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仿真押题)-2019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5 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模拟训练)-合格考2018-2019学年新高一生物必备知识串讲与模拟试题(解析版)

专题05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模拟训练1.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结构是()①高尔基体②染色体③叶绿体④线粒体⑤核糖体⑥中心体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②④⑤⑥【答案】A【解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细胞有丝分裂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间期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中进行;在整个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中心体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具有的细胞器。
2.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右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A.中心粒移向两极B.着丝粒分裂C.细胞板形成D.DNA分子进行复制【答案】A【解析】从图中分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1∶2∶2,所以此时细胞可能处于G2期(染色体复制已完成)、前期或中期,而B、C、D选项均不属这些时期的特征。
3.以下四图,能正确反映细胞周期概念的是【答案】A【解析】细胞周期从一次分裂结束为起点,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终点,且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时间较长,分裂期所占时间较短。
4.人体干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新细胞。
在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依次发生的变化是①复制的两个DNA 分子完全分开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星射线③中心体发生倍增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A.③→②→④→①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答案】A【解析】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完全分开;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数目倍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B.碱性染料吡罗红可用于染色体染色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细胞壁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答案】D【解析】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解离,使组织细胞分散开,A错误;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染成深色,B错误;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观察不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细胞壁的动态变化过程,C错误;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D正确。
专题05 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命题猜想)-2017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原卷版)

【考向解读】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Ⅰ)2.细胞的无丝分裂(Ⅰ)3.细胞的有丝分裂(Ⅱ)4.细胞的减数分裂(Ⅱ)5.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6.动物的受精过程(Ⅱ)7.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8.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9.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中频考点:细胞的有丝分裂及观察低频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命题热点突破一】细胞分裂图的辨析例1.如图是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均有同源染色体B.④细胞分裂结束将形成两个精细胞C.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D.除①和③外都是减数分裂细胞图【变式探究】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请分析回答:图1图2(1)图1中,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的图像是________(填序号),②细胞的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
(2)图1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________(填序号),②中A和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图1中与图2 CD段对应的细胞图像是________(填序号),DE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发生的分裂方式及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表示细胞分裂间期的时段为________,若该动物产生一个Aab的配子,则发生分裂异常的时段应为图2的________段。
【命题热点突破二】细胞分裂过程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例2.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方法技巧】染色体、DNA变化曲线“三看法”(1)看“染色体峰值”。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5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

专题能力训练五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一、判断题1.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 )2.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 )3.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 )4.细胞体积越小,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就越大,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就越高。
( )5.细胞核中的DNA数量限制了细胞长大。
( )6.琼脂块的体积越大,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率越小。
( )7.任何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 )8.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 )9.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G1期细胞,不影响其进入S期。
( )10.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群体,M期细胞的比例会减少。
( )11.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 )12.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 )13.观察有丝分裂末期的植物细胞,可看到在细胞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并逐渐扩张形成细胞壁。
( )14.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中心粒在间期倍增形成两个中心体。
( )15.无丝分裂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也没有DNA分子的复制。
( )16.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可导致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子细胞遗传信息不同。
( )17.若一个卵原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在复制时,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一个A被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1/2。
( )18.在蛙受精卵发育成原肠胚过程中,在细胞内不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
( )19.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 )20.配子的多样性除了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关外,还与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有关。
( )二、选择题1.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
专题05 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仿真押题)-2017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 含解析

1.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由图分析可知()A.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丙时期C.丙→戊的过程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DNA分子数的两倍【解析】甲到乙染色体经过了复制,但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A错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丁时期,因为此时染色体形态最清晰,B错误;如果表示减数分裂丙到戊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正确;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数是相同的,D错误。
【答案】C2.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
这些细胞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前、中、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和染色体上被32P标记的DNA分子数分别是()3.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像,有关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1号与4号染色体大小形状相同的原因是互为同源染色体B.1号与5号染色体大小形状相同的原因是互为姐妹染色单体C.图中有4个染色体组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体细胞或精细胞或第二极体【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为体细胞。
1号和4号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1号和5号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的;该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
【答案】D4.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答案】B5.用某动物精巢为材料制作切片进行观察并绘制示意图如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细胞可称为次级精母细胞B.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一定相同【解析】甲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应该为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乙细胞中染色单体分离,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丙细胞中两极都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正确;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D错误。
高考生物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专项训练试题(有答案)-文档资料

高考生物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专项训练试题(有答案)生物学是农学、林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的基础。
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生物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专项训练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生物网一直陪伴您。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8?莆田模拟)图甲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 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
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处于图甲、图乙的细胞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B.处于图甲a时期和图乙B→A时期的细胞可进行DNA复制C.处于图甲、图乙各时期的细胞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D.处于图甲b时期的细胞,若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答案】 C2.(2018?西安模拟)如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 )A.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C.该细胞图②中有中心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参与活动D.该细胞图①中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图③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 B3.(2018?海南高考)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
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可知生物体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0条。
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染色单体不分开,这时染色体为10条,染色单体为20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染色体为20条,无染色单体。
【答案】 B4.(2018?浙江理综)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量到( )A.G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B.S期变长,该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C.G2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有组蛋白D.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解析】将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培养液,会使G1期变短,G2期和S期也变短。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整合训练(五)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整合训练(五) 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全员必做题]1.[2019·某某毛坦厂中学模拟]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B.同源染色体上都有相对应的等位基因C.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导致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解析: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同源染色体上不一定都有相对应的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如DD,B错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如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答案:C2.[2019·某某省某某市模拟]右图为某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①~④为常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变异来源为易位B.该细胞可能为雄蜂的体细胞C.图中①上的DNA分子,其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分别来自于父方与母方D.若该细胞取自某二倍体动物的卵巢,则其为第一极体解析:据图分析,图中等位基因A、a出现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说明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A正确;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可以表示雄蜂的体细胞进行的假性减数分裂,B正确;图中①上的DNA分子,其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来自于同一个亲本,C错误;若该细胞取自某二倍体动物的卵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是第一极体,D正确。
答案:C3.[2019·某某天一大联考]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有时会发生同源染色体无法正常配对的“联会紊乱”现象。
下列不会出现“联会紊乱”现象的是( ) A.交叉互换后的染色体B.骡子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C.三倍体西瓜细胞中的染色体D.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染色体解析:交叉互换后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不会出现“联会紊乱”现象,A正确;骡子原始生殖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但无同源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会出现“联会紊乱”现象,B 错误;三倍体西瓜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在四分体时期会出现“联会紊乱”现象,C错误;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含有3条21号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会出现“联会紊乱”现象,D 错误。
高考生物三轮冲刺 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押题模拟训练

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由图分析可知( )A.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丙时期C.丙→戊的过程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DNA分子数的两倍【解析】甲到乙染色体经过了复制,但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A错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丁时期,因为此时染色体形态最清晰,B错误;如果表示减数分裂丙到戊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正确;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数是相同的,D错误。
【答案】C2、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像,有关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1号与4号染色体大小形状相同的原因是互为同源染色体B.1号与5号染色体大小形状相同的原因是互为姐妹染色单体C.图中有4个染色体组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体细胞或精细胞或第二极体【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为体细胞。
1号和4号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1号和5号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的;该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
【答案】D3、动物细胞培养中存在“接触抑制”现象,如果清除一部分贴壁细胞,邻近细胞又迅速分裂重新填满这一区域,然后再次停止分裂。
据此作出的假设,不合理的是( )A.清除部分细胞,邻近细胞释放某种信号分子重新启动细胞周期B.细胞接触后,为动物细胞停止分裂离开细胞周期提供了信号C.细胞周期是有其内在节律性的,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细胞膜表面上可能存在接受邻近细胞信号的受体【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动物细胞分裂时当细胞间相互接触时细胞分裂停止,由此分析,细胞分裂受基因控制,同时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如细胞间相互接触的影响。
【答案】 C15.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以及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目变化,逐项进行解答。
2016年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05-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解析版)

1.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由图分析可知()A.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丙时期C.丙→戊的过程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DNA分子数的两倍答案:C2.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 的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
这些细胞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前、中、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和染色体上被32P标记的DNA分子数分别是()解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判断,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再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则第一次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DNA数目加倍,且每个DNA分子一条链含32P,一条链不含32P,故有丝分裂前、中、后期含32P的DNA数目相等,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后期含32P的染色体是前期、中期的2倍。
答案:A3.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像,有关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1号与4号染色体大小形状相同的原因是互为同源染色体B.1号与5号染色体大小形状相同的原因是互为姐妹染色单体C.图中有4个染色体组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体细胞或精细胞或第二极体答案:D4.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解析: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在第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后,细胞内的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具放射性,一条链无放射性。
所以在继续分裂至有丝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上的DNA具有放射性。
答案:B5.用某动物精巢为材料制作切片进行观察并绘制示意图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由图分析可知( )A.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丙时期C.丙→戊的过程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DNA分子数的两倍【解析】甲到乙染色体经过了复制,但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A错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丁时期,因为此时染色体形态最清晰,B错误;如果表示减数分裂丙到戊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正确;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数是相同的,D错误。
【答案】C2.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
这些细胞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前、中、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和染色体上被32P标记的DNA分子数分别是( )3.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像,有关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1号与4号染色体大小形状相同的原因是互为同源染色体B.1号与5号染色体大小形状相同的原因是互为姐妹染色单体C.图中有4个染色体组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体细胞或精细胞或第二极体【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为体细胞。
1号和4号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1号和5号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的;该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
【答案】D4.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答案】B5.用某动物精巢为材料制作切片进行观察并绘制示意图如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细胞可称为次级精母细胞B.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一定相同【解析】甲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应该为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乙细胞中染色单体分离,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丙细胞中两极都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正确;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D错误。
【答案】C6.下列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时前者细胞内性染色体的数量是后者的两倍B.后者在后期时细胞内存在大小形态相同的同源染色体C.中期时前者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与后者相等D.着丝点分裂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解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内的染色体(包括性染色体)数量保持不变,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包括性染色体)数量是体细胞的一半,A项正确;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Ⅰ时期,所以减Ⅱ后期细胞中通常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项错误;二倍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减Ⅱ中期的染色体组数比例为2 1,C项错误;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Ⅱ后期核膜已消失,没有细胞核,故D项错误。
【答案】A7.下图①~⑤是用某种方法在显微镜(不用染色)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分裂时序为①→③→②→⑤→④B.图①细胞内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C.图②③细胞中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图②③⑤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答案】B8.男性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质)出现的凝缩松展的周期性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质)呈现b状态时,在细胞核内分布区域更大,便于高倍镜观察其形态和数目B.染色体(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e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2 1C.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处于b时期的细胞数量最多,因为b时期时间最长D.男性精巢中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为23条或46条【解析】e状态时染色体螺旋程度最大,是观察其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e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 数之比为1 2;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处于b时期的细胞数量最多,因为间期时间最长;男性精巢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3条或46条或92条,故选C。
【答案】C9.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片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观察中期细胞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且随后染色体着丝点分裂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D.低倍镜下寻找分生区的依据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答案】D10.某种哺乳动物基因型为AaBb,下图分别是该动物的两个细胞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细胞是该动物睾丸器官中的一个细胞,细胞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含8个DNA分子B.若要验证②的主要化学成分,需要使用的化学试剂有双缩脲试剂、二苯胺C.甲细胞发生了变异,该变异细胞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的种类是3种D.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其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交叉互换【答案】D11.某研究小组从某二倍体动物的组织中提取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变异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统计如图甲,乙图是取自该组织中的一个细胞。
对图中所示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该组织可能来自卵巢,乙细胞属于B组B.若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A组细胞,可以使B组细胞数增加C.B组细胞中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D.C组中有一部分细胞可能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答案】C12.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B.处于图3中BC段的是图1所示细胞;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对应图3中的AB段【解析】图4中a可对应有丝分裂后期,b可对应有丝分裂前、中期,c可对应有丝分裂末期,D错误。
【答案】D13.下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C.BF所对应的时间段,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BD对应的时间段,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变化【答案】 C14.动物细胞培养中存在“接触抑制”现象,如果清除一部分贴壁细胞,邻近细胞又迅速分裂重新填满这一区域,然后再次停止分裂。
据此作出的假设,不合理的是( )A.清除部分细胞,邻近细胞释放某种信号分子重新启动细胞周期B.细胞接触后,为动物细胞停止分裂离开细胞周期提供了信号C.细胞周期是有其内在节律性的,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细胞膜表面上可能存在接受邻近细胞信号的受体【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动物细胞分裂时当细胞间相互接触时细胞分裂停止,由此分析,细胞分裂受基因控制,同时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如细胞间相互接触的影响。
【答案】 C15.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以及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目变化,逐项进行解答。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了DNA的复制,但染色体数目都没有加倍,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目相同。
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两者染色体行为不同,A项错误。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DNA 分子数目相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两者染色体行为不同,B项错误。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只是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变化,两个过程的DNA分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C项正确。
有丝分裂末期,由同一条染色体分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分裂结果是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数目不变,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同源染色体分开进入不同的子细胞,形成的两个次级性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目都减半,D项错误。
【答案】 C16.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已知该生物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基因型为MMN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乙、丙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的重组B.图乙、丙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图甲、丁中不具有同源染色体C.图丁细胞的基因型为MmNn,说明该细胞在此之前发生了基因突变D.图丁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答案】 C17.下面甲图表示某高等动物(假设其基因型为AaBb,2n=4)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
乙图中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时期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
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乙A.甲图中②和④时期都可发生基因A与A的分离和A与a的分离B.乙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b、cC.乙图中位于Ⅰ阶段的细胞有d、eD.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于甲图中的④阶段【答案】 A18.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
下图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条)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
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
预计最快约________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2)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_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
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____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 h,M期时长为1.9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