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芪 、 味 子 、 参 、 参 、l 萸 、 杞 子 、 实 、 丝子 、 五 玄 人 t茱 l 枸 枳 菟 车前 子、 丹皮、 牡 白术 、 地 黄 、 麻等 。 生 升 3 辨 证 论 治
伍新林n 将 D N分为 4型。 阴虚 内热药用党参 2 , 0g石
膏 3 , 母 1 , 花 粉 1 , 参 1 , 门 冬 1 , 0g知 5g 天 5 沙 g 5g 麦 5g 石
认为 D N以脾 肾亏 虚 为 本 , 瘀 互 结 为标 。正 虚方 面 病 机 演 痰
子 1 , 2g 山茱萸 1 , 0g 甘草 6 , 益母草 2 。 霓芝等[ g 5g 杨 “将 D N分为燥热 阴虚、 气阴两虚、 肾气 ( 虚、 脾 阳) 阳衰湿浊瘀阻 4型 , 分别治 以 白虎人参 汤加味 、 脉散合六 味地黄 汤加 生
及多方面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现状进行 了论述 。D 的治疗宜采用现代医学的有关治疗方法 , N 结合 中医药, 通过辨证
与辨病相结合 , 辨证论治和专方专药 结合 , 相 药疗与其他疗法相 结合等 方法 , 更好地控制糖尿病 , 延缓 D 进展 , N 改善 肾脏功能, 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2 治 疗 大 法
陈皮、 法半夏 、 大黄 、 桃仁 、 泽泻 、 何首乌、 益母草等) 且每型 ,
与 D 变 的各 期 相 对应 , N改 应用 于 临 床 施 治 , 果较 好 。 庚 效 张
将O N分为气阴两虚型 , 以益气养 阴活血: 肾阳虚 治 脾
型 , 以温 肾健 脾 , 水活 血 ; 肾 阳 虚 型 , 以益 气 养 心 , 治 利 心 治 泻 肺 利 水 ; 阳两 虚 型 , 以 补 阴 阳 , 气 固 肾 ; 毒 内阻 阴 治 益 浊 型, 治宜 清 热解 毒 , 降浊 和 胃。杨 小红 ¨ 1 治疗 D 患者 在 用 s N .
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进展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患者在长时间高血糖的情况下出现的肾脏受损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糖尿病的持续时间、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
传统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现状和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慢性病,对患者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法虽然可以控制病情,但也有一些副作用,比如肝功损害、低血糖等。
相比之下,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中草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程中能调整肾脏内部环境平衡,提高肾脏康复能力,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2、中草药是自然药物,具有药物低毒、低副作用的特点,对身体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同时也有效控制糖尿病所引起的一些症状,如尿频、口渴等。
3、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使用的实践经验,是中医药学传统的优势,因此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1、中草药治疗根据中国医学思想,糖尿病肾病是肝肾阴虚或肝肾亏损的证候,因此治疗时应根据中医病因病机分析进行中药组方。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中药方包括六味地黄丸、真武丸、复方丹参等,在用药过程中应配合其他药物。
中药外敷针对的是以糖尿病足和慢性浅表性糖尿病肾病为主的病症。
将研制好的中药配制成药膏,涂于患者皮肤表面,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等作用。
目前,对于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均在逐步推进。
1、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有研究证明,天麻地黄汤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与西药治疗比较是一样的。
在治疗方面可以起到缓解肾脏疼痛和控制尿糖、尿蛋白的作用。
2、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等现代技术在中药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得到了不少成功的解决方案。
3、中药注射剂的开发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多药物联合治疗时,采用中草药注射剂可增强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缓解症状。
1、应由中医医师根据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2、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配伍和剂量,防止药物不当、不良反应等情况。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晶 高建东 2 山东中医药大学二附院 ,山东 50 4 .
【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 ;慢性肾衰竭 ;中医 【 中图分类号 】R8. 57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o 8 1 (00 1 03 — 1 67— 57 2 1)1 — 12 0
2 06, 1 0 2.
[ ]李锋 ,等.肾小球硬化的中医病机初探 [ ] 3 J .中国医药学报 。 0 1 6 2 0 。1
( ) 0—5 . 2 :5 2
虚水泛型。李桂 芝等 辨证 分为 3型。① 肾 阳不 足型 ,治
以温 补 肾 阳 、 固摄 肾 气 。② 肾 阴 亏 虚 型 ,治 以 滋 阴 降 火 、
[ ] 任 爱 华. 糖 尿 病 肾 病 三 焦 辨 治 [ 山 东 中 医 杂 志,20 ,1 4 J. 3 02 9
( :38 6) 2 .
补肾固摄 。③气 阴两虚 型 ,治以滋 阴益 气。吴家瑜 [ 辨 证 9 分为 4型。①脾虚湿盛型 ,治宜温 阳健脾 。②肝 肾阴虚型 , 治宜滋补肝 肾。③ 肾虚水停 型 ,治宜补 肾温 阳利 水 。④ 浊 毒血瘀型 ,治 宜益气活血 、祛毒降浊。 3 单昧 中药及其提取物治疗 施萍等 观察黄芪对 D N尿 微量 白蛋 白 ( A ) 的影 U E 响。结果治疗组 2 h U E值显 著低 于对照组 。钟警等¨ 4尿 A ” 通过观察葛根素对 D N内皮 素表达 的影 响,结果显 示葛 根 素能降低糖尿病 大鼠的尿 素氮 、血肌 酐。崔海 月[ 1 等发现
糖尿病 肾病 ( N) 是糖 尿 病 常见 的微 血 管并 发 症 , D 5 专方 验方 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 的主要原 因之一 l 。随着 胰岛素 、抗 1 j 张国山等 ” 拟益 肾活 血方 ( 地黄 、山茱 萸 、山药 、 熟 生素的广泛使用 ,糖 尿病患者 因急性 并发症 而死亡 者 已显 黄苠 、丹参 等 )治 疗 肾虚 血瘀 型 D 1 0例 ,总有 效 率 达 NO 著减少 ,慢性并发症 则成 为此类 患者 的重 要致死病 因 。糖 9 % 。 高建 东 _ 用 加 味 地 黄 汤 ( 地 黄 、山 药 、茯 苓 、丹 8 l 生 尿病人早期 即有 肾脏损害 ,随着年龄增长及病 程延 长,糖尿 参 、黄芪等 )治疗 D N蛋 白尿 收到显著疗效 。胡建 萍 采 病患者形成 D N的危 险因素 也随之 增高 ,而一旦 出现持 续 用 活血 化 瘀 、健 脾 益 气 之 法 , 自拟 丹 芪 益 肾 汤 ( 参 、黄 丹 性蛋 白尿 ,则 肾功能 持续 性减 退 直至终 末期 肾功能 衰竭 。 芪 、党参 、生 地 黄 、山萸 肉、泽泻 ) ,随 证加 减 治 疗 4 8 因此 ,如何 有效 防治 D N,延缓肾功能减退 的进程成 为一项 例 ,结果显效 1 ,有效 3 0例 1例。 重 要 的 临 床 课题 。 6 小结 1 病 因病 机 中医药治疗 D N,在改善临床症状 、延缓 肾功 能恶化等 南征、朴春 丽等 认为 毒 损 肾络 是 D N的病 机 关键 , 方面 ,均显 示 出其加 减组 方 灵活 、副作 用小 等独 特 优势 , 邪 阻 肾 络 , 久 蕴 毒 ,深 滞 于 浮 络 、孙 络 , 肾 元 亏 虚 。于 临床实践证实养 阴益气 活血法是 本病 的有效 治法。但 同时 郁 致 世家 认为 D N发 病 以虚 为本 ,既有气 阴两虚 ,又有 阴 阳 也存在一些不 足 , 临床 报道 的研究 多为 小样 本观察 , 目 如 两 虚 ,病 位 以 脾 肾二 脏 为 主 ,兼 及 五 脏 , 同 时 又 以 湿 浊 内 前 仍 无 统 一 的辨 证 分 型 标 准 ,今后 应 当 加 强 这 方 面 的 工作 , 停 ,瘀 血 为 标 。 李 锋 等 认 为 ,血 瘀 、湿 浊 是 导 致 肾 小 球 并不断采用新技术 ,总结 、整理各种 治疗 D N有 效的 中药 , 硬化的主要 因素 。任爱华等 认 为,三焦心脾 肾阳气不足 , 探 明其作用和机制 ,提 高治疗 D 的总体水平 。 N 决渎失职是 D N的基本病机 。侯荣会 认为 D N的病机演变 过程主要是脾 肾气虚或 肝 肾阴虚 ,进而气 阴两虚 ,最后 发 参 考 文 献 [ ]朴春丽 ,姜 吉 吉,南征. 从毒 损 肾络探讨 糖 尿病 肾病 炎症 发病 机制 1 展为阴阳俱虚 。
中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进展

基金项 目: 广西区卫生厅科研课题 ( 合同号 Z 0 0 6 ) 2 12 5
・
7 ・ 2
江西 中医药 2 1 年 7月第 7期总 4 01 2卷第 3 3期 4
治疗组 在 常规治 疗 的基 础上 加 服 益 气 活血 补 肾方 ,
升 高血 t A, - 降低 P l1改 善 血 液 高 凝 状 态 有 关 。 P A一,
化代谢紊乱 ( 多元醇途径 、 白质非 酶糖化及脂代 蛋
谢异常等) 氧化应激 , , 蛋白激酶 e 活化 , 细胞 因子异 常分泌 ( 包括 I一,L , G 一 ,N , O F IF L1 I. T F1 T F P G , , 6 3 G
钱氏 将 6 8例早期 2型 D N患者 , 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治疗组 , 每组各 3 4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
(g )转铁蛋白( F 、 I 、 G T ) 视黄醇结合蛋 白( B ) N R P 、-
理性 物质 , 由于 改变 了它 的存 在 部位 而成病 邪 , 邪 病 郁久 即化 为 毒 。魏 氏 则 认 为 本 病 早 期 多 无 明显 体征 , 关键要 有 “ 治未病 ” 的思想 , 即健 脾补 肾 。
和治疗在临床上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上对 中晚期
D N还没 有确 定 的有 效 疗 法 , 发 生 临 床 蛋 白尿 到 从
JA I NGX OU NAL OF T ADII IJ R R TONA HI E DI I L C NES ME C NE
中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 肾病临床研 究进 展
★ 周 劲刚 江伟 刘 川 玉 唐 建红 文辉 莫庆优 欧 阳清 苏元 英 ( 广西 桂林 医学 院 附属 医 院 桂
成。同时 , 糖尿病患者 中普遍存在高凝状态 , 与中医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进展

肝 郁 气 滞 型 治 以疏 肝 解 郁 : 络 瘀 滞 型 , 以活 血通 络 ; 脉 治 水 湿 内停 型 , 以利 水 消 肿 ; 热 中 阻 型 , 以 利 湿 和 胃 ; 治 湿 治 下 焦 湿 热 型 , 以清 热利 湿 ; 感 风 热 型 , 以疏 风清 热 。共 治 外 治 治疗 3 4例 , 总有 效 率 9 . 1 。 延[ 分 3型 论 治 。 肾气 4 1% 徐 s 肝 阴两 虚 型 用 生 地 黄 、 杞 子 、 子 参 、 枸 太 山茱 萸 、 参 、 参 、 丹 玄 生 黄 芪 、 花 粉 : 肾 气 阳 两 虚 型 用 党 参 、 芪 、 羊藿 、 天 脾 黄 淫 丹 参 、 苓 、 苓、 茯 猪 山药 、 小 豆 、 附 子 、 泻 、 蛭 ; 肾气 赤 炙 泽 水 心 阳两 虚 型 用 西 洋 参 、 味 子 、 枝 、 门冬 、 苓 、 泻 、 五 桂 麦 猪 泽 葶 苈子、 黄芪、 苓、 参 、 生 茯 丹 鱼腥 草 。 治疗 3 例 , 共 3 总有 效 率
程 , 高疗效 。 提
关键词
糖尿病 肾病 /中药疗法; 糖尿病 ’ /中西医结合疗法; 肾病 综述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65 (0 7 0 - 0 8 0 1 0- 8 2 2 0) 4 0 5 - 3
中图分类号:5 7 2 R 8. 4
糖 尿 病 肾病 (N 是糖 尿 病 常 见 的 微 血 管 并 发症 之 一 , D) 也 是糖 尿 病 患者 死 亡 的 主要 原 因 。随 着 人 均 寿命 的延 长 , D N的发 病 呈 上 升趋 势 。因此 , 治 D 发生 、 防 N的 发展 成 为 目 前研 究 的 热 点 和 重 点 之 一 ,N在 中医 学 属“ 渴 ” 水 肿 ” D 消 “ 范畴 。 年 来 的 临床 报道 显 示 中 医辨 证 与 辨 病 结合 组 方 用 近 药 能提 高 疗效 、 缓 D 延 N进程 。D , N 又称 糖 尿 病 肾小 球 硬 化 症, 是糖 尿 病 特 有 的 肾脏 并 发症 。 目前 现代 医学 在 防 治上 除强 调 控 制 血糖 、 压 等 基 础 血 治疗外, 尚无 特 效 措施 。患 者 往 往 因病 情 进 行 性 发 展 导 致 慢 性 肾功 能 衰竭 。 尿病 肾病 已成 为糖 尿 病 患 者 的主 要 死 糖 因之 一 。 近年 来 , 医药 治 疗 糖 尿病 肾病 的研 究 取 得 了一 中 定 的成 绩 , 综 述 如 下 : 现 1 辨 证 用 药 朱 国 茹 等 门治疗 糖 尿 病 肾 病 6 例 , 均 用 降糖 药 5 2组 及 开 博通 , 疗 组 加 用 中药 , 用 健 脾 益 肾活 血 法 辨 证 用 治 采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山 西 中 医 2021年3月第37卷第3期 SHANXI J OF TCM Mar.2021 Vol .37 No .3·55·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郑良璐 夏晓晓 常秀君 马晓雨 韩蕙竹 韦秀萍 吴 穹摘要: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整理7年来有关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目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辨证论治、自拟方、中药注射液、外治疗法、食疗等方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其以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有独特的优势,可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思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疗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1) 03-0055-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81860762) ;青海省2018年科技计划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编号:2018-ZJ-721) 。
作者简介:郑良璐,女,在读硕士研究生,青海大学 (西宁 810016) ;夏晓晓、常秀君、马晓雨、韩蕙竹、韦秀萍、吴穹,单位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吴穹,E-mail:139****************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肾病基本病理特征是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硬化。
目前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认为糖尿病肾病与遗传、代谢、血流动力学改变、激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炎症及足细胞损伤等因素有关,通过改变患者生活方式及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方式可延缓病情进展。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
1 病因病机先天不足、饮食失节、七情失调、劳逸等为该病主要致病因素。
如 《灵枢经·五变》 篇谓:“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新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冲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梁晓春 [7] 认为,肾精气亏虚为本病的主要原因,肾气受 损,不能藏精,则精气外泄,引发尿浊,表现为蛋白尿等精微物 质的流失。苏秀海 [8] 认为“瘀血”、“热毒”为“精浊”增加的 重要因素,其认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实则为湿热瘀血,虚 则为脾肾不足。胡春平 [9] 认为脾肾亏虚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
0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会引发多种并发症 , 并对 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 其中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 则是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早期临床表 现为超滤及蛋白尿,肾功能逐渐下降,是后期肾功能衰竭的主 要原因 [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糖尿病认识和诊疗上虽然有了 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但糖尿病的患病率仍持续升高,并缺乏 治愈性药物 [2]。研究表明我国约 20%-40% 糖尿病患者并发 肾损害 [3],因此及早的干预可延缓或阻止病情进展,保护肾脏 功能成为预防与治疗 DKD 的关键 [4]。
3 辨证论治
糖尿病肾病的暂无统一的证候分型,现代医家根据其临 床经验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不同整型,师常喜 [16] 将本病分为 5 个主证,分别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脾 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研究显示各名老中医总结出糖尿病 肾病常见的 4 种基本证候即肾虚证、脾虚证、瘀血证和水停 证 [17]。王耀献 [18] 教授提出了“以热为本,以期为纲”的理论, 认为糖尿病肾病早期多为无形之热充斥,气郁热郁,强调治法 以清透郁热为主,防止热邪进一步进展深入血分。金丽霞 [19] 认为肺脾肾三脏与三焦关系更为密切,三焦不通 , 气化不利 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治法以开上、化中、导下为主。
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医证候改善率为 9 . %, 降低尿 白蛋 白排泄率 及血脂 , 64 在 改善 标准 , 而专药 、 方 、 专 成药及 其提 取物 、 注射 液的运 用正好 提高 血液流 变 学指 标 等 方 面 均 显 著 优 于 中药 组 及 西 药 组 ( P< 了中医药治疗 D 的易 操作 性。现 将近 6年来 中医专 药 、 N 专 0 0 ) .5 。陈路燕等 _ J 1 治疗 2型 D 早 期 D 治疗组单应用益 M, N,
茯苓 、 丹参 、 益母草各 1 , 5g 砂仁 5g 淡 豆豉 1 , , 0g 白花蛇舌 草 2 , 0g 酒大黄 3g治疗 D 2例 , ) N3 总有效率 9 . %。白清_ 用 06 3 J 2 中成药治疗 安跃进L j 1 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的“ 肾灵 ” 囊治疗 2型 8 糖 胶
一
效率 6 %; 5 治疗组在对 照组 基础上加 服培本活血汤 ( 基本方 : 党 0 0 ) .5 。表 明糖微康 能降 低血液 黏度 , 改善 血液 高凝状态 。治 参、 菟丝子各 1 , 0g黄芪 、 益母草各 3 , 0g 生地 9g 山茱萸 、 , 茯苓 、 疗前后 E T一1T 2 6 k t 、 XB 、 e o—P 1 A GF 、 I和 AⅡ均有 统计学 山药 、 葛根各 1 , 2g 川芎 1 , 5g水蛭 6g 总有效率 9 . %。宋晓 差异。李 磊等 | l ) 14 2 治疗 D 0例 , l N6 治疗组 予糖适 平加糖 肾停胶
燕 等l 治疗早期 D ] 患者 中医辨证 为气 阴两 虚型 , 7 _ NI期 I 治疗 组 囊 , 照组予糖适平加开博 通 , 对 治疗组 总有效率 8 .7 , 6 6 % 对照 加服六 味地黄丸 , 症状与体 征改 善治疗 组优 于对照组 ; 唐咸 玉 组总有效率 7 .3 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 , 3 3 %, 经分析可得 出糖 等 j 治疗 2型 D 早期 D 中医辨证 属气阴两虚 、 M, N, 瘀血 阻络 , 肾停胶囊对于改善患者 临床症 状及 清除肌酐 有一 定作用 。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肾功能损害,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肾病早期通常没有症状,但如果不及早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导致肾功能不全和最终需要肾脏透析或肾移植。
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并存在很多副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并且没有显著的副作用。
本文将综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机制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很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氧化应激作用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氧化应激有关。
中药中的很多成分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弱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从而减轻肾脏损害。
2. 抑制炎症反应
中药中的很多成分可以抑制肾脏的炎症反应,减轻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害。
3. 减轻肾小球的微血管病变
中草药还可以通过减少肾小球中某些炎症因子的分泌,降低GFR 的损失,进而减轻肾小球的微血管病变。
4. 调节血糖和血压
中药中的很多成分具有调节血糖和血压的作用,可以降低血糖和血压水平,从而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艾灸、拔罐等。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
1. 黄芪加减汤
黄芪加减汤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种常用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固表、抗炎等作用。
黄芪、白术、参等中药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
的肾功能和蛋白尿状态,并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2.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中药复方,由黄精、山药、枸杞子、茯苓、丹皮、川芎组成。
六味地黄丸具有益气补血、滋阴养肝、润燥通便等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和
蛋白尿状态。
3. 益气生津汤
益气生津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人参、橘皮、黄芩、甘草、麦冬
等组成。
益气生津汤具有滋阴养肺、清热解毒、益气生津等作用。
研
究表明,益气生津汤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和蛋白尿情况。
4. 针灸
针灸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从而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和蛋白尿状态。
5. 艾灸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热力作用、毒素分解、促
进血液循环等作用,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和蛋白尿情况。
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应用进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很好
的效果,并且没有显著的副作用。
以下简要介绍一些相关研究进展。
1. 丹参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最近的研究表明,丹参注射液对于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和蛋
白尿状态具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丹参注射液可以通过抗炎
作用,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病变。
2. 中药中的会议六个单味药物
最近的一个系统评价分析了26种单味中草药的临床应用效果,
其中包括柴胡、丹参、龙胆等药物。
该评价发现,中草药治疗糖尿病
肾病的总有效率为81.2%。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
径影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3. 针刺组合糖尿病大慈核桃汤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针刺组合糖尿病大慈核桃汤可以对糖尿病肾
病患者的血糖和肾功能产生显著的改善作用。
该研究指出,这是由于这种治疗方法可以调节肝肾的阴阳平衡,从而改善患者的肾功效。
四、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中医药治疗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产生效果,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坚持按照医嘱规律地服用药物或进行治疗。
此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成分比较复杂,需要对治疗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探索更多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在药物治疗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中药制剂,深入探究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以及优化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在治疗方法方面,需要探索更多治疗手段,进一步完善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规范化。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和西医药的联合治疗,深入探索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适应症。
总之,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并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中医药通过多种途径来改善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和蛋白尿情况。
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