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
地理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地理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纬线和纬度。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 纬度: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90°,赤道以北称北纬(N),赤道以南称南纬(S)。
低纬度:0° - 30°;中纬度:30° - 60°;高纬度:60° - 90°。
3. 经线和经度。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180°,0°经线以东称东经(E),0°经线以西称西经(W)。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4. 地球的运动。
- 地球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 周期:约24小时(一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
- 地球公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365天(一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五带划分(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炎热;北温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南温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四季分明;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寒带:南极圈以南,终年寒冷)。
最新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

中考真题(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21.读图,对两地气候描述正确的是()A.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伦敦B.两地降水都集中在夏季C.北京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伦敦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各月降水较均匀14.下列地区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A.河流三角洲地区B.河流上游地区C.热带雨林地区D.热带沙漠地区读“某四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比较图”(图5),回答7一8题。
7.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A国B.B国C.C国D.D国8.人口增长状况与C国相似的是A.印度B.德国C.阿根廷D.尼日利亚读a、b、c、d四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图6),回答10一n题。
10.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A.aB.bC.cD.d11.关于d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终年高温少雨B.终年高温多雨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粗物,也称为可入肺颗杜物。
读某日珠三角地区PM2.5均值分布图(图7),回答12、13题。
12.当日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A.中山、广州R.东莞、惠州C.珠海、深圳D.肇庆、江门13.近年来珠三角空气中PM2.5含量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原因包括①人口稠密,汽车数量增多②资源丰富,采矿业发达③经济发达,工厂增多④城市化水平高,森林绿地比重降低A.①②③B.任冶④C.①(办④D.②③④2012年伦敦奥运会将于北京时间7月28日至8月13日举行。
读图2,完成6~8题。
6.伦敦位于地球五带中的A.北温带B.北寒带C.南温带D.南寒带7.奥运会期间,太阳直射在A.23.5°SB.23.5°NC.0°~23.5°ND.0°~23.5°S8.图3中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与伦敦气候相符的是根据所给的材料和图片,完成21~22题。
初中中考专题第二部分 天气与气候、世界的居民、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第二部分 天气与气候、世界的居民、 地区发展与国际合作、我们所在的大洲知识要点巩固与梳理[天气与气候]一、天气与生活概念 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多变的。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稳定性。
卫星云图:白色为云区,白色程度越浓,表明云层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是阴雨区。
常用的天气符号: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特殊天气符号和风向标),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进行正确的天气预报。
风向和风级的表示:箭头所指的方向是风的去向,尾羽和数目表示大气环境监测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定义: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1以上 空气质量级别 Ⅰ级 Ⅱ级 Ⅲ级Ⅳ级Ⅴ级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气温的日看图识天气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定义: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正好相反。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气温的年变化:热带地区变化小,温带和寒带地区变化大。
表示方法:等温线图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呈闭合状中心气温低是低温中心中心气温高是高温中心纬度变化: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海陆变化: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垂直分布: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三、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等夏季多雨型:如北京冬季多雨型:如雅典全年少雨型:如比尔马降水的变化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分布气温的年变化水平分布全年多雨型:如新加坡全年湿润型:如伦敦降水的形成:空气上升运动时,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表示方法:等降水量线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四、世界气候类型划分依据:气温和降水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气候特点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降水具有渐变性)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南部和东南部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降水具有突变性)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中部和西岸终年炎热干燥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我国的南方地区、日本和韩国的南部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降水的分布分布规律气 候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的北方地区、俄罗斯的远 东地区和日本北部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度内陆地区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集中夏季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冬暖夏凉,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温 带 亚寒带针叶林 气候 北极圈附近中高纬度地区 冬季严寒,夏季温和寒 带气 候 冰原气候 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一些 岛屿上终年严寒苔原气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边缘地带长冬无夏高原山地气候 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五、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因素 气温随着纬度升高而降低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离海洋较近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多,远离海洋的 内陆一般降水少地形因素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加100米,气温下降0、6℃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纬网:经线和纬线交织形成的网格,用于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和方向。
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二、陆地和海洋大洲和大洋:世界分为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有限,且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三、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气温与降水: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由其决定。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气候、极地冰原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等。
四、居民与聚落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人种和民族多样化。
语言的种类与分布:世界语言众多,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五、发展与合作国家和地区:国家是政治地理学名词,地区指未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托管地等。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国际合作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和平稳定。
六、中国的地理概况中国的位置、疆域与行政区划: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疆域辽阔,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等。
中国的人口与民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民族众多且分布不均。
这些只是初一地理知识点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许多细节和深入的内容需要学习和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地图、图表等辅助工具进行记忆和理解,同时注重实际应用和联系生活实例,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主要介绍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掌握聚落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同地区的民居风格,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学生在地理思维和方法上还需进一步培养。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认识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2.难点:聚落形成的地理环境分析,民居特色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聚落的形成原因和民居特色。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实地考察地点,安排考察时间。
3.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引导学生关注民居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展示相关地图和数据,让学生了解聚落形成的地理环境。
3.操练(15分钟)分析具体地区的聚落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初一上册地理主要涵盖了地球与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解析: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6371千米为地球平均半径,4万千米为赤道周长,若乘坐一架时速为800千米的飞机,要连续不断地飞行50小时才能到达赤道周长。
3.经纬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是纬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经纬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
5.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方向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二、陆地与海洋1.海陆分布: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其中,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
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其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
4.海陆变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
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三、天气与气候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等状况,称为天气。
天气具有多变性。
2.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称为气候。
气候具有稳定性。
3.气温和降水: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气温的单位是摄氏度(℃),降水的单位是毫米(mm)。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第五章【居民与聚落、发展和合作】学案讲义

课题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五章【居民与聚落、发展和合作】学案讲义考点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3. 世界的气候;4.居民与聚落;5.发展与合作。
考点常见题讲解与巩固练习【本节课知识点】一、居民与聚落1. 人口与人种:●人口的增长速度:①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③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世界人口的分布:⑴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单位:人/平方千米)⑵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人口稠密区: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
①亚洲东部、南部②欧洲③北美洲东部人口稀疏区:①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干②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湿③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冷④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⑶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不同的人种⑴类型:根据肤色、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
白种人是世界第一大人种。
⑵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考点常见题讲解与巩固练习人种主要分布地区白种人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黄种人亚洲东部黑种人非洲、大洋洲、美国2.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世界的语言⑴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⑵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⑶主要语言的分布: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汉语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俄语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西班牙语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世界三大宗教宗教发源地区经典宗教建筑及特点主要分布地区基督教亚洲的西部《圣经》教堂:高高耸立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古兰经》清真寺:星月照应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佛教古印度《佛经》庙宇:金碧辉煌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乡村和城市:⑴聚落: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可分为两大类——乡村和城市。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

经济发展与国际 合作
经济发展需要国际合作的支 持和推动,国际合作也可以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国际合 作,各国可以共享资源、技 术和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和 竞争力。
国际组织在国际 合作中的作用
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等,它们为各国提 供了交流、协商和合作的平 台,推动了国际合作的深入 发展。
人口问题与对策
探讨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了解各国采取的人口政策 与措施。
语言和宗教
世界语言种类与分布
认识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发源地、分布地区,了解语言对文 化交流的影响。
宗教与信仰
了解世界主要宗教及其信仰体系、教义、仪式等,理解宗 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宗教建筑与景观
欣赏不同宗教的代表性建筑与景观,感受宗教文化的魅力。
方向
地图上常采用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 的符号叫图例,说明地理 事物的文字和数学符号叫 注记。
02 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七大洲
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 洲、欧洲、大洋洲,它们的分布和边 界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
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亚洲 与欧洲、非洲的相邻关系,太平洋与 大西洋的连通等。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气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如农 业、交通、建筑等都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 条件。
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采取节能 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等措施。
04 居民与聚落
人口与人种
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分布特点,理解人口密度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源地 亚洲 的西部 _____
主要分布地区 大洋洲 美洲 欧洲、 _____ 、 _______ 西部 亚洲 _____和东南部、 北部 非洲 _____和东部
宗教建筑
教堂 _____
清真寺 _______
_______半 阿拉伯 伊斯兰教 岛 佛教 古印度 _______
东南 东部 和 亚洲_____ _____部 佛寺(庙宇)
影响降水的因素及举例
1、世界年降水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或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纬度因素(主要因素) 2、中纬度地区(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 地区降水少 3、南北回归线附件,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海陆因素 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因素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 5 1
北美洲东部
B
2 C
D A 3
4
1青藏高原 2 撒哈拉沙漠 3 亚马孙平原 4南极地区 5 北极地区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 5 1
北美洲东部
B
2 C
D A 3
4
1青藏高原 2 撒哈拉沙漠 3 亚马孙平原 4南极地区 5 北极地区
1.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原因
特点 世 界 人 口 分 布 不 均 匀 人口 稠密 区 人口分布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撒哈拉沙漠 中低纬度 近海平原 分布原因
地带
沙漠地区 雨林地区
平原广大;温 暖湿润;农业 发展历史悠久, 经济发达
极端干旱 气候湿热 终年严寒
人口 亚马孙平原 稀疏 亚洲、北美洲北冰 高纬度地区 区 洋沿岸 高原地区 青藏高原
地势高峻
2.世界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人口问题 环境问题 数量 过多、 经济问题 增长 过快 社会问题 具体表现 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污染严重等 饥饿、贫困等 实行计划生 解决措施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育,使人口 医疗卫生、教育条件难以改善 增长与社会 人口老龄化 经济发展相 适应,与资 源环境相协 调
人口
劳动力短缺 国防兵源不足 老年人养老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
增长
过慢
人口稀疏区特点:
E 极端干旱 G 终年严寒
F 气候湿热 Q 地势高峻
3.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 基督教
3.卫星云图和天气符号的判读
海洋 陆地 ,蓝色表示_____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_____ , 云区 白色表示____ 。
(2)天气符号:根据天气符号,正确判断天气状况。
晴
多云
阴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冰雹
雨夹雪 小雪
中雪
பைடு நூலகம்
大雪
雷阵雨
雾
霜冻 沙尘暴
影响气温的因素及举例
1、世界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或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纬度因素 2、同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海陆因素 3、在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降低0.6℃ 地形因素
看图分析下列问题: 1.三处聚落的选址 有什么共同点? 2.说说影响聚落的 形成和发展有哪些 因素?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气候湿润、自然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