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情做好 把事情做完——做明白人 做明白事
清清楚楚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发言提纲

清清楚楚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发言提纲
做人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郑重其事。
做事也同样如此,要有清晰的目标和方法,以确保工作的成功和高效。
发言也是一样重要的环节,我们需要制定提纲来确保自己的
言辞清晰有力,让听众容易理解我们的意思。
做人方面,首先要明确我们的个人价值观,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容易被诱惑或
迷惑。
我们需要有正直的品德、有礼貌的态度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并且要在任何时候都要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和别人形成矛盾和冲突,保持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
在做事方面,要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要主动积极地去思考如何达成目标,并且尽量
提前预见潜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对课题、项目、客户等进行仔细的调查和研究,并且制定出合适的工作方案,以便达成我们的目标。
在发言方面,我们要在开口之前充分准备。
我们需要清醒地认知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并且要让自己的话语表达地清楚明白。
发言的时候一定要有情感联接,语调要坚定,通过
言语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我们的内心感受和态度。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听众,听取他们的观点
和建议,并作出回应。
最后,在做人、做事和发言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遵循法律和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
权利和自由,遵守规则和导则,注重个人形象和公众形象。
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价值和成就,并且在这个社会中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
弄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干明白讲明白

弄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干明白讲明白
不论干什么工作、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弄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干明白、讲明白等五个方面做起,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更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和处事要领。
即:做明白人。
一,关于弄明白
干什么事情都要弄明白、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这是做事的基础。
如果还没搞清楚、啥也不明白,就闷头干起来,那叫瞎干莽干,效果不可能好。
如果是想挣钱的事情,在没有谈好工期、价钱等事项的情况下就盲目去干,肯定会白出力不讨喜。
二,关于想明白
想明白是干好工作的关键环节。
任何事情只有想明白了才能干明白了,才能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盲目去干,不加思考地干,可能出了很大力气,用了很长时间,结果却不一定好。
三,关于说明白
在干事成事中,能够说明白是一种能力和素养的体现。
一问三不知只能成为别人的笑料。
尤其是领导的询问,必须能说得上来,越准确越好。
事实证明,说不明白的事不可能干好,只有说明白了才能清楚其中的轻重缓急、要点把控,从而得心应手的把它做好。
四,关于干明白
这一点毋庸置疑,是确保工作成效的重要环节。
怎么干,如何干,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等等。
一切的一切,都要按部就班,都要一丝不苟。
明白人干好明白的事。
五,关于讲明白
对于同事也好、领导也罢,都能够讲明白,每项工作都如此,时间一长,日积月累,就会成为行家里手,就会成为单位的业务尖子。
相反,如果整天混日子,混过一事算一事,得过且过,这样的人也不可能上进,只能平淡无奇。
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王涛钟振林画一位领导同志曾经说过:要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看似简单的九个字,却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既是对干部能力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又是关系到我们事业能否顺利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想干事是一种态度,会干事是一种能力,干成事是一种结果,三者有机组成,缺一不可。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工作才算是做到了位、做到了家。
”想干事。
这是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体现,是会干事、干成事的前提。
它意味着胸怀壮志,表明一种干事业的激情。
这种激情,就是要有一种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创新的勇气,正所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工作中,一些同志满足于“领导交给啥就干好啥”,甘于当那种“来了文件上送,有了批示下传”的收发员和传令兵,以致该抓的工作没有抓,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该实现的目标没有实现,工作毫无生气。
从这个角度上看,干不干事,能否干成事不单纯是能力和水平问题,而首先是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问题。
遇到难题,激情的勇者想的是如何设法化解;畏难者则想的是如何一停二看三回避。
一样的难题一样的挑战,却有不同的态度,不仅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而且必然带来不同的发展局面。
因此,只有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实干,少琢磨些私事多琢磨些公事,才能突破难点,干出实绩,不断提高本领。
会干事。
想干事不一定能干成事,一个重要因素是要会干事。
毛泽东曾把会干事比作过河的“桥”或“船”,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
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可见,会干事是一项基本的素质,是“能力强、办法多”的代名词。
工作中态度比能力更重要,辩论材料

工作中态度比能力更重要,辩论材料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各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哪个更重要?在讨论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辩题中的“工作”是指一般性的工作,是一般人经过培训都能完成的工作,不包括诸如高水平运动员之类的需要特殊天赋的工作,因为这些工作不具有普遍性,没有讨论价值。
所以,我方的立场是:在一般的工作中,工作态度比工作能力更加重要。
现陈述理由如下:首先,积极的工作态度是一种竞争力。
众所周知,除了少数天才,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比别人更有竞争力呢?是态度,积极的态度!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成功,85%是因为他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15%是因为他的智力知识。
当我们没有更多更明显的优势时,正确的工作态度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
其次,工作态度影响工作能力的培养。
大部分职业都需要一定的职业技能,而在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很多内容是需要受训者自己去琢磨和记忆的。
以导游培训为例,教材和地图只能为受训者提供景区名胜古迹和购物场所分布图,剩下的需要自己去熟悉,去记忆。
如果能够抱着积极的态度,在带领旅行团之前提前熟悉路线和地点,无疑会使整个游览过程更加轻松顺利,这不正说明了态度对于工作能力培养的作用么?最后,工作态度决定工作能力的发挥。
工作能力是我们胜任工作的前提,而工作态度则是我们做好具体工作的必备条件。
热情的态度可以驱使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谨慎的态度让我们完善每一个细节;感恩的态度让我们对自己的事业满怀信仰,全心投入,等等。
良好的工作态度就是我们发挥自身工作能力的内在动力。
如果好的工作态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会大打折扣。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一天,居然有50%的司机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难道是他们拥有的服务技能不够吗?当然不是,他们开车技术绝对一流,他们缺乏的是端正的服务态度。
当然,我们说工作态度更重要,并不是对能力的否定。
我们只是强调在当前社会,良好的工作态度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是万万不能的。
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

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想干事是一种激情和状态,这种状态为干事创业提供了基础和动力。
只有想干事,才有希望,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获得权力的同时也获得了干事的责任和义务。
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可以从他是否想干事中看出来,不想干事的“官”就是“懒官”。
因此,想干事就需要保持好状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
会干事是一种能力和胆识。
想不想干事是态度问题,能不能干事则是水平问题,需要有能力和胆识。
干事是一个过程,需要进行调研和谋划,明确目标、措施和要求。
在干事中,需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抓好组织协调,明确工作重点,善于发现新情况和问题,及时提出新对策和办法。
在干事后,需要听取百姓反馈,总结经验教训。
能否干成事不仅取决于水平能力,还与胆识密切相关。
因此,领导干部需要不断研究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胆识。
干成事是一种追求和效益。
想干事和能干事需要综合反映在干成事上。
干成事需要成为追求的目标,否则就会坐而论道。
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与干成事背道而驰。
有些事初衷良好,但效果未必理想,动机与效果背离。
因此,需要着眼于干成事,智谋干成事,劲使在干成事,用效果检验干成事。
不出事”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底线,它与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相辅相成。
无论是因失职渎职还是腐败而出事,都是道德修养缺失、对制度底线的触犯。
只有夯实道德修养,敬畏制度,才能避免出事。
同时,领导干部还需加强素质提升,自觉遵守制度政策,把不出事作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保障。
好共事”是领导干部的品质和修行。
团结是工作的基础,如果同事不愿意与一个人共事,就难以做好工作。
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要多沟通、多交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为别人的成功与进步感到高兴,提倡有话当面说。
与人共事要真诚,不能太“精明”或算计,心胸要宽广。
只有与人为善、为伴、为友,才能形成“好共事”的环境。
【精品范文】街道办事处基层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好共事不出事五个事心得体会

街道办事处基层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好共事不出事五个事心得体会我街道开展的党员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好共事不出事的专题教育整顿活动,目的是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五个事的标准要求自己,把五个事的精神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去。
现结合五个事和本人的本职工作,做如下的心得体会:一、想干事想干事,是一种状态,一种激情。
有了这种状态,干事创业就有了基础,有了这种激情,推进干事创业就有了动力。
我在组织办工作,组织工作本身就是件非常繁琐的工作,日常工作量比较大,时间紧、任务重,若没有想干事的激情,存在拖拉就可能导致事情堆积,在时间节点内根本完不成任务。
二、会干事会干事,是一种能力,一种胆识。
会干事要求我们要创新思维,没有思维方式的创新,就没有工作上的突破,要变习惯性、经验性思维为部分超前性、主动性思维。
就拿今年的党员信息采集工作来说,每一个环节都有大量的工作,如果只是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就算加班加点也很难完成任务。
当然,能干事还离不开胆识,如果工作畏首畏尾,不能当机则断,就会影响效率,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三、干成事干成事是想干事与会干事的综合反映。
在有了想干事、会干事之后,就能干成事。
同时干成事也是我们需要追求的目标,不能光有干事的激情,会干事的能力,而干不成事。
四、好共事好共事,是一种品质,一种修行。
同事、部门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补台。
要以全局为重。
想问题、干事情必须从全局出发,不能局限于单线或一块的工作,要灵活处理特殊情况,主动服从工作全局。
与人共事要真诚,不能太“精明”,也不能太算计,心胸要宽广一点。
与人为善,与人为伴,与人为友,才能形成“好共事”的环境。
五、不出事不出事,是底线。
我们机关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的规章制度,自觉加强自身作风建设,自觉自律,做到干事不出事。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加强自身学习,提升业务能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加强自律,认真做事,牢记“五个事”要求,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公私分明,心胸开阔,志存高远。
这两句话俗语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

这两句话俗语说地都有一定地道理.首先做人要精,做事要明,说地是我们做事情要认真,要有条理,不要稀里糊涂,浑浑噩噩.更不要不清不楚地办事.在工作中要多想、多问、多做.但是我们要精在明处,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大公无私,要为民着想.不要谋私利,干私事.先做人后做事.是教育我们.要想做好事就必须拥有好地道德品质.这也是中国几千年地文明和教育经验.当然,在历史地长河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被我们认为是坏人地人,也做过不少地好事.这就更加要求我们要辩证地看一个问题.不要过于偏激.要坚持走实践出真知地中庸和谐社会.在金钱欲和权利欲高度崇拜和极力索求地今天,做人地标准似乎降低了许多,许多是不择手段、不当得利、甚至丧心病狂.前几天听复旦大学著名哲学教授王建峰地讲课,记忆深刻,人道做人地学问──如何做一个合格地人(下) 字体[大中小] 颜色[蓝绿黑]分类:其它创建于:被查看:次 [收藏:日记作者] [评论]人道做人地学问──如何做一个合格地人五、做人与行道既然做人行道才能挪界,我们就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做人行道呢?我们地教育中缺少这一课,所以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不仅仅我们这一代人,我们地父辈也不知道,圣贤之学断档至少有三代人地时间了.我父亲早已经退休了,他曾经说过:“我退休以后才开始学做人”.可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补上这人生第一课.“人道人道,做人行道”,做人也要从性心身三界入手.、性存五常之德德是人地性德,人性中含有五常之德,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是天德,是天赋与人地天性.这里地天,指地是宇宙中那股冥冥中无法抗拒地力量.常是恒常、永远存在、不能改变地意思.五常之中仁德是根本,仁慈就是仁德.仁是体,慈是用,表现出来就是爱.能够不讲条件地地博爱就是慈,慈地本体就是仁,它们是一体三面,同出而异名.仁是五德之首,是孔子思想地核心,也是孔子一生追求地根本.《论语》二十篇中有“里仁”一篇,专门谈仁地体和用.仁是抽象地哲学概念,不能离开具体地事项空对空地讨论,所以孔子举了几个例子加以说明.例如“仁者爱人”,有爱心,能够爱人、爱物就是仁.这是孔子不得已地说法,因为爱毕竟还不是仁地全部境界和内容.普通人地爱是有条件地,是以感情为基础地.喜欢就爱,不喜欢就不爱,所以爱字里面有心(简化字地爱连心也没有了).慈则是爱地升华,是没有条件地爱.母亲疼爱儿女是无条件地,这种爱就是慈.五常之德地根本在仁,有了“仁”才有“义礼智信”四德,所以仁为五德之首.日本人五德中做到了四个,偏偏缺少仁德,所以日本这个民族虽然传统继承得好,“义礼智信”都做到了,但始终都不能执世界文化之首,其根本原因就是“不仁”.所以,孔子在《论语?里仁》篇中才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意思是:君子在吃一餐饭这样短地时间里,也不能离开五常之德,于造次颠沛之间,更是如此.、心明三界之理理是规律、规则和秩序.人能明理守分,安于自己地本位,就能减少妄念,就能正心.人道有三理,就是:性界地天理、心界地道理、身界地情理,人都要明了,才能立住命.什么是天理?宇宙地因果律就是天理.种什么因得什么果,造什么业受什么报,就是天理.人将天理丢了,不信因果,任性而为,所以才受苦受罪.要知道天生能人是帮助笨人地,能人不帮笨人,能人变笨.天生富人是帮助穷人地,富人不帮穷人,富人变穷.天生贵人是帮助贱人地,贵人不帮贱人,贵人变贱人.仔细看看身边地例子吧,这就是天理!什么是道理?五伦、十义就是道理.做人就要恪守五伦之道,否则就失去了人格(做人地资格).五常是天道,五伦是人道;在天言五德,在人道就表现为五种伦常关系.例如,父子之间讲仁,仁德是父子之道.夫妻之间讲智,智慧是夫妻之道.朋友之间讲信,诚信是友道.君臣之间讲义,义者宜也.能将事情做得恰到好处、适度适宜就是义,就是君臣之道.兄弟之间要讲礼,礼是社会秩序地总称,知道长先幼后,互助互爱,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人地天性对应地是人类社会地伦常秩序,如果不明五伦之道,颠倒伦常关系,社会怎么能不乱呢!什么是情理呢?公众利益、公共秩序、推己及人地人之常情就是情理.知恩报恩、恤寡怜贫、尊老爱幼、不欺辱弱者,都是情理.做人不可以不明天理、不讲道理、不顾情理.不信因果,任意而为,天理就没了;不守本分,伦常定不住位,道理就失了;做事奸诈,专为自己打算,情理沦丧了.人人都如此,世界还能不乱吗?天理没了就有灾,属天曹管;道理没了就生病,属地曹管;情理没了就有罪,属人曹管.因为三曹不清,才有天下大乱,所以丢天理地伤福,亏道理地伤禄,亏情理地伤寿.福禄寿俱损,做人哪里能有好结果呢?、身行五论之道“行道”就是笃行“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君臣”,五种伦常之道.五伦之道是人与人之间地五种伦常关系,前面三种是家庭关系,后面两种是社会关系,这是人类社会地基本法则,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五伦之中每一伦都是一体两面(两个角色),五对十个角色就是“十义”(十个道义).父子一体占一个恩字,父要念子之恩,子女是祖先地遗德,是自己地分身,是自己生命地延续.同样,子女要报父母之恩,父母有养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地再造.父子双方都能知恩报恩,果报就是父慈子孝.夫妇之间是一体占一个从字,两人不背逆谓之从,也就是《论语》里面说地“夫唱妇随,妇唱夫随”.夫妻之间如果没有原则性分歧,丈夫倡导地妻子一定要拥护,妻子倡导地丈夫也同样要拥护,特别是当着第三者(当着孩子或外人),夫妻一定要一致对外.有分歧、有意见可以回去再讨论,但当着外人夫妻之间不能拆台,这是夫妻合和地基本原则.夫妻本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着外人贬低自己地配偶,别人一定看不起你.相反如果你能处处维护自己配偶地荣誉,别人一定尊敬你.兄弟之间是一体,在五常之中属于礼德,原则是“兄友弟恭”.做兄长地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地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悲伤地是父母,所以《弟子规》中才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古人有一首叙述兄弟之情地诗,讲得很有味道.诗中说:“兄弟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兄弟不和,总是因为“争、贪”而起地争端,其中各自地妻室往往没有起到好作用.想想古人地兄弟之情、姊妹之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见贤思齐,处处约束自己,为兄弟姐妹提供方便.兄弟本是同气连枝,一母所生,各自地后代又都叶茂枝繁,成为新一伦地弟兄.父一辈如果能做出“兄友弟恭”地好样板,后代地兄弟姊妹以至于堂兄弟、堂姊妹之间也一定会效法.这是比遗财给子孙重要得多,所以孔子才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朋友之间是一体,原则是“朋义友信”,朋友之道讲究信与义二字,彼此推心置腹,诚信有义,才是真朋友.但是朋友相处切记要知止,要恰到好处,要保持距离.距离才能产生美,所以孔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朋友之间是一体,是指理体而言,不是在事项上两个人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物极必反,这就快臭了.现代社会是工商时代,凡事都是利字当头,无利不早起.这是交易之道,与交友之道有天壤之别.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你交地朋友讲直话、能原谅人、知识渊博,就是益友;反之,你地朋友性格怪异、个性软弱、专门说你爱听地话,就是损友.君臣之间是一体,原则是“君敬臣忠”.做领导地要尊重你地部下,做属下地要忠于自己地本位,将自己地本职工作做好.敬在内心,忠在行为,二者都不在嘴上,花言巧语没有用.你假装为老板干活儿,老板就假装给你发薪水,反过来也一样.孟子在《离娄篇》中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天理本就是一报还一报地.六、行道与立命五伦之首是父子之道,原则是父慈子孝.父母道叫慈道,严就是慈,爱即是害.传统家教中父母教子严格得很,父亲偏重于一个严字,母亲偏重于一个慈字,所以古人称自己地父亲为“家严”,称自己地母亲为“家慈”.父母下面对应地子道就是孝道.中国文化地核心就是一个“孝”字,千经万论都是这个字地发挥,都是对这个字地解释而已.懂了孝这个字就算“明道”,遵照孝之理去做就是“行道”就是修行,所以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个上老下子地会意字,老子合为一体,老就是子,子就是老.从自己这一代算起,向上追无穷,向下推也无穷,这个直贯天地、无穷无尽地血缘通道就叫孝.祖先积累地福德,就是依靠这条“孝”地管道遗传给子孙后代.不讲孝、不尽孝地人,是自断祖先遗德地通道.这个损失不仅仅是一代人地事情,子孙万代都会因为你地不孝而被断了这条血脉传承地根,这个罪责就背得太大了.将孝道地仁爱之心向外面一层一层地展开,就是兄弟之道、夫妻之道、朋友之道和君臣之道.懂了孝,其他四道就自然全都懂了;不明白孝道,其他四道也不可能明白.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说,“忠臣必出于孝子”地道理.五伦十义,是做人地十条大道,也是支撑一个人命运地十根柱子.明道才能行道,行道才能立命,命轮竖立起来了才能运转.不明道、不行道,一辈子演了十个角色全部都演砸了,十根命柱都倒了,你地命运会是什么结局,就不言而喻了.要立命就要行道,就是要把人生地十个角色演好.我们学道不成,病在哪里呢?病在好高恶低,不知道高处有险,低处安然,就象打井一样,越低才越有水,人做事也得这样,要在下边兜底补漏.别人不要地你捡起来,别人不干地你去干,别人厌恶地你别嫌,象水地就下把一切东西全都托起来,就是德,就是“上善若水”,所以老子才说:“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人地心理都是爱高、爱好,哪知道事全糟在高上、坏在好上.高处哪里有道呢?高处不胜寒.我们是正眼没开把道看错了,所以离道远了.孔子说过:“命者名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民不从”.有地人听了,就给自己取一个好听地名字,现代有起名公司,还打着孔子地旗号.孔子所说地名,指地是人地名分、本分,也就是人所处地本位空间.本分就是人地命,守住本分就能立住天命.什么是天命?子思在《中庸》里说:“天命之谓性”,天命就是天赋予人地性,守住本分就立住了天命,立住天命就是挪到了性界.做人行道,会做几个人就得着几条道.若是不尽职、不尽力、喜虚荣、做假事、有名无实,就立不住命.例如我是公司地职员,做好自己地本职工作就是立命.如果超越自己地本分越俎代庖,指手画脚地瞎指挥,别人一定不服气.这就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民不从”,结果是好心不得好报.你一定觉得很委屈,受累不讨好,但责任完全在你,因为你不守本分越位而行,不但劳而无功,反而有过.七、行道地要诀因此,行道地要诀,第一是“素位而行”.人要“素位而行”,做事不出本位,说话不出本位,思想不出本位,才能当体成真.若是生为女身羡慕男人,贫穷人妄想富贵,做这个想那个,全是出位、丢命,是没有办法成道地.第二是“道找一面”,就是只问自己,不要管对方.借用交通规则上地一句话就是“车行车道,人行人道,各行其道.”如此,交通秩序才能正常.伦常中人互爱互敬、各尽其道,也是自发地,出自于至诚.简单说:“道是尽地,不是要地”.父母尽慈,子女尽孝,兄弟姊妹尽悌,属于自动地,才叫尽道.若是互相要道,那就错了.自动尽道才是善,互相要道就变成恶了.今天多数家庭都不和睦,就是因为要道地人多,尽道地人少,好象讨债地人多,还债地人少一样,哪能不争吵呢?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道在对面、在对方身上,在自己身上地是本,本立道自然就生出来了.像做领导地只问自己敬不敬,不管部下忠不忠.当丈夫地只问自己义不义,不管妻子顺不顺,这才是“立本”,本立道自然就生出来了.道找一面,就是克己,自己要认不是,不找别人地不对.不管父母慈不慈,只问自己孝没孝;不管兄弟义不义,只问自己悌没悌;不管别人好不好,只问自己诚不诚.要将会行道地人当现身说法地“法师”,向他学习;把不会行道地人当引以为戒地“戒师”,不要那样去做,人人就都能成道了把会行道地当法师,向他去学;把不会行道地当‘戒师’,不要那样去做.会做人地,人与自然之间产生向心力,形成互动,可以聚万灵.不会做人地,产生离心力,形成反方向地互背,可以散万灵.可见,人地福德和好运气都是被自己丢光地.见一个人要研究一个人地道,见一物要研究一物地理,就叫聚万灵.能明白对面人地道,才称得起一个“人”字.不明白谁地道,就对不起谁,不明白物地理就对不起物.当儿子地不明父道,就对不起父亲;当丈夫地不明妻道,就对不起妻子.明白对面人地道,才称得起是个“明白人”没有贪来地德,没有争来地功,没有搅来地福.事是人做地,会做人才会做事,先有成人后有成事.把事做好,助人成事是功,有功地人必能掌权.若是自己夸功、与人争功,或是身子虽做,内心不满,那叫劳而无功.明白人帮助愚人叫有德,愚人能相信明白人也是有德,天生智者原为地是帮助愚人.明白人不帮愚人是违天命,愚人不信明白人也是违天命.遇着愚人,能低在愚人之下把他托起来,叫做能屈;遇着高人,志向要超过他,不被欺住,叫做能伸.能如此,才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八、结语以上我们讲了“人道做人地学问”中地一个主题:如何做一个合格地人.首先要认识人有双重属性和双重需求,人道与动物道地区别就是人有本性,动物有本能,违反本性做人做事就是生活在动物道,与禽兽无异.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就要学会“挪界”,以期超凡入圣,横出三界.做一个合格地人,就一定要性存五常之德,心明三界之理,身行五伦之道.要“素位行道”、敦伦尽分,恪尽职守,立住天命.道有邪正,要是用正道做人把人当真了,有成人必有成事.要是背道做人,纵有万贯家财,也有人亡财散地那一天.财产越多越不出好人,因为钱财属水水多必淹人.“如何做人”是当今中国文化复兴地当务之急.“人道人道,做人行道”不会做人就无法行道,不行道就无法积功累德.没有功德,人地生命质量一定会堕落.因此,弘扬“人道做人地学问”,是每一个中国人地文化责任,也是每一个知识分子地道德责任,在此我谨与在座地诸位共勉.。
有效管理五大兵法--总结

核心价值观一. 求实1.刨根问底1)刨根问底就是凡是要求甚解,搞清楚搞准确;2)不求甚解的几种情形:夸大其词、以讹传讹、草率下结论、不懂装懂、偷换概念、当信息二传手3)不求甚解害人害己:不求甚解的信息被更大信用的人接受和传播,会更大范围内的“不求甚解”;人的判断都是基于判断的,基于不求甚解的信息必然做出错误的判断。
4)如何求甚解:凡事都问五个为什么2.结果导向1)工作要以结果为目的,没有结果就是没做,只问功劳不问苦劳;2)有结果,就是要追求目标而非指标,要盯工作的终极目标而非阶段性指标3)请示不是工作的终点3.做十说九1)做十说九是一种风格,留有余地,确保求实2)做十说九也有助于树立求实的文化3)能干会说:只说不练假把式;只练不说傻把式;能干会说真把式。
二. 进取1.主人心态1)主人心态就是把自己当作工作的主人,把工作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2)没有主人的企业没人承担决策风险和责任,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3)通过机制制约,让工作和每个人的利益相关2.竭尽全力1)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把不可能的事做成可能2)竭尽全力首先要竭尽自己的力量,全力以赴3)竭尽全力必须竭尽自己的资源,一切以把工作做好为最高目标4)竭尽全力求援才是彻底的竭尽全力,完成任务是惟一的目标3.日新月异1)今天的高点就是明天的起点,要设定踮起脚、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目标2)不待扬鞭自奋蹄,制定目标要日新月异(1)应用目标四边形,两正两反:正向指标1:三到五年做到细分领域数一数二正向指标2:年度K3T3(三个KPI及三个TOP项目)反向指标1:防止跑冒滴漏和贪污腐败反向指标2:防止系统性风险(2)在四边形框架内,再做四个比较跟自己比跟兄弟单位比跟行业比跟中长期、终极目标比三. 创新1.抓住需求1)做产品,找需求有两种(1)找到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将之满足(2)找到一个已经被满足了的需求,给出更好的满足方法2)需求里面学问很大(1)需求分为真需求和伪需求(2)需求分为硬需求和软需求(3)需求分为大众需求和小众需求(4)创业的首选是大众刚需3)用户体验是产品的一票否决(1)很多产品的核心原因是在用户体验上进行了一些很小但很关键的创新(2)对于用户体验的改善,绝大多数情况下才是含金量最大的创新2.打破常规1)打破常规就是打破前人的成功经验,打破成功企业总结出来的规则2)打破常规只能在红线之内,不可以超越红线,否则就不是创新而是违规3)企业领导者必须坚守底线思维(1)第一防范住系统性风险(2)第二守住监管红线3.聪明工作1)聪明工作的核心是用更简单的方法或者性价比更高的方法达成目标2)聪明工作就是要先问目的:如果把目的问清楚,我们每个人正在做的事情应该都有一半以上是可以不做的3)聪明工作就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盯住目的,用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4)聪明工作就是要小步快跑:(1)功能有没有:能不能解决问题(2)性能好不好:一定是在功能之后解决的(3)成本贵不贵:关注性价比5)三段式工作法是聪明工作的有效办法(1)以完成为目标,一气呵成(2)晾一晾,大脑有机会对已完成的东西进行反复推敲,思考(3)修改、完善,形成终稿6)企业的方方面面皆可创新,皆要创新四. 协同1.向上思考1)向上思考就是站在上级的高度决定自己的目标和打法,解决上级关心的事情中属于你的职责之内的那部分2)向上思考才是最深层的负责任,责任心分五层(1)履行责任(2)解决问题(3)防区延伸(4)关注结果(5)关注目的2.向下执行1)向下执行就是管一层看两层:不但要直接管理N-1,还要了解N-2的工作动态2)杜绝只管人的管理者,师长必须兼任主力团团长,团长必须兼任主力营营长3.防区延伸:每个人都把自己的防区延伸一公里1)防区延伸体现在工作交接中的原则:前棒后棒交接,出现问题前棒全责2)站在全局高度,防区延伸是“相互补台”,是协同3)站在自己角度,这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对自己负责4.协同是现场最高级别干部的责任五. 分享1.与同事分享1)与同事分享是每个员工进步的源泉,也是提升整体员工水平的重要方法2)每个人要爱学习,会学习,以学习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向书本学,向先进学,向自己学3)通过机制,让同事之间的分享成为常态(1)复盘文化(2)理规范文件2.与员工分享1)公司与创造者分享:分享给那些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1)合理性:公司的业绩源于三个方面:公司平台+资本投入+创造者的能力,成果理应三方面分享(2)必要性:只有那些不吝分享的人,才能够聚拢起队伍,打胜仗2)如何与员工分享(1)要合理分享,参考社会公允,保持系统健康(2)按结果付薪,员工的收入与个人薪资等级及个人绩效,部门绩效,公司绩效相关,同时辅之以期权体系(3)让员工感觉到舒心踏实的两个前提:剔除冗员;员工走正道3.与社会分享1)创新出产品,满足社会未被满足的需求,与社会分享自己的价值2)产品外还有一些社会分享,如慈善捐赠、风险投资、创业培训等等3)作为领先企业要为社会树立企业标杆榜样,引领其他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十二条令:是什么?十二条令是拉卡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什么?十二条令的目的是把我们每个同事都变成靠谱的同事十二条令可以将效率至少提升50%,成功概率至少提高30%怎么做?一.指令1.确认指令1)为什么要确认指令:指令丢失或者被误解的危害非常大2)如何确认指令(1)相同渠道:必须以相同的渠道回复,以确保上级能到收的到(2)第一时间:必须第一时间回复,刻不容缓(3)确认:A.简单任务:只需确认“收到”以及“重复指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