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内存的声音(好文)
嘈杂声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有何影响?

嘈杂声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有何影响?一、注意力分散嘈杂声会干扰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使得他们难以专注于学习任务。
心理学研究表明,嘈杂声会引起人的厌恶和烦躁情绪,进而影响大脑的信息处理和记忆能力。
长期处于嘈杂环境中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分心和失误的情况。
二、学习效率降低嘈杂声会使得大脑负担加重,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由于嘈杂声的干扰,孩子的认知负荷增加,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和处理信息。
而在同样的学习时间内,他们学到的内容相对较少,效果也较差。
三、学习质量下降由于嘈杂声的干扰,孩子的学习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嘈杂声会干扰孩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考,使得他们只能停留在表面记忆和机械式学习上。
同时,嘈杂声还会影响语言的听觉和发音能力,进一步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高。
四、情绪变化长期处于嘈杂环境中的孩子,往往会产生情绪上的变化。
他们可能感到疲惫、烦躁和沮丧,甚至会出现厌学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五、注意力转移嘈杂声会使孩子的注意力易于转移,导致他们难以保持对学习任务的长时间持续关注。
当外界噪音干扰时,孩子的大脑会自动将注意力转移到噪音本身,而不再关注学习内容。
因此,嘈杂声易于引起孩子的分心和浮躁,降低他们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嘈杂声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影响。
在学校和家庭中,我们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噪音干扰。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学习环境:1、提供安静的学习空间: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避免与嘈杂的环境混淆在一起。
2、耳塞或耳机的使用:让孩子使用耳塞或耳机来隔绝噪音,专注于学习任务。
3、噪音隔离措施:在学校和家庭中,可以采取一些噪音隔离措施,如使用隔音门、窗帘或声音吸收材料,来减少噪音的传播。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有规律地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专注度。
5、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孩子在面对噪音干扰时,常常会产生负面情绪。
倾听儿童文案短句

倾听儿童文案短句
1. 发现孩子的声音,倾听他们的心声。
2. 用心去听,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世界。
3. 孩子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倾听他们的梦想。
4. 在沉默中倾听,才能听到孩子真实的声音。
5. 给予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被关爱。
6. 不要轻视孩子的话语,他们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倾听的智慧。
7. 用心去倾听,给予孩子自信和尊重的空间。
8. 孩子需要倾诉的肩膀,我们要做他们最好的倾听者。
9. 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声音,用心去倾听他们的故事。
10. 孩子的声音如音符般美妙,我们要聆听他们的歌唱。
11. 孩子是天使,他们的话语充满真诚与善意,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上天告诉我们的事情。
12. 孩子的世界是多彩的,我们要用倾听去探索他们的奇妙之旅。
13. 耳朵是爱的大门,我们要打开它,倾听孩子的声音。
14. 孩子是幸福的主人,我们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欢笑。
15. 用心去倾听,当孩子说话时,他们的眼睛也在诉说。
16. 孩子是我们生活中最珍贵的礼物,我们应该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呼唤。
17. 孩子是真诚的天使,用心倾听他们的祈愿。
18. 倾听孩子的话语,是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重视的最好方法。
19. 孩子的声音是纯真的,我们要用执着去倾听它们的真实。
20. 孩子是家庭的小天使,我们要用心去倾听他们的情感和需求。
21. 孩子是我们社会的未来,倾听他们的声音,就是倾听未来的希望。
22. 倾听孩子的话语,是给他们成长的最好营养。
23. 孩子的心声是珍贵的,我们要用耐心去倾听。
倾听孩子的声音

倾听孩子的声音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声音和思想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孩子的意见和需求。
因此,倾听孩子的声音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需要倾听孩子的声音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
一、倾听孩子的重要性孩子是独立个体,有着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可能是独特的、有价值的,并且对于问题的解决有着积极的影响。
倾听孩子的声音可以:1.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的声音被尊重和倾听时,他们会感到受到重视,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价值感。
2. 了解孩子的需求:通过倾听孩子的声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提供更加贴心和符合实际的帮助。
3. 促进家庭和谐:倾听孩子的声音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理解,从而使家庭更加和谐。
4. 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了解孩子的声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培养方式。
二、如何1. 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我们需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不要急于打断或给予判断。
2. 尊重和接纳孩子的声音:无论孩子的声音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们都需要尊重和接纳,避免批评和否定。
3. 鼓励孩子表达感受: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用言语、绘画或写作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创造一个开放和友善的环境。
4. 采用开放性问题:在与孩子交流时,我们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鼓励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如“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或“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5. 创造多元化的倾听渠道:除了面对面交流,我们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留言板和家庭会议等多种方式来倾听孩子的声音。
三、倾听孩子的声音的案例1. 家庭中的倾听:家长可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困扰,共同解决问题。
比如,父母可以定期组织家庭会议,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2. 学校中的倾听:学校可以创建一个开放和民主的倾听机制,包括学生代表大会、学生反馈调查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校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中。
横式结构作文范文叙事

横式结构作文范文叙事在我的印象中,爸爸在工作之余总是捧着一本书或杂纸,津津有味地读着。
翻开爸爸读过的书,总是能看见许多圈圈点点勾勾划划。
一本崭新的书到了爸爸手中,用不了多久就变了样,爸爸会让这本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妈妈每天忙完家务后,也常常读自己喜欢的文章,有精彩的还要读给我们听听。
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共同阅读了知心姐姐推荐的《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这本书就像一束明亮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也为爸爸妈妈打开了一扇正确教育我成长的大门。
这本书以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讲述了我们青少年成长中容易出现的许多问题和现象,帮助父母认识我们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引导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感受成长带来的快乐。
书中有一段话我和爸爸妈妈都非常喜欢:宇宙中,有一个世界,叫心灵的世界;人生中,有一种成长,叫心灵的成长;成长中,有一种财富,叫心灵的财富;书是五彩生活的万花筒,书是大千世界的缩影。
和爸爹妈妈共同阅读一本好书或是好文章,不但让我和爸爸妈妈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而且也为我的健康成长点了一盏明灯,让我和爸爸妈妈同时感受自己成长的快乐。
成长有五彩的颜色,有不同的滋味,使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题记甜甜的水果糖味刚布置完暑假作业,我就开始做作业了。
我们班上的大队委突然拿出一张报纸放到我的眼前。
我被吓了一跳,边拍自己的胸口边问她:“干什么”她没说话。
我循着她的目光望去,忽然我像发现了宝藏一样盯着报纸的一个角落。
我的作文被发表在报纸上啦!我可开心啦!这就是甜甜的水果糖味。
苦苦的黄连味“这次数学考试许多人的成绩都有所下降!”我听了这句话,真是犹如晴天霹雳。
卷子发下来了,我看了我的分数,不禁摇了摇头。
我竟然连九十分都没考上,回家肯定又要挨一顿臭骂了。
呜呜~我的同桌更是嚣张,他用娘娘腔的声音大声叫道:“Oh,no!Mygod!”(哦,不!我的天啊!)。
回到家,我的屁股果然开了朵“鲜花”。
这就是苦苦的黄连味。
辣辣的胡椒味要放学了,老师开始布置作业了。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演讲稿(精选10篇)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发言,与各位分享有关“倾听儿童,相伴成长”的主题。
作为大家的家长、老师、社会关注者和演讲者,我们都应该关注儿童,尤其是听取他们的声音和看法。
那么,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愉悦的环境,让孩子更加愿意与我们交流。
例如,我们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趣味性强的活动和游戏,让孩子们感到轻松自在,从而更容易与我们交流。
同时,我们还应该倾听孩子的声音,按照他们的意愿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让他们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其次,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需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无条件的支持和鼓励,同时指导他们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帮助他们成长成为优秀的人才。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只有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关系,孩子们才会更愿意与我们分享其内心世界,告诉我们他们遇到的问题。
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平等和开放的心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看法,与他们展开富有启发性的对话和讨论。
在这个发言结束之际,我想问一下各位听众,你们最近和孩子们交流的时候,是否认真倾听了他们的声音呢?是否建立了互信、真诚的沟通关系?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学习和实践“倾听儿童,相伴成长”的理念,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幸福的未来,为我们的孩子和未来做出更加宝贵贡献。
谢谢大家!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倾听儿童,相伴成长”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孩子是最快乐的生物,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
而我们成年人,却时常自认为是“知道更多”、“更聪明”,总是“教训”孩子,不允许他们犯错,不允许他们倾听自己的心声,忽略了他们真正的需求。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通用21篇)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通用21篇)1. 父母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需要倾诉时,不要打断他们,要用耐心和关注的态度倾听,并且尽量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要。
2. 在倾听孩子的心声时,父母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孩子的想法和观点,不要过早地下结论或做出评价。
3. 对于孩子倾诉的问题,父母不要轻易地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先听清楚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然后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在倾听孩子的心声时,父母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否定、批评和指责的语言,而是采用鼓励、支持和理解的态度,给孩子以正向的能量。
5. 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不仅仅是指听他们的抱怨和烦恼,还包括了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的关注,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发展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6. 在倾听孩子的心声时,父母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特性,不要试图强行让他们符合自己的期望和标准。
7. 孩子是需要被理解和关注的,父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
8. 在倾听孩子的心声时,父母要用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与孩子交流,不要把自己的权威压在孩子的头上,让他们有自信和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9. 父母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和表现,多注意他们的细节和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孩子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10. 孩子是需要被认可和尊重的,父母应该坚定地相信他们的能力和潜力,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和成长。
11. 父母要教育孩子积极地表达和沟通,尤其是面对自己的情绪和需要时,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12. 倾听孩子的心声需要耐心和细心,父母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给孩子施压和强迫,让他们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3. 在倾听孩子的心声时,父母要注意语气和表情,要让孩子感到温暖和舒适,给他们一种被理解、被接纳的感觉。
14. 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有勇气和动力去探索和发现新的事物和世界,不要限制孩子的思想和行动。
那声音常在我心中作文600字提纲

那声音常在我心中作文600字提纲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那声音常在我心中作文600字提纲篇1六年时光匆匆,我深深眷恋着我的校园,因为这里有百听不厌的读书声。
每一次走进校园,朗朗的读书声都像一缕缕清新的风,吹向我的耳畔。
那声音,像一曲跌宕有致的乐章,承载着我们的梦想。
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每一声都回荡在我的心间。
当读书声响起时,其中,有的声音浑厚,有的声音清脆:有的如铿锵击鼓,有的如绵绵细雨,都在微微润湿的晨风中酝酿,令清晨的空气也带着丝丝甜味。
读书声诵读着经典:宋濂不畏艰难求学,令我们深深赞叹:吕蒙终予醒悟读书,令我们刮目相看;花木兰勇于替父从军,令我们传唱不衰;口技人独自精彩表演,令我们叹为观止。
每一次朗读都令我受益匪浅。
湖心亭上,张岱绘“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声声吟咏,展现水天一色的美景;桃花源中,陶渊明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声声吟咏,唱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岳阳楼上,范仲淹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声声吟咏,责任填满我们的胸膛。
朗朗的读书声,带着我在知识的殿堂里自由穿梭。
走过赵县的赵州桥,那饱经沧桑的石板,令我心生感慨;徜徉苏州的园林,那独具匠心的轩榭池沼,令我心驰神往;登上泰山的绝顶“一览众山小”,令我心潮澎湃;飞跃咆哮的黄河,看汹涌的浪花,令我心头激荡。
每一次踏进校园,听到此起彼伏的读书声,我身上所有的倦怠都悄悄溜走。
我的步伐不由加快,似乎有种无形的力量推着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每一次踏进校园,听到传递快乐的读书声,我都情不自禁地微笑。
因为,这声音里有我对知识的渴望,有我们纯真美好的友谊,还有老师的谆谆教导,家长的殷殷期盼。
每一声,都在我的心田绽开美丽的花朵,采撷雨露,迎接朝霞。
毕业前夕,我们再次齐读经典,然而,在嘹亮的诵读声中,我听出了“惜别”,听出了“珍重”。
中考前夕,我再次来到校园,校园里寂静无声。
我竞情不能已,仿佛曾经的读书声依然回响在我耳畔。
考场上,回首三年时光,有很多话想说,却最终汇成只言片语:别了,敬爱的老师;别了,亲爱的同学。
关于声音200字作文(万能8篇)

关于声音200字作文(万能8篇)关于声音200字作文篇1清晨,清脆的鸟鸣钻入人们的耳朵,睡衣和迷糊被一扫而空,井边,沉重的木桶敲击着沉睡的水面,溅起悦耳的水花,甘甜的泉水是美丽闲适的一天的开始,天色尚早,缓步来到清澈的河边,河水如一个活泼的孩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蹦跳着,嬉闹声不绝于耳,慵懒的伸个懒腰,和着鸟鸣和花香,尽情的舞蹈。
想到家中热腾腾的饭菜,慢慢地走回家,母亲的吆喝声,飞出小屋。
今天,我们在忙碌的早晨中洗洗漱漱,从镜子里看着我们既定的人生,窗外闪过凄惨的鸟鸣,刚被压下去的困倦又浮上来,连自来水的声音都是沉闷,破碎的。
听着秒表一格一格地跳动着,瞥一眼钟表却已不早了,急匆匆的下了楼。
书塾院外的泥土都分外柔软,踩在草坪上发出“咯吱”的声音,可爱有趣,声声明晰,私塾的老师威严的目光瞪着同学们,威严的戒尺打在讲台上,朗朗的读书声分外悦耳,声音里弥漫着一股书香气息。
学校外的车辆将学校里外堵得水泄不通,鸣笛和发动机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些声音交错缠绵,编织成一曲并不中听的音乐,只好无奈的叹了口气,望着暗黑的天空。
或许是我故意拿它们比较的缘故吧,我竟觉得这城市活得并无趣味,或许是我故意拿它们比较的缘故吧,我所捕捉到的只是城市里的聒噪声音,或许是我拿它们比较的缘故吧,我竟已有了奋发向上好好学习的动力。
如我这般苛求处处是音乐是不必的,每个人心中的梦想,何尝不是他们自己心中的声音?我很羡慕可以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努力的人,羡慕你们的初心,羡慕你们的拼搏,我也可以为此拼搏。
关于声音200字作文篇2闭上眼,总有一种声音能穿过所有嘈杂,让你感受流动的静;总有一种声音冲破岁月依旧洪亮。
——题记总有一种声音,贯穿着我的生活,那便是母亲的声音。
母亲的声音,贯穿着我的生活,不悦耳,但却会一次次的撼动我的心。
“彤彤……”这样的呼唤声我从小听到大,在呼唤完我的名字后,随后而来的不是命令就是唠叨。
按理说,这样的话我早该听腻了。
可不知道为什么,自从长大后,每当听到这熟悉的话语,总会心头一热,心中蔓延出无限的幸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一篇非常非常好的文章:把孩子成长的注意力引向内在——建构自我的重要法则建构自我的重要法则——把孩子成长的注意力引向内在!蒙台梭利说:人的内在存有一个精神胚胎,孩子出生之后带有自然赋予的内在的成长法则。
不出意外,身体上的成熟是确定的,只是精神上是否成熟就未必了。
精神胚胎走向成熟,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自我的成熟。
自我的成熟取决于我们是否经常依从内在声音的指引,与之保持深度连结,让自我遵循内在的自然法则,通过与社会一点一点的互动,从冲突、接纳、包融、开放、超越,最终走向完全成熟。
只有深度滋养内在这个自我,才能达到身心合一,让自我与身体同时成长,从而建构出健康的成熟的人!上一段文字中出现了连结这个词,关于连结展开也是一个大题目,小举一例: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开始认同这些观点,也许还喜欢上写这篇文章的我,我们就可以说,我和你之间有了连结。
连结可以是见过面肌肤相触过情感交流过,也可以是没见过面,虽然我们没有见面,但是通过这篇文章连结着。
与自我的连结,简单地说表示一个人很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内在需要什么,自己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从不惧于外力。
接下来,我们继续谈建构自我。
我们可以确定:六岁以前的孩子,只要保护得当,是随时可以与内在的自我保持连结的,能够听得到他内在发出的声音的,随时按照内在的指引进行工作(蒙氏里称孩子的有益的活动为工作),我们就说这个孩子在建构自我。
但是,诸位成人,我们当中有谁敢说自己与内在随时随地地保持连结?但原来我们是会的呀,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失去与内在连结的能力的呢?是什么使得我们现在重新走向成长时,却总是无法把心灵成长的注意力放在内在呢?回溯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经历,就发现,我们的长辈养育我们时,不断地用外在的标准刺激我们,我们也习惯了把成长的注意力与外在的目标联系,对自己内在世界的关注几乎是空白。
比如,大人总是说:我同事的孩子可可比你还小半年呢,唐诗都能背十几首了,你还不会讲话;你看你,表妹比你学琴的时间短,你怎么还不如她弹得好;隔壁优优考了一百分,你怎么才考98分,好好向人家学习。
刚刚听到这些话时,孩子痛苦吗?痛苦得要死,恨不得钻个地洞没了,恨不得自己就是妈妈同事的孩子可可,恨不得自己就是表妹,恨不得自己就是隔壁的优优!总之,恨不得不做自己,就做别人,做了别人,就能得到大人的称赞!其实可可家、表妹家、优优家的情况呢,好不到哪去,她们也做不成自己,也被自己的父母要求着和其他更乖的孩子比较!嗨,怎一个混乱了得!慢慢地心麻木了,习惯不做自己了,但不做自己是一件很不自在的事,于是通过物质的拥有让自己的心自在点。
结果车有了,房子也有了,老婆孩子都有了,衣食完全无忧了,却没来由地感到累、压抑、烦、空虚,莫名奇妙地想发火,怎么也搞不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
哦,那是我们的自我太久太久没得到滋养,是她在心灵深处哀哀而鸣:我在这儿呢,快来看看我吧,快来听听我说话吧,你不理我太久太久了,我太寂寞了,我才是你的主人~,呜呜呜。
是的,大部分人通常会在某一天,怎么活都觉得累的时候,猛然惊醒,觉得不能再这样过,于是为了找到那个迷失的自我,参加各类心灵成长工作坊,通过各种成长课程,学习与自己的内在慢慢连结,把自己的内在一点一点地唤醒。
没有觉醒的成人仍会用自己从长辈身上习得的教养方式来养育下一代。
我们来详细看看被这样养育大的孩子,具体遇到怎样的情况。
为了方便陈述,我请了个宝宝当这个与自我断裂开的主人公,她的名字叫平庸,小名是平平。
平平长到十个月还没长牙时,奶奶总是唠叨着说:你看你,隔壁的贝贝四个月就长两颗牙,你怎么就长不出来呢。
这时候的平平还听不太明白具体意思,但是他的感受是:眼前这个人嫌弃自己了。
于是她的内在有个感觉:我是不好的,我不被接纳。
到了同月龄的孩子已经稳走自如时,平平只会扶着床摇摇晃晃迈不开步时,着急的妈妈就会说:我们家宝宝走路就是慢,还尽摔跟头(妈妈的潜意识是:快点学会走路,才能体现我的孩子养得好呀——获得外在他人的肯定)!于是平平的眼神暗淡下来:什么地方不对,妈妈怎么有点不喜欢我了。
内在有一股很深的无价值感涌起。
为了让平平吃饭快点,保姆说,快吃快吃,看谁第一名。
“第一名?第一名是什么?哦,第一名就是比所有的人都厉害。
嗯,好,我不要当第二名,第二名不好,第二名不被接纳,嗯,我超过所有的人才是好的。
”这样的心态指引下,所设目标常常是自己尽了全力也达不到的,于是经常被很深的挫败感控制住。
有的人尽全力,可以达成100分,这100分是好的。
有的人用尽全力达成了60分的结果,如果她已经尽全力了,那么这个60分也是值得庆贺的!尽全力,致完美,空成败,这是一位马来西亚的心灵导师曾谈过的一种境界,我深以为然记录于此。
平平说话比同龄孩子晚了几个月,爸爸着急地说:“你怎么就不开口说话呀,哎呀,我同事的女儿早就会背唐诗了。
”“爸爸,我听得懂的,你又嫌我不好!呜呜呜”心里哭了,“是的,我就是不如别人。
”(自我被贬损,一种无助感就会升起)平平到两岁半还会尿到裤子上,爷爷说:“又尿湿了,该打,打痛了就记住了。
表弟比你还小一岁,老早就能自己叫尿尿了。
”呜呜呜,我太没用了,想憋就是憋不住,我没有表弟好!(在成人对孩子的否定中孩子学会了否定自己)平平三岁了不爱和别人打招呼,妈妈觉得很没面子,对别人解释说:她就是这样子,胆子小!平平心理难受:其实我知道怎样和别人招呼,但是妈妈你老逼我,我就是叫不出口嘛。
是的,妈妈说我胆小我就是胆小。
(自我再次被否定,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一种很深的对自我的怀疑进入潜意识深入)羞羞,肚子被别人看到了。
羞羞,女孩子不可以站着尿。
(不接纳自己的身体,不接纳自己的性别)平平,你给大家跳个舞、唱首歌吧。
当平平扭捏拒演时,妈妈会自嘲加圆场:平平平时可会表演了。
咦,没人的时候,你不是跳得挺好的吗,让你跳给阿姨叔叔看反倒不会了,真是的。
(把成长的能量集中在取悦别人,如果自我本来是圆型的,别人的认同是方型的,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同,我们常常把自己硬挤进一个方的框里,因为我们害怕失去与别人的连接。
妈妈的一番话更令平平不自在,那个不要做自己的禁止令牢牢地抓住平平)平平会背唐诗了!还认得许多字呢!(妈妈在炫耀我的本领,我学好本领妈妈就可以炫耀,炫耀让妈妈那样高兴,为了让妈妈高兴,我要继续学本领。
于是一生就形成不断迎合别人需要的习惯,自己原来是什么样的人早已忘记!)不要哭!不要怕,要勇敢!打针要勇敢!(阻断孩子内在感受悲伤与恐惧的能力,中国人的教育中一贯认为悲伤愤怒是不好的,恐惧不要去感受,只有喜悦才是好的,其实喜怒哀惧是老天设定给人类感受内在情绪的生命貌相,没有好坏,都应该接纳。
悲伤是结束的能量,只有把悲伤如数渲泄而出,心灵才能重新获得宁静和喜悦!)不要哭,我们去买东西吃。
(当孩子深深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家人常常硬生生把他拉出来,转移其注意力,这以后将出现爱吃零食、疯狂购物、抽烟、酗酒、网瘾、吸毒等不当行为,当内心冲突得不到解决时学会转移痛苦,从而造成另一种畸形的依赖性关系。
老师说,同桌的苗苗每次考试都考一百分,你该向人家好好学习。
(对自己的存有否定,对自己能力的局限性不能接受)你不乖,妈妈不爱你了!(只有好的才被接纳,不好的就不被接纳,中国传统报喜不报忧的根源在这里,造成整体中国人集体性的交流不畅。
可以同福贵,但不能共贫贱也是其延伸出来的人性副产品)平平想穿裙子,妈妈说:你看看,这么冷的天,街上哪有人穿裙子!(疏略自己的冷热感受力,一切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
)到了后来,平平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她已经有些知道如何获取别人的注意人:妈妈,你看,我漂亮吗?我要给奶奶看看,穿给学校老师看。
(好,已经开始掌握获得外在注意力的方法了。
)上学了:平平在学期成绩排名中没有得到第一,她想:完蛋,这下被别人超越了,我太没用了,爸爸妈妈会怎么说,老师会怎么认为,同学们要看不起我啦。
啊,我不要做我自己。
这个我是不被认同,不被纳的。
天哪,我就是不要做我自己嘛。
该工作了:大学的专业就是爸爸挑的,爸爸懂经济,知道现在国际贸易如火如荼,虽然自己不喜欢,但是爸爸是我~的爸爸呀,肯定是为了我好,我哪能不听他的?贸易未来好找工作,工作嘛不就是谋生的手段,能挣钱就好,学吧。
有多少人像平平这样,做一份不喜欢的工作,这样的情况下内心对这份工作的认同度高吗?工作起来开心吗?各位看官心里都有答案!该结婚了:妈妈说那个小伙子孩子家庭背景很好,和他结了婚,你就能过上被人羡慕的日子了。
嗯,他们家条件好,是结婚的好对象。
好,我就和他结婚,妈妈说的一定不会错。
她已经听不到内在的声音:他太理性不够温情,与你不是同一类人,这个人不适合你!你要的只是一个普通男子与你心心相印。
听不到了,全听不到了,心已经麻木了很久很久了。
这样的婚姻长久吗?幸福吗?人人都知道,但又常常这样做。
生孩子了,给孩子取名庸诉,小名叫庸庸。
这个当了母亲的平平讲话方式与她的上一代有异吗?没有!她妈妈对她怎么说,她也对庸庸怎么说,于是乎,庸庸也这样长大了。
就是如此循~环~反~复,“人生代代无穷已,旧时明月旧时心!”没有突破没有进化,这是我们的悲哀!民族集体人性的悲哀!台湾心灵导师许宜铭说过的一句话:孩子是需要社会化的,但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如何保有他的自我,如何对他的自我进行鼓励、肯定、滋养。
社会化是指让孩子学习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以便成为一个能适应社会运作规则的人。
显然,平平的家人的对她进行社会化的过程,贬损了她的自我,把她和她的自我剥离开了。
平平成长的关注点一直在外在,他们家人的语言模式就是“别人怎样怎样,你怎么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眼下这样的家长多吗?多,多得很!这个无法与自我连结的平平,显然也谈不上建构自我。
自我建构是通过内在的指引,听从内在的声音,按照老天爷设定的法则不断地去发展自我。
她成长的注意力一直放在外在,从身体上看平平长大了,但是她的自我一直都没长大,一直没有建构起来。
同时,眼下也有部分像平平这样的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看到孩子的自我那样地彰显,突然地被触动,和孩子开始一同成长,走上寻找自我的道路。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不让孩子失去与自我的连结呢?最重要的还是让孩子回到内在,举个例子:要求孩子在公共场合小声说话是内在的需要。
要求孩子遵守这个规则,我们要说的是:宝贝,公共场合要小声说话,这样不会影响到别人。
不影响别人——这是从自身的素养的角度出发,要求孩子小声说话。
另一种说法也是家长常用的:这么吵,老板会骂的;这么吵妈妈生气了;这么吵下回不带你来了等等。
这是让孩子慑于外力而遵守规则。
一旦没有外力约束的情况下,吵翻了天破坏规则是太正常的表现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一个自我被建构得很好的孩子,他的妈妈是如何把孩子成长的注意力放在内在的。
我们请出另一个宝贝,她名叫飞扬,小名扬扬,她差不多同样遇上平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但是她妈妈最知道如何深度滋养这个扬扬的自我,接纳扬扬的自我,无条件地爱她如她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