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湟水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合集下载

湟水河问题整改工程方案

湟水河问题整改工程方案

湟水河问题整改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湟水河是中国黄河上游重要支流,流经青海省境内,是青海省的母亲河。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利用和不当管理,湟水河流域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河道淤积、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

为了有效解决湟水河流域的环境问题,提高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们制定了湟水河问题整改工程方案。

二、整改目标1. 河道治理:深化河道、疏通堤岸,并进行生态修复,确保河道通畅。

2. 水土保护:采取措施防治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减少土壤沙化现象。

3. 水质改善:加强水质监测,实施污水处理和排放管控,保证湟水河水质达标。

4. 生态修复:进行湟水河流域的湿地保护、植被恢复,确保生态系统健康。

三、整改项目1. 河道治理(1)对湟水河流域进行河道深化,疏通河道,扩大河床断面,提高河道输沙能力,有效减少河道淤积。

(2)加强湟水河流域岸线的堤岸管理,确保岸线不受侵蚀,保持河道的有效宽度和深度。

(3)修建生态护岸,恢复湟水河流域岸线的水生植被,为岸线生态修复提供必要条件。

2. 水土保护(1)开展湟水河流域水土保护工程,加强湟水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通过植被覆盖等技术手段减少水土流失。

(2)推广农业生态种植模式,采用防风固沙、梯田保护等措施,增加土地的抗蚀能力,减少土地的水土流失。

3. 水质改善(1)加强湟水河流域的水质监测,制定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对河流中的废水、垃圾、废弃物等进行全面清理。

(2)对湟水河流域内的工业企业、农业生产等进行排污管控,对存在污染行为的进行整改,确保湟水河水质达标。

4. 生态修复(1)确保湟水河流域湿地的保护,加强湿地修复工作,保留和完善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湟水河流域的生态保护能力。

(2)加强湟水河流域植被的恢复,通过植树造林、造林封山、树种配置等措施,恢复湟水河流域植被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四、工程实施1. 技术保障(1)采用先进的河道治理技术,包括挖河、疏河、补砂等工程技术,确保治理效果。

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措施

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措施

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措施
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湖泊水质管理。

通过加强河流入湖水的监测和治理,减少或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尤其是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保持青海湖水质的稳定和健康。

2. 加强湖岸带保护和恢复。

设立湿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立湿地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控制开发建设对湖岸带的破坏,保护湿地植被和鸟类等物种的生存环境。

3. 限制捕捞和加强渔业管理。

制定合理的渔业参与计划和渔业管理政策,限制湖内捕捞量,禁止捕捞相关保护类水生生物,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加强渔业资源监测和巡查执法。

4.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科研。

建立完善的青海湖监测体系,加强对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监测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5. 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推动青海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同时,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和节能减排技术,减少对湖泊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6. 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湖泊保
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青海湖的氛围。

综上所述,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包括水质管理、湿地保护、渔业管理、生态环境监测、可持续发展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促进湖区的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生物资源现状及对策

青海省生物资源现状及对策

青海省生物资源现状及对策摘要:坐落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是全球高海拔地区唯一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

在高寒、高海拔等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长的生物演化历史变迁过程中,该地区形成了诸多独特的适应高原特殊自然环境的野生生物物种,这些物种维系了高原总体生态,也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具有十分重要的物种保存、科学研发探究、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意义。

Pick to: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Qinghai Tibet plateau, Qinghai province is the only large global high altitude wetland ecosystem, is the Yangtze river the birthplace of the Yellow River, Lancing river three rivers In cold climate conditions such as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such as high altitud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 the process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in the long history, the region formed a number of unique wildlife species to adapt to the plateau special natural environment, these species to maintain the overall ecological plateau, is also a important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ne poo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ave speci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biodiversity and na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关键字:青海省青藏高原东北部湿地生态系统水生动物牦牛资源保护Key words: in the northeast Qinghai Tibet,plateau in Qinghai province ,Yak resource conservation ,wetland ecosystem of aquatic animals一、青海省主要生物资源(一)青海省水生动物资源青海水生野生生物资源分布情况青海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水体资源较为丰富,江河湖泊水域面积共有136.7万ha,其中有鱼类分布的水面有106.7万ha。

青海渔业发展现状调查

青海渔业发展现状调查

青海渔业发展现状调查
根据最新调查,青海省的渔业发展现状几乎没有被广泛关注。

青海省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内陆省份,具有丰富的湖泊和河流资源,这些资源为省内的渔业提供了很大的潜力。

然而,由于多年来对青海省的渔业发展缺乏投入和重视,目前的渔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

青海省的渔业生产主要以养殖为主,而湖泊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仍有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青海省的渔业养殖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养殖技术相对薄弱,缺乏创新和改进。

这导致了养殖效率不高,养殖水质控制不佳,养殖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其次,青海省的渔业市场也相对不发达。

由于省内对渔业市场的重视程度不高,加之省内渔业企业规模较小,导致渔业产品销售和推广面临一定的困难。

此外,青海省的渔业发展还受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湖泊和河流的水质遭受到严重污染,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综上所述,青海省的渔业发展现状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青海省的渔业发展,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改善渔业市场环境,加大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渔业管理体制等措施的实施。

只有这样,青海省的渔业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海省土著鱼类种类及保护对策

青海省土著鱼类种类及保护对策

第2卷第3期2009年 5月水生态学杂志Journal o fH ydroecologyV o.l 2,N o .3 M ay ,2009收稿日期:2008-04-03作者简介:李柯懋,1976年生,青海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生生物保护、渔业生态环境监测。

E -m ai:l ke m aol@i 163.co m青海省土著鱼类种类及保护对策李柯懋,唐文家,关弘韬(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青海西宁 810012)摘要:青海省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地域辽阔,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形成了水生浮游动植物)水生昆虫)鱼类)鸟类)湿地的复合生态共生体系,其中土著鱼类在该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介绍了青海省50种土著鱼类的种类、分布水域、濒危状况,并提出了一些保护建议:设立青海省重要渔业资源禁渔区(包括玛柯河水域常年禁渔区及种质资源保护区;长江通天河段、澜沧江上游常年禁渔区;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星宿海禁渔区等);利用现有增殖放流设施加大土著鱼类的增殖放流;进一步加强青海省黄河段水利水电工程渔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及补偿机制的研究;开展渔业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多方合作筹措保护资金。

关键词:青海省;土著鱼类;保护中图分类号:S9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075(2009)03-0032-05青海省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拥有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0自然保护区,地域辽阔,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水文和气象环境复杂,为多种水生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形成了水生浮游动植物)水生昆虫)鱼类)鸟类)湿地的复合生态共生体系。

青海省的土著鱼类种类丰富,部分土著鱼类为青藏高原特有物种,为我国珍稀的物种资源。

当地土著鱼类也为青海高原成为国际意义的珍稀水禽繁殖栖息地和中转地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具有举足轻重的生态地位。

近年来由于人为活动不断加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著鱼类的分布范围逐渐缩小,资源量急剧下降,一些种类濒临灭绝,开展青海省土著鱼类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青海生态问题调查报告

青海生态问题调查报告

青海生态问题调查报告题目:青海生态问题调查报告一、引言青海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美丽的省份,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海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报告将对青海目前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改善青海的生态状况。

二、青海生态问题概述1.草原退化:青海是中国最大的高原草原地区,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青海的草原退化严重,植被覆盖度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2.水资源短缺:青海位于内陆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方面。

3.湖泊富营养化:青海拥有众多的湖泊,但由于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的排放,湖泊水质受到污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生态状况差。

4.生物多样性减少:青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之一,但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生境破坏,青海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三、原因分析1.经济发展压力大:青海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开发、工业污染和人口增加等问题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

2.生态意识薄弱:由于青海的农村比较贫困,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相对较低,一些农民在谋生的过程中过度开采资源、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破坏。

3.管理不善: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的管理不善、监管不力,导致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效果不佳,对环保违法行为缺乏有效打击。

四、解决方案1.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强青海环保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切实做好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工作,依法打击环保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形成震慑力。

2.扶持农牧民转型:加大对农牧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生产技术,推动农业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草原的过度开发。

3.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动节水技术的应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青海河湟调查报告

青海河湟调查报告

青海河湟调查报告青海河湟调查报告(一)青海河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其发源于青海省一段叫做河源的地方,经过黄河源头附近的一片高原地带,最后注入黄河大峡谷。

本文将对青海河湟进行调查,并就其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水源保护青海河湟的水源主要来自于青海省的冰川、雪水和饮用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扰动,青海省的冰川正在迅速消失,导致青海河湟的水源量减少。

为了保护水源,我们建议加强对冰川的保护,同时对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进行合理规划,以减少对青海河湟水资源的压力。

二、生态环境青海河湟流经的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拥有丰富的植被和动植物资源。

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过度放牧和非法砍伐等人为活动,青海河湟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渐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建议加强对违法活动的监督和处罚,并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共同守护青海河湟的绿水青山。

三、社会经济发展青海河湟流域的经济主要以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基础设施不完善,青海河湟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建议加大对青海河湟地区的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青海河湟旅游资源的开发,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增加地方收入。

综上所述,青海河湟是一个重要的河流,其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保护好青海河湟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青海河湟调查报告(二)在之前的调查中,我们已经对青海河湟的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青海河湟的文化遗产和环境教育。

四、文化遗产青海河湟流域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民居、宗教建筑和传统村落等。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传统民居和宗教建筑面临着老化和破坏的问题。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建议加强对修缮工作的资金支持,同时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以确保文化遗产的长久保存。

青海生态问题调查报告

青海生态问题调查报告

青海生态问题调查报告青海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青海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本调查报告主要围绕青海生态问题展开,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资源问题青海是我国的水库,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水资源面临着枯竭的风险。

一方面,这主要是由于旱灾和水文情况不稳定所导致的;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也对水资源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压力,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解决方案:1.加大水资源保护的力度,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推行科学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2.开展水资源调查研究,了解水资源分布、利用状况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合理规划农田灌溉用水,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减少农业用水浪费。

4.强化工业用水的管理,倡导节约用水,推广循环水利用技术。

二、土地草原退化问题青海是我国重要的草原区域,但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土地草原退化严重。

主要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草原火灾等。

解决方案:1.实施合理放牧政策,控制放牧数量,遵守草原保护法规。

2.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牧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3.控制草原火灾,完善预防、监测和扑救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和技能。

4.推广草原恢复技术,如草种选择、草场改良等,促进草原的生态恢复。

三、气候变化问题青海是全球变暖的敏感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首个气候变化试点省份。

气候变化对青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导致冰川退缩、湖泊缩水、沙漠化加剧等问题。

解决方案:1.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研究,了解其对青海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

2.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湖泊、河流等水资源,减缓沙漠化的进程。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推动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青海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于2 0 0 8 -2 0 1 0 年对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青海省湟水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并对渔业资源变化、
生物多样性和鱼类面临的生态问题进行 了初步 的探讨 。结果表 明 :湟水 流域有鱼类 3 6种 ,隶属于 4目 8 科
2 6属 ,鲤形 目鱼类为主要 类群 ,有 2科 1 9属 2 5种 ,鲑形有 3科 4属 6种 ,鲈形 目有 2科 2属 4种 ,合鳃 鱼 目有 1 科1 属1 种 ,其 中土著鱼类有 1 4种 ,外来鱼类有 2 2种 ;湟水流域 土著鱼类呈 现出个体 小型化趋 势 ,生物多样性指数整体不高 ,水域污染 、水利水 电工程建设 以及外来 鱼类 物种 的入侵 ,对 湟水 鱼类资源 造 成了一定的威胁 ,为此 ,提出了保护湟水渔业资源 的几点建议 。
调查 时 采 用 刺 网、 地 笼 、电 捕 鱼 仪 ( 经 过 批 准 ) 等渔 具实 地捕 捞 。用 五层 刺 网 ( 网片 8 . 0 mX 1 . 2 m, 网 目 依 次 为 2 . 0 、3 . 5 、4 . 0 、7 . 0 、9 . 0
源 的研究 ,主要 以鱼类 的分 类 2 和水 利 水 电工程 对 鱼类 影 响 的 专 题 调 查 L 6 为 主 。作 者 于 2 0 0 8 —
在北 川河 上 游 宝 库河 ,2 0 1 0年 5月 在 北 川 河 中下 游河 段开 展鱼类 现 场调查 ( 图1 ) 。
1 . 2 方 法
湟水 流域位 于青 海省东 部 ,地处 黄 土高原 向青 藏 高原 的过 渡地 带 ,是青 海省政 治 、经 济 、文 化 中
心和工 农业 生产 基地 。 目前 ,有 关湟 水 流域 鱼类 资
第2 8卷第 3期
2 0 1 3年 6月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V0 1 . 2 8 No . 3
J 0 URNAL 0F DAL I AN OC E A N UNI VE RS I T Y
J u n e 2 0 1 3
文章编号 : 2 0 9 5 - 1 3 8 8 ( 2 0 1 3 ) 0 3 - 0 3 0 7 - 0 7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调查 时 间与范 围
调查 时 间为 2 0 0 8年 4月_2 0 l 0年 l 2月 。于 2 0 1 0年 4月 在 湟水 湟 源 、西 宁 、平 安 、乐 都 和 民 和河 段 ,2 0 0 9年 9月 在 大 通 河 源 区天 峻 县 木 里 河 段 ,2 0 0 8年 4月 、2 0 0 8年 1 O月 、2 0 0 9年 4月 、
省 的天 祝 、永 登县 ,最后在 青海 省 民和县 享堂 注入
湟 水 ,全长 为 5 6 0 . 7 k m,青海 省境 内河 长 为 4 6 4 . 4 k m,流域 面积 为 1 . 2 9万 k m 。北 川 河 是湟 水 的第
二 大支 流 ,发源 于大 通县境 内西 北达 坂 山南麓 的开 甫 托脑 中山 ,源 流段 称 宝 库 河 ,由西 北 向东 南 流 , 至下 旧庄 附近从 右侧 汇入黑 林河 ,从 黑林 河 汇人 口
面积 为 1 . 6 l万 k m 。 大 通 河 是 湟 水 的最 大 支 流 , 与 湟水平 行 ,仅一 山之 隔 ( 大坂山) ,发 源 于 青海 省海 西 州天 峻县境 内托莱南 山的 日哇阿 日南侧 ,流
经 刚察 、祁 连 、海 晏 、 门源 、互 助 、乐都 县 和甘肃
Hale Waihona Puke 础资料和参考。 青 海 省 湟水 鱼 类 资源 现 状及 保 护对 策
唐 文 家 ,陈毅 峰2 ,丁城 志
( 1 . 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中心,青海 西宁 8 1 0 0 0 0 ; 2 .中国科学研究院 水生生物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2 ; 3 .云南大学
亚洲 国际河流 中心 ,云南 昆明 6 5 0 0 9 1 )
关 键词 : 湟水;大通河; 鱼类资源;外来鱼类;生物多样性
中图分 类号 :Q 1 7 8 . 2
文 献标 志码 : A
湟水 是黄 河上 游最 大 的一级支 流 ,发 源 于青海 省海 北州 海晏 县包 呼 图河北 部 的洪 呼 日尼 哈 ,自西
向东 流经 海 晏 、湟 源 、湟 中 、西 宁 、互 助 、平 安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7 - 0 3
c m) 在河 流 中顺 水 流方 向采 集 鱼 类 ;用 三层 刺 网
( 网片 5 0 I / I X 1 . 0 m,网 目依 次 为 1 O 、3 、1 0 c m) 在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 目 ( 4 1 0 3 0 2 0 8 ) ;国家 “ 9 7 3 ” 计划项 目 ( 2 0 0 9 C B 1 1 9 2 0 5 ) 作者简介 : 唐 文家 ( 1 9 7 7 一 ) ,男 ,高级工程师 。E - ma i l :q h t s y @1 2 6 . c o n r 通信作者 :陈毅峰 ( 1 9 6 3 - ) ,男 ,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E - m a i l :e h e n y f @i h b . a c  ̄ c r l
2 0 1 0年对 湟 水 流 域 的 鱼 类 资 源 进 行 了 初 步 调 查 , 对 鱼类 区系组成 、资 源变 化 、外来 鱼类 情况 以及 鱼 类资 源面 临 的问题作 了探 讨 ,并 提 出具 体 的对渔业 资源保 护对 策 ,以期 为湟 水鱼类 资 源的保 护提供 基
乐都、民和县,在甘肃省永登县傅子村 注人黄河 , 全长为 3 7 4 k m,青海 省 境 内河 长 为 3 3 6 k m,流域
以下称 北 川 河 ,在 西 宁 注 入 湟 水 ,全 长 为 1 5 4 . 2 k m 。湟水 干 流上 只有 1座 东 大 滩 水 库 ,支 流 上 主要有 黑 泉 、盘 道 、古鄯 、南 门峡水 库 等 。
2 0 1 0年 5月在 大 通 河 门源 县 纳 赤 峡 至 互 助 县 甘 禅 口河 段 ,2 0 0 8年 1 0月一 l 1月 、2 0 1 0年 5月_ _ 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