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
6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

可塑性
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通过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生变化得到提升。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作用
参与教 育活动
反馈教育 过程
体现教 育效果
分为被动参与和主动参与 被动参与是教育对象以自 身的思想行为状况参与教 育活动 主动参与是指教育对象积 极投身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之中发挥其作用。 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通过人们的心理与言 行体现,教育对象对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所表现出的态度、情 感、语言和行为是对 教育过程效果的反馈
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 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创造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功能
教育活动 组织功能
确定教育目标 选定教育内容
思想理论 传导功能
向教育对 象宣传、 灌输先进 思想和科 学理论 引导教育 对象的思 想朝着社 会发展所 要求的方 向发展。
思想释疑 解惑功能
用马克思主义 的立场、观点 和方法破解教 育对象思想中 的疑点,排解 教育对象认识 上的困惑,帮 助教育对象用 正确的思想方 法认识社会现 象。
德行培育 提升功能
使教育对象了 解、接受社会 主流意识形态 的内容与要求 ,并将之转化 为自觉的行为 ,从而提高教 育对象的思想 政治素质。
设计教育活动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依据一定阶级、政党的要求 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教育对象 思想政治素质的个体或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个体,指发动、组织和实施思 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人;群体指发动、组织和实施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 的效果要通过 教育对象思想 行为的变化来 体现和检验
6第六章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ppt

二、主导主动关系
主导主动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发挥 主导作用与教育对象发挥主动作用的关系。
自主参与关系 教育者自主地参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发挥引导
作用;教育对象自主地为教育活动献计献策,配合 教育者的工作,努力地实现教育内容内化与外化。
互动共进关系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自觉能动性 ,实现共同发展的关系。
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接受者。
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
接受性
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从 属性和受动性。
能动性
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具有 自觉性和积极性。教育对象在参与和接 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是完全被 动、消极的,而是有态度、有主见、有 选择、有创造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依据一定阶级、政党的要求 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教育对象 思想政治素质的个体或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个体,指发动、组织和实施思 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人;群体指发动、组织和实施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主体地位。 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这一矛盾中居矛盾的主要方
示范性
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教育 对象学习的典范。加里宁指出:“教育者的 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 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受教育 者。” 身教胜于言教,树人先树己。
创造性
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 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功能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 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

名词解释:1、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得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得影响,使她们形成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得思想品德得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得科学。
就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与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得规律得科学。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得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得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得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得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得思想品德得过程。
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得基本手段。
5、思想政治教育艺术 :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得目得,而创造性运用具有感染力得教育技能与技巧得总与。
6、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得过程中,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目得、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得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
7、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得领导机构与管理者,运用计划、组织、指挥、调控与评价等管理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功效得创造性活动过程。
◇8、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得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得一切外部因素得总与。
⒐思想品德:思想品德就是一个多要素得综合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思想得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得较为稳定得心理特点、思想倾向与行为习惯得总与。
⒑内化:就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得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得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得过程。
⒒外化:就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与行为习惯得过程。
⒓思想品德结构:就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与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得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得多维立体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1. 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对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品质和人生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群众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1. 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外延: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领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学科。
2. 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原则、方法、载体、环境、管理和评估等方面。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 形成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2. 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与融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方法等。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3. 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4. 灌输与疏导:灌输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疏导是指通过引导、启发和沟通,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和内化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
5. 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内在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为实际行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六章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关于人的对象性活动,它的根本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转变被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方面的问题,提高被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要实现上述目的,必须了解教育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清晰教育对象的活动规律,尤其是探索他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这对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且十分必要。
第一节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涵义与特点(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涵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指所有的人,人从出生开始就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接受教育,直到死亡。
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在某一阶段或终身充当着受教育者的角色。
也就是说,人在教育、改造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教育与改造或自我教育。
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相对于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而言的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即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活动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引导下以接受、实践相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意识地对其施以影响,以期形成相应思想政治素质的对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1.能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有意识,有主见的,也就是说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对象决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施教,而是能动地、有选择地接受。
在接受、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过程中,教育对象以主体的身份出现,他自觉能动地以主体的视角体察教育者的实际活动及其所表达的意义,以自己的认知图式诠释、选择、内化教育者所传递的内容所具有的行为指令意义,能够凭借自己的判断能力获取有关自身道德素质的状况,并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从而认清自身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超越现实自我,达到理想自我。
同时,教育者还应注重教育对象的需要及其对教育者的建议和要求,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促进二者的双向互动,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可以把被教育者看作纯粹的、消极的被动地接受的对象,而是要充分调动教育对象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与目的。
[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马工程-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马工程-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https://img.taocdn.com/s3/m/3d99fda6fc4ffe473268abae.png)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马工程-考研真题详解1思想政治教育[上海大学2019年研;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研;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答: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狭义的教育,也是广义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体力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在学校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研]答: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承担的最重要的责任,是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所需要完成的基本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3理论教育法[上海大学2019年研]答:理论教育法又称理论灌输法,它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引导受教育者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讲授、理论学习、理论培训、理论研讨、理论宣传等具体形式。
理论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4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武汉纺织大学2016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指教育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创造性运用的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综合,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学识、才能、智慧、品格、经验、胆识和灵感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运用语言的艺术、把握适度的艺术、选择时机的艺术、选择突破口的艺术、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式的艺术。
0目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

课件制作
万美容 郑永廷 徐光英 李健飞
目录
点击章节名直接 打开相关课件
导论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目录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主 编 郑永廷 副主编 刘书林 沈壮海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题组
首席专家
郑永廷 刘书林 沈壮海
主要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万美容 王仕民 王秀阁 王雯姝 刘正斌 李 辉 罗洪铁 周 琪 骆郁廷 高国希 熊建生
点击章节名直接 打开相关课件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第九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评估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和建设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马工程

(一)教育目旳旳综合性。
一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旳旳原因旳综合性,
二是目旳内容旳综合性。
(二)教育内容旳综合性。
科学世界观教育 政治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人生价值观教育 道德观教育
法制观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旳特征
四、综合性
(一)教育目旳旳综合性。
(二)教育内容旳综合性。 (三)利用措施旳多样性和灵活性。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旳现象与本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旳本质
(一)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旳提炼
提炼思想政治教育旳本质,首 先要搞清思想政治教育旳主要 矛盾。
在思想政治教育旳诸多矛盾中, 社会发展所需要旳思想政治素 质,与人们旳思想政治素质情 况之间存在旳差距,就是思想 政治教育旳主要矛盾。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旳现象与本质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旳现象与本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旳本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旳本质是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旳主 导和灌输
坚持以“主流意识形态旳主导和灌输”来揭示 思想政治教育旳本质旳意义: 第一,使思想政治教育有贯穿一直旳根本。
第二,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旳理论自觉 和高度旳责任感。
第三,有利于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旳方向和党性原则。
社会交往领域对于 人旳发展、世界观 确实立,是一种十 分主要旳领域。
思想政治教育要向社会交往领域渗 透,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多种社 会群体,进入多种年龄段旳人群, 进入各个不同旳职业范围。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旳特征
三、渗透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业务工作中。 (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社会交往中。
各级各类学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育;
各个大众传媒旳思 想政治理论宣传、 专题讨论与舆论引 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1.怎样认识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思
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2.怎样理解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
系?
3.试论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的 方法。
四、相互转化关系
相互转化关系指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 育活动中可以互相转化的关系。 角色转化关系
指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所处位置、职责和 作用发生改变,教育者变为教育对象,教育对象变为 教育者。 互补转化关系
指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角色未变,但互相 吸取对方所长补己之短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可 以通过学习将对方的所长转变为自己所长,实现优势 互补。
可塑性
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通过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生变化得到提升。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作用
参与教 育活动
反馈教育 过程
体现教 育效果
分为被动参与和主动参与 被动参与是教育对象以自 身的思想行为状况参与教 育活动 主动参与是指教育对象积 极投身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之中发挥其作用。 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通过人们的心理与言 行体现,教育对象对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所表现出的态度、情 感、语言和行为是对 教育过程效果的反馈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主体地位。 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这一矛盾中居矛盾的主要方 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者: 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者。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区别于 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要素的特殊之处。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 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
本 章 主 要 内 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功能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重点、难 点在这里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作用 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重点
一、民主平等关系
民主平等关系,指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具有 相等社会地位、享有相同权利的关系。
地位平等关系
社会地位平等和人格平等两者在思想 政治教育活动中应该相互尊重。
民主和谐关系 自主参与和配合得当两者应该做到主 动献策、相互包容。
二、主导主动关系
主导主动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发挥 主导作用与教育对象发挥主动作用的关系。 自主参与关系 教育者自主地参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发挥引导 作用;教育对象自主地为教育活动献计献策,配合 教育者的工作,努力地实现教育内容内化与外化。 互动共进关系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自觉能动性 ,实现共同发展的关系。 教育者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充分发挥其主 导作用;教育对象为了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实现 个人理想抱负而充分发挥其主动作用。
第四节 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 教育对象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从实际 出发的需要。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 对性提高实效性的需 要。
二、正确认识和对待 教育对象的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 将教育对象
视为人而不是物;将教育对象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
尊重关爱原则 在思想政治教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依据一定阶级、政党的要求 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教育对象 思想政治素质的个体或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个体,指发动、组织和实施思 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人;群体指发动、组织和实施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又具有特殊性。 特殊性体现在: • 双方都是具有主体性的、在现代社会具有 法律赋予一定权利和义务的人。 • 双方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不同地位、 起着不同作用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平 等、主导主动、双向互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领 导 干 部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制定 的决策者和落实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在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决定了其是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重点。
领导干部是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榜样为了 保证领导干部在社会中发挥引导的正能 量,必须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当代中 国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也决定了其是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重点。
用马克思主义 的立场、观点 和方法破解教 育对象思想中 的疑点,排解 教育对象认识 上的困惑,帮 助教育对象用 正确的思想方 法认识社会现 象。
德行培育 提升功能
使教育对象了 解、接受社会 主流意识形态 的内容与要求 ,并将之转化 为自觉的行为 ,从而提高教 育对象的思想 政治素质。
设计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 的效果要通过 教育对象思想 行为的变化来 体现和检验
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重点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青少年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 推动力量 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青 少 年
当代中国青少年成长发展中存在着 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重点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形象的代表。在社 会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其是思想政治教 育对象的重点。
育中尊重、关怀、爱护教育对象 以谦和的态度对待教育对象,关 注教育对象的成长、发展。 育过程中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公 平地对待教育对象,实事求是 地认识教育对象,公平地对待 教育对象。
客观公正原则 在思想政治教
三、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的方式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到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 还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
三、双向互动关系
双向互动关系,指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互动关系 教学互动关系是指教育者的教育与教育对象的学习之 间互相作用的关系。 教育者的“教”要受到教育对象“学”的状况的制约 。教育对象的“学”也要受到教育者“教”的状况的 影响。
作用互动关系 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教育对象的主动作用之间互相作 用、互相影响。 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以教育对象主动性的充分发挥为基 础,教育对象的主动作用不能离开教育者正确有效的 引导。
构建实施机制
掌控教育进度
主持总结评价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思想为主要活动对象的实践活 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作 为教育者活动对象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接受教育 者的教育引导的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参 与、配合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
主导性 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引 领作用。保证着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各 个方面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示范性
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教育 对象学习的典范。加里宁指出:“教育者的 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 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受教育 者。” 身教胜于言教,树人先树己。
了解理解教育对象 • 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心理与行为状况掌握清楚。深 入调查、换位思考。 及时沟通思想情感 • 根据教育对象思想行为状况尽快进行思想情感的交 流。掌握沟通方法,提高沟通技巧。
建立密切交往关系 •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建 立无心理距离的关系。增强与教育对象建立密切关 系的主动性,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提高自身人 格魅力。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一、民主平等关系 二、主导主动关系 三、双向互动关系 四、相互转化关系
第四节
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的重要性 二、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的原则 三、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的方式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接受者。
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
接受性 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从 属性和受动性。
能动性
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具有 自觉性和积极性。教育对象在参与和接 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是完全被 动、消极的,而是有态度、有主见、有 选择、有创造的。
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 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创造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功能
教育活动 组织功能
确定教育目标 选定教育内容
思想理论 传导功能
向教育对 象宣传、 灌输先进 思想和科 学理论 引导教育 对象的思 想朝着社 会发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