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山地生态旅游探讨

合集下载

如何进行山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如何进行山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如何进行山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山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中重要的议题之一。

随着人们休闲观光需求的不断增长,山地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因其独特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喜爱。

然而,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本文将围绕如何进行山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从合理规划、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和社会受益等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合理规划是进行山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首要任务。

在规划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开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对于一些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地区应采取严格限制开发或禁止开发的政策。

同时,通过综合规划,将山地旅游资源开发与周边区域的经济、文化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多方共赢。

其次,环境保护是山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环节。

山地地形复杂,生态脆弱,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加强环保工作。

例如,在建设旅游景区时,要注重保护当地的水资源,严禁乱排废水,减少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此外,还应制定相关规定,规范游客的行为,引导游客文明旅游,避免破坏山地景观和生态环境。

此外,文化保护也是山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山地地区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民俗风情,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

例如,可以在景区设置文化展示区,向游客介绍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山地文化。

同时,还要落实相应法规,保护好山地地区的历史建筑和民族文化。

最后,山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应注重实现社会受益。

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具有较高的就业率和经济收益,可以为山地地区带来一定的经济发展。

然而,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注重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应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消费的合理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污染环境。

在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他们的权益,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居民生活的恶化。

综上所述,进行山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通过合理规划、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和社会受益等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山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福建省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及对策

福建省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及对策
护 区被誉 为“ 物物种基 因库 ” 南靖 乐 土雨 林被 誉 为“ 生 ; 稀 有 的亚热带 雨林 ” 。全省 拥有 3 0 0 0多 k m长 的海 岸线 , 许
影响 , 可能使我 国全 面建设小 康社会 目标 的实现 放慢 很有 脚步 。福 建作 为生态旅 游资源 十分丰 富的省 份 , 由于这些
六大确立 的全 面建设小 康社会 的 目标迈 出了坚实 步伐 , 今 后五年是 全 面建 设 小 康 社会 的关 键 时 期 , 要继 续 努 力 奋 斗, 确保到 22 年实 现 全 面建 成小 康 社会 的奋 斗 目标 。 00 ”
党的十七 大提 出的这个 奋斗 目标 , 为福建省旅 游 业大 发展 带来 了新 的机 遇。 然而 , 由于近几 年来 , 随着农 民收入增 长 速度减 缓 , 城 乡收入差 距在不 断拉大 , 加上 美 国次 贷危机对 中国经 济 的
山地 丘陵 多 , 林 茂 密 , 林 覆 盖率 达 6. % , 居 全 国 森 森 05 高
首位 。武夷 山作为世 界 自然 与文 化 双遗 产 , 誉 为 “ 然 被 天 植物 园”、 鸟的天 堂”、 蛇的王 国” 昆虫 的世界 ” 三明 “ “ 和“ ;
格式 栲林是 世界上 面积最 大的天 然栲树林 ; 花 山 自然 保 梅
2 O世纪 9 0年代 以来 , 持续 发展 被 提上 全球 旅 游业 可 发展 的议 程 , 生态旅 游逐 渐 成 为世 界 旅游 新 的发 展 潮 流 。 胡锦涛 同志在党 的十 七大 报告 中指 出 : 我 们 已经 朝着 十 “
发展 生态旅 游列入 政府议 事 1程 , 大对生态 旅游 资源 的 3 加 保护 和开发力 度 。这 些 都 为本 省 发展 生 态旅 游 注入 新 的 生机 与活力 , 生态旅游 的发展 营造 了 良好 的社会环境 。 为 12 丰 富的生福 建

浅谈山地公园利用现状打造生态景观

浅谈山地公园利用现状打造生态景观

浅谈山地公园利用现状打造生态景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绿地和自然景观的减少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

尤其是在山地地区,由于地形险峻,很多地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都受到了破坏。

山地地区的景观资源却是独一无二的,山地公园的建设和利用成为了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议题。

如何利用山地公园的现状来打造更好的生态景观,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山地公园的现状山地公园是指在山地地区开发的以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旅游资源为目的的公园。

目前,山地公园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很多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地纷纷投入资金建设山地公园,打造生态旅游景区。

由于山地地区的环境复杂性和灵敏性,山地公园的建设和利用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山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容易受到破坏。

由于山地地区的地形特殊,开发利用容易对山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不仅会破坏自然植被,也会影响山地地区的动植物生态平衡。

山地公园的利用方式单一。

目前很多山地公园的利用主要是以旅游观光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利用方式。

这不仅使得山地公园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会使得游客的体验感受受到限制。

山地公园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由于山地地区的地形复杂,山地公园的管理往往很难规范,存在一些管理盲区,容易导致资源的滥用和破坏。

山地公园的现状虽然在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在此情况下,如何利用山地公园现状打造更好的生态景观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利用现状打造生态景观的思路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想打造更好的生态景观,首先要加强对山地公园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包括了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动植物的保护、水资源的保护等方面。

只有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才能为后续的生态景观收获良好的基础。

2. 多元化的利用方式山地公园的利用方式不应仅限于旅游观光,还可以开发一些生态农业、体验式旅游等多种利用方式。

比如在山地公园开展一些果蔬采摘、农家乐等项目,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也能够增加山地公园的资源利用率。

福建旅游调研报告

福建旅游调研报告

福建旅游调研报告福建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坐落于东南沿海,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下面是一份关于福建旅游的调研报告,报告内容如下:福建旅游调研报告1. 简介福建是一个美丽的旅游目的地,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福建位于东南沿海,拥有迷人的海岸线、风景如画的山脉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2. 自然景观福建的自然景观非常丰富多样,包括著名的山脉、湖泊和海滨。

福建最著名的山脉之一是武夷山,这座山脉以其壮丽的景色、茶园和温泉而闻名。

武夷山是一个理想的徒步旅行目的地,游客可以在山脉中漫步,并欣赏到壮丽的风景。

除了武夷山,福建还有其他一些著名的山脉,如雁荡山、黄岩岛等。

福建还拥有许多美丽的湖泊,如九仙湖和西湖等。

这些湖泊都位于风景优美的地区,被山脉和森林环绕,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此外,福建还有非常美丽的海滨地区,如厦门、福州和漳州等。

这些地区拥有优美的海滩、独特的岛屿和丰富的海洋生物,吸引了众多游客。

3. 文化底蕴福建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这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

福建以其传统建筑、传统文化和美食而闻名。

福建的传统建筑主要体现在土楼上,土楼是福建特有的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精美的装饰。

游客可以参观土楼,了解福建的传统建筑文化。

福建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和活动,如闽南的“三月三”、“五月貔貅舞”等,这些活动展示了福建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此外,福建还有许多美食,如福州鱼丸、厦门沙茶面等,这些美食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名。

4. 旅游发展福建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大力投资和推广福建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福建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便利,酒店和旅游设施亦有很高的质量。

福建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福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理念,致力于保护和利用福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确保福建的旅游业能够长期发展。

5. 结论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福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具有巨大的潜力。

山地城市的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山地城市的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山地城市的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摘要生态旅游是目前旅游业发展的热点话题之一,山地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生态旅游的理想目的地。

本文主要探讨了山地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和发展策略,旨在推动山地城市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新兴形式,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山地城市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成为了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然而,山地城市的生态旅游开发面临着一些挑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2. 山地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2.1 自然资源丰富山地城市通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壮丽的山峦、清澈的河流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自然资源为山地城市的生态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2 文化遗产丰富山地城市不仅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着独特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选择和体验,增加了旅游的吸引力。

2.3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尽管山地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但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缺乏完善的交通、住宿和旅游设施会限制游客的到访和停留时间,影响山地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

3. 山地城市生态旅游面临的挑战3.1 环境破坏山地城市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过度的旅游开发可能导致环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如何平衡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3.2 缺乏专业人才山地城市的生态旅游开发需要一支专业的团队来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

然而,目前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导致了生态旅游开发的困难。

3.3 旅游安全问题山地城市的地形复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山体滑坡、洪水等。

如何提升旅游安全水平成为了山地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4. 解决方案和发展策略4.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山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引导游客和当地居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浅谈山地公园利用现状打造生态景观

浅谈山地公园利用现状打造生态景观

浅谈山地公园利用现状打造生态景观一、山地公园的现状1. 山地公园的意义山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空间,因其地形及气候条件的不同,呈现出错落有致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

而山地公园的建立,不仅是为了保护这一独特的自然资源,也是为了提供人们一个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感受自然美景的场所,并通过旅游等方式进行可持续的经济利用。

2. 山地公园的特点山地公园通常具有广阔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形地貌,其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山地公园也具有一定的生态敏感性,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3. 山地公园的利用现状目前,国内外许多地区都建有山地公园,如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的黄山风景区等。

这些地区的山地公园都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当地的重要旅游资源。

也面临着游客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二、山地公园的生态景观打造1. 合理规划在山地公园的利用中,应从整体规划、区域划分、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

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山地公园的生态特点和环境敏感性,遵循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的原则进行规划,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地区生态环境。

2. 创造性利用山地公园的利用可以包括观光旅游、生态教育、户外运动等多种形式。

在创造性利用中,可以通过建设游览线路、设置生态展示点、开发生态农业等方式,提高山地公园的吸引力,并且在利用过程中也要保持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3. 生态教育山地公园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学习与探索自然的重要场所。

可以通过设置生态展示馆、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举办环境教育活动等方式,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生态修复在山地公园的利用过程中,也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式,促进山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三、结语山地公园作为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不仅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场所,更是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空间。

在利用山地公园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通过合理规划和创造性利用,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生态景观,促进山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山地旅游作为度假方式。

而山地旅游资源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山地旅游资源呢?一、资源保护首先要考虑的是资源保护。

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有计划、有序、可持续。

为了保障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对山地旅游资源进行保护。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保护山地生态环境山地生态环境是山地旅游资源的基础。

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山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有些山地旅游资源不仅可以开发游憩活动,还可以开展野生动物观察、植物采集等等,这些活动也可能会对山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

2.保护山地文化遗产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局限于自然景观,还包括山地文化遗产。

山地文化遗产是山地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山地文化遗产应尽全力。

一些山地文化遗产比如传统建筑、文化景观,目前仍存在于山地民俗中,这些文化遗产也要求得到足够的保护。

3.保护山地社会环境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可能会对当地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在山地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重视社会生态环境,维护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避免损害当地的社会生态环境。

二、资源开发要实现山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需要按照市场需求对山地旅游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和开发。

以下是针对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1.规划山地旅游资源针对山地旅游资源进行适当规划,对于山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山地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分析,可以减少开发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投资风险,并为深入开发建立可实现和可操作的开发指导。

2.丰富山地旅游内容针对不同的需求和群体,要在山地旅游内容上做出不同的安排,推出更多有趣的项目和活动。

旅游项目的区别和独特性可以增加旅游的吸引力。

3.促进旅游与文化的结合为了促进旅游和文化的相互结合,可以在山地旅游中融合艺术、历史或传统文化等元素。

旅游与文化的相互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山地旅游内容,也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山地旅游管理措施方案

山地旅游管理措施方案

山地旅游管理措施方案简介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去山地旅游,但与此同时,山地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和旅游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山地旅游管理措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山地旅游中采取的常见措施和管理方案,以提供代表团、政府、旅游业者和非政府组织等相关方面领袖们,以便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旅游管理计划。

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限流开发与管制通过采取适宜的措施对游客人数进行限制,提高游客进山的门槛,防止因为游客数量过多而对山地环境造成连锁反应的损坏。

例如限制一些人多的景区和时段的游客人数,在游客高峰期间,要有出入口人员来控制游客进出山,确保总人数不超过安全范围。

宣传教育通过在宣传栏、标语、广告以及景区内公告等方式向游客传递环保理念,如“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等。

活动规范在保护区内的活动应当得到限制和规范,不得燃放烟花爆竹或者进行随意采摘等破坏自然山地的行为,游客可以观看、拍照,但不要进行过量干预活动。

社会文化保护措施文物保护在各类文物保护区,也应当对游客人数进行控制和安排游客参观的时间段,减少游客对文物的冲击,以便保护文物的完整性。

旅游产业发展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既可以吸引游客又不能过度开发,有计划地进行资源开发,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

采用有限地开发和保护的策略,以利于旅游资源和业务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期发展。

社区参与将社区居民和旅游经营者同时参与到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业的管理中,加强上下游沟通和协作。

旅游管理措施建立管理机制制定法规、规章、制度文件等一系列有关旅游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文件和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流程,建立科学的旅游管理制度。

建立监测系统分析游客数量、管理效果、损坏数据、游客回访、社区居民态度、旅游收入等一系列的指标,以便对旅游资源管理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评估,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之具备保护山地生态环境和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针对游客进山的注意事项进行提醒,引导游客有序进山游览,减少对山地环境的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 第5期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Vol. 29 No.5 2009年 9 月 Journal of Science of Teachers′College and University Sep. 2009文章编号:1007-9831(2009)05-0076-04福建省山地生态旅游探讨李小飞,陈丽明,张和钰,宋克耀,陈传明(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摘要:从地理学旅游价值的角度出发,对福建省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概括出福建省山地旅游资源的3个显著特征.分析了目前福建省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在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开发前提的理念基础上,对福建省山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提出建议.关键词: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福建省中图分类号:F592.99文献标识码:A生态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形式,而山地生态旅游属于生态旅游领域里的一个重要旅游品种[1],它具有良好的健身、保健、休闲功能.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带动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来看,福建山地生态旅游开发并不是很成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理论性的开发措施,为促进福建省山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依据,更好地促进山地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1 福建省山地旅游资源及特征1.1 山地旅游资源概述福建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5%,一向有“东南山国”之称.其浓厚的山地区域特征及古典文化氛围得以保留,令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2].山地旅游资源在全省旅游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大多数级别高、质量优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都位于山地地区.截止2008年5月,全省1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11个为山地型旅游景区;全省2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中19个地处山区;6个国家级景区、8个国家地质公园有7个属山地型旅游景区;1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 9处在山区;2处国家矿山公园全在山区;2处世界级旅游资源——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武夷山、世界地质公园泰宁也全在山区[3].由此可知,山地旅游资源在全省旅游资源中占有相当大的优势,为开发生态旅游提供了资源基础.1.2 山地旅游资源的特征1.2.1 景观类型丰富,人文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福建山地旅游资源既有山青水秀、景色清幽的自然风光,也有意境幽远、古朴典雅的人文景观.西北部高山连绵,中部丘陵起伏,奇峰、异石、峡谷、溪流等各种资源组合类型十分丰富;山地居民适应山地环境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生活习惯,包括民风民俗、宗教文化、山地农耕文化的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相互映衬,成为独具一格的风景名胜.1.2.2 原始风貌保持完整,生态环境良好 福建山地旅游开发历史较晚,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较少,自然环境和原有人文景观较好地保持着原生状态.文人墨客的遗迹、历史建筑的风貌、淳朴浓厚的民族风情,如夏商时期的“架壑船棺”、“虹桥板”文化遗存以及西汉时期的闽越王古城遗址、两宋时期的武夷山儒、释、道共集一山的奇观等都得到了保存.1.2.3 山地旅游景观垂直变化显著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走一日历四季景,行十里观数重天”收稿日期:2009-04-25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项目(J0830521);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7B018)作者简介:李小飞(1987-),男,四川达州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在读本科生.E-mail:lixiaofei198702@ 张和钰(1990-),男,福建云霄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在读本科生.通讯作者:陈传明(1963-),男,福建长乐人,副研究员,硕士,从事自然保护、景观生态和区域规划研究.E-mail:chencm63@第5期 李小飞,等:福建省山地生态旅游探讨 77说的是山地景观的时空变化.福建西部及西北部山地地势较高,如武夷山主峰海拔约2 158 m,相对高差达到1 700 m,发育着5个明显的垂直植被带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地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2 福建省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2.1 开发现状福建省山地旅游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开发利用不充分,仍具备较大的开发潜力.一般而言,山区旅游相对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开发意识较差,由此造成旅游发展的软环境要素亟待改善或提高.在资源开发、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开发单一,综合性不强,配套设施较差等问题.另一方面,福建山系山脉众多,南北生态迥异,各有突出的特色.但是,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资源整合性的市场营销和区域性整体形象的打造, 淘金山、茫荡山、归宗岩、龙栖山等对外知名度不高, 整体形象不够鲜明,除武夷山、大金湖等个别景区外, 绝大多数景区对省外游客的吸引力不足.2.2 存在问题2.2.1 法律不够健全在福建一些山区由于人们法律观念淡薄,缺乏基本法律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从而造成一些开发商的盲目地破坏性开发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并且,开发商们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几乎缺少对资源合理利用的考虑,由此造成的山地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严重阻碍着当地今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此,有必要健全法律体系,控制着开发的极限程度,为促进山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2.2.2 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与管理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但目前仍有盲目开发建设的情况存在.这种不合理的开发活动造成对山地宝贵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极大破坏,不仅破坏了原有的自然风貌,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所有权与经营权不能够实现彻底的分离,景区政府管理权高度集中,以致旅游开发企业难以获得旅游资源,严重制约山地旅游业的发展.2.2.3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山区由于自身自然条件的限制,存在着各方面建设的不足:一是硬件设施不达标,如景区的道路交通、水电通讯设施、餐饮服务设施等,尤其是景区内外道路交通状况差,是制约山地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二是软件设施需加强,如管理水平欠缺、服务水平不到位、人才质量和数量不足等[4].3 福建省山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建议结合国内外近年来山地旅游实践经验上看,福建省山地生态旅游开发应该采用多元化开发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做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1 山地资源主题的定位目前,国内外对山地旅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论证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必要性和意义[5].提倡广大游客参与型、体能训练型、研究科考型、探险型等专项山地生态旅游及综合型山地生态旅游.对于福建省山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合理的开发,应坚持“一山一品”,突出每个景区的特色旅游资源,建立多元化的旅游项目,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和选择.比如武夷山有它独特的山地自然垂直景观,从山麓到山顶可以开发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旅游活动项目:340 m以下主要是农耕区,可以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和农耕文化生态旅游活动,还可以开发小溪漂流、山地自行车、骑马、滑翔等体验性的旅游项目;800 m以上可以开发生物多样性观光、野生动植物考察、科考等旅游科研活动项目.3.2 开发模式山地生态旅游区别于一般的旅游活动,它是对旅游区生态与文化上友好发展的人地关系协调下的绿色旅游方式.其根本的目的是在环境的敏感区内有明确的环境教育内容,使游客在参与、参观、理解、珍视和享受自然与文化的同时,决不对其生态系统、当地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不良影响[6].而良好生态环境不仅仅取决于游人的环保意识,还得益于开发的方式、资金的投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福建省大多数山地旅游资源都处在相对贫困的山区,经济发展水平较沿海地区低,因此旅游开发必须走与东部协同发展之路[7],形成经济的互补性,资源的共享性.3.2.1 旅游开发主导模式——政府主导 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给本国或本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在政府规划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对旅游开发给予引导和支持营造旅游环境,有意识地发展旅游业以带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8].政府主导的职责在于科学合理的制定旅游规划、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有效管理旅游行业、实施各种优惠政策及鼓励措施.在发展过程中,福建省的一些政府,特别是山区里的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的山地旅游资源认识还不够,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发展规划,这时省政府就应该给予指导,形成层层的主导作用,以弥补不足的方面.为此,福建省政府和当地山区政府可以鼓励沿海地区的企业把资金投入到山区的旅游事业,在开发过程给予更多的优惠照顾政策,充分调动他们与政府合作的积极性,以便能较长期地带动当地各方面的发展.3.2.2 景区经营模式——企业化经营管理改变景区以往资源配制政府化的格局,实行两权分离制度——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得企业的发展能够关注市场,面向海内外,营造良好的环境,善于扑捉发展的商机.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只要有利于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旅游产业做强做大,能对整个贫困山地旅游区经济社会起到推动作用,实践中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整体出让、旅游公司+农户等多元化经营模式都是可取的.但资源的两权分离及经营权、运营权也必须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合理科学地开发利用的关系.目前,福建省的大多数山地景区的是处于政府的管理现状之中,所有的费用支出也是财政直接拨款,由专人管理,然而,由于各项开支的严重超出,经费严重不足,使得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因此,对未来福建省山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有必要实行两权分离制度,实施企业经营化管理.3.2.3 客源开发模式——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交通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旅游业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山地旅游资源地区交通可达性、进入性弱,使得这些地区的旅客资源不足.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山地、丘陵面积占到80%左右,这在发展交通上是一个很大的障碍,由此造成一些优质的山地旅游资源很难得到及时的开发.因此,政府要完善出省道路交通建设,充分利用向西向北陆路旅游通道的建设,推动东西部旅游开发合作.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要修建合适的停车场,合理利用空间,完善各种配套设施.良好的交通环境能够激发或加强更多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有效地开发周边省份旅游客源市场,形成更大的辐射影响力.3.2.4 增强竞争力模式——加强旅游合作,形成区域联动局部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同时也就意味着单一性,很难满足不同旅客品味需求,改变这种不足的有效途径就是在更大区域范围内进行更多的选择,加强区域内部各个景区的合作.对于福建省某一山地旅游地而言,其客源不光只有以该地为目的地的游客,还有该地附近旅游地向其空间上扩散的客源.这就为区域旅游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即建立一个包括不同级别旅游地的区域旅游合作系统[10],通过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市场共享.福建省的很多山地旅游资源是成片相互在一起的,具有好的关联性.例如纵贯福建东北—西南走向的武夷山、戴云山的山地景区都具备这样的特性,能形成区域联动作用,在发展中必须抓住这个特点.3.2.5 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社区参与纵观国内众多地区在山区扶贫过程中,由于政府、市场作用的局限性,其效果不是那么的显著,而非政府组织有相当大的优势.因而,对于山区来说,非政府组织可作为一种有力的外来援助力量[11].而社区就是一种非政府组织的强大力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战略的实行是对企业和社区关系的一次重新认识,两者的和谐配合可确保社区参与战略的实现,并促进山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社区参与从而充分调动山区群体的生产积极性,保证投入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增强山区群体自立、自强意识,提高山区群体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真正创造一种和谐、友善的旅游氛围和环境.福建省山区很多都曾是革命老区,山区居民在态度上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因此,群众对外来旅游开发的企业的进入,带动他们脱贫致富,还是能接受的,他们都可以很好的与企业相互合作.4 结论福建省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应抓住山地生态旅游发展机遇,利用本省山地旅游资源,充分挖掘资源特色,采取合理的开发模式来提高景区对外整体形象和知名度,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的.在具体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综合利用旅游开发模式,把山地生态旅游逐步发展成旅游的重点项目.与此同时,要充分寻找山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外延山地旅游资源范围和挖掘旅游景区的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做到山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下转第120页)参考文献:[1] 王歆军.现代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其对策分析[J].孝感学院学报,2006(5): 119-123.[2] 田淑芹.巩固评估创建成果 完善文献检索学科建设[J].中医教育,2007(1):38-39.[3] 徐晓琳,熊建萍.高校信息素养课程设计[J].图书馆学研究,2008(1):94-96.[4] 李金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的学生能力考查[J].中国大学教学,2006(7):39-40.Thought of teaching evaluation in the universities and new direction of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SUN Hua(Library,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Abstract:Lists examination examples of the students`information skills in teaching evaluation of the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and analyses and discusses the education thought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at present,and expounds the new direc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throught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teaching goals, regularization of teaching form,stylishness and practical of teaching.Key words:information retrieval;course construction;teaching evaluation;university(上接第78页)参考文献:[1] 程占红,张金屯.生态旅游的兴起和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01,21(1):110-113.[2] 杨晓晶,张著江.福建山地旅游开发刍议[J].东南传播,2007(7):123-124.[3] 卢冬梅,骆培聪,陈政.福建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因素与发展对策[J].菏泽学院学报,2008,30(5):107-111.[4] 侯长红,林光美,陈倩,等.福建省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8,28(3):254-259.[5] 姜辽,张述林.国内外山地旅游环境研究综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4):79-81.[6] 鄢和琳,包维楷.川西山地生态旅游开发及其持续发展初步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6):557-561.[7] 郑耀星.福建西部旅游开发必须走与东部协同之路[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7-29.[8] 冯灿飞,马耀峰.贫困型山地旅游区可持续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06(1):94-97.[9] 王兆峰.旅游交通对西部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J].财贸研究,2008(5):56-57.[10] 丁增富,郑钦玉,何艺,等.三峡库区发展生态旅游途径与模式的探讨[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3):239-242.[11] 蒋艳.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1):63-68.Ecological tourism of mountain in Fujian provinceLI Xiao-fei,CHEN Li-ming,ZHANG He-yu,SONG Ke-yao,CHEN Chuan-ming(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Abstract:From geography value of tourism, summarized briefly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of mountains in Fujian,it has three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mountain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Under the philosophy basis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provided the development modes of mountain eco-tourism in Fujian province. Key words:mountain eco-tourism;development modes;Fuji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