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心理护理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观察一、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疾病的长期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焦虑和抑郁一方面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会加剧糖尿病的发展。
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加重会导致糖尿病的恶化,增加患者并发症的风险,甚至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二、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心理护理是一种通过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对病患进行心理健康的预防、干预和治疗的护理方式。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心理护理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心理行为干预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还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三、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观察1. 具体实施本研究选择了一定数量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对这些患者进行干预。
具体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和心理行为干预等措施,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干预的过程中,记录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以及糖尿病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观察心理护理对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
2. 观察结果经过一定的干预期后,观察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在干预结束后,部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有了显著的下降,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较好的调整。
部分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生理指标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这些观察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具有一定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5篇)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5篇)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5篇)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1临床资料2021年3月~2021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龄60~85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性心脏病28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16例,糖尿病肾病12例,糖尿病四周神经病变18例,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15例。
糖尿病病史2个月~32年。
2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2.1老年糖尿病主要心理问题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典型发病特征有[4]:高抑郁、回避苦痛、留意力分散、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不擅长延迟的需求,要立刻得到满意,以及记忆力下降、留意力难集中、智力下降、疑虑、愁闷、自卑等表现,主要是情感、性格的特别和自我保健力量下降。
常见为以下几种情形[5]:(1)忧思过度。
有些患者对疾病不是乐观地就医治疗,而是思虑重重,整日担忧治不好怎么办?消失并发症后怎么办?陷入苦恼郁闷和愁闷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
(2)心烦担心。
有些患者对糖尿病学问了解甚少,对疾病缺乏正确熟悉,盼望一吃药就能药到病除,一旦病情没有立刻掌握或消失并发症,就烦躁担心、夜不能寐,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3)紧急恐惊。
有的病人把糖尿病理解为不治之症,成天可怕,担忧并发心脏病和肾衰怎么办?要是截肢?眼睛失明怎么办?(4)急躁易怒。
有人得了糖尿病后,不能接受现实、乐观主动地转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对四周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看不周。
(5)哀痛易泣。
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医疗保障不遂心愿,家人的关怀照料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简单对前途丢失信念,对治疗感到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不能乐观协作,一般不易掌握病情,对这种病人肯定要急躁劝导,只有排解心理障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2护理对策2.2.1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例如有1例60多岁的退休干部,糖尿病6年,住院20天,平常性格稍内向,生活规律,血糖掌握较好,突然有一天消失心胸郁闷,心悸易惊、失眠多梦、不言语,喜叹气,食欲减退,甚至不食不睡,不按要求服降糖药,护士为病人测早餐前血糖14.60mmol/L,尿糖(++++),经急躁询问患者后得知,原来几天前患者的一位老友因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去世,对患者打击太大,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失去信念,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认为糖尿病太可怕,无法抗拒死亡的时刻威逼,了解这一状况,护士每天抽出时间与病人交谈,急躁解答问题,并赐予鼓舞和支持,使病人重新树立自信,血糖得到较快掌握。
糖尿病患者心理症状与护理对策研究

21年2 第2卷 第2 00 月 3 期
医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息
糖 尿 病 患 者 心理 症 状 与 护 理 对 策研 究
金 美媛 王世 云
【 摘要】 目的 : 分析糖尿病 患者的心理症状 , 并提 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 选择 10例糖尿病 患者和 10例健康体检者 , 4 4 分别 作 为观 察组 和 对 照组 , 状 自评 量表 ( C 9 ) 量 两组 的心 理 状 态 , 用症 S L一 0 测 比较 两 组 的差 别 。 结果 : 察 组 S L总得 分 为 ( l. 1 观 C 1O 2 ± 63 ) 对 照组 为 (4 6 3 1) 两组 比较差 异有 统 计 学意 义 ( 0 0 ) 两组在 各 因子 间的得 分 差 异有 统 计 学意 义 ( 00 ) 观 .2 , 5 .2 -. 1 , 4 P< .5 ; P< .5 , 察 组得 分要 高 于对 照组 。 结论 : 良好 的心理 状 态是 治疗 、 制 疾病 的重 要 基础 , 控 对糖 尿 病 患者进 行 及 时有 效 的 护 理 干预 , 助 于改 有 善 其 焦虑 、 郁 和其 它不 良心理 反 应 。 抑 【 键 词 】 尿病 ; 关 糖 心理 ; 护理 【 src】O jci :oaa s epyhcsm t a dt t eitd c us git vni . ehd :10 d b t n Abtat b t eT nl i t sci y po e v y sh m, n o a r uenri e et n M to s 4 i ecad k no n nr o a i
1 0 h at x mi ain p ro h c s o s r ain go p a d c n r lgo p rs e t e y T a u e t e me tlsau y s mp o 4 e l e a n t e s n w ih a b e v t r u n o t ru e p ci l . o me s r h na tt s b y t m h o o o v
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作者:赵丽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式及效果等方面对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62—01糖尿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患者,其家属,医护人员甚至全社会的支持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提高心理健康状况[1]。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血糖自我监测,药物治疗、心理平衡[2]。
而心理护理常常是临床工作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
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掌握科学的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3]。
1 心理护理的效果1.1 增加患者的依从性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从认知、情绪和行为等多方面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可以加深患者对糖尿病的科学认识,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4]。
而一对一的心理护理更能够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情绪配合医师的治疗,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有助于糖尿病的康复治疗[5]。
1.2 缓解抑郁的发生糖尿病患者的个人心理状态对其是否出现抑郁等情绪障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
心理干预通过放松训练,能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及不良行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达到缓解抑郁的目的[7]。
1.3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合理有效地控制血糖,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临床治疗及相应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避免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争取治疗机会,避免出现严重后果[8-9]。
1.4 生活满意度的提高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者身体状况得以改善,理状态也得到很好的调整,自信心明显提高。
对目前的生活是比较满意的,生活质量到了一定的提高[10]。
2 心理护理的方式2.1 了解患者当患者刚入院时,护理人员指导其进行相关量表的填写,及时的了解患者各方面资料,同时特别注意患者的肢体细节,从而更加正确的判断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过程,实施更为有效的护理。
糖尿病心理护理研究背景

糖尿病心理护理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医学治疗和自我管理。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心理上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这些因素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可能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糖尿病心理护理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当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许多与糖尿病心理护理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影响的调查、心理干预对疾病的影响、心理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等方面。
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糖尿病心理护理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一些研究侧重于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而对于心理护理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
其次,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和特点了解不足。
最后,现有研究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对于心理护理的具体方法和效果评估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空白。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和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全面了解中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该研究还将借鉴心理学和护理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心理护理的具体方法和效果评估,为糖尿病心理护理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做出积极的贡献。
糖尿病心理护理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需要结合心理学、护理学、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来进行探究。
在理论方面,我们将会综合运用应激理论、心理干预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等心理学和护理学领域的相关理论,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探索心理护理的干预原则和方法。
在实践方面,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临床观察和个案分析等方法,全面了解中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和特点。
我们还将设计并实施一些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如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放松训练等,从而评估这些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糖尿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护理规范

整体护理糖尿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一、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态:此类心态患者均为1型DM,占54.4%。
由于患者多是青少年,一旦被确诊,将终生依赖外源胰岛素治疗,如果没有外源胰岛素替代治疗,将会导致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而他们又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的大好时光,当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生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
同时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情感脆弱,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有些青少年还认为患病是父母遗传的结果,将愤怒的情绪针对父母,责备父母。
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我们在宣教时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宣泄法使患者发泄愤怒的情绪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DM的治疗前景并请恢复较好的患者介绍经验,消除患者悲观、愤怒和失望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必胜信心。
这类患者情绪稳定后均很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内疚混乱的不良情绪:此类患者均为2型DM,占39%,中年人居多,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
有的父母自己患DM,又看到下一代也患了DM,以为自己遗传给了孩子更产生深深的内疚心理;有的患者伴随DM诊断,需要改变多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食物选择受到限制而出现愤怒、拒绝和忽略。
有的患者被家庭成员过度保护,导致过度的依赖和反抗心理。
对于这类患者需用真诚的态度使之相信我们,让其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让患者了解到DM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象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
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焦虑恐惧的心理:此类心理患者1型占4.2%,2型占35.9%,较为多见,这是因为DM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DM知识的不准确认识而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毕业论文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毕业论文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发病率。
糖尿病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和管理,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尽管现在的治疗技术已经非常进步,但糖尿病患者仍然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保持他们的健康状态。
由于长期的治疗和管理带来的压力,糖尿病患者常常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
本篇论文主要介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一、糖尿病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的平衡状态,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逆境和压力。
糖尿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地接受治疗和管理,这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来说都是一种负担。
其次,糖尿病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病、神经病变、足部病变等,这些疾病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此外,糖尿病还会对患者的社交、工作和家庭生活带来影响,这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之一。
患者可能会感到无助、恐惧、不安和沮丧等负面情绪。
2、自我怀疑:糖尿病患者可能会质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能正确地控制血糖水平和遵循医嘱等。
3、社交和情感问题:糖尿病会影响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等方面。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患者的社交和情感生活造成影响。
4、对未来的担忧: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对未来产生担忧,尤其是对于潜在的并发症和持续治疗的负担等问题。
三、心理护理策略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心理护理策略,以帮助他们处理心理问题并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护理策略:1、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可以向患者提供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和治疗的培训。
这有助于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病理机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并发症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增强对疾病的认识和信心。
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研究现状

庄一渝, 王文元.C IU导管相 关性血流感染危 险 [ ] 同俏静 , 9 因素分析及对策[ ] 中华护理 杂志 ,0 8 4 ( :7 J华 , 安华 , 1] 吴 易云 霞, 临床 医院感染 学 [ . 等. M] 长
[ ] 韩文斌. 管 内导管相 关感染 的现状 及预 防措施 [ ] 5 血 J. 护理管理杂志,0 6 6 1 ) 2 2 . 20 ,( 1 :3— 4 [ ] 刘鲁沂 , 6 孙艺铸 , 总善. 赖 中心 静脉插管 3 9例 医院感染
毒方法 的 效 果 比 较 [ ] 解 放 军 护 理 杂 志,05 2 J. 20 ,2
由于糖 尿病是一种慢 性终 身性疾 病 , 要长期 的饮食 控 需 制及药物治疗 , 且病情 容易 反复 , 血糖反 复波动 , 导致各 种 易
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 易合并焦 虑 、 郁症状 , 虑 、 抑 焦 抑郁可 加
研究 , 结果发现 , 在糖 尿 病 诊断 的第 一 年 , 期进 行 强 化治 早 疗, 可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 导致焦虑 和 自我效 能下降 。2型 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的中年男 性患 者 , 容易产 生焦虑 、 抑郁 、
理护理 日益受到人们 的重视 。现将糖尿病患者 的心理护理研 究现状报告如下 。 1 糖尿病患者心理状 况现状分析
2 1 病程 .
有人认 为 , 新诊断的 2型糖尿病患 者合并焦虑抑
郁状 况明显高于正 常人 。据 国外 报道 , 有人对 2型糖尿
病 的诊 断时间、 强化治疗与糖 尿病 患者心 理 的相 互关 系进行
到子女和全家人 的生 活。赵宝 龙等 对住 院 的 7 0例 2型糖 尿病患者采用焦虑 自评量表 ( A ) 抑郁 自评量表 ( D ) SS 、 S S 及领 悟社会支持量表 ( S S 进行调查 , eS ) 结果显示 , 糖尿病患者 的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