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的化学成分.
安山岩矿石化学成份

安山岩矿石化学成份
安山岩(Andesite)是一种常见的火成岩,其化学成分相对复杂,通常包含以下主要矿物和化学元素:
主要矿物成分:
1. 钙长石(Plagioclase Feldspar):钠长石和钙长石,包括斜长石和安长石。
2. 斜长石(Orthoclase Feldspar):也被称为正长石,是钾长石的一种。
3. 斜长脉石(Clinopyroxene):如辉石和角闪石。
4. 黑云母(Biotite):属于云母矿物。
化学元素成分(典型值,以质量分数表示):
1. 硅(SiO2):约58-63%
2. 铝(Al2O3):约13-18%
3. 钙(CaO):约3-8%
4. 钠(Na2O):约2-5%
5. 钾(K2O):约2-5%
6. 镁(MgO):约1-5%
7. 铁(FeO、Fe2O3):约1-8%
8. 钛(TiO2):约0.5-2.5%
请注意,安山岩的具体化学成分可能会因不同的岩石类型和地质环境而有所变化。
实际的安山岩样本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岩石分析实验进行准确测定。
第二章 矿物-矿物的化学性质、分类

2.胶体及其吸附作用
1)胶体: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细质点(粒径0.001-0.1um)分散在另一种 物质之中所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包括分散相(分散质、胶体颗粒)和分散介质(分散媒)。 自然界胶体主要形成于表生作用,难溶矿物破碎成微细颗粒( 0.0010.1um)时,分散在水中形成胶体溶液。 2)胶体矿物的形成 胶体颗粒带有电荷,与带不同电荷的胶体颗粒或离子发生相互作用时,胶 体颗粒便相互中和而失去电荷凝聚下沉与分散介质分离,逐渐凝固而形成胶 体矿物。如带负电荷的SiO2胶体颗粒与带正电荷的Fe(OH)3胶体颗粒相遇 时,凝聚成含SiO2的褐铁矿, SiO2含量不固定,因此,胶体矿物的化学组 成常常不固定,成分可以发生变化。 3)胶体吸附作用 除胶体矿物形成时本身的含量变化大,另外胶体颗粒还能吸附分散介质中 的离子,使其矿物成分不稳定而发生变化。如硬锰矿(mMnO2· MnO· 2O) nH 中常混入少量K2O、BaO、CaO、ZnO等组分,原因是带负电荷的MnO2胶 体颗粒能够从水溶液中吸附K+、Ba+、Ca+、Zn+等阳离子。
第三节 矿物的化学性质
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是其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在一定地质 条件下的综合反映,因此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对于 鉴定矿物、利用矿物和分析矿物的形成条件极其重要。 一、矿物的化学成分 矿物形成于地壳中,组成元素来自于地壳及其深处,是地壳中 元素永不停止的迁移运动中的相对静止状态的聚集形式,包括 单质和化合物。矿物的化学成分并不是绝对固定的,它可以在 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引起矿物化学成分变化的原因有以下几 种: 二、矿物化学成分变化 1.固溶体:两种或两种以上彼此不能化合的组分,相互混溶成 均匀的固态物质,如日常所见的合金。按其组成方式分为: 1)交替固溶体:类质同像; 2)侵入固溶体:一种组分侵入于另一种组分结晶构造的间隙 之中,其中一部分就是以机械混入物形式出现的杂质。
自然元素矿物

2. 晶体化学
化学键:
1)金属元素及其互化物矿物具特征的金属 键; 2)半金属元素矿物按元素的金属性递增而 从金属键+共价键的多键型向金属键转变。 3)非金属元素和类似物矿物变化很大。
2. 晶体化学
同质多象:
本大类非金属元素矿物的同质多象较常见 ,如C的同质二象、S的同质三象。
对称程度:
金属元素及其互化物矿物多为等轴晶系, 少数为六方晶系;半金属元素矿物为三方晶 系。 非金属元素和类似物矿物变化很大。
铂矿
【物理性质】锡白 色,含铁高时呈钢 灰色;条痕钢灰色; 金属光泽;不透明。 无解理;断口锯齿 状。硬度4~4.5。 相对密度21.5(纯铂)。 熔点1774°C。强 延展性。微具磁性。 电和热的良导体。
自然铂(含金)
三 半金属元素矿物类 Native Semimetals
(1)主要有自然砷、自然锑、自然铋等。 (2)均具砷型结构:即可视为由NaCl型 结构沿L3发生畸变而呈略显层状的菱面体格 子结构。 (3)具{0001}完全解理。 (4)粒状或片状集合体。 (5)新鲜断面呈锡白色或银白色,金属 光泽,具抗磁性。随元素的金属性渐强矿物 则更多地显现金属矿物的性质。
用途:产量多时可用作铜矿石开采。
砂金矿
物理性质:颜色及条痕金 黄色,强金属光泽,相对密 度大19.3,低硬度2.5-3, 强延展性;化学性稳定,火 烧不变色;熔点1062 °C。
颜色条痕硬度区别黄铁矿黄铜矿
自然金
成因产状:自然金在很多地质条件下都可以产出。我国金矿床 具有如下类型: 1)岩浆-热液金矿床 2)火山或次火山-热液金矿 3)沉积-变质金矿床 4)变质-热液金矿床 5)地下热水溶虑金矿床 6)风化壳金矿床 7)沉积金矿床 8)伴生金矿床 鉴定特征:金黄色,强金属光泽,相对密度大,富延展性;空气 中不氧化,化学性质稳定。
常见矿物化学成分和镜下特征

棕褐-灰黑
(Fe,Mn)WO4
晶体呈板状、短柱状,,集合体为板状、 柱状、粒状
褐黑-铁黑色
棕褐-灰黑
Al2O3.nH2O
通常为鲕状、豆状、致密块状、多孔状隐 灰白、灰褐、青灰、砖红
白色
晶胶态集合体
色
Fe2O3.nH2O
呈致密块状、钟乳状、多孔状、土状、结 核状、豆状
黄褐至黑褐色
黄褐-红褐
mMnO.MnO2.nH2O
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透明 半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半透明 半透明 半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半透明
不透明
透明 半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透明 透明
透明
光泽
解理 硬度
金属光泽
金属光泽 金属光泽 金属光泽 金刚光泽 金刚光泽 金属光泽 金属光泽 金刚光泽
Pbs
晶形立方体、八面体常为粒状集合体
铅灰色
灰黑色
Zns
晶体四面体或粒状集合体
黄褐色-褐黑色
白-黄色
CuFes2 Fe1-xs Cu5Fes4
晶体为四方四面体,集合体致密块状、粒 状
晶体呈板状,通常致密状或粒状
致密块状不规则粒状
铜黄色,表面带蓝、紫红 、褐等锖色。
古铜色,常具褐色锖色 新鲜面古铜色覆盖深蓝紫
矿物名称
自然铜 自然金 自然铂
石墨 金刚石 自然硫 辉铜矿 方铅矿 闪锌矿 黄铜矿 磁黄铁矿 斑铜矿
辰砂 雄黄 雌黄 辉锑矿 辉铋矿 辉钼矿 黄铁矿
白铁矿 毒砂
云母矿物特征及化学成分

云母矿物特征及化学成分云母是一类非常常见的矿物,在地壳中广泛分布。
它的化学成分是属于珪酸盐的硅酸盐矿物,主要成分是硅氧四面体和类似氢氟硅酸盐的羟基或氧化的阴离子。
云母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包括白云母、黑云母、玛瑙云母、伊利石等。
云母的晶系属于单斜晶系,晶体形成片状或鳞片状,片状晶体堆积在一起时,形成了云母的母岩。
云母的颜色可以是白色、黄色、绿色、棕色等,透明度较低,常见的有透明至半透明的云母。
关于云母的化学成分,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铝。
除此之外,它还含有其他一些化学元素,如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等。
云母的化学成分与其类型有关,不同类型的云母可以含有不同的元素。
白云母是最常见的云母类型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硅酸镁钠铝。
它的颜色通常是白色或淡黄色,透明度较高。
在地球上,白云母广泛存在于片麻岩、片岩、花岗岩等岩石中。
黑云母的化学成分与白云母相似,但它的颜色是黑色或深褐色。
黑云母主要存在于变质岩中,如云母片岩、云母片岩等。
它常见于构造地质中,可以作为判断岩石形成环境的重要指标。
玛瑙云母是一种含铁的云母矿物,其化学成分中含有氧化铁,使其呈现出红色、棕色或黑色。
玛瑙云母主要存在于变质岩中,如云母片岩、云母片岩等。
伊利石是一种水合硅酸镁铝盐矿物,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硅酸镁铝的水合物。
伊利石的颜色多样,可以是白色、黄色、绿色、蓝色等。
它常见于火成岩中,如玄武岩、安山岩等。
总的来说,云母矿物的特征包括片状晶体、颜色多样、硬度较低、透明度较低等。
不同的云母类型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颜色,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鉴别和分类云母矿物。
云母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在工业和科研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陶瓷、电子、建筑材料等。
化学鉴定教案二——了解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检测方法

化学鉴定教案二——了解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检测方法矿物是地球上含有某一或某些元素的自然物质,在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至关重要。
了解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检测方法对于地质勘探、选矿、冶炼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化学鉴定教案二中所涉及的矿物化学成分和检测方法。
一、矿物的化学成分矿物的化学成分是指矿物所含的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在矿物中的化学结合方式。
矿物的化学成分对其物理、化学和矿物学特性均有影响,是矿物学最基本的方面。
1.矿物所含元素矿物所含元素是指矿物中的元素种类及其相对含量。
矿物中含有的元素种类可能非常多,但是其相对含量却往往是少数几个元素起主导作用。
例如,石英(SiO2)是包含硅元素最多的矿物之一,其它元素的含量很低。
2.元素的化学结合方式元素的化学结合方式是指元素与其他元素在矿物中所形成的化学键和晶格结构。
不同元素之间的化学键和晶格结构会影响矿物的物理、化学和矿物学特性。
例如,石英中硅元素形成了四面体结构,并且硅氧键的键能很高,在高温下仍然稳定。
这使得石英成为许多产业的重要原材料。
二、矿物的检测方法1.矿物形态检测矿物形态是指矿物在外部所显示的形状、大小、颜色、光泽等特征。
通过观察矿物的形态可以判断其是否为某一种矿物,例如,石英通常呈现透明或灰白色,并且具有玻璃状光泽,可以轻松辨认。
2.矿物物理特性检测矿物的物理特性是指矿物在外部环境下的导电、磁性、密度、硬度和光学等特征。
这些特性可以通过实验来检测。
例如,针对石英这种硬度相当高的矿物,我们可以用研磨机和粉末库来检测其硬度。
3.矿物化学成分检测矿物的化学成分是指矿物中所含的元素及其化学结合方式。
通过化学分析可以得出化学成分的定量和定性信息。
一般采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火焰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拉曼光谱法等多种。
4.矿物结构检测矿物的结构是指矿物微观结构中的晶格结构和晶体形态。
现代化学检测技术,如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等,可帮助研究人员确定矿物的结构和晶体形态。
宝石矿物的化学成分

离子结合而成。
(五)硫化物类
闪锌矿ZnS、黄铁矿FeS2、辰砂HgS等
二、宝石矿物的化学组成 具有一定范围的可变性
许多宝石矿物的化学组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有一定的变化幅度。
在电气石化学组成中,Mg2+—Fe2+之间和 Fe2+—Li+、Al3+之间呈完全类质同象,其中 3Fe2+→2Al3++Li+替代的负电荷不足,由附加阴 离子中OH-被O2-替代来补偿;Mg和Li之间的替代, 以及Mg、Fe和Cr、Mn之间的替代都是不完全的。
当电气石化学组成中R位以Fe为主时则电气石 呈深蓝色甚至黑色;当R位以Mg2+为主时则电气 石呈黄色——褐色;当电气石富含Li和Mn时则呈 玫瑰色或浅蓝色;当电气石富含Cr时则呈深绿色。
(2)当硬玉化学组成中的Al被Fe3+替代时,则翡 翠呈发暗的绿色(不像含Cr翡翠那么鲜艳、明快, 而是呆板,缺乏灵气)。若Fe3+只是少量替代 Al3+,翡翠呈浅绿色;若Fe3+大量替代Al3+, 则翡翠呈暗绿色,甚至墨绿色。颜色发阴。油 青种。
(3)当硬玉化学组成中的Al同时被Fe3+和Cr3+替代 时,翡翠的颜色则视Fe3+和Cr3+相对比例而定。 Cr3+较多则绿色鲜艳一些;Fe3+较多时则绿色偏 暗一些。
1.硅酸盐类
在硅酸盐类矿物的晶体结构中,硅氧配 位四面体SiO44-是它们的基本构造单元。硅 氧四面体在结构中可以孤立地存在,也可以 以其角顶相互连接而形成多种复杂的络阴离 子(基型)。
矿物鉴定:自然元素矿物

三、物理性质
自然金属元素矿物均具典型的金属键,故 矿物在物理性质上表现出金属色、金属光 泽、不透明、硬度低、相对密度大、延展 性强、导电导热性能好等金属键的特性。
自然非金属元素矿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键 有关。
自然半金属元素矿物其物理性质随着元素 的金属性变化而变化。
四、成因产状
自然元素矿物在成因上差别很大。
狮子山之星
库利南2号
石墨 C
化学组成: 成分纯净者 极少,往往含各种杂质 (如粘土、沥青等)。
晶体结构: 六方晶系; 石墨具典型的层状结构
结晶形态: 单晶体呈片 状或板状,但完整的却极 少见。通常为鳞片状,块 状或土状集合体。
物理性质: 颜色和条痕均为钢灰色至铁黑 色;半金属至金属光泽;隐晶质的则暗淡。 平行{0001}解理极完全。硬度1~2。相 对密度2.21~2.26。解理片具挠性。有 滑感,易污手。具导电性。
成因及产状:自然铂主要见于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
主要用途:制作高级化学器皿, 或与镍等制成特种合金。
自然铜 Cu
化学组成: 原生自然铜中往往含有少量 的Au。而次生自然铜的化学成分则较纯
结晶形态: 等轴晶系。通常呈不规则树
物理性质: 铜红色,表面常因氧化而出 现棕黑色锖色;条痕铜红色;金属光泽, 不透明。无解理;断口呈锯齿状。硬度 2.5~3。相对密度8.95(纯铜)。具延展 性。熔点1083℃。为热和电的良导体。
成因及产状: 自然铜常见于原生热液矿 床、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下部及砂岩铜 矿床中,它是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还原条 件下的产物。
树枝状自然铜
第三节 自然半金属元素类
自然铋 B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自发地转变为结晶质的趋势。
胶体的老化:胶体矿物形成后,随着 时间的推移或热力学因素的改变,胶粒 会自发地凝聚,进一步发生脱水作用,
颗粒逐渐增大而成为隐晶质,最终 可转变为显晶质矿物。
变胶体矿物:
由胶体矿物老化形成的隐晶质 或显晶质矿物,往往可保留原胶体 矿物的外貌。如蛋白石经老化成为 玉髓。
偏离化学计量的元素比即具标型性。
二、矿物化学成分变化的原因
1.主要原因
1)类质同像替代 2)非化学计量性
2.其他因素
1)阳离子的可交换性 2)胶体的吸附作用 3)矿物中含水量的变化(含 沸石水或层间水) 4)以显微包裹体形式存在的 机械混入物等
§3 胶体矿物及其化学成分特点
一、胶体矿物的概念
1.胶体
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微粒(粒径一般 1~100nm )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 而形成的不均匀的细分散系。前者称
分散相(分散质),后者称分散媒(分散剂)。
注意:
1)胶体系两相或多相物质的混合物。
2)分散相和分散媒均可是固体、 液体或气体。
3)胶体:
① 胶溶体:分散媒远多于分散相 ② 胶凝体:分散媒远少于分散相
§4 矿物中的水
一、水的存在形式
H2O、(OH)-、H+和(H3O)+
二、“水” 的类型
据“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 及
其在晶体结构中的作用,主要分为 吸附水、结晶水和结构水三种基本 类型,以及层间水和沸石水两种 过渡类型。
水在矿物中的作用
水的主要类型
不参加
吸附水
晶格 (中性的H2O分子)
矿物和矿物集合体中 水的种类
汽态水 湿存水 液态水 ( 薄膜水 毛细管水 ) 胶体水 固态水
62.55
Si
27.72
21.22
Al
8.13
6.47
Fe
5.00
1.92
Ca
3.631.94Na来自2.832.64K
2.59
1.42
Mg
2.09
1.84
体积百分比
(%)
93.77 0.86 0.47 0.43 1.03 1.32 1.83 0.29
3)聚集元素和分散元素
矿物的形成,取决于: ① 元素的丰度; ② 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
胶体矿物的特点:
① 多形成于表生作用中,少数为热液 或火山成因。
② 主要形成Fe、Mn、Al、Si、P质等 矿物。
③ 为隐晶质或非晶质体,故呈现鲕状、 肾状、钟乳状和葡萄状等特殊形态。 ④ 由于形成时胶体的吸附作用,故成 分变化大。 ⑤ 胶体矿物的化学成分具有不固定性 和复杂性。
二、胶体的老化
注意:
某些矿物,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 相对地容许存在大量空位。如FeS
化合物,可以高温下通过暴露在真空
或高硫蒸气压下,极易改变其化学 计量性,而变为磁黄铁矿的成分( Fe1-xS),高温下x = 0~0.125, 其阳离子空位随机分布(Putnis, A.,
1992)。
2.研究意义
矿物总是以成分非化学计量性 显示其标型特征。如含金硫化物的
§2 矿物的化学成分
一、矿物的化学成分类型 1.单质:
由同一种元素的原子自相结合 而成的矿物。如自然元素矿物。
2.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
矿物。如含氧盐、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卤化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 矿物。
二、矿物的化学计量性与非化学计量性 1.概念
1)矿物的化学计量性(stoichiometry)
Chap.2
矿物的化学成分
研究意义:
① 矿物的化学成分是区别不同矿物
的重要依据;
② 矿物化学成分的变化特点常作为
反映矿物形成条件的标志;
③ 矿物化学成分是人类利用矿物
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1 地壳中化学元素的丰度
一、元素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clarke): 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即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abundance)) 之百分数。
少数矿物的化学成分相当固定, 其化学组成遵守物理化学分配定律
——定比定律和倍比定律,各组分间
具严格的化合比,其化学组成可由理想
化学式表示。如 水晶(SiO2)。
天然矿物并非理想化学纯的物质。 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大多数矿物 因类质同像替代致使其化学组成在 一定范围内变化,但各晶格位置上 成类质同像关系的各组分数量总和 之间仍遵循定比定律。如 橄榄石 (Mg,Fe)2[SiO4]等。
化学计量矿物:
在各晶格位置上的组分之间 遵守定比定律、具严格化合比 的矿物。
2)矿物的非化学计量性
非化学计量矿物:
某些含变价元素的矿物,因形成过程 中 常处于不同的氧化还原条件下,其价态 会发生变化。由于受化合物电中性的制约, 其内部必然存在某种晶格缺陷,致使其化 学组成偏离理想化合比,不再遵循定比定 律。
胶体微粒的性质:
① 分散相与分散媒的量比不固定;
② 具极大的比表面积和很高的 表面能;
③ 表面的电荷未达到饱和,故具 极强的吸附性。 (能吸附与其电荷相反的其他离子)
2.胶体矿物
由以水为分散媒、以固相为分散相 的水胶凝体而形成的非晶质或超显微 的隐晶质矿物。严格地说,它只是 含吸附水的准矿物。如蛋白石( SiO2·nH2O)、大多数粘土矿物。
表示: ① 质量百分数(weight percent) —— 质量克拉克值
② 原子百分数(atom percent) —— 原子克拉克值
二、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
1)元素分布的极不均匀性
丰度最大者: O —— 46.6%
丰度最小者: Rn —— 7×10-16 %
2)地壳的主要化学组成为O、Si、 Al、Fe、Ca、Na、K、Mg、H、Ti 等十种。
聚集元素(aggregated element):
丰度很低,但趋于集中,形成 独立的矿物种,甚至富集成矿床。 如Sb、Bi、Hg、Ag、Au等。
分散元素(dispersed element):
丰度远比聚集元素为高,但趋于
分散,很少能形成独立的矿物种, 而常常作为微量的类质同像混入物 赋存于主要由其他元素所组成的 矿物中。如Rb、Cs、Ga、In、Sc等。
前8种元素丰度最高,占地壳总重量
的99%以上,是地壳中各类岩石的
基本成分。含氧盐和氧化物矿物分布 最广,其中硅酸盐矿物占矿物总种数 的24%,占地壳总重量的3/4;氧化物
矿物占矿物种总数的14%,占地壳 总重量的17%。
地壳中分布最广泛的八种元素
元素
质量克拉克值
(%)
原子克拉克值
(%)
O
4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