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情况梳理

合集下载

滨海新区各区域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

滨海新区各区域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

滨海新区各区域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滨海新区位于中国天津市,是国家支持的新区之一、下面将介绍滨海新区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

一、中心商务区(CBD)滨海新区的中心商务区是新区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滨海中心商务区、滨海高新区、滨海人才园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商务金融中心,重点发展金融、商务、服务业等高端产业。

目前,该区已经引入了众多的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成为天津乃至全国的商务金融中心之一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滨海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滨海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园区主要包括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滨海绿色创新产业园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产业等。

目前,该区已经引入了众多国内外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并孕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三、现代制造业园区滨海新区的现代制造业园区是新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园区主要包括滨海工业区、滨海科技产业区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

目前,该区已经引入了众多的知名企业和制造业集团,并形成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集群。

四、港口物流园区滨海新区的港口物流园区是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滨海新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窗口。

园区主要包括滨海港保税区、港口物流园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港口物流中心,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港口物流等。

目前,该区已经形成了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体系,并与国内外各大港口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五、城市科技创新园区滨海新区的城市科技创新园区是新区的创新发展重点之一,是滨海新区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

园区主要包括滨海科技城、滨海大学科技园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中心,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创业创新等领域。

目前,该区已经聚集了众多的高新企业和科研机构,成为滨海新区的创新高地和科技创业基地。

天津滨海新区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概况

滨海新区概况一、新区简介二、地理位置与区域优势三、历史沿革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 (摘自《自豪滨海》)五、功能区建设 (摘自《自豪滨海》)六、历史古迹七、滨海文化(摘自《自豪滨海》)1、百花齐放的民间文化2、汉沽飞镲国家非遗3、国内首家、国际最大的藏书票馆4、“八大馇”源远流长5、源于唐山盛于汉沽的评剧八、滨海旅游(摘自《自豪滨海》)1、大型航母主题公园2、国内最大单体极地海洋馆3、我国最大的人造沙滩景区4、华北首个户外超大精品水上乐园5、亚洲最大室内热带雨林植物景区6、天津最大湿地自然保护区新区概况一、新区简介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驻人口263.52万。

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距首都北京120公里,内陆腹地广阔,辐射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市区,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拥有世界吞吐量第五的综合性港口,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是东、中亚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口;拥有北方最大的航空货运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使之成为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

滨海新区资源丰富,有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的盐滩碱地,已探明的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集中了全国27%的科技资源,蕴藏了巨大的发展潜能。

进入新世纪,滨海新区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将在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成为我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国务院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功能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二、地理位置与区域优势1、地理位置:天津滨海新区地处于华北平原北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渤海湾顶端,濒临渤海,北与河北省丰南县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为界,地理座标位于北纬38°40′至39°00′,东经117°20′至118°00′。

天津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位于中国天津市,是国家级开发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门户城市之一。

下面将从滨海新区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产业布局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来介绍天津滨海新区的情况。

一、背景与发展历程天津滨海新区于2006年设立,是经过国家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开发区。

滨海新区地处黄河口,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

作为沿海地区,滨海新区拥有良好的港口条件,便于与世界各地进行经贸合作。

同时,天津滨海新区还紧邻首都北京和天津市中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自成立以来,滨海新区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历程。

新区聚集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进驻。

同时,滨海新区也加大了对创新研发的投入,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积极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优越的区位条件,滨海新区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产业布局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和布局。

滨海新区侧重于发展现代产业,通过打造高端制造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集群,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高端制造业是滨海新区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将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列为重点支持的产业。

滨海新区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引入高端技术和研发机构,推动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如今,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以航空航天、机械装备、新材料等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业集群。

现代物流是滨海新区的另一个亮点。

新区紧邻天津港,拥有优越的港口资源,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物流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

滨海新区注重发展多式联运,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效率,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金融服务也是滨海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新区在建设过程中秉持开放理念,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新区设立了金融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

目前,滨海新区已经有多家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这里设立了分支机构。

三、未来发展方向天津滨海新区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的理念,不断推进自身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前景如何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前景如何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前景如何天津滨海新区,这片位于渤海之滨的土地,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它承载着众多的期望与梦想,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滨海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它地处环渤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

便捷的交通网络使其与国内外的联系紧密而高效。

海、陆、空多种交通方式相互配合,为物资的流通和人员的往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产业发展方面,滨海新区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多元化的格局。

传统的制造业在这里根基深厚,尤其是在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区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例如,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不断突破创新,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创新是滨海新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众多的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纷纷落户,为新区带来了前沿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

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这种创新氛围为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滨海新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为了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同时,加强了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适应新区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人才的汇聚为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在政策支持方面,滨海新区享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多重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和保障,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政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然而,滨海新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些传统产业可能面临淘汰或重组的压力。

此外,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在某些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滨海新区具备克服这些挑战的能力和条件。

它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
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也是中国国家级开放新区之一。

近年来,该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状如下:
1. 经济发展: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国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拥有多个重要的产业基地和经济园区。

新区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2. 基础设施建设:滨海新区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方便了企业投资和发展。

此外,新区还拥有现代化的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设施,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3. 产业布局:滨海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围绕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进行布局,吸引了众多世界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进驻。

同时,新区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4. 生态环境保护:滨海新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新区注重生态建设,建设了多个生态公园和绿化景区,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5. 对外开放:滨海新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大力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

新区实施了一系列便利外资的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总的来说,天津滨海新区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
局、生态环境保护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滨海新区将继续加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开放合作的力度,为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天津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是位于中国天津市的一个重要经济开发区。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之一,天津滨海新区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天津滨海新区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未来发展前景。

天津滨海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当时中国政府决定在天津市进行经济特区试点。

这一决策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开发区开始萌芽。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津滨海新区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之一。

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作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天津市具有重要的地理优势,为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此外,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投资,进一步加速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

在过去几十年里,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布局经历了快速的转型和升级。

起初,该区以制造业为主导,尤其是钢铁和重工业。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天津滨海新区也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逐渐向高科技和创新型产业转变。

如今,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集群,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

这些企业在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

同时,天津滨海新区还注重发展高端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这种积极的发展态势使得天津滨海新区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享有良好的声誉。

未来,天津滨海新区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新区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以便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天津滨海新区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新区可以继续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和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其次,新区可以加强与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才和科学家。

最后,新区还可以加强与其他经济特区和开发区的合作,促进资源和经验的共享。

滨海新区水资源情况及配置

滨海新区水资源情况及配置

滨海新区水资源情况及配置2.4.1滨海新区当地地表水资源状况(一)地表水资源量降雨量:根据1956~2000年降水系列分析,滨海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5.2mm,见表2-4-1。

表2-4-1 滨海新区行政分区降水量单位:mm当地地表水资源量:根据1956~2000年当地地表径流系列分析,滨海新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81亿m3,见表2-4-2。

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不仅受降水量的影响,还受降水集中程度、土壤湿度变化及不透水面积变化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地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大于降水的年际变化。

受降水年内分配及产汇流条件影响,当地地表水资源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水多集中在汛期(6-9月),约占全年的70%-80%。

表2-4-2 滨海新区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单位:亿m3(二)入境水量天津地处海河流域下游,入境水量受上游地区水利工程和水资源开发的影响,五、六十年代上游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入境水量随之减少,特别是1963年大水后,海河流域进行大规模流域治理工程,开挖多条直接入海通道,使流域发生改变,本市部分河道功能随之改变,使得入境水量有明显减少趋势,直至六十年代末,流域治理工程基本完成,以后的入境水量也基本能代表现状情况,因此入境水系列考虑采用基本能代表流域现状的1970~2000年观测成果。

滨海新区大部分地处大清河淀东平原区,汉沽全区和塘沽的一小部分在北四河平原区。

北四河平原各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3.26亿m3,50%、75%、95%分别为11.80、7.43、3.45亿m3;大清河淀东平原各河流除大水年有洪水入境外,其余年份基本无入境水量。

由于滨海新区近年来入境水量很少且大部分集中于汛期,在此期间当地用水有限,受当地蓄水工程蓄水能力的限制,各河大部分水量直接入海而无法利用。

(三)地表水水质状况根据《天津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天津市滨海新区范围内地表水水质污染严重、水质恶化,其水质指标绝大部分为地表水Ⅴ类或劣Ⅴ类标准。

天津滨海新区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概况

滨海新区概况一、新区简介二、地理位置与区域优势三、历史沿革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 (摘自《自豪滨海》)五、功能区建设 (摘自《自豪滨海》)六、历史古迹七、滨海文化 (摘自《自豪滨海》)1、百花齐放的民间文化2、汉沽飞镲国家非遗3、国内首家、国际最大的藏书票馆4、“八大馇”源远流长5、源于唐山盛于汉沽的评剧八、滨海旅游 (摘自《自豪滨海》)1、大型航母主题公园2、国内最大单体极地海洋馆3、我国最大的人造沙滩景区4、华北首个户外超大精品水上乐园5、亚洲最大室内热带雨林植物景区6、天津最大湿地自然保护区新区概况一、新区简介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驻人口263.52万。

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距首都北京120公里,内陆腹地广阔,辐射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市区,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拥有世界吞吐量第五的综合性港口,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是东、中亚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口;拥有北方最大的航空货运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使之成为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

滨海新区资源丰富,有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的盐滩碱地,已探明的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集中了全国27%的科技资源,蕴藏了巨大的发展潜能。

进入新世纪,滨海新区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将在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成为我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国务院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功能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品物流加工、游艇产业集群
-
-
30 30
47
10 19 1025
建成面积
31.8 21.1 25.5
6
46.2
5.4 45 10.7 17.9 18.3 8.8
14.1 16.714 10源自66.0 4.6 302.7
GDP
工业总产值 财政税收
1068.4
615.64 80.5 34.13
1427.9
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 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 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 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
城市定位: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 海、辐射“三北”、面向东 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
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 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 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 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
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
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国务院2006[20号]文件
-
产业布局:
新区产业园区布局示意图
2006-2012年滨海新区经济总量
687.2 3.4 0
130.2
34.30 11.9 27.9
160.9
81.37
39.6
9.5 6.84
5
1
0
0.37
城市建设:
– 现状建设:以功能区、老城区为基本发展单元的多组团、网络化结构逐渐形成。
1995、2005、2009年滨海新区城镇空间变化情况 2012年滨海新区城镇空间
-
历版规划:
城市性质
滨海新区是现代 化的工业基地、 现代物流中心和 国际港口大都市 标志区。
城市布局结构
以塘沽地区为中 心,向汉沽城区、 大港城区和河海 下游工业区辐射, 形成“一心三点” 的组合型城市布 局结构。
(1999—2010)总规主要内容
-
历版规划:
功能定位: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 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
天津滨海新区
资料梳理
2016.02
-
新区概况
① 滨海新区位于渤海湾西 部,天津市域东部沿海地区; ② 新区面积达2570平方公 里,其中围海成陆300平方公 里;海岸线281公里。 ③ 2012年常住人口达到 263万人,比2006年增加120 万人;GDP总量7205亿元, 年均增幅24%。 ④ 2010年,实施了行政体 制改革,滨海新区范围内实行 统一的规划、土地管理。 ⑤ 2014年,预计天津滨海 新区全区生产总值9000亿元 ,比2012年增加1795亿元
2010年1月11日, 滨海新区第一届政 府、滨海新区第一 届人大挂牌成立。
1994年,天津市政府为 了放大开发区发展迅速 的积极效应,决定设立 滨海新区。 当时滨海新区范围包括 塘沽区、汉沽区、大港 区三个完整的行政区, 和东丽区、津南区的一 部分。设立滨海新区管 委会。
2006年,滨海新区 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 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 放。
-
2009年,决定撤销塘沽、 汉沽、大港三区,设立天 津市滨海新区,以原三个 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 的行政区域。
发展历程
十大战役布局示意图
2006年,滨海新区纳 入国家发展战略。七年来 ,开展了“十大战役”和 “十大改革”,新区开发 开放和城市发展取得巨大 成绩。
-
十大改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临港经济区 中心商务区 滨海旅游区
海洋高新区 海河下游冶金工业区
东疆保税港区
轻纺经济区
北塘经济区 中心渔港经济区
合计
九大功能区和塘汉大城区及新增功能区2012年重要数据
成立时 间
核心功能与主导产业
规划面 积
1984
电子信息、食品、医药、商务办公、金融服务
40
-
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航天器
44
2009
石化、冶金、装备制造产业
加快金融改革创新 加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 加快国企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加快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改革
发展历程
十大战役
① 加快南港区域建设,打造世界级重石化工业基地和我国北方重要的轻纺工业基地; ② 加快临港工业区建设,打造我国沿海高水平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 ③ 加快核心城区建设,打造具有改革开放前沿特点的现代化新城区; ④ 加快中心商务区建设,打造于家堡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和响螺湾商务商业聚集区; ⑤ 加快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实施、能复制、能推广的宜居生态新城; ⑥ 加快东疆保税港区建设,打造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功能最齐全的保税港区; ⑦ 加快滨海旅游区建设,打造我国北方知名的国内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高品位的休闲区; ⑧ 加快北塘区域建设,打造具有我国北方传统小镇特色的国内外会议举办地和小企业总部聚集区; ⑨ 加快西部区域建设,打造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高端企业总部经济区; ⑩ 加快中心渔港建设,打造我国北方水产品加工物流产业中- 心和游艇产业发展基地。
渤 海 湾
-
发展历程
1984年设立天 津经济技术开 发区(TEDA, 泰达)。
1995年9月滨海新 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 。规划提出滨海新区 最终向以港口为中心 的国际自由贸易区发 展。
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印发《 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 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天津滨海新 区发展改革、开发开放将出现新的 局面。
-
临空产业区
中新天津 滨海高新区 生态城
中心渔港经济区
北塘经济区
滨海旅游区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
海港物流区 中心商务区
轻纺经济区
临港经济区
南港工业区
九大功能区 新增经济区 街镇工业园
产业布局:
功能区名称
开发区东区 开发区西区 南港工业区 天津港保税区 临空产业区 (含空港经济区)
滨海高新区
天津港集团 生态城
200
2010
金融、贸易、商务、航运服务
28
2010
主题公园、休闲总部、生态宜居、游艇
99
1992
航天设备制造、电子信息、海洋设备与新材料
40
2009
2010
2011 2010
-
现代冶金、金属制品、重型设备
保税物流、保税加工、邮轮游艇
轻纺工业基地和化工产品集散地,石化下游产业加工、商贸、物
流中心
酒店、会议、旅游、生态居住
200
1992
保税贸易、保税物流
6
2002 航空运输、航空设备制造和维修、物流加工、民航科技、纺织、 102
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高端信息技术、纳米及新材料、新能源和 1991
30
可再生能源
1988
国际航运,物流,加工,航运贸易
70
2008
国家级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
30
2010
临港重型装备制造业及研发、物流、粮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