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外围螺旋雨带的研究
登陆福建台风外围环流中宁波地区强对流天气分析

第35卷第2期热带气象学报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Vol.35,No.2涂小萍,徐蓉,姚日升,等.登陆福建台风外围环流中宁波地区强对流天气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9,35(2):154-165.文章编号:1004-4965(2019)02-0154-12登陆福建台风外围环流中宁波地区强对流天气分析涂小萍1,2,3,徐蓉4,姚日升1,3,袁伟民1,刘建勇1,2(1.宁波市气象台,浙江宁波315012;2.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8;3.宁波大学宁波市非线性海洋和大气灾害系统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宁波315211;4.宁波市奉化区气象局,浙江宁波315500)摘要:利用中央气象台台风定位定强、常规气象观测、浙江省自动气象站、宁波及华东多普勒天气雷达、美国NCEP/FNL (1°×1°)再分析等多种资料,对2015—2016年5个福建中南部沿海登陆后西北行的台风进行对比分析。
这5个台风路径相似,宁波地区仅受外围环流影响,但均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其中4个出现强对流。
分析表明:浙江沿海保持较强的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为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环流背景。
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台风中心位于闽赣交界处、强度迅速减弱阶段,浙北沿海中低层处于台风气旋性环流、副热带高压环流和中纬度西风环流之间,宁波地区上空低层(约1.5km 以下)风向随时间变化不大,并可能出现逆时针旋转,1.5km 往上则为明显的顺时针旋转,风向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随高度顺时针旋转且切变增大,同时中上层风速往往同时增大,进一步增大了风垂直切变,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强对流均发生在风垂直切变(有时仅表现为风向切变)增强阶段。
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台风外围螺旋雨带中,但强对流回波走向与螺旋雨带明显不同,多个个例表现出由东南-西北逐步转为西南-东北走向,与中上层引导气流的变化一致。
出现强对流的台风个例,宁波地区低层存在较明显的温度梯度,其他热力不稳定因素表现不明显,倒槽、中尺度涡旋等为需要密切关注的动力触发因子。
雨水蒸发冷却对热带气旋螺旋雨带外雨带生成的影响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I科技与创新|2021年第04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1)04-0035-03雨水蒸发冷却对热带气旋螺旋雨带外雨带生成的影响王元豪(民航宁波空管站,浙江宁波315000)摘要: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_ARW(V3.3)分析了热带气旋螺外旋雨带的形成机制,进而探讨台风对飞行的影响。
系统性地比较了控制试验中模拟的理想状态下热带气旋螺旋雨带外雨带在有无雨水蒸发冷却情况下的异同。
控制试验模拟的外雨带往往在距热带气旋中心半径约60km处生成,然后迅速向外发展,并存在22~24h的活动周期。
雨水的蒸发冷却作用对外雨带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雨水下落蒸发冷却加上下沉气流将对流层中层冷空气带到边界层,导致边界层出现冷池;下沉气流达到地面后向四周辐散,辐散气流与台风外围的入流相遇出现辐合,在冷池外侧出现强迫抬升的上升气流;上升气流的潜热释放加热进一步促进气流抬升,促进台风外围对流发展,螺旋雨带向外扩展。
关键词:热带气旋;螺旋雨带;生成;蒸发冷却中图分类号:P444文献标志码:A1引言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即台风)作为中国一个极为常见的天气系统,每年都会频繁登陆于中国各个沿海海岸,而它所具有的强大破坏力,对遭受它侵略的土地形成了巨大的损害。
台风天气对飞机飞行有很大影响,如颠簸、雷击、冰雹、能见度低和风向变。
近些年来,超强台风年年造访,如2018年的“山竹”,2019年的“天鸽”以及2020年的“利奇马”,对宁波栋社机场的飞行航班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台风带来的暴雨对飞行的影响最为主要,为了更好地防御热带气旋给机场航班带来的灾害,我们有必要不断深入了解它,熟悉它的结构,形成机制以及活动性质。
本文从热带气旋(台风)的结构入手,热带气旋通常由一个眼区伴随着具有深对流的眼墙以及眼墙外的螺旋雨带组成。
台风的论文(推荐5篇)

台风的论文(推荐5篇)第一篇:台风的论文台风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
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
风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
中心气压最低而气温最就最台风分级。
台风按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大小进行分级。
过去中国气象部门将8级至11级风称为台风,12级和12级以上的称为强台风。
1989年1月1日起,采用国际统一分级方法,近中心最大风力在8级~9级时称为热带风暴,近中心最大风力在 l0级~11级时称为强热带风暴,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时称为台风。
台风路径。
台风路径大致可分为三类:②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
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
近年来对江苏影响最大的“9015”和“9711”号两次台风,都属此类型。
③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
台风灾害。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
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大风。
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一般为8级以上。
②暴雨。
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一般能产生150mm~300mm降雨,少数台风能产生l000mm 以上的特大暴雨。
197年第3号台风在淮河上游产生的特大暴雨,创造了中国大陆地区暴雨极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
③风暴潮。
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
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过发展、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
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圆形涡旋半径一般为5OOkm~1000km,高度可达15km~20km,台风由外围区、台风眼之间有环形云墙;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区,最常见的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状,直径约10km~70km不等,平均约45km,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
2次持续性暴雨天气的螺旋度对比分析

2次持续性暴雨天气的螺旋度对比分析2次持续性暴雨天气的螺旋度对比分析暴雨天气是一种常见的极端天气现象,其强降水和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
而在某些情况下,暴雨天气还可能出现一种螺旋度现象,即暴雨带呈螺旋形向地面降水。
本文将对发生在某地区的两次持续性暴雨天气的螺旋度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其特点和影响。
首先,我们分析了两次持续性暴雨天气带的形成。
暴雨天气的形成通常与不稳定的大气环境条件有关,如强对流和高湿度等。
但是在这两次事件中,出现了具有螺旋度的暴雨带,这可能与特定的气象条件相结合产生了这种现象。
在第一次暴雨天气事件中,我们观察到,天空中存在着明显的对流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云团。
同时,气象雷达显示出云层与地面之间形成了一个旋转的云旋,这意味着大气中的风场出现了较强的螺旋度。
而第二次暴雨天气事件中,我们发现,风向的变化很大,强风在低层和高层之间产生了明显的螺旋形状。
这种形态与暴雨带的螺旋度相吻合。
接下来,我们研究了两次暴雨天气的空间分布特征。
通过对两次事件的降水形势图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暴雨带的位置比较集中,并且形成了明显的螺旋形态。
在第一次事件中,暴雨带呈北偏西的螺旋形,中心降水较大。
而第二次事件中,暴雨带呈南偏东的螺旋形,中心降水也较为明显。
通过对两次事件的比较,我们发现这种螺旋度现象可能与地形的影响有关。
该地区的地势比较复杂,山脉和河流交错分布,可能对暴雨带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后,我们分析了两次暴雨天气对当地的影响。
两次事件中,暴雨带呈螺旋形一直延伸到地面,降水强度较大,并持续时间较长。
因此,这种持续性暴雨天气常常引发洪涝灾害,对农田、道路、房屋等带来严重破坏。
同时,由于螺旋度的存在,暴雨带呈螺旋状在地面降水,导致暴雨分布不均匀,某些地区降水更为集中。
这将进一步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并影响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本文对两次持续性暴雨天气的螺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
台风特征分析--以2002年到2018年上饶市台风天气为例

(4)0级(影响较弱或无影响):未达到1-3级影响的其余 情况。
影响上饶的降雨过程中纳入本文的研究过程,达到2级以 上的共有18个台风个例。如表1.1。
表1.1 2002年以来影响上饶达到2级以上的台风
台风编号
科技论坛
2002年到2018年影响上饶的台风有37个,其中对上饶降 水影响达到2级以上的有18个,比例近百分之50,其中从浙闽 登录的台风占大多数,从上表可以看到,影响上饶达2级以上 的,平均每年有1个,主要发生在7~9月,6月份有二次过程, 占比2/19。一般影响时间段是在3天以内,超过4天或以上的占 比4/19。2002~2018年12a中,2005a、2006a、2008a、2016a是 相对台风高发期,一年中有高影响的台风过程超过2次。20022018年影响上饶台风中强度个数分布为: 超强台风2个,强台 风10个,台风17个,强热带风暴6个,热带风暴2个.其中影响达 到2级的各级台风都有,因此台风强度的级别和上饶降雨的强度 并无明显正比关系。
4
3
201614
莫兰蒂
9.15~9.17
3
3
201617
鲇鱼
9.26~9.30
5
2
201709Biblioteka 纳沙7.30~8.23
3
174 科学与信息化2019年8月中
科学与信息化 8月中 内文 -印后改.indd 174
2019/8/19 10:57:47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名称
对上饶的影响时间段
持续时间(天)
影响等级
200414
“苏迪罗”(201513)台风引发浙南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苏迪罗”(201513)台风引发浙南特大暴雨成因分析王忠东;曹楚;程瀛【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雷达、区域自动站等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苏迪罗”台风给浙南造成的特大暴雨成因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苏迪罗”影响期间,浙南降水主要是由台风本体螺旋雨带造成,前期局部强降水是由台风外围云系造成,后期降水则由其残留云系引起;温州南部持续强降水是由台风本体的持续强回波导致列车效应而造成的.通过对物理量的分析发现,“苏迪罗”台风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而强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配合低层强辐合、强上升运动以及中高层的强辐散导致浙南地区暴雨的发生;地形对暴雨的形成有一定的增幅.【期刊名称】《浙江气象》【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5页(P26-30)【关键词】热带气旋;列车效应;水汽通量;散度;地形【作者】王忠东;曹楚;程瀛【作者单位】洞头区气象局,浙江洞头325700;温州市气象局,浙江温州325025;永嘉县气象局,浙江永嘉325100【正文语种】中文台风暴雨常常引发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灾害,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台风研究和气象部门面向政府决策服务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观测资料的丰富,很多学者和业务人员从不同方面对台风暴雨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台风暴雨的强度与水汽辐合、位势不稳定层结、边界层辐合和垂直运动等有关[1-4],台风暴雨落区与台风结构、台风路径、地形等密切相关[5-8]。
但由于造成台风暴雨的天气系统除台风环流本身外,还经常涉及到台风与西风带系统[9]或热带系统共同作用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对台风暴雨强度和落区的预报仍十分困难[10]。
2015年“苏迪罗”台风在福建省莆田登陆,却给浙江南部地区造成了强降水,特别是温州南部县(市)降水集中,小时雨量打破了温州历史台风雨强记录。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资料、NCE P/NCAR 1°×1°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分析和探讨台风引发浙南特大暴雨成因,以期为业务台风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台风“玛莉亚”(201808)内核和外围螺旋雨带强降水成因初探

第35卷第6期2020年12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l.35No.6Dec.2020文章编号:2096-1618(2020)06-0653-10台风“玛莉亚”(201808)内核和外围螺旋雨带强降水成因初探郑林晔1,谌芸2,肖天贵1(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225;2.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摘要:为了提高华东地区台风暴雨的预报水平,利用ECMWF 再分析资料(0.75ˑ0.75)、FY-2E 卫星TBB 资料、雷达资料、全国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等资料对台风“玛莉亚”强降水时段的降水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台风“玛莉亚”降水主要集中在台风内核及外围螺旋雨带上,东南低空急流和持续的水汽输送为台风降水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和水汽条件;主体内核附近零散对流回波组织成块影响降水,其剖面与山脉起伏具有一致性,同时具有质心较低,降水效率高的特点;海上的β中尺度线状对流沿台风切线方向移动,不断经过温州地区造成降水,对流单体质心较低且向前倾斜,易产生以短时强降水为主的强对流性天气;台风内核降水集中在福州和建宁地区,福州地区充沛的水汽配合地面辐合线和山脉抬升触发强降水发生;建宁地区,山脉抬升、中尺度切变线配合密集温度梯触发强降水。
外围螺旋雨带的强降水主要位于温州地区,地面辐合线是降水的主要触发机制,同时对降水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通过对“玛莉亚”的分析为华东地区台风暴雨的预报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尺度气象学;台风暴雨;主体内核降水;外围螺旋雨带降水;风场辐合线;地形作用中图分类号:P458.3文献标志码:A doi :10.16836/j.cnki.jcuit.2020.06.012收稿日期:2020-02-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75001、4117504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资助项目(2017YFC1502501)0引言台风暴雨常常引起严重灾害[1],台风暴雨主要分为:台风核心区域暴雨、螺旋云带或外围暴雨、中小尺度系统暴雨、台前飑线暴雨、台风远距离暴雨[2]。
青岛机场一次台风外围暴雨天气分析

农业灾害研究 2023,13(8)青岛机场一次台风外围暴雨天气分析刘 曦,刘 源,贺晓霞中国民用航空青岛空中交通管理站,山东青岛 266300摘要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葵花8卫星云图、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站数据,分析了2020年8月25—26日处于台风外围的青岛机场出现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
发现台风外围环流背景是青岛机场出现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因素。
虽然台风外围环流带来的暖湿空气和冷空气交汇于山东中部地区,形成大范围长时间的主雨带,但青岛地区受台风倒槽的影响,持续有对流云团生成,并且在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加强发展。
由于青岛崂山山区地形造成的迎风坡效应,同时26日青岛地区水汽条件较好,尤其是水汽通量散度达到-26 g/(cm2·hPa·s)有利于青岛地区出现持续性的强降水天气,使得包括青岛机场在内的青岛城阳区和即墨区局地出现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天气。
关键词 大暴雨;青岛机场;台风外围;地形抬升中图分类号:P458.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8–0193-03台风外围暴雨是台风暴雨的主要形式之一,孙建华等[1]研究表明,台风与西风槽远距离相互作用产生的大暴雨约占华北大暴雨的32.2%。
杨晓霞等[2] 研究表明,在华南沿海登陆和活动的热带气旋与西风带环流系统和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在山东造成的暴雨年均2.5次,且暴雨的范围广、强度大。
丛春华等[3]利用多年中国地面基准站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统计显示,环渤海地区和川陕交界处为中国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高发区。
当台风外围环流或倒槽遇上急流、西风槽等西风带系统时,往往会出现暴雨天气[4-5]。
此类暴雨一般比台风本身环流的降水大得多。
另外,冷空气也是产生台风外围暴雨的重要因素,有时台风与西风带系统结合并不明显,但若有小股冷空气配合也可以产生暴雨天气[6]。
2020年的8号台风“巴威”沿我国东部洋面北上,8月26日受台风倒槽影响,青岛地区出现局地暴雨天气过程,以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为主,结合葵花8卫星云图、常规天气资料,结合青岛地形因素,分析了此次出现在青岛机场的台风外围暴雨天气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螺旋 雨带的观测研究 对于螺旋带 的观测 , 早在上世纪 四十年代就开始 了。探测飓 风发现风 暴 内部的降水回波 并不呈均匀分布 , 而是有几条很清 楚的螺旋 雨带。螺旋 带形 成以后, 将沿着气流 方向绕着 台风 眼运动 , 其移动速 度一般大于 风速
强度 可在 多方面展开 , 其 中就包括对螺旋雨带 ( 简称 螺旋带) 。 目前 , 对螺旋 带 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质还远未 弄清 ,这就影 响到了对螺旋 雨带上 B 一 中 尺度 系统发生和演变规律 的认识 , 而后者正是直接造成 台风灾害性和高影
响性 天气 的系统 。正因如此 , 只能当这些系统产生后利用 卫星和雷达对其 进 行监测 , 做 出临近预报 , 但此 时预报时 效长的仅 5 — 6 小 时, 短 的几十分 钟, 这往 往使人们对其 带来 的灾害措手不及 , 造成重大 损失。由此 可知 , 对 于螺旋带动力和热 力机制 的研 究将成为正确预报 台风活动、 有效减轻 台风
a 1 . 和 Wa n g 利 用 三 维 原 始 方程 模 式 阐 明 了 内 螺 旋 带 主 要 表 现 为 涡 旋
R o s s b y 波特 征。通过对 飓风 A n d r e w ( 1 9 9 2 ) 模 拟, 详细说明 了飓风 内核的结 构, 并给 出了轴对称概念模型 。Y a m a s a k i  ̄ 6 J 成功模拟 了台风 F l o ( 1 9 9 0 ) , 揭示 了台风螺旋带中较强的 B雨带 的一些特 征。R o m i n e e t a 1 . 利 用 MM 5 模式 模拟 了飓 风 Op a l ( 1 9 9 5 ) , 再现 了与观测事实一致的小尺度螺旋带及其变化 特征 , 通 过 分 析 模 式 输 出 资 料 并 与 观 测 对 比发 现 : 在 边 界 层 具 有 垂 直 切 变
灾 害 的 一 个基 础 的工 作 。本 文 将 从 观 测 研 究 、 数 值 模 拟 和 动力 机 制 研 究 等 三个 方面 对 螺 旋 带 的研 究进 展 进 行 回顾 。
3 螺旋雨带的数值模拟研 究 随着对螺旋带机理的不断认识以及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 利用数值模拟 来研究螺旋带成 为可能, 这从某种意义上弥补 了观测资料的不足。C h e n e t
科 学 发 展
台风外 围螺旋 雨带 的研 究
陈雪景,蔡锦科
( 九江机场, 江 西 九江 , 3 3 2 1 o 2 ) 摘 要: 螺旋雨带是台风重要 的非对称特征 , 与 台风降水强度和移动路径变化密切相关。本文从观测、 数值模拟以及 动力研 究三个方面简单 回顾 了螺 旋雨带 的研 究进展, 指出可用多种物理机 制来解 释螺旋雨带的形成和传播 , 并进一步介绍 了目前用混合波 理论解 释螺旋带 的动 力机 制的尝试 , 最后 对该 方 面 的研 究 研 究 进 行 了展 望 , 提 出 了一 些 建 议 。
向向外传播, 但是在 1 9 7 8年, Wi l l o u g h b y [ 2 1  ̄ , i E 明有些看起来似乎是 向外传播 的波动, 但实际上是向里传 播的, 有些螺旋 雨带 并不旋转但仍向外传播。 还 有证据表 明, 除了向 内和 向外传播 以外 , 有 些雨带相对于风暴 来说几乎是 静止的。 G u i n n和 S c h u b e r t 从观测结果发现螺旋带分为内螺旋带和外螺旋 带, 其中 内螺旋带位于热带气旋中心附近 , 在雷达回波上非常明显 , 但是 由 于卷云的覆盖, 在卫星云图上总是看 不出。外螺旋带通 常位于距离台风 中 心5 0 0 k m以外 的地方 , 可能非常长而狭窄 。内核雨带区域 中雨带和空气都 围绕着热带气旋中心旋 转, 外部区域大量 空气移动 穿过热带气旋。
1 1 ]
。
从 雷 达 的探 测 结 果 中 进 一 步揭 示 了这 种 螺 旋 带 状 具 有 向外 传 播 的特 性 ,
单个螺旋带具有 l 一 2个 小时的生命史 。 这种贯穿整个成熟台风的螺旋带特 征是人们最初对热带气旋螺旋带的认识 。 虽然 当时人们多认为螺旋带沿径
过滤 查阅, 完成情况一 目了然 , 每个条款 的基本要求、 是 否核心条款 、 督导 科室 、 责任科室 、 分管领导等信息明细标明; 每个条款 目录下显示 该条款 的 细 则, 细则 中 明确档 次、 评 审方法 、 评 审标准 、 承办科 室、 承办人 等详细 信 息; 每个条款 的细则 目录下, 是承办科 室准各该细则的资料 目录 , 点击单 个 的 资料 目录 , 系统详细 记载下 了该资料 最后更新 时间 、 审核人 、 审核时 间 等, 相关部 门根据提示 内容很方便地 各司其职。 评审集成平 台的界面上, 本 人的待处理事务会 自动在界面的右边 弹出, 登录人员可逐一进行对待 处理 事务 ( 如公文流转、 不 良事件报告、 各种申请报告 审批等) 的干预。 2 . 有 效地将 P DC A管理循环在 医院工作中得 到充分体现 有效进 行迎 评的关健是通 过相关具体 要求准备与落 实能真正提 高医 院的管理质量, 达到全员参与、 全程管 理和全面质量提升。医院评 审系 统集
关键词 : 台风; 螺旋 雨带: 混合波
1引 言
台风 是 热 带 大 气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天 气 系 统 , 由于 其 活 动 范 围之 广 , 夏 季
经 常入侵 到中纬度地 区, 造成极大的破坏。 在过去几十年 中, 人们虽然不断 提 高各种 观测手段、 完善 和应用数值预 报模式 , 提 高了台风路径 预报的准 确性 , 但 在台风 降水 的强度预报方面还存在很大 的困难 。研究台风的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