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合集下载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回顾历史长河》教学设计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回顾历史长河》教学设计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回顾历史长河》教学设计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课题回溯历史长河课型新课指导教师明登才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懂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中华文明感到自豪,形成民族认同感。

2、知道中华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学习重点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的主要成就。

学习难点中华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汇报、补充学习过程环节及时间分配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舒缓情绪情境创设(2分钟)【播放视频】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出示课题通过真实事件引出中国三千多年前的文化,给学生直观的展示,导入课题。

明确目标问题提出(3分钟)1.展示学习目标,出示学习内容2、根据学习重点,设置需要解决的问题朗读、板书或者粘贴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及最终目标,强化目标意识合作探究问题解决(20分钟)活动一文字书法展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中国文字的知识?活动二:中华文明知多少问题: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华文明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得多活动规则:1.能正确说出中国文字的演变历史+22.说出3名以上中国著名的书法家+23.展示有条理,声音洪亮+1认真倾听,补充 +1分4.活动时间5分钟活动规则:1.能较全面介绍出三种以上中华文明+22.展示有条理,声音洪亮+1认真倾听,补充 +1分3.活动时间5分钟采用对话的方式,创设文字书法展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汉字的魅力。

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小组内交流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体验,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将小组讨论、“中华文明展”等活动引入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个人感受,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开放性和可持续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弘扬个性发展的平台。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课件(34张幻灯片)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课件(34张幻灯片)

二、百年沧桑,百年抗争
1.百年沧桑
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3.百年沧 桑的原因
②外国列强入侵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 Nhomakorabea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鸦片 战争 甲午中日 战争
侵略国
条约
罪行
影响
培植傀儡政权 开始沦为半殖 英 《南京条约》 民半封建国家 走私鸦片
英法 《天津条约》 火烧圆明园 深
马可波罗:一位意大 利籍的旅行家,他于
1275年到达上都,从此
居中国17年,并在元朝 供职。他有着广博的学 识,游历了很多地方 中国就是一个人间天堂。
贵州梵净山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增至53处
2.如何认识五千年中华文明?
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 中华民族探索和创造的最生动的记录。 ⑵ 五千多年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各族 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 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⑶ 中华民族有悠久和辉煌的文明史,文化瑰宝不胜枚举。 ⑷ 在古代,中国曾经长期是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中华文明 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北京条约》
程度加

《马关条约》旅顺大屠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八国联军 英法俄 侵华 洗劫北京城 德意奥 《辛丑条约》 日美
结果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结果: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二、百年沧桑
• ①掠夺我国 的宝贵财富 • ②破坏我国 的灿烂文化 4.耻辱和苦难的表现
• ③侵占我国 的神圣领土 • ④践踏我国 的主权和民 族尊严

五千年文明PPT教学课件

五千年文明PPT教学课件
8
9
10
楷书
隶书
金文
甲骨文
篆书
悬空寺由于科学的选址,是建在崖 壁凹回去的部分,且两边突出的山 崖缓解了风势,东边天峰岭遮挡了 太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小时, 风侵,雨蚀、日晒都对其损害不大。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 市),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公元 365-448)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 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 下绝嚣浮"。换句话来说,就是让 人们上了这处寺院,感到与天上的 神仙共语,而将人世间烦恼抛掉。 从天师仙逝到始建的43年间,他的 弟子们多筹资,精心选址设计,乃 至寺庙宗教内容的构思都超出了常 人的智慧,将陶宏景(公元456-540) 明确提出三教合流的思想,巧妙地 体现在一处空中寺院内,并将三教 殿建在寺院的最高处,使三位教主 共居一殿,他们神态各异。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2
• 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②国家的落后③外国 侵略者的侵略。 • 百年沧桑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闭关自守没有出路; 要进步、发展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要对外开放才能与世界接轨、与时代同步;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民族精神支撑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
61




•\
历 来















民 62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素材教科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素材教科版

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
1894年11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攻陷旅顺,短短4天就杀害了市内群众 2万人,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

11月22日,在日军的拼命攻击之下,辽东半岛南端的战略重镇、北洋海军的重要战略
基地旅顺口终于失陷。

随即,旅顺口陷入灭顶之灾,兽性大发的日本侵略强盗对旅顺口的居
民进行了一场骇人听闻、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

在4天时间里,日本强盗大肆屠杀中国无
辜平民,共有约两万人惨死于日寇的刀枪之下。

当时的日本外相陆奥宗光也承认:“把俘虏绑上屠杀,杀害平民,甚至妇女也不例外,这些似乎都是事实”;“在这次大屠杀中,能够幸
免于难的中国人,全市只剩下36人,而这36个中国人,完全是为驱使他们掩埋其同胞的尸
体而被留下的。


当时亲身经历这场大屠杀的目击者,英国海员阿伦特地撰写了一部回忆录《旅顺落难
记》,如实记述了他亲眼目睹的日寇暴行:
“我立的地方极高,望那池塘约离我一丈五尺,只见那池塘岸边,立满了日本兵,赶着一群逃难人逼向池塘里去,弄得逃难人挤满了一池。

只见在水里攒头搅动,忽沉忽没,那日本人远的放洋枪打,近的拿洋枪上的刀来刺。

那水里断头的、腰斩的、穿胸的、破腹的,搅
作一团。

池塘里的水搅得通红一片。

只见日本兵在岸上欢笑狂喊,快活得了不得,似乎把残杀当做作乐的事。

那池塘里活的人,还在死尸上扒来扒去,满身的血污……”
1。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中国始终不会被侵略者灭亡
(1)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 不屈精神的民族。
(2)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 中华儿女藐视强敌,赶赴国难,淤血奋斗, 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百年沧桑给为我们中学生什么启示?
(1)落后就要挨打。 (2)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 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 力量。 (3)增强社会责任感,维护祖国利益。 (4)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中 华民族精神。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英美 商片110多万公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历史的足迹
回望历史
古埃及的金字塔
古印度的泰姬陵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中国的万里长城
四大文明古国现状
四大文明古国”指古代文明的发 源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 中国。但遗憾的是,除中国之外, 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文化已在地球 上消失了。
中华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华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黄帝被奉 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 代到今天,中华文明是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 历史,中国古代的农业、天文历法、数学、 文学、医学、政治等都对当时乃至今天的世 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最难能可贵的是,这 些文明成果大都被保存或继承了下来,成为 中华文化的精髓。
近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
战争 侵略 名称 者
简单经过


百年沧桑有什么表现?
(1)被迫与列强签订一个个不平等条 约。
(2)列强肆无忌惮地掠夺我国宝贵的 财富,破坏我国的灿烂文化,侵犯我 国的神圣领土、主权和尊严。
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有哪些?
(1)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 的落后 (2)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3)长期的闭关锁国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 历史的足迹 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 历史的足迹 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主要介绍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通过回顾过去,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变迁,认识到我国的发展历程,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历史的足迹、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启示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我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从历史中汲取启示,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中汲取启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启示,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案例,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启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相关的历史案例,便于课堂上进行分析。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历史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历史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变迁。

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地图等,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设计一些历史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历史的足迹教案

历史的足迹教案

历史的足迹教案教案标题:历史的足迹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2. 掌握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 学习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技巧;4. 理解历史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历史的定义和意义;2. 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技巧;3. 历史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历史教科书和其他参考资料;3. 学生讨论和互动的活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一张世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询问他们是否知道地图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对当地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定义和意义,为什么学习历史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有帮助。

知识讲解:1. 通过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历史的定义和意义,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和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2. 解释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技巧,例如文献研究、考古学、口述历史等,以及如何从不同的历史来源中获取信息和建立联系。

互动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研究。

每个小组需要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例如图书馆研究、互联网搜索、采访等。

2.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解释他们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从中学到的东西。

2. 总结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强调历史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写一篇短文,描述该事件或人物的重要性和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鼓励他们使用所学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技巧。

评估:根据学生的小组展示和作业,评估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或纪念馆,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足迹,并与实际展示的历史文物和资料进行互动。

教学延伸:在后续课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

备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教学阶段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水平进行调整和修改。

九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政治复习提纲 教科版

九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政治复习提纲 教科版

九年级第一学期政治复习提纲(教科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1.中华文明在世界的地位?(1)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

(2)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2.中华文明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1)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

(2)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突出贡献。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的含义及表现?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表现:(1)表现为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眷恋。

(2)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

(3)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

(4)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

(5)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

(6)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

3.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古代:愚公移山精神。

战争年代: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三峡移民精神。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6.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7.知识点: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什么?关键在于什么?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4.奥巴马登长城感悟历史。他感叹地说: “长城太雄伟了”,“在这里,我们要对 中华文明表示极大的崇敬”。奥巴马之所 以“对中华文明表示极大的崇敬”,是因 为( ) A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B 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前列 C 中华文明悠久而辉煌 D 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C
5.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甲午海战、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 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斗,宁死 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这些史实直接说 明( ) A 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 B 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C 中华儿女为了捍卫民族尊严进行了宁死不屈的 斗争 D 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始终以失败告 终
自由交流: 一、说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几个,它们现在的 情况如何,即哪些古国延续下来了,哪些古国则不
存在了
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古中国
二、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到今天,并且继续影响、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怎样一部历史?
中华民族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 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7、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南 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 约》,腐朽不堪的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 一个个不 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列强肆无忌惮地掠夺我国的宝贵财富,破坏我国 的灿烂文化,侵犯我国的神圣领土、主权和尊严,使 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的苦难。
C
7.翻开历史长卷,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中华 民族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依然熠熠生辉。中华民 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得到了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 ①有着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史 ②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英勇反抗的抗争史 ③近代遭受侵略、饱受苦难的屈辱史 ④始终强盛的繁荣史 A ①③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课堂练习:
D
1.人类历史上有许多古代文明,有的衰落 了,有的消失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 唯有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 历久弥新。一个重要原因是
A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 中华文化决定着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
C 中华文化对人类的进步有深远的影响
D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 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A
2. 2010年11月15日至19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上,通 过了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共有28个项目 列入代表作名录,6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名录,是世界上 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是汉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 造的 B 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 C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D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中华文明有哪些成就?你知道泸州的文明成就 有哪些吗?
• 3、怎样认识中华文明?
答:⑴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⑵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曾经是世界 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⑶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特点;(4) 中华文化的力 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之中(5)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 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 出贡献,我们为祖国曾经创造的伟大文明而自豪。
A
3.鲁迅先生说过:“中国者,中国人之中 国……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 觎。”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 神的民族 ②中华民族有强烈的排外心理 ③中国人喜欢听赞美之词,不爱接受批评 ④表达了捍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的坚强 决心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 5、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是什么?
答:⑴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⑵国家的落后;⑶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6、中华民族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答:⑴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 的民族;⑵中华儿女捍卫国家独立,维护了民族尊严。
7、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南 京条约》《天津 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腐朽不 堪的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 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 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肆无忌惮地掠 夺我国的宝贵财富,破坏我国的灿烂文化,侵犯我国的神 圣领土、主权和尊严,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的苦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