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矿物的化学成分

合集下载

矿物的化学成分

矿物的化学成分

晶体化学式的计算:
具体做法是:
元素或氧化物质量%
原子个数
分子个数(换算成原子个数)
即:要求已知该矿
物的晶体化学通式
以某个原子在该矿物晶
体化学式的原子个数为
准,换算出其他原子在
晶体化学式中的系数 结合晶体化学
知识将各原子
进行分配
举例说明:已知单斜辉石晶体化学通式:XY[Z2O6]
以上举例为阴离子法,即以氧原子数为准计算, 也可以以阳离子总数为准计算,称阳离子法, 计算的思路是一样的。
H2O
H2O
H2O
H2O
H2O
H2O
返回
五、矿物的化学式及其计算
实验式:白云母:K2O 3Al2O3 6SiO2 2H2O 或:H2KAl3Si3O12
仅仅表示各组分的含量比。
晶体化学式:K{Al2[(Si3Al)O10](OH)2}
络阴离子团
结构单元层
不仅表示各组分的含量比,同时还表达了晶体结构信息。
地壳中元素丰度极不均匀,最多的氧(O) 与最少的氡(Rn)含量相差1018倍。
地壳中最常见的元素为: O,Si,Al,Fe,Ca,Na,K,Mg 这8种,占地壳总 质量的99%。
常见8种元素的克拉)
O
46.60
Si
27.72
非化学计量性:某些变价元素矿物,由于离子价态变 化而引起的部分离子缺席空位造成矿物化学成分变化。 如:Fe1-XS,其中x=0~0.125;
机械混入:包裹体等。
矿物化学成分的变化可以反映矿物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 因而可作为标型特征。
关于胶体矿物:
胶体的概念:细分散体系,含分散相(胶粒,一 般小于100nm)和分散媒(相当于溶剂,一般是 水),与真溶液是不同的。 当胶粒含量小于分散媒时,形成的是胶溶体,反 之,形成的是胶凝体(固态)。

矿物硫酸亚铁

矿物硫酸亚铁

矿物硫酸亚铁
矿物硫酸亚铁是指一种化学成分为FeSO4的矿物质。

FeSO4的化学式为FeSO4·7H2O,它含有七分子结晶水,并呈淡绿色或淡蓝色晶体。

其矿物学名称为铜绿矾,是一种硫酸盐矿物。

铜绿矾是一种常见的矿物石,广泛运用于工业、医药、园艺、农业等领域。

矿物硫酸亚铁是园艺中常用的肥料之一。

在土壤中缺少铁元素的情况下,会导致植物的营养成分不足,进而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添加适量的矿物硫酸亚铁肥料,能够增加土壤中的铁元素含量,从而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此外,矿物硫酸亚铁还可以用于治疗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因缺铁而出现的黄叶病、脚苗病等病害。

在医药领域中,矿物硫酸亚铁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铁元素补充剂,用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在临床治疗中,医生通常会给患者注射一定剂量的矿物硫酸亚铁溶液,以增加体内铁元素的含量,纠正贫血情况。

此外,矿物硫酸亚铁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铁代谢障碍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等。

另外,在工业领域中,矿物硫酸亚铁也有丰富的应用。

它可以用
作电池中的电极材料,以及化工生产中的原料。

此外,在纺织业中,
矿物硫酸亚铁还可以作为染料的还原剂,被用于染红、染黄等颜色的
制作。

总之,矿物硫酸亚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矿物质,广泛应用于园艺、医药、工业等领域。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能够满足众多领域的需求。

4-地球的物质组成

4-地球的物质组成

二, 矿物的分类 矿物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 构,从而也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但由于 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矿物的成分、内 部结构和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也并非绝对均 一。 矿物可按化学成分或内部构造进行分类。 1,矿物的成分分类 按矿物的化学成分,将矿物分成单质矿物和化 合物矿物两大类。在化合物矿物类中再进一步 按化合物的种类进行分类。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特点
1,虽在地壳中存在的化学元素有180余种,但分 布较多的只有O、Si、Al、Fe、Ca、Na、K、Mg、 Ti、H十种,这10种元素的重量之和占地壳总重 量的99.96%,(其中O、Si、Al、Fe占88.31%), 而其余百余种元素重量的总和不足地壳重量的千 分之一。 2,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是不均匀,不仅各元素在 总重量上是不均匀的,而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深 度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在地壳上部以O、Si、 Al、Ca、Na、K为主;在地壳下部则以O、Si、 Fe、Mg为主。
石盐晶体的内部,Na+与Cl-在三维空间呈立方体状周 期性重复排列。
在液态或气态物质中的离子或原子互相结合形成晶体 的过程称为结晶。 晶体内部质点的排列方式称晶体结构。不同的离子或 原子可构成不同的晶体结构。 相同的离子或原子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也可形成不同 的晶体结构。 晶质矿物因内部结构固定,因此,具有特定的外形。
3· 1 地球中的元素
3· 1· 1 元素在地球中的分布
根据宇宙始于大爆炸的理论,地球上各种物质都是从基 本粒子聚变成氢开始的,然后是四个氢合成一个氦,氦再 进一步合成其他各种元素。 大爆炸大约发生在150亿年前,在大爆炸后的50万-100 万年时,现今的各种元素已通过核聚变逐渐形成。庸才的 形成远比太阳系的起源早。 现代物理、化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表明,在太阳系内目 前仍在进行着氢合成氦及氦合成其他元素的热核聚变,已 经可以肯定地说,宇宙中的元素通过热核聚变反应,经历 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形成演化过程。

矿物的成分性质分类

矿物的成分性质分类

4)珍珠光泽(pearly luster):浅色透明矿物的 极完全解理面上的如珍珠表面或蚌壳内壁柔和 而多彩的光泽。 5)丝绢光泽(silky luster):具玻璃光泽的无色 或浅色透明矿物的纤维状集合体表面常呈蚕丝 或丝织品状的光亮。 6)蜡状光泽(waxy luster):某些透明矿物的 隐晶质或非晶质致密块体上的似蜡烛表面的光 泽。 7)土状光泽(earthy luster):呈土状、粉末 状或疏松多孔状集合体的矿物表面如土块般暗 淡无光。
矿物种
• 矿物并非固定不变的,任何一种矿物都只是在一定 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得以保存
• 矿物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组成单位 • 当前,矿物学通常以天然结晶质无机物为主要研究 对象,液体和气体均不在现代矿物之列
矿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分析测试技术
1. 矿物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矿物的成分、结构、形态、物理性质、成因、 产状、用途和它们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矿物的化学成分:(1)单质:金刚石,自然金 (2)化合物:橄榄石,斜长石等 物理性质:晶形、颜色、光泽、解理、裂理、断口、 硬度、条痕等特征
4)玻璃光泽: 反光较弱,呈普通平 板玻璃表面的反光。矿物为无色、白 色或浅色,条痕呈无色或白色,透明。
石英晶簇
• 注意:矿物不平坦的表面或矿物集合体的表面上的 特殊变异光泽: 1)油脂光泽(greasy luster):某些解理不发育的浅 色透明矿物的不平坦断口上呈现的似油脂般的光泽。 2)树脂光泽(resinous luster):某些具金刚光泽的 黄、褐或棕色透明矿物的不平坦断口上的似松香般 的光泽。 3)沥青光泽(pitchy luster):解理不发育的半透明 或不透明黑色矿物的不平坦断口上乌亮沥青状光泽。
2.矿物学的研究分析测试技术 电子显微镜观测 电子探针分析 化学分析法 光谱类分析 X射线分析 穆斯堡尔谱

第三章熟料的组成教学讲义

第三章熟料的组成教学讲义

系统中的水泥区
(二)矿物组成
四种矿物主要是:硅酸三钙,3CaO.SiO2,简写C3S;
硅酸二钙,2CaO.SiO2,简写C2S;
铝酸三钙,3CaO.Al2O3,简写C3A;
铁铝酸四钙,4CaO.Al2O3.Fe2O3,简写C4AF;
此外,熟料中还有:fCaO,和MgO,含碱矿物及玻璃体。
注意:在反光显微镜下,C3S呈黑色多角形;C2S呈黑白双晶 条纹的圆形;反射能力强的白色中间相是铁相固溶体,反
(3)玻璃体
在实际的生产中,由于冷却速度较快,部分液相来不及 结晶而成为过冷液体,即玻璃体。
熔剂矿物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熟料质量。
(4)游离氧化钙和方镁石
游离氧化钙又称为游离石灰,是指经高温煅烧而仍 未化合的氧化钙。
f-CaO增加,首先是抗折强度下降,进而引起3d以 后强度倒缩,严重影响安定性。
石灰饱和系数与矿物组成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KHC3S0.883C72S C3S1.325C62S
从上式中可知: 当C3S=0时,KH=0.667,这时,熟料中只有
C2S,C3A,C4AF而无C3S; 当C2S=0时,KH=1,此时,熟料中无C2S,只
有C3S,C3A,C4AF。 所以KH值介于0.667~1.0之间。
四方晶系、斜方晶系、六方晶系、立方晶系
面心立方堆积
2.硅酸二钙(C2S)
在熟料中含量约为20%左右,是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 矿物之一。在熟料中并不是以纯的形式存在,常含少量 M为gBOl,itAe或l2OB3矿, F,e2O纯3,CR2S2O在等14氧50化以物下形有成下固列溶晶体型,转通变常。称之
生产专用水泥或特性水泥应根据其特殊要求,选择合适的矿 物组成。若生产快硬硅酸盐水泥,则要求硅酸三钙和铝酸三钙 含量高,因此应提高KH和IM。而生产中热硅酸盐水泥和抗硫酸 盐水泥,则应减少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含量,即降低KH和IM。

化学鉴定教案二——了解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检测方法

化学鉴定教案二——了解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检测方法

化学鉴定教案二——了解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检测方法矿物是地球上含有某一或某些元素的自然物质,在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至关重要。

了解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检测方法对于地质勘探、选矿、冶炼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化学鉴定教案二中所涉及的矿物化学成分和检测方法。

一、矿物的化学成分矿物的化学成分是指矿物所含的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在矿物中的化学结合方式。

矿物的化学成分对其物理、化学和矿物学特性均有影响,是矿物学最基本的方面。

1.矿物所含元素矿物所含元素是指矿物中的元素种类及其相对含量。

矿物中含有的元素种类可能非常多,但是其相对含量却往往是少数几个元素起主导作用。

例如,石英(SiO2)是包含硅元素最多的矿物之一,其它元素的含量很低。

2.元素的化学结合方式元素的化学结合方式是指元素与其他元素在矿物中所形成的化学键和晶格结构。

不同元素之间的化学键和晶格结构会影响矿物的物理、化学和矿物学特性。

例如,石英中硅元素形成了四面体结构,并且硅氧键的键能很高,在高温下仍然稳定。

这使得石英成为许多产业的重要原材料。

二、矿物的检测方法1.矿物形态检测矿物形态是指矿物在外部所显示的形状、大小、颜色、光泽等特征。

通过观察矿物的形态可以判断其是否为某一种矿物,例如,石英通常呈现透明或灰白色,并且具有玻璃状光泽,可以轻松辨认。

2.矿物物理特性检测矿物的物理特性是指矿物在外部环境下的导电、磁性、密度、硬度和光学等特征。

这些特性可以通过实验来检测。

例如,针对石英这种硬度相当高的矿物,我们可以用研磨机和粉末库来检测其硬度。

3.矿物化学成分检测矿物的化学成分是指矿物中所含的元素及其化学结合方式。

通过化学分析可以得出化学成分的定量和定性信息。

一般采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火焰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拉曼光谱法等多种。

4.矿物结构检测矿物的结构是指矿物微观结构中的晶格结构和晶体形态。

现代化学检测技术,如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等,可帮助研究人员确定矿物的结构和晶体形态。

16《矿物》(教学设计)-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16《矿物》(教学设计)-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矿物的基本特征、分类方法和命名规则等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矿物知识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矿物的性质,加深对矿物性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请根据矿物的物理性质,判断下列物质是否为矿物:
a. 金
b. 玻璃
c. 塑料
d. 棉花
答案:
a. 是
b. 否
c. 否
d. 否
5. 请根据矿物的命名规则,判断下列名称是否正确:
a. 方解石:Calcite
b. 黄铁矿:Iron Pyrite
c. 云母:Mica
d. 煤:Coal
答案:
a. 是
b. 是
- 保护措施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尊重。通过学习常见矿物的性质,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和作用,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尊重。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通过学习矿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认识。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矿物的分类方法和命名规则。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矿物的分类方法和命名规则,掌握相关技能。

矿物的化学成分

矿物的化学成分
分散元素不易形成矿物,如Cs、Ga、In、Se等。
二、元素的离子类型
(一) 惰性气体型离子(inert-gas type ion):
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ns2np6)或2个电子的离子。 + 0 结合 → 氧化物和含氧盐矿物,亲石或亲氧元素。
(二)铜型离子(chalcophile type ion):
K{Al2[(Si3Al)O10](OH)2}、氟磷灰石Ca5[PO4]3 F。
晶体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4) 水分子写在化学式的最末尾,并用圆点将其与 其他组分隔开。
如石膏Ca[SOi4]·2H2O、蛋白石SiO2·nH2O
(5) 类质同像替代的离子,用圆括号括起来,并按 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如铁闪锌矿(Zn,Fe)S、黄玉Al2[SiO4](F,OH)2。 某单斜辉石: (CaNa)(MgFe2+Fe3+ AlMnTi)[(SiAl)O6]
胶溶体: 三、矿物化学组成的变化及其计量特性
2、地壳中元素丰度的矿物学意分义 散媒多于分散相的胶体。
胶凝体: 结构式(structural formula)-晶体化学式(crystallochemical formula)
胶体水为特殊的吸附水,需写入反化之学式分。 散媒少于分散相的胶体。
胶体矿物:一般是以水为分散媒、以固相为分散相的水胶凝体,属非晶质或隐晶质矿物。
第二章 矿物的化学成分
一、地壳元素丰度
1、丰度及克拉克值
丰度——元素的平均含量。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的质量百分数。
O、Si、Al、Fe、Ca、Na、K、Mg占地壳总质量的%。
2、地壳中元素丰度的矿物学意义
(1)丰度值高的元素,形成的矿物种类较多,如上; (2)聚集元素易形成矿物,如Sb、Bi、Hg、Ag、Au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聚集元素和分散元素
矿物的形成,取决于:
① 元素的丰度; ② 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
聚集元素(aggregated element):
丰度很低,但趋于集中,形成 独立的矿物种,甚至富集成矿床。 如Sb、Bi、Hg、Ag、Au等。
分散元素(dispersed element):
丰度远比聚集元素为高,但趋于
表示:
① 质量百分数(weight percent)
—— 质量克拉克值
② 原子百分数(atom percent)
—— 原子克拉克值
二、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
1)元素分布的极不均匀性 丰度最大者: O —— 46.6%
丰度最小者: Rn —— 7×10-16 %
2)地壳的主要化学组成为O、Si、
元 素 质量克拉克值 原子克拉克值
(%) (%)
体积百分比
(%)
O Si Al Fe Ca Na K Mg
46.60 27.72 8.13 5.00 3.63 2.83 2.59 2.09
62.55 21.22 6.47 1.92 1.94 2.64 1.42 1.84
93.77 0.86 0.47 0.43 1.03 1.32 1.83 0.29
二、矿物的化学计量性与非化学计量性
1.概念 1)矿物的化学计量性(stoichiometry)
少数矿物的化学成分相当固定, 其化学组成遵守物理化学分配定律 ——定比定律和倍比定律,各组分间
具严格的化合比,其化学组成可由理想
化学式表示。如 水晶(SiO2)。
天然矿物并非理想化学纯的物质。 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大多数矿物 因类质同像替代致使其化学组成在 一定范围内变化,但各晶格位置上 成类质同像关系的各组分数量总和 之间仍遵循定比定律。如 橄榄石 (Mg,Fe)2[SiO4]等。
Ca[SO4]· 2O 。 2H
3)结晶水的失水温度一般均在
200~500℃,个别可高达600℃。
4)失水后,矿物晶格即完全被
破坏、改造而成新的结构。
3.结构水(化合水)
以(OH)-、H+或(H3O)+离子形式 存在于矿物晶格中一定位置上、 并有确定的含量比的“水”。
注意:
1)尤以(OH)-最常见,主要存在于 氢氧化物和层状硅酸盐等矿物中。如: 水镁石水镁石 Mg(OH)2, 高岭石高岭石Al4[Si4O10](OH)8, 天然碱 Na3H[CO3]· 2O, 2H 水云母 (K,H3O)Al2[AlSi3O10](OH)2等。 2)结构水的失水温度一般约在
显示其标型特征。如含金硫化物的
偏离化学计量的元素比即具标型性。
二、矿物化学成分变化的原因
1.主要原因 1)类质同像替代
2)非化学计量性
2.其他因素 1)阳离子的可交换性
2)胶体的吸附作用
3)矿物中含水量的变化(含
沸石水或层间水) 4)以显微包裹体形式存在的 机械混入物等
§3 胶体矿物及其化学成分特点
一、胶体矿物的概念
1.胶体 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微粒(粒径一般 1~100nm )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 而形成的不均匀的细分散系。前者称
分散相(分散质),后者称分散媒(分散剂)。
注意:
1)胶体系两相或多相物质的混合物。 2)分散相和分散媒均可是固体、
液体或气体。
3)胶体: ① 胶溶体:分散媒远多于分散相 ② 胶凝体:分散媒远少于分散相
Chap.2
矿物的化学成分
研究意义:
① 矿物的化学成分是区别不同矿物
的重要依据;
② 矿物化学成分的变化特点常作为
反映矿物形成条件的标志; ③ 矿物化学成分是人类利用矿物 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1 地壳中化学元素的丰度
一、元素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clarke):
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即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abundance)) 之百分数。
§4 矿物中的水
一、水的存在形式
H2O、(OH)-、H+和(H3O)+
二、“水” 的类型
据“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
及 其在晶体结构中的作用,主要分为 吸附水、结晶水和结构水三种基本 类型,以及层间水和沸石水两种 过渡类型。
水在矿物中的作用
水的主要类型
不参加 晶格
矿物和矿物集合体中 水的种类
汽态水 湿存水 液态水 ( 薄膜水 毛细管水 ) 胶体水 固态水 结晶水化物的水 沸石水 层间水
2)结构式: 即晶体化学式。既能表明矿物中 各组分的种类及其数量比,又能 反映出它们在晶格中的相互关系 及其存在形式。 如白云母 KAl2[(Si3Al)O10](OH)2
矿物晶体结构式的书写原则:
① 基本原则是阳离子在前,阴离子 或络阴离子在后。络阴离子需用方括号 括起来。如石英SiO2,方解石Ca[CO3]。 ② 对复化合物,阳离子按碱性 由强→弱、价态从低→高排列。如 白云石 CaMg[CO3]2,磁铁矿 FeFe2O4 (即Fe2+Fe3+2O4)
吸附水
(中性的H2O分子)
结晶水
参加 晶格
(中性的H2O分子)
结构水
(OH-, H+, H3O+离子)
1.吸附水
被机械地吸附于矿物颗粒的表面 和裂隙中,或渗入矿物集合体中的 中性水分子(H2O)。它不参加晶格,
不属于矿物的化学组成。
注意:
1)吸附水含量不定,随温度和湿度而异。 常压下,温度增至100~110℃时,矿物中 吸附水即全部失去而不破坏晶格。 2)吸附水的一种特殊类型——胶体水, 是胶体矿物本身的固有特征,应列入 矿物的化学式,如蛋白石:SiO2· 2O。 nH 胶体水的失水温度一般100~250℃。
化学计量矿物: 在各晶格位置上的组分之间 遵守定比定律、具严格化合比 的矿物。
2)矿物的非化学计量性
非化学计量矿物:
某些含变价元素的矿物,因形成过程 中 常处于不同的氧化还原条件下,其价态 会发生变化。由于受化合物电中性的制约, 其内部必然存在某种晶格缺陷,致使其化 学组成偏离理想化合比,不再遵循定比定 律。
分散,很少能形成独立的矿物种, 而常常作为微量的类质同像混入物 赋存于主要由其他元素所组成的 矿物中。如Rb、Cs、Ga、In、Sc等。
§2 矿物的化学成分
一、矿物的化学成分类型
1.单质:
由同一种元素的原子自相结合 而成的矿物。如自然元素矿物。
2.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 矿物。如含氧盐、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卤化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 矿物。
丝 光 沸 石 结 构 照 相
注意:
1)水的含量随温度和湿度而异,
上限值与其他组分含量具简单比例 关系。
2)失水一般从80℃开始,至400℃时
沸石水可全部失去。
3)沸石水易失去也易复得,其得失
不会破坏晶格,只是矿物的晶格常数 和某些物理性质稍有变化。失水后的 沸石可重新吸水,并恢复到原来的
含水限度,再现其原来的物理性质。 如钠沸石 Na2[(Al2Si3O10]· 2O 。 2H
(Na,Ca)0.33(Al,Mg)2[(Si,Al)4O10](OH)2· 2O nH
具明显的吸水膨胀的特性; 而蛭石蛭石
(Mg,Ca)0.5(Mg,Fe+,Al)3[(Si,Al)4O10](OH)2· 2O 4H
则表示出显著的热膨胀性。
5.沸石水
主要存在于沸石族矿物晶格中 宽大的空腔和通道中的H2O,与 其中的阳离子结合成水合离子。
如某单斜辉石
(Ca0.960Na0.040)1.000(Mg0.820Fe2+0.060Fe3+0.050Al0.030 Mn0.020Ti0.020)1.000[(Si1.920Al0.080)2.000O6]
③ 附加阴离子通常写在阴离子
或络阴离子之后,如 氟磷灰石 Ca5[PO4]3F ,白云母 KAl2[(Si3Al)O10](OH)2
④ 矿物中的水分子写在化学式的
最末尾,并用圆点将其与其他组分 隔开。若含水量不定,则常用nH2O 或aq表示,如 石膏 Ca[SO4]· 2O, 2H 蛋白石 SiO2· 2O或SiO2· 。 nH aq
胶体矿物不稳定,具有吸附其他物质
和自发地转变为结晶质的趋势。
胶体的老化:胶体矿物形成后,随着 时间的推移或热力学因素的改变,胶粒 会自发地凝聚,进一步发生脱水作用,
颗粒逐渐增大而成为隐晶质,最终 可转变为显晶质矿物。
变胶体矿物:
由胶体矿物老化形成的隐晶质 或显晶质矿物,往往可保留原胶体 矿物的外貌。如蛋白石经老化成为 玉髓。
⑤ 成类质同像替代关系的离子,
用小括号括起来,并按含量由多 →少排列,中间用逗号分开。 如 铁闪锌矿 (Zn, Fe)S , 黄玉 Al2[SiO4](F,OH)2 。
注意:
在计算出矿物中各元素的离子数之后, 书写晶体化学式时,习惯上,将其具体 数值分别写在各元素符号之右下角, 同时成类质同像替代关系的各元素之间 无需再加逗号,并在小括号之后下角 列出小括号内各元素离子数之总和。
§5 矿物的化学式及其计算
一、矿物的化学式
1.概念
矿物的化学式: 以组成矿物的
化学元素符号按一定原则表示矿物的
化学成分。是以单矿物的化学全分析
所得的相对质量百分含量为基础而 计算出来的。
2.表示方法
1)实验式: 仅表示矿物中各组分的种类及其数量比。
如白云母 H2KAl3Si3O12 或 K2O· 2O3· 3Al 6SiO2· 2O 2H
胶体微粒的性质:
① 分散相与分散媒的量比不固定; ② 具极大的比表面积和很高的
表面能;
③ 表面的电荷未达到饱和,故具
极强的吸附性。 (能吸附与其电荷相反的其他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