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
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

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喜欢逛商场,但每次她领女儿逛商店,女儿总是哭着闹着不愿进。
这位年轻的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商店里的商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小孩子为什么不爱来呢?终于,有一天她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这天,她领孩子在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女儿的鞋带开了。
她蹲下身来,给孩子系鞋带。
就在这一瞬间,她忽然发现,眼前是多么可怕的情景:矮小的孩子,没有柜台高,她的眼中,根本就看不到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到的只是大人们的一条条大腿和一双双手。
那一只只来回摆动的胳膊,一个个带棱见角的背包,时不时磕碰着孩子的小脸和弱小的身体。
年轻的妈妈这才明白女儿哭闹的原因。
”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是在大学课堂上,老师告诫我们: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蹲下来看孩子”的道理。
从那时起,我就在心中默念,以后我一定要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
没曾想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就接手了一个一年级的班级,而且担任班主任,这下要真正与孩子们接触了。
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是天真可爱的,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往往他们也是调皮捣蛋的,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还没有“规矩”这个概念。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就从给他们上“规矩”做起。
每天按时到校,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可以随便讲话,更不能随意离开座位。
做操要排好整齐的队伍,不应该东张西望……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我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可谓“黔驴技穷”了。
很快,一个月就过去了,我是忙得焦头烂额,事必躬亲,可孩子们并不买你的帐。
课上照样有人讲话,写字时依然有人站着,课间操的队伍还是弯弯扭扭……为什么我的付出孩子们一点都体会不到呢,依然我行我素?有时真的很生气,觉得自己是在对牛弹琴。
反思起自己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我忽然又想起了那句“蹲下来看孩子”的善意提醒。
虽然我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但在工作中我又何尝真正去做了呢?总是以师者的身份去俯视学生,认为与这些小孩子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
倾听孩子声音_抚慰幼小心灵

倾听孩子声音抚慰幼小心灵□ 李燕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东风幼儿园倾听是指细听、认真地听。
倾听需要两个对象,一个是倾听者,一个是诉说者,但往往倾听者更为重要。
因为倾听者不仅仅要用耳朵接收信息,还需要有感情地投入、用心地去听,并恰如其分地给予诉说者一定的回应。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儿童的倾听者,而师幼间的倾听也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行为,儿童寻求的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状态。
当前教师倾听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预定的活动目的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选择性关注。
在小学中容易发生的问题是学生倾听的目的不明确,而老师更多的是选择性倾听。
这种倾听往往是指老师在设定课堂情景时,只听到了便于课堂设计并能顺利开展的那部分叙述。
至于学生的整个观点,老师往往只是部分关注或间断性参与,这种选择性倾听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和思考,也忽视了孩子的立场和体验。
真正的倾听应该是确定幼儿的困惑所在,帮助幼儿解决疑惑,或是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调整自己的课程计划,使之适合幼儿的发展,又或是判断幼儿的回答与自己观点之间的吻合程度,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
以被动消极的方式对幼儿的表达给予不恰当回应。
其一,教师的“心不在焉式倾听”。
这种倾听方式使老师们仅仅被动地去倾听幼儿说出的词语或者情节,而错过了幼儿的动作、眼神和体态语言所传达的含义,有的老师在倾听的过程中,所联想的都是和幼儿讲述内容完全不相干的东西,却又不时地用点头示意和微笑等肢体方式,来表明正在倾听或者听懂了。
其二,教师的“偏见性倾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带着个人的感情色彩,不能做到就事论事,这就导致了偏见性倾听。
老师们总是爱用惯性思维或带有主观色彩地评判一个孩子的行为。
我听过一个类似的案例,讲的是一个平时只会捣乱的小朋友,有一次他帮助别的小朋友扣纽扣时,恰巧被他的老师看到了,老师及时地表扬了他。
但是有的小朋友说:“他用自己的那双手打人,那双手一点都不好。
”这位老师听完却说:“虽然这双小手打过人,做过不好的事情,但是现在这双小手也会帮助别人,做了一件好事情,那我们就原谅以前小手做过的不好的事情吧!”其实,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教师需要就事论事,而不能以偏概全,导致偏见性倾听,进而影响到幼儿的发展。
幼儿教师演讲稿:蹲下来,靠近孩子

幼儿教师演讲稿:蹲下来,靠近孩子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家长们,亲爱的孩子们:大家好!我是一名幼儿教师,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和思考。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那就是“蹲下来,靠近孩子”。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不仅仅是教师,更是孩子们的引路人和陪伴者。
与小朋友们相处的时候,我常常会蹲下来,靠近他们,这其实是一种尊重和分享的表达方式。
当我蹲下来时,我可以更好地与孩子们的眼睛对视,与他们建立更亲近的关系。
我相信,通过这种亲密的接触,我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们的需求与感受,同时也能更好地传达我的关怀和爱意。
蹲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们天生对探索和发现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总能发现一些我们忽略的小细节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而当我蹲下来,与他们处于同一高度时,我可以更好地观察和关注他们的行动,及时提供指导和保护,确保他们的安全。
同时,蹲下来还能给孩子们传递一种信号,那就是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注,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蹲下来,靠近孩子,也是一种尊重和倾听的姿态。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需求,作为教师,我们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心声和表达,关心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有时候,他们或许只是在寻求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抹宽容的微笑。
当我们蹲下来,真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时,我们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建立起更深刻的信任和情感纽带。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蹲下来,靠近孩子不仅仅是在教育工作中的一种技巧或方法,更是一种心态与态度。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孩子们的热爱和关注,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做出最大的努力。
感谢各位的聆听,让我们一起致力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谢谢大家!。
幼儿教师的师德演讲: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幼儿教师的师德演讲: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祖国花朵的重任,而要完成这个使命,我们需要拥有一颗愿意倾听孩子心声的心。
一、蹲下来,才能看见孩子的世界我们都知道,孩子和成人的视角是不同的。
我们站在成人的世界里,往往无法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
而当我们蹲下来,与孩子平视,我们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有一次,我在教室里看到一个小男孩在角落里哭泣,我走过去问他:“你怎么了?”他抬起头,泪眼汪汪地看着我,说:“老师,我的玩具找不到了。
”那一刻,我意识到,对于孩子来说,失去玩具就是天大的事。
于是,我蹲下来,和他一起寻找,在他的书包里找到了那个玩具。
当他破涕为笑时,我知道,我已经进入了他的世界。
二、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孩子的心声,往往隐藏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学会倾听,才能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小女孩告诉我:“老师,我觉得你不喜欢我。
”我感到很惊讶,因为我一直认为我对每个孩子都很好。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原来是我有一次在批评她的时候,语气过于严厉。
我立刻向她道歉,并告诉她:“老师很喜欢你,只是希望你能做得更好。
”从那以后,我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用心去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
三、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引导他们成长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引导。
只有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有一次,我在户外活动时,看到一个小男孩在欺负一个小女孩。
我走过去,蹲下来,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小男孩告诉我:“老师,她抢我的玩具。
”我问他:“那你为什么不能和她分享呢?”他低下了头,说:“我不想。
”我告诉他:“分享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学会分享,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
”经过一番沟通,小男孩最终同意和小女孩分享玩具,他们也成为了好朋友。
蹲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作文

蹲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作文
在学校的操场上,我蹲下来跟孩子们玩。
哈哈,你看那个小男孩,他正在玩沙子,小手抓得紧紧的,好像在建造他的小城堡。
我
走过去,蹲在他旁边,笑着说,“哇,你的城堡真酷!我能加入吗?”他眼睛一亮,点点头,拉着我一起玩。
不远处,一群小女孩正在跳皮筋,边跳边唱,“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我听得都忍不住想跟着跳了。
我走过去,拍了拍手说,“我能加入你们吗?我小时候也超爱跳皮筋!”她们
看着我,笑得眼睛都弯成了月牙。
突然,我听到了一个清脆的声音,“老师,你知道这个蝴蝶为
什么这么漂亮吗?”我转过头,看到一个小女孩举着一个蝴蝶标本,眼睛闪闪发光。
我蹲下身,好奇地问,“为什么呢?”她得意地说,“因为它喜欢花,所以它的翅膀就变成了花的颜色!”我惊讶地鼓
起掌来,她的想象力真丰富啊!
在角落里,有个小男孩正在专心地画画。
我悄悄走过去,看到
他画的是一辆大卡车,还有好几个小朋友在车里。
我好奇地问,
“这是你们的校车吗?”他摇摇头,认真地说,“不,这是我们的
冒险车,我们要去探险!”我哈哈大笑,他的冒险精神真让我佩服。
跟孩子们在一起,时间过得真快。
他们的话语简单直接,但充
满了童真和乐趣。
每次跟他们交流,我都能感受到那份纯真的快乐,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
倾听幼儿共同成长

倾听幼儿共同成长倾听幼儿是用心去倾听,去感受;是用爱去倾听,去传达。
幼儿园的一面墙上挂满了孩子纯真的笑脸,照片上边写着“请蹲下来,倾听每朵小花绽放的声音”,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就能读懂花的心思,孩子固然如此,倾听孩子的声音,我们就能走进孩子的世界。
没有学会倾听的老师,就没有学会倾听的孩子。
幼儿是一个整体,这是我们在观察、了解幼儿时必须牢记的观点。
我们只有通过观察、了解幼儿才能知道他的兴趣、特点和需要。
其中“倾听”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它便于促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首先,最为教师要静下心来,耐心地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孩子们的需求。
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因为分离焦虑让他们有不安全感,部分孩子会选择用哭闹的形式吸引老师的注意,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应即时的给予安慰,用温柔的话语和温暖的拥抱让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
教师为诱饵创设宽松的环境、氛围会让幼儿更自在、更享受幼儿园的生活。
其次,在倾听过程中,老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表情都会给幼儿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在离园活动中我们常常以讲故事或表演节目的形式实行,有的孩子能大胆的走出来面对全班小朋友,即使他的表演总是一成不变,我们也要耐心的听完,并用眼神告诉他们我们在很认真地听,结束后我们能够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背,给他鼓掌一边让孩子明白老师对他的肯定。
这样能使孩子觉得它的重要性,下一次他还会勇敢的表演,也会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孩子正在持续的进步与成长。
对于那些腼腆不好意思的孩子我们常常会忽略他们,我们能做的是通过交流对其实行鼓励。
也能够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讲故事,说儿歌。
倾听的方式还有好多种,想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家长也是一位很好的助手,好多幼儿在园里总是“默默无闻”很容易被老师是忽略,我们应该即时的检讨,因为好多关于孩子的事我们都是从爸爸妈妈那里里知道的。
孩子回到家后会滔滔不绝的讲述幼儿园里每天发生的事,开心的,难过的都会使他们记忆尤深。
对于这些幼儿我们应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创设有利条件,让孩子有机会去说,去表达,让他们得到自我满足。
倾听孩子的声音作文

倾听孩子的声音作文《倾听孩子的声音》前几天,我带着小侄子去公园玩。
那小家伙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兴奋得不行。
一到公园,他就像匹脱缰的小马驹一样,撒开腿乱跑。
我在后面喊着:“慢点,别摔着!”他才不管呢,径直跑到了秋千那里。
“姑姑,我要荡秋千!”他眨巴着大眼睛看着我说。
我赶紧过去,把他抱上秋千,轻轻地推了起来。
他一边荡着秋千,一边开心地大笑,笑声回荡在整个公园里。
慢慢地,他开始和我说着话。
“姑姑,你知道吗,我在幼儿园可乖啦!”“哦?怎么乖啦?”我好奇地问。
“我会自己吃饭,还会帮老师收拾玩具呢!”他一脸骄傲地说。
我认真地听着他说这些在大人眼里也许很平常的小事,看着他因为兴奋而红扑扑的小脸,我忽然意识到,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都是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呀。
我接着问:“那还有什么好玩的呀?”“还有还有,我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好玩了!”他手舞足蹈地描述着和小伙伴们玩的各种游戏。
我就这么静静地听着他讲着幼儿园里的点点滴滴,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他的小世界。
原来,在孩子的心里,有着这么多有趣的想法和故事,而我们大人却常常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去倾听他们的声音。
当我们总是要求孩子们听话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多听听他们说的话呢?他们的声音也许稚嫩,但那里面包含的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所以呀,我们要多俯下身子,去倾听孩子的声音,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陪伴他们成长呀。
就像今天在公园里,我倾听着小侄子的每一句话,感受到了他的快乐和纯真。
那次的公园之行,让我更加懂得了倾听孩子声音的重要性,也希望更多的大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给孩子们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
以上作文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
幼教心声 蹲下身 倾听童心演讲稿

幼教心声蹲下身倾听童心演讲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三尺讲台”常用来形容教师的天地,而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五年来,今天才真正感受到“站讲台”的意义。
我不同于常规的教师,我更愿意蹲下身来,与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观察,一起交流……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蹲下来,靠近孩子。
曾有一则小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一位母亲不解孩子为何在商场哭闹,直到她蹲下身,从孩子的高度望去,才发现孩子只能看到拥挤的腿。
这故事虽短,却深刻地提醒我们,只有蹲下身子,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孩子,引领他们成长。
班里一位家长分享了两位朋友与她女儿的互动。
王姨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创作,孩子因此感到被珍视。
而张姨虽然喜爱孩子,却未能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导致孩子感到压力和不快。
这让我意识到,走近孩子不是简单地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而是要理解他们的喜好,尊重他们的情感,与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
在一次“快乐的小朋友”意愿画活动中,孩子们尽情地描绘自己的快乐时光。
然而,我发现彬彬的画面与众不同,色调暗淡,画面上的小朋友也显得不幸。
我没有立即批评,而是蹲下来询问他的想法。
彬彬认真地告诉我,他画的是战争的惨状,他关心那些因战争而受苦的小朋友。
他的正义感和同情心让我深受触动,我鼓励他的创作,并深刻体会到,孩子的每一个想法都值得尊重,每一次表达都可能孕育着成长。
如果我未能及时关注,如果我未能耐心倾听,如果我未能给予理解和支持,我可能就错过了一次教育的机会,可能就伤害了一颗纯真的心。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潜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我们的理解和宽容,我们的欣赏和赞许,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催化剂。
让我们蹲下身来,靠近孩子,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感受,引导他们探索世界,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这不仅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的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
今天是2011年8月14日曹馨月3岁10个月2天
前段时间读了育网推荐的《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深受启发。
原来和小朋友相处还有这么多学问,这么多讲究。
与其说它是一本育儿书,不如说是一本儿童心理学教材。
作者通过深入的观察,用细腻的笔触和大量生动典型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儿童心理和各种育儿误区,指出了许多人都在犯的想当然的错误,让人十分震撼。
老实说,这是我看过的最细腻、最具说服力、最具有操作性的育儿书了。
我看完以后马上向周围的人强力推荐。
对照书本,我们有许多地方还是做得比较好的,比如培养专注习惯、适度原则,接纳情绪等等方面,但也有不少地方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比如三不干扰原则、自主原则、谦让原则等等。
结合月月的实际表现以及我们容易犯的毛病,我给外婆重点讲解了几条。
实践了两个多月,颇显成效。
关于三不干扰原则,我就想到月月喜欢穿裙子的事情。
她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几乎天天都要穿裙子,冬天也喜欢穿。
因为觉得上厕所不好脱,也不方便运动,我和外婆都为这个事情苦恼,早上都为穿什么和月月争论一番。
越是给她安排,她就越不听你的。
后来看了书,想想这事完全符合那三条不伤害自己,不打扰别人,不破坏环境的三不原则,就放开了,随她自己选择了。
只是必要时给她一些建议,决定还是由她自己来做。
这下她反而不拧了,变得乐于接受建议。
真是应了作者那句话,是“我先听她
的,她才听我的”。
以前我经常纠结于慈母败儿,对她比较严厉。
对她的许多要求,常常说不。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严厉的前提是先要顺应儿童的天性,然后才履行规则,先接纳而后教育,是疏导而不是打压。
而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帮助,则是让我明白,什么是儿童的天性。
最近她看到小区会所里有小朋友学跳舞,她非要拉着我去报名。
因为想起周周妈说过,技巧性的东西容易学,创造力却学不来,提出小孩六岁前不给报任何兴趣班,而是提供相应条件让其自由发挥,我就不想这么早给她报名。
第二次看见了又缠着我要去学,我还是没答应。
到第三次,她进去就不肯出来了,跟着跳得像模像样。
我就让她上了一节体验课,小家伙学得很认真。
老师夸她接受力很强,动作学得很快,她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
我再问她,“你是不是真的要学,跳舞很累的,要经常压腿,你能坚持吗?”她的头点得像鸡啄米,还马上坐下来展示勾绷脚给我看,“喏,我都会压腿了,一点都不累!”停了一会又说,“妈妈,如果我真的累了,我就休息一下又接着跳啰”“妈妈,我真的太喜欢跳舞啦,给我报名好不好?好不好呀妈妈?”看着她一脸的渴求,我就先交了半期的费用,还给她买了一条雪白的芭蕾舞裙子和一双舞鞋。
小家伙臭美得很,到处找镜子照。
第一个星期,很积极上课。
第二个星期,跟老师小伙伴混熟了,她就开始开小差了。
遇到感兴趣的才跳,有时候干脆说太困了不想去。
有一次陪她去跳,她才跳了十来分钟,就开始自由发挥了,一直就
像一只小鸟一样,摆动双臂不停转着圈跑,还笑个不停,自得其乐。
我喊她停下来跟老师跳,她说她就喜欢学小鸟飞,还让我扮鸟妈妈追她,我哭笑不得。
后来几节课都是这样,说我一点都不郁闷是假的,毕竟交了钱,多少有点可惜,但看她玩得那么开心,又不忍责怪她。
怎能怪她呢?还不到四岁的小孩,还不懂控制自己,兴趣爱好也没定型。
小孩子,爱玩无罪,开心就好,就当来游乐场玩好了。
其实在家里,我和周周妈一样,从她出生开始,就常给她放一些优美的音乐。
她经常闻歌起舞,根据曲子风格自编自演,还蛮像那么回事儿。
有一次,她主动要求我放钢琴曲,说她要跳舞。
我乐了,问她,“为什么你在家那么爱跳舞,又不愿意去上舞蹈课呀?”她扬起小脸蛋,很理直气壮地说,“因为上课老是有老师教的,我不想要老师教,我想要自己跳!”呵呵,一语道破天机,果然是小小孩,天真无邪,无拘无束呀!我释然了。
关于自主原则,停止不必要的帮助方面,我也有许多话要说。
或者出于好心,或者出于不耐烦或者节省时间我们忍不住去帮她考虑或者操办太多事情,总忍不住自以为高明地去纠正她的劳动成果,总想让她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殊不知考虑太周全,大人太“能干”反而剥夺了她许多的学习探索机会和成长历练的经验。
周周妈在书里明确指出,尊重孩子的决定,允许孩子犯错误,接受孩子的劳动成果,哪怕不那么完美,还举了许多生动的事例来阐述她的观点,很有说服力。
现在小家伙变得很有主见,动不动就说我自己来,我自己会的哇。
小家伙精的很,估计是没少偷听我们关于这本书的对话,遇到我管着她不耐烦的时候,她就很认真地我说,“妈妈,你不要管我这么多,我想怎样就怎样哇。
”我一惊,想起书本的话,马上意识到自己犯老毛病了,连忙说“好,宝宝自己做决定”。
呵呵!前两天,还自己站在水龙头底下洗头,我们都惊喜得不行。
关于谦让原则,我也和许多妈妈一样,原以为主人要让客人、大的要让小的、男孩要让女孩。
有些时候,比如家里有客人来访,碍于面子碍于客套,我们都容易忽视孩子的内心,替孩子做决定,逼孩子谦让。
周周妈在书里一反传统,指出这种强迫谦让的弊病,提倡如尊重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先征求孩子意见,尊重先到先玩的游戏规则等让我茅塞顿开,再也不必为此事纠结。
实践以后发现,如果我足够尊重孩子,先征求意见,一般她都会很大方地答应。
如果有点勉强,就讲两句道理,一般也会答应;当然偶尔也有绝不让步的时候,那种情形下我就不勉强她,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当着客人的面数落她。
很感谢育网向我们推荐了这么一本好书,让我受益匪浅。
看完这本书的最大感受是,孩子面前,大人最好蹲下来,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育儿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奢望自己每天做到一百分,但却要常常提醒自己:要用心,要耐心,更要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