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之共同特征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特征-10页word资料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特征通常,我们将20世纪以后的艺术称为现代主义艺术。
研究者们对20世纪艺术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面对现代主义艺术众多流派——表现派、立体派、未来派、抽象主义、野兽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相对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艺术,我们难以用一个词(像对先前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表述)把20世纪艺术思潮的特征准确、完全地概括出来。
我们最常见的是把20世纪艺术或“现代主义艺术”特征表述为“多元化”。
“多元化”其实就是不能确定的特征,这是概括20世纪艺术特征的无奈表述。
如果我们不是把艺术创作视为仅仅是少数艺术家情感的某种冲动,而是与哲学、科学一起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观念、精神和认知世界的方式,只不过艺术与其他方式的区别在于更注重以直觉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感知,那么就应为20世纪艺术思潮确定一些特征。
我们可以把20世纪艺术思潮的特征概括为模糊性、突变性和随机性。
一、模糊性模糊性通常指由于事物类属划分的不分明而引起的判断上的不确定性。
模糊性是由于事物本身的概念不清楚,本质上没有确切的定义,在量上没有确定界限的性质。
这是由于事物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边界所呈现的无规则、交叉,也即边界的不明确、不确定性,在时间过程的阶段的不确定性。
这些特征在现代主义艺术中明显表现出来。
印象主义的画面破碎、分解,使得整体与元素都变得模糊。
1874年,莫奈展出了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的印象。
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全部画面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近海中有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显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
这幅画表现的是一种瞬间的直接的视觉感受,风格与学院派艺术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迥然不同,是以“零乱”的笔触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
现代艺术思潮 论述

三论述题1、试论现代艺术的起因与特征起因:1、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生活节奏,美术作为商品走进市场,给艺术发展带来激烈的竞争。
2、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眼睛延伸到宏观与微观世界。
因此现代艺术家必然要创造和选择新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自己所认识的新世界。
3、现代哲学直接影响现代美术创造。
特征:1、现代主义美术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否定和排斥19世纪中期以来的写实主义传统2、更重视对原始社会艺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美术、希腊古风时期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研究3、自印象主义之后,西方美术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绘画、工艺品的表现语言上,探索写意的表现手法。
2、概述尼采思想的主要内容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的主要代表。
创立了“权力意志说和超人哲学”,提出了重估一切价值的口号,他是反理性主义的典型。
从权力意志论和永恒轮回说出发提出了他的超人哲学,这是他哲学中的一个最重要主题。
1、尼采从“权力意志说”出发,建立了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第一个非道德主义的理论体系,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和欲望都是由追求权力意志的本能支配的,无限地追求权力是生命的最基本的普遍法则,也是道德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标准。
2、尼采鼓吹人生的目的就是实现权力意志,扩张自我,成为驾驭一切的超人,他的伦理思想是反映正在形成的垄断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因而成为法西斯主义思想和暴行的理论基础。
3、他的美学思想受叔本华的影响。
尼采提出希腊悲剧具有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两种精神,真正的悲剧精神就是用最大的痛苦去换取最高贵的人生。
他认为科学与道德阻碍生活,艺术则发扬生活,肯定生活。
3、论述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杰出的思想家、心理学家之一。
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他系统的论述了人的个性结构学说,并强调人的行为中的无意识思维过程极为重要。
[文学]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概述
![[文学]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ec24383b0717fd5360cdc5a.png)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艾略特 卡夫卡 乔伊斯 萨特
第一节 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学主要思潮之一,也是 对受这一思潮影响的文学流派的统称。 作为文学思潮,它以反传统为标榜,以内在论为依据, 从个体心灵出发,侧重开掘非理性因素,对文学的观念与 方法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和多样化实验,造成了广泛而深远 的影响。 作为文学流派,现代主义包括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 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意识流小说等文学现象,可以 概括地称之为现代主义文学。它们大都反对传统文化以整 体压制个人、以物质压制心灵、以理性压制感性的弊端, 在艺术上突出孤独个人非理性心理的地位,把文学看作人 的语言化生存,并据以探索文学描写的新对象新方法,在 与传统文学的差异中发展和壮大自己,为西方文学打开了 新的局面。
菲立浦· 托马索· 马里内 蒂
意大利文艺理论家、 小说家、诗人、戏剧家、 未来主义流派的创始人和 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一整 套反传统理论。他的剧本 《他们来了》实践了自己 的理论主张。《他们来了》 全剧无情节、无人物、无 高潮,总共才几百个字, 三四句台词。该剧对后来 的荒诞派戏剧有较深的影 响。
菲立浦· 托马索· 马里内蒂
意识流小说是1915至 1940年间流行于欧美, 后来对文学艺术产生了广 泛影响的一个现代主义文 学流派。它突破了现实主 义小说高度关注外部环境 和人物情节的传统模式, 主张直接摹写个人内心的 意识流动,成为一种“或 许是最纯粹的自我表现形 式”。
意识流概念的提出
“意识流”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 提出。他把人的意识描述为一条无法切断的河流,即 “主观生活之流”。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肯定,“真实”只存在于“意 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 弗洛伊德提出只有“潜意识才是精神的真正现 实”,其本性是反对束缚,不合逻辑,同意识、前意 识混杂在一起,时时处处以意想不到的形式要求突破 压抑,实现补偿性满足。艺术是白日梦,一场潜意识 借助象征机制挣脱压抑、获得补偿性满足的白日梦。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特征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特征作者:张文惠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26期摘要:艺术创作不只是少数艺术家情感的某种冲动,而是与哲学、科学一起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观念、精神和认知世界的方式,共同构成了一个时代人类精神的主题。
结合20世纪科学与哲学的主题,我们可以把20世纪艺术思潮的特征概括为模糊性、突变性和随机性。
关键词:艺术思潮模糊性突变性随机性通常,我们将20世纪以后的艺术称为现代主义艺术。
研究者们对20世纪艺术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面对现代主义艺术众多流派——表现派、立体派、未来派、抽象主义、野兽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相对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艺术,我们难以用一个词(像对先前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表述)把20世纪艺术思潮的特征准确、完全地概括出来。
我们最常见的是把20世纪艺术或“现代主义艺术”特征表述为“多元化”。
“多元化”其实就是不能确定的特征,这是概括20世纪艺术特征的无奈表述。
如果我们不是把艺术创作视为仅仅是少数艺术家情感的某种冲动,而是与哲学、科学一起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观念、精神和认知世界的方式,只不过艺术与其他方式的区别在于更注重以直觉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感知,那么就应为20世纪艺术思潮确定一些特征。
我们可以把20世纪艺术思潮的特征概括为模糊性、突变性和随机性。
一、模糊性模糊性通常指由于事物类属划分的不分明而引起的判断上的不确定性。
模糊性是由于事物本身的概念不清楚,本质上没有确切的定义,在量上没有确定界限的性质。
这是由于事物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边界所呈现的无规则、交叉,也即边界的不明确、不确定性,在时间过程的阶段的不确定性。
这些特征在现代主义艺术中明显表现出来。
印象主义的画面破碎、分解,使得整体与元素都变得模糊。
1874年,莫奈展出了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的印象。
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全部画面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近海中有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显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
世界文学简史复习资料外国文学考试

外国文化考试范围一.填空题1.司汤达《红与黑》(副标题一八三零年纪事)标志这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主人公于连•索雷尔企图改变平民地位,不择手段的向上爬,最后遭到贵族阶级扼杀;与于连命运相连的两个女性是他的两个情人马蒂尔德和德•雷纳尔夫人。
(p224上)2.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副标题外省风俗);主人公农庄主之女爱玛嫁给乡村医生包法利,但是丈夫的平庸使她感到爱情破灭,并先后与地主罗道耳弗,书记生赖昂发生关系,最终在走投无路之际,吞砒霜自尽。
爱玛是一个受侮辱受损害的女性代表;包法利是平庸的代表。
(p266上)3.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是哈代进入晚期小说创作的标志。
作品叙述的是苔丝为了帮助家庭摆脱经济苦难外出做工而遭到的不幸;主人公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她本是受侮辱的人,但是在资产阶级的到的面前,她却被看成是伤风败俗的典型。
作者笔下冒牌本家亚雷•德伯揭露了宗教的伪善;文中塑造的与苔丝相对照的男主人公安玑•克莱在发现苔丝已被德伯玷污后,就暴露了他的软弱性和局限性,揭露并批判了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
(p296上)4.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副标题一个家族的没落)是他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编年史式的长篇记述体作品。
(p44下)5.巴尔扎克以“场景”和“研究”为题名,将自己的作品结集出版。
《人间喜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风俗研究》;第二部分《哲学研究》;第三部分《分析研究》。
《驴皮记》属于哲理研究部分。
6.《高老头》中的高老头有两个女儿。
(p259上)7.狄更斯的《双城记》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以巴黎和伦敦作为故事的发生地。
作者在文中宣扬人道主义思想,作品中的主人公梅尼特医生就是人道主义的典型。
(p277上)8.《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自己最喜爱的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质。
9.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人物关系:简·爱毕业后,在罗切斯特的庄园工作。
随后两人相爱,但在两人结婚当天,简·爱意外得知罗切斯特的前一位夫人并没有死,而是被关在庄园里,于是离开庄园。
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形式论

论文摘要西方人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实体的世界,实体的具体化就是形式,西方艺术受制于文化的形式原则,必然在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中都体现出形式美的法则。
古希腊罗马时代出现四种形式概念:即毕这哥拉斯学派的“数理形式”概念,柏拉图的“理式”,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贺拉斯提出了“合式”的概念。
而到了近代康德提出了“先验形式”的一元论,黑格尔提出了“内容与形式”的二元论思想,他们通过对美学史的辩证综合和精密的思辨分析,开辟了形式美学的新纪元,为形式美学的现代发展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在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走向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也是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形式美学最为繁荣和辉煌的时代。
无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为代表的“语言形式”,还是结构主义文艺理论的“结构形式”,无论是符号美学的“符号形式”,还是神话原型批评的“原型”和格式塔美学的“格式塔”概念,对于活跃和丰富我们对文学艺术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对于开阔我们关于审美和艺术形式的理性思考,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在20世纪的美学理论中,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等现代美学流派以对艺术形式的审美蕴涵高度重视受到人们关注,即便是标举“外部研究”的诸多派别也都或多或少地顶不住艺术形式的诱惑,有些甚至在无意之中对艺术形式也思虑精深。
笔者认为,这些颇有影响力的理论流派不仅大大促进了形式理论的研究,而且流派本身的出现也是人的整体美感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的明证。
从宏观的角度看,20世纪的形式主义流派的理论、观点是有许多共同点的。
任一流派对艺术形式的阐释都在各自的领域里阐明了部分的、相对的真理,而且都是对传统形式理性进行批判地继承的结果,这就关系到一种新的理-l生的建立,这种理性就是以艺术形式的逻辑来认识和构建一个合乎人的本真存在形态和存在目的的美好世界.人们对艺术形式的不懈追求,主要从四个方面,即形式作为客体范畴、形式作为主体范畴,以及形式作为非主非客和主客相融的四个方面,构成了新形式理性的大厦。
试谈西方二十世纪美术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试谈西方二十世纪美术的历史地位与意义二十世纪是一个知识、科技、信息网络大爆炸的时代。
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使全球一体化,同时也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
这些方式虽然给人带来了方便但是也存在负面的影响。
在政治上由于一战二战冷战的爆发,欧盟的成立,共产主义的的解体。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二十世纪的西方艺术产生。
西方二十世纪初,在西方一股反对自然主义的浪潮迅速发展,艺术史上最具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时期。
在此期间,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哲学和科学等领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新观念和新理论,这种革新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日。
二十世纪西方现代美术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二十世纪初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阶段是二战后一直到今天。
第一阶段是现代主义占主流地位,兼有其他传统的、学院派的艺术,这一阶段的中心是法国的巴黎。
巴黎几乎成为欧洲现代派美术的发源地,这里不仅诞生了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也培养出众多具有先锋意识的现代派画家。
《亚维农少女》作为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的分水岭。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艺术中心从巴黎转向美国的纽约。
二战后的美国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商业化社会最发达的国家,在那里出现的新风潮比欧洲变异的速度更快、更频繁。
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延续和发展,出现了与现代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各种艺术思潮和流派。
这一时期出现了波普艺术、偶发艺术灯现代艺术。
二十世纪初出现的流派纷呈的现代主义美术运动,它整体的艺术特征就在于他的实验性以及现代艺术多方位、多层次的实验各种新观念、技法、材料运用的可能性。
二十世纪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一个又一个艺术运动和流派的星级出现,各种探讨和尝试注入绘画的纯形式语言、绘画与雕塑及其他视觉艺术的界限和关系、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艺术品与现成物品的关系等问题只会使艺术的表现力无限延伸,并将传统的现实主义观念无限扩大。
例如:杜桑的《泉》。
《泉》这一作品其实很普通,也很简单,只是把一枚男厕所用的瓷质小便器钉在了木板上,器壁上写有“R. MUTT 1917”字样。
现代艺术思潮(论述)

三、论述题1、试论现代艺术的起因与特征起因:现代艺术可以笼统地指19世纪下半叶法国后现代或后印象及其之后的艺术形态。
19世纪下半叶,随着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生存环境、传播媒介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的艺术观念和形态也必然随之变化,出现了反传统倾向,并创造出了新的艺术形式。
世界各地各民族现代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基本上是在与欧美为主的西方艺术冲突、交融中产生的。
特征:总体来说,现代艺术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1)背弃古典传统。
这是现代艺术共同而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艺术风格、艺术理念、表现手法、审美情趣等方面对传统艺术的反叛与背离。
(2)张扬艺术家主体个性。
现代艺术反对对客观自然的模仿和再现,强调艺术家主体和个性在创作中的表现。
(3)创造个性语言。
强调对艺术家个性的张扬必然导致其艺术语言的个性化与多样性。
(4)偏执独特艺术风格。
西方众多的现代主义流派与思潮尽管互相之间互有影响与传承,但每个流派都强调与其它流派的差异,坚持自己的独特风格。
(5)热衷多样探索。
大多数现代主义艺术家不满足于一生仅从事一种艺术风格的探索,而是在表现手法、艺术风格、艺术理念等方面不断进行实验与多种尝试。
现代艺术主要包括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俄国的至上主义与构成主义、荷兰的风格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
现代艺术的创作,与科学思想密不可分,结构主义与立体派,工业技术思想与未来派、风格派,机械制造形式与达达派的机械图纸绘画,弗洛伊德的释梦学说与超现实主义,还有以理性手法表达非理性的抽象表现主义,等等,都是科学和艺术联手的结果,人们把艺术创作看成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造物过程,这样,艺术家出图纸,工厂按照图纸生产艺术品,就成了合情合理的艺术创作程序。
1)现代艺术起源于古代地中海沿岸(埃及、希腊、西亚)的西方艺术,到19世纪后期,出现了转变的苗头,这个苗头进入20世纪后,成为西方艺术的主流,这就是西方的现代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之共同特征作者:林菲菲来源:《群文天地》2010年第10期[摘要]对于西方艺术史的发展历程来讲,20世纪是一个有着重要转折意义的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西方艺术的发展由于社会现实带来的巨大的变化而表现出许多共同的特点。
本文试图通过对“反叛式的现代理念”、“夸张武的内心表现”、“新颖式的技法涌现”以及“全面式的吸收借鉴”四方面来总结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音乐的特点,进而归纳出20世纪西方艺术的共同特征。
[关键词]20世纪;音乐;美术在西方艺术史上,20世纪是一个有着极其不寻常且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时期,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自进入“文明”时期以来所遭受的最大灾难,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从来没有像20世纪一样残忍、极端。
但在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的同时,却为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提供生长的沃土。
对现代艺术发展起重要甚至决定作用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0世纪工业、科学、技术、交通、通讯的飞速发展使客观世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极大地改变了现代社会的面貌,从精神上也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迅速变化。
资本主义社会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思维方式及其生活习惯也随之而改变,各种哲学和美学思潮在活跃人们思维、破除传统保守观念的同时,也带来思想上的极大混乱。
从艺术史的发展角度来讲,康德的哲学也许是现代主义艺术的最早养料,但现代主义艺术同时又受到现代哲学思潮,特别是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学说的影响。
尼采的学说,如“永恒轮回”、“超人”等著名学说,不仅对德国的表现主义运动起过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也对整个现代主义的文艺运动产生过很大影响;弗洛伊德的学说,如“无意识”、“本能”、“释梦”等著名学说,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人的精神领域作全面地分析和解释的。
正是在弗洛伊德理论的指导下,超现实主义以及其他流派的艺术家们才能够用更多的手法挖掘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层。
对于艺术领域来讲,其后果是,一方面为艺术表现领域的扩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来源,另一方面却使艺术表现形式趋向荒诞和怪异,如音乐界中所出现的“偶然”音乐、“无声”音乐、“怪诞”音乐……。
由于在政治界与工业界所出现的双重革命的冲击下,欧洲文化界出现了对传统观念片面、甚至全面否定的呼声,如在美术、音乐界均出现了所谓的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等艺术思潮,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思潮有着质的区别。
根据西方艺术的历史发展特点来讲,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基本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20世纪初至1945年二战结束时的“现代主义”阶段,其中心是欧洲现代艺术的发源地——巴黎;第二:自1945年二战以后至今天的“后现代主义”阶段,其中心由欧洲转移到了美国,并出现了一种与原有的现代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艺术思潮和流派——后现代主义”。
在这两个阶段中,受各种思潮的影响,美术和音乐的发展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一、反叛式的现代理念对传统艺术观念的反叛与否定是现代主义音乐、美术在艺术精神和创作观念上的基本态度。
西方艺术在20世纪呈现出多元融和的纷繁局面,与先前的西方艺术流派相比,20世纪的西方艺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种思潮风起云涌,新的艺术局面不停的被更新的局面所取代。
现代主义艺术最鲜明的旗帜是“反传统”,与传统一刀两断,这种对于传统的怀疑和决裂,不仅表现在对19世纪艺术的反叛,甚至抛弃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各种准则。
打破旧有的传统模式是当时欧洲艺术家的普遍愿望,艺术家们强烈要求追求个性的充分展示,不再按照统一的思想和方法去创作。
即使在同一个“主义”或“流派”的旗帜下,不同代表人物的风格也大不相同。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是多元化的,它不过分强调方法技巧,而是把现代新产生的、与传统相背离的一切艺术都归之于其内。
新风格、新流派不断涌现,追求创新的艺术精神以“反传统”的姿态表现的更集中、更强烈。
在绘画中,后印象派画家率先与传统决裂,在绘画中注入画家主观解释的永恒的形体,创造出突破时空制约的具有象征意味的绘画,并在绘画中运用明亮的色彩和颤动奔放的线条传达炽烈的思想与情感。
美术和音乐的发展都是追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变化的,作为视觉表现的美术在这些方面走的更早。
现代主义美术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强调艺术语言与自我表现的独立性,追求艺术的纯粹性,关注艺术本身的存在方式,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远离社会现实与客观自然,从而使艺术家的个性更为独立鲜活,创作更为自由生动,这一点杜尚的作品中表现的极为淋漓尽致。
杜尚“反传统”思想最尖锐的举动一是在1917年,他向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展览会送去了一个命名为《泉》的男厕用的瓷小便器,这让我们陶醉在安格尔的名作《泉》那位妩媚、纯真少女回忆中时,却突然见到这么一件同名作品,不禁茫然失措。
另一个反叛的例子是他在1919年用铅笔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复制品上加上小胡子和山羊胡子,并命名为《L·H·O·O·Q》,这几乎是把传统艺术反叛到了极点,也彻底地否定了经典,成了与传统告别的一大代表。
20世纪音乐的发展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法则,自勋伯格在20世纪初“发明”了十二音作曲技法之后,音乐的发展便以更加“反传统”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
调性音乐的解体、和声功能的瓦解、各种新音色的使用、非常规乐器的使用等等都使音乐呈现出了不同与以往的特点。
这些创作完全抛弃传统音乐创作的法则,从最开始的对调性的抛弃直至后期对乐音的抛弃都显示出了这个时期音乐创作对传统的反叛。
二、夸张式的内心表现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威胁着人类的正常生活秩序,战争的残酷导致了欧洲艺术家生命价值的幻灭,到处弥漫着虚无厌世、悲观失望的情绪,对社会及其艺术家自身的内省与反思就成了当时艺术的主要特征。
作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们,他们更深入剖析社会并探讨各种更具个性的艺术风格,而在这些探思考中,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个很大特征是强调艺术家的主观表现,而这一点在19世纪末的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梵高、高更的作品及其艺术主张中均已体现出来。
19世纪末开始流行的“绘画不作自然的奴仆”,“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
现代派艺术家们认为艺术应有其独立精神与观念意识,他们试图通过风格、技巧、材料、题材、意愿的多样性来突出强调主观性,并在表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和展现个体的内在真实中揭示人类更为普遍和深层的东西:“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是,现代主义的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和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
他们采用的语言是荒诞、寓意和抽象的。
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中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
”表现个人内心世界是现代艺术总的特点,但是在表现个人情感方面,任何一种流派都没有表现主义做的更彻底。
印象主义描绘的对象主要是大自然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而表现主义抓住的却是人的内心的、灵魂深处的感觉和情绪,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内心的苦闷、孤独、恐惧等心情用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出现的艺术流派,此流派注重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情感,其艺术特征是在作品中强调表现和宣泄情感的重要性。
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几年的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已逐渐关心当代人的心理状态,随着德国1905年桥社和1909年蓝骑士社的先后成立,表现主义作为一个重要流派登上画坛。
直接对德国表现主义美术产生影响的是挪威画家埃德华·蒙克,《呐喊》是蒙克一生最著名的组画《生命》中的一幅,蒙克运用了奇特的造型和动荡不安的线条、燃烧的红色以及象征死亡的黑色,表现了画家内心恐惧的情感。
表现主义艺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扩展到音乐领域,音乐方面主要代表人物是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的勋伯格、贝尔格和韦伯恩师徒三人。
20世纪表现主义音乐题材的主人是现代社会的人,他们往往处于难以解脱的内心冲突、紧张、焦虑和恐惧之中,偏爱紧张奇异,创作热情常常源于内心深处强烈的冲动,并力求表现主观的内心感受,通过心灵的潜意识对现实的感受进行夸张、变形,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是勋伯格的《乐迷比比埃罗》。
其音乐特点是:“零碎的、急剧跳动的旋律进行;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力度变化;尖锐的不协和和弦;不对称的节拍;不清晰的结构等。
这些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是与表现紧张、恐惧、绝望等富有刺激性的内容相联系的”。
三、新颖式的技法涌现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加快了生活节奏,也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现代艺术家必然要创造和选择新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自己所认识的新世界,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界的创新就显得极为现实而可行。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所达到的空前规模,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新的理论、新的观念、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条件、新的艺术趣味等等新事物层出不穷。
反映在音乐上,追求新的材料、新的语言、新的构思、新的技法,相当普遍。
传统受到质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50、60年代的现代音乐达到了无奇不有的程度,但是70年代以后的音乐多元化的局面更加明显。
由于交通的便捷、信息的快速传递,网络的迅猛发展,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古典与流行的界面更加的模糊,作曲家利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进行创作,创作的个性更加明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商业化社会最发达的国家,从20世纪30年代起,不少知识分子和艺术家自欧洲移居到美国,他们当中有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以及科学家等。
这些人的到来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文化财富,世界艺术的中心因此由法国的巴黎转到了美国的纽约,美国的文化从此走向了繁荣,纽约成了西方艺术的中心,在那里出现的新风潮比欧洲的速度更快更频繁,绘画方面产生了精确主义、军械主义、新媒介艺术、大地艺术、人体艺术、极少艺术、概念艺术、抽象表现主义等等。
1900~1950年间音乐方面各种新的思潮和新的技法层出不穷,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以勋伯格为代表的表现主义,以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的新原始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以鲁索罗为代表的微积分主义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这些音乐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有其共同的特点:反对后期浪漫主义的理念,拒绝使用传统的调式、音律、和声、节奏或乐器等等。
除此之外,勋伯格等人的十二音技法,布列兹、斯托克豪森等人的整体序列音乐,约翰·凯奇的偶然音乐,电子音乐、噪音音乐的出现,以及70年代以后出现的简约派、新浪漫主义、第三潮流、拼贴音乐等都给音乐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四、全面式的吸收借鉴在20世纪,战争的爆发让人们的民族意识极为高涨,由于交通的便利,人们更加方便的接触外面的世界。
随着人们对世界及对自然的认识,特别是对东方世界艺术的认识,民族艺术更为人们所熟悉,欧洲的艺术家们从中得到启发,他们纷纷从民间艺术、中世纪艺术、东方艺术、非洲艺术、中东艺术中汲取营养。