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PPT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辛弃疾真正担心的是什么?
国土沦陷了,尚可以夺回; 战争失败了,仍可以再打; 若是文化信仰熄灭了,则是真正的亡国灭种!
对比
目的
作用
用古代的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 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 通过这些
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
交互重叠
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 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 的对比,
抗金热情
劝谏当政者不能草率出师,必 须做好准备
拓拔焘
率兵追击, 建立行宫
廉颇
一饭斗米, 以示可用
借古讽今
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对南宋政 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有报效祖国的忠心,却不被重 用的激愤
词中用典之处颇多,有无堆砌之感,为什么?
辛词中用典很多,却无堆砌之感,因为内容大多与作者的政治态 度和个人遭遇有关。
上片借历史人物书写自己的抱负,下片一开始就是令人沮丧 的历史图画,使人回溯历史,意在汲取教训,不打无准备的仗。最 后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 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综观全词,用事虽多,然而抒情的脉络清晰,词中所涉及的历 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诗人的思想感情清晰可及。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 词人。他主张收复中原,二十多岁便投身抗金,有卓 越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热情。42岁退居江西信州(今江 西上饶)。一生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 放的诗词。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其作品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他也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 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善用比、兴手 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 到了极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 鼓!
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 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 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 佛狸祠。
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 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 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 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 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 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表现手法:
运用典故
英雄业绩——可悲现实
对比
刘裕——刘义隆 扬州路——佛狸祠
廉颇——自己
用典赏析:
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但没有 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反而是表现了非常丰 富的内容和思想。正如《词综》所说,“发 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 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 多者,尚是不解词味。”
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
建 功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 立
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
令 人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 仰
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 慕
他几次大举北伐。
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 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 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 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 无耻行径。体现出自己抗敌救 国的热情
亭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
辛弃疾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 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导入: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家及作品,积累文学常 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作品中的典故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作品中运用的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作者人生遭遇,体会作者 的思想情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23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23张
千古江山:千百年来江山依旧。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曾 以京口为政治活动中心,继续开拓发展江东根据地。赤壁 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
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赞美孙 权;深恨现实中无英雄
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楼台,指孙权时期京口的繁华景象。
上片小结:
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 的英雄人物事迹讽刺南宋政权的无 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
•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 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筑坛祭天以告成功)。狼居胥山,在今蒙古 境内。此处借封狼居胥表示要北伐立功。
风流: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叹英雄无觅 讽朝廷苟安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 金戈铁马:指代精锐的部队
气吞万里如虎:所向无敌的气概威势。
刘裕以京口为基地,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 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 之功业。 刘裕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这和屈辱苟安的南宋统 治者失地误国构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对庸懦统治者的不满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出了刘裕率领兵强马 壮的军队,驰骋中原,所向无敌的豪迈气概,作者借此表达 了自己对英雄业绩的向往,表明了自己抗敌救国的决心。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 不同点: 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 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 蕴藉,激愤,沉郁。
谢谢观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词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读: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二读:读懂词意。 三读:读出感情。 四读: 析情明技
一读: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 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 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 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读:读懂词义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 打风吹去。
(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为什么用“总” 和“被”?
紧承上句,并且用“总”修饰“被”:这就既慨叹孙权时期京 口繁华景象和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 不复存在;更表明了英雄人物及其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 消逝。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当时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抒 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四读:析情明技
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些什么?
上 孙仲谋
舞榭歌台 风流业绩
片 刘裕
金戈铁马 万里如虎
刘义隆 下 片 拓跋焘
廉颇
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 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多用典故,表达情绪。
用典赏析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这几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作用? 用孙权典故 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 庸无能。 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 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 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 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贰 下片小结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 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 用的悲愤情感。
人物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
历史事件
蕴含的情感
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 保卫了家园。
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 中原,他曾大举北伐。
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 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 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拓跋焘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 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表现作者对英雄的敬仰,对 南朝的讽刺 表达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和 对统治者懦弱无能的批判
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 胄不能草率行事。
表示对南宋政府偏安一隅、 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赵王想再用廉颇,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 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 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 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 遂不召。
贰 上片小结
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 讽刺南宋政权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爱 国情怀。
贰 文本分析
词中哪些句子提到人物,有何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词解: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 像霍去病那样建立封狼居胥山的功绩,结果落得个北望敌军 而仓皇失措。 典故:南朝宋文帝,是宋武帝刘裕之子,好大喜功,冒险北 伐,结果大败,被拓跋焘率领的北魏军队追至长江边,几乎 全军覆没。 情感: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及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 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以廉颇自比,虽年老仍想为 国效力,却有小人挑拨,他 感到悲愤,抒发了他壮志未 酬的苦闷。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03
艺术特色与风格展示
辛弃疾豪放派诗词风格概述
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辛弃疾的词作常常展现出豪放的风格,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事 件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开阔的意境和磅礴的气势。
直抒胸臆,情感激昂
他的词作中常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情感激昂,具有强烈的 感染力和号召力。
运用典故,富有内涵
辛弃疾善于运用典故和历史事件,通过巧妙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 词作内涵丰富,意蕴深远。
忧国忧民思想在作品中体现
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中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 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体现了强烈的忧国情怀。
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作品在描绘京口北固亭的壮丽景 色时,也不忘提及战乱给人民带 来的苦难,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
深深同情。
对恢复中原的渴望
辛弃疾在词中表达了对恢复中原、 统一国家的强烈渴望,彰显了他
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
忠诚勇敢品质对后世影响
1 2 3忠诚于国家Fra bibliotek辛弃疾一生忠诚于国家,他的这种品质在《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影响。
勇敢抗击外敌
辛弃疾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勇敢抗击外敌、保卫国 家的决心和信念,这种勇敢精神激励了后世的仁 人志士。
坚守民族气节
辛弃疾在词中所表现出的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 对于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对 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辛弃疾《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ppt
课件
目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析与赏析 • 艺术特色与风格展示 • 思想内涵及价值观念解读
目录
•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介绍 • 互动环节:课堂活动与讨论

(完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完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南归后
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 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 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 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 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 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隐 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 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
直到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 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侘胄起用。当时 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 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 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 伐的旗帜。任他作镇江知府,可他的意 见不能被韩侘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 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 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 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 背景。
用孙权典
刺南宋苟安,叹英雄无觅
名家分析
孙权首,句幼从承时父间兄着之笔业,,纵胸观怀千大古志,。把建读都者京带口进(悠后 迁建长康的)意,境占之据中江。东词。人赤面壁对之腐战败联无合能刘的备南大宋破朝曹
廷,发出了“英雄无觅孙仲谋”的沉痛感叹。 操,次遂句使说天英下雄鼎业足绩三及分其,流后风又余数韵拒也曹都操随于着江自北然, 使曹和操人发世“的生风子风当雨如雨孙而仲消谋失”,之更叹添!词终人为之吴感侯慨。!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树兰 陈刚
知识回顾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 五十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山东历城人。 年轻时曾参加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 军担任掌书记(掌握军中文书)。宋高 宗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女真入侵, 辛弃疾等突骑渡江与宋廷联络,次年 率义军归宋,授江阴签判之职。以后 历任湖北、江西等省安抚使。他写的 诗词甚多,至今留存六百多首,“南 北两朝,实无其匹”,被誉为“词中 之龙”。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 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 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 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26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26张
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苏轼和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试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念奴娇·赤 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题材上:都属于怀古词,文题结构都由地点+怀古构成。 ②内容上:都描绘了气势恢宏之场景,雄浑壮阔之意境;都怀想了年轻有为、建 功立业的英雄豪杰,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都展现了重大历史事 件,如赤壁之战、北伐中原、西汉匈奴之争等都是历史的巨幅画卷,均能体现豪 放气势。 ③情感上:都赞扬了一些英雄豪杰,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抒发了 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④手法上:都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析典故——理解情感用意
古人
古事
情感
用意
孙 权 置镇京口,雄踞一方 景仰、惋惜 叹英雄后继无人
刘 裕 起兵北伐,建立政权 仰慕、向往 表建功立业雄心
刘义隆 草率出师,仓皇而逃 不屑、讽刺 劝为政者勿草率
拓跋焘 率兵追击,建立行宫、悲叹 望为政者用人才
5.战国廉颇
廉颇80遂左右时,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想重新起用他,但又不知 他但身体状况能不能担当重任,就派使者唐玖去廉颇住处观其进食的情况。
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贿赂唐玖,让他说廉颇的坏话。 唐玖回朝后对赵王假说廉颇“一饭三遗矢”,使赵王以为廉颇年老身衰, 不予召用。
词人以廉颇自况,虽60多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 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 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
1.辛词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典。请结合注释,找出本文用了哪些典 故,并谈谈你从这些典故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8
❖说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学生集体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提问学生词人创作《水龙吟》的思想情感;
3.设置导语,导入本课:
看来同学们对词人感慨时光流逝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愁苦与愤懑都 已经有所体会,我们也知道,辛弃疾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饱受排挤与 陷害,但他不论出仕或归隐,都从未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 ,豪放雄健的词风中时时流露出伟大的报国理想和爱国情怀。三十四岁的 辛弃疾写下了“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慷慨与激昂,那么 三十年多后,晚年的辛弃疾,又将如何用词作来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辛弃疾的另一首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
(1)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2)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 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变化?
Page 16
❖说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2—5分钟)
1.背诵全词,完成练习 作业。
2.运用用典手法,写一 首词或诗,写出自己 心目中英雄,并注明 所用典故。下节课进 行交流展示
Page 14
❖说教学过程
归纳总结
用典:从典故内容上分析,注重通过典故所指合理联系作者本身; 从情感表达上分析,从对古人引申到对自己、对统治者、对当 今社会以及其他相关的特定感情,注意全面和具体;从手法效 果分析,注意考虑委婉、含蓄、增强文学底蕴和说服力等等。
怀古咏史:内容方面,注意所咏——“古人”、“古地”、“古 事”;情感方面,注意情感的抒发对象——对故人、对当今、 对统治者、对自己等等以及抒情方式的运用和情感的变化;手 法方面,较为突出的有用典、借代等等;结构方面,注意内容 的衔接与变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 课PPT
Page 1
❖说课标教材
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标主动、合作的教学理念,我将始终在
我的课堂上做到:
教学课 执行课 标准件
学习课 自主课 个性化
Page 2
❖说课标教材
教材分析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必
修四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中的一首。 2.《辛弃疾词两首》是在学习《苏轼词两首》的基础上,
握本首词中所涉及的修辞手法和赏析方法,提高学生的诗词 鉴赏水平。
Page 5
❖说课标教材 重点难点
一种词风 一类作品 一种手法
“三个一” 对豪放派特点的理解与掌握 对怀古咏史类诗词的赏析 对用典手法的掌握
Page 6
❖说教学方法
教法 1.提问法贯穿课堂。注意设置问题的思维价值,将典故
分析与情感把握作为主要的问题切入,杜绝“浅、碎、 平”,做到“精、实、活”; 2.点拨法与归纳法作为关键与抓手。在归纳总结的基础 上通过练习与知识拓展最终服务于应用; 3.多种资源,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辅助资源 进行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效果、拓展学生 视野。
二、手法运用
1.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 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词人 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 怀?
2.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 事的目的是什么?
3.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 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4.有人说,整首词的情感都寄托在 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 饭否?”中,请谈谈你的看法?
进一步学习豪放派词风的关键。 3.本节课所侧重的情感分析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贯
穿了怀古咏史类诗词的整个教学,也是学生进一步顺 利、快捷掌握诗词赏析方法的基础,是形成学生合理 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Page 3
❖说课标教材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就目前知识
构成情况和之前古代诗歌的学习基础来看,他们对古 典诗词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与认识,而本单元前两课 的学习,也让学生对宋词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与掌握,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但要真正做到全面、 系统地掌握赏析方法技巧从而内化为鉴赏水平还有一 定的距离。
Page 9
❖说教学过程 背景介绍(5分钟)
1.这首词作于词人晚年, 当时的时代环境是怎样的? 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下这 首词的?
2.在这样的情形下,结合 《水龙吟》,思考一下词人 写这首词时的心情?
Page 10
❖说教学过程 诵读与整体感知(5—8分钟)
Page 11
❖说教学过程
逐层分析与方法指导(15分钟) 一、课文分析 第一层:“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第二层:“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
Page 4
❖说课标教材
教学目标 1.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使学生了解词人辛弃疾的生
平,以及创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2.通过诵读与分析,体会词人的创作心态与所抒情感,分析词
人的英雄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豪放派词风的特点,在交流的过程中提
高学生的情感领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分组讨论探究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归纳,要求学生掌
Page 7
❖说教学方法 学法 1.充分预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 2.以诵读法为基础,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朗诵作品,
感知作品,配合圈点法,解决基础知识障碍,做到自 主学习; 3.分组讨论,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思维 过程的关注与引导,真正做到体验过程,避免讨论过 程的虚假与无效。
Page 15
❖说教学过程
拓展练习与升华总结(10分钟)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 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 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 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 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Page 12
❖说教学过程
“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固” “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尚能饭否”
用刘帝、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 祖国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Page 13
❖说教学过程
Page 17
❖说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上 片 片下
忠心报国 政权无能 典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