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颐和园
四年级上册语文18《颐和园》

万寿山
对照课本这个“划”对 吗?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 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 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 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 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 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 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 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 慢慢地滑划过几乎不留一点 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 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 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 和城里的白塔。
赏读:
昆明湖 “静”
昆明湖 “绿”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静态描写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一个“滑”字,颇有情趣, 与前面一句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2019年7月16日
知
道 吗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2019年7月16日
《颐和园》
10
朗读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游览顺序
练习
• 课文中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 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2019年7月16日
《颐和园》
3
金碧辉煌 闪闪发光
神清气爽 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湖光山色 亭台楼阁
点此播放教学
读准生字词: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
耸立:高高的直立。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
全球26个知名裸眼3d案例赏析

全球26个知名裸眼3d案例赏析在全球范围内,裸眼3D技术正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和观众的喜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全球26个知名的裸眼3D案例,并对其进行赏析。
1.帝国大厦“上班族之歌” 3D建筑装置艺术这是一座世界著名的地标建筑,通过裸眼3D技术将上班族的生活场景展现在大厦外墙上。
观众可以在不佩戴任何3D眼镜的情况下,欣赏到栩栩如生的画面,增加了互动性和观赏性。
2.迪拜国际机场裸眼3D广告这个案例主要是将裸眼3D技术应用于机场广告牌,吸引旅客的注意力。
观众可以通过裸眼3D技术观看到立体的画面,营造出独特的广告效果,增加了机场的氛围和旅客的购物兴趣。
3.伦敦奥运会开幕式3D电视直播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采用了裸眼3D技术进行电视直播,使观众可以在家中观赏到逼真的奥运会开幕表演。
这种新颖的观赏方式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增加了观看的乐趣。
4.日本东京巨蛋3D演唱会这个案例是日本东京巨蛋展示裸眼3D技术的典范。
观众可以在演唱会现场欣赏到震撼人心的裸眼3D演出,使观众更加沉浸在演唱会的氛围中,增强了观看的观赏效果。
5.夏洛特爵士球场3D看台广告夏洛特爵士球场采用了裸眼3D技术制作的看台广告。
观众可以在比赛期间观看到立体的广告内容,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比赛中,增加了观看的乐趣和购买的欲望。
6.香港迪士尼乐园裸眼3D娱乐项目香港迪士尼乐园通过裸眼3D技术制作了多个娱乐项目,如3D动画电影、3D游戏等。
观众可以在乐园内欣赏到逼真的裸眼3D效果,增加了游客的娱乐体验和乐趣。
7.美国洛杉矶星光大道3D明星雕像美国洛杉矶星光大道采用裸眼3D技术制作了明星雕像,观众可以在大道上观赏到立体的明星形象。
这种新颖的观赏方式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和观看的乐趣。
8.德国柏林电影节裸眼3D电影展映德国柏林电影节为观众展映了多部裸眼3D电影,观众可以在不佩戴任何3D眼镜的情况下观看到震撼人心的视效。
这种新颖的观赏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9.上海世博会裸眼3D科技馆上海世博会设置了裸眼3D科技馆,观众可以在馆内欣赏到各种裸眼3D展示和实验。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6课_颐和园》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6课颐和园》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1. 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
2. 辨字组词。
3. 读下面的句子,学着提提问题,并试着解答。
(沪教版四下《颐和园》)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提问:________解答:________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 700多米长,分成 276 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相同的。
(1)这条长廊上的画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用一个成语来形容。
这是一条的________走廊。
(2)这一段话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3)横槛上的画有几千幅,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作者来到颐和园,首先游览了________,然后是________,最后是________。
所以,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____顺序写的。
三、快乐阅读“东方之珠”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
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
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
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之一。
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形容房屋密集。
________②全世界都知道。
《颐和园》说课稿15篇

《颐和园》说课稿15篇《颐和园》说课稿1一、说教材:《颐和园》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课文。
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没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看到的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了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__的教学。
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设想。
二、教学目标: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本科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收到情感的熏陶。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写作当中。
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当小游客,感受风景美语言美。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皇家园林颐和园,想一想当时的场景,谈谈最想在哪里摄影留念并说明理由。
本环节通过开放式的交流活动,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课间,把语言文字形象化,用图画和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
并且从中选择一两个自然段指导学生美读,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细读课文,当小导游,体会结构,写作美。
本环节我将创设“小导游”带领“游客”游玩的情境,我会这样来创设情境: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大家有的想在这儿照相,有的想在那儿留念,的确,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呀。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颐和园》课件2冀教版

颐 和 园 游 览
láng 廊
qī 漆
kū n 昆
shuǎng 爽
huáng dī 煌 堤 shǎng 赏
cōng gé diàn diāo 雕 阁 殿 葱
长 廊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佛
香
阁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 琉璃瓦闪闪发光。
昆
明 湖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
资料袋
苏州园林
沧浪亭 留园 网师园 拙政园
沧浪亭 拙政园
留园 网师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4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3、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富。 44、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是销售的开始。 45、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相依相随,无须过于在意,人生如梦看淡一切,看淡曾经的伤痛,好好珍惜自己、善待自己。 46、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8、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49、如梦醒来,暮色已降,豁然开朗,欣然归家。痴幻也好,感悟也罢,在这青春的飞扬的年华,亦是一份收获。犹思“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更加灿烂。 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争一口气。 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嘲笑。 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
2021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颐和园》教案1冀教版

2021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颐和园》教案1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明白北京的颐和园景色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按游玩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学习依照课文内容提问题的方法,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课文按游玩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学习依照课文内容提问题的方法,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三、教学预备:教学课件四、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你能说说北京有哪些景点吗?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北京的颐和园。
2.板书课题:16 颐和园3.学习生字:颐(板书,学生书空)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横槛神清气爽琉璃瓦金碧辉煌掩映画舫(1)正音:kǎn槛、fǎng舫画舫:装饰华美供游人乘坐的船。
(2)读准字音,明白得词义。
3.分小节读通全文,摸索:课文哪几小节介绍了作者游颐和园的过程并划出表示作者游玩顺序的句子。
4.交流:课文的2、3、4、5节向我们介绍了作者游颐和园的过程。
5.轻读2-5小节,摸索:课文写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并用横线划出。
6.交流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品读课文,深入明白得1.学习第二小节。
(1)先让我们跟随着作者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去看一看有名的长廊。
(出示长廊图片)。
(2)指名读这一节。
边读边思:在这小节中有没有需要提出来探讨的问题。
(3)学生依照自己的明白得进行提问。
明白得“横槛”、“神清气爽”。
讨论什么缘故会有“神清气爽”的感受?(4)找出这小节中表示数字的词组,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
(5)交流:(700多米、273间、几千幅、这一种、那一种)这些数字的运用更能突出长廊长及艺术价值高的特点。
2.学习第三小节:(1)同桌合作学习这一节。
要求:读这一节并依照对这一小节的明白得提出疑问。
颐和园——精选推荐

颐和园第三节颐和园⼀、地点、规模(⼀)地点位于北京西郊10公⾥,园林集群,著名的三⼭五园就坐落在这⾥,有⼭有⽔风景优美。
1.静宜园:康熙16年(1666年)⾹⼭,60公顷2.静明园:康熙19年(1680年)⽟泉⼭,65公顷3.畅春园:康熙23年(1684年)60公顷4.圆明园:雍正3年(1725年)350公顷5.清漪园:乾隆15年(1750年)颐和园,万寿⼭,295公顷资料来源于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规模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园中亭、台、楼、阁、轩、榭、廊等建筑3500余间⼆、时间、⽬的(⼀)时间:始建于1750年(乾隆15年),1764年完⼯,历经15年,起名清漪园。
(⼆)⽬的1、皇太后60⼤寿以孝治天下的乾隆帝为母祝寿,在瓮⼭建⼤报恩延寿寺,将瓮⼭改名万岁⼭。
2、整理北京西北郊⽔系⼯程,开源节流将⼭上的⽔引下⼭,利⽤西湖做⽔库开拓湖⾯,改造后形成⼭嵌⽔抱的局势3、操练⽔军,在湖中,汉武帝当年为了征讨收回昆明,在长安上林苑中修建昆明湖操练⽔军,乾隆特意效仿汉武帝将西湖改名为昆明湖,同时在湖边修建亭台楼阁。
⼆、园林类型皇家园林--离宫御苑清代北京西郊三⼭五园四、规模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园中亭、台、楼、阁、轩、榭、廊等建筑3500余间清朝的统治者来⾃⽓候凉爽的关外,⽽北京的夏天⼲燥酷热令他们⾮常不适,所以⼊关不久,清皇室便开始在北京西北郊修建皇家园林。
在清朝⿍盛时期,皇家园林是帝后休闲娱乐、怡情养性的场所,也是国泰民安、盛世⽓派的象征。
然⽽,当国运衰退的时候,皇家园林的修建与否却成为引发⽭盾的导⽕索。
⼆⼗六年来,围绕园林的重建,朝廷内部争议不断。
五、历史沿⾰北京是五朝古都,辽—南京、⾦—燕京、元—⼤都、明—北京、清—北京(⼀)辽以前万寿⼭是⼀座⼩⼭;⾦代海陵王迁都燕京后,在此⼭建⾦⼭⾏宫,并将⽟泉⼭的⽔引下来,取名⾦⼭池;元代时有⼀个⽼翁挖到⼀个⼤⽯瓮,刻有花纹,改名瓮⼭,⾦⽔池改名西湖;郑板桥曾经到此⼀游写过两⾸诗;明朝时明孝宗为母祈福在⼭上建静园寺。
《颐和园》阅读附答案

阅读《颐和园》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全园布局可分为行宫区和风景游览区两大部分,占地约290公顷。
进东宫门前行,便是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宫区。
①游览区是颐和园景观的精华,分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个部分。
②万寿山前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了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华丽宏伟、气势极为磅礴。
③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的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
④荡舟于昆明湖上,看万寿山,有如欣赏一幅从东向西展开的巨幅画卷。
⑤后山后湖碧水潆洄、古松参天,幽静异常。
⑥岸边小店栉比,幡幌飘摇,一派江南水乡景色。
从行宫区的东寿堂往西过邀月门,是一条728米的长廊,这是中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游廊。
颐和园的长廊以建筑精美、曲折多变和彩画丰富闻名于世。
它沿昆明湖北岸向西伸展,随万寿山南麓的地势高低起伏。
由于处理巧妙;利用左右的借景而转移了人们的视线,所以游长廊时并不感觉到地势不平,走向曲折。
长廊犹如一条锦带将远山近水和园内各种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长廊的全部梁枋上,绘有大小彩画14000多幅,构成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洋溢着浓重的民族文化气息。
这些彩画均取材于中国历史故事、古典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内容无一雷同。
出长廊,进排云门,面前就是紧依万寿山的排云殿。
沿殿两边斜线上行,穿德辉殿,登114级台阶,就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杰出的代表。
佛香阁高21米,建筑在20米高的石砌台基上,以8根大铁梨木为擎天柱,顶为八角攒尖式,阁内二至三层有旋转式楼梯,其下石级为朝天磴。
佛香阁四周叠山堆石,回环曲折。
环阁远望,西郊景物尽收眼底。
万寿山以南,是烟波浩渺,气象万千的昆明湖,西部是仿杭州苏堤而建的西堤,将湖面分为东西两半,西堤有六座桥梁,以玉带桥最为有名,远远望去,如玉带轻飘。
与西堤相接的东堤是一道石造长堤,中段有仿卢沟桥而建的十七孔桥,桥石栏杆顶上雕有544只形态各异的石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寿山上看白塔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 和城里的白塔。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 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 柳。
小岛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 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 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 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上都雕刻着小 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 哪两只是相同的。
红漆的柱子 绿漆的栏杆
横槛上五彩的画
花木
长
一眼望不到头 700多米长
273间
美
横槛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 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 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 痕迹。
游览颐和园
万寿山
下来
登上
长廊
绕过
大门 昆明湖
从整体:红漆的柱子,绿漆的栏杆,一眼望 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从内部 :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 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从两旁:长廊的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 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 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