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永远是个开放着的、未完成的动态过程,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互动关系,在两者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二者积极性,共同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通过两者的共享,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人才的最终目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说两者的关系说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其一是“主客体关系说”。

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教育主体,起主导作用,负责组织和引领教育对象参加教育活动,受教育者只是被动接受及改造的对象。

这样在此关系中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显然这种简单的“主客体关系说”在一定意义上还有缺陷。

如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填鸭式教学、普遍的厌学情绪等。

其二是“双主体关系说”。

也就是说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主体,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学”的主体。

此种看法片面地割裂了同样是主体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二者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教育活动不再是其共同实践的活动,而是使“教”与“学”成为两个孤立的过程。

“双主体说”实质是把受教育者上升到主体地位,与教育者并列为主体,但是我们必须区分及意识到教育者的主体特征是在何种情况下即某个阶段下体现的,这与其担当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不能划等号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只能是教育者。

笔者认为“双主体说”把教育过程涉及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这两个方面说成是两个过程,逻辑上是矛盾着的。

其三是“互为主客体关系说”。

此说是关于前面俩者观点的进一步发展。

主张从受教过程和施教过程俩方面来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客体关系,该观点仍然是把整体一个活动过程分裂开来分析,强调各自的主体性,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每个行为主体都把对方当作是客体,这样两者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很难建立。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1.树立地位平等观平等,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关系的本质特征,也是处理两者关系的基本准则。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案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1 引言引入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各个时期的发展。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1.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产生背景讲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需求。

1.3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介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

1.4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现状与展望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2.1 引言引入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性。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2.2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讲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任务要求。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人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2.3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2.4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探讨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与内容3.1 引言引入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与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与内容?3.2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讲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对象群体。

分析不同对象群体的特点和需求。

3.3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解释不同阶段和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差异。

3.4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与内容的匹配探讨如何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和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分析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与评价4.1 引言引入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与评价的关键环节。

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实施和评价思想政治教育?4.2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讲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案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定义、性质和任务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3.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定义与性质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3.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和基本理论框架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2.1 教学目标1.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2.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3.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2.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2.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3.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2.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目标、任务和内容3. 方法讲解: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操作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对象3.1 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对象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和责任3.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差异性3.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对象2.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和责任3.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差异性3.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对象的重要性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象及其特点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和责任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及应对策略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4.1 教学目标1.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 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其选择依据3. 学会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实际操作4.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其选择依据3.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操作4.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关系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其选择依据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和困惑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操作技巧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与反馈5.1 教学目标1.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重要性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方法和指标3. 学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与改进5.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重要性2.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方法和指标3. 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与改进5.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意义和作用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方法、指标及其运用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与改进过程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与反馈技巧第六章: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发展6.1 教学目标1. 了解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任务2. 掌握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3. 理解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和新特点6.2 教学内容1. 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任务2. 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3. 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4. 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和新特点6.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挑战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任务、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3. 案例分析:分析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和特点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比较7.1 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特点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比较方法3.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7.2 教学内容1. 不同国家和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特点2. 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比较方法3. 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7.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不同国家和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特点和国际比较方法3. 案例分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及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8.1 教学目标1.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原则和方法2. 了解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3. 学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实际操作8.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原则和方法2. 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3.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实际操作8.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要性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原则、方法和实际操作3. 案例分析:分析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成功案例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路径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与信息化9.1 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方法和手段3. 理解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挑战与机遇9.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2.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方法和手段3. 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挑战与机遇9.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重要性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意义、方法和手段3. 案例分析:分析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成功案例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挑战与机遇第十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1. 理解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任务3. 学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实施10.2 教学内容1. 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2. 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任务3. 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实施10.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方向、任务和规划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对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看法和建议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路径第十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分析11.1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③从分工上划分: 专制教育主体、兼职型教育主体;
④从影响力的形式上划分: 自然权威型教育主体、强制权威型教育主体;
⑤从教育主体形式的特点划分: 正式教育主体、非正式教育主体。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类型的特征
a.科层性与整体性统一; b.民主性和权威性统一; c.对象化和客体化统一; d.教育性和服务性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不同意见:
0 1 人、人民群众; 0 2 人的思想; 0 3 人的思想和行为; 0 4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
含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人,所作用的范围是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
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施加可控性教育 影响的对象。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以及教学相长 1、(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为人师表,身体力 行,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古人云:“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导之以行比动之以 情、晓之以理更重要。
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a、靠群众。作为被领导的对象,群众是领导干部治 政思想和施政举措的具体实践者;作为社会的主人 ,群众是领导干部思想行为和行政行为的监督者, 更是领导干部思想观念、道德行为、民主作风的教 育者。群众有权利有责任有能力对领导干部进行教 育。人民群众的教育包孕在他们对领导干部的各种 期待、各类评价以及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批评之中, 当然还包含在为人民群众代言的社会舆论之中。
此外,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充分发挥 好课堂主渠道作用。要把语文课、历史课、思想政治 课等学科教学,作为提高广大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 重要载体,同时加强科学普及教育和唯物论教育,使 青少年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自觉抵制愚昧迷信 的良好习惯。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
质 ,但 是并 没 有 能够 完全 揭 示思 想政 治 教育 的内
涵, 因而在 实 际 的运用 过 程 中可 能 , 或者 导致概 念 的缩小 , 者 导致 概念 的扩大 , 或 这样都 不利 于对 思 想政 治 教育 实 践 的指 导 以及 对思 想政 治教 育学 的
的 思想 、 德 和 心 理 等 形成 和 发 展 规 律 , 目的 、 组 织 、 计 划地 对 人 们施 加 的使 他 们 形 成 符 合 该 社会 ( 会 品 有 有 有 社
群体 ) 发展 需要 所 要 求 的 思 想 品德 、 治素 质 和 心 理 品质 的 社会 影 响 实践 活动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 内涵 与本 质 决 政
淮北 煤 炭 师 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院 学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哲
第3 卷 第6 1 期 21 0 0年 1 2月
J u a f Hu i e Co l I d ty e c e s o r l o ab i n a n usr T a h r Colg le e (hlsp y a d S ca S in e) P i o h n oil ce c s o
思想 政治 教育 概念 虽 已基本 形成 ,但 由于不 同的研究 者研 究视 角 的差异 ,对 这一概 念 的内涵 有不 同的理解 。 目前 论者 所持 的观点来 看 , 从 主要
治教育 ” 的认识 与理解存 在着 差异 。笔者 结合 自
己的教学 与研究 , 对思想 政 治教育 的 内涵 以及思 想 政治教 育学 研究对象 谈 点粗浅 的看 法 。
V0. No 6 1 31 . De . O1 c2 O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的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1. 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对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品质和人生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群众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1. 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外延: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领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学科。

2. 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原则、方法、载体、环境、管理和评估等方面。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 形成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2. 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与融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方法等。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3. 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4. 灌输与疏导:灌输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疏导是指通过引导、启发和沟通,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和内化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

5. 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内在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为实际行动。

0目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

0目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

课件制作
万美容 郑永廷 徐光英 李健飞
目录
点击章节名直接 打开相关课件
导论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目录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主 编 郑永廷 副主编 刘书林 沈壮海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题组
首席专家
郑永廷 刘书林 沈壮海
主要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万美容 王仕民 王秀阁 王雯姝 刘正斌 李 辉 罗洪铁 周 琪 骆郁廷 高国希 熊建生
点击章节名直接 打开相关课件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第九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评估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和建设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浅谈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浅谈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浅谈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论文网: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教育对象关系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科学定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正确运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教育对象的主动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相对于教育对象来说是成熟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起主导和支配作用,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对象现实的思想道德状况出发,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引导教育对象养成与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科学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不具备主体性,即使身为教育者,也不能很好地履行承担、组织、发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难以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具备了主体性,切实履行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才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的强弱,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效率。

因此,有否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必备条件,不断增强主体性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必要条件。

荀子认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怀。

”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建设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优良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知识素养,“以人为本”的良好动机和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巩固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思想政治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一、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 想政治教育对象
二、青对象的方法
1、历史分析法 2、动态分析法 3、立体分析法 4、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二、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1、青年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重任 2、青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 希望 3、青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能
1、教育职能
2、管理职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 2、职业道德素质 3、知识能力素质 4、生理心理素质
第三节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一、平等 二、理解 三、共享
复习思考题
1、解释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 解释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政治教育者素质 2、如何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如何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为什么说青少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3、为什么说青少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4、如何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几个基本概念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根据一定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者: 或阶级的要求, 或阶级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 想品德施加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想品德施加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指思想政治教 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 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也就是受教育 者。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是指教育者旅 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 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