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如何利用地方旅游资源有效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如何利用地方旅游资源有效实施校本课程教学【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地方旅游资源有效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在了解和挖掘当地文化及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设计与地方特色相关的校本课程内容,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通过开展实地考察和教学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和历史的魅力。
利用地方专家资源进行教学支持,提高教学质量。
组织学生参与地方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地方旅游资源不仅对校本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充分发挥地方旅游资源的优势,可以实现教学和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分析能力。
地方旅游资源在校本课程教学中的价值不容忽视,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地方旅游资源、校本课程教学、文化挖掘、教学活动、专家资源、学生参与、重要性、影响、价值。
1. 引言1.1 地方旅游资源与校本课程教学的结合地方旅游资源与校本课程教学的结合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双赢。
地方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风土人情和历史传统。
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实践机会,更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体验能力。
在校本课程教学中,结合地方旅游资源,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走出校园,领略当地的风景和人文,让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深入性。
地方旅游资源与校本课程教学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理解度,更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走进地方,了解当地文化,感受当地风情,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课程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地方旅游资源与校本课程教学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2. 正文2.1 了解和挖掘当地文化及旅游资源了解和挖掘当地文化及旅游资源是实施校本课程教学的第一步。
通过深入研究和调查当地的文化背景和旅游资源,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与地方特色相关的课程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利用地方旅游资源有效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如何利用地方旅游资源有效实施校本课程教学【摘要】地方旅游资源与校本课程教学密切相关,有效整合二者可提升教学质量。
选择适合的地方旅游资源要考虑资源的地域特色和教学需求,确保与课程内容契合。
结合地方旅游资源与课程内容,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互动体验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丰富教学手段包括与当地专家合作、利用数字技术等方式,为教学增添新意。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课程知识,加强理解与体验。
评估教学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学生成绩、学习兴趣等方面。
地方旅游资源对校本课程教学至关重要,有效整合二者可提升教学质量。
展望未来,地方旅游资源在教学中应用前景广阔,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地方旅游资源、校本课程、教学、选择、结合、丰富、实地考察、实践活动、评估、重要性、经验、方法、应用前景1. 引言1.1 介绍地方旅游资源与校本课程教学的关系地方旅游资源与校本课程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景和资源支持。
地方旅游资源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村落、民俗风情街区等具有旅游观赏、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功能的地方资源。
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面向现实、具体、可感知的学习环境,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深刻理解。
通过将地方旅游资源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教师可以设计出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利用地方旅游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如利用景点导游、演绎表演、历史故事讲解等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评估教学效果时,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表现水平、成绩提高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地方旅游资源对校本课程教学的实际影响。
通过充分利用地方旅游资源,实施校本课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真实、丰富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使教学更加具有生动性、实践性和有效性。
2. 正文2.1 如何选择适合的地方旅游资源来支持校本课程教学在选择适合的地方旅游资源支持校本课程教学时,首先要考虑资源的地理位置和与课程内容的契合程度。
《文化旅游策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jiAOYu CHuAnBO《文化旅游策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曾 华[摘 要] 《文化旅游策划》是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旅游策划与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内容,能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沟通桥梁,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文化旅游策划》课程的特点、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的原则和具体措施这些方面进行探讨,重点是对《文化旅游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多媒体教学效率、使“教”与“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过程性评价提升学习能力、课外实践开拓创意策划等可行性较强的措施。
[关键词] 文化旅游策划;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作 者] 曾华,广西艺术学院。
在时代变迁过程中,文化渗透各个领域,催生了无限创造力,为民族发展注入动力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具备发展潜能的重要指标。
如今,文化产业异常繁荣,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导产业之一。
而“文化+旅游”的产业模式,赋予旅游人文的魅力。
文化旅游是当前旅游消费市场上的趋势所向,随着“文化+”理念的出现,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将会更加的紧密与迫切。
所以,《文化旅游策划》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就是在不断提升学生文化修养、专业素养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文化产业创意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化旅游项目的策划水平。
鉴于此,笔者对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积淀的经验进行梳理,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切入点,就怎样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展开深入探究。
一、《文化旅游策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一)《文化旅游策划》的课程特点1.综合性强,应用面广。
《文化旅游策划》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政治经济、民俗文化、历史、地理、策划等多方面内容,完美地将文化与旅游两种产业融合为一体。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更要让学生学会以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充分挖掘出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刻内涵,能从不同角度进行策划开发。
基于地域文化背景的《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地域文化背景的《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作者:李玲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07期摘要:下文深入探讨了地域文化背景下,突破传统的局限性,为《旅游产品设计》的课程改革提供策略指导,以期指导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地域文化背景;旅游产品设计;改革《旅游产品设计》作为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有利于增进学生的旅游实践知识,为学生在今后的职业规划中奠定扎实的实践经验。
旅游产品的设计作为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旅游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层次上有着持久深远的影响在推动旅游业的进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如何结合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开展课程知识的传授进行一系列探讨。
一、结合地域文化背景改革《旅游产品设计》的界定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显示出多种多样的风貌,结合地域文化背景改革这项课程是指结合地方特定的文化特色,将这种特色传递到相应的旅游产品课程的讲解,案例的分析和社会实践。
地域文化是具有一定地方性和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是一种新型的创新活动。
二、结合地域文化背景改革该项课程的意义(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集聚到高校求学,对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具有一定的了解,在课程的开展中,学生更容易发挥自身的优势,将自己对旅游产品设计的观念富有创造性地表达出来,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学生通过与熟悉地方特色地域文化背景的交流,同时对于旅游管理其他方面的知识比如营销学的知识也有了一个极大地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使得教学案例更加生动形象认识总是来源于一定的社会实践,通过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包括自然文化、社会文化,比如传统的习俗、文化遗产来进行讲解,使得《旅游产品设计》课程的案例更能能够生动形象,教师的讲解也符合客观的教学规律(三)有利于当地地域文化的传承通过地域文化背景与旅游产品设计课程的结合,能够推动地域文化在大学生和教师领域的传播,促进地方文化走出去。
“旅游资源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二 、 学 内容框 架 和教 学方 法 的创新 教
旅游管理专业 以其应用性 、 操作 性 为突 出特点 , 新及 创
实用型 的人才是旅游 管理专业 的培养 目 。作 为新 兴 学科 , 标
仅依靠单一 的教学 内容和传 统 的教学 方法是 不能 够 适应 新
形势发展需要的。因此 , 对专业知识的传播、 专业意识、 素质
中, 又融入 了其他 学科 的方法论 , 以地质学 解释 山体 的成 如 因、 以生物学解 释动植 物分 布规 律 、 以历史学 解释历 史遗 迹 的旅 游价值 、 以民族学 解 释 民俗 现象 、 以宗教 学解 释宗 教的
性也就 明显地表现 出来。为了弥补这一 不足 , 在实 际教学环
节 中, 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创新 和突破 。 应
旅游 资源是旅游业产 生和发展 的基础 , 是构 成旅游 产品 的核心要素 。旅游资源学应是研究 旅游 资源现象 , 即研 究地
式确定 下来 ” 的论述 就可找到理论依据 和方法 。
2 建立多元化 理论研究方法 .
球表面人类旅游经济活动与旅游资源要素相互关系的学科,
是旅游学科重要 的组成 部分 , 同时也是 高等 院校旅游专 业重 要 的基础课程之 一。该 门课程 涉及 的知识 面 和学科 领域 十
的教学效果与各门 课程在该学科的准确定位 、 知识体 系构成、 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就 当前全国高等学校 旅游资源学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力图有所突破和创新。
关键 词 : 游资源 ; 游资源学 ; 旅 旅 多元化结构 ; 直观式教 学方法 ; 传统 文化 中图分类号 : 62 0 G 4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64 20 )4 10—0 10 —2 1(06 0 —06 2
如何利用地方旅游资源有效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如何利用地方旅游资源有效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地方旅游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学校的校本课程
教学提供很好的支持。
以下是如何利用地方旅游资源有效实施校本
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1. 收集地方旅游资源的资料:针对学校的不同学科,我们可以
收集相关的地方旅游资源资料,包括科学馆、博物馆、风景区、历
史古迹等。
2. 与旅游景区合作:与当地旅游景区合作,可以提供大量教育
和资源,例如旅游导游、讲解员、展示活动等。
学校可以开发各种
游学课程,如地理、历史、文化、环境等。
3. 制定课程计划:学校应制定详细的计划,以充足的时间对旅
游资源进行安排。
从预研、学前调研、学中实地探究和归纳总结等
不同环节来规划,确保学生的旅行既严谨而充实,也有趣味性。
4. 整合多元素资源: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分支机构、社区资源,结合寒暑假、周末晚间等个性化时间段,设置学习兴趣兴趣班、学生社团、慈善义工等多元化活动。
5. 激励学生学习: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例如奖学金、集体优异奖、校长奖励等,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全面学习。
激励要科学合理,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并促进对知识的升华
和共享。
6. 综合评估:综合考虑学校教师、专家、家长等各方意见,进
行综合评估,课堂教学是否到位、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旅游资源的
利用程度等等。
这些反馈可以为学校今后的校本教育规划提供有益
的经验。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旅游资源实施校本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开阔视野和领域掌握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爱学习、爱生活、爱家乡。
基于地方资源的《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地方资源的《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专业已经成为大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旅游专业的核心是旅游规划,而旅游规划的核心是地方资源。
因此,基于地方资源的《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至关重要。
首先,针对不同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我们需要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
例如,对于城市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我们可以讲述城市旅游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我们可以讲述生态旅游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及其规划制定原则。
其次,课程教学应该注重实践。
通过实地调研、实地考察、自主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方资源的特点,了解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进程,从而更好地掌握旅游规划的理论和实际操作。
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某一旅游目的地,了解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和开发情况,并分析该地区的旅游规划制定过程及实施效果。
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参与式学习的环境。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旅游规划项目,从规划方案设计、数据收集,到实施方案,考虑到旅游规划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旅游规划制定的全过程。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旅游规划的各个环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基于地方资源的《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应该注重针对性教学、实践教学和参与式学习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旅游规划的理论和实际操作。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创造积极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旅游风景地学文化素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进 教学方 法 及 提 高 教 学 水 平 。第 4周 , 织 学 生 作 段 科 研 论 文 写 作 水 平 不 足 的 缺 陷 , 励 学 生将 自己 组 鼓 P T课 件介 绍 自己 的家 乡。 在 “ 一 ” “ 一 ” P 五 或 十 放 所见、 所想 、 所做 , 通过科 技或社科论文的形式表达 假前 , 调查 了解 学 生假期 的旅游 安 排 , 在保 证 安 全 出来 , 或 锻炼学生文字表达的能力 , 提高科研论文 的撰 的条件 下 由学生 自行 组织 短 距 离旅 游 。第 8周 组 织 写水 平 。
教 育 宗 旨, 活采 用启发 、 灵 引导 、 交互 式教 学方法 , 开展 丰 富 的教 学 实践 活动 , 革考 核 方式 。辅, 播放影像资料和网络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在 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和较强的审美能力,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等方面发挥 了积极作 用。
收 稿 日期 :0 8—0 2 20 6— 5
基金项 目: 重庆大学教改项 目(0 6 2 重庆大学 20 203 ) 0 7年、0 8 20 年精品课程建设项 目资助
作者简介 : 罗云菊( 93一) 女 , 17 , 布依族 , 重庆大学土木 工程学院讲师 , 博士 , 主要从 事地质工程研究 , E (.
旅 游 风 景 地 学 文 化 素 质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与 实 践
罗云菊 , 王桂林 , 文海 家
( 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 重庆 404 ) 00 5
摘 要 : 游风 景地 学作 为文化 素质 教 育课 程 , 于“ 高大 学 生综合 素质 , 旅 基 提 优化 教 学效果 、 实现 教 学 目标 ”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孔星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第06期
【摘要】《旅游文化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研究中发现,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轨以及地域性文化不融入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
将地方旅游文化资源融入旅游文化学课程体系之中,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践的统一,有利于实现高校育人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就基于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究。
【关键词】旅游文化资源;旅游文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旅游文化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其肩负着培养旅游人才文化素养的重任。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旅游的过程也是不同群体进行文化交流和对话的过程。
旅游文化学课程既是旅游学科专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
将地方旅游文化资源应用于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开拓旅游文化学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1]
一、旅游文化学课程问题分析
(一)课程核心作用不明显
旅游文化学是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但是旅游文化学在不同学校的定位有所不同,其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也未凸显。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教育目标,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从其课程设置来看,虽然将旅游文化学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但是课程所占课时较少,甚至还有一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没有开设此类课程。
[2]
(二)教学内容与实践差异较大
当前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同实践差异较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起源于地理、历史等专业,旅游文化学教学也深受这些传统专业的影响。
有的学校旅游文化学授课过程中更加注重自然、地理、环境等相关内容,还有的学校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多是涉及文化史、民俗文化等内容,对旅游文化本身的内容和知识点关注
较少。
除了上述问题外,旅游文化学教学材料存在着拼凑的倾向,很多旅游文化学教材资料侧重于讲授管理与服务文化、中国旅游资源文化等相关内容,书籍资料缺乏自身的逻辑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再者,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在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理论和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三)旅游文化学教学内容中地域文化缺失
当前关于旅游文化学的著作较多,但是这些著作有一个共性——缺乏地域文化资源。
旅游文化学教学材料中多是就我国的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当代的管理服务文化等进行介绍,但是没有涉及各地特色地的域文化资源。
旅游文化学教学过程中,缺乏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无法对地域性的旅游特色资源进行挖掘、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堂教学与就业市场需求存在着较大的脱轨,难以实现高校教育目的,且旅游文化学教学缺乏地方旅游文化资源,不利于地方文化的开放和保护。
二、地方旅游文化资源融入旅游文化学的优势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国土广袤,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是我国巨大的宝藏。
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应该发挥各地区资源优势,挖掘各地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旅游文化学课程之中,丰富課程内容,实现教学和实践的接轨。
[3]
(一)拓展旅游文化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文化审美修养
文化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的遗存,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旅游文化是文化同旅游活动结合的产物,其受地域的影响,不同地域有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旅游文化资源。
旅游文化学课程授课中融入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有利于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将地方性文化同旅游活动进行融合,并转化为教学内容传输给学生,学生在授课过程中能够领略和感悟当地文化的美丽,产生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例如在讲授名山文化时,就可以以泰山文化为重点,泰山文化是一种名山文化,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具体地结合泰山名山文化的特质、泰山景观及其配置格局等。
泰山现有景观特色,不仅源自于自然,还与历史上特定的人物相关,对泰山的朝拜已成为帝王的政治和宗教大典,泰山是王权和皇权的一种象征等。
老师还可以单独分析泰山建筑物的特征,分析泰山寺庙的古朴美和形态美,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实现教学的隐形教育目标
我国地域广阔,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每个区域的文化资源都具有其自身的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只有扎根于地方,才能够真正彰显出它的特点。
因此,高校老师在进行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时,要深入挖掘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站在地方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旅游文化资源,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隐形教育目标。
(三)对接旅游市场的现实需求,实现教育目标
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注重专业知识的培育忽视了文化的培养和渗透,旅游文化不仅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其自身也具备较强的文化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旅游过程是人们进行文化展现和交流的过程,在旅游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有导游的介绍和展示人们才能够了解到当地的特色文化。
因此,旅游文化学中融入地方旅游文化资源,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各个地方的旅游特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以对接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融入地方旅游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学生能够对各个地域的文化起源、文化特色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就业竞争力明显提升,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基于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针对市场需求进行教学大纲的设计
教育一定是面向市场需求的,为此,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为此,老师应该进行市场调查,基于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旅游行业发展是十分迅速的,要想人才培养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老师就要定期对旅游市场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做到与时俱进,结合当下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另外,为提升旅游人才的素质和水平,旅游文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全国进行区域划分,然后将各个区域的地方特色旅游文化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对其中的重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确保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每个地方的旅游文化特色。
老师可以进行调查,就学生的就业意向区域同课程教学相联系,依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区域划分小组,开展小组教学,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对学生就业意向区域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讲解,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根植院校所在地独特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吸引游客到此地观光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熟悉旅游文化并能够将其应用到旅游管理工作当中,很容易提升旅游管理工作的质量,获得游客的认同感。
基于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旅游文化学课程改革,可以从院校所在地独特地域文化做起,发扬好本土文化。
例如,在旅游文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川渝地区旅游文化素材,让同学们在课堂中体味特色巴蜀文化,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三)强化地方社会服务能力
旅游文化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内容的陈旧和不当,教学内容脱离了教学实践,在多数学校,旅游文化学课程当前仅是作为基础性课程而存在。
旅游文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地方社会服务能力,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训练
习机会,加强实践教学,从而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的衔接。
高校在设置旅游文化学时应该开设课堂教学和实践练习两大环节,结合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和文化项目设置一定的实训课程,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地方文化内涵。
如在讲解建筑文化专题时,可以以孔庙为例,孔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建筑極具东方特色,可以让学生进行导游实习,带领游客感受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加强学生的自身感悟,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四、总结
旅游文化学不仅仅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更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高校旅游文化学教学中应该加强教学改革,确保教学内容和实践的衔接,教学中要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本地域的文化特色来开展旅游文化学课程,确保学生能够对地域特色、地域文化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和把握,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馨月.“地方性知识”视域下旅游文化学课程改革研究[J].西部素质教,2017,3(18):178-179.
[2]赵春艳.整合与优化:旅游文化学课程改革趋势[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3(3):66-70.
[3]刘小蓉.基于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6):267.
作者简介:孔星(1989-),女,汉族,重庆市合川区,本科,学位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