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
滨海新区各区域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

滨海新区各区域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滨海新区位于中国天津市,是国家支持的新区之一、下面将介绍滨海新区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
一、中心商务区(CBD)滨海新区的中心商务区是新区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滨海中心商务区、滨海高新区、滨海人才园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商务金融中心,重点发展金融、商务、服务业等高端产业。
目前,该区已经引入了众多的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成为天津乃至全国的商务金融中心之一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滨海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滨海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园区主要包括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滨海绿色创新产业园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产业等。
目前,该区已经引入了众多国内外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并孕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三、现代制造业园区滨海新区的现代制造业园区是新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园区主要包括滨海工业区、滨海科技产业区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
目前,该区已经引入了众多的知名企业和制造业集团,并形成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集群。
四、港口物流园区滨海新区的港口物流园区是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滨海新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窗口。
园区主要包括滨海港保税区、港口物流园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港口物流中心,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港口物流等。
目前,该区已经形成了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体系,并与国内外各大港口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五、城市科技创新园区滨海新区的城市科技创新园区是新区的创新发展重点之一,是滨海新区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
园区主要包括滨海科技城、滨海大学科技园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中心,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创业创新等领域。
目前,该区已经聚集了众多的高新企业和科研机构,成为滨海新区的创新高地和科技创业基地。
滨海近期以来的发展变化作文

滨海近期以来的发展变化作文滨海,这个地方啊,最近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啊,这里还是个小渔村,大家都过着靠海吃海的生活。
可是现在呢,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繁华的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各种商场、餐馆、娱乐场所也是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记得以前去滨海旅游,只能坐船出海,还要担心海盗的袭击。
现在呢,有了这座跨海大桥,我们可以方便地开车过去,而且还不用担心堵车的问题。
这座桥可不是一般的桥哟,它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听说建造它的时候,可是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呢!
滨海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繁荣。
以前啊,我们要去别的城市购物,还得坐火车或者飞机。
现在呢,有了滨海新区这么一个商业中心,我们可以在这里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而且价格还比其他地方便宜!有时候我还会和朋友们一起去滨海逛街,感觉就像是在国外一样,真的是太棒了!
除了经济发展之外,滨海的环境也在不断地改善。
以前啊,这里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有时候出门都要戴口罩。
现在呢,政府加大了环保力度,空气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而且滨海还建了很多公园和绿化带,让我们这些城市居民也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当然啦,滨海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比如说交通拥堵、房价上涨等等。
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的。
毕竟嘛,滨海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城市,我们相信它会越来越好!
总之呢,滨海最近的变化真的是太大了!从一个小渔村到现在的繁华都市,滨海的变化让人惊叹不已。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滨海还会继续发展壮大,成为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
关于滨海新区情况与特点及今后发展规划的调查报告

关于滨海新区情况与特点及今后发展规划的调查报告滨海新区是被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布局,是天津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是全市人民多年努力的结果。
摆在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是进一步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地搞好滨海新区的规划和建设。
这将关系到天津的地位和作用,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天津开发区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
但是,在滨海新区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期的今天,仍需深入思考开拓创新,如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问题,生态型工业园区的建设问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问题,宜居型城市建设的问题以及保证各个阶层和谐等大问题。
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区域内土地、石油、石化、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全力打造国家级生态石化基地。
同时,天津港必须加快实施国际贸易航运服务中心、散货物流中心、集装箱物流中心、保税港等一系列工程项目,为加快滨海新区建设做出天津港应有的贡献。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从而赋予了滨海新区作为环渤海和北方地区经济中心的重要使命,标志着滨海新区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然而,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滨海新区要成为真正意义的“第三增长极”,就必须创新区域发展模式,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的潮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积极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从而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一、滨海新区的宜居生态建设宜居生态,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在当前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宜居生态是天津城市总体定位和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基本要求。
国务院明确将天津定性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天津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位于中国天津市,是国家级开发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门户城市之一。
下面将从滨海新区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产业布局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来介绍天津滨海新区的情况。
一、背景与发展历程天津滨海新区于2006年设立,是经过国家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开发区。
滨海新区地处黄河口,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
作为沿海地区,滨海新区拥有良好的港口条件,便于与世界各地进行经贸合作。
同时,天津滨海新区还紧邻首都北京和天津市中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自成立以来,滨海新区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历程。
新区聚集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进驻。
同时,滨海新区也加大了对创新研发的投入,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积极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优越的区位条件,滨海新区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产业布局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和布局。
滨海新区侧重于发展现代产业,通过打造高端制造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集群,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高端制造业是滨海新区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将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列为重点支持的产业。
滨海新区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引入高端技术和研发机构,推动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如今,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以航空航天、机械装备、新材料等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业集群。
现代物流是滨海新区的另一个亮点。
新区紧邻天津港,拥有优越的港口资源,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物流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
滨海新区注重发展多式联运,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效率,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金融服务也是滨海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新区在建设过程中秉持开放理念,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新区设立了金融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
目前,滨海新区已经有多家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这里设立了分支机构。
三、未来发展方向天津滨海新区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的理念,不断推进自身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经济运行报告

中心商务区经济运行报告2012年1-6月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经发局二○一二年七月第一部分经济运行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中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深入开展“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活动,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经济发展总体判断:稳中求进,平稳增长经滨海新区统计局核算(按照新四至范围),我区今年上半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3.5%,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4.3%。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0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6.17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8亿元,同比增长5.4%,完成全年计划的52.6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66亿元,同比增长9.1%,完成年计划的52.49%。
我区上半年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上半年,我们对纳入统计范围的563家企业布置了上半年的报送工作。
按照在中心商务区登记注册企业(小口径)统计,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923万元,按照产业划分,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39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062万元。
第三产业占产业比重为98%。
(一)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有进增长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8亿元,同比增长5.4%,完成全年计划的52.67%,二季度完成投资65.5亿元,比一季度的29.3亿元,增加了36.2亿元,投资增速比一季度加快了0.3个百分点。
其中,中央单位投资建设不断加快,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11.5亿元,同比增长1.4倍,对我区投资增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地方投资完成83.3亿元,同比下降2%。
按照产业划分,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4.8亿元,同比增长5.4%。
上半年受宏观调控影响,房地产投资完成44.4亿元,同比下降41.8%,比一季度下降45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呈现资金紧缩、销售低迷、部分项目出现停工缓建等问题,房地产业进入低速增长区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步下降,为46.8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个百分点。
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天津滨海新区简介 (2)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 (2)三、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动力 (3)1 经济增长因素 (3)2 国际贸易因素 (3)3 投资发展因素 (3)4 产业结构因素 (3)四、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对北京地区的带动效应 (4)1 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4)2 对北京工业的发展 (4)3 对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4)4 对北京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影响 (4)五、滨海新区所面临的机遇 (4)六、天津滨海新区海陆串联“一带一路” (6)七、滨海新区面临的挑战 (6)1 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中心城市的载体功能和集聚辐射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 (6)2 特昧经济区域政篡优势退化 (6)3 奎融机构单一,姐炽屡次低。
(6)4 融蛋形式单一,多形式扭融资渠道有待建立.完善。
(6)八、滨海新区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7)1积极构筑现代高端产业体系 (7)2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7)3借力“一带一路”滨海新区共襄海洋经济盛举 (7)参考文献 (8)本文结合一带一路的伟大历史机遇,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动力、发展现状、滨海新区的发展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效应、滨海新区发展面临优势进行分析,高度概括滨海新区面临的挑战,进一步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提出和谐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天津滨海新区简介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滨海新区在2005年开始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
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滨海新区发源于天津市的城市经济,是在全市经济发展基础上建立和成长起来的,与具有600年发展历史的天津市经济之间可以归结为一个城市经济与其所在整体区域经济的关系。
天津市:滨海新区

建设 成 为中 国北方对 外 开放 的门户 、 高
水平 的现代 制造 业和 研发转 化基 地 、 北
报 告研 究指 出 . 金融 危机 反而加 快 了中 国的城 市化进 程 。 市聚集 程度 提 城 高 . 口梯 度 转 移特 征 明 显 , 市发 展 人 城 模 式 开始 实践 低碳 与绿 色理 论 。同时 , 中国 的经 济 社 会发 展 及城 市化 也 正 面 临 着 严峻 的挑 战—— 城 乡和 区域 差 距 进 一 步扩 大 : 大城 市 , 其是 大 城 市 的 尤 中 心区极 度繁 华 . 大城 市边缘 城镇 及 乡
北 亚 和 迅 速 崛 起 的 亚 太 经 济 圈 . 置 身
东面 ,渤 海 湾 顶端 ,濒 临 渤 海 ,北与 河北 省 丰 南县 为邻 .南与 河 北 省黄 骅 市 为界 。滨 海 新 区拥 有 海 岸 线 1 3公 5 里 .陆 域面积 2 7 2 0平方 公里 .海 域面 积 30 00平方 公里 滨海新 区 具有 良好 的 生态环 境 。拥 有水 面 、湿 地 7 0多 0
天 津市 : 滨海新 区
大 直 辖 市 ,拥 有 中 国最 大 的人 工 港 、
展 的 全局 出发 ,做 出 了 推进 天 津滨 海 新 区 开发 开 放 的 重大 战略 决 策 党 的
十七 大 明确 指 出 : “ 好发 挥 经 济特 更
最具 潜 力 的消 费 市场 和 最 完 善 的城 市
天 津 市 :滨海 新 区
天津 滨海 新 区 地 处 于华 北 平 原北 部 ,位 于 山东 半 岛与 辽 东半 岛 交 汇 点
上 、海 河 流 域 下 游 、 天 津 市 中 心 区 的
配 套 设 施 。 以 滨 海 新 区 为 中 心 .方 圆 5 0公 里 范 围 内 还 分 布 着 1 座 10万 0 1 0
天津市滨海新区规划

2.交通优势:滨海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 达,是连接海内外、辐射“三北”的重要枢纽。 同时拥有跻身世界20强深水大港的天津港,是中 西部重要的海上大通道。滨海国际机场是我国重 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
3.资源优势:在滨海地区有1199平方公里可供开发 建设的荒地、滩涂和少量低产农田。渤海海域石 油资源总量98亿吨,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 亿吨、天然气近2000亿立方米。
4.工业基础优势:滨海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 与加工基地。电子信息业名列全国前茅。海洋化 工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世界知名、全 国领先。石油套管产量跻身世界四强。
5.体制创新优势:滨海新区拥有国家级开发 区、保税区、海洋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 一批功能经济区,已经建立了适应经济快 速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和与世界经济接轨 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利用国际国内两 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培养了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通晓现代 管理的外向型人才。
三、滨海新区未来发展规划
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天津,而且对推动 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全局性战略意 义。新区具备了诸多发展优势和潜力。
1.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 活跃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东 起点,是中国与蒙古共和国签约的出海口岸,也 是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拥有 “三北”辽阔的辐射空间 。
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总体布局
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七个功能区
一轴: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轴” 。 一带: 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 带” 。三个城区: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以 塘沽城区为中心、大港城区和汉沽城区为两翼的宜 居海滨新城。 七个功能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 业区、滨海化工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海 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航空城)和海滨休闲旅游 区以及若干现代农业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一、滨海新区发展的简要情况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从服务环渤海及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天津实际做出的一项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决策。
经过全市上下十几年的奋斗,天津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
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市委召开了八届八次全会,对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全面部署,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新区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
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140万。
11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取得显著成绩。
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1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608.63亿元,年均递增20.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2万美元。
财政收入由23.6亿元增长到317.2亿元,增长12.4倍。
外贸出口由5亿美元增长到185亿美元,增长36倍。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世界500强中70多家跨国公司在新区投资了152家企业,滨海新区已成为外商在中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今年一季度,新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生产总值412.25亿元,增长20.4%;完成工业总产值1130.41亿元,同比增长35.2%;实现合同外资15.98亿美元,同比增长25.5%;实际利用外资9.28亿美元,同比增长44.6%;外贸出口达到50.16亿美元,同比增长4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37亿元,同比增长27.6%,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第一年经济发展的高起步。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对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是,区位优势。
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与珠三角地区的深圳、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浦东比肩而立;同时背靠“三北”、依托京津冀、面向东北亚,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北方连接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还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新区内陆腹地广阔,遍及北方12个省市自治区,区位优势明显。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11有利于促进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从而带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三北”地区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二是,功能优势。
滨海新区具有集港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于一体的功能聚集优势,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窗口。
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十强,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
2005年货物吞吐量完成2.41亿吨,集装箱运量480万标箱。
天津港的进出口货物70%以上来自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市,集装箱运量60%以上来自“三北”地区。
2005年,天津口岸进出口货值819.3亿美元,其中55%来自北京、河北和西北地区。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多年来一直在全国各开发区中处于领先地位。
天津港保税区已成为服务华北、西北地区和北方最大的保税通道,进出区货物总值中60%以上是外省市创造的,被国家批准为区港联动试点。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可以有效地提升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使这一地区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
三是,产业优势。
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优势比较突出的电子信息、石油开采及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和生物制药等七大主导产业,具备了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群。
这些产业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辐射功能强。
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石化基地、冶金基地,IT制造业居11全国前列,石油套管产量跻身世界四强,全国1000多家企业为新区的产品配套。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四是,科技研发优势。
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人才创业基地已初具规模。
现有各类国家和市级科研机构42家、大型企业研发中心50余家和博士后工作站44个,还拥有一大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的高级人才。
五是,土地和资源优势。
滨海新区有1214平方公里盐碱荒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适宜耕种的重度盐碱地,可作为生态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很大,这在国内外大中城市是不多见的。
新区其他资源也比较丰富,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98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年可开采地热2000万立方米,原盐年产量240多万吨。
还有大面积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平原水库,生态环境基础较好。
充分发挥好、利用好这些优势,用新的思路和发展模式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新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二、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思路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优势,坚持高起点、宽视野,注重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突出发展特色,改善发展环境,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推动新区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创新能11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带动天津发展、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年均增长17%;工业增加值2000亿元;地区财政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下降20%以上。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整体功能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构建和谐城区取得新进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要实施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带动战略;实施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带动战略;实施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新模式的创新带动战略。
在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方面,滨海新区的总体设想为“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七个功能区”。
即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
沿海岸线和11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
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三个城区和七个产业功能区。
三个城区:即建设塘沽、大港、汉沽三个生态城区。
七个功能区:即先进制造业产业区,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现代冶金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工制造业。
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重点围绕我国科学和技术的长远规划,突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培训和科技成果转化。
滨海化工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和精细化工。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规划面积10余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务商贸、文化娱乐、会展旅游。
海港物流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海洋运输、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及与之配套的中介服务业。
临空产业区,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运输、加工物流、民航科教、研发与产业化、航空设备制造和维修等。
海滨休闲旅游区,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和湿地生态旅游。
同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编制规划,扩港造陆,建设临港产业区。
建设若干生态农业基地,发展沿海都市型特色农业。
三、当前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主要任务(一)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1继续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现代冶金、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级高水平现代化制造加工基地。
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外贸出口总值达到350亿美元以上。
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建设一批研发中心和科技孵化基地。
全面提升科技资源集聚、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三大功能,不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科技研发转化体系,提高新区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到2010年,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新区工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国家级和市级研发机构达到100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200家。
(二)加快建设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具有新区特点的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综合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海、空港的建设,提高海空港等级,拓展功能,增加航线,建成企业集聚、市场活跃、配套服务齐全的国际运输集聚区。
努力搞好东疆保税港的建设,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等业务,建成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集散地。
到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3亿吨,集装箱超过1000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56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50万吨;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2000亿美元。
11加快物流设施建设,构建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
建设六大物流基地,配套建设集散、中转、存储和加工配送中心,形成多层次、开放型、社会化物流配送系统。
进一步拓展物流市场,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建成国际物流中心。
到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占新区服务业比重达到58%。
还要发挥新区河、海、湖、湿地、地热等自然资源优势,建设区域性休闲旅游中心。
通过发展港口物流、金融商贸、会展旅游为主的新区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区域服务能力,进而提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新区全面推进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建成开发区和大港石化区两个生态工业园区,建成石化、汽车、冶金、电力与海水淡化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严格实行环境准入制度,坚决淘汰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和产品。
到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以上,取新水量下降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
建设和保护好500平方公里的两大生态环境区,建设沿海、沿河、沿高速公路等五条生态廊道,建设若干生态组团。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减灾防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