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马河煤矿区地质构造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马河向斜煤田构造特征

浅析马河向斜煤田构造特征
资源与环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0 1 7 年 第6 期I 科技创新与应用
浅 析 马 河 向斜煤 田构造 特征
陈 力 李 庆 坚
( 云 南省 煤 炭 地 质 勘 查 院 , 云 南 昆明 6 5 0 2 1 8 )

要: 文章主要通过研 究马河向斜煤田地质构造特征 , 归纳区内煤田构 空间分布及发育规律 , 浅析煤 田构造对煤层形成和赋存

及 时跟 踪环评 行业 的最 新文件 、规 章制 度 ,并 在
单位 内部 网络 共享 信 息 ,确 保每 位环 评人 员能 及 时知悉 。
其 更 好 地 服务 于 建 设单 位 和 环 保 部 门 。作 为 环 评 人员 , 必须 以严 谨 的态 度 对 待 每一 个 建 设 项 目,在 报 告 编 制 过 程 中 高 度 重 视 报 告 质 量, 一方面能够充分彰显环评人员 、 环 评 机 构 在 工 作 中 的 责 任 心 和 担 当, 同时能够为建设单位 、 环保部 门提供技术支撑 。
组, 下 三 叠 统 卡 以头 组 、 飞仙 关 组 、 永 宁镇 组 , 中二 叠 统 关 岭组 , 上 三 叠 统 须 家河 组 , 侏 罗 系下 统 自流 井组 。 1 . 2 煤 田构 造 空 间分 布及 发 育规 律 马河 向斜 内 断层 一 般 不 甚发 育 ,稀 疏 分布 于 向斜 两翼 浅部 , 一 般 东翼 较 发 育 , 并 在 构造 应 力 集 中 的 转折 部 位 相 对 发育 。以 走 向 断
表 4提 高输 变 电项 目环评 文 件 的对 策措 施
序 号 因素 措施 预期 目标 实施 方案
工作 采 取 “ 老 带 新 ”模 式 , l 经 验 加 强交流 合 作 ,形 成互

含水层及隔水层描述参考

含水层及隔水层描述参考

(一)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1、富水性中等的第四系冲洪积孔隙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龙岩盆地。

上部为黄或灰黄色的亚粘土和亚砂土,下部为砂,砂砾和砾石层。

厚度一般为5~20m,局部达80m;富水性较好,泉流量可达2.552 l/s,渗透系数3.97~10.98 m3/d,水位埋深1~3m之间。

2、富水性弱的第四系残坡积、坡洪积孔隙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溪马河沿岸。

马坑矿区中矿段和新祠一带也有零星分布。

岩性多属土黄、黄褐色粘土夹碎瓦,常见砂砾石层透镜体。

富水性较差,多属透水不含水层,泉水流量多在1.0 l/s以下。

(二)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层区内分布最为广泛,均属碎屑沉积岩层。

据其富水性可分为:1、富水性中等的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层(1)奥陶一志留系浅变质碎屑岩(O—S)广泛出露于本区西部后垄山—九峰崎,东北部的观音座莲—下甲村一带。

是本区山峰主要的组成部分。

岩性比较复杂,计有浅灰—灰黑色,中厚层状或中薄层状变质粉砂岩、变质泥岩、变质细砂岩、砂岩、千枚状硅泥岩等;中部夹透镜状灰岩,总厚度>1000m。

岩性坚硬,致密块状。

裂隙发育,主要含风化裂隙水。

泉水流量为0.170~2.715 l/s。

富水性中等。

矿化度为0.092 g/l。

属SO4—(K+Na)·Ca水。

(2)上泥盆系天瓦栋组(D3t)与桃子坑组(D3rZ)前者分布较广,后垄山—九峰崎以西,观音座莲以北均有出露。

后者仅见于矿区南部三坑村一带,面积较小。

其中,天瓦栋组(D3t)上段以浅灰,紫灰色中薄层状粉砂岩、泥岩、细砂岩为主,夹灰白色中薄层状砂砾岩类。

下段以灰白色中厚层状砾岩、粗砂岩为主,夹细砂岩、粉砂岩。

厚度810m。

桃子坑组(D3tz)以紫红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夹砾岩、粗中粒砂岩,厚度497m。

岩性均较坚硬、致密、块状,主要含风化裂隙水。

泉水流量为0.221~2.861 l/s。

富水性中等。

矿化度为0.19 g/l。

属SO4·Cl—(k+Na)·Ca水。

马河煤矿极薄煤层机械化高效开采技术研究

马河煤矿极薄煤层机械化高效开采技术研究

输平巷 ,担负煤炭运输 、回采工作面进 风及人员安全 出 口 , 区段 平 巷 运输 采 用 皮 带 运输 机 。+ 6 区段 回风平 且 2m 巷, 担负材料运输 、 回采丁作 面回风及人员 另一个安全 出 口。+ 6 2 m区段 回风平巷与 1 采 区皮带运输上山相连 。 3
223 回采 工艺 .-
(K .×0 ) J0 8 . 一采区上部车场一+ 6 6 2m区段回风平巷 ( 矿 高了机械化作业程度 , 减少了作业人员 , 从工班工效 由原
4 结

3 实施 效 果分 析
31 经 济效 益 分 析 .
我国煤炭储量大且赋存 多样化 ,其 中薄与极薄煤层
的可采储量约为 6 多亿。我省煤炭分布产地多 , 0 资源储 ① 目前采 区回采率为 6 %,工作面最 高 回采 率 为 量总量少 。仅 1 亿吨左右但是极薄煤层多 , 8 0 煤层 以极薄
① 我 国属 于能 源 紧 缺 国家 , 源 的合 理开 发 和 保 护 , 资 符 合我 国的 能源 政 策 。 ・ ② 通过 实 行 极 薄 煤层 机 械 化 高 效 开采 , 高 回采 率 , 提 多 回收原 煤 148 3. 9万 t减 少 煤 炭 资 源 的 浪 费 , 好 的 节 , 更
s6 , l 2 可伸缩皮带运输机 ,区段平巷 的伸缩皮 0 须 留设煤柱造成局部压煤现象。因此实施机械化高效开 D J52/ × 2 采技术后可规范生产系统 ,减少局部压煤损失和回采工 带 运 输 机 的煤 炭 直 接 转 用 到采 区上 山的 皮带 运 输 机 。 回 采工作面支护选 用 D . — 0/0 W03 3 010单体液 压支柱加 金 5 作面的回采损失 , 从而提高资源的 回采率 。 1 提高资源的高效开采 . 2 属 铰接顶梁 , 护参数 为 l 支 m×l 三 、 m, 五控顶 , 五回二 见 的回柱方式管理顶板 , 回柱采用 J 一 1 K 1. 回柱绞车 , 4的 全 由于采用传统的爆破落煤方式导致作业人员在狭小 的作业空间作业使得劳动强度大 , 作业时 问长 , 采煤工班 部跨 落 法 处理 采 空 区 。 采 区 煤 炭 运 输 : 回采 工 作 面 一 一 6m 区 段 运 输 平 18 工效低 ,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 的采煤方法 , 采用先进适宜 的

马白镇煤矿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马白镇煤矿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马关县马白镇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结果总结分析报告文山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马关县马白镇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以下几点:一、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马白镇矿区湾田煤矿位于云南东南边境马关县城区及其外围,属构造侵蚀、剥蚀中低山地形地貌,山脉走向一般为北东~南西向,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部高,中部低;南山河自北东方向流经矿区中部,从矿区西南方向流出。

区内最高点位于二号井西北方向的山头,海拔1090m;最低点位于二号井的西南方向河流出口处,海拔1031 m,相对高差59 m。

区内气候温暖,据马关县气象站(1979—1988年)10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7.1℃,月平均最高31.3℃,11~12月较冷,日最低气温-3.2℃;年降水量1027.3~1673.2 m m,主要集中在5~9月份,约占全年总量的62~88%;最大连续降水日数25日;一般每年2~4月份为风季,多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7.2—9.08 m/s,最大风速18 m/s;年蒸发量1186.4~1416.2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9~84.8%。

二、含(隔)水层(组)特征根据区域内地层岩性及含(隔)水层初步分析,本工作区结合区域地层,将其含水性简述如下:(一)上第三系中新统(N1)按其含水性的不同,分为三大段:1、第三系中新统上部N17~N15层段,以细砂岩、钙质粉砂岩为主,为弱含水层,离煤层很远,对煤层的开采影响较小。

2、中部N14、N13层段,由钙质泥岩、钙质粉砂岩、钙质页岩和煤层组成。

致密结构,层理发育,为弱含水层。

煤层含裂隙水,节理不发育,通道不良。

上、下两煤层间距较大,煤层相互影响很小。

3、下部N12~N11层段,由粘土泥岩、砂砾岩和泥灰岩组成。

泥灰岩含弱孔隙水,砂砾岩为含水层,粘土泥岩为隔水层。

N12层段为含水层与隔水层互层,充水条件差,且在煤层之下,故影响较小。

(二)泥盆系中统(D2)基底古生界石灰岩富含喀斯特水。

离煤层较远,对煤层的开采影响较小(但是,当基底隆起而直接接触煤层时,可能引起矿井充水,应密切关注)。

云南省马关县某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云南省马关县某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2339(2019)02-063-04
李子坪矿区地处滇东南岩溶高原南部的六诏山脉南 缘。 地理坐标( 1980 年西安坐标系) 极值:东经 104° 29′ 57″ ~ 104°33′12″,北纬 22° 56′28″ ~ 22° 59′43″,面积 11.17 km2。 矿区到马关县城公路里程约 18 km,马关至昆明约 405 km,交通较方便。
区内峰峦起伏,沟谷纵横,水系发育,地势大致东北 高、西南低。 北东端最高峰老君山,标高 2 579.3 m;南西 端的南加河河床最低处,标高 534 m,相对高差为 2 045.3 m,地貌类型属低山—高中山地貌区。 沟谷呈“ V” 字型发 育,树枝状展布,地形坡度 12° ~ 37°。 植被发育,水土保 持良好。
第 34 卷 第 2 期 2019 年 4 月
资源信息与工程
Vol.34 №2 April 2019
云南省马关县某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王晓辉1,2 ,黄玉庭1,2
(1.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河北 秦皇岛 066000; 2.河南省有色金属深部找矿勘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52)
2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2.1 地下水类型特征 根据地下水的形成、赋存条件、水力联系及水理性
质,把地下水分为两大类型:①松散孔隙水,②基岩裂隙 及断层脉状水。 松散孔隙水按成因可分为第四系冲洪积 及残坡积相沉积层孔隙水和强风化基岩破碎层孔隙水, 基岩裂隙水按成因可分为弱风化基岩裂隙水和深部断层 脉状水。 2.1.1 第四系孔隙含(透)水层
区内未见出露,与区内的南捞片麻岩呈断层接触( 都龙— 马关断裂) ,出露岩性为深灰、浅灰色厚层白云岩、白云质 灰岩夹少量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页岩,厚度为 588 ~ 1 956 m。 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呈整合接触。 详见图 1。

力马河矿床学实习报告

力马河矿床学实习报告

目录1.区域地质背景 (2)2.矿区地质概述 (2)2.1矿区地层和构造 (2)2.2矿区岩浆岩 (2)3.矿床地质特征 (2)3.1矿体特征 (2)3.2矿石特征 (3)3.3 矿石结构构造 (5)3.4成矿期成矿阶段 (5)4成矿条件及成因分析 (6)4.1.1岩浆岩条件 (6)4.1.2构造条件 (6)4.1.3岩体的产状和形态 (6)4.1.4围岩条件 (6)4.2 成因分析 (6)1.区域地质背景四川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区位于康滇地轴南北向基性、超基性岩带的南端,岩带受安宁河深大断裂控制。

区内出露的主要是前震旦系变质岩系和部分中生代海相沉积岩系,而古生代及震旦纪海相地层均分布在区域外围。

2.矿区地质概述2.1矿区地层和构造矿区地层主要是下元古界会理群。

含矿岩体围岩力马河组千枚岩夹石英岩;凤山营组硅化岩、泥质灰岩,条带状灰岩、石灰岩。

矿区内沿南北向断裂带侵入有3个岩体,力马河岩体为中间一个,且与南北两个小岩体不连续。

力马河岩体南北长约800米,宽120~140米,最宽可达180米,平面形态呈豆荚状,剖面上呈椭圆形。

岩体一般向下延深200~500米,不整合地侵入于力马河组合凤山营组中。

F2断层将岩体截成两段,此段呈单斜状,向西倾;南段似盆状(图2-1)。

2.2矿区岩浆岩力马河岩体可分为3个岩相带(图2-1),自下而上和自 西向东分别为橄榄岩相、辉长岩相、闪长岩相,后两种岩相之间呈过渡关系。

橄榄岩有穿插辉长岩现象。

已测知辉长岩地质年龄为573Ma ,橄榄岩地质年龄为320Ma 。

3.矿床地质特征3.1矿体特征以矿体产出部位,可将其划为3种类型:(1) 橄榄岩相中的似层状、凸镜状矿体。

多位于橄榄岩相带西侧近围岩处,产状和规模均受橄榄岩相控制。

在中段平面图上矿体为脉状和凸镜状;在剖面图上呈似层状。

矿体与围岩为渐变关系。

矿体长300~400m 厚0~48m,厚度约占岩相带厚度的1/2~1/4,延深140~170m 。

地质学知识:云南北部地质构造特点及其与矿产资源的关系探析

地质学知识:云南北部地质构造特点及其与矿产资源的关系探析

地质学知识:云南北部地质构造特点及其与矿产资源的关系探析云南北部地处中国南方边陲,其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形成了多种矿产资源类型的分布。

本文将从云南北部的地质构造特点入手,探讨它们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一、云南北部地质构造特点云南北部隶属于中国南亚深成地壳构造带,区域划分上属于滇西北—川滇—黔滇等复合构造带的边缘区域,是崛起、走滑和挤压构造共存的区域。

该地区最主要的地质构造特点包括三条断裂带:西南伸展断裂带、北南走向挤压瘤构造带和东北走向走滑断裂带。

西南伸展断裂带是该地区最为重要的断裂带之一,其在该地区西南部形成了宝山—松山—鹤庆三角洲地区以及白马斯石墨矿、满江金矿和元鸡寨石英砂矿三个地质多金属矿床。

这些矿床的形成与断裂活动有着极大的关联性。

北南走向挤压瘤构造带是该地区最为典型的隆起区,形成了该地区的大部分地形地貌,如:三江普洱地区的摩梭山、玉龙雪山、束河古镇等。

同时,该构造带也在该地区形成了顺滑岩体、绿岩带等地质地貌特征。

东北走向走滑断裂带则是该地区地质构造的最后奠定者,其最为主要的表现是巍山褶皱带。

这种地质构造形式在该地区毗邻的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等地也有着广泛的分布。

二、云南北部矿产资源类型云南北部地质构造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也促进了该地区多种矿产资源类型的分布。

根据野外调查,该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类型包括有色金属矿床、贵金属矿床、钨矿、锡矿、铅锌矿、铁矿、石墨矿、石灰岩等,其中有数种矿产资源类型与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充分相关。

以巍山褶皱带为例,该地区的大部分铅锌矿床、多金属矿床均分布于该褶皱带区域内。

而在该区域内的白马斯石墨矿、德钦光华锡多金属矿床、满江金矿等矿床均分布在该区域的断裂带上。

同时,在该区域内还可发现悬脉型、弱脉型、均质型等几种不同类型的钨矿以及铜矿等矿床。

三、结论本文探析了云南北部地质构造特点及其与矿产资源的关系,其结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云南北部独特而多样的地质构造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矿产资源分布。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1.1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邯邢地区位于河北省南部,包括邯郸和邢台两市。

全区地形西部为山区丘陵,东部为平原,地形总趋势呈西高东低。

气候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531~552mm。

邯邢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铁资源著称,矿产资源开发已经成为该区主要产业之一。

依靠资源优势,目前初步形成了煤炭、冶金、电力、陶瓷、建材、纺织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河流,区内从北到南主要有沙河(上游为朱庄川也称北沙河、渡口川也称南沙河)、洺河(上游为马会河、北洺河、南洺河)、滏阳河、漳河(上游为清漳河、浊漳河)。

除漳河属南运河水系外,其余均属子牙河水系(见图1-1)。

流经石灰岩的河流渗漏严重。

水库,区内大型水库主要有:朱庄水库、东武仕水库和岳城水库(见表1-1)。

中小型水库主要有:野沟门水库、东石岭水库、峡沟水库、口上水库和车谷水库。

表1-1 主要水库一览表岳城水库漳河1970 18100.0 10.09中小型野沟门水库北沙河518.0 0.52东石岭水库南沙河1978 169.0 0.68峡沟水库马会河1960 11.0 0.057口上水库北洺河1969 139.1 0.246车谷水库南洺河1974 124.0 0.371.2 区域地质概况 地层本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界赞皇群片麻岩,震旦亚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与第四系松散岩层,其次是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三系的砂砾岩、页岩等。

同时伴有岩浆岩的侵入。

基岩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岩层倾角一般10°左右,局部地段受构造的影响,地层产状有所变化。

石炭二叠系地层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夹有8~10层煤和3~5层薄层石灰岩(图1-2)。

么犭构造邯邢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天山-阴山、昆仑-秦岭两个巨型纬向构造带之间,“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边缘,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太行山复背斜)与第二沉降带(华北沉降带)之间的过渡地带(见图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 马 煤 矿 区 地 质 构 造 研 究 南咱 与 河
高世达 高攀 何 源 黄军军 董涛 杨春震 ( 煤 地 勘 院) 云南 炭 质 查
摘 要 : 云 南 省 马 河 煤 矿 区 位 于 威 信 县 城 3 k 处 的 砂 子 坡 ~斑 鸠 沟 一庙 沟 一 带 , 一 向 8m 呈 西 北 突 出 近 东 西 展 布 的 弧 形 向斜 。 矿 区 内煤 炭 资 源 蕴 藏 丰 富 , 地 质 勘 查 程 度 较 低 , 能 满 足 但 不
2 矿 区地 层 分 布 系 分 析 , 本 区 以 华 夏 式 构造 体 系 最 为 发育 , 此 外 尚 有 东 西 向 构造 体 区域 内地 层 由新 至 老 出 露 分 布 为 : 四 系 , 要 岩 性 为 > 、 第 主 中积 洪 系 、 北 向构 造 体 系和 一 些规 模 较 小 的旋 扭 构 造 。 南 积 、 积 、 穴 堆 积 物 , 要 是 砾 石 、 砾 、 、 土 和 岩 块 组 成 , 度 坡 洞 主 砂 砂 粘 厚 矿 区 处 在 整 个 区 域 马 河 向斜 ,马 河 向 斜轴 线 大体 沿 北 东 ~南 西 为O 2 一 0米 : 叠 系 上 统 须 家 河 组 , 要 岩 性 为灰 黄 色 、 三 主 绿灰 色 细 一 方 向 展布 。 向斜 轴 部 由 三 叠 系须 家河 组 地 层 组 成 , 翼 为 三 叠 系 及 二 两 中粒 岩 屑 砂 岩 、 长 石 石 英砂 岩 夹 泥 岩 、泥 质粉 砂 岩 、粉 砂 岩 和 煤 层 叠 系 地 层 组 成 。 河 向斜 的北 西侧 与 瓦石 背 斜 相 邻 , 东 侧 与 雨 河 背 马 南 ( )含 炭 化 植 物 化 石 甚 多 , 度 为 3 6 4 0米 ; 统 关 岭 组 , 要 斜相 邻 。 马 河 向斜 、 石背 斜 及 雨河 背 斜 轴 向基 本 相 同 , 线 大 至 平 线 , 厚 4—7 中 主 瓦 轴 岩 性 为 中 上部 为灰 色 中 厚层 状灰 岩 夹 泥 质 白云 岩 ; 部 为 紫红 色 、 下 灰 行 : 东 端 与炉 塘 坝 断 裂 、 头 背 斜相 邻 ; 西 端 则 与羊 场 背 斜 、 场 北 沟 南 牛 黑 色 薄层 泥 岩 夹 黄灰 色 白云 质 泥 岩 、 质 泥 岩 , 部 可 见 水 云 母 粘 土 向斜 遥 遥 相 接 。 砂 底 岩 , 度为 3 — 1 厚 4 4 O米 : 统 永 宁 镇 组 上部 为 灰 色 、 灰 色 中厚 层 状 下 青 ① 断层 。通过对整个矿 区的地质 勘查 ,共测 出断层 1 3条 ( 表 )其 中 正 断 层 3条 , 断层 1 , 逆 O条 , 煤层 有 影 响 的 断 层 7条 。 主 对 灰 岩 , 蠕 虫 状构 造 , 具 中下 部 为灰 黑 色 钙 质 泥 岩 , 红 色 、 紫 褐黄 色泥 灰
义。
关 键词 :地质 构造

成 煤规律
马 河 煤 矿
1 概 述 云 南 省 马 河 煤 矿 区位 于 威 信 县 城 3 8 k 处 的砂 子 坡 一斑 鸠 沟 一庙 沟 一 带 , 一 m 呈
向 西 北 突 出 近 东 西 展 布 的弧 形 向 斜 。 矿 区 内 煤 炭 资 源蕴 藏 丰 富 ,但 地 质 勘 查 程 度 较 低 ,不 能 满 足 对 煤 矿 区 的 总体 发 展 规 划 和 规 模 化 、 约 化 生 产 的 需 要 。 因 此 , 过 地 集 通
质勘查 , 了解 马河 煤矿 区 地 质 构 造 , 析 和 分 确 定 可 采 煤 层 的 分 布 范 围、 定 程 度 , 造 稳 构 破坏程度 , 以及 可 采 煤 层 煤 类 和 煤 质 特 征 , 对 加 快 将 资 源 优 势 转 化 为经 济优 势 具 有 重 要意义。
北 台褶 束 的 东部 。 经历 了长 期 多 次 的地 壳运 动 , 下 了性 质 不 同 、 留 规 模 不 等 、 向不 一 的构 造 形 迹 。 区 内 主体 构 造 的力 学性 质 及 成 生联 方 从
对 煤 矿 区 的 总 体 发 展 规 划 和 规 模 化 、 集 约 化 生 产的需要 。因此 , 过 地质勘查 , 通 了解 马 河 煤 矿
表一
主 要 断 层特 征 一 览 表
区地 质 构 造 , 析 和 确 定 可 采 煤 层 的 分 布 范 围 、 分 稳 定 程 度 , 及 可 采煤 层煤 类 和 煤质 特征 , 以 对 加 快 将 资 源 优 势 转 化 为 经 济 优灰 色 灰 岩 , 度 为 14 5 0米 ; 仙 关 组 由 紫 要 分布 在 普 查 区 的 东部 , 多数 断 层 走 向与 主 体 构 造 线 方 向展 布 大 体 砂 底 厚 6—2 飞 红 色 、 紫 色 粉砂 岩 、 质 泥 岩 、 岩 , 3 6层 灰 绿 色 厚 0 1 m 的 致 , 距 规 模 较 大 , 层面 陡 直 , 地 层 多 呈 缺 失 。 灰 砂 泥 夹 — —2 断 断 且 泥 岩 、 质 粉 砂 岩 、 质 泥 岩 、 砂 岩 等 , 部 含 钙 质 结 核 构 成 , 度 泥 砂 粉 上 厚 ②褶 皱。矿 区地质构造存在褶皱 1条, 形成主体构造马河 向斜。 为 3 6 4 0米 : 以头 组 由灰 绿 色 薄 一 中厚 层 状 砂 质 泥 岩 、 岩 夹 马 河 向斜 轴 线 大体 沿 北 东 一南 西 方 向 展布 , 东 起 于 炉 塘 坝 , 西 至 3— 7 卡 泥 北 南 轴 0m 两 k 向 岩 屑 砂 岩 、 石 石 英砂 岩 , 部含 钙质 组 成 , 度 为 3 — O 长 下 厚 0 1 O米 ; 叠 于 田坝 头 , 线 延 长 约 4 k , 翼 宽 约 5~8 m 。褶 皱 长 而 宽 展 , 二 系上 统 长 兴 组 由 由 生物 碎屑 灰 岩 、 岩 、 质泥 岩 、 砂 岩 等 组 成 , 泥 砂 粉 夹 斜 在 斑 鸠 沟 一 带 向 北 东 方 向倒 转 凸起 , 面 上 呈 “ ” 展 布 , 平 S型 向斜 两 北 局 在 煤 层 ( )含 腕 足 、 足 类 化 石 构 成 , 度 为 1 — 5米 ; 潭 组 为 煤 翼 基 本 对 称 , 西 翼 稍 陡 , 部 有 直 立 甚 至 倒 转 现 象 ; 庙 沟 一宗 家 线 , 腹 厚 64 龙 0 0 0— 层 , 要 由顶 部 煤 层 , 主 上部 为 主 要含 煤 段 , 部 非主 要 含 矿 段 , 有 煤 坳 ~坪 房 一 带 倾 角 4 。 一5 。 ;南 翼 地 层 倾 角 较 缓 ,倾 角 3 下 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