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学校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第6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6章知识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结构:元素周期表是将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得出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由一系列水平排列的周期和一系列垂直排列的族组成。

每个元素都具有一个原子序数(元素序号)和一个原子量,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

2.元素周期表的周期特征: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特征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发生周期性变化。

周期性特征包括元素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金属和非金属性质等。

3.元素周期表的族特征:元素周期表的族特征是指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分布在同一族中。

元素周期表的族包括有色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半金属、卤素、气体和惰性气体等。

4.元素周期表的区块划分:元素周期表根据不同的性质,可以划分为s区、p区、d区和f区。

s区包括周期表的第1和第2组,p区包括周期表的13到18组,d区包括周期表的3到12组,f区包括内层电子最后一个电子为f电子的元素。

5.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主族元素是指周期数为2到7的s区和p区元素,具有典型性质。

过渡金属是指周期表的d区元素,具有高熔点、高密度、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特点。

6.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金属是指具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的元素,大多数元素都是金属。

非金属是指不具有金属特性的元素,多为气体或者固体。

7.元素周期表中的电负性:元素的电负性是指元素中原子吸取电子的能力。

电负性较大的元素倾向于吸引其他元素的电子而形成阴离子,电负性较小的元素倾向于处于阳离子状态。

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8.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原子核到外层电子最外层轨道电子的平均距离,是反应原子大小的指标。

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因为电子层的增多使得电子云更加收缩,原子半径随着族数的增加而增大,因为电子层向外扩展。

9.元素的氢化、氧化和硫化物: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与氢、氧或者硫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氢化物、氧化物或者硫化物。

九年级6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6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6单元知识点九年级6单元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涵盖了许多关键知识点。

本文将逐个介绍这些知识点,帮助读者理解并加深对这些内容的掌握。

一、化学知识点1. 原子结构:介绍原子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如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等。

同时讲解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 元素和化合物:解释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区别,讨论元素的种类和性质,以及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性质。

3. 化学方程式:教授如何编写和平衡化学方程式,重点解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概念,以及所涉及的环境条件。

4. 化学反应:介绍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和酸碱反应等,以及相关实验方法。

5. 物质的性质:探索物质的性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以及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二、物理知识点1. 力和运动:讲解力的基本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如力的合成和分解,同时涉及简单机械原理。

2. 声与光:介绍声音和光的传播方式和特性,以及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等现象。

3. 电和磁:讲解静电和电流的基本概念,以及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4. 能量:探索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介绍机械能、热能和电能等形式的能量。

三、生物知识点1. 细胞结构与功能:讲解细胞的组成和结构,以及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如新陈代谢、分裂和生殖等。

2. 遗传与进化:介绍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的原因,同时探讨进化和自然选择的概念。

3. 生物多样性:涉及不同生物类群的多样性和其适应环境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相关知识。

4. 健康与环境:介绍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同时强调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等。

四、地理知识点1. 自然地理:讲解地球的结构、板块构造和地质作用,同时涉及地球的气候分布和环境问题。

2. 人文地理: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城市化、人口分布和区域发展等。

五、历史知识点1. 古代史:探索古代文明和历史事件,如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和罗马帝国等。

2. 现代史:介绍近代历史和世界大战,同时讨论社会进步和人权问题。

九年级化学单元必背知识清单第六单元基础知识背记清单(1)

九年级化学单元必背知识清单第六单元基础知识背记清单(1)

第六单元基础知识背记清单1、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如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由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3、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①、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②、金刚石经仔细琢磨后对光有很强的散射作用,可以做装饰品;③、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

可以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以及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石。

4、石墨的性质和用途:①、石墨很软,在纸上划过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可用于制铅笔芯(铅笔芯是用石墨粉和粘土混合制成的);②、石墨的熔点高达3000多摄氏度,可制作石墨坩埚用来熔炼金属以及火箭的通风管;③、石墨具有滑腻感,用于机械工业的润滑剂,因为它的熔点高,特别适合作高温润滑剂;④、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电刷、石墨炸弹;⑤、石墨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可用于制造排污管道。

5、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除了金刚石和石墨,还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木炭、活性炭、焦碳、炭黑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碳的单质,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

6、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能力。

利用木炭的这个性质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也可以用来吸附有异味的物质。

7、活性炭是由木炭经高温水蒸气处理,除去其中的油污,并使木炭里的孔更加疏张,所以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更强,具备吸附大量气体分子的能力。

8、活性炭的用途:①、制糖工业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②、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装有活性炭吸附毒气;③、活性炭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④、冰箱中放入活性炭可除去异味;⑤、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和饮用水在深度净化处理都要用到活性炭。

9、炭黑的用途:制造墨、碳素墨水、油墨、油漆、鞋油和颜料,轮胎和鞋底中加入炭黑可增加轮胎制品的耐磨性。

焦炭的主要用途:冶炼金属10、有关C60:①、C60的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很稳定;②、C60中60表示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③、与金刚石、石墨构成不同,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

化学第六章知识点九年级

化学第六章知识点九年级

化学第六章知识点九年级在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第六章是一个关键的章节,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这些知识点,探讨它们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表达方式。

它用化学式和符号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变化。

方程式中包含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等信息。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物消耗的比例关系、反应物转化的程度以及新物质的生成情况。

例如,当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时,生成水:2H2 + O2 -> 2H2O这个方程式中,2个氢气分子(H2)与1个氧气分子(O2)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H2O)。

2.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用来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可以表示它们的摩尔比。

利用化学计量的原理,可以计算出反应物的摩尔质量、反应物消耗的比例以及生成物的量。

举个例子,考虑以下方程式:4NH3 + 5O2 -> 4NO + 6H2O根据方程式的系数,可以得知氨气(NH3)与氧气(O2)的摩尔比为4:5,产生的一氧化氮(NO)和水(H2O)的摩尔比为4:6。

3. 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反应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为了方便计算,化学家引入了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相对分子质量(或分子量)是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质量的总和。

例如,水(H2O)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计算为氢原子(H)的相对原子质量(1.00784 g/mol)乘以2(因为有2个氢原子),再加上氧原子(O)的相对原子质量(15.999 g/mol),得到的结果为18.01528 g/mol。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单个原子的质量。

例如,氧原子(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999 g/mol。

利用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我们可以在化学计算中方便地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和摩尔数。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化学九年级第六单元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第六单元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第六单元知识点化学在九年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其中第六单元的知识点更是关系到我们对化学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就化学九年级第六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析和讲解。

一、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在化学中,我们将物质分为两大类:纯净物质和混合物。

纯净物质是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它们具有恒定的化学组成和特定的性质。

而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它们的化学组成和性质会随着组成物质的改变而改变。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它们无法被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而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二、离子的概念和离子的分类1. 离子的概念离子是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原子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

正离子是指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有正电荷;而负离子则是指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有负电荷。

2. 离子的分类根据离子的电荷性质,我们可以将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指的是带有正电荷的离子,如Na+;阴离子则是带有负电荷的离子,如Cl-。

离子在化学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通过吸引或排斥其他离子或化合物来实现化学反应的进行。

三、常见的离子化合物1. 氯化物氯化物是由氯离子和其他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氯化物有氯化钠(NaCl)、氯化钙(CaCl2)等。

氯化物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例如食盐就是氯化钠制成的。

2. 硝酸盐硝酸盐是由硝酸根离子和其他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硝酸盐有硝酸钠(NaNO3)、硝酸银(AgNO3)等。

硝酸盐在农业和爆破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四、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1.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指出在任何化学变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反应前的物质质量与反应后的物质质量相等。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指出在任何能量变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一、单元概述第六单元通常涉及化学反应的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等。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1.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A + B → AB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AB → A + B3.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表达式:A + BC → AC + B4.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表达式:AB + CD → AD + CB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 确保方程式两边的原子数相等,即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 标明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3. 使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和计量数。

4. 标明气体或沉淀产物,通常在化学式旁用“↑”表示气体,用“↓”表示沉淀。

四、质量守恒定律1. 定义: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无论发生何种化学反应,系统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2. 应用: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确保方程式两边的总质量相等。

五、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1. 摩尔比: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比。

2. 质量比:根据摩尔比和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得出的质量比。

六、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中操作: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使用防护装备,注意化学品的危险性。

3. 实验后处理:正确处理废弃物,清洗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室安全。

七、习题与应用1.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标注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2. 通过计算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 利用摩尔比和质量比解决实际问题。

八、总结与展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并运用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在实验中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学生还应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化学知识点第六单元

初三化学知识点第六单元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色散性好,坚硬)
2.石墨(软,有滑感。

具有导电性,耐高温)
3.C60(由分子构成)
性质:1.常温下不活泼
2.可燃性C+ O2==(点燃) CO2 2C+ O2== 2CO
3.还原性C+2CuO==2Cu+ CO2
4.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吸附性
2.焦炭炼钢
3.炭黑颜料
二、CO 2的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CO2+ H2O== H2CO3
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 H2O
2.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装置:固液常温下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验证)用澄清石灰水 (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1
6.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三、CO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2CO+ O2== 2CO2
还原性CO+CuO==Cu+ CO2
毒性:使人由于缺氧而中毒
2。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性质与分类1.金属的性质:良导电、良导热、延展性、韧性、金属光泽;2.金属的分类:活泼金属、稀有金属、过渡金属、亚稳金属。

二、金属的氧化与腐蚀1.金属的氧化:活泼金属容易受氧化,形成金属氧化物;2.金属的腐蚀:金属在氧气、水或酸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其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导致金属的腐蚀。

三、金属的防护与处理1.电镀:利用电解原理,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防护层;2.镀锌:将铁制品浸入熔融的锌中,形成一层锌的保护层;3.钝化:利用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起到防护作用;4.阳极保护:利用金属间的电位差,以较活泼的金属来保护较不活泼的金属。

四、电解与电池1.电解现象:利用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的离子移动产生的现象;2.电解液:能导电的液体或熔化的物质;3.电解方程式:描述电解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4.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5.电池的组成:电解质、正极、负极。

五、原理与应用1.阳、阴极:正极为电解质中电离度较高的溶质,负极为电解质中电离度较低的溶质;2.氯碱工业: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等。

六、非金属元素1.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不良导电、不良导热、脆性、不良延展性;2.非金属元素的两种状态:单质、化合物;3.非金属元素的应用:氧气、氯气、氨气等。

七、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1.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化合的方式: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2.同质与异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物的名称。

总结:第六章主要讲述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氧化与腐蚀、防护与处理、电解与电池、非金属元素以及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章知识,我们了解了金属的特性和分类,以及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并学习了金属的防护与处理方法。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电解和电池的原理与应用,并学习了一些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为以后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城学校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清单
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发生的的、的
反应。

可燃物燃烧的三个条件是、、。

灭火的方法有、。

促燃的方法有和
2.煤气的主要成分是,煤炉中的四个化学反应是
、、。

3.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有可能发生,其原因是。

4.化石燃料包括、和。

它属于
再生的能源。

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化合物,除含有和元素外,还含有、,燃烧会产生
和从而造成大气污染。

写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煤的气化、和焦化都属于变化。

黑色的金子是,工业的血液是,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或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收集方法是
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不能用石灰石与稀硫酸的原因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用碳酸钙、碳酸钠粉末的原因是。

7.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释放二氧化碳气体的途径有、、、。

8.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空气,溶于水,固态的二氧化碳叫,用于。

9.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通常状况既燃烧也
燃烧。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向
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如果由色变为色则证明发生了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反应。

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利用它能解释石灰水为什么要
保存;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的原因;蛋类;盛放石灰水的瓶内壁有一层的原因;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用石灰膏
抹墙后刚开始墙出汗,过一段时间又白又硬的原因。

写出二氧化
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除去石灰
水瓶内壁的白膜可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二氧化碳的用途:灭火,对应的性质有、、。

人工降雨;保护气;碳酸饮料;生产纯碱(Na2CO3)、尿素、甲醇(CH3OH)等,镁条着火(能或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进入薯窖前要做试验。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

11.将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看到的现象是
将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首先观察到的现象是,过一会又观察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