乏病理诊断的背景下,实际处理中似仍重视不足。
➢肾小球硬化率有可能成为判断CAN病变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我们发现,肾小球硬化率低于30 %的病例对治疗的反应普遍良好,表现为治疗后整体水平的血清Cr值下降。
若硬化率在30 %~50 %,部分患者治疗无效,肾功能呈进行性恶化。
肾小球硬化率超过50 %的病例,则移植物的功能很快丧失。
血清Cr 水平虽能方便地反映肾功能,但并不直接反映预后,GFR在治疗前后也可能会有较大的波动。
相比而言,肾小球硬化率可能更有助于量化评估CAN的病变程度和预后。
➢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及肾小球硬化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临床中发现,间质纤维化一般与肾小管萎缩同时出现(肾小管萎缩可能与间质纤维化的机械压迫以及由此导致的血液供应减少有关),但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与肾小球硬化率并不一致,与移植肾功能及对治疗的反应性也无明显的一致性,提示在CAN进展过程中,间质纤维化与肾小管萎缩虽然也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肾单位最核心的结构是肾小球,因此肾小球硬化较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对功能的影响更为直接和重要。
尽管间质纤维化与肾小管萎缩是CAN的重要表现,但常是非均一性和多灶性的,这也是Banff97标准对CAN 予以不同程度诊断的组织学依据,同时也暗示这一病理改变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有限。
➢体液免疫与CAN的联系有待更多的证据。
近来多认为CAN的发生与体液免疫有关。
血管内皮炎一般认为是体液免疫的表现。
针对临床病理学特点的治疗方案:
➢治疗合并的亚临床排斥反应。
爬行性肌酐者用激素治疗后血清Cr回落,但这并不意味激素治疗对CAN有效,其机理在于治疗合并发生的亚临床排斥反应。
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并确诊后,一般先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进行冲击治疗,治疗方案一般如下:冲击三天,第一天以大剂量,如2克,以后每天依次减少500毫克,即第二天1.5克,第三天1克。
此时可以适度将基础免疫药物,如CsA 或FK506增加使用量。
等到肌酐下降后适度减量至维持量。
➢基础免疫抑制剂的转换。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尤其是CsA的肾毒性是CAN的病因之一,故治疗CAN应尽可能选用肾毒性低或无肾毒性的药物。
CAN的特征病理表现为增殖性改变,而西罗莫司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基本无肾毒性,因此可能成为治疗CAN较理想的基础性免疫抑制剂。
鉴于MMF对体液免疫有抑制效应,在可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前提下,西罗莫司与MMF联用方案在治疗CAN中值得推荐。
一般认为,西罗莫司的转换时机是在血清Cr<200 μmol/L、尿蛋白为800~1000 mg/d、GFR>0.67 ml/s(40 ml/min)时,这一标准体现的是肾小球所受损的程度。
FK506对移植肾的毒性作用较CsA轻,对抗体产生的抑制作用较CsA略强,具有转换价值,但可能仅对损害较轻者有效。
转换治疗的效果最终取决于移植肾的病理损害程度。
而CsA与西罗莫司联用的方案则值得推敲,原因在于:(1)二者相互提升药物浓度,增加了药物调整的困难和检测费用;(2)西罗莫司加剧了CsA在肾脏中的沉积,CsA对移植物的损害与其血浓度可能不一致。
临床中部分患者由CsA转换为FK506,部分由CsA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