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生态型海滨新城区指标体系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生态城项目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30
汇报内容
生态城定义及内涵 工作思路 阶段成果 下一步计划
路漫漫其悠远
生态城目标的确定
生态环境健康 社会和谐进步 经济高效循环 区域协调融合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定义:
生态城是可持续的、符合自身生态特点并与区域生态系 统相协调的、在建设中充分运用具有生态特征的技术手 段、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宜居新城。 内涵:
路漫漫其悠远
国内外指标体系研究成果
国内指标体系及规划目标
生态市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环保总局 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环保总局 全国生态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环保总局 园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部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部 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部 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局 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建设部
近年来国家环保局已经命名了六个生态省 个生态市和 个生 态县,而我国的环境情况目前有目共睹。我们希望的生态城 市应该是 生态城的指标体系与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应该无缝对接。
路漫漫其悠远
生态城指标体系的发展及现状
生态城市
突出体现了建设任务的时效性,随着对生态城
8类62套指标体系
市的内涵进一步明确,2003年后逐渐淡出。
路漫漫其悠远
工作思路
体现国家战略
生态城目标的确 定
指标体系框架的确 定
资料搜集及研读
以生态城目标 为导向的指标体
系
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路漫漫其悠远
生态城建设 指标体系的确
定
通过指标交集的分析 实现指标体系框架的对
接
生态城目标的确定
天津滨海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发展战略对策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发展战略对策研究(讨论稿)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04年1月目录前言一、课题背景二、研究思路三、研究意义第一部分天津滨海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一、现有经济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评述二、天津滨海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三、天津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香港、新加坡的比较分析第二部分天津滨海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调控指标体系一、构建经济与社会发展调控指标体系的目的和思路二、经济与社会发展调控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三、滨海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调控指标解释与预设目标四、对滨海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调控指标的具体分析第三部分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环境分析一、滨海新区面临的世界大环境——全球化、区域化双流奔涌二、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新契机——国际加工制造业转移加快三、滨海新区的经济增长新动力——投资驱动转向投资和创新共同驱动四、滨海新区的区域竞争新格局——经济增长重心北移,北方最大的经济增长极第四部分天津滨海新区资源的优劣势分析一、滨海新区资源的优势二、海新区资源的劣势第五部分天津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发展模式分析一、城市空间扩展的基本模式二、我国城市新区与中心市区之间关系的一般特征三、国际典型复合城市发展的经验借鉴四、国内外经验对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启示第六部分滨海新区发展战略对策一、实行网络化发展,力争在2010年内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先进的国际化的天津市第二中心城区二、依据国际经济发展新趋势,实现区域资源的战略整合,打造中国北方最强的加工制造业中心和国际化物流中心三、加大港口、空港建设力度,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海陆空运输交汇中心四、超常规的加速文教、科技发展,推动研发中心形成,优化高新技术发展的环境五、实行产业移民政策,建设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加速人口和资源的集聚,形成最具活力的新产业区与新社区六、提高经济发展的应变能力,构建和完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调控机制,建设学习型政府和社区前言一、课题背景新世纪引领人们进入了新一轮竞争浪潮,全球化、信息化风起云涌,人才、资金、信息、物质在全球快速流动融合,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紧张探索如何更好地“全球接轨、本地行动”。
天津滨海新区设计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与实践一、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背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滨海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滨海新区应该实现跨越发展,充分发挥引擎作用;搞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增强综合功能,充分发挥服务作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门户作用;建设宜居生态新城区,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为了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滨海新区的历史使命,有力地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振兴,本次规划立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滨海新区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正确认识新区发展在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新区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滨海新区性质、目标与规模,为有效配置新区发展资源、合理规划城乡发展空间、促进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二、天津滨海新区的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的比较优势,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增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提高面向区域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发挥港口、保税和出口加工功能,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充分发掘以近代史迹为主、多元化的文化资源和海、河、湿地等自然资源,形成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与服务基地;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造和谐、优美、安全的生态宜居城区。
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

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新区发展前景来源:王悦的日志功能区布局与产业特色滨海新区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
“一核”指滨海新区商务商业核心区,由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开发区商务及生活区、解放路和天碱商业区、蓝鲸岛生态区等组成。
“双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
“九区支撑”指通过滨海新区九个功能区的产业布局调整、空间整合,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等8大支柱产业,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的功能区,成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发展载体,支撑新区发展,发挥对区域的产业引导、技术扩散、功能辐射作用。
“龙头带动”指通过加快“一核双港九区”的开发建设,凸显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加快天津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振兴,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包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东区和西区)、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海河下游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深加工区。
总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等产业,努力建设成为服务和带动环渤海地区产业升级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
临空产业区临空产业区包括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空港物流加工区、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等,总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依托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临空产业,努力建设成为以航空物流、民航科技产业、临空会展商贸、民航科教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生态型产业区、总部经济聚集区。
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第一个由国家科技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建的国家高新区,规划面积30.5平方公里。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
电子信息产业是滨海新区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也是最早发展的产业之一,主要集中在经济开发区西 区。加快该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
1.发展现状 (1)起步早、发展快,一直保持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2)行业结构逐步完整和丰富,竞争力逐渐 增强。行业主要包括移动通讯、微电子、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显示器和家庭视听设备等。 (3)产业 集中度明显,产业链完整,集群发育良好,集群优势不断凸现。2005年5月,信息产业部公布了首批国家 电子信息产业园名单,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三个产业园位列其中,分别是:国家(天津)移动通信产业园、 国家(天津)片式元件产业园和国家(天津)集成电路产业园。(4)辐射效应明显,带动天津整体电子信息产 业发展。 2.存在的问题 (1)民族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落后。 (2)电子信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3.发展优势 (1)产业聚群优势明显,产业链逐渐完整。(2)大品牌聚集对产业发展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3) 政策优势明显,体制上促进产业发展。 (4)劳动力成本低,吸引电子信息产业大量进驻。 (5)科研机构 大力发展,将是电子信息产业在新区长远发展的保障。(6)出口规模巨大,出口导向模式成型并不断完善。 4.发展目标 按照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总体趋势,巩固无线通信、新型元器件和以显示器为代表的计算机外 部设备三大优势领域,壮大发展软件、集成电路和数字视听三大增长点领域,培育光电子和汽车电子两个 新兴领域,加强研发、转化和辐射功能,形成物流、出口和配套三大特色,做大做强国家一流的电子信息 产业基地。 (--)化工产业 1.发展现状 滨海化工区占地面积76.5平方公里,分为三个区域,大港石化园区位于北围堤路以南、独流减河以北, 是百万吨大乙烯及其配套产业用地;油田化工区北至独流减河、东至海滨大道、南至穿港高速、西至津歧 路;临港化工区,位于海滨大道以东、天津港南疆港区以南,天碱、船厂等项目在此落户。 2.存在的问题 (1)环保压力大,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2)竞争态势强,同处渤海经济圈的辽宁和山东相关产 业发达,未来地区内部竞争激烈。辽宁省和山东省都是工业发达省份,与天津有相似的工业基础与油气资 源,且工业产业结构相似。(3)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制约化工产业的发展。 3.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2)产业链支持。加工业基地的产业聚集为化工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化工 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正逐渐形成,其聚集效应正逐渐显现出来。(3)政策支持。为进一步按规划实施滨海 化工区建设方案,天津市有关部门采取三大措施为建设滨海化工区大开绿灯。一是盯住大企业、大集团, 争取大项目;二是依托大项目,带动产业配套项目的跟进和延伸;三是高水平招商引资,扩大天津滨海化 工区项目库建设。(4)科技人力资源丰富。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学校37所,自然科学研究机构 150多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50万人,其中石化及化工行业从业人员达22万人。拥 有大量的科技人才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每年都有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和国际的先进水平,为石化工业 的发展储备了雄厚的技术和人力资源。 4.发展目标 滨海新区将重点建设天津港港岛30万吨级原油码头、集装箱泊位和物流基地;加快建设集中了大乙 烯、大炼油项目的大港石化基地,促进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新型制盐业、海水淡化等产业形 成完整产业链;扩大石油开采与化学工业规模,建设国家级石油储备基地、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
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天津 滨海 新 区始建 于 19 94年 。 19 天津 市 94年 决 定 建设 滨 海新 区 ,到 20 00年天 津 市设 立 了滨 海 新 区工委 、管委会 ,并 赋予 工委 和管委 会组织 编制
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用地评价研究

, 由于不同地区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 生态用地在
构成上也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更好地与现行土地规划 用途分类保持统一, 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在土地利用规划 中的引导作用, 凡是具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对于生态 系统和生物生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的土地类型都应划 为生态用地, 包括耕地、 林地、 园地、 草地、 水域、 自然保 留地和盐田等。在生态用地评价方面, 很多学者从不同 角度运用不同方法针对不同区域进行研究, 取得了大量
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生
- [ 4 , 1 4 1 5 ]
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订方法和相关研究案例
,
将滨海新区湿地、 林地、 耕地、 草地、 盐田 5种生态用地 类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系数从 大 到 小 分 为 5个 等 级。 生态活力反映生态用地类型在特定环境影响下由于植 被生长能力的不同导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差异的状况, 各个斑块生态活力以 N D V I 值来表示。结合区域 N D V I 值分布情况, 确定分级标准。生态用地斑块面积与其系 统服务功能大小密切相关, 生态用地斑块面积越大越能 够提供更大的生物空间, 其调节、 涵养功能就越强。基 于滨海新区湿地广阔的特点, 以鸟类为目标保护物种, 确定生态用地斑块面积分级标准。 2 . 1 . 2 景观空间结构。保护大型和重要生态用地以及 维护自然景观格局的连续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稳定 和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以生态用地中的种子斑块的 等级程度和与种子斑块间的距离为评价指标, 从而判定 景观单元空间结构状况。选取研究区域中北大港湿地 自然保护区及主要水库 ( 沙井子水库、 钱圈水库、 官港 湖、 北塘水库、 东丽湖、 黄港水库) 、 河流 ( 海河、 独流减 河、 子牙新河、 永定新河、 潮白新河、 蓟运河) 为种子斑 块, 以其面积大小、 物种多样性指数、 敏感保护物种等生 态学信息通过专家咨询对其重要性程度进行分级。与
天津滨海新区各版块规划信息及价值评定报告_123PPT_万通地产

分目录-2 区域市场分析
2-1滨海新区核心区
2-1-1 中心商务区 2-1-2 塘沽老城区及开发区 2-1-3 海洋高新区 2-1-4 西部新城区 2-1-5 北塘 2-1-6 核心区其他区域
2-2北部休闲旅游区
2-2-1 中新生态城 2-2-2 汉沽新城 2-2-3 滨海旅游区
2-3南部石化产业区 2-4西部临港高新区
长期向好,近期或有瓶颈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步伐加快,众多利好题材涌现,导致区域房地产市场表现出相对天津市区的 独立性,尤其在三区合并以后,滨海市场的量价都有了跳跃式的拉升。诸多板块形成了较强的置 业需求,如此形成09年度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形式,在核心区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 但实质性的利好短期很难呈现,在题材释放以后,2010年市场面临一定考验。此外北塘和生态 城的启动会使新增供应量有很大的提升,如果没有大量拆迁和投资需求的拉动,滨海市场有短期 内将保持平稳态势。 区域内各版块发展不均衡,尤其是核心区和南北两区存在较大的发展差异。 后续竞争较为激烈,住宅建设方面区域供应量集中爆发,未来有一定的出货压力;商业地产尤 其是酒店式公寓和写字楼方面,随着中心商务区集中供应上市,短期内存在较大的竞争。
1-1、滨海新区简介
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 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也是中国邻近内陆国家的重 要出海口。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 住人口202万。 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经过多年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形成了开放优势明显、产业配 套齐全、科技资源丰富等多重优势。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 上海浦东新区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功能定位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 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 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 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总体方案》,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在企业改革、科技体制、 涉外经济体制、金融创新等十个方面先行试验重大的改革开 放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生态城区特点 .
生态城区除具有生态城市高效性、和谐性 、持
态城市 、生态市建设 、生态城区等指标体系研究 续性的主要特点外,还具有 以下一些突出特点:一
的相关成果,结合新形势下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汉 是宜居性,生态城 区更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为市民 沽、大港三个海滨城 区发展的特点和 目标,借助 提供 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德尔菲专家调查法筛选指标 ,制定了天津滨海新 即人与人、人与 自然、自然系统的g i;二是生态 n  ̄
环境与条件 ,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 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
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建成区。生态城区的概念 由生 现有常住人 口9 .5 0 7 万人,建成区面积为 1 8K 2 7 m。 态城市的概念引申而来。本文的生态城区沿用了生 ( ( 天津滨海新区城市
c a t l iti k st e p i cpe o o o s a d s r t a e r i l f mp e e sv n s , u n ia i y a d f a iit ,n e a e e c a a t r n ct h n c r h n ie e s q a t bl , n s bly it gr t st h r ce sa d i f i t e i h amso e c r n r ed sr t f a g u Ha g , n g n , r p s sd v lp n r n a i n a d t u r vd s i f h u r t h e it cso n g , n u a d Da a g p o o e e eo me t i t t , n h sp o i e t e t i T oe o
r er nc orut e i pl en a i ef e ef ur f m em tt on.
Ie wo K y 啊蝴 S a ien w wn Ec lgc l ra Stn ad Id x e sd e t o , oo ia e , a d r,n e a
20 D 6年 5月, 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 区开 会 、经济 、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 发开放有关 问题的意见》确定 了滨海新 区 “ 宜居 生态型新城 区”的功能定位。为有效组织规划实 施,使这一 目标 具体化,本文参考国内外关于生
[ 关键词]滨海新 区; 生态城 区;标准;指标 [ 文章编号] 0 6 0 2 (0 8 0 — 0 5 0 [ 1 0 - 0 2 2 0 ) 1 0 9 - 4 中图分类号] U 8 . 1 [ T 9 4 1 文献标识码] 9 B
A R s ac nteId xS se fr c lgc I i b o sa C ——ACa eS u yo "a j e e rho e y tm oo i v l C a tI h n oE aL a e s td fl ni ' n i
系研 究 的相 关 成 果 的 基 础 上 , 以综 合 性 、可 计 量 、 易操 作 为 原 则 , 结 合 新 形 势 下 塘 沽 、汉 沽 、 大港 三个 海 滨城 区 发 展 的 特 点 和 目标 制 定 而 成 的, 并 指 出 了实 现 构建 目标 的 差 距 和 努 力 方 向, 能 为 规 划 实 施 提 供 一 定 的 参 考 。
维普资讯
规 划 广 角
口 U n 口 U P
宜 居 生态 型 海 滨 新 城 区指 标 体 系研 究
— —
以天 津 滨海新 区为例
Hale Waihona Puke 口 赵 树 明, 孟 颖
[ 摘
要]天津宜 居生态型海滨新城 区指标体 系是在参考国 内外关于生态城市 、生态市建设 、生态城 区等指标体
Co sa w sr t a u ig, n n a tl Ne Ditc/ oSh m n Me gYig i Zh
l s A l b 憎删 Wi fr n e np e i se oo i l i l e s ac e . ei e y tm f in ne o gc lv be t r ee c rv u c lg a c y ea d r e rh s t d xs s he o o c tr t e h n e o a j c l i a l T i o al i
的标准,进而提 出存在的差距和努 力的方向,供 现物质循环;三是 区域整体性,城区生态系统是开 规划实施时参考。
1 生态城 区的内涵
1. 态城 区定 义 1生
生态城区是+厶够提供市 民良好 的生存、发展 IB Rb 匕匕
1 3三个城区范围 .
生态城市通常包括城 区和 乡村两个部分。本文 生态城区即城市生态系统的城区部分,不含乡村。按 此统计,至 2 0 0 4年底,塘沽 、汉沽、大港三个城区 规划 (0 5 2 2 ) 提出到 2 0 - 0 0
态城市研究采用的整体 性观点,把城区看成一个社 22 0 0年,滨海新 区常住人 口将控制在 2 0万人左 3
2 0 年 期 第2 卷 9 0 8 第1 4 5
维普资讯
表 1 塘 沽 、 汉 沽 、 大 港 三 个 城 区人 口 ( 人 )与 建 设 用 地 ( 万 km ) z
区的生态宜居型海滨新城 区指标体系。在此基础 脆弱性,在城 区自然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大于生产 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三城 区实现构建 目标 者,分解者相对缺失,人工化程度高, 自身难 以实 放系统,从环境输入物质、能量,向环境输出产品、 废物,与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城 区生态系统与其生 态支持系统是唇齿相依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