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_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材分析:《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

测评分析【课文链接】读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o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评课稿《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赞誉居里夫人科学成就及人格魅力的文章。

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精神和人格.。

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文章篇幅较长,思维跳跃性很大,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初次接触这样的文章是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的。

而且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加之又是新教材,这就意味着老师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潜心揣摩文本。

所以我在想:1、对于这样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如何在短短40分钟内抓住其训练的重点落实语言?2、对于这样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文章如何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同步发展?本课可圈可点之处很多,我觉得比较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取舍,重点突出这是一篇篇幅比较长的文章,虽然是紧紧围绕“美丽”来组织材料的,但在表现“美丽”这一主题时所选的材料中有具体事例的描述,也有概括性的描写。

小学语文_《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教学目标】1、领悟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理解美的内涵。

2、学习本文多种写作手法及修辞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难点】难点:让学生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文章的前后的内在联系重点: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突破口:什么是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预习】让学生查找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第一教时(一)导入1, 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文章的主人公: 居里夫人的简历【玛丽居里简介】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

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于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被马车撞死,但居里夫人并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继续研究,于1910年与德比恩一起分离出纯净的金属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居里夫人用X-射线设备装备了救护车,并将其开到了前线。

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

在此之前几个月,她的女儿依伦和女婿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宣布发现人工放射线(他们俩因此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

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请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

他们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居里夫人的故事尽人皆知,从小到大,记忆中我们所知道的都是作为科学家的她:发现了镭、两次获诺贝尔奖、忍受着丧夫之痛献身科学……但粱衡却写出了另一番景致。

【作者简介】梁衡: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小学语文_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

通过学情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水平、学习困难以及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指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包括教材的结构、内容、难度、逻辑性等方面。

通过教材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的特点和意图,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下面将分别对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和课后反思进行详细介绍。

一、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

学情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学习特点:了解学生的年龄、性别、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因素,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学生学习水平: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以便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难度。

3. 学生学习困难:通过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便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4. 学生学习需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和兴趣,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学情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指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包括教材的结构、内容、难度、逻辑性等方面。

教材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材结构:了解教材的组织结构和章节安排,以便更好地掌握教材的整体框架。

2. 教材内容:仔细研读教材的每个单元和课文,了解教材的内容和要点,以便准确传授给学生。

3. 教材难度:评估教材的难度,以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的适度性。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0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0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本身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我细心为大家整理的跨越百年的漂亮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0篇),希望能够予以您一些参考与帮忙。

跨越百年的漂亮教学反思篇一这是一篇称赞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漂亮”为主线,表明白居里夫人的漂亮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本身的人生价值。

本篇课文的教学我布置了这样几个环节:一、检查预习,揭题导入。

(要求同学在课前对居里夫人有肯定的了解,紧扣课题中“漂亮”这一题眼来读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漂亮”。

(重要是让同学自学自悟,找出“漂亮”体现在课文的哪些方面?然后逐句逐层交流,让同学初步感知居里夫人科学精神的美。

)三、品读重点,感悟“人格”的美。

(设想紧扣文章两个关键句,通过读、说、写的形式来体会居里夫人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的人格美。

)四、再扣文题,拓展延长。

(首先播放影片中居里夫人的感言,再次撞击同学的心灵,去感受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然后再读文题,将“漂亮”升华,即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就是跨越百年的漂亮。

最终引导同学结合阅读链接写写本身的感言。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基本上能依据学情,把握重难点有序地来组织教学,达到预习的教学目标。

但也存在着几许缺憾,实在说来有这么几点:1、“漂亮”这条主张抓得不实。

原来设计的时候要求同学品读出居里夫人科学精神的美,执着努力探求的美,坚决刚毅的美,献身科学的美,淡泊名利的人格美。

但教学时没能捉住这条主线,没有突出这条主线,从而导致教学的层次感不强,给同学的感染力不够。

2、朗读的引导没有到位。

在品读重点句子时,我设计了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得通顺,三读,读出情感。

但在操作的过程中,我引导朗读语言的贫乏,教学方法的单一,找不到切入点,使得齐读过多,使朗读基本上是流于形式,简单地为读而读,没有较好地训练到同学的朗读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

2、在理解课文重点部分的同时,体会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多种形式朗读等方法体会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中有所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领悟居里夫人精神美的内涵。

2、教学难点:理解玛丽·居里人生意义的发现;理解居里夫人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完成的人生价值的飞跃。

三、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引出“美丽”谈话导入:师:同学们,看到外面明媚的阳光和你们可爱的笑脸老师想到一个词语,板书美丽。

看到这个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事物,学生自由发言。

引入培根的名言,感知美丽的短暂,另外出示居里夫人的图片,激起学生探究居里夫人美丽的欲望,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交流“美丽”1、居里夫人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表现她“美丽”的语句。

——(生答外表美部分)(课件展示: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齐读,感悟。

板书:外形美2、居里夫人确实拥有美丽的容颜,美丽、庄重。

可是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可为什么作者却认为居里夫人的美可以跨越百年呢?——(生答内在美)那么,这种内在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文章哪些段落为我们做了介绍?——(生答3到6自然段)板书:内在美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画出相关语句,并把你的想法标注在空白处。

(三)深层感悟理解“内在美”“成果美”A、理解“质疑寻根”的精神句子:“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

”(出示课件)提问:1.在这句话里,“此”指什么?(偶然的发现)2.“居里夫人对偶然的发现都能提出新的思考”,你体会出什么?(善于思考)3. 别人都做了什么?(把玩贝壳;摸瓜;摘叶)居里夫人做了什么?(研究贝壳的生、长和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寻藤问根)这里的贝壳指针什么?(放射性)从居里夫人和别人的对比中你体会出什么?(居里夫人善于探寻事物的本源,弄清事情的本来面目)师总结:在居里夫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应该具有的可贵的精神——板书:质疑寻根是的,如果不是居里夫人提出“放射性”,也许就没有今天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镭”了。

那么,除了居里夫人质疑寻根的精神,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的美?(生答)B、理解“坚定执著”的精神句子:“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出示课件)提问: 1、你是从哪些词看出了居里夫人的美?a、重点词语:“可能”、“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终日”——体会居里夫妇的坚定与辛苦b、重点词:“废弃的”“烟熏火燎”“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体会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恶劣、危险、工作投入、忘我与执著2、同学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同学们和我一起看看居里夫妇的工作环境吧。

3、请大家说说在视频中,你看到了怎样的居里夫妇?(生答不畏艰难、持之以恒、为科学献身、坚定刚硬执著)4、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居里夫妇提炼出了镭吗?(生答)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课件数字呈红色)红色的词有什么作用?(时间长、“成吨”和“0.1克”作对比,突出居里夫妇执着的追求)居里夫人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一千四百多天)终于在成吨(8吨左右)的矿渣中提炼出了(只有圆珠笔尖大小)0.1克镭。

这镭的提取过程中饱含着居里夫人坚定执著的信念啊!板书:坚定执著C、理解“献身科学”的精神1、经历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镭,果然如居里夫妇预料,有着美丽的颜色。

板书:成果美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

2、这“美丽的颜色”,融入了居里夫人美丽的生命,请问,这生命之美体现在哪里?(生答)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出示课件)提问:这里的“美丽”指什么?(容貌)这段话告诉我们居里夫人的容貌已不再美丽了,你认为居里夫人还是美丽吗?为什么?(居里夫人虽然没有了容貌上的美丽但在她身上所表现出的精神仍然是美丽的——因为她有着科学献身的精神)板书:献身科学3、能够有“这美丽的颜色”,更是因为有着居里夫人“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出示课件)D、体会居里夫人一生的贡献可以说,居里夫人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研究事业,那么,她究竟为我们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出示课件)1、这是个什么句子?(排比句)2、从这个排比句中你体会出什么?(不但一次次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完成了自我价值的一次次飞跃,奠定了她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成为了被世人所钦佩、敬仰的女性。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出示课件)如果是你取得了如此的成绩,你可能会怎么做?(生答)E、人格美——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那么,为人类做出如此大贡献的居里夫人,在面对荣誉时,她又怎样做的呢?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

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出示课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居里夫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呢?(淡泊名利)板书:淡泊名利居里夫人用美丽健康换来了科学实验的巨大成功,换来了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这种美丽是能够——跨越百年的,是永恒的。

补充课题板书:跨越百年的难怪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会对居里夫人有着这样的评价——“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出示课件)(四)回顾课题,总结升华此时,我们终于明白了,居里夫人发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不在于对美貌的追求,不在于对金钱追求,不在于对荣誉的追求,而在于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研究的执著)学完课文,居里夫人的形象定格在你心中了吗?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美丽而伟大的女科学家吧!(出示课件)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另一位科学家,看他的身上又有哪些东西令我们感动和学习。

出示:《在生命的最后一课》原文和阅读要求。

四、板书设计:18、跨越百年的美丽外形美成果美质疑寻根坚定执著献身科学内在美淡泊名利六年级学情分析我班共27人。

经过自己一学期语文教学实践及期末考试情况,以及自己平时观察了解,本班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方法转变,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已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还算可以,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

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具体情况如下:1、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牢固,但是阅读技能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课外积累(古诗积累、成语积累、名言警句)和知识面较为狭窄,积累下来的东西只能落实到口头,一到书写上就错字连篇,提笔忘字。

而且不知道积极的运用到习作中。

有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对自己丧失信心。

读书心不在焉,玩耍劲头十足。

2、学生整体水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不高,尤其是阅读和习作能力普遍较低,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现象。

3、学生的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感悟能力较差,学生搜集和存贮的好词、佳句、文段较少,能灵活运用所积累材料的学生寥寥无几。

《跨越百年的美丽》效果分析何老师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不失为一个好例子。

理由有二:一是何老师用心地启发学生(包括老师提出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读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课由问题始由问题终;二是积极对话,用好生成。

有效的课堂生成依赖于动态的、开放的对话。

何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即不设限、不画框)读书,与作者对话;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讨论,与自己、同伴和老师对话;老师适当点拨、引导、讲解,推进对话、提升对话,使对话有方向、有质量。

这两节课紧扣文章题眼,聚焦“美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突出主题,总体思路十分清晰,堪称板块教学的典范。

第一课时由“画像上的居里夫人”“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三个板块组成。

教者抓住这三个镜头,三读“美丽”,引导学生品析、感悟、批注、朗读,从欣赏居里夫人的外表美到由衷赞叹居里夫人的精神美,经历了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到语言文字的螺旋上升过程。

第二课时,从“抓淡泊,读出人格之美”,到体会“爱因斯坦的评价”“作者的评价”,再到尝试写出“我的评价”,最后“回环前文,形神融合”。

五个板块紧密相连,侧重于在语言表达形式上进行探究,让学生从读到写,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又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方面得到培养的。

从总体上看,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从过程看,先从正面描写的事例入手,再深究侧面描写的“议论”。

这样,居里夫人留给学生的形象就是立体的、全面的,鲜活的。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材分析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

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