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锦衣卫的恐怖职责及权力 将犯人油煎!

合集下载

锦衣卫

锦衣卫

锦衣卫(明朝官署名)锦衣卫,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

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中文名锦衣卫创办时间公元1382年机构性质军政特务机构都指挥使毛骧(第一任指挥使)主要职责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废止时间公元1661年(咒水之难)目录1机构简介2创立背景3职能编制▪侍卫仪仗▪侦缉廷杖4军事编制5官职等级6制服配置▪蟒袍▪飞鱼服▪斗牛服7影响评价8历任指挥9档案揭秘▪设立形制▪著名首领▪与东西厂1机构简介编辑“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

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

寻又改为都尉司。

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明《出警入跸图》(9张)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

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

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出自《明史》)锦衣卫,是明代专有军政特务机构,其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

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

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

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

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

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

明朝最厉害的特务机构内行厂,专管东厂、西厂和锦衣卫

明朝最厉害的特务机构内行厂,专管东厂、西厂和锦衣卫

明朝最厉害的特务机构内行厂,专管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本文导读:锦衣卫是明朝特有的机构,担负着护驾、侍卫、巡察、搜捕查案等任务。

虽然曾一度被朱元璋撤销,但很快又被永乐皇帝朱棣重新恢复,并在此后与明朝共始共终。

锦衣卫虽然很牛,但篡夺了侄子皇位的朱棣上台后,觉得心里不踏实。

为此,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始设东厂,命中官剌事”。

东厂是“东缉事厂”的简称,其首领由朱棣信得过的太监担任,不少精干的锦衣卫也被选入东厂担任下属官员和业务骨干。

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

除此以外,东厂中设千户一名,百户一名,掌班、领班、司房若干,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也称档头,番役就是我们俗称的番子。

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一些重要衙门的文件,如兵部的各种边报、塘报,东厂都要派人查看。

可以说,从朱棣时代一直到明朝中后期,东厂一直很牛,直到西厂出现。

西厂的设置,完全是个偶然。

成化十二年(1476年),一个名叫李子龙的大臣竟然轻松地闯进了内宫深院,这让疑神疑鬼的明宪宗心里很不踏实,认为皇宫内外有秘密沟通。

为了加强特务统治,明宪宗于次年(1477年)在东厂之外增设“西缉事厂”,简称西厂,首领由大太监汪直担任,另从锦衣卫选拔厂员。

虽然与东厂、锦衣卫合称“厂卫”,但西厂的权力超过东厂,侦缉范围自京师遍及全国。

西厂不仅兼有锦衣卫、东厂的职能,还设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在不向皇帝奏请的情况下,可以随意逮捕、拷问、审讯文武大臣,地方官员和普通百姓也在其监视范围之内,肆无忌惮。

同时,西厂还有一项职能,即监视东厂,“权焰出东厂上”。

明朝的锦衣卫 皇帝叫你三更死绝不让你活五更

明朝的锦衣卫 皇帝叫你三更死绝不让你活五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的锦衣卫皇帝叫你三更死绝不让你活五更导语:朱元璋是由平民出身打天下的,中国封建社会有一个怪圈,凡是由哥们一起打天下的,曾经在一个被窝睡觉的,打下天下后都不得善终。

最后掌握皇...朱元璋是由平民出身打天下的,中国封建社会有一个怪圈,凡是由哥们一起打天下的,曾经在一个被窝睡觉的,打下天下后都不得善终。

最后掌握皇权者或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威,或是为了利于下一代接班,都要对年轻时摸头拍背的哥们功臣进行诛杀,以防他们功高震主。

对此朱元璋有一句最精辟的信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朱元璋比历朝皇帝犯的疑心病还重,对身边的战友越有能力的越不放心。

宋朝的赵匡胤也是对功臣不放心,但他采取的办法还是有些人情味,就是对功臣给你好吃好喝,交出权力,回家离休。

但朱元璋反其道而行之,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绝,于是在洪武二年成立了锦衣卫的特务组织。

我们的老邻居,皇帝金胖子,就极度崇拜朱元璋。

据说,他最爱读的书籍里就有一本吴晗版的《朱元璋》,至于他读到啥境界,想必大家已看到了答案。

朱元璋将锦衣卫派到各地,事无巨细,他都要听,包括大臣家晚上请的什么客,作的什么诗,群臣无不惊骇。

在朱元璋的指示,锦衣卫首先拿丞相胡惟庸是问,胡惟庸一案株连多达万人,最后连太师李善长也受牵连,77岁时李善长全家被杀。

接着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了功臣蓝玉,蓝玉案株连一万多人,锦衣卫不但对付大臣,连百姓都不放过,私下打探军情民意,凡是有一点对皇帝不利的言论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当地的官吏也不敢随便过问他们的事情。

只要流露出对他们的不满,都有可能被抓去受刑,而一旦被特务们抓去,那就是九死一生,最轻也要落个残疾的下场。

生活常识分享。

锦衣卫各机构简介

锦衣卫各机构简介

锦衣卫各机构简介展开全文锦衣卫是明朝特有的机构,大明开国初期,设立拱卫司,洪武二年,改为仪鸾司,洪武十五年,正式变为锦衣卫。

洪武年间,曾经废除锦衣卫,永乐定都后,又恢复了锦衣卫。

锦衣卫包含经历司、镇抚司以及十四所,下面又有将军、力士、校尉等等。

锦衣卫设立最初,主要职权是仪仗,但实际上他还负责皇宫防御、巡察、缉捕等等等。

所谓“恩功寄禄”,意思就是给功臣的没本事的子女一碗饭吃,但事实上,锦衣卫是很可怕的情报机构。

锦衣卫的最高长官,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由当权者的亲信担任。

比如,永乐年间的纪纲是朱棣的大红人,正统年间的马顺(被乱拳打死的那个)是王振的亲信,天顺年间的袁彬是因为土木堡护驾有功,再如正德年间的钱宁,江彬,嘉靖朝的陆炳等等,无一不是掌权者的心腹。

指挥使往下,有佥事,同知,将军,力士,校尉等等。

这里要单独提一下将军。

锦衣卫的“大汉将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将军,而是仪仗队,类似于现在的国旗班。

其中又可以分为金瓜武士、斧钺武士、班剑武士等等,而这些大汉将军又以金瓜武士最为耀眼。

金瓜武士头戴金色凤翅盔,身着金色铠甲,手持金色大锤,很是威风。

再往下,有锦衣卫十四所,锦衣中所,锦衣前所,锦衣后所,锦衣左所,锦衣右所,上中所,上前所,上后所,上左所,上右所,中后所,亲军所,驯象所,旗手千户所。

其中,锦衣前后左右中五所,统领校尉,管理仪仗,其他的事也要轮班。

每所下面分十司:轿舆司擎盖司扇手司旌节司幡幢司班剑司斧钺司戈戟司弓矢司驯马司大家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十司管的是什么了。

上中所,上前所,上后所,上左所,上右所,中后所,亲军所,七所,管理力士、军匠。

文件统一用上中所印信。

驯象所,驯养大象的,旗手千户所是开国时期的称呼,永乐年间改为旗手卫。

(扛旗的)当然,锦衣卫除了负责仪仗之外,也负责诏狱以及京城大小事务。

比如,地方官进京觐见,由锦衣卫事先验明正身。

京城附近(包括通州,张家湾等)有盗贼,锦衣卫三个月派人抓一次(顺天府的巡捕房办事真是不力=.=)自己割了没能进宫的(。

明朝锦衣卫知识点总结

明朝锦衣卫知识点总结

明朝锦衣卫知识点总结明朝锦衣卫是明朝时期的一支特殊的宫廷警卫队,由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建立,隶属于东厂。

锦衣卫主要任务是保护皇帝和王室成员的安全,同时也负责监视和镇压反对派势力。

锦衣卫在明朝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朝的政治格局。

下面将从锦衣卫的组织结构、历史发展、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组织结构1. 领导人:明初的锦衣卫由皇帝直接统领,后来由东厂总管掌管。

2. 组成人员:主要由世袭官员和选取的武官组成,世袭官员多为皇帝的亲信宦官和贵族,武官则大多出自大小战争中勇猛无畏的卫所、骠骑卫、武备等部队,并招收了一批族中留学归国、有一定武艺的封建贵族子弟。

3. 分支机构:锦衣卫下设各种职务和部门,如监察、侦查、情报等。

二、历史发展明初的锦衣卫是皇帝的私人警卫,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

随着明朝的发展和皇权的稳固,锦衣卫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宫廷警卫机构。

在明成祖朱棣时期,锦衣卫参与了许多重要政治事件,如明成祖夺取皇位、剪发易服等,锦衣卫的力量逐渐扩大,成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力量。

明英宗时期,东厂总管刘瑾利用锦衣卫的力量,对抗宰相高拱,成为了朝中的一股重要势力。

明英宗被俘后,锦衣卫成为了宫廷最高权力机构,掌握了朝廷和皇帝的命脉。

明宪宗时期,东厂总管张永利用锦衣卫的力量,迫使明宪宗宣布改元弘治,从而开始了弘治新政。

此后,锦衣卫逐渐衰落,最终在弘治帝末年被废除。

三、作用和影响1. 监视和打击政治对手。

锦衣卫负责监视朝中的官员,打击政治对手,维护皇帝的统治。

2. 保护皇帝和王室成员的安全。

锦衣卫在明朝时期承担了保护皇帝和王室成员的安全的任务。

3. 影响朝廷政局。

由于锦衣卫的强大,它在明朝政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朝廷的决策和命运。

4. 扩大皇帝的权力。

锦衣卫的存在扩大了皇帝的权力,使得君主专制的制度更加完备。

五、结语明朝锦衣卫是一个在明朝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宫廷警卫队,它在维护皇帝的统治、影响朝廷政局和扩大君主专制权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9-8-1-明朝锦衣卫的官职

9-8-1-明朝锦衣卫的官职

明朝锦衣卫的官职
1. 锦衣卫指挥使呀,那可是头儿呢!就好比是军队里的元帅,权力大得很呢!比如说陆炳,那可是大名鼎鼎的指挥使,跺跺脚朝廷都得震三震!
2. 指挥同知呢,也是相当厉害的角色,相当于副指挥使嘛!像朱宸濠叛乱的时候,要是没有锦衣卫的指挥同知们出谋划策,那还得了!
3. 指挥佥事,这职位也不简单呀!就像球队里的主力队员,关键时刻能发挥大作用!像纪纲,就是从指挥佥事一步步起来的。

4. 千户大人,那可是威风凛凛的!好比地方上的大员,管理着一大片呢!像千户刘守有,那也是令人敬畏的存在呀!
5. 百户,别看职位不大,作用可不小呢!就像是基层的小头目,事情办得井井有条!比如说某个百户成功破获了一起谋反案。

6. 总旗,这也是不可小觑的呀!如同一个小团队的领导者,带着手下冲锋陷阵!总旗李毅不就曾立下赫赫战功吗?
7. 小旗,虽说是基层中的基层,但也是锦衣卫的一份子呀!好比一颗螺丝钉,少了可不行!某个小旗在执行任务时的勇敢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8. 校尉,那也是有本事的人才能当的呀!就像江湖中的侠客,有着自己的本事!像那个有名的校尉王五。

9. 力士,力气大得惊人呢!好比大力士,执行任务时可少不了他们!力士张猛能单手举起大石。

10. 缇骑,那可是锦衣卫的标志性存在呀!就像一阵旋风,所到之处让人畏惧!缇骑出动的时候,那场面,真的是震撼呀!
我觉得明朝锦衣卫的这些官职各有各的特点和重要性,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神秘而又强大的组织。

闻风丧胆的明朝锦衣卫历任指挥使一览表(全)

闻风丧胆的明朝锦衣卫历任指挥使一览表(全)

闻风丧胆的明朝锦衣卫历任指挥使一览表(全)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

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下场:锦衣卫虽然威风八面、不可一世,可他们的头目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

锦衣卫的头目叫指挥使。

指挥使属于正三品。

与六部的侍郎级别相当。

不过,如前所述,锦衣卫指挥使的权力大多了。

他们在宫中里跺一跺脚,整个朝野都是要震动的。

锦衣卫历任指挥使:1、毛骧工作时间:洪武十五年(1382年)--“胡惟庸案”后任职原因:跟着朱元璋多年,值得信任,仪鹫司时主持特务工作,锦衣卫成立后任指挥使离职原因:“胡惟庸案”后为平息众怒被朱元璋处死主要业绩:“主持完成了胡惟庸案”2、蒋献工作时间:“胡惟庸案”后--“蓝玉案”后任职原因:毛骧死后,继任锦衣卫指挥使离职原因:“蓝玉案”后,朱元璋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将蒋献处死主要业绩:主持完成了“蓝玉案”3、纪纲工作时间: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十五年(1417年)任职原因:明成祖即位后,利用锦衣卫诛杀建文旧臣离职原因:意图不轨,被太监告发,被明成祖所杀主要业绩:诛杀建文帝旧臣4、赛哈智工作时间:永乐年间--宣德年间任职原因:正常升迁离职原因:年纪大了,正常退休主要业绩:无5、刘勉工作时间:宣德年间--正统初年(1436年)任职原因:正常升迁离职原因:年纪大了,正常退休主要业绩:无6、徐恭工作时间:正统初年--正统二年(1437年)任职原因:正常升迁离职原因:王振当权,用亲信马顺替代徐恭主要业绩:无7、马顺工作时间:正统二年(1437年)--正统十四年(1449年)任职原因:王振亲信,得到提拔离职原因:“土木之变”后,作为王党余孽被活生生打死在朝堂上主要业绩:帮助王振铲除异己8、卢忠工作时间:正统十四年(1449年)--景泰年间任职原因:马顺被打死后,正常升迁离职原因:“金刀案”后装疯卖傻主要业绩:指挥了“金刀案”9、朱骧工作时间:景泰年间--景泰八年(1457年)任职原因:卢忠装疯卖傻,得到朝臣支持继任离职原因:“夺门之变”后,作为于谦女婿被殃及主要业绩:减轻刑罚,整顿诏狱10、逯杲工作时间:景泰八年(1457年)--天顺五年(1461年)任职原因:夺门之变后得到曹吉祥推举离职原因:被准备谋反的曹吉祥的侄子曹钦发现了间谍身份后被杀主要业绩:公然索贿,胡乱治罪11、哈铭工作时间:天顺年间任职原因:“土木之变”后保护明英宗有功离职原因:奉旨出使外藩主要业绩:“土木之变”后保护英宗12、袁彬工作时间:天顺五年(1461年)--弘治元年(1488年)任职原因:“土木之变”后保护英宗有功,封都指挥使佥事,哈铭离职后兼任锦衣卫指挥使离职原因:寿终主要业绩:“土木之变”后保护明英宗,天顺年间剿除石亨,曹吉祥等锦衣卫指挥使:门达工作时间:天顺七年(1463年)--成化元年(1465年)任职原因:得到明英宗宠信,挤走袁彬离职原因:明英宗病逝,门达被问罪,贬官主要业绩:祸乱外廷13、万通工作时间:成化年间任职原因:万贵妃的弟弟,得到万贵妃举荐任职离职原因:明宪宗病逝,万家失去靠山,被明孝宗贬斥主要业绩:祸乱外廷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工作时间:弘治元年(1488年)--正德初年(1506年)任职原因:正常升迁离职原因:遭到刘瑾记恨,被下狱致死主要业绩:仁善治狱,保护被刘瑾陷害入狱的朝臣14、石文义工作时间:正德初年(1506年)--正德五年(1510年)任职原因:因贿赂刘瑾得到升迁离职原因:刘瑾倒台后被治罪主要业绩:帮助刘瑾打压并铲除异己15、张采工作时间:正德初年(1506年)--正德五年(1510年)任职原因:因贿赂刘瑾得到升迁离职原因:刘瑾倒台后被治罪主要业绩:帮助刘瑾打压并铲除异己(为何有两位指挥使,这个不是很清楚)16、钱宁工作时间:正德五年(1510年)--正德十一年(1516年)任职原因:跟明武宗睡在同一张床上,认了皇帝做干爹,以“皇庶子钱宁”身份入主锦衣卫离职原因:被江斌排斥主要业绩:诱导明武宗兴建豹房17、江彬工作时间:正德十一年(1516年)--正德十六年(1521年)任职原因:和明武宗“出入豹房,同卧起”而得到宠信,排斥掉钱宁后任职离职原因:明武宗死后,朝臣弹劾,被剐主要业绩:诱导明武宗干了许多荒唐的事情,严重破坏了皇帝形象18、朱宸工作时间:嘉靖初年任职原因:江彬被剐后,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离职原因:正常退休主要业绩:无锦衣卫指挥使:骆安工作时间:嘉靖初年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离职原因:正常退休主要业绩:无19、王佐工作时间:嘉靖中期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离职原因:正常退休主要业绩:无20、陈寅工作时间:嘉靖中期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离职原因:正常退休主要业绩:无21、陆炳工作时间:嘉靖中期--隆庆初年(1567年)任职原因:嘉靖奶娘的儿子,而且还救过嘉靖的命离职原因:寿终主要业绩:居官并无过甚之恶迹,并且对士大夫有礼,不曾陷害一人,为朝士所称22刘守有工作时间:隆庆年间--万历十年(1582年)任职原因:因为是名臣子子弟得到升迁离职原因:太监冯保倒台后,因为贪污被问罪主要业绩:支持张居正改革23、骆思恭工作时间:万历十年(1582年)--天启四年(1624年)任职原因:刘守有倒台后升迁离职原因:被魏忠贤排斥主要业绩:万历朝鲜战争和“移宫案”24田尔耕工作时间:天启四年(1624年)--天启七年(1627年)任职原因:得到魏忠贤重用升迁离职原因:魏忠贤倒台后被治罪处死主要业绩:帮助魏忠贤排除异己25骆养性工作时间:天启七年(1643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任职原因:骆思恭的儿子,得到崇祯帝的信任和赏识离职原因:贪污腐败严重,被崇祯帝罢免主要业绩:勾结宦官,祸乱外廷26吴孟明工作时间:崇祯十六年(1643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任职原因:正常升迁离职原因:明朝灭亡主要业绩:大肆收受贿赂,但是很少为害。

锦衣卫

锦衣卫
• 明朝赐予一品官员的官服,上绣虬属兽斗牛,故名。
历史影响
• 由于锦衣卫是由皇帝直接管辖,朝中的其他官员根本无法对他们干扰,因而 使得锦衣卫可以处理牵扯朝廷官员的大案,并直接呈送皇帝。所以,朝中官 员多畏惧锦衣卫。但是,锦衣卫的刑讯范围只针对官员士大夫,所以一般不 会审讯以及捉拿普通百姓。普通的百姓刑、民事案件只通过正常的司法进行 处理· 负责侦察、缉捕的锦衣卫官校称为“缇骑”。由于权力缺乏限制,他们为 了邀功请赏而罗织罪名,不择手段地扩大牵连范围,制造的冤假错案不胜枚 举。
• 另外,锦衣卫拥有特权,无形中令他们可胡作非为、贪赃枉法而又得到了皇 帝的“屏障”保护,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不堪。所以说,明之亡于厂卫,是间接 引起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几个比较知名的锦衣卫
袁彬
• 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皇帝上台锦衣卫都得大清洗一遍,只有他 服侍了两代皇帝还都是正牌卫使。去世时官爵为光禄大夫、上柱 国、左军都督,为帝国超一品的大员,连母亲和妻子都是一品诰 命。另一位在同期做过锦衣卫指挥使的是蒙古人哈铭,他和袁彬 是唯二与英宗在“土木之变”后共患难的。还留下一本回忆录 《正统临戎录》。 钱宁 钱宁从小被太监义父“嬖之”。做御前侍卫时更是跟武宗同 睡一张床,后来被武宗皇帝亲近江彬扳倒。江彬继任锦衣卫指挥 使和武宗皇帝也是“出入豹房,同卧起”,且同时兼管东厂。武 宗死后,江彬也被杀。
职位
• 指挥使一人,正三品; •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 • 指挥佥事二人,正四品; • 镇抚使二人,从四品; • 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 • 副千户,从五品; • 百户,正六品; • 试百户,从六品; • 总旗,正七品; • 小旗,从七品。 • 下属有将军、校尉、力士,对外有参某某事、校令,另有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锦衣卫的恐怖职责及权力将犯人油煎!
导语:朱元璋在广纳英才、设立都察、废除丞相三管齐下后,马上走出第四招:设锦衣卫。

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的争斗,以两败俱伤结局收场让朱元璋很是
朱元璋在广纳英才、设立都察、废除丞相三管齐下后,马上走出第四招:设锦衣卫。

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的争斗,以两败俱伤结局收场让朱元璋很是震惊,震惊之余,朱元璋撤销了“罪魁祸首”——“丞相”这一职位和中书省机构,还开始了一项令朝野上下闻之毛骨悚然的新发明创作——锦衣卫。

锦衣卫亦即秘密特务组织及刑狱机构。

是啊,身世坎坷的朱元璋生性本就多疑,在贵为人主之后,给朝中大臣们这一搅和,更是缺乏安全感,生怕臣下对自己不忠,更担心千辛万苦得来的江山与荣华富贵会化为乌有,因而他时时处处充满戒备之心,对臣下的一举一动都不放过。

他不仅要求大臣们当面对他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忠贞不贰,就是出朝回府之后的言行也要在他的监视与掌握之中。

为此,朱元璋煞费苦心,派出密探四处巡视,保证以最快的速度向他汇报各位大臣的动向。

于是,聪明绝顶的朱元璋决定以锦衣卫来为自己保驾护航。

《水东日记》曾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典型地反映了朱元璋手下密探的厉害:大臣钱宰受命编纂《孟子节文》,连日劳作,自感非常疲倦,一日散朝回到家后诗兴突发,成诗一道云:
四鼓咚咚起着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