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分级研究现状及展望

合集下载

心理护理新进展分析

心理护理新进展分析

心理护理新进展分析心理护理是指对心理和精神健康问题的护理和治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心理护理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更新。

本文将从心理护理的新进展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心理护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情况。

一、心理护理的定义和概念心理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健康护理方式,它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相结合,通过对心理问题的评估、干预和治疗,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恢复和维护。

心理护理旨在帮助患者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会应对压力、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心理护理的新进展1. 个体化治疗模式传统的心理护理往往是按照一套标准程序进行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护理专家开始强调个体化治疗模式。

这种模式下,专家会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和需要,设计并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2.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优点和潜力,致力于培养个体的心理韧性和幸福感。

在心理护理领域,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相结合,开展更为全面和积极的心理护理工作。

3. 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心理护理也开始运用各种新技术。

在心理评估方面,现在可以通过各种计算机软件和仪器设备对个体的心理状况进行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评估;在心理治疗方面,一些虚拟现实技术也开始被应用于心理治疗中,为患者提供更为真实和有效的治疗体验。

4. 在线心理护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心理护理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

通过手机APP、网络平台等工具,患者可以与心理护理专家进行远程咨询和治疗,这种方式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治疗途径,也为心理护理专家的工作方式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5. 心理护理的跨学科合作三、展望心理护理的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元化和优质化的治疗选择,也为心理护理专业人员的发展和实践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期待心理护理领域在未来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为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心理护理新进展分析

心理护理新进展分析

心理护理新进展分析心理护理是指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诊断、治疗和照顾的过程。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多,心理护理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心理护理领域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包括创新的治疗方法、新型的心理护理理论和技术手段等。

本文将对心理护理新进展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帮助读者了解心理护理领域的最新动态,并对未来的心理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心理护理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心理护理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治疗方法方面,心理护理领域出现了许多创新的治疗方法,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儿童游戏疗法等。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心理问题,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治疗周期。

在理论方面,心理护理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例如正念理论、情绪导向性治疗理论等。

这些新的理论为心理护理的实践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并为心理护理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在技术手段方面,心理护理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手段,例如心理咨询APP、远程心理咨询平台等。

这些新的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心理护理工作者更加便捷地开展心理护理工作,还可以使心理护理服务更加普及和便利化。

二、心理护理新进展分析1. 创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心理护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儿童游戏疗法等。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心理问题,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治疗周期。

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例,它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治疗心理问题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心理动力治疗和儿童游戏疗法也分别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为心理护理领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变革。

2. 新型的心理护理理论3. 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三、未来展望随着社会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增多,心理护理领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于分级护理实施的现状与展望

关于分级护理实施的现状与展望

分级护理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医院管理制度,也是护士实施临床护理的重要依据。

我国的分级护理工作模式始于1956年,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开展“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渗透,分级护理的内涵更深刻,外延更广泛,再沿用20世纪50年代的分级护理标准及护理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不少同道对目前实行的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进行了研究,笔者现将其成果和观点综述如下。

1 分级护理制定的方法和标准 1. 1 国外对分级护理的相关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护理专家以病人护理需要为依据,提出了病人分类系统(pati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s, PCSs)根据病人每天所需要的护理时数(nursing hours per patient day,NHPPD),量化护理活动并划分护理等级,达到观察护理人力需求并指导护理人力配置的目的[1]。

例如美国将护理程序运用到护士排班和护士每班工作之中,护理部每天2次分别根据病人病情轻重分Ⅳ级,并将每项护理操作规程所需时间输入电脑经过计算从而得出每班所需护士数,根据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病人的要求分配分管护士,真正做到人员落实,有效的保证了分级护理质量的落实; 1954年莱特将病人按病情分为十分紧急、中度及轻度3等级,后又有人对此修改,根据病人对护理的需求量将病人分为3类以上[3]。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广泛开展,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渗透到护理活动的细微之处,体现人性化管理及人文关怀的特点。

日本分级护理从患者的生活自由度分1, 2, 3, 4四级;从需观察的程度分A、B、C三度。

这两个方面组合为12级。

如:A1, B2……[3]。

德国的养老机构则根据老人身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定出护理级别,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Ⅲ级以上护理。

每一护理级别都有相同的基本护理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精神心理护理、运动与康复[4]。

心理护理的现状和发展研究

心理护理的现状和发展研究

经过 心理护 理继续 教育课程 学 习后 ,学员感 到开 阔 了思 路 、提 高 了理 论水平 、提高 了临床 能力。对更 多的 临床 护士 来 讲 , 各 种 形 式 的 继 续 教 育 是 提 高 其 心 理 护 理 能 力 的重 要 措 施 。 心 理 护 理 继 续 教 育 的 心 理 学 知 识 和 技 能 课 程 体 系 可 以参 考 国 家 心 理 咨 询 师 培 训 课 程 的 设 置 ,理 论 基 础 包 括 普 通 心 理 学 、发展 心理 学 、生 理 心理 学、社 会 心理 学、变 态 心理 学、 健康 心理学 等。技 能包 括心理 诊断技 能、心理 咨询技 能,心 理 测 试 技 能 。护 士 心 理 护 理 继 续 教 育 如 果 能 在 结 合 护 理 临 床 经验 的基础 上进行 心理咨询 的专业培 训 ,并取 得相应 的资格 证书 ,既可 以使 护士 的专业技 能得至 U 提 高,也使 心理护 理的 专业 严谨性和 资格合 法性得 到很好 的保证 。我 国正逐渐 完善 各种 技术准入 制度 ,护 士通过 取得相应 的资格 证书来保 障职 业学术活动的严肃性和病人 的合法权益 。 2 . 2 . 2 心 理护 理教 学 改革 心理 护理课程 应密 切结合 临床 ,提 高学生和 病人沟 通 的 能力 ,同时培养 学生共 情、真诚和 热情 的人格特 质 。在 心理 护理 教学 中应 以激 发学生 的兴趣、诱发 学生 的积极情感 、启 迪学生 的创造 性思维为教学视角 。同时结合实验录像 、幻灯 、 实地模 拟实验 和 问卷测 量等多种 实验课 教学 设计可 以加深 学 员理解 和 印证 心理 学基 础知识 ,使学员 能准确评 估病人 心理 状态 、正确评 价治疗和 护理效 果。研 究发现 ,学 习心理 护理 课程 同时进行 临床 实践,可使 学生在沟 通、共情 、心理 学知 识和技能的掌握方面都得到促进 。 2 . 3改变临床心理护理的工作模式 在工作 中,心理 护理介 入 的深度 和 范围与护 理人员接 受 心理 学的专业 学习和培 训程度 、掌握 的心理护理 方法和 技术 水平 有关 。因为心理护 理具有 个体化 程度高 、专业性 强、受 护理人 员人格特 征等 因素影响 的特 点。为 了向病 人及家属 提 供高质 量 的护 理服务 ,可设立 心理护理 专业护 士,对心 理护 理实 行分级要 求。所有 的临床护 士均应 该具备 一定 的心 理护 理技能, 向病人提供一般的心理护理 。同时 ,科室可配置 1 名 或 多 名 心 理 护 理 专 业 护 士 ,起 到 心 理 工 作 者 的 作 用 , 以满 足 不 同层 次 病 人 的心 理 护 理 需 求 。 2 . 4注 重心理护 理方法的开拓创新 人 的心理活动 是复 杂的,促进 心理健康 的方 式也应 该是 多样化 的 。护 士应利用 与病人 密切接触 的机会 ,结合心 理学 知 识 不 断 探 索 研 究 新 的 心 理 护 理 理 论 和 技 能 ,促 进 心 理 护 理 和心理 治疗 的发展 。研 究证实 ,使 用幽默 疗法对 精神疾 病病 人的健康恢复有 良好效果 。 3 结 语 总之 ,人 的心 理活动 是复杂 的,促进 心理健 康的方 式也 应该 是多样化 的。护士 应利用 与病人密 切接触 的机会 ,结合 心理学 知识不 断探索研 究新 的心理护理 理论和 技能 ,促进 心 理护理和心理治疗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 范 昌会 . 护 理干预 降低 外 阴阴道假丝 酵母 菌病复发 [ J 】 . 现 代临床 医学 . 2 0 1 4( 0 4 ) [ 2 】 陈运 兰 . 音 乐疗法对 维持 性血 透患 者的 心理干 预观 察 [ J 】 . 现 代 临 床 医学 . 2 0 1 4( 0 4 ) [ 3 ] 李锐 ,陈丽方 . 老年 护理模 式的研 究进展 [ J 】 . 现 代 临床 医 学. 2 0 1 4( 0 4 ) 【 4 】 唐 文玲 ,张娇 ,张 荣,刘东梅 . 社 区居 民应 急救护知 . 信. 行现状调查 『 J ] . 安徽 医学 . 2 0 1 4( 0 3 )

2024年心理护理运用程度的调研

2024年心理护理运用程度的调研

2024年心理护理运用程度的调研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心理护理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其意义和价值日益受到广泛认可。

为了更好地了解心理护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程度,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调研,旨在分析当前心理护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推动心理护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心理护理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心理护理是指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治疗,旨在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抗病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在整体医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还能够有效提高医疗效果,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心理护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现状尽管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实际工作中,其运用程度却参差不齐。

一方面,部分医护人员对心理护理的认知程度不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等原因,许多医护人员难以将心理护理纳入日常工作中。

此外,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也往往只关注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心理护理的开展,使得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程度较低。

三、影响心理护理运用程度的因素分析影响心理护理运用程度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医护人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素质。

目前,许多医护人员缺乏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难以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在一些医疗资源紧张的地区,医护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心理护理。

患者对心理护理的认知程度。

许多患者缺乏心理护理的相关知识,不知道如何在就医过程中寻求心理支持,从而限制了心理护理的运用。

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一些医疗机构缺乏完善的心理护理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导致医护人员缺乏进行心理护理的动力和积极性。

四、提高心理护理运用程度的策略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及其原因,本文提出以下策略与建议:加强医护人员的心理学培训。

心理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心理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心理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宋亚玲【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我国心理护理研究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及研究前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华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护士进修杂志》、《护理研究》为统计源刊,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2008-2010年期间四种刊物登载的题名含有“心理护理”的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3年间心理护理类经验总结文章由50%下降至38%,干预性实验研究文章由50%上升至52%;所涉及科别由2008年内外科占比71%下降至2010年的28.6%,而其他科别则由3.5%上升至28.6%;在干预性实验研究中,高达91%的文章均注意到或借助同一组前后对照,或设置控制组进行组别对照以证明干预实效;88%的干预性实验研究皆利用了标准心理测验、临床疗效及生理指标或自行设计的问卷作为心理评估的工具.结论:心理护理研究领域日趋拓展,研究方法日趋科学,心理护理方式日趋多样,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心理护理基本概念与方法的研究、规范化量化研究以及心理护理实施配套条件与机制研究.【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2(025)005【总页数】3页(P771-773)【关键词】心理护理;心理测验;干预性研究【作者】宋亚玲【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卫生科,江苏22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主体意识的增强以及医疗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逐渐成为护理实践与研究的焦点。

为总结相关研究成果,梳理研究思路,推进后续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心理护理研究作一回顾与展望。

1 资料和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华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护士进修杂志》、《护理研究》为统计源刊,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2008-2010年期间四种刊物登载的题名含有“心理护理”的文章进行了分类、统计、归纳。

2 结果2.1 不同类型心理护理类文献数量表1 不同类型心理护理类文献数量[篇(%)]年份理论研究干预性实验研究综述经验总结合计2008 0(0.0)14(50.0)0(0.0)14(50.0)28 2009 0(0.0) 8(40.0)1(5.0)11(55.0) 20 2010 1(5.0)11(52.0)1(5.0) 8(38.0) 21合计1(1.4)33(47.8)2(3.0)33(47.8)692.2 不同科别心理护理类文献数量表2 不同科别心理护理类文献数量[篇(%)]年份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精神科其他合计2008 9(32.0)11(39.0)2(7.0)1(3.5)4(15.0)1(3.5)28 20094(20.0)12(60.0)2(10.0)0(0.0)1(5.0)1(5.0) 20 20100(0.0)6(28.6)6(28.6)0(0.0)3(14.2)6(28.6)21合计13(18.8)29(42.3)10(14.5)1(1.0)8(11.7)8(11.7)692.3 干预性实验研究类文献研究设计情况表3 干预性实验研究类文献研究设计情况[篇(%)]年份同一组前后对照设置控制组进行对照没有前后或组别之间对照合计2008 1(7.0) 12(86.0) 1(7.0)14 20092(25.0) 6(75.0) 0(0.0) 8 2010 0(0.0) 9(82.0) 2(18.0) 11合计 3(9.0) 27(82.0)3(9.0)332.4 干预性实验研究类文献心理评估工具使用情况表4 干预性实验研究类文献心理评估工具使用情况[篇(%)]年份标准心理测验A 临床疗效及生理指标B自行设计问卷A.B联合使用未交待评估工具合计20089(64.0)0(0.0)2(14.0)1(8.0)2(14.0)14 2009 5(62.5)1(12.5)1(12.5)1(12.5)0(0.0) 8 2010 7(64.0)0(0.0)1(9.0)1(9.0)2(18.0) 11合计21(64.0)1(3.0)4(12.0)3(9.0)4(12.0)333 讨论3.1 心理护理研究领域日趋拓展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健康观也在不断更新。

国内护理心理学研究现状

国内护理心理学研究现状

国内护理心理学研究现状
国内护理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学科建设日趋成熟和完善:自1981年我国学者刘素珍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撰文提出“应当建立和研究护理心理学”以来,我国的护理心理学研究逐步深入,其科学性以及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得到人们的普遍认识和接受,并引起护理学术界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 护理心理学教育的发展:目前,中国的护理专业已经普及到各个层次,护理心理学也成为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这将为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和临床心理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心理护理发展状况及展望

心理护理发展状况及展望

心理护理发展状况及展望1心理护理发展现状1·1心理护理视野正在拓宽心理护理目标已不局限在病人和疾病本身,而是扩大到病人家属、社区、预防保健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多方面。

例如刘蓉华等在护理烧伤患儿的同时,关注患儿母亲的应激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并恰当干预,保证患儿母亲的健康心态,共同促进患儿康复。

李乐之等研究表明腹部手术病人术前焦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

护士应尽可能支持、理解病人,并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帮助其优化社会支持网络,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提高手术耐受力。

方逸等对双胎妊娠围生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问卷调查分析,以便针对性进行双胎妊娠孕妇的心理健康保健。

朱树香等对122例婴儿智力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促进和保障婴幼儿智力发展。

12心理护理的方法更趋科学化心理护理从宣教式的经验之谈过渡到注重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发挥和运用。

护理工作者开始关注不同病情、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采取科学的心理护理理念,拓展心理护理的深度。

例如音乐疗法已广泛地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癌症、心身疾病、围手术期和终末病人[6-10],取得了理想效果。

苏晓茵、林征等[11,12]成功地运用了生物反馈训练矫正肿瘤病人和慢性便秘病人不良的身心反应。

放松疗法用于冠心病和哮喘病人的辅助治疗[13,14]取得了显著效果。

黄秀英、郝天羽等[15,16]通过正性暗示和常规心理护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暗示法明显优于一般的心理护理。

王延文[17]采用Ellis理性情绪疗法、Meichenbaum自我指导训练和Beck认知治疗理论成功地对1例意外眼球破裂合并面部毁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

董冰等[18]研究表明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法对缓解术前焦虑、加速术后康复的效果优于一般心理护理。

13应用量表评价的范文明显上升本调研显示,19XX年应用心理评定量表的范文仅占93%,而20XX 年16月已达566%。

准确的心理评估是心理护理的前提,胡军等[19]研究发现主、客观两种评估方法差异非常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泻6 7例疗效观察 [ J ] . 甘肃 中医, 2 0 0 5 , 1 8 ( 6 ) : 3 3 . [ 2 8 ] 吴继萍. 胆囊切 除术后脾虚型腹 泻 的艾 灸应用及 临床观
察[ J ] . 护理研究 , 2 0 1 3 , 2 7 ( 8 ) : 2 4 8 5— 2 4 8 6 .
t i o n a t a c u p o i n t s R e n 一1 2 ( Z h o n g w a n ) , S t 一 2 5 ( T i a n s h u ) ,
a n d S t 一 3 6 ( Z u z a n l i ) i n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g a s t r i c l e s i o n s i n —
[ 8 ] 危北 海. 中医脾 胃学说应 用 研 究 [ M] . 北京: 北 京 出版
社. 1 9 9 3 : 8 8— 9 3 .
[ 2 0 ]刘秀 华, 王保 卫, 张霞 , 等. 隔姜 灸治 疗慢 性腹 泻 临床观
察[ J ] .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 0 0 7, 2 5 ( 1 ) : 5 8— 5 9 .
[ 9 ] 童光东. 温补培元 法对脾虚 与脾 肾阳虚模 型细胞 免疫功
能 的实验研 究 [ J ] . 中国 中西 医结 合消 化 杂 志 , 2 0 0 0 , 9
( 1 ) : 8 1 .
[ 2 1 ]张静 , 沈宏家 , 沈宏芳. 艾段 温针 隔姜 灸治疗慢 性腹 泻 8 6
齐 鲁 护理 杂志 2 0 1 5年 3月第 2 1 卷 第 5期
( 2) : 3 4—3 6 .
[ 1 9 ]言 芳阳, 仁达 , 谭静 , 等. 隔物 灸临床研 究进 展 [ J ] . 中国
中医急症 , 2 0 1 2, 2 1 ( 1 2 ) : 1 9 8 9—1 9 9 1 .
61.
[ 1 O ]余 华, 张安仁 , 张月娥. 麦粒灸治疗脾虚 泄泻症 的临床研 究[ J ] . 中国针 灸 , 2 0 0 1 , 2 1 ( 3 ) : 1 3 1 . [ 1 1 ]C o n l e y ME, D e l a c r o i x D L . I n t r a v a s c u l a r a n d M u c o s a l I mm u —
[ 2 9 ] 郭翔 , 陈美仁. 推拿加 灸术 治疗慢性 泄泻 3 O例 总结 [ J ] . 按摩与导 引, 2 0 0 7 , 2 3 ( 1 2 ) : 2— 3 . [ 3 0 ]高春燕. 温针 灸加拔 罐 治疗 慢性腹 泻 9 0例 [ J ] . 河南中
医, 2 0 1 1 , 3 1 ( 1 0 ) : 1 1 7 5—1 1 7 6 .
例[ J ] . 中国针灸 , 2 0 0 0, 2 0 ( 1 1 ) : 6 4 9 . [ 2 2 ] 罗振 江. 大艾炷 隔姜 重灸脐及脐 四边 穴 治疗腹 泻 临床 观 察[ J ] . 中医学报 , 2 0 1 0, 2 5 ( 5 ) : 1 4 9—1 5 0 . [ 2 3 ]徐桃 园. 穴位 隔姜 灸治疗脾 肾阳虚型泄泻疗效观察 [ J ] . 护理研 究 , 2 0 1 1 , 2 5 ( 1 2 ) : 3 1 6 3—3 1 6 4 . [ 2 4 ]夏 永莉. 谈谈 温和 灸 [ J ] . 河南 中医, 2 0 0 8 , 2 8 ( 5 ) : 6 0—
n o g l o b u l i n A: T w o S e p a r a t e b u t Re l a t e d S y s Of I mmu n n e De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 e n c e [ J ] . A n n I n t e m Me d , 1 9 8 7, 1 0 6 : 8 9 2 .
杂志 , 2 0 1 3 , 5 4 ( 1 0 ) : 8 9 3— 8 9 4 .
[ 1 5 ]F r e i r e A O, S u g a i G C, B l a n c o MM, e t a 1 . E f e c t o f m o x i b u s -
[ 2 7 ]容 婉慈 , 汪小 妹 . 艾 灸 足 三 里 穴 并 饮 食 调 理 治 疗 慢 性 腹
[ 1 3 ]孙 秋红 , 张会平 , 宋桂红. 温针灸治疗 慢性腹泻疗 效观察 [ J ] . 上海针灸杂志 , 2 0 0 9 , 2 8 ( 5 ) : 2 5 8— 2 5 9 . [ 1 4 ] 刘春 , 吴 中朝. 浅论 艾灸 十大 温效及 临床 应用 [ J ] . 中医
[ 1 2 ]逢 紫千, 赵有 霞. 不 同方 法针 灸天 枢穴 对脾虚 型腹 泻 的
临床研究 [ J ] . 吉林 中医药, 2 0 0 4 , 2 4 ( 1 2 ) : 1 0—1 1 .
[ 2 5 ] 吴霞 , 王灵 台. 实 用 中医护理 指 南[ M] . 上 海: 上海 中 医 药大学 出版社 , 1 9 9 3 : 2 4 7 . [ 2 6 ]吴焕 淦 , 刘立公 , 陈跃来 , 等. 灸法 的继承 与创 新[ J ] . 上 海针灸杂志 , 2 0 0 7 , 2 6 ( 1 2 ) : 3 9— 4 0 .
d u c e d b y i n d o m e t h —a c i n i n Wi s t a r r a t s [ J ] . D i g e s t i v e D i s —
e a s e s a n d S c i e n c e s , 2 0 0 5 , 5 0 ( 2 ) : 3 6 6— 3 7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